1

感谢邀请!

十面埋伏为什么没有上演彭城之战的奇迹?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从彭城之战说起。

大多数人对项羽的了解主要集中在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以及令人绝望的十面埋伏,再有就是放虎归山的鸿门宴以及风华绝代的虞姬,而彭城之战在项羽军事生涯中的地位由于演义较少,知道的人相对也较少,在我看来,彭城之战才是真正体现项羽兵势大家的代表作,我们先来说说这场载入史册的经典战役!

公元前206年,项羽在咸阳会盟天下诸侯,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杀了秦王子婴,宣告天下:秦朝完了.然后分封天下诸侯,刘邦捞了个汉王,而齐国的田荣什么都没有捞到,这两个人十分不满,所以项羽刚刚东归彭城,刘邦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兵占领关中;而田荣杀了项羽分封的胶东王田市,赶走齐王田都,自封齐王。

这让自诩武林盟主的项羽十分不爽,尤其是田荣,在眼皮底下作怪,项羽决定速战速决,杀掉田荣这只鸡给天下诸侯做榜样,于是亲自率兵,北击田荣。

但是田荣也不是好惹的,面对名满天下的霸王,沉着应战,项羽一时半会竟然拿他没办法,战事进入胶着状态。

刘邦一看到项羽被田荣缠住,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马上纠集一帮乌合之众,如魏王魏豹,殷王司马印,赵相陈余,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信,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以为楚怀王熊心报仇为名,讨伐老领导项羽。

反项联军以萧何作为后勤主管,坐镇关中,用韩信围住坐困愁城的章邯,以曹参、周勃、樊哙、灌婴为北路军,以薛欧、王吸、王陵、为南路军,以彭越为总预备队,刘邦自己亲自率领中路大军,以张良为军师,陈平为参乘,六十万人马分进合击,围殴项羽!

这阵容,简直就是星光璀璨,说是银河战舰都不为过!

三路大军势如破竹,一举攻破项羽防线,拿下彭城!

西楚霸王做了不到一年,老窝就被人端了!

项羽陷入人生第一次重大危机,此刻前方战事胶着,后方老窝被占,面临前后夹击的生死棋局。

就在此时,项羽的军事天赋充分展现出来,他制定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军事计划,在我看来这完全是可以媲美山本五十六偷袭珍珠港的经典案例,难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有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运用骑兵发动的闪电战:

项羽亲自率领三万精兵奔袭彭城。

三万对六十万,一比二十,置之死地而后生,玩的就是你想不到!

当夜,西楚军三万铁骑在鲁瑕丘首先击破刘邦连襟樊哙的防线,然后在胡陵至肖县一带捕捉到汉军中央驻地。拂晓时分,西楚军自西向东迎着朝阳发起总攻,中午时分即大破汉军,一战斩杀十余万人。

进了彭城开始花天酒地的刘邦做梦也没有想到项羽这么快杀回来了,大败逃走,项羽紧追不舍,在谷、泗水二水再次斩杀十余万汉军,杀的刘邦肝胆俱裂,打算逃入吕梁山躲避,被项羽再次斩杀数万人,完全是兵败如山倒。

刘邦一直跑,项羽一路追,一直追到今天的安徽灵璧,汉军溺水死亡无数,加上被大量收割屠杀,又损失了十余万人,刘邦借着诡异的大风,带着十来个贴身护卫逃命。

五六十万大军,一天消失殆尽,老爹,老婆全部被俘!

这就是彭城之战!

