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冤枉最狠的人,是还未被平反、我们至今都不知道他是被冤枉的人。
这个问题看你站在什么阶级立场上说,如果站在无产阶级革命立场上讲,就必须认为被资产阶级,压迫剥削阶级所打倒的人,是冤枉的。反之就是认为,被无产阶级革命者所打倒的人冤枉。总之被打倒的人,冤枉不冤枉,只有劳动人民心里明白。
历史上被冤枉的人很多。
人是复杂的,历史也是复杂的。很多事情,是难以用对错来评判的。而且时过境迁,我们用现在的认知和看法,来评价当年的历史人物,就容易出现“冤枉”的情况。
(天津大学 盛宣怀像)
近日恰逢天津大学校庆,忽然想到这座中国近代第一所现代大学的创始人盛宣怀,在《清史稿》中评价为“误国首恶”。
“四川绅民罗纶等二千四百馀人,以收路国有,盛宣怀、端方会度支部奏定办法,对待川民,纯用威力,未为持平,不敢从命。人文复以闻,再切责之。赵尔丰等复奏:“川民争路激烈,请仍归商办。”不许,川乱遂成,而鄂变亦起,大势不可问矣。资政院以宣怀侵权违法,罔上欺君,涂附政策,酿成祸乱,实为误国首恶,请罪之,诏夺职,遂归。后五年,卒。 ”那么,盛宣怀究竟在清末做出了什么欺君罔上涂附政策的事,导致酿成亡国的祸乱呢?这就要从四川保路运动开始讲起。
国进民退,公司的亏空要国家兜底?
在经历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之后,清政府的掌权者们也纷纷意识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同时,民间也开始正视对于修铁路这样的实业能够带来的经济利益。于是,官民之间形成了一种共识,要想富,先修路,铁路是一定要修的,尤其对于四川、两湖这样的非沿海地区,更是重要。只要不从洋人那里借钱修路,都是好的。
可是修路的钱,国家一时之间拿不出这么多,于是连接四川与湖北宜昌的川汉铁路,就采用了民间商办的路线。当时的中国,还没有那么多资产雄厚的资本家。那好,就让每个百姓都出一点钱来修路,修好以后大家一起分红利。四川百姓的地税中,直接增加一部分,成为川汉铁路的“租股”。这样,几乎整个四川的乡绅民众,就都在自愿或非自愿的状态下,成为了川汉铁路的股东,共筹集了修路款1400余万两。
可是,修铁路这样的大工程,没有调度,没有规划,没有监督,修路的进程一拖再拖。事实上,修建川汉铁路,实际需要约5000万,筹集到的1400万根本无法完工。
于是,持有这些资金的公司大员们,便开始以“增值”为目的,开始了他们的资本运作。由于缺乏监管,川汉铁路公司经理施典章拿着修路款300万两去炒股,恰逢上海股灾,300万路款直接化为乌有。
此时,修路已经花费了400余万,300万炒股亏没了,还剩下700余万现银。清政府也发现,这么让民间修路不是个办法,还是需要由政府统筹管理。铁路干线收归国有这一事,就交由当时大清在洋务实业方面的第一领头人,邮传部大臣盛宣怀处理。
(铁路上的大清)
蛮横专权,膨胀的邮传部大臣
四川方面,从总督王人文,到川汉铁路的大股东们,都认为此次收归国有,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他们的思路是,花掉的400万,变成国有铁路的入股股份,剩下的700万,重新划归回四川财政,以兴办教育、发展四川实业等工作。至于亏空的300万,国家最好也能想想办法,毕竟施典章当年也是中央指派下来的总经理,他出的问题,国家不能不管吧。
没想到,盛宣怀的算盘,和川人的想法大相径庭。
