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回答战国时期魏国是如何衰落的?
01
魏是怎么强盛起来的
公元前423年,三家灭智家已经过去了三十年。韩魏赵三家分晋,基本上,赵的地盘在北部,韩的地盘在南部,魏的地盘在中间。从地盘大小来说,赵最大而韩最小,魏家的地盘有些独特,甚至可以说有些奇葩。魏国的地盘是一个狭长地带,并且被秦国、楚国、韩国和赵国包夹在中间,而与齐国之间也不过隔着鲁国。魏国跟所有强国都是邻国。
李悝变法
到了魏文侯时期。开始担心国家的安危,且遇到了李悝,听取了李悝的建议,进行了变革,历史上称为“李悝变法”,比秦国的商鞅变法还早。大致的内容是对“士”这个阶层人员。
(按照周朝的社会分工,士农工商为四大类。其中。农工商都自食其力,政治上没有地位。而士是贵族的衍生品或者边角料,享受禄田也就是薪水,不用自食其力并且享有受教育和打仗的权利,因此他们的社会地位高于其他三类人,心理上有优越感。)
的待遇和资源进行了重新分配。李悝用的是一套《法经》。根据历史记载,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典。所以李悝成为中国历史上无可争议的第一个法家,并被记载入中国法制史。
《法经》共分为六大部分,分别是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后来商鞅在秦国变法,刑法部分就是以《法经》为基础。
具体变革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
第一,全力发展农业,鼓励士参加农业活动;
第二,整顿现有的各种封地,收回部分人的继承权,其土地分给士。
参照了当年管仲在齐国的做法,实行“尽地力”和“平籴法”。简单说来,尽地力就是统一分配农民耕地,督促农民勤于耕作,精耕细作,增加生产。当然,这包括原先的土地以及待开垦的荒地,而士们就在这次重新分配中获得了土地。李悝开始为农民减税,以此来提高农民的种地积极性。
并且把破落士们转化成为职业军人,扩充了魏国的军事力量,军人可以用战功获得爵位和奖赏。
李悝变法实行三年之后,魏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富裕了,社会治安好到路不拾遗的地步,一些移民国外的人开始回流了。民富则国强,魏国的综合国力一时间不仅远远强过韩国和赵国,而且远远超出秦国和楚国。国民的富裕程度,则仅仅次于齐国。在魏文侯时代,因为国强了,才迫使周天子进行了封侯,才有了编制。真正意义上算是魏国。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称魏侯。之前韩赵魏都被称为“三晋”。
战争将矛盾进行统一,将魏人团结了起来。也引出另一将星:吴起
吴起
吴起由鲁国来到了魏国,经李悝和翟璜推荐,吴起得到面见魏文侯的机会,且得到魏文候的欣赏。魏文侯拜吴起为大将。
从吴起开始,战国职业经理人盛行。此后的整个战国,实际上就是职业经理人们在发挥自己的才能,为了不固定的雇主而斗得你死我活。今天是敌人,明天就可能是朋友,或者是敌人同时也是朋友。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职业经理人和这个群体盛行一时的现象,主要的原因就是春秋末期的各种兼并分解导致整个士阶层三观尽毁,不再相信忠诚,不再相信仁义,不再相信……除了自己,除了实力,什么都不再相信。
吴起训练军队有一套,史上有名的“魏武卒”就是出自吴起之手,有了军队干嘛呢,打仗呗。所以,战国时期最先挑起战争的就是魏国。打得秦国一败涂地,秦国人基本上已经被打得没有脾气了,只能防守而不敢进攻。甚至,秦国人三次准备迁都以避开吴起的锋芒。
“晋国人欺负我们两百多年了,如今分成三个国家了,还要欺负我们。”秦国人对吴起又恨又怕,对魏国的仇恨真是无以复加。
