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何谓72名将?

我国古代有文庙和武庙一说,文庙供奉的自然是“天地之先师”孔子,然后是其72位知名门徒。而武庙供奉的则是姜太公,以及自春秋以来到大唐时期的72位名将。

在武庙当中,72名将被分为了四个档次。

第一档:张良。
张良在第一档的原因是因为宋朝时期,对张良的评价颇高,有“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一说。
二档: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绩并西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并东向
三档:东庑,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并西向;
四档:西庑,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飘、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浚、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但、郭元振、李晟,并东向。

那么从中我们能看出,三国时因为恰逢乱世,涌现的将才济济,上榜人数也是颇为惊人。

其中,蜀汉三人,孙吴四人,然而拥有当时最强大实力的曹魏,竟然只有张辽一人入选,那么所为何故呢?

我们就先来分析一下,宋人编制这个72名将序列时,参考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忠勇之士。

忠勇乃是名列72名将最为关键的标准。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对于统治者而言,作为一个将帅之才,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当然一是忠心,二是勇猛。这也是为何很多人实力很强却无缘72名将名单的缘由所在。

张飞的忠诚自不必说,和刘备桃园三结义后,对刘备那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而勇猛,张飞自亮相就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猛人相,在整个三国时代,纵横捭阖,有他打不过的,战不胜的,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是他怕的。这份勇猛,在三国时期,也当属翘楚的所在。

而张辽对曹操的忠心程度自然也是日月可鉴。张辽的勇猛也自然不在话下,作为曹操座下大将之一,张辽以数千人之力,据东吴十万军马的功绩。

第二,独当一面。

独当一面,其实不再单纯是为将之能,而是统帅能力。曹操治下谋士众多,将帅济济,为何只能有一个张辽脱颖而出?原因就出在曹操自己身上。

曹操是那种喜欢亲历亲为的统帅,从三国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曹魏的战斗,都是在曹操的指挥之下完成的。也就说,其实,担当统帅之才的就唯有曹操一人。能力太强掩盖了自己手下的光芒。虽然手下的人才济济,个人实力也都不俗,但是曹老板的光芒太盛,其他人不过是按照其指示而为,这就直接让曹操治下的很多将才失去了名列72将的资格。

再来看张飞。刘备虽然开始的时候也是亲历亲为,但是因为将少兵寡,很多时候处于疲于奔命的逃命状态。这就给了关羽和张飞独当一面的机会。关羽自不必说,张飞独立领兵对敌并取得良好战国的机会就有三次。

最著名的当属仅仅带着20余骑就敢断后,其中展现的谋略和过人的胆识,绝非一员只能执行统帅命令的武将所能媲美。而义释严颜和大破张郃,则为他留下爱才惜才以及勇猛的美名。

第三,帝王不入。

其实,帝王不入72名将的缘由很简单,这并非是因为帝王的能力不足,其实很多时候恰恰相反,每一个开国的帝王必然是一个绝佳的统帅之才。甚至连刘邦,都能入选而上。但编制的目录为72名将,名将服务的对象忠心的对象是各位帝王。那么帝王的忠心对象是谁呢?自己?显然不合适。所以,任由一个帝王拥有通天彻地之能,如曹操、司马懿等,都不可能入选这个名单。

所以,综上各种原因,也就容易理解为何张飞能入,而曹操手下只有张辽一个人可以入选了。

最佳贡献者
2

张飞的战绩无论从歼敌人数还是意义上来说都非常大,一点不比张辽差,曹操手下其他将领还真没人能和他比。

张辽入选名将之列最主要的战绩莫过于合肥之战以800骑突击十万吴军,杀的东吴人人丧胆,此后又在逍遥津追击撤退的吴军,差点活捉孙权。这一战张辽在曹操远在汉中,难以迅速救援的情况下击退吴军,稳定了东线,意义重大。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张辽突击吴军主要是杀了一个出其不意,在气势上压倒了对方,但是他毕竟兵力有限,不可能杀伤太多敌人。而在张辽退回城后吴军还是围攻了合肥十几天,最后因为疾病横行才撤退,也可以证实这一点。

相比之下,张飞除了长板桥单骑喝退曹兵之外,在宕渠之战还击败了名将张郃,而且还杀了对方一个全军覆没。虽然《三国志》上没有明确写张飞歼灭了多少敌人,但是张飞在最后突击魏军时就带了万余精兵,那么当时他手下的总兵力应该更多。而张郃是主动率军进攻张飞镇守的巴西,他的兵力也不可能比张飞少,所以这一战张飞歼敌至少在上万人。

和演义里动辄出兵几万几十万不同,历史上三国时期上万人就是规模很大的战役了,像曹操留守合肥的总兵力不过七千,关羽北伐襄樊也不过两三万人,能一次歼敌上万人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战果了。

而且张飞此战意义也非常大,自曹操攻占汉中以后,由于担心他会继续进攻益州,因此益州一日数惊,民心动荡,难以平息。但是张飞一举击败张郃,将来犯的曹军全歼,这一战果极大的稳定了民心、军心,刘备也得以整顿力量,集中兵力和曹操争夺汉中。