1911年,盛宣怀成为内阁重臣,到达了他个人政治生涯的最顶点。此时的盛大人认为,这种小事情非常好处理,花掉的400万,一律换发成国家铁路股票,亏掉的300万,国家概不负责,至于现银700万两的租股,更不可能退还到老百姓手中,直接划拨回中央政府。
四川总督王人文认为,这种处置办法与川人的诉求相去甚远,恐怕激起民变,于是对于盛宣怀的电令秘而不发,准备再商议一下。
没想到,盛宣怀指令严格,既然你王人文不执行中央的命令,那就撤职!改由立宪派的赵尔丰接任四川总督。
(赵尔丰,清末稳定川边藏区,改土归流的重臣)
流血冲突,点点星火竟成燎原
盛宣怀没有想到的是,赵尔丰并没有直接听盛宣怀的安排。他认为此事事关国权,在上任之前就与王人文通信,认可王人文缓和处理的方法。并且赵尔丰致电内阁,要求将修路款交由资政院决议,谨慎处理。
如果说在这个时候,川人为了这笔经济纠纷,还只是处于和平争权的阶段。可是两件事情的发生,为这星火助势,成为燎原。其一,是盛宣怀为了继续筹集修路款项,向列强借款。四国借款合同传到成都,舆论哗然。《蜀报》直接刊登文章,痛骂盛宣怀为卖国奴。其二,是自负盛宣怀认为这点小事,何必走什么流程,直接致电川汉铁路宜昌分公司总经理李稷勋,将700万现银扣住并转出。700万修路款已经实质上被盛宣怀控制在了自己的手里。
四川的民众被彻底激怒了。此时,保路运动从和平争权,升级成为抗争运动。赵尔丰弹劾盛宣怀处事急躁,酿成祸乱。而内阁则执行盛宣怀的意志,坚持铁路收归国有,如有抗议,视同为乱党,严斥赵尔丰平息保路风潮不利,如再不平息,也将治罪查办。赵尔丰面对中央对自己的严厉斥责,为保自己的乌纱帽,只好把枪口对准了争权的群众。事件再次升级。于是,中央令湖北的端方带领所练新军,入川镇压。
(保路运动纪念碑,至今依然立在成都街头)
正是趁新军入川,湖北空虚之际,武昌起义打响,中国大革命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前去镇压保路运动的端方军队哗变,端方被新军乱刀砍死。而后,在四川向争权民众开枪施压的赵尔丰,也被革命军逮捕处死。盛宣怀被革职,逃往日本。保路运动不出半年,革命已经势若燎原,大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布退位,一个王朝就此覆灭。
从保路运动的前因后果我们可以看出,盛宣怀行事专权蛮横,确实是导致该事件升级,川人起义的最主要原因。可是因为保路运动而致使武昌起义更加顺利地进行,则是盛宣怀万万没有想到的,也是历史的诡谲之处。所以,说盛宣怀是清朝灭亡的“误国首恶”,确实牵强了一些。清朝灭亡,是积贫积弱多年的结果,把王朝覆灭的原因推给某个人来承担,都是有失偏颇。
(《清史稿》总编纂赵尔巽)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路运动初期试图缓和行事,后来又血腥镇压群众,最终因此事而死的赵尔丰,正是清史稿总编纂人赵尔巽的弟弟。赵尔巽在清史稿中是秉笔直书,还是夹带私货,相信看过此文的您,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明明是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名正言顺的民国首脑,却很少被人提及;
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明明在维护领土完整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却被当做出卖主权利益的卖国贼;
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明明有治国经世的才能,却被诋毁为胡子马匪!
