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生性仁厚的汉文帝,为何会当着自己母亲的面逼死自己的舅舅呢?

生性仁厚的汉文帝,为何会当着自己母亲的面逼死自己的舅舅呢?

2020-11-16 10:31阅读(59)

生性仁厚的汉文帝,为何会当着自己母亲的面逼死自己的舅舅呢?:说起汉文帝刘恒,那可是历史上有道明君,汉文帝以仁治国讲孝义,其侍母病亲尝药食。可就是这样一

1

说起汉文帝刘恒,那可是历史上有道明君,汉文帝以仁治国讲孝义,其侍母病亲尝药食。可就是这样一位仁孝之君,却曾经演出一幕活剧逼死自己的舅舅。

那汉文帝又为何逼死自己的舅舅呢?且听有书君为你梳理分解。

一,弱势刘恒得机缘登帝位,甥舅情深,重母舅薄昭。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第四子。其母薄姬,本是魏王魏豹妾室,只因魏豹兵败,薄姬被虏进汉宫。她偶被刘邦宠幸得子刘恒。

当时刘邦宠爱戚夫人,因而薄姬虽生子,却是汉宫中被遗忘的角落。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刘邦死后太子刘盈继位,吕后大权独揽,只因薄姬为人低调又不得宠,从而吕后在杀刘邦宠妃诛皇子时,放过了薄姬母子,允许薄姬随儿子赴封地代国颐养天年。

当时薄姬赴代国时,身边还带上了唯一的亲弟弟薄昭,三人于偏远贫瘠的代国相依为命,刘恒从未得过父爱,他以舅为父,甥舅情深。刘恒亦在母亲的精心培养下举止恭谨谦和,博览群书胸有沟壑。

后汉惠帝刘盈病逝,吕太后立幼孙为帝,自己独霸朝纲,她广封诸吕为王,打压刘氏藩王。代国远离是非之地,方保平安无虞。

后吕后病逝,诸吕眼见靠山倒塌,本想图谋自立为帝以保性命。大臣周勃力挽狂澜诛吕氏安刘氏天下,他怕吕氏复燃就想废吕后之孙,另立其他刘氏子孙为帝。

众朝臣思来想去,想起了低入尘埃的刘恒。首先他在刘邦存世之子中年龄最长,其次其母薄姬性温顺低调,不似吕后嚣张。最重要的则是其母家出身卑微,且家族关系简单只有薄昭一门。

众朝臣感觉刘恒容易控制,就议定立刘恒为帝。

消息传到代国,刘恒怎相信天上掉馅饼砸在他头上?他深怕落入陷阱,先派薄昭去京城打探消息。要说薄昭亦是冒着生命危险,赴京为外甥探路,确认立帝消息属实后,才让刘恒放心前去长安承继大统。

我们再看刘恒只带六人赴京继位,其势弱不堪与周勃等重臣势力相比,他亦想培养自己人马,当然是先重用自己的舅舅,令其任车骑将军掌兵权,再封轵侯。

二,薄昭得势后,贪钱财救周勃,为刘恒所忌。

刘恒继位史称汉文帝。他继位之初自感力弱,表面对周勃礼遇有加,实则韬光养晦谋求削弱其势力。后找借口削周勃之职令其退休回封地。

周勃亦是心有不甘,在故乡每次见人都要着重甲,此举被人诬陷谋反,被刘恒趁机收入狱中。周勃怕死,就以其全部封赏为代价向薄昭求助。

我们且看薄昭,他突然得势就如爆发户般恣意享乐,并未想外甥之所想以天下为己任,而是尽享薄氏荣光,只想呈皇舅威风。薄昭收人钱财替人消灾,他就在薄太后面前极力为周勃辩驳,救其得脱囹圄。

刘恒深知太后救周勃,都是舅舅在背后运作。周勃与薄昭一个是权臣,一个是外戚。刘恒熟读史书,深知权臣外戚专权之祸,他开始怀疑周勃与薄昭二人,是否已暗中勾结在一起?如权臣与外戚勾结,其危害更甚,那将是其心头大患,他开始时刻警惕两人之异动。

其实薄昭只想贪些钱财,更好享乐,却未察觉外甥内心所忌。只不过汉文帝当时顾念亲情,还未对其有所行动,薄昭目光短浅,未勘破帝心,依旧以皇舅自居嚣张跋扈,为自己引来祸端。

三,薄昭阻新政诛汉使触法律,汉文帝在家国面前选择国,逼死舅舅。

刘恒继位后,心怀天下。他积极推行新政,如减免百姓租田税金、减免徭役等重农抑商举措使农民安居乐业。我们可想而知,其新政与地主贵族阶级利益相悖,会受到巨大阻力。

他却没想到最大阻力来自母舅薄昭。他当日重用薄昭,就是自己弱小,想让舅舅成为前进路上的助力。可薄昭之行为未成助力,反成阻力令他大失所望。

这次他推行新政,恰是在舅舅的封地太原出现暴乱,他派钦差钟毓前去平乱。

钟毓为人刚正不阿,行事不念私情。他赴太原平乱完毕,顺手诛杀了乱之源头薄贵。这薄贵可是薄昭侄子,是薄昭在太原的全权代理人。

钟毓杀薄贵就是打狗未看主人,惹恼了薄昭。

就在钟毓返京,汉文帝派众臣前往接官亭迎接其凯旋之时,薄昭出人意料的带钟毓到薄府,令其认错并为薄贵披麻戴孝。

钟毓刚硬不肯屈服,薄昭一怒之下将钟毓杀了。可他并未将其当回事,自恃是刘恒亲舅,他不会把自己怎样。

薄昭杀人触犯法律,一时间刘恒体验到了什么叫两难之地,一边是母亲薄姬为弟求情,皇亲国戚联名求情赦免薄昭;另一边则是周兴等直臣为钟毓喊冤,又有钟妻为夫鸣冤弃子自尽,引起民情激愤。

刘恒侍母甚孝,不想伤母之心,可是他刚立新政薄昭所犯之罪法理难容。要说在西汉时期,贵族杀个人也不是必杀之罪,刘恒完全有能力袒护母舅不死。可他在亲情与天下之间还是选择了天下,选择杀舅为自己立威。

首先他想杀舅在众臣中立威。

他历经前朝诸吕外戚之乱,深知外戚专权之祸。现在他根基未稳,只恐纵容舅舅以蹈前朝诸吕专权覆辙。又有前番舅舅救周勃心结,深怕舅舅免死后,更加嚣张真的与权臣勾结,超出自己掌控能力。他想杀舅在群臣中立威,如若祸乱朝纲必诛之。

其次,他想杀舅在刘姓藩王中立威。

刘恒是刘盈之弟,因而他继位并不符合父死子继的旧制,他的那些兄弟子侄们,都在虎视眈眈盯着皇帝宝座。刘恒懂得不杀舅舅,就会成为刘姓藩王起兵谋反借口,当时他还无实力弹压兵乱。他杀舅震慑诸刘藩王,如若犯我必诛之。