项羽以无所畏惧的勇气,百战金甲的精兵,出奇制胜的策略,上演了奇迹。

而到十面埋伏的时候,形式不可同日而语。

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项羽旗下大将英布反水投敌,第一猛将龙且在齐国被韩信斩杀,曹无咎,薛公等大将尽皆战死,大智囊亚父范增在鸿门宴抑郁而死,即使是本家,项襄等人也主动反水投奔刘邦,项羽已经陷入众叛亲离,四面楚歌。

大将凋零,兵力也以疲惫不堪,垓下之战前,项羽满打满算,手里不足十万兵马,且多数是残兵败将,又缺乏粮草,战斗力与当年的三万精兵不可同日而语。

反观刘邦,在萧何的有力支援下,关中兵力补给源源不断,北路汉军灭了魏国赵国齐国,补充了大量有生力量,南路有英布收拾旧部,不断扩大地盘,还有彭越这个游击队长,也是兵强马壮,汉军无论在数量质量上都占优绝对优势。

除此以外:还有一点是彭城之战无法比拟的。

汉军总指挥是兵仙韩信!

彭城之战的时候,韩信还在雍城围困章邯,四年过后,韩信已经是拥兵三十万,百战百胜的齐王,比起当年看似人多势众,实际各怀鬼胎的联军,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

天时地利人和,一条也没有,如何赢!

项羽很清楚自己的处境,龙且战死以后,他第一次开始感到害怕,于是派人拉拢韩信,希望他可以在即将到来的决战中保持中立,韩信谋士蒯彻也建议韩信拥兵自重,三分天下,进可攻退可守,但是韩信慎重考虑以后,拒绝了项羽的提议。

这一拒绝:决定了未来两大风云人物的命运!

天欲亡我,非战之罪!

以战术水平,战术素养而言,项羽的确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不世出的天才,如果双方兵力补给旗鼓相当,即使有韩信,项羽也未必会输,但是垓下之战已经远远超出了战术的范围,多年的消耗战,楚国已经弹尽粮绝。

大厦将倾,纵然是霸王,也无济于事。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如果你喜欢历史,欢迎关注我的今日头条号!

最佳贡献者
2

项羽曾两次以极少的兵力硬刚刘邦六十万大军,一次在彭城,一次在垓下,然而两次的结局却大不相同。

汉二年三月,刘邦趁着项羽陷入与田荣鏖战之际,以项羽杀了义帝楚怀王为由头,号召各路诸侯“尽发关中之兵”讨伐“大逆不道”的项羽,为义帝报仇。一众吃瓜群众各怀鬼胎,借着刘邦的话,举兵攻击项羽。汉二年四月,刘邦大军一路攻城略地,向项羽的老巢彭城进击。当时彭城所有精兵猛将都随项羽伐齐,只剩老弱数千留守城中,彭城几乎不攻自破。此时,项羽陷入了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面对如此险恶局面,霸王项羽亲率精骑三万疾驰南下,风驰电掣杀得汉军措手不及,汉军对项羽军的突然袭击,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自相践踏,乱作一团,被项羽军于彭城近郊斩杀10余万人。此役汉军元气大伤,几乎全军覆没,依附于刘邦的诸侯纷纷背汉投楚。项羽以区区三万之师攻克汉军五十六万之众,创造了古战争史上的奇迹。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识,但同时也是不可直视的残忍。公元前203年,楚汉之争进入了白热化,在项羽损兵折将的前提下,刘邦采纳了张良的意见,以加封土地为报酬,终于搬动了韩、彭二人挥军南下,同时刘贾联合英布挥军北上,五路大军共同发动对项羽的最后合围,垓下之战随之开始。同样是实力悬殊的一次较量,但此时的项羽已当年不再。公元前202年十月下旬,灌婴进占彭城,楚地多地丧失,另一方面,英布诱降了守将周殷,合军北上进攻城父,刘邦也由固陵东进,项羽被迫向东南撤退至垓下。楚军拼死抵抗中再败与刘邦韩信的三面夹击,楚军士气崩溃,项羽也最终自刎于乌江水岸。

同样悬殊的兵力对比,截然迥异的最终结局。可以说,项羽在彭城之战的最终胜利,除了要归功于他过人的英雄胆气的军事谋略以外,汉军六十万内部的松散也为项羽送上了一记绝妙的助攻。到了垓下之战,一方面项羽损亏了当年的强将谋士,加上亲信部署的反水叛投,让项羽丧失了当年的战力,另一方面汉军联盟较彭城之战更加紧密,刘邦谋略得当,杀伐果断更是为在人数上占尽优势的汉军加了分。可以说彭城之战是楚军创造了奇迹,垓下之战则是军事战场的一般必然。