曹军其他将领和张飞相比,要么有过败仗,比如曹仁败给周瑜,张郃输给张飞,于禁败给关羽,夏侯惇被人抓过俘虏,夏侯渊干脆被砍了脑袋,要么像徐晃、乐进那样,虽然没有大的败仗,但是也没有太突出的战果,自然对他们的评价要比张飞和张辽差一些了。

3

所谓的七十二名将是指武庙中用来陪祭主祭吕尚(姜子牙)的七十二位古代名将,唐朝时,武庙从最先的武庙十哲到六十四名将,宋朝时,陪祭增加到七十二名将,是为了对应文庙中孔子有七十二门徒陪祭。

而七十二名将属于三国时期仅有12人,分别是诸葛亮、邓艾、张辽、张飞、关羽、吕蒙、周瑜、陆抗、陆逊、杜预、羊祜、王浚而属于曹操手下只有一人,就是张辽,属于刘备手下有三人,就是诸葛亮、关羽和张飞,属于孙权手下有三人,就是吕蒙、周瑜和陆逊

作为三国时期最大势力的曹操,雄据天下十三州中的九州之地,手下人才济济,战将千员,谋臣无数,为何只有张辽一人能上榜古代七十二名将?

虽然评选七十二名将的唐、宋两朝没有公布评选 标准,但从上榜的名将来看,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1、名将战绩。

作为名将一定是有战绩作为支撑的,武庙在唐宋时期的主祭是吕尚,到了明清时期的主祭就变成了关羽,虽然人选有统治的有意为之,但无论是吕尚,还是关羽,都有诸多的战绩作为支撑的。

而作为陪祭的名将自然也是如此,比如邓艾有灭蜀的功绩,吕蒙有奇袭荆州的功绩,周瑜有赤壁之战、南郡之战大败曹操的功绩,陆绩有夷陵之战败刘备、石亭之战败曹休的功绩。

当时曹操手下的名将可谓不少,比如五子良将的于禁、徐晃、张郃、乐进、张辽,再比曹氏夏侯氏猛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纯、曹洪、曹真、曹休等,其他的还有典韦、许褚、庞德等将领,但这些名将中能够被入选七十二名将的,只有张辽一人,为什么会这样?

2、名将道德素质不能太差。

既然是统治者来评选的,肯定有忠君爱国的儒家思想有一定的要求,至少一个处处背叛的名将是不可能入流的,比如三国时期的吕布,另外杀人太多的名将也不能入选的,比如战国时期的白起因为一生中杀了一百多万人,宋朝统治者取消了名将地位。

而关羽作为忠君的代表及标志性人物,能够在明清两朝成为主祭,一半是因为战功,一半是因为忠君思想,所以七十二名将评选的标准只看战绩,而是一个综合指标。

再回过头来看曹操手下的将领,为什么只有张辽入选?

很简单,因为除了张辽,其他武将的战绩都不突出。先说五子良将,如果问于禁、徐晃、张郃、乐进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战绩?你肯定是回答不了的,因为这四人的不太突出的战绩非常多,能够让人印象深刻的战绩几乎没有,但是一提到张辽,你马上就会想到“合肥之战张辽八百勇士大破孙十万”,这就是张辽能让人特别记住的功绩,也成了张辽极具突出的战绩。

当然张辽也不止合肥之战这一件功绩,只是这一功绩太过出名,所以才让人记住了,张辽一生的小战绩也是数不胜数,史书也记载得非常详细,比如曹操北征乌桓发生的白狼山之战,张辽作为曹操的先锋率军作战,阵斩乌桓单于踏顿,这也是张辽的战绩。

另外,造成曹操手下将领没有特别突出战绩的原因与曹操本人息息相关,因为曹操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是牢牢地篡住了兵权,曹操本人几乎领导了曹魏所有对外的重大战役,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平定汉中之战、平定关中之战,除非曹操无法分身,否则他不会让任何一个外姓将领独自领导一场大战,正因为曹操不愿意放手,所以曹操手下没有真正能独挡一面的大将。

而张辽之所以能在合肥之战中光彩夺目,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没有曹操在,所以张辽才能发挥自己独立的能力,曹操留在合肥虽然只有七千兵力,却由三个相互制衡的将领来领导,分别是张辽、乐进和李典,而且三个还是彼此有矛盾的,可见曹操对将领防范之心有多深,也就造了曹操手下没有独挡一面的大将。

像夏侯惇基本上没有什么战绩,夏侯渊虽然有一些平定关中的战绩,但不突出,而且还在战场上因为鲁莽行事被刘备军阵斩,让其名将光芒大打折扣,其他的如曹仁守城能力倒是较强,但战绩不多,曹纯过于低调,没有突出战绩,曹真和曹休也是如此,典韦和许褚只能算护卫型的将领,正史中没有功绩。

再来看刘备手下的张飞没有特别突出的战绩,为何能够轻易进入七十二名将呢?