再次,他想杀舅为其新政立威扫清障碍,并安抚直臣之心。

刘恒明白亲贵为薄昭求情只为阻挠新政执行,薄昭免死之日,就是新政流产亲贵获胜之时,亦是支持新政诸直臣失落辞官之际。

他知道有众多双眼睛在盯着自己,因而他坚决表明改革立场,无论谁阻新政必诛之,为推行新政扫清障碍。

刘恒杀舅决心已定,先说服母亲然后令人劝薄昭自尽。可是薄昭誓不肯就范。

刘恒又想一妙计,令大臣每天去薄府为薄昭哭丧,自己亦在宫中为薄昭设灵堂亲祭母舅。

这一出活出丧大戏,令薄昭明白了外甥必杀其决心,只得挥刀自尽。

虽然后世对刘恒泯亲情杀舅多有诟病。有书君却觉得,刘恒心怀天下,其眼中不只是刘、薄两家。

刘恒本以弱势继位,如果他只讲仁孝,没有帝王杀伐决断的狠劲,又怎会有鼎盛的文景之治?薄昭咎由自取,自己跳出来,为刘恒立威扫除障碍创造条件,自成棋子而已。

斯人已逝,刘恒杀舅的是非功过还是由各人评说吧。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2

刘恒的舅舅叫薄昭,也是薄太后的唯一的亲弟弟。

刘恒小时候,由于生母薄氏得不到刘邦宠爱,他也很少得到父亲看顾。幸好生母薄氏及舅舅薄昭很疼爱他,让他童年还不至于凄凉。后来刘恒被封为代王,舅舅薄昭又义不容辞地追随他去了封地。因此,刘恒和薄昭的关系一直很深厚。

(薄昭剧照)

薄昭不光与刘恒关系深厚,他还有恩于刘恒。

吕雉去世后,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等老臣把诸吕一网打尽。由于刘恒有宽厚仁慈的美名,再加上他地位不显赫,薄氏出身不高贵,至于薄昭那就更成不了气候。因此,老臣们经过商议,最终决定迎立刘恒继位称帝。

当使者向刘恒道喜,并恭迎刘恒进京继位时,刘恒简直觉得在听笑话。毕竟天上掉馅饼的事,只有在童话里才能出现。所以,一向谨慎的他,根本不相信。倒是他的属臣们心情激动,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争论不休。毕竟在他们看来,万一事情是真的,刘恒做了皇帝,他们还不就跟着加官进爵?

刘恒被吵得心烦意乱,于是决定把这件事交给上天来决定。他洗手焚香,然后毕恭毕敬地进行了一番占卜。结果出来了“大横”的卦象。占卜师告诉他,不久他就要即位天王,也就是天子。并且在他继位后,会因为他的贤明,国家会昌盛繁荣。

就在大家极力劝说刘恒去京城的时候。薄昭却表示为了刘恒的安全,他愿意先去长安打探消息。待弄清事实后,再请刘恒去长安也不迟。

刘恒觉得薄昭的建议很好,便同意了。

薄昭到了长安后,详细地询问了周勃等人。确信事情属实后,才让刘恒赶往长安继位。

(刘恒剧照)

在未央宫继位称帝后,刘恒尊薄氏为太后。有恩于他的薄昭,也被封为轵侯,并任命为东骑将军,成为显贵的皇亲外戚。

公元170年,为了缓解人民生活的压力,刘恒实行了一系列新政。

由于新政损害了权贵们的利益,遭到了薄昭为首的权贵们的联合抵制,太原一带还发生了叛乱。在刘恒的指派下,大将钟毓前往平叛。

不久,刘恒便接到钟毓的捷报,命薄昭率领一众老臣至城外迎接。

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薄昭在见到钟毓后,竟把钟毓绑回府中,要他上书认罪,并给被他斩杀的薄贵披麻戴孝。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此次叛乱的领头人薄贵正是薄昭的侄儿,而太原正是薄昭的封地。由于薄昭一直在宫中任职,所以他便命薄贵为太原总管,帮他打理太原府事务。自从刘恒的新政推出后,利益受损的薄昭,便命令薄贵阻挠新政在他的封地实施。

没想到,钟毓竟把薄贵杀了。

薄昭好生气恼,再加上他又仗着自己是皇帝的亲舅舅,所以在接到钟毓后,才发生了那一幕。

谁知道钟毓是个硬骨头。面对薄昭的刁难,他不光拒绝认罪,还据理力争,直说得薄昭哑口无言。恼羞成怒的薄昭,最后竟一刀结束了钟毓的性命。

(薄太后剧照)

刘恒在宫中等来等去,不见钟毓,倒是等来了在殿外喊冤的钟夫人。

刘恒得知后,怒不可遏,马上下令拘捕薄昭,准备于午门外问斩。

一些朝臣认为不妥,赶紧劝阻。但丞相张苍等大臣却认为,不杀薄昭,难服天下人。

刘恒陷入两难之境,只好安慰钟夫人,承诺先厚葬钟毓。待葬礼结束后,再惩治薄昭。

紧接着,刘恒又命张苍带着毒酒前往薄昭府中,劝他自杀以谢罪。

谁知薄昭听明来意后,不仅大骂刘恒忘恩负义,还说钟毓之死,全因刘恒推行新政的缘故。

薄昭的仆人赶紧向薄太后禀告了此事。薄太后先来到薄昭府上,以皇太后之命,赦免了薄昭。然后又摆驾未央宫,对刘恒好一通斥责。

钟夫人听说薄昭被赦后,万般绝望,留下遗书,抛下才满月不久的儿子,上吊自尽了。

钟夫人死后,张苍披麻戴孝,抱着钟毓的儿子上殿鸣冤。同时又把钟夫人的遗书,上交给刘恒。

刘恒看了遗书后,悲愤不已,下决心要斩杀薄昭。但斩杀薄昭,势必会让薄太后不悦,怎么办呢?

张苍见刘恒为难,于是献上一计。刘恒顿时眉毛舒展,命人于偏殿为薄昭设立灵堂,并命侍卫侍立灵堂两侧,然后他一身素缟站在薄昭的灵位前,传昭薄昭。

薄昭本以为有薄太后力保,他定万事大吉。所以他毫无顾忌地跨进了偏殿,结果他看到一身缟素的刘恒正在他的灵位前哭泣,才发现事情不妙。正待他想抽身而退时,左右侍卫已挡住了去路。薄昭见此,长叹一声,拿起灵案上的刀,自刎而死。

(参考史料:《史记·孝文本纪》)

3

汉文帝刘恒逼杀舅父薄昭,但并没有当着母亲的面,这是文帝与功臣角力的一环,刘恒以刘邦庶子身份登上大位,源于诛诸吕的功臣陈平周勃等人认为刘恒软弱,后族无人可以控制才绕开刘章刘兴居等帝胄而拥立。未登帝位之前,刘恒派往长安打探消息并与功臣元老们谈条件的,就是舅父薄昭。


