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度飞天茅台酒,只有2000多元一瓶,离国际上的高端白兰地差距太大,茅台只少要涨到5000元一瓶才合理。
茅台酒其实也就是个酒,好处也就是喝多点不上头,哪怕喝吐了身体也不难受。特别是头天晚上真正要是喝多了,第二天起床身体也基本跟没喝酒一样,也就这个好处。这可能也是在一定的量上有这个功能(体验过一瓶半),要是二斤以内估计应该不会太伤身。如果真是供你顿顿整一瓶,让你喝十天你就得喊爹叫娘,下跪磕头求饶。哪怕让你冷不丁喝个三五斤,那可能不喝死你也得喝出你个大便失禁。
唉~本来就是个粮水酒,弄炒个比黄金都贵,买藏个三二十年就能炒到几万十几万,这喝了真能成神或长生不老?反正俺是不信。另外,让咱天天喝,咱还真没那能力喝,也喝不起。
说起茅台酒这档事,并不是贬低茅台酒的品牌价值,只不过感觉市场上确实这样炒有些过了,咱并不嫉妒羡慕恨谁喝谁喝了。至于这些供应在市场上的茅台酒让谁喝了,这主要还是送礼关系酒及商务酒场喝的多。一般的稍有些钱的平民百姓也就是老人过寿喝一喝,而且也就直近的那么几桌。同时,现在有大钱的老板很多,千万级的不在少数,况且都是民企和私企,对于招待奢侈类酒菜佳肴也谈不上什么违规不违规,这个摆场没法制约。另有还有一些商业大佬刻意囤积期待升值的,你想想现如今的亿级大佬有多少?所以茅台酒厂上市的那几千吨洒还真供不需求。
茅台就是茅台,其实是不一样滴酒,春节又快到了,赶紧买几瓶吧[笑哭]
茅台在08年塑化剂事件之前,主要是“官场消费”,只要国家一提“基建”,茅台消费酒大幅上升。而塑化剂之后经历三四年,茅台下决心转型为“奢侈品牌”和“民间消费”,经过几年的调整,目前,民间消费已经成为茅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但是,客观事实是,茅台的每年产能,主要被经销商渠道囤积,和社会囤积,以及市场炒作和其金融属性——保值增值,受到这些影响,导致产能中大约60%进入了这些特殊需求。而造成真实的“消费”买不到官方价格的茅台酒,也不敢买茅台酒——市场价格目前在2499,而茅台市场造假非常多,几乎买不到真实的茅台酒。
目前,政府部门对公款消费抓的非常严,以至于,很多时候酒桌上出现的茅台,都是事先用矿泉水瓶装好,大家默默地偷喝,一旦被抓拍到桌面上出现“茅台酒瓶”,基本上都会被迅速“和谐掉”。
而我认识的一些岁数大一些的官员,当面打开一瓶茅台酒,也未必喝,总是拿起来,闻一闻,多数就放下了——并不是私人场所,也不敢喝,只是假酒太多,老人闻一闻,就知道真假。
而茅台酒价格之所以下不来,一直维持在2499,主要原因,还是茅台没办法一下摆脱“经销商利益”——一来,经销商手头囤积的茅台据说有三万吨,二来,其他渠道不论从占比还是影响力角度,都远远达不到摆脱目前“经销商渠道”的程度。这就导致了茅台集团“投鼠忌器”,担心,一下有官方渠道或者全部向传统渠道销售,会导致“经销商囤货”一下涌出,从而造成社会严重的供过于求从而冲击茅台的品牌美誉度和价格体系。
事实上,有报道,一个茅台经销商,一年5000万的销售额度,都要求经销商提前预付款,然后按销售计划调拨下发。而茅台的经销商, 往往都是“抵押历史库存”,从银行拿到贷款,再把拿到的茅台酒销售三分之一,就足以还贷和赚取利润,余下的继续继续囤货。而从茅台官方一批价格来看,基本上在899-950,市场销售价在1499,而因为供不应求,事实上销售价在2499,对于黄牛来说,都是有多少要多少。50%的经销利润,足够养活经销商,也给了他们囤货和炒作以及囤货——贷款——拿新额度——继续囤货——吃价差的利益链条。
一般情况下是喝的不买,买的不喝!