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张飞特别突出的战绩只有两件:

1、长坂桥前率领二十余骑断后,曹军数千追兵不敢靠近;

2、宕渠之战大败曹魏名将张郃,把张郃万余人马打得全军覆没。

而张飞不突出的战绩还包括:张飞独自率军攻破江州,生擒严颜;独自率军攻下巴郡和巴西郡。

除此之外,张飞就没有其他史书记载的战绩了。但是,没有记载并不代表张飞没有战绩。至少有一个实例就能证明张飞有其他突出战绩没有被记载下来,这从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和郭嘉对张飞的评价就能看出来。

程昱评价刘备、关羽、张飞是:

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

郭嘉评价刘备、关羽、张飞是:

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

程昱和郭嘉都是曹操手下的五大谋士之一,作为谋士而且还是敌方阵营的谋士,对刘备、关羽、张飞的评价应该是相当客观的,关羽和张飞被合称为三国时期仅有的2个万人敌,一定是有战绩支撑的,只是没有记载下来而已。

郭嘉病死于公元207年底,而史书上关于张飞的所有战绩,包括长坂桥断后、宕渠之战都发生在公元208年及之后,这个时候郭嘉早就去世了,郭嘉只能根据他在生前对张飞英雄事迹的了解来评价,作为极为出色的谋士,他不会长敌人志气而灭自己威风的,那么郭嘉来评价张飞为万人敌的战绩去了哪里了呢?史书没有记载,或者缺失,或者陈寿不敢写,但一定有,只是你我不知道而已

另外,张飞被记载下来的所有战绩都是独自完成的,比如长坂桥前率领20余骑兵阻挡曹操数千追兵,曹军都不敢上前,这可不是小说,而是真实的历史,张飞之所以敢阻挡,就是因为他有这个能力,而且很有可能张飞之名早已闻名曹军,战场上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曹军再厉害也会怕死,如果不是张飞在这之前如雷贯耳,数千曹军怎么会不敢上前攻击张飞呢?

另外宕渠之战张飞大败曹魏名将张郃,把张郃万余人马打得全军覆没,这一仗张飞也是大获全胜,这种把对方名将打得全军覆没的战争,你在三国找不到几场,况且张郃可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战功赫赫,这样都败在张飞手上,还是全军覆没的那种,你会觉得张飞不厉害吗?

况且从晋朝开始,历朝历代如果比喻猛将,就形容为关羽张飞之勇,关羽张飞已经成为勇猛武将的代名词,这可不是虚的,是实打实的战绩换来的,所以关羽和张飞都能进入七十二名将。

4

中国古代七十二名将也叫宋代武庙七十二名将,它是由宋朝官方评选的,为了表彰有史以来杰出的文臣武将,特意修建了“文宣庙”和“武成王庙”。文宣王庙的神主是孔子,配享孔门七十二贤人,武成王庙的神主是姜太公吕尚,也评选了七十二名将配享。

这七十二名将囊括了宋以前的所有朝代,反应了宋朝官方对武将的认可标准,除了会打仗,还必须是忠义双全。

七十二将里只说三国时期,有魏国的张辽,邓艾;蜀国的诸葛亮,关羽,张飞;东吴的周瑜,吕蒙,陆逊,陆抗。

那么三国名将何其多,为何张飞能够上榜?

下面先细数一下张飞的个人成就:

第一,据水断桥。公元208年,曹操率军攻打荆州,荆州刘琮投降曹操。刘备得知后放弃新野准备向南进占江陵与曹操对抗。最终导致日行仅十余里的刘备军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军追上击破,刘备弃妻子走,命张飞率敢死队二十骑断后。张飞利用河道,拆毁桥梁阻止曹军追击,他瞪起眼睛横握长矛,大叫:“我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曹操手下的一流悍将,如曹仁、夏侯惇、曹洪、许褚、张辽、乐进、李典、于禁,一时间被张飞的勇气所夺,都不敢上前,最终吓退曹兵。

第二,义释严颜。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刘备与刘璋决裂,军师庞统中流矢身亡。张飞、诸葛亮、赵云等领荆州兵入川增援。大军到达江州,江州守将严颜据守不降,张飞将其攻破,占领江州,并生擒严颜,张飞对严颜大喝到:“大军到来,你怎么不投降还敢与我大战!”严颜回到:“你们无理侵夺我们疆土,我们这里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张飞大怒,令牵下去斩首,严颜面不改色大声说道:“斩首就斩首,你发的什么怒!”严颜拒降的豪气感动了张飞,张飞将其释放,并将其引为上宾。