登上皇位后,刘恒对于拥立的功臣先刹威风后进行封官晋爵,对刘姓诸王也恢复了爵位封地,又加封原跟随刘邦开国的功臣收买人心,随后,文帝提出依法治国的理念,以法制权,限制功臣权力,对人民实行轻徭薄赋,大发赦令,废除一人有罪,全家连座等恶法,救济各地的寡、孤、独者,强化皇权统一政令。(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后来有人举报周勃在家里常身穿盔甲,似有谋反之心,刘恒命人把他抓捕入狱,经过重重曲折,直到薄昭请薄太后出面,周勃才得以释放,但也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气焰顿消。(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随着新法新政的深入,受损的权贵越来越多。前170年,新政开始受到以东骑将军轵侯薄昭为首的皇亲国戚的阻挠,其中以太原尤烈,朝廷派使者钟毓巡察太原,钟毓斩杀了当地一名豪绅,便平息乱事胜利回朝。


原来,太原府乃轵侯薄昭封地,钟毓所斩的薄贵是薄昭的侄儿、太原封地总管。薄昭自恃国舅身份,下令把钟毓绑回府中,威逼钟毓上书认罪,还要他为侄儿薄贵披麻戴孝。钟毓据理力争,侃侃而谈,国法律令信手拈来,薄昭无语可应,恼羞成怒下,在灵堂前斩杀钟毓。钟夫人闻讯痛不欲生,写下遗书控诉,然后弃儿自尽。文帝得知,下旨捉拿薄昭斩首。

薄昭的姐姐、文帝的母亲薄太后闻讯驾到,怒斥儿子无情无义斩杀皇亲重臣。母子正在争执不下时,大臣分成两派,一派联名保奏赦免薄昭。而曾随刘邦打天下的丞相张苍则披麻戴孝,怀抱钟毓之子上殿为钟毓一家呼冤,老将周兴也上殿辞官。国法人情,政令功臣孰重?苦思后文帝刘恒想到一个办法。(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刘恒事先命人在偏殿搭设灵堂,灵堂牌位写上“车骑将军东昭公之灵位”,侧旁安排武士戒严后,下旨召薄昭进宫,当薄昭有恃无恐地走进偏殿时,举目一望,只见灵堂高耸,外甥刘恒全身缟素,在灵位前捧酒献祭,痛哭失声,大祭牌位上的薄昭。薄昭见此方知不妙,急忙欲抽身退出,已被两边甲士列队而立堵住去路,在丞相张苍和文帝的劝说下,长叹一声在灵前抽刀自刎。

这件事涉及了皇权与相权,私恩与国法。唐朝李德裕认为汉文帝逼死舅父的做法不近人情,因为汉文帝的母亲只有这么一个亲弟弟,宋朝司马光则认为“善持法者,亲疏如一”,当时若循私,新政新法便推行不了,汉文帝按照法律进行处理没有错。

4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汉文帝刘恒,他既是一个很苦命的皇子,又是一个极为幸运的皇帝。

为何这么说?

先说他的苦命。

他母亲原本是后宫里的一个织工,后来被刘邦纳入后宫,称为薄姬。

有一次刘邦偶遇了薄姬,当时看到她身体单薄,却那么楚楚动人,就毫不犹豫的宠幸了她。

谁知那天刘邦可能美味吃多了,充沛的体力无处发泄,再加上薄姬的极力配合,这天刘邦简直是爽透了,格外的卖力气。

俗话说,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真是的。就这么一次宠幸,薄姬便有了身孕,最后生下一个男孩,名叫刘恒。

刘邦在宠幸之后,按照他惯常的习惯,拍拍屁股就走人了,他很快的就忘掉了薄姬这人。

刘恒虽然是皇子身份,但在宫中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

别的妃子在后宫争风吃醋,大出风头,而薄姬呢?她本身就低调,再加上也没有资格和那些宠妃比,去抛头露面,只有冰锅冷灶,整天和小刘恒相伴的份。

别的皇子走到哪里都是吆五喝六的,好不威风。被遗忘的刘恒,只有躲在无人的旮旯里,看书识字。就这样,度过了他孤寂的童年。

后来刘邦御驾亲征,平定了代地陈豨的叛乱。此时的刘邦不敢再封外姓王了,空出来的代地得有人去坐镇呀。第四个儿子刘恒已经八岁了,就把他封到代地,做了代王。

代地处在北方的荒凉之地,又紧邻匈奴,环境比较恶略,是诸皇子中地理位置最不好的地方了。

但事物都是两方面的,有弊处也有好处。好处就是山高皇帝远,一般不在皇帝的视线之内,这反倒成全了刘恒——他在这里脱离了宫廷争斗的漩涡,倒活得逍遥自在。

刘恒在代地一呆就是十五年。在这期间他与民休息,发展生产,恭俭作则,把代地治理得井井有条。

另一方面汉初复杂的政治环境养成了他谨慎、沉静的性格,这为他后来做一个成功的皇帝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在再说他的幸运。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去世,吕后的机会来了。那些过去受到汉高祖御幸的爱姬如戚夫人等,都被吕后幽禁起来,不能出宫。后来以至于把戚夫人做了“人彘”而泄愤。

但薄姬是个例外,她从不参与她们之间的宫斗,刘邦生前也没有恩宠过她,所以吕后都几乎忘掉她的存在。

此时薄姬请求到儿子的封地去,吕后网开一面,薄姬遂跟随儿子刘恒来到代地,作了代王的太后。薄姬的弟弟薄昭也一路跟随至此。

吕后去世后,陈平、周勃发动倒吕宫变,要求还政于刘氏后人。

诸吕这些外戚被消灭后,大臣们开始选新皇帝,他们在几个候选人中仔细斟酌。

最后大家都认为刘恒素有仁孝的美名,母亲那边亲戚实力弱,不会形成外戚乱政,并且按刘恒的性格,将来当了皇帝好摆弄,于是一致同意迎候刘恒来做皇帝。

这几年皇宫里勾心斗角,权力更迭,刘恒接到消息后不辩真假,不敢涉身入险。

所以在向长安进发的过程中,一步一小心,深怕中计后丧命黄泉。

临近长安时,不敢前往了。于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长安城去探听虚实,得到确切信息后才平安地进驻了未央宫,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开始大封有功之臣。任命陈平为左丞相,周勃为右丞相,薄昭为车骑将军,封为轵侯。

从此,汉文帝的时代来临了。

由于周勃自己能力有限,再加皇上怕他做大后尾大不掉,几次使计,使周勃知难而退。周勃看出了皇上的心思,于是主动请求归还相印,皇上同意他的请求。

当时很多列侯都住在长安,这给京城的粮食供应增加了很多负担,汉文帝想让老臣做表率,于是动员周勃:“前日我诏令列侯,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国去,有的人还没有动身,丞相您是我所器重的人,您率先到封国去吧。”

周勃无奈,不得已做了率先垂范的模范,前往封国。

回到封地后,还没过几天安稳日子呢,此时有人上书,告他谋反,于是又被廷尉缉拿回长安问罪。

周勃到了监狱,成了阶下囚,才知道什么叫小鬼难缠。他受到狱吏的欺凌侮辱,没办法,拿出千金送给狱吏,环境才得到改善。

有道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狱吏得到他的孝敬,不光为他改善了环境,还主动给他出主意,让他找国舅爷薄昭想办法。

这一次周勃下了狠茬子,把增封受赐的财物都给了薄昭。薄昭得到好处,替他向薄太后进言。薄太后自己心里有一本账,她也绝不相信周勃会谋反。

这天汉文帝临朝时,薄太后训斥到:“绛侯身挂皇帝赐给的印玺,在北军率领军队,不在那时谋反,如今身居一个小县,反倒要谋反吗!”