并且任乐羊为将军,灭了中山国,成立了新的中山国。派自己的儿子公子击进行驻守,由乐羊和西门豹(废除河伯娶妻的那一位官员)进行辅佐。
所有诸侯当中,魏文侯最先设立相国一职。分担自己的工作,大、且重要之事才由自己定夺。魏文侯五十年(前396),魏文侯薨了。前后,李悝、魏成子、翟璜等人也都善终去世。魏文侯及李悝们的时代结束。
02
魏武侯时代
魏文侯去世,武侯即位,吴起本以为自己可以登上相国之位,但是结果出乎意料,田文上位。田文去世后相国一位仍然轮不到吴起,而且还要宣布要夺了吴起的兵权,并且把他调离西河之地,吴起意识到势头不对,一怒之下,就去了楚国。
实际上吴起的出走,让步魏国失去保持强大的机会。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与孙武并称的吴起,可以说是战国初期最为耀眼的存在,在鲁国他以弱兵打败强齐,在魏国他改革兵制使秦人不得东出,在楚国改革变法使诸侯不敢加兵,说他是千古奇才也不为过。
(吴起)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曹操
把吴起放到楚国后,楚国开始强大起来,而西边的秦国也不断的制造麻烦,此时,魏武可能作出一生中最错的选择。秦国公子连逃亡魏国已经很长时间,魏武侯经过长时间的考察,认为公子连是亲近魏国的,趁着秦国内乱的机会送公子连回秦国,助其正位。本想培植一个亲魏的势力。结果公子连就是后来的秦献公。正是秦献公即位后,奋发图强,并未亲魏,秦献公在魏国的时候学习到了中原文明的先进文明,将之带回秦国,治理秦国,他的儿子孝公更了不起,作用商鞅进行变革。
因为秦国的河西等大片肥沃土地都是在被魏国夺去,此后的几十年时间,秦献公一直以收复河西为主要任务,与魏国交战,直到秦献公去世,留给后继国君的任务还是收复河西。之后,其继任者秦孝公励精图治,与商鞅变法成功,收回了被魏国占领的河西。在接下来的战国中后期,
秦国从与魏国小摩擦到狠揍魏国再到灭掉魏国,魏武侯送公子连归秦这步棋算是走错了。
总体而言,魏武还算英明,下一位到了魏惠王。
03
百年基业,毁于魏惠王
就是《孟子梁惠王》里主角。如果说他老爹放走吴起是一大失误,这哥们同时失去了庞涓和孙膑。庞涓先到魏国谋了个职。成为魏国大将军。
失去庞涓和孙膑两位军事天才
孙膑打算到魏国谋个差使,就找到了是个庞涓,结果庞涓嫉妒心强,就蛊惑魏惠王,说孙膑怎么怎么不好,魏惠王就下令砍了孙膑双腿。倘若魏惠王能够查明真相,估计就不会有后面的两场败仗。
结果不但失去孙膑这位军事人才,孙膑逃往齐国后,成为齐国的军师。因为魏王自恃军力强大,进攻韩、赵,得罪了了盟友,赵求救于齐,齐派孙膑、田忌通过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消灭了魏国的有生力量。还把庞涓给收拾了。在军事上失去优势,从此一蹶不振。
魏败韩于马陵,败赵于怀。——《史记·魏世家》
失去大才商鞅
失去法家大才商鞅,让他去了秦国。在秦孝公支持下,实行变革,从此秦国综合实力大增。成为魏国的头号劲敌。被秦国打得被迫迁都。
秦用商君,东地至河,而齐、赵数破我,安邑近秦,於是徙治大梁。——《史记·魏世家》
魏惠王自称为王。
梁君(魏惠王)伐楚胜齐,制韩、赵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战国策·秦策》
魏惠王是魏国分晋后第一位称王的人,他爷爷和老爹都称侯,这种称王除了有点面子之外,没有一点实际好处,反而成为众矢之的,引起了齐楚两位大国的不满,于是接下来一系列这两国的军事活动,全是冲魏国去的。
所以说,魏国的衰退就是魏惠王惹的,也被称为败家子,3次错误决策,摧毁了魏国百年基业 。关键这哥们活太久,老糊涂了就会做出一败家的决策。所以,魏惠王后,魏国基本上就没戏了。
图片来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