第三,大破张郃。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击败汉中张鲁,张鲁逃入巴西,刘备听说后派黄权前往迎接,但张鲁随后向曹操投降。张鲁投降后,曹操因后方叛乱而回师,一方面留夏侯渊镇守汉中,另一方面命令张郃进犯巴西,扰乱巴西郡民。张郃进兵至宕渠县,寇犯百姓。刘备一方面自己亲自驻扎江州,另一方面令张飞驻扎阆中,进攻张郃。张飞率军与张郃相据五十余日。张飞率领精兵万余人主动进攻宕渠的张郃,张郃率兵迎击,张飞将张郃引到瓦口关,山道狭窄,张郃军前后军不得救应,被张飞打得大败,张郃为了逃命,只得放弃战马攀山而逃。将张郃打的全军覆没,为刘备攻取汉中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另外分析一下张飞的职位。 刘备称帝后,张飞被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西乡侯。车骑将军的地位是可以想象的尊贵与显赫。在昭帝之后可加大司马之号,为掌管京师乃至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官。而司隶校尉同样位高权重,用一句话就能概括“司隶校尉,旧号卧虎,诚以举纲而万目理,提领而众毛顺。”在司隶校尉面前,不管是皇太子还是三公九卿,是龙给我盘着,是虎给我卧着,不老实就秘密弄死你!可见刘备对张飞之倚重信任,关羽死后,无出其右!刘备能识人用人也是非常出名的,从侧面也反应了张飞的能力!

另外,张飞从刘备草莽之时相随,多经坎坷,至死不弃,更是忠烈无双,得享武庙七十二名将,名副其实!

张辽,魏国五子良将之首。逍遥津之战,名动天下。 公元215年,张辽以八百将士硬击东吴的十万大军,先后两次大破东吴。战役前期,张辽率领800将士冲击东吴的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东吴猛将陈武被斩杀,孙权丢掉主帅麾旗,逃跑到山冢,东吴军队全都披靡溃败、望风而退、闻风丧胆。战役后期,张辽率领追兵,再次击破孙权、甘宁、凌统等人。孙权蹴马趋津,跳过断桥,才免于被活捉。

更难能可贵的是张辽与另两位守将李典乐进不和,但是大敌当前,能够捐弃前嫌,协力退敌,足显大将风范!

至于曹操手下其他大将能力也都很强,典韦,许褚勇猛无敌,但是都是曹操保镖的角色;夏侯渊死于黄忠刀下,张合败于张飞之手;夏侯惇留守后方;曹仁更偏于防守,曾挡住周瑜,关羽围攻,但曹仁率兵进攻濡须口,惨败于吴将朱桓;于禁兵败而降,为人诟病;徐晃战功很多,然而多是在曹操或者其他宗室大将指挥或配合作战,缺少坐镇一方的经历或者名动天下的大战。

综上所述,张飞与张辽能够入选七十二名将,名副其实,二人也是各有千秋!

5

武庙72将里面三国时代的将领有关羽、张飞、张辽、邓艾、羊祜、杜预、王濬、周瑜、吕蒙、陆逊、陆抗等11人。其中蜀汉仅仅两人,魏晋加起来有五人之多,但是曹操手下确实只有张辽一人入选。

曹操账下大将云集,恰恰是曹操手下将领仅有张辽一人能够位列武庙的主因。而刘备手下兵微将寡,就是诸葛亮关羽张飞都能进武庙的前提。

曹操和刘备一辈子南征北战,东征西讨,都占领了不少地盘,有了属于自己的根据地和武装。相比较而言,曹操的成绩要更突出一些,毕竟曹操占据了大半州郡,刘备仅仅被局限在益州。按理来说曹操阵营的战功更多,手下更有希望进入武庙才对。

但是曹操手下人才济济,武将就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于禁、张辽、张郃、乐进、徐晃、李典等等,而且几乎每次征战,曹操都要亲自出马,获胜的功劳肯定首先归曹操,剩下的才会众多的手下来分,这么多人不好分啊,每个人分到的功劳就不多了。张辽能够入选武庙,还多亏有几次是没有跟随曹操出征,而是留在合肥镇守,数次杀得孙权哭爹喊娘,这个功劳在张辽入选武庙过程中肯定占了很大的比重,如果没有几次击败东吴的表现,甚至张辽都很难入选。

相反,刘备手下大将太少,前期仅有关羽、张飞和黄忠,刘备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放权,就连马超和赵云都没有。如此一来,张飞立下大的功绩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

三国志记载,张飞有万人敌之称,曾经率20几人就能据水断桥,敌皆无敢近者,保护刘备顺利转移。故遂得免。刘备入益州攻打刘璋时,张飞大破刘璋将巴郡太守严颜,并生擒活捉。张飞所过战克,与刘备会于成都。后来张飞又在汉中大破张郃。所以说张飞在刘备阵营获得了足够的军功。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张飞为右将军,假节。在取益州和汉中的过程中,张飞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劳,张飞能够入选72将或者64将,都是足够的。

6

入选武庙的汉晋人物

两汉:

  • 韩信、张良、曹参、周勃、彭越(后补:灌婴)(开国代表)
  • 周亚夫(军事平叛,安社稷)
  • 卫青、霍去病、李广、赵充国、皇甫嵩、班超、段颎(讨伐异族、开疆拓土);
  • 邓禹、冯异、吴汉、马援、寇恂、贾复、耿弇(后补:王霸、祭遵、耿纯)(开国代表);