汉文帝此时已看过周勃的供辞,太后追问,马上解释道:“狱吏刚才查清楚了,马上就放他出狱。”

于是派使臣手持符节释放了周勃,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周勃出狱后,感叹地说:“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然而怎么知道狱吏的尊贵呀!”

这时他才真正理解了一句俗话,县官不如现管。

保了周勃后,薄昭名声大振。在一片吹捧、逢迎声中,多年籍籍无名的薄昭突然间成了帝国的“头号红人”,这巨大的变化让他有些飘飘然、昏昏然,逐渐迷失自我,开始奢靡无度、骄纵不法起来。

薄昭仗着是皇帝的亲舅,经常在朝堂内外安插亲信,并公然干涉朝政,由此引起文帝的不满。

然而忌惮母亲的面子,加上薄昭先前立有大功,所以文帝对他这种骄纵不法行为并未及时制止,由此导致他滑向自我毁灭的深渊。

汉文帝推行新政,任用年轻有为的大臣钟毓到山西太原代天巡抚、平息叛乱。

太原是薄昭万户侯的封地,他的侄儿薄贵在当地仰仗他的权势为非作歹,欺压百姓。钟毓此行究竟怎样处置薄贵,薄昭十分担心。

钟毓回朝之日,众朝臣奉文帝之命到接官亭迎候,薄昭也前来为钟毓\"接风\",这等于是给了这个新吏天大的面子。

薄昭亲自为钟毓敬酒,并要求观看他给皇帝的奏章,一过目,看奏章上写道:\"太原并非刁民作乱,皆因薄府作恶多端。释放无辜,惩恶扬善,处斩薄贵,解民倒悬。\"

薄昭看到此奏章后大怒,命令校尉将钟毓绑起来带回府中处置。钟毓坦然地向他说明太原一行的所见所闻,说那里的地方官依仗皇亲权势兼并土地,假传圣旨加重赋税徭役。

薄贵更是抢男霸女,鱼肉百姓,滥施非刑,胡作非为。为了汉室社稷,必须惩治邪恶,以安民心。

薄昭当时气得浑身哆嗦,他骂钟毓是斗胆犯上欺压皇亲。钟毓据理反驳,薄昭恼羞成怒,最后竟用刀将钟毓刺死。

汉文帝在金殿上等着钟毓的奏报呢,忽有人报知钟被薄府绑去,他急命老相国张苍传圣旨命皇舅带钟毓一同上殿。

张苍正欲出殿时,钟夫人已经来到殿前喊冤。

汉文帝一听钟毓被杀,立即提笔写旨欲斩皇舅薄昭,众大臣劝阻。但相国张苍和大将军周兴则认为,不处置薄昭,必然失信于民。

汉文帝此时左右两难,他劝慰钟夫人不要悲伤,并赐重金厚葬钟毓,答应待丧事完毕,一定处置薄昭。

其实在汉代,草菅人命的事情不胜枚举,吕后、萧何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了大功臣韩信,吕后因吃醋把情敌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并毒死了戚夫人所生的皇子刘如意。

就是在文帝朝,也发生了皇太子刘启(后来的汉景帝)因为口角,用棋盘砸死吴王太子刘贤的恶性事件。

当然这些事最后都不了了之了。

但薄昭这事有些特殊,汉文帝正欲推行新政,就出了此事,不把这些旧势力打压下去,自己的新政就无法顺利实施。

于是汉文帝痛下决心,派张苍、周兴携带御酒到薄府设宴劝薄昭自裁,薄昭不仅不从,而且大骂文帝,攻击新政。

一看事闹这么大,薄昭的管家赶紧将此事报告了太后,太后一看要处理自己亲弟弟,她也不干了,急忙来到薄府宣布赦免皇舅,万事由她承担。

那边安抚完,紧接着她又来到昭阳宫,历数薄昭当初为平息吕氏篡权阴谋、扶保汉室立下的汗马功劳,对汉文帝是大加斥责。

这时,朝廷中分成泾渭分明的两派。一派是力保薄昭的大臣们,他们联名上书请求赦免;周兴将军则捧冠冒死请求处置薄昭。

这里还没有消停呢,那边钟夫人得知皇太后已经赦免了薄昭,绝望之中写下遗书自杀。

张苍身着孝服、怀抱钟氏遗孤,进殿面君。汉文帝看了钟夫人的遗书,痛心疾首,决意要斩薄昭。

现在看来,薄昭是在劫难逃了:

一、自汉朝建立以后,先是刘邦发动剪除异姓王的战争,后来又和匈奴作战,到了吕后呢?她牝鸡司晨,祸乱朝纲,国家始终处于动荡之中。

目前汉文帝继位,接的是这么一个烂摊子。现在朝廷穷的连自己御撵拉车的马,都找不到毛色一样的。所以,要改变百废待兴的局面,就要让朝廷尽快走入法制轨道。

二、汉文帝杀亲立威,这是一般帝王常用的做法。

他刚上位时间不长,屁股还没有坐稳,和大臣们还处于磨合期。要想杀人立威,薄昭是最好的对象了。

现在他要告诉所有的大臣,即使是他的亲舅舅犯法了,也要依法查办,看你们以后还敢拿法律当儿戏吗。

三、吕后乱政的事还没有过去多久。当初大臣们选刘恒做皇帝,就是认定在他这里不会出现外戚干政的情况。

现在国舅犯法、皇太后出来发号施令,大臣们对此是心有余悸的。他绝对不会容忍自己的亲舅舅也成为专权的外戚。

同时他还要用行动告诉大臣们,他刘恒是一个崇尚法制的君王,在律法面前,人人平等。

四、薄昭杀钟毓,收周勃贿赂,安插亲信,已经是罪行累累了。现在不杀薄昭,失去大臣们的辅佐,皇位都不稳了。

所以,只有薄昭伏法了,刘恒的统治才能更加的稳固。从这个角度来说,薄昭算是一个政治的牺牲品吧。

综合以上,薄昭必死。

皇帝没法下诏斩薄昭,逼他自尽他还反抗,汉文帝陷入踌躇之中。

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奇招来。他让人在薄府设置了灵堂,每天派一拨拨的人披麻戴孝给薄昭嚎丧吊孝,还有法师在那里祈祷,这就是所谓的“生祭”。

薄府顿时弄得乌烟瘴气,给薄昭气得脸色铁青。此时他十分清楚,汉文帝这次是铁了心要杀自己,如果自己再不识好歹,薄家满门可能一个也活不了。

“(汉文帝)十年冬,上行幸甘泉。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资治通鉴·汉纪》宋·司马光)

虽然舍不得荣华富贵的生活,但已经没有退路了。于是薄昭只好含泪抹脖子自尽了!