他就是张作霖,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很励志的人物,因为他的起点很低,在清明世道这样的人出人头地的可能性很小,但在乱世却能够经世致用。
乱中取胜,不但解决了温饱,实现了富足,甚至在政治上还坐上了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的位置,何为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
这其实就是民国大总统的一种变相称谓,北洋系精英王士珍曾说你要是恨谁就让他当总统,再反观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曹锟等人。
当张作霖的奉系军阀控制了北京之后,张作霖也想过过大总统的瘾,但又怕重蹈那么多“前辈”的覆辙,和高参们研究了半天研究出了一个海陆军大元帅。
实际上行使的就是中华民国最高权力,他这是军政首脑,而且这一称谓是得到国际认可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其进行审判时专门提到了谋杀他国元首罪,替张作霖伸了冤报了仇。
而日寇刺杀张作霖是1927年的事情,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1945年,已经18年,到审判的1946年已经19年。
日寇为什么刺杀张作霖?自然与张作霖口惠而实不至作风有关,当然作风不好大多数情况下是个贬义词。
但放在张作霖身上,那绝对是个充满正能量的词汇,因为正是因为张作霖在与日寇的交往中话说的满事办的少,才尽可能的保证了东三省领土权利的完整。
尤其是在郭松龄叛乱中张作霖做了最大幅度的让步,白纸黑字的与日寇签订了不少城下之盟,出卖了不少东北的利权。
日寇欢呼雀跃的想着张作霖平定叛乱后履约的幸福场景。
但现实是张作霖在平定叛乱后首先是只字不提“回报”的事情,然后扯皮推诿,日寇逼急了张作霖也板起脸说话,总而言之,狼子野心遇到了貔貅。
张作霖似乎成了守财奴,本来日寇是把张作霖当成是他们侵略东北的得力助手培养的,没想到下了血本却把张作霖培养成了阻碍他们侵略东北的绊脚石。
日本军部的一些人恼羞成怒,一些人正寻找出人头地做出点成绩的事情,比如说日寇情报机关头子土肥原贤二,当时的他如果不干出点惊天动地的事情,马上面临复原回家。
于是就和河间大作等人密谋暗杀张作霖,清除这个日寇侵华的障碍,这就有了众所周知的皇姑屯事件。
一定程度上说张作霖迟缓了日寇侵华的步伐,这一点是必须得到肯定的,还有就是张作霖的军事政治首脑身份,也必须得到正视。
胡子马匪多半是张作霖的政敌借题发挥胡编乱造出来的隐情,可信度并不高!
本文根据历史三日谈专栏《透过张作霖看时代:让人生有改变》相关内容整理,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历史三日谈订阅专栏!
文革时期太多了
从政治上讲,没有冤枉的,政治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博弈,胜者书写史记承载而已也。
我个人认为在中国历史上最为冤枉的人物当属王莽,他本是新朝(公元8年至23年)的开国皇帝(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开国和亡国都是一个人的皇帝),是个名副其实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却死后没有本纪,只是在《汉书-王莽传》中记录了他的事迹,头颅更是被人当做纪念品保存270余年,本人成为篡位者的代名词。
王莽是新显王王曼长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侄,在他少年时,其父兄先后去世,后跟随叔父们一起生活。当时的王氏家族是权倾朝野的外戚,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是西汉一代中最显贵的家族。族中之人多为将军列侯,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但是唯有王莽独守清净,出淤泥而不染,生活简朴,为人谦恭,勤劳好学,师事沛郡陈参学习《论语》。他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的遗子,行为严谨检点。对外结交贤士,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王莽就是这个世家大族中的另类,几乎都成为了当时的道德楷模,很快便声名远播。由于是外戚家族,王莽很快在宫中任职,随着西汉皇帝的一次又一次死亡,他平步青云,当时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逼迫姑姑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入高祖庙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建立“新朝”,王莽即新始祖。王莽在朝野的广泛支持下,登上了最高的权位,开了中国历史上通过天命之说禅让作皇帝的先河。
西汉末年政治腐败,朝廷奢华无度,地方搜刮盘剥,再加上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使得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经济凋敝,所以人心浮动,政治危机愈演愈烈。王莽正是看到了问题的根源,于是在登基之后,有针对性的推出改革计划。公元9年宣布,将天下田改曰王田,以王田代替私田;奴婢改称私属,与王田一样,均不得买卖,然后改革币制、官制,规定盐铁官营,山川河流收归国有等一些列政策,史称“王莽改制”。