曹魏:张辽(开国代表)、邓艾(灭蜀代表)

蜀汉:诸葛亮(开国代表) 、关羽(荆州方面军,蜀汉元老)、张飞(攻略荆南,攻占益州,坐镇阆中的开国代表、蜀汉元老)、

东吴:周瑜(东吴元老)、吕蒙(夺取荆州)、陆逊(猇亭石亭大战,安社稷)、陆抗(吴晋对抗的代表人物)、

晋国:羊祜、王浚、王浑、杜预(伐吴,开国代表)


仔细分析,大致可以看出:


符合封建礼制

名单中不仅没有楚霸王,刘秀、曹操这么能带兵打仗的也不在列,后世的马上天子李世民也一样。总有人为项羽乱喊冤,其实大可不必。他们享受的是帝王级礼遇,根本不必拉低在(臣子级别的)武庙祭祀(我之前曾回答过类似的问题,可以参考)。怎么可以去给”武成王“周臣姜太公去站岗呢?不列入武庙才是对他们的尊重。


符合主流价值

武功甚高,到了赵匡胤时,吴起被丢出十哲之列,改为七十二贤,为何?杀降,不仁。严重怀疑后世的薛仁贵也没入武庙,可能也有类似考虑。

“上(赵匡胤)幸武成王庙,历观两廊所画名将,以杖指白起曰:‘起杀已降,不武之甚,胡为受飨于此?’命去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有黩武之嫌、和钟会谋叛、无夺州灭国或建国之功的姜维也无缘入围。


至少方面统领

看来看去似乎人选里就李广稍弱,但飞将军名号响亮,也算唐皇的先祖,还是要沾些光的。


立下不世之功

我总结为:

  1. 建国、平天下(至少有夺州之功)(如汉高祖:韩信、张良、曹参、周勃、彭越、灌婴;汉光武帝:邓禹、冯异、吴汉、马援、寇恂、贾复、耿弇、王霸、祭遵、耿纯)具体到曹魏,张辽算得上开国功臣,方面军统帅,威震逍遥津;邓艾则是平川灭蜀之功。除了鲁肃,孙吴历任都督都在列。
  2. 平乱、安社稷(周亚夫)
  3. 开疆、伐异族(卫青、霍去病、李广、赵充国、皇甫嵩、班超、段颎)

人员平衡

有些像梁山聚义,既要凑天罡地煞之数,又要平衡各山头派系,三国之间蜀国最先灭亡,东吴的国祚最长,和蜀汉、和晋都有重大斗争,各时期都要有重要代表。


无论如何,武庙是种教化工具,注重礼教秩序,绝非片面彰显个人武勇,若以万人敌标准,运筹帷幄的张良、轻摇羽扇的诸葛亮岂能入围?其实靠的还是:仁、义、礼、智、信、忠、孝、武、德等传统价值观评定,入围者需可以为世人树立表率才行,不仅要得到官方认可,也要得到民间百姓的认同和崇敬。进武庙配享,基本可以算作是古时武将(臣子)的最高荣誉


张飞

具体到张飞而言,他是蜀汉政权最资深的元老和军事班底成员之一,忠义勇智将才兼备,取零陵,分路荡西川,平定巴郡、巴西两郡,成都合兵,实有平定益州之功。车骑将军张飞绝对是蜀汉军事顶梁柱,其忠义勇武过人,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张飞的巴西太守,亦是方面大员。张飞是完全有资格入围,他可不是只靠长板桥的一吼。


阅读是缘分,点赞是态度,评论是思考。关注不迷路,感谢您的互动,我将持续给您带来精彩、走心、有理据的历史知识。

7

首先我们要清楚入选武庙的标准。

什么叫武庙?武庙与文庙并立,文庙供奉的是孔子,而武庙供奉的是姜尚。

之所以叫武庙,是因为唐代封姜尚为“武成王”,与孔子的“文宣王”并列,成为文武两大“神仙”系统。

这个系统中衡量标准并不是单纯的看实际功勋,而是会很大程度的参考历史地位和忠孝仁义。

我们看比较有代表性的所谓“武庙十哲”,里面仅次于姜尚的第二人是汉初名臣张良,然而张良一生不曾取得什么大的战功,甚至都没有单独领兵作战的记录,他入选武庙必然不是靠军功。

再比如司马穰苴,他的战绩就只有那么一次杰出表现,历史上比他战绩好的名将多了去了,但是司马穰苴能入选武庙也不是因为战绩军功超人。

再举了例子,汉武帝时代的卫青霍去病,这俩人可以说是后代中国名将战绩的“总统山”,封狼居胥是后世名将神往的不世之功,从今天的军事角度看,这俩人开创的骑兵大迂回打包抄的闪电战术也算是军事专业领域的开拓者。