后来汉文帝终于不负众望,拉开了“文景之治”的序幕。

参考资料:

《史记》汉·司马迁

《汉书》汉·班固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5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和薄姬所生的儿子。



(汉文帝刘恒)

讲真刘恒的身世很离奇。众所周知的原因,刘邦死后,吕后大肆屠杀刘邦和其他妃子所生的儿子。

刘邦有8个儿子,刘邦死后吕后杀了4个,刘恒就是幸免于难的其中一个。

吕后为何没杀刘恒呢?

这事说来话长,原来刘恒的母亲薄姬生前不受刘邦待见,她和儿子刘恒早早就离开了皇宫。

最初薄姬是魏王豹的小妾,刘邦反秦时灭了魏国,杀了魏王豹,俘虏了薄姬,然把她充入汉宫当了女仆。

有一天,刘邦到后宫溜达,听到薄姬和几个同伴说:“昨晚梦到一条龙伏在我身上……”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刘邦一想我就是真龙天子,这不是说我吧?他再看薄姬虽然素面朝天,但有种天然去雕饰之美,这是浓妆艳抹宫中嫔妃无法比拟的清纯。

刘邦一时精虫上脑,于是把薄姬拉到龙床上宠幸了她。



(薄姬)

刘邦提上裤子早忘了这事,然而薄姬却怀孕了。

有道是“一朝怀胎,十月分娩”,瓜熟蒂落,薄姬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

薄姬生下刘恒时,刘邦正和“小三”——戚夫人打得火热,所以对薄姬很冷淡。在刘恒八岁时被封为代王,封地在山西太原,刘邦就打发薄姬随儿子刘恒去了封地。

薄姬母子因祸得福,早早离开了朝廷政治漩涡,因此躲过了吕后的迫害。

转眼十五年过去了,就在刘恒23岁时,天上掉下了一个大馅饼砸中了他。

当时的丞相陈平和大将军周勃传旨让他赶快从太原前来长安做皇帝。刘恒当时根本不相信这事是真的,心想“这好事咋能轮到我啊?”

满腹狐疑的刘恒就派舅舅薄昭前去长安探听一下消息。薄昭是薄姬的亲弟弟,是刘恒的亲舅舅。



(薄昭)

薄昭到长安一打听,原来吕后去世后,丞相陈平和大将军周勃铲除了吕后的党羽,决定拥立刘邦的儿子刘恒为帝。

陈平和周勃为何看中了刘恒呢?

陈平和周勃认为薄姬只有一个弟弟薄昭,薄姬没有强大的外戚力量,形不成干政的局面。加之刘恒有“仁孝”之名。考虑再三决定拥立刘恒为帝。

薄昭打听清楚就屁颠屁颠回山西太原了,回去高兴地对外甥说:“潜龙在渊多少年,今朝一日,你小子要飞龙在天了,赶紧去长安继位吧!”

从这件事来看,刘恒的舅舅薄昭有“从龙之功”。

然而就在刘恒称帝十多年后,薄昭竟然被外甥活活逼死了。这是为什么呢?


(汉文帝)

常言道:“娘亲舅大”,薄姬就这么一个弟弟,姐弟俩从小相依为命,薄昭一直陪伴着姐姐和外甥。

汉文帝就这一个亲舅舅,并且舅舅帮助自己称帝,从各方面来讲刘恒都应该尊敬和厚待舅舅。

刘恒即位后加封舅舅为车骑将军,薄昭从一个籍籍无名的人物转眼成为炙手可热,权势熏天的人物,朝中大臣们以结交国舅为无上荣光。不久刘恒封舅舅为轵侯。

随着权势日隆,薄昭逐渐膨胀起来,插手干预朝政,卖官鬻爵,强抢民女,霸占良田……

老百姓多次上书告御状,薄姬总是袒护薄昭,每每对刘恒辩解道:“看在老娘的面子上,你就睁一眼闭一眼算了,你舅舅从小受了许多苦,你就让他多享几年的福吧!”

刘恒只好隐忍不发。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激怒了刘恒。



(薄昭)

原来刘恒要推行新政,于是打击豪强地主“跑马圈地”的行为,他派御史钟毓去地方明察暗访。当时薄昭在山西霸占了上万亩良田,地方官员敢怒不敢言。

当看到朝廷派御史来了,于是向朝廷“特派员”钟毓反应了薄昭的情况。御史通过调查,认定薄昭触犯了大汉律法,要将他绳之以法,薄昭仗着是国舅爷,一怒之下杀了“特派员”。

这一下子激怒了汉文帝,为了国计王法,也为了向御史一家人有个交代,刘恒要杀舅舅。

刘恒亲自上门找到舅舅,跪下来请求他自裁,刘恒意思是给舅舅一个面子,自行了断就算了。

但是薄昭说什么也不愿意死。刘恒下决心要杀舅舅,母亲求情也不听。刘恒忘不了御史大夫妻子和孩子楚楚可怜的样子,放过舅舅就对不起死去的钟毓。



(汉文帝)

为了逼死舅舅,刘恒导演了一出祭奠活人的好戏,他命人在舅舅府上搭起丧棚,哭哭啼啼去吊丧送葬,薄昭一看外甥不肯放过自己,无奈之下自刎而死,随后刘恒厚葬了舅舅。

文/秉烛读春秋

6

薄昭,是汉文帝刘恒的舅舅,薄太后的弟弟。为汉文帝的即位立下大功,也是汉文帝执政初期为数不多的嫡系势力。刘恒即位之时根基不深,主要靠的是各方势力的平衡,作为外戚的薄昭本应成为汉文帝执政生涯的左膀右臂。但是很奇怪的是汉文帝在执政十年之后就用一种离奇的方式逼迫自己的舅舅自杀,以致于后世对此事颇多争议。

薄昭之死

薄昭在正史上没有专门的列传,只是在汉文帝和薄太后的纪传中有他的事迹。对于薄昭的死,司马迁的《史记》中只字未提,《汉书》中则只有“将军薄昭死”这寥寥数语,关于薄昭之死记载最详细的是司马迁的《资治通鉴》。在《资治通鉴》中,明确了薄昭被逼死的罪名是因为他斩杀了汉使,即薄昭杀了汉文帝的使者。而汉文帝逼死他的方式是让群臣去劝说薄昭自杀,薄昭不肯,随后汉文帝让群臣去薄昭府上哭活丧,无奈的薄昭只得自杀。