但是王莽的改革有些名不副实,且推行的方式和方法不得当,引起了从诸侯到百姓的一致反对,加之新政推行的时机不对,当时旱灾、蝗灾、瘟疫流行,黄河决口改道赤地千里,饿殍遍地,对外用兵无度,造成天下剧烈动荡,农民起义不断,公元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时,各地农民纷起,其中形成了赤眉军和绿林军两大军事势力。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混乱中为商人杜吴所杀,新朝灭亡。
新朝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完整的且统一中国的王朝,王莽是一位改革家和政治家,虽然王朝覆灭,改革失败,自己身首异处,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抹杀他曾经为帝王的原因和借口。
继新朝而起的是东汉,东汉王朝为了宣扬自己的合法性,磨灭王莽作为皇帝的存在,在修订《汉书》时就把王莽列作“逆臣”一类,只给立传,后世的诸多评价也受到东汉时的影响,认为王莽是“逆臣贼子”,被贴上篡位的标签,这是极不公平的。王莽作为名副其实的皇帝是够格的,是完全合法的,但是王莽这个皇帝无本纪,身首异处,成为封建时代最委屈最冤枉的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的对错,得由历史去评判。
说到冤,有很多正直人士被枉杀。但是真正冤的,不是什么大人物,而恰恰是千百万言不见经传的黎民百姓,他们招谁惹谁了,却有很多人无端枉死。
历史上纸上谈兵的赵括兵败,秦军坑杀四十万降卒,冤不?因为他们是战士,当死在战场上,不死在战场才冤,但不是最冤。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九江保卫战"的军民冤,南京大屠杀被日本杀的三十万中国人也冤,三光政策下惨死的中国军民更冤。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老百姓的冤屈简直太多了,只有不断发奋图强,悲剧才不会重演!那些枉死的人才会得到慰藉!
成王败寇!逆亡顺昌!干秋功罪!后人评说!历史是人民写的!
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历史上被杀的最冤的人是谁”?另一种是“历史上被后世抹黑最狠的人是谁”?
但不管是哪一种解释,毫无疑问都有很多,没有“最狠”只有“更狠”。那么鉴于篇幅有限,这里我就分别说一两个我认为被冤枉的比较狠的历史人物吧!
首先第一种解释,代表人物韩信
汉初三杰之一,早年在项羽军中任执戟郎中,后投靠刘邦,任汉军的三军统帅,为刘邦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项羽,助其扫平天下,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军事能力在历史上都是BUG级别的。可以说没有韩信就不会有后来的大汉王朝,是韩信成就了刘邦的帝王伟业,然而最终却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韩信在刘邦的授意下,被吕后所杀,而当年“月下追韩信”的萧何竟然也是帮凶,韩信被杀的理由是谋反,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要知道在汉朝建立之前,韩信就已经是齐王并有足够强大的实力与刘邦分庭抗礼了,如果韩信真有谋反之心何需等到汉朝建立,兵权被夺的时候?况且韩信临死前大呼:“毁不听蒯通之言”,蒯通曾怂恿他谋反,但被他拒绝了。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真,我相信这句话是韩信发自内心说出来的,或许他为人比较狂傲,但也不至于有谋反之心。对刘邦和大汉王朝如此忠心耿耿的人就这么被杀了,而且还株连三族,真的是太冤了。
其次第二种解释,代表人物潘美,廖化
潘美,北宋开国名将,北宋建国后,率兵先后参与平李重进叛乱,灭南汉,南唐,伐北汉等战役,屡立战功,潘美治军严谨,为人正义,深受太祖赵匡胤的重用,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却被后世小说演绎成一个心狠手辣,残害忠良的奸臣—潘仁美!真是千古奇冤!
了解完潘美我们接着了解下一位
相信很多人都对这么一句俗话耳熟能详,那就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对于这句话,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个团队缺乏办事的好手,只有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的意思,所以大家对“廖化”这个人的理解自然而然就是能力平庸了,可事实上这句话的意思却是“团队里面没有出众的新人,只好让年老的,有经验的人来担负重任”,这两种解释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一个是“能力一般”一个是“有经验”,所以根据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可以猜测廖化并非一个能力平庸之辈。
事实上廖化不仅不平庸,甚至还很厉害,他是蜀汉后期重要将领,在军中以果敢刚直著称,先后随诸葛亮,姜维北伐,多次建功,而且廖化为人忠义,如此忠义刚直的人竟然被后人误解为一个能力平庸的人,冤是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