无论从战绩,从名望,乃至从战术水平指挥能力上,卫青霍去病都不比所谓“武庙十哲”中的一些人差。

然而这两位全部落选。




武庙十哲以张良诸葛亮为代表,要么是因为他们辅佐的人获得了大一统的功勋,要么因为道德标兵。

后来唐朝又立武庙“七十二子”,即七十二位名将,名在十哲之下,关羽张辽张飞等人皆在其中。

蜀汉以关羽张飞入选,曹操麾下五子良将只有张辽以人入选。

在历史上,曹魏五子张辽张郃的军功战绩不输关羽张飞,徐晃等人也不遑多让,但是张郃徐晃等人纷纷落选,而张辽因为镇守合肥之功太过耀眼,不入选实在说不过去。

究其原因,无非因为蜀汉是道德标兵,在封建君主专制时代,忠君爱国永远是衡量一个臣子的头等标准,而且,史书也说关羽张飞“万人之敌”,南北朝和隋唐时代一直把关羽张飞当成猛将的代名词。所以,这俩人就入选了武庙。




实际上后来关羽一度取代姜尚做过武庙之主。

这是在清朝以后的,满清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将关羽捧到至高至圣的位置,关羽就在雍正年间成为“武圣人”,成为武庙主祀,与孔夫子并列为文武两个神仙系统的老大,享尽人间烟火。

所以,对比唐朝来说,关羽享受的待遇只能算毛毛雨,人家在宋朝以后持续水涨船高,而张辽吕蒙邓艾周瑜陆逊等人统统都要靠边站。



8

都不要抢,我来回答。

七十二名将,来源于宋朝武庙,其实在宋朝之前,唐朝时期设立武庙之初,张辽与张飞不仅在唐朝六十四名将上榜,同样也位于宋朝的七十二名将。张辽是曹魏的“五子良将”之首,张飞同样是蜀汉的”五虎将“之一,这两人入选七十二名将是实至名归的。

曹操手下大将如云 为何只有张辽一人入选七十二名将?

曹操在东汉末年到三国之初,占据了天下十三州的九州之地,地大物博,资源丰厚,曹操手下也是战将千员,兵力数十万,是东汉末年后期最大的军阀势力。例如曹操手下有曹魏八虎骑,有五子良将等等。在曹魏的阵营里,与张辽可以相提并论的不说别人,与张辽一起作传的就有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曹操大将云集,但曹魏阵营只有张辽与邓艾两人成为七十二名将,为何呢?我个人觉得反而就是与曹操本人有关,为何这么说呢?曹操本人就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和战略家,曹操是非常善于行军打仗的,曹操和手下猛将征战一生,但很多著名的战役都是曹操亲自指挥或督战的,可以说有这么一位优秀的军事家,掩盖了手下猛将的才能和独自发挥水平的机会。但张辽能在众多良将中脱颖而出,靠的是张辽善于抓住时机和勇猛善战以及对战场形势的判断,从而能独当一面。

张辽的才能屡次受到领导曹操的赞誉和赏识,一次是在白狼山之战中,张辽胆气谋略与曹操一致,以长途跋涉的少量兵力大破以逸待劳的乌桓与袁氏兄弟,解决了边境乌桓的隐患。还有一次就是镇守合肥期间,以七千守军守住合肥阵地以及二次以突袭战击败东吴孙权,使东吴再以不敢轻易犯境。

这两次战役,第一次白狼山之战众多大将参战,有徐晃、张郃、韩浩、史涣、鲜于辅、阎柔、曹纯等大将,但只有张辽主张出兵破敌,曹操把麾旗授予张辽,张辽指挥数万骑兵冲锋在前,一举攻破了乌桓大营,斩杀踏顿,获得了胜利。第二次合肥之战中,也是张辽主张主动出击,搞突袭战,先挫了孙权的锐气,再坚守,在孙权退军时,再次出击差点活捉了孙权。

事后,曹操来到合肥的战场,沿途走过交战的地方,感慨良久,感慨的是张辽等人的不易,以七千守军不仅守住了合肥,还击退了东吴的大军,稳定了东线的战局。

正史里记载曹操对张辽的评价

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见《三国志张辽传》

正是这两次突出的战绩,成就了张辽的名将之名,尤其是合肥之战,张辽与乐进、李典三人离开曹操的情况下,独自作战的情况下胜利的,加上此战的影响力,张辽的才能与谋略堪比曹魏的一流名将。

说完张辽,再来说张飞。

张飞为何也能成为后世敬仰的名将呢?张飞文武兼备 入选名将无可厚非

关于题主所说的张飞击败张郃是局部性的小规模战役,不可否认,但在三国人口急剧下滑的背景下,并不是所有的战役都是大规模的哦,比如官渡之战,据可靠史书记载两方的实际兵力,曹操就只有二万左右,袁绍有十一万左右,所以大规模的战争在整个三国历史上并不多。张飞作为名将绝对有拿得出手的战绩。

张飞的勇猛世所罕见,与关羽一起是当世的“万人敌”,张飞的武力超群,是一位非常勇猛的虎将,这是大多数人的认知,除了勇猛,张飞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特点呢?