但是史书中没有明确,薄昭为什么杀死汉使,而且作为汉文帝执政初期权倾一时并且为汉文帝即位立下大功的外戚,杀死汉使真的就必须得以死谢罪吗?远的例子不用说,文帝七年,汉文帝的弟弟淮南王刘长谋反,他所受到的惩罚也只是流放巴蜀,当然刘长最后也在流放途中绝食而死。不要以为刘长是汉文帝当时唯一的弟弟就认为他理应更受优待,其实刘长与汉文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而且两人交集并不多,怎么也比不上从封藩代地就一直跟随在身边的舅舅的关系亲密。毕竟薄昭辅佐刘恒从一个不受宠的皇子,到边疆之地的藩王,再到登上皇位,期间立下的功劳是不容置疑的。

巩固皇权,薄昭死因的最大可能

虽然史书中没有明确薄昭为什么会杀死汉使,但是历代对这件事情的解读都归结与薄昭恃宠而骄,最终犯下大错以致丢了性命。大体上的观点都认为错在薄昭自己,对汉文帝的批评也只是认为不应该让自己唯一的舅舅担任要职,即可以给高爵厚禄,不要给予实权,避免出现犯了错不得不大义灭亲的情况。

这些观点不免有些为尊者讳的意思,毕竟汉文帝不仅贵为帝王,而且是之后历朝历代公认的明君典范。但从汉文帝的统治生涯来看,尤其是在位的前十年,他非常明确的在削弱各方势力,巩固自己的皇权,而薄昭很可能就是最后一个目标。

汉文帝的皇位是因为吕氏家族倒台后,西汉帝国两大势力博弈妥协的结果。诛灭吕氏之后,执掌中央权力的功臣集团,而皇族藩王也在地方用拥有强大的实力。虽然各地的刘姓诸侯国看似力量分散,但是如果功臣集团公然篡位,刘姓诸侯中一旦有人振臂一呼,功臣集团很可能就会被反噬,因此即是皇子又缺乏根基的代王刘恒就被功臣集团选择为新君人选。

缺乏根基的汉文帝登基之后,很有政治头脑,先是大肆封赏功臣集团和地方诸侯获取支持,随后就开始逐步削弱这些势力以巩固自己的皇权。

  • 功臣集团:当时功臣集团中能对刘恒的帝位产生威胁就是陈平和周勃,这两人也是功臣集团的领袖。陈平在汉文帝登基后不久就去世了,因此也就幸运的躲过了汉文帝的清洗。而周勃则不同,先是两度出任丞相,但是都时间短暂,很快又被汉文帝赶回封地,后来更是被打入大牢,虽然最终得以善终,但是被清洗和打压的迹象非常明显。

  • 皇族势力:在众多的刘姓诸侯中,对刘恒有威胁的分三类,一是长辈,当时有楚王刘元,这是刘邦的弟弟,汉文帝刘恒的叔父,但是他在汉文帝登基当年就去世了;二是平辈,当时也只有淮南王刘长,汉文帝的七弟,刘恒表面上一直非常宠信和善待他,甚至他公然击杀大臣都没有受到惩处(相比薄昭杀死汉使就可以看出其中的蹊跷),直到刘长变本加厉公然谋反,汉文帝才以流放的方式“逼死”了自己的弟弟;三是晚辈,就是在诛吕过程中立下大功的齐王刘肥的三个儿子,但是因为没有争到帝位,其中两个也都早早的郁郁而终,最后一个济北王刘兴居起兵造反被汉文帝诛杀,暂时压制了当时实力最强的齐国的势力。到汉文帝执政晚期干脆用了汉武帝的“推恩令”的雏形,将大哥刘肥剩下的六个儿子一起封王,将强大的齐国一分为六。

在汉文帝执政的前十年,他基本上把功臣集团和皇族势力都加以削弱,自身的皇权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巩固。此时在西汉帝国能够权倾朝野,甚至左右政局的人就只剩下位高权重,又是外戚的薄昭了。而薄昭也确实可能有些恃宠而骄,于是汉文帝正好抓住他杀死汉使的借口将他除去,这样以来整个西汉帝国就没有人能威胁到他的皇权了。

生性仁厚的汉文帝真的就仁厚吗?

史书中对汉文帝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有仁厚一说,而且他的明君仁君的地位似乎不可动摇。但是从汉文帝的一生来看,他的仁厚也许只是在他的皇位稳固之后才体现的更明显吧。他本人的政治智慧和城府是不逊色于他的父亲刘邦的。

  • 吕后时期:刘邦的八个儿子大都结局不好,到吕后去世时,只有汉文帝刘恒和淮南王刘长还活着,其他的大都被吕后逼死和害死。淮南王刘长是因为他本就是吕后亲手带大,他能免受迫害是理所当然的。而汉文帝刘恒的其他兄弟,尤其是五、六、八三个弟弟都是因为不愿配合吕后为他们搞的“刘吕配”而丢掉性命或惨遭迫害的。而刘恒能顺利避祸,就是因为他积极配合吕后,还和王后(大概率是吕氏家族的女子)生育了四个儿子才被吕后放过。

  • 登基前后:在汉文帝登基前后,虽然他的王后已经去世,但是他与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都离奇的先后病死,而且在史书中根本查不到他的王后和四个儿子的姓名,汉文帝登基之后也没有对他们进行任何形式的追封。由此可以推测他们大概率是因为汉文帝向功臣集团表明自己与吕氏家族划清界线而被有计划的清除了。

  • 登基前夜:汉文帝登基前夜,故意没有直接进入皇宫,而是在代王府邸居住,直到得知功臣集团已经进宫将汉惠帝留下的子嗣全部诛杀之后,才同意入宫继位。由此也可以看出汉文帝的政治城府。

综上,在皇权巩固面前,汉文帝是冷血无情的,他不会因为薄昭是自己的舅舅或者立下的功劳就放过他,毕竟他的儿子都很可能被他作为交易筹码牺牲掉了,何况是自己的舅舅。在对待薄昭的事情上,他很可能只是把对弟弟淮南王刘长的那一套又用了一遍,先是无限制的纵容宠信,然后抓住把柄之后用钝刀子杀人。深知弟弟刘长个性的汉文帝刘恒故意不直接杀死他,而是用关进囚笼的方式侮辱他,最终刘长自己绝食而死,刘恒再出来惩罚那些狱吏,然后又以体恤刘长的名义,将淮南国一分为三分别封给刘长的三个儿子。