3

彭城之役,项羽以3万大破刘邦56万,兵力比为1:19。垓下之役,10万楚军面对60万汉军,兵力比为1:6,却全军覆灭。为什么后者兵力比远远小于前者,结果却有天壤之别呢?据有书君夜观天象,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汉军主将不同


俗话说,打仗打将。一头狮子率领的一群绵羊能打败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彭城之役,刘邦亲自上阵,刘邦是杰出的政治家,但军事嘛就呵呵了,打臧荼、英布还行,但要想和楚汉第一猛将项羽对阵还差得远。



而垓下之役,汉军主将换成了上下五千年拉通算也可以说是最优秀的军事家韩信,想输都难。

二、战术运用得当


项羽的作战风格是勇猛,正面破敌,擅长利用骑兵的机动性打运动战。彭城之役,他利用刘邦攻入彭城,一方面被胜利所麻痹,另一方面认为自己远在齐国、不可能出现在彭城,率领3万精锐骑兵远程奔袭,绕到刘邦背后趁夜进攻,汉军根本来不及布阵迎敌,更何况在那种混乱情况下,刘邦根本不知道楚军的实际兵力只有3万。

垓下之役,韩信深知无人能在兵力对等的条件下正面击破项羽,因此故意选择了一个五军之阵,其特点是厚集中军,防止自己的阵线被项羽打穿,正面最前方是自己的30万,后面是刘邦主力,再后面是周勃、柴武,而左右两翼是蓼候孔聚、费候陈贺。


这样一来,项羽直接进攻韩信的阵地中央,攻得越进去,就越陷入三面包围,这种阵型用现代军事观点来讲就是大纵深战略,在敌军主要突破方向上布置多条阵线消耗对手的攻击动能,直到其再也无力前进而停止,然后战略反攻。


坎尼会战时汉尼拔就是用这种布阵大败罗马军团。之后的战役发展也完全按照韩信的设想,《史记.高祖本记》说,“淮阴先合,不利,卻。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三、汉军兵力占据绝对优势


两次大战,汉军都是诸侯联军,但兵力的构成却大相径庭。

彭城之役尚处群雄并立,刘邦并不比其他诸侯地位更高,只是借为义帝报仇的名义出师伐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纠集了陈馀、魏王豹、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彭越等绝大多数诸侯和势力出兵。


因此,56万实际上是个拼凑的杂牌军,人数虽多但各有所属,号令不齐,受地理、交通以及联络通讯方式等客观限制,部队指挥非常困难,历史上凡是这种拼凑的军队,数量越多,越容易造成大溃败,符坚在淝水、洪承畴在松山,莫不如此。

到了垓下之役,天下形势已经明朗,汉军虽然也是诸侯联军,但其构成却简单得多,韩信30万,刘邦20万,彭越、英布各数万。正式作战时,韩信也考虑到指挥不一的问题,所以仅以自己30万嫡系为中军主力,辅以刘邦的军队为后备及两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兵力优势。


彭越、英布参加了对项羽的合围,但却没有直接参与最后的决战。

四、士气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一旦作战方略已定,在战场上就全凭一股血气之勇,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士气和作战意志对于战役胜负影响很大。



当时天下大局基本已定,90%的国土都已归属或从属于刘邦,项羽虽然还有10万军队,但被诸侯联军绝对优势兵力合围,补给线被切断,缺衣少食,士气不振,最终刘邦一战定乾坤,开创汉家四百年基业。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4

彭城大战的时候,汉军的主将是刘邦,刘邦虽说有六十万大军,但是这六十万大军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刘邦自己麾下的大军绝对超不过十万。

