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了让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上得起大学,采用多种资助方式,发放贫困补助是其中一种,而大学贫困生的认定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事,不管是以哪种方式认定都存在一定的漏洞,不管是以哪一种标准进行认定,都存在不严谨的地方;通常情况下,各个学校采取“申请+贫困证明+公示+监督”的方式进行认定。
1、首先是由贫困生个人进行申请。学生入学后,认为自己的家庭经济比较贫困的,需要贫困生补助才能维持学习生活的,可以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申请是前提,一般情况下,学生本人不申请的,学校都不会主动认定并发放特困生补助。这其中产生的问题是有些家庭确实贫困的学生碍于面子不愿主动申请,而家庭经济不是特别贫困的学生却主动申请,造成认定的不精准。
2、由申请的学生提交贫困证明。贫困证明一般是由村委会或居委会根据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开具,这种证明比较容易出,因为贫困标准没有确定,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所以村委会和居委会都会根据学生家长的需要开具这份证明,也造成这份证明对贫困生的界定不是很严谨。
3、在全校和全学院公示。同学们最清楚学生的日常吃穿用度,是不是真的贫困,同学们最清楚,公示出来大家看看,不是真正的贫困生心里也很虚,一般也不敢弄虚作假,这样的方式还是有效的。
4、接受同学们的日常监督。领取贫困生补助的同学,日常生活中与同学们朝夕相处,同学们都知道他们的经济状况,有些学校的做法是只要发现使用高档手机的一律取消贫困生资格,但也有学校做法比较极端,认为贫困生吃穿就必须比其他同学低档,例如吃肯德基的、烫发的等都算是高档消费,要取消贫困生资格。
结束语:发放贫困生补助是国家对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关心与帮助,学校需要科学地界定贫困生,同时发放贫困生补助是也应保护贫困生的尊严和隐私,例如河南有一所高校给贫困生发放棉衣时,就发放普通款的,颜色和样式也各异,让人们看不出谁是贫困生,这样的做法值得点赞;对贫困生的认定,需要学生的发自内心的自觉,也需要学校严谨的操作,多方面的调查了解,精准地认定;其实除了发放贫困生补助以外,更重要的是关心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没见过世面,有自卑心理,总感觉低人一等,学校老师要多找他们谈心谈话,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勤奋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更多教育热点、观点,请关注潮起海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