今年5月底,贵州茅台官微称,李保芳在股东大会上回应为什么买不到茅台酒?原因一,市面上售酒点儿少,只在一线城市,未来会增加直营渠道;原因二量少,直营渠道之前一年500吨,今年已经增加到1600吨。在价格方面,李保芳表示,飞天茅台短期不会提价,1499价格带来的销售利润已足够丰厚,没必要再通过提价增加消费者的负担,而且承诺将加强对渠道的管控,发现渠道捂受,惜售,一经查处,立即处罚,让消费者买到1499的茅台。
其实茅台集团销售部门并非没有加强举措,编者有些茅台经销商朋友声称管理加剧,消费者要凭身份证买酒,市场督导人员还要收集经销商填报的消费者相关信息,且对内容进行抽查回访,确认经销商是否按照1499元的平价销售;另外集团其自营管理部和终端渠道事业部,健全终端服务体系,与国内重要电商平台和重点KA合作。
可实际上呢?茅台的“一批”价格是969元,专卖店的指导零售价是1499元,最终还是被黄牛搞到以终端价2000多出售!根本原因在哪里,还是在于供不应求!高毛利润使茅台专卖店资格成为稀缺资源、传统层级销售推高产品零售、直营模式与电商、KA合作原本抑制酒价却依旧一票(普通消费者购买资格)难求。
茅台除了其本身的产品属性,更像某种金融产品,其投资或说投机属性已经远远超过了产品本身的商品价值,在加上供不应求,这种局面再所难免!酒到底去哪里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根结还在“黄牛”。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黄牛还是有方法和渠道拿到货。经销商想要遇到暗送秋波的黄牛客,或原来就老熟的客户,这都容易。有官司方价格管控是吧,明面上做的手续人家也全,至于加多少,这完全都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游戏!黄盖还会说周瑜的不是?加个几百谁有嫌多?在国内重要电商平台和重点KA合作销售,有人炒超市购买券和资格,牟利者也跟风,这和追涨股票,有啥区别?这样的循环就是专卖店没货卖、其它零售点货价高,市场表现茅台一酒难求,经常缺货、价格走高,而各自利益方各得其所。
究竟喝了多少,还真的是个未知数?酒倒底在哪里,您多少会明白些。
(图片取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编者联系)
你这个傻问题,茅台现在是喝的吗?茅台是用来收藏的,这么贵的东西誰喝啊,茅台镇同等品质的酒只要100一斤,只有投资品,才会不断升值啊,所以要用黄金的估值方法来评估茅台,以前家里都存黄金,现在很多投资者都存茅台,你看曹德旺,一存就是几百箱,所以,茅台的估值应该比苹果公司还要高,大家放心买吧,现在的价位才到哪?苹果手机卖5000,成本2000吧,茅台2000一瓶,成本应该有100吧,你看看利润率,对吧,对比苹果公司的市值,茅台的股价上到10000不是梦
茅台虽然好喝,供应量也少,但单纯从酒的角度去看,我认为它是达不到2000块钱一瓶的价位的。而现在茅台酒之所以能够达到2000块钱甚至更高的价位,我认为它已经脱离了酒的属性,更多的具备了一种金融属性和奢侈品的属性。
所以目前茅台市值上万亿并不是因为被大家喝出来的,而是被炒出来的。
首先、来说一下茅台酒的金融属性。
只要某一个商品具备了金融属性,那么它就存在投机的行为,茅台酒也是一样的道理。虽然目前茅台酒的供应量很少,但再怎么少它也只是普通的酒而已,众多酒友不会因为喝了茅台酒就变得长生不老了,或者是可以治癌症,延年益寿了。
虽然茅台比普通的白酒好喝了一点,而且生产的工艺相对比较复杂一点,特别是对飞天茅台来说,他的原浆酒有可能要存储几十年以上,所以这一点相对比较稀缺,因此价格高一点可以理解,但是目前茅台酒的价格远远比普通的酒高出那么多,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我觉得这是非常不正常的一种现象。
而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我觉得这里面最大的原因就是茅台具备了金融属性被大家炒出来了。因为茅台本身的供应量比较少,真正流通到普通老百姓手里的更少,所以一些经销商还有一些酒客就开始囤积,然后通过各种手段把价格炒上去从中获利。从茅台酒的历史价格走势来看,它总体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的,下图是从1981年到2019年茅台价格的走势:
1981年的时候,国家核定茅台的零售价格为7元每瓶,到了1986年,国家核定的零售价格为8元每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面,除了2013年到2016年这段时间茅台价格有所下降之外,其他年份几乎都是从上涨态势,每年的涨幅都很高,有的年份涨幅甚至超过90%,比如2012年。
如果某一个人在2000年的时候购买了一批茅台酒,然后囤货到2019年,它的零售价肯定不止2000元,可能达到3000块钱以上,意味着20年的时间涨幅达到12.64倍左右。
试问从200年到2019年,除了比特币,还有个别妖股能够实现12.64倍的收益之外,还有其他商品能够实现吗?
也正因为茅台这种金融属性,投资可以获得很高的收益率,所以茅台酒现在已经被很多人囤货,然后坐等价格上升再把它卖出去。
因此现在很多人买茅台酒根本都是为了喝,而是为了炒。
再来说一下茅台酒的奢侈品属性。
大家都知道奢侈品一向都是暴利行业,有可能它的生产成本只有几十块钱或者几百块钱,但是因为赋予了某一种所谓的高端气质之后,它就实现了价格翻倍,拿到市场去卖,可以卖到几万块钱甚至几十万上百万。
而茅台酒现在就具备了这种奢侈品属性,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茅台酒已经代表了白酒行业最高端的一个品牌。在一些重要场合没有茅台很多人都觉得没面子,特别是在请一些重要的人物吃饭的时候没茅台酒面子上挂不住,所有有些人即便买不起茅台,也要打脸充胖子。
当茅台酒酒被附上这种奢侈品属性之后,它的价格就会脱离酒原来的属性,所以我们看到即便价格再高也有很多人去买,而大家买的其实不是酒,而是一种虚荣心。这点跟国外的一些红酒有点类似,大家觉得红酒的生产成本高吗?可能会比较高,但我认为不至于高得离谱,而经过大家的炒作,一瓶红酒有可能卖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价格都不要觉得奇怪,现在茅台酒就有点像这种外国红酒看齐的势头。
但我认为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茅台也只不过是一个白酒而已,说白了它就是老百姓餐桌上的一种润滑剂,有了酒吃饭才有气氛,如果茅台酒定价过高让老百姓喝不起,那我认为他就失去了酒的含义,最终会被老百姓给抛弃的。
国外的洋酒动不动就一两万一瓶,中国的茅台凭什么不能上万一瓶?!
谁喝掉的,老百姓心里是有数的,可知每瓶高档酒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小故事,现在不是大数据时代吗?只要有关部门肯费点时间和精力,就能洞彻一切。
喝的人多了去了,一般商务接待喝的最多!哪个老板的后备箱,没准备一些茅台五粮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