当时这支联军的头领有赵国的陈馀,他率领的赵国的军队最多,有大概二十万人。有魏国的魏王魏豹,他也率领着几万军队加入到了刘邦的阵营,还有韩国的汉王成,赛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和彭越带领的一帮山贼,就是这么一帮人,组成的六十万联军。

这些人在一起分赃的话,勉强可以凑合在一起,要说杀敌的话,那肯定就是开玩笑了。

当项羽率领着三万骑兵杀到的时候,这一帮乌合之众,就顾着逃命了。关键是这群临时组合起来的杂牌军的头领都各怀鬼胎,根本不想真的投入到战争中去,他们都是想保存实力,看谁强就跟着谁。

当初刘邦找他们对抗项羽的时候,项羽是身陷齐地不能自拔,他们就以为刘邦的势力比较大,所以就给随了刘邦。

但是,现在项羽一杀过来,他们觉得并不是那么回事,项羽要比刘邦强多了。所以,这些墙头草们根本就没有抵抗,而是直接投降给了项羽。

刘邦彭城大战失败逃跑了,当他再次联络各国的诸侯王的时候,他就发现魏王魏豹,已经在和自己作对了,在黄河边上防守了起来,赵国大将陈馀更是因为痛恨刘邦骗了自己,归顺了项羽。赛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本来就是项羽封的王,投降刘邦也是不得已的事情,所以,他们也归顺了项羽。

只有彭越没有叛变刘邦,可是彭越又跑到山里打家劫舍当强盗去了。

同时刘邦也意识到,联合这一伙人根本成不了事。

这时候很多人会意识到,韩信当时去干什么了?为什么不让韩信当统帅对抗项羽呢?

因为韩信正在关中和章邯打仗呢,他已经和章邯对峙了一年了。不过,马上韩信就要把章邯给打败了,因为章邯守的是孤城,他的城里面已经没有吃的了,失败是早晚的事。最终章邯是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选择了自杀。

这就是刘邦之所以带着六十万大军被项羽打败的原因。

到了垓下之战,韩信统领着同样是六十万大军,这次项羽为什么没有上演逆袭的神话?

因为这次的将领不是刘邦了,是百战百胜的韩信,韩信怎么可能会给项羽机会呢?

更何况当时的项羽已经是孤家寡人了,范增被他逼走且死在了路上,项羽麾下也仅仅是只有十几万大军了。

可以说这时候的项羽已经不被韩信重视了,要知道韩信率领的六十万大军中,有三十万是他亲自调教过的,就是他的这三十万大军就够项羽对付的了,就不用说在加上刘邦的二十万和彭越,英布的十万大军了。

到了两军开战的时候,可以说当时韩信是把项羽军队围起来打的。那场战役从白天打到黑夜,项羽终于带着将领们突围而出,可是伤亡是惨重的。

就在他们要休息的时候,张良又出奇谋,让刘邦派士兵去项羽大营附近唱楚歌,这个楚歌一唱,就彻底的瓦解了项羽将士的心。

他们都在猜测刘邦的大营中怎么会有那么多楚人呢,是不是全天下都已经投降给了刘邦。这个歌一唱,连项羽都被迷惑了。他也以为想要东山再起,已经是无力回天了。

所以,当他在深夜中,再次突围而出,跑到乌江的时候,他们被骑兵司令灌婴追上了,在这里项羽斩杀了近百人,然后自刎而亡。

这就是项羽之所以不能再上演神话的原因。垓下之战是韩信联合张良打乱了项羽的军心,最终导致了项羽的失败。

5

垓下之战,项羽制定的作战方针是正确的,先坚守不战,无论刘邦如何挑战都不出战,待刘邦六十万大军粮草断绝再出战,关键时刻,刘邦粮草快告急前不久,作出粮草已完全断绝撒退假象,项羽本不信,内奸项伯向项羽进言赶快抓住战机出战,项羽下令全线出击,可想而知结果如何?