其一:在当阳,曹操追着刘备一天一夜,刘备留张飞和二十骑断后,张飞据水断桥,成功掩护了刘备的撤退,并在一定时间内阻挡了曹操的追兵,这种胆识和气魄足以勇夺三军,比起张辽不遑多让了。

其二:在刘备入川与刘璋决裂后,张飞奉命入川相助,在江州义释严颜,感化严颜后一路攻克沿途的郡县,成功与刘备在成都回合。自古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张飞以诚相待,不正是谋略的最佳体现嘛。

其三:在巴西宕渠击败曹魏名将张郃,张郃以善于巧变著称,率领数万兵力来攻打巴西,张飞率万余精兵来迎战。结果张郃在狭窄的山路被张飞所破,匆忙间只能与十数随从从小道逃亡,可以说是完败于张飞。张郃也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了,兵力多于张飞的情况下,还有此大败,从这里可以看出张飞也是善于谋略和利用地形来判断形势,从而想出破敌之策。

其四:张飞从涿郡追随刘备后,一直对刘备忠心耿耿,不离不弃,危难之际还是富贵发达,都一如既往,相比关羽曾投降过曹操,张飞更是个忠义无双的猛将。

结语:张辽与张飞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关于入选六十四名将或七十二名将的标准,史书上有记载,只要是“良将”就可以,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名将的标准,但在笔者眼中,张辽与张飞各自有自身的突出闪光点,或许这就是后人把他们列为名将的原因吧。

感谢你阅读,我是紫气东来,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如果关注我的话想必是极好的。

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讨 谢谢。

9

都别抢,我来答。

武庙是祭祀孔子的文庙相对的另一个庙宇,它主祭的是姜子牙,所以又称武成庙、太公庙、太公尚父庙。它是唐代时期形成的,在规格完全照搬了文庙的那一套,譬如文庙把孔子尊为圣王,武庙也把姜子牙尊为圣王。

文庙有一个亚圣孟子,武庙也有一个亚圣张良,文庙有十哲,武庙也有十哲,文庙有配享的七十二子(和七十二贤人没有关系),武庙也有七十二名将,而张辽就在七十二名将之列。那么曹操手底下名将云集,为何只有张辽一个人入选呢?

  • 入选标准

三国之中入选七十二名将有以下几位: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张辽、关羽、周瑜、陆逊;

因为这份名单只截取到唐朝时期,所以很多历史上的名将并没有入选,如岳飞、薛仁贵、狄青、徐达之类的,所以就这份名单来说其实是有水分的,但没有办法,毕竟人家唐朝搞的早,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至今基本上就沿用了这份名单。

曹操手底下的名将确实挺多的,譬如有八虎骑(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惇、夏侯渊、曹真、曹休、夏侯尚),还有五子良将(于禁、张颌、张辽、乐进、徐晃)以及两名猛将许褚和典韦。那么为何只有张辽入选了呢?

其实入选武庙的标准是很笼统的,是从各方面来进行考量的一个综合标准,如:战力、谋略、人品这些方面。

  • 战力方面

其实就战斗力上来说,张辽并不是最强的一个,虽然不敢说所有人都能吊打他,但曹操手底下那些名将也都不是吃素的,随便拎一个出来基本上都能和他打个五五开,像许褚和典韦这种输出型的猛将,恐怕更是能够压着张辽打。

但是我个人感觉唐朝人在评选时可能对战力方面不太重视,基本上这个将军只要战斗力不是太弱,能够交出一份及格的成绩其实就能过关。而且真实历史下,对武将的战斗力其实要求不是很高,不会非得具备能够“万人之中取敌将首级”这种夸张的能力。

而且现实历史中也不会出现说像《三国演义》那样开打之前先来个“武将斗法”,毕竟武将是负责调兵遣将的人,是很重要的人物,不可能让武将上去冒这种风险,就像麦克阿瑟不会带着士兵冲锋一样。

  • 谋略方面

张辽在谋略方面确实不错,在曹操手底下基本上属于一流武将的行列。你看他自从投降曹操以后,在建安六年(201年)和夏侯渊一起攻打昌豨,在《孙子兵法》中有一句名言叫做“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意思最一流的战术是采取谋略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最小的损失达到最大的利益,而像发动战争,攻打城池是最低下的手段,所以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无法解决的问题,才通过战争来解决。

当时张辽在观察昌豨一段时间后对夏侯渊说:

辽谓渊曰:“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三国志·张辽传》

意思就是昌豨也没有意向要决一死战,不如招降他,最后张辽成功劝降昌豨。而且当时张辽他们面临一个什么困境呢?就是粮草不济,再围下去首先得把自己给围死,由此可见张辽是一个有头脑的人,不是只会耍兵器。

其中张辽最著名的一次战绩就是北征乌桓时的“白狼山之战”,当时曹操抵达乌桓后,敌人的数量很多,当时曹操采取郭嘉的意见轻兵前去,因此主力部队还在后方。当时大家看到敌人数量很多,都不赞同出击。