7

正好我在写一个专栏,叫《中学大历史》,里面有一段 讲薄昭之死的。

薄昭是被汉文帝直接逼死的。

有一次,汉文帝收到消息,他的舅舅薄昭把他派去的使者给杀了。

这是文帝年间的一件怪事。薄昭为什么突然要杀天子的使者呢?不少演义故事想不通这里面的原因,只好随便给薄昭加了一个“依仗权势、无恶不作”的名头。

事实上,薄昭可能并不是这样的恶人,他一直是一个低调的人。在史书上,这位国舅爷只露过两次脸。

第一次是汉文帝还是代王的时候,接到周勃陈平的迎立信,是薄昭驰马入京,跟周勃取得了联系,确定周勃们不是大忽悠,然后回来劝汉文帝抓住机关马上进京。

第二次是周勃入狱,最终由薄昭出面,走了汉文帝母亲溥太后的路线,最终力保周勃无罪释放。

除此之外,薄昭相当低调,从来没有干涉朝政,被封侯后,也一直在地方呆着,没有半点进步一下成为权臣的意思,而且只是杀一个使者,也不是非死不可的大罪,要知道,汉文帝自己的儿子曾经一棋盘把人家藩王的世子给活活砸死了,最后什么事也没有(这个事情以后说)汉文帝要救自己的舅舅,不过一句话的事。

可是,汉文帝没有半点挽救舅舅的意思。

唯一的解释是,薄昭接错了单,他不应该接救周勃的这个单。他拿了周勃的钱,帮助周勃脱罪,又走了薄太后的路线,展示了一位国舅爷应该有的门路。可这种门路却是汉文帝最忌讳的东西。因为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吕氏一族。

汉文帝之所以成为皇帝,就是军功集团看中他的舅家为人低调。现在他的舅舅竟然有决定功臣生死的影响力,再搞下去,会不会出来第二个吕氏?

汉文帝必须要给军功集团一个交待。于是周勃活,薄昭必须死。

而且处死自己的舅舅时,汉文帝玩得太腹黑。要处死一个人不过一杯毒酒或者一刀的事。可汉文帝决定玩点新花样。他先是派大臣去跟薄昭喝酒,意思是这个事情就不要搞到撕脸皮这个地步了,你就看着办吧。

怎么看着办?当然是自尽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刑不上大夫,不是说不能对大夫用刑,而是大夫要自觉,犯了罪,自己赶紧自我处理得了,别麻烦派出所。

这个主意还是贾谊出的,还跟周勃有点关系。

周勃被宣布无罪释放后,曾经说了一句话:自己曾经指挥过数十万兵马,现在才知道一个狱卒的可怕。

大概这句话传到了贾谊的耳里。贾谊一琢磨琢磨出一个道理,连忙告诉汉文帝,说王侯将相都是辅助皇帝治理天下的人,他们犯了事,如果把他们扔给狱卒,让他们跟平民百姓一样接受刺面、割鼻、剃须发、断脚、笞打、辱骂、斩首示众等刑罚,那他们就没有威严了,老百姓就不会信服他。所以对犯错的官员,应该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自我了断。这样也可以激起臣子的自尊心。

汉文帝觉得有道理,就此下令以后大臣犯罪,自我了断就好了。所以,我们在汉朝的史书中,经常发现大臣大将甚至皇后太子自杀的事情。这个事情就是从汉文帝这里开始的。

而汉文帝没想到,第一个做实验的就是自己的舅舅。

可能是方法处于实验阶段,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比如这些待罪高级干部往往不愿意配合。

薄昭就不愿意配合死。酒也喝了,话也劝了,可薄昭就是不去死,大概还想着自己的姐姐毕竟是当朝的太后,自己毕竟是皇帝的舅舅,应该还有挽救的希望。

看来,这位舅舅还是不了解自己的外甥,他要是普通的高官,说不定还有救,但他偏偏是皇帝的舅舅,那就必须得死。

看到舅舅不死,汉文帝也很执着,每天派一批大臣到薄昭家里去,穿着很特别:丧服,一进见就大哭,好像是去奔丧一样,就差问候一句:你怎么还不死了。

每天面孔不重样,保证薄昭活着比死了还难受。最终薄昭终于明白自己没救了,自杀了事。

杀个舅舅其实不算事,当年为了当皇帝,汉文帝连杀了四个儿子和自己的正妻。

杀了舅舅,有的人说汉文帝做得对,大义灭亲。有的人说汉文帝做得不好,因为老娘还在,不能杀舅舅的。

其实,你要理解,汉文帝一生谨慎,就知道他为什么对亲人下手极狠,对别人却常常很宽容了。

欢迎大家关注我,关注我的专栏《中学大历史》

8

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母亲薄姬因做了一个“青龙盘踞在自己肚子上”的梦,被刘邦宠幸一次就怀上了,后来生下了儿子刘恒。但这次被临幸之后,薄姬基本上就再没有为皇帝侍寢的机会了,可见刘邦对这个儿子并不看好。刘恒八岁时,刘邦把他封到穷山恶水的代国做代王。此地在边疆,离匈奴近。而且刘邦考虑皇帝人选时,刘盈首当其冲也理所当然,刘如意在脑海中盘旋了好几回,就是没有想过他。刘恒可能也知道老头子不喜欢自己,所以在山高皇帝远的代国,安分守己,谨言慎行,对母亲很孝顺。而且也注意发展经济、军事,在他的努力下,代国的老百姓也渐渐地过上了还算幸福的生活。这也体现了自己的能力。

西汉高后八年,吕后去世。陈平、周勃等长安功勋集团联手刘章等铲除了吕氏势力,并废除了后少帝。在考虑新皇帝人选时,想到了宽厚仁慈的代王刘恒。他声名好,待母至孝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的母亲薄姬的娘家势力单薄,今后不会发生类似如何吕后执政这样的祸事。所以,大家就决定拥立刘恒做皇帝。

天上掉下了陷饼,刘恒不相信这是真的,为安全起见,他决定派人去长安打听情况。这时,他的舅舅薄昭主动请缨,摆出一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悲壮模样,率先前往长安探听虚实,这让刘恒很是感动。在他探明了情况并汇报给代王后,代王刘恒才正式赶赴长安继位。

西汉文帝十年,刘恒正式推行新政。在此之前,刘恒对唯一的舅舅薄昭很重视。让他小功受重禄,并且封侯进爵。然而,刘恒这样做,身为舅舅的薄昭并没有对他感恩戴德。也没严以律己,奉公守法,做一个模范公民,下面发生的事,导致刘恒一定要杀了他。

1.西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周勃被贬官回到封国,性情大变。这位开国元勋每逢有官员前来看望自己,就担心被刺而穿上甲衣。有人据此告他谋反,于是,周勃被下狱。周勃此时没有了“安汉兴刘”时的气概,他审时度势后,拿出大量钱财贿赂狱吏。狱吏于是写了一句话:“请公主作证。”,公主是文帝的女儿,嫁给了周勃的大儿子周胜。后来,周勃又不惜重金,向文帝的舅舅薄昭行贿,薄昭在他姐姐薄太后面前斡旋了几回,于是,薄太后发话,周勃就被无罪释放了。

2.据史料记载,文帝十年,大臣钟毓在平叛的时候杀了薄昭的侄儿薄贵。薄昭非常生气,有人敢不把他放在眼里,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接杀了钟毓~这就是乱杀无辜、目无王法的表现。这样胆大妄为,以后还得了?上达天听后,刘恒愤怒异常。

为了提升自己的威望,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刘恒决定杀掉薄昭。母亲薄太后等人都想方设法地阻挠,但是刘恒权衡了利弊后不为所动。

可能是要给太后面子的缘故,刘恒杀舅舅的方法别出心裁。刘恒吩咐手下为活着的舅舅设立了一个灵堂,自己到那里去祭拜,薄昭一看这场景,明白了一切,于是自杀了。

刘恒杀舅舅是为提高自己的威望,显示自己有铁面无私、大义灭亲的品性。并以此表明自己对国家改革的坚强决心,同时也警醒世人,他刘恒决不允许外戚干涉朝政的现象出现,自己是崇尚法治的君王。

9

原因很简单:在帝王家,权力在前,亲情在后。

汉文帝的亲舅舅薄昭,到底做了什么激怒了汉文帝?