6

两次战争所处的形势不一样啊。

彭城之战是项羽打的突袭战,这一战刘邦因为前面的胜利疏于了对项羽的防范。因此在面对楚军的突然袭击,汉军被打的猝不及防损失惨重。

而垓下之战是刘邦下的一盘大棋,当时以刘邦的军事实力和项羽正面作战是不行的,所以刘邦将韩信和彭越的军队也调了过来,首先汉军在兵力上对楚军取得了绝对的优势。

项羽的军队尽管战斗力强,但是由于和汉军长期对峙僵持不下导致士气低糜。所以当汉军包围楚军时唱起楚歌的时候,项羽军中的士兵便散去了大半。而项羽在这样的情形下也丧失了斗志于自己的爱妾虞姬诀别。在这样的情形下项羽想在垓下之战翻盘是几乎不可能的!

7



彭城之战时,项羽还是西楚霸王,就如同今天的美国一样,以世界警察,天下共主自诩。

而且其起兵讨逆,霸气雄心军威都还处于极盛。当田荣在项羽眼皮底下,不吱一声夺权篡位,公然破坏项羽的政治安排,项羽感受到权威被挑战,自然是异常恼怒不满,便发兵讨伐。当时的楚军子弟兵相对于其他诸侯还是王师,军心士气犹在,在西楚霸王带领下,战斗力自然不弱,但是田荣居然能够死磕一阵子,倒是出乎霸王意料之外。

这种情况下,机会主义者刘邦哪能错过机会?趁机纠集了魏豹之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一些诸侯组成联军,想趁机一举打败楚军,夺得鱼翁之利,但是他们这帮联军原本战斗力就不强,又慑于楚霸王的威名,在项羽的勇猛无匹的打击下,做鸟兽散了。

而垓下之战时,楚军已经是接连溃败,他们对项羽的信心早已动摇,遇上韩信这种爱用脑子打仗的人,项羽的勇猛就显得有力无处使,而且深陷重围。不是不想复制彭城之战的奇迹,但是军心溃散,士气低落,项羽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韩信横笛一曲乡音,既吹散了他的子弟兵,可见士气低落之甚。

反观两次战役,彭城之战时项羽还是如日中天,实至名归的诸侯共主。联军原本就是各怀鬼胎,缺乏有力的统一指挥,而且项羽是有计划的正面迎战,可变量很多。垓下之战时,是在败退中陷入重围,军心涣散、士气低落,两次战役的环境、条件、对手都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8

彭城之战,刘邦表明上有五十六万大军,但本质却是乌合之众,而且当时项羽的主力部队并未受损;垓下之战时,刘邦的五六十万大军,可是货真价实,而且当时项羽的主力部队已经损失至少二分之一,双方的结果自然不同。

首先我们来看下彭城之战,最初刘邦之所以可以一举端掉项羽的老巢彭城,是因为项羽正与齐国作战;并且赵国、魏国、韩国都积极响应刘邦。在这种背景下,现在的项羽,相当于是与齐、秦、魏、赵、韩五国作战,项羽自然吃不消。

问题是,这些诸侯之所以都愿意追随在刘邦的大旗下,联合起来攻打项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都害怕被项羽兼并。因为,项羽占据关东九郡、杀义帝、杀韩王成,把齐国打得无力招架。这样发展下去,各个拥兵大佬,肯定都无法逃过被项羽兼并的命运。

在这种背景下,刘邦振臂一呼,这些诸侯自然都积极响应。但是,当刘邦攻入彭城后,就意味着,刘邦可能会变成一个比项羽更可怕的敌人。

在这种背景下,这些诸侯自然要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他们不可能真帮着刘邦把项羽给灭了,他们只想刘邦和项羽旗鼓相当或两败俱伤。