只有张辽力排众议,认为现在应该趁着敌人阵列还没有布置好攻打对方,曹操为此很欣赏张辽,于是同意了他的建议,在张辽的带领下大破乌桓,还斩杀了对方的单于。

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三国志》

这一战给张辽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大的名气,有些人甚至拿来和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甚至还写诗赞美张辽说:

卫青开幕,张辽辟土,校尉嫖姚,将军捕虏——《登长城赋》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刘综向投降,当时荆州人心未附,所以在张辽军中出现了谋反,当时军营一片混乱,张辽迅速传令下去要求没有参与叛乱的人按兵不动,以免被谋反者煽风点火,使局势更加混乱,因此很快平定了叛乱。

辽谓左右曰:“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乃令军中,其不反者安坐。辽将亲兵数十人,中陈而立。有顷定,即得首谋者杀之——《三国志》

因为这件事,《通典》评价他说:张辽审计,立擒贼首,亦同料敌之义。

此外张辽还有一个“八百勇士退东吴”的傲人战绩,当然了这其中可能有夸大的成分,而且这八百人也不可能在正面和孙权的十万大军对抗,实际上只是依托墙高城坚的合肥击退了孙权,但无疑也表现出张辽出色的指挥能力和勇气。

可见,张辽确实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胆大心细,有谋略,也有勇气,确实是一个一流的武将。

  • 人品方面

张辽最初是跟着吕布混的,后来吕布被曹操击败以后,张辽就投降了曹操。之后一直辅佐曹家到曹丕时代,算是两朝重臣了,人品方面自然是没得说。曹操因此用“四字诀”来评价张辽说:

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

总之是曹操非常器重的一名武将,个人感觉唐朝人在评选七十二名将时标准不一,譬如像张飞、邓艾这些人的水分都挺大的,张飞固然是一员猛将,但是谋略不足,最后还被自己的士兵给杀死了。他能入选其实无非是凭着和刘备之间那种结拜关系。

毕竟在封建社会下要宣扬君臣之间的尊卑关系,以及臣子的忠义,像关羽、张飞都对刘备很忠心,所以自然就被当成“模范代表”选进了武庙里。而且由于这份名单的时间很仓促,只截选到唐朝,像后面还涌现了很多出色的将领都没有入选,所以对于这份名单其实不必太过于认真。

亲,如果对这篇文章满意的话,点赞关注以便查阅资料所需喲~

10

唐朝玄宗、肃宗两位天子在位期间,唐朝朝廷设置了武庙,以祭祀姜子牙为主,附带祭祀唐之前历代名将七十二人——这便是著名的“武庙”七十二子。其中,在三国阶段,曹操阵营中,只有张辽一个人入选,而刘备阵营中,关羽和张飞都得以入选——三国时代,曹操集团武将方面人才济济,但是却只入选张辽一人;而张飞很少有独当一面的战绩,却得以入选,这背后隐情何在?

个人认为:

价值观导向

作为统治者来说,将民众的价值观导向到对自己有利的方面,是统治者的本能。唐朝皇帝设立武庙的时候,也考虑到通过武庙来对武将进行价值观方面的改造、教育。对于唐朝皇帝来说,忠于皇帝,就是大唐朝廷乃至后世历代朝廷的核心价值观。

因此,在筛选武将的时候,需要选择具备忠臣良将概念的武将,不能选乱臣贼子——武庙中,类似冉闵这样在当代网络被追捧的人物,在唐朝朝廷观念里,是不被认可的。

在三国时代的蜀汉集团中,最为忠于蜀汉政权的将领,莫过于关羽和张飞。张飞虽然没有独当一面的战绩,但一来具备较高的知名度,二来忠义程度远远超过历史上大部分武将,因此,唐朝朝廷选择让张飞入选武庙,并希望借此激励当世和后世的将领学习张飞,为大唐效忠。

代表性问题

入选武庙的将领,其生活的时代跨度长达近千年。而这些武将又分别来自不同的政权,这些政权彼此之间还是敌对关系,因此对于入选武庙将领的名额分配,有必要慎重。

虽然三国时代,曹魏阵营人才济济,但是,出于比例考虑,分给曹魏阵营的名额只能有二人左右。而曹魏阵营的将领中,能独当一面或者有灭亡敌国的将领,有三人:张辽、钟会、邓艾。其中钟会阴谋谋反,在价值观方面属于乱臣贼子,因此不能入选。能入选的,只有灭亡蜀汉的邓艾,以及威震逍遥津曾距离俘虏孙权只差一步之遥的张辽。

曹魏集团其他将领固然不乏盖世英雄,但毕竟名额无法容纳,所以,曹操时代的将领,只能入选张辽一个。

功绩问题

此外,功绩问题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武庙将领中,不乏有力挽狂澜的名将,也有为所效劳的政权灭亡外敌的将领。曹操时代,其麾下具备这一属性的将领,也只有张辽一人,这也是为什么只有张辽一个人入选的原因之一。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