一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

薄昭干了两件事,让汉文帝不能原谅。

一、

汉文帝听取贾谊的建议,要疏解长安城“非首都功能”,让诸侯都回自己的封地。

长安是一线城市,诸侯们都不愿意走。

薄昭身为皇帝的舅舅,不跟皇帝一条心,反而为诸侯们出谋划策,破坏改革。

二、

汉文帝要敲打周勃,把周勃关进监狱。

薄昭收了周勃家人的礼,跑去找姐姐薄太后给汉文帝施压,释放周勃。

吕氏外戚差点毁了刘家天下,前车之鉴让汉文帝对外戚特别敏感。

汉文帝的君权正在受到侵犯。

—————

碰巧薄昭又犯了杀人罪,汉文帝就以杀人罪为借口整死了舅舅。

《资治通鉴》这样记载薄昭之死:

汉文帝十年,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

——《资治通鉴》卷十四

短短几句话惊心动魄。

一开始,薄昭不肯自杀,盼着薄太后能救他,盼着外甥皇帝回心转意。

汉文帝让大臣们穿着丧服到薄昭家哭丧,薄昭毕竟是个要脸的人,被迫自杀了。

不得不说,汉文帝够铁石心肠,够狠。

10

刘恒生母薄姬本是其父与魏国宗室之女魏媪私通所生,后为魏王豹小妾,魏豹兵败,刘邦见色起意,纳入后宫,偶尔临幸。据说临幸前,薄姬说:“昨夜我梦见有苍龙盘踞在我肚子上”,高祖说“这是显贵的吉兆,我为你促成这件好事”,一枪命中,前202年,生下刘恒。

尝鲜过后的刘邦,日宠夜幸戚夫人,视薄姬如同空气,始终位列诸姬,没能升为夫人,郁郁寡欢。

前195年,刘邦驾崩,7岁的刘盈即位,吕后为独霸朝纲,剪除异己,将戚夫人制成人彘,刘邦8个儿子,多被其弄死。薄姬母子孤居寡,不被吕后妒忌,得以保全,到刘恒封地代国,远离是非之地,只求平安无虞。

在穷山恶水的代国,同薄姬母子相依为命、不离不弃的还有薄姬唯一的亲弟弟薄昭,彼此时他们亲姐热弟,舅慈甥孝,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公元前180年,暴戾至极的吕后死了!

刘恒为人仁孝宽厚,更因其母出身卑微,性温顺低调,不会出现外戚专权,被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等老臣推上帝位,成为汉朝第3位皇帝,史称汉文帝。

汉文帝继位初期,就赏赐功臣,安置亲信,恢复刘氏宗室利益,令列侯离开京师,巩固自己的皇权。刘恒在位23年,推行“安抚边疆,减少征战,发展农业,节俭费用,废除苛刑,教化百姓,杜绝诽谤,虚心纳谏,重用廉吏”政策,的措施,使得汉王朝与后来的贞观之治、康雍盛世并称为中国三大盛世。

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为自己预修的陵墓,也是简陋之至,从而被称为中国最抠门的皇帝。

文帝治国讲孝义,为母治病亲尝药食,成为《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汉文帝为什么要杀死曾经共苦的亲舅舅呢?

汉文帝登基之初,深感自己身单力孤,无法与周勃等重臣相抗衡,所以重用自己的舅舅,令其任车骑将军掌兵权,再封轵侯,成为显贵的皇亲外戚,薄昭小人得志,恣意享乐、“我爸是李刚”的爆发户品性逐渐显现无疑。

汉文帝恐两度拜相的周勃功高盖主,将其免相,遣回封地绛县,周勃畏惧被诛,每当有河东郡守、郡尉巡行各县到达,他都身披铠甲,令家人手持兵器来见郡守、郡尉,此举被人诬陷谋反,被刘恒趁机收入狱中。

周勃舍重金向薄昭求助,头脑简单,见钱眼开的薄昭,找到姐姐极力为周勃开脱,文帝临朝时,薄太后抓起头巾向文帝掷去,说:“绛侯身挂皇帝赐给的印玺,在北军率领军队,不在那时谋反,如今身居一个小县,反倒要谋反吗!”

在家数钱偷乐的薄昭万万没有想到,深知权臣、外戚专权之祸的刘恒已怀疑周勃与薄昭已暗中勾结在一起,开始时刻警惕两人之异动,但尝到甜头的薄昭更加嚣张跋扈。

公元170年,为了缓解人民生活的压力,刘恒推行减免百姓租田税金、减免徭役等系列新政。

刘恒万万没有想到,阻挠新政最为激烈的竟来自舅舅薄昭封地太原,刘恒指派大将钟毓巡察太原,钟毓斩杀了薄昭在太原的全权代理人、他的侄儿、太原封地总管薄贵。

有恃无恐的薄昭自恃国舅身份,下令将胜利回朝的钟毓绑回府中,威逼钟毓认错并为薄贵披麻戴孝。钟毓刚硬不肯屈服,薄昭恼羞成怒,在灵堂前斩杀钟毓,刘恒下旨捉拿薄昭斩首。

薄太后闻讯训斥文帝无情无义斩杀亲舅,历数薄昭当初为平息吕氏篡权阴谋、匡保汉室立下的汗马功劳。此时大臣分为两派,一派联名上书请求赦免; 丞相张苍则披麻戴孝,怀抱钟毓之子为钟毓呼冤,周兴捧冠冒死请求处置薄昭,文帝看了钟夫人的遗书痛心疾首,决意要斩薄昭。

刘恒命人搭设灵堂,灵堂牌位写上“车骑将军东昭公之灵位”,薄昭奉旨进殿后,只见灵堂高耸,刘恒全身缟素,在灵位前捧酒献祭,痛哭失声。

薄昭见已无退路,长叹一声在灵前抽刀自刎。

列传第三十 长孙褚韩来李上官》:汉文帝舅薄昭,从代来有功,后坐杀人,帝惜挠法,令朝臣丧服就哭之,昭自杀,良史不以为失。

《资治通鉴·第十四卷·汉纪六》:汉文帝十年,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

薄昭之死,死于无知与狂妄!薄昭之死,死于刘恒重国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