大家知道,一支联合军队,当众多首领的目标产生分歧后,马上就会主为成乌合之众。更重要的时,当这支诸侯联军无法达成共识时,其面对项羽的进攻,他们自然谁也不会当活雷锋的;因为,一切是显然的,谁冲在最前面,谁就需要承受最大的伤亡代价。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自然都是习惯性的往后退,大家都习惯性的往后退,就有可以演变成一场大溃逃。与此同时,因为项羽的主力部队还完好无损,所以其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依然高昂,这样两支军队一交锋,胜负自然显而易见。

接下来再说垓下之战,刘邦虽然也是带着韩、赵、齐、魏等多个诸侯的军队共同作战,问题是,赵王张耳、韩王信、坐镇齐国的曹参、坐镇魏国的刘贾,以及新封的楚王韩信,都是刘邦一手扶持起来的,他们缺乏背叛刘邦的动机,甚至保持中立都无法做到。

与此同时,刘邦封给淮南王英布、楚王韩信、以及彭越的地盘,都是原来项羽的地盘,基于他们的利益,他们只能全力把项羽给干掉了,才能实现裂土封王的目标。因为,其他的地方都已经名花有主,如果不能把项羽干掉,他们就没机会裂土封王。

至于燕王臧荼,他虽然一直都是独立的,问题是,整个逐鹿中原的战争,有它不多,没它不少。更关键是,燕国虽然保持着独立,但它绝不敢公然打出支持项羽的旗号,因为燕国敢打出这种旗号,韩信、张耳立马就联手进攻燕国,燕国估计是无法幸免的。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自然都只能玩命的干,于是韩信上去就把项羽的江北老巢(彭城)给端了;英布率军深入江南,把项羽的江南地区动摇了;彭越与刘贾联手,把项羽的粮道给断了;刘邦大举率军,把项羽西部地区全部席卷了。

与此同时,项羽的主力部队,先是在丢失成皋时,损失了大量的有生力量;接着派龙且前去救援齐国时,又损失了大量的有生力量。这两次失败损伤的兵力,保守估计也有十多万,至少是项羽二分之一的兵力。在这种背景下,项羽自然只能穷途末路。

9

项羽作为不世之英雄,在秦末混战的中原大地上,确实曾经凭借自己的勇猛和胆识,打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漂亮仗,尤其是彭城一役,以三万轻骑兵,完胜刘邦组织的五十六万诸侯联军,可谓四两拨千斤,成为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不过,在楚汉战争的棋局之中,项羽下过一着最臭的棋,那就是他把义帝熊心给杀了,给了诸侯们口实,给了刘邦机会。汉王二年(前205)3月,刘邦在洛阳新城三老董公的建议下,命令三军缟素,为义帝发丧,然后以“诛无道”为理由,联合魏、韩、赵、塞、翟、殷等诸侯国,组成了一支五十六万人的联军,杀奔彭城而去。

当时,项羽正带领楚兵精锐北伐攻齐,留守的不过数千老弱残兵,以五十六万大军进攻一座只有数千兵马守卫的城市,如同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扇扑蚊蝇,大军未到,守军早已闻风而逃,彭城遂不战而降。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留下大部分将领和士兵继续战斗,自己精选三万骑兵,快速南下,千里奔袭,反攻彭城,经过一场精心策划的偷袭,竟然将五十六万诸侯军,打得七零八落,而汉王刘邦差一点被俘,可谓完胜。

然而,有如此骄人战绩的项羽,拥十万之众,却被刘邦的楚军清零,在垓下之战中完败,这又是为什么呢?细究原因,一是刘邦狡诈。刘邦、项羽对峙广武涧后期,项羽释放了刘邦的父母妻子,刘、项议和,规定以鸿沟为界,刘拥西,项得东。然而,当项羽释放了刘氏家人后,刘邦转眼就撕毁了和约,领军追杀楚军。

二是军力悬殊。当刘邦追击项羽至固陵后,以为韩信、彭越会如约而至,但久候不至。刘邦恩将仇报,暴怒之下,项羽反击刘邦,汉军大败。刘邦只好逃回营垒,深沟高壑自守。刘邦后用张良之策,写信给韩信、彭越道:“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于是,韩、彭即刻进兵。接着,汉将刘贾招降了镇守九江的楚将周殷,得到九江许多兵马,加入夹击项羽的队伍。于是,刘邦、韩信、彭越、刘贾,几路大军浩浩荡荡,与项羽楚军会师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作最后的决战。

当时,刘邦的兵力不少于三十万,项羽十万,与彭城之战不同的是,彭城刘邦的军队为诸侯联军,各为其主,人心不齐。而此时,刘邦这三十多万军队,全部是他的嫡系,正是节节胜利的时候,士气旺盛;而项羽此时为败军,士气低落。

三是谋略不对等。垓下之战是韩信领导的,加上张良、陈平等一起谋划,刘邦居中坐镇,战斗中的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这都是顶尖战略战术。反观项羽,连一个范增都容不下,还会有什么人能给他出奇计呢?只能硬拼,但这种大兵团作战,单靠霸王蛮力是不可能取得最后胜利的。

当然,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时势不同,彭城之役,项羽军队的整体战斗力要强过垓下之时,可谓气数已尽;又比如,项羽儿女情长,为一虞姬牵肠挂肚,影响了他的精力;还比如,意气用事,身边十万之众,打到只剩下二十几人,他还兴致勃勃地同汉军单挑,玩小孩子的游戏似的,如何不败?于是,最后项羽自刎于乌江边,结束了他年仅三十一岁的宝贵生命。

10

彭城之战和垓下之战,分别是楚汉战争中刘邦和项羽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对决。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精兵击溃刘邦五十六万诸侯联军,斩杀将近三十万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而垓下之战,项羽十万兵力对刘邦四十万联军,最后却全军覆没。前后短短四年,剧情就彻底逆转了。这是和两场战役当时的政治背景,项羽和刘邦所采取的战略战术以及双方军队的士气高低所决定的。

彭城之战,刘邦联合五位诸侯王一路杀入彭城,端了项羽的老窝。而这时的项羽,正在齐国平叛。项羽在咸阳分封诸侯的时候,把齐地分为三个国家,打压和自己关系不好的地方实力派田荣。结果田荣把项羽分的三个王杀的杀,赶的赶,独霸齐国。项羽率军攻打田荣,将其击败,田荣逃到平原后被当地百姓杀死。项羽取得了胜利。这个时候,项羽自取得楚国兵权后,一路旗开得胜,就没打过败仗,手下的士兵士气高昂。听说刘邦占据了彭城,项羽采取了正确的战术,一天都没有耽搁,没有集结起全部在齐国平叛的部队,而是只带了三万精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插萧县,切断了刘邦联军西撤的退路。既打了刘邦一个措手不及,又造成关门打狗的局面。刘邦兵力虽然多,但是没想到项羽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出现在这样一个地点,军心大乱,所以被项羽一战击溃,刘邦几乎是只身逃离战场,连老婆和老爹都让项羽俘虏了。

再来看垓下之战。此时的国际局势已经彻底倒向刘邦一边。在和刘邦的四年拉锯战中,项羽始终无法一战而战胜刘邦,反而不断地和刘邦拼消耗。这时项羽低下的政治能力表露无遗,他没有萧何那样的帮手,没有持续稳定的后勤供应,从楚国到荥阳前线的运粮道路还多次被彭越切断,造成项羽在刘邦和彭越两头之间疲于奔命。最后,项羽十万大军没有了军粮,灌婴又带领军队一路从齐国打到了长江岸边的广陵(今扬州市),随后又掉头北上攻占彭城。项羽再次失去老巢,而楚军底层士兵则要担心自己的家人是否收到灌婴的侵扰。面对项羽没有粮食又没有士气的部队,刘邦充分发挥自己兵力上的优势,将项羽团团包围在垓下,面对四面楚歌的局面,最终的结局只能是项羽出逃,楚军全军覆没。

喜欢我文章的读者,可以在我的头条号里观看我写的《世说新语》的解释文章。谢谢!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