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什么是递延所得税?

什么是递延所得税?

2020-11-16 07:35阅读(59)

什么是递延所得税?:关注小编不迷路,小编带你上高速~可以看一下我的主页~~~关注一下派可数据公众号了解~~如果想学财务知识可以关注派可财务分:-递延,所得税

1

关注小编不迷路,小编带你上高速~

可以看一下我的主页~~~关注一下派可数据公众号了解~~

如果想学财务知识可以关注派可财务分析公众号。

递延所得税是当合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上的利润总额出现时间性差异时,为调整核算差异,可以帐面利润总额计提所得税,作为利润总额列支,并按税法规定计算所得税作为应交所得税记帐,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递延所得税。按这种核算方式,合营企业需设置“递延所得税”科目来进行核算,在时间差额完全自行消失以后,本科目的余额也将为零。

通俗的讲,就是会计上认定的缴税金额与税务局认定的金额不一致,而其中暂时性的(以后税务局就认可了)就是递延所得税。


计算公式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予说明的是,企业因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的递延所得税,一般应当记入所得税费用,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

一是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例如,某企业持有一项可供出售金额资产,成本为1000万元,会计期末,其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如计税基础仍维持1000万元不变,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500万元即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除该事项外,该企业不存在其他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且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

会计期末在确认500万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500万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500万

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时: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25万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25万。

二是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的,该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影响合并中产生的商誉或是记入合并当期损益的金额,不影响所得税费用。

注:图为派可数据,一天实现财务数据可视化分析应用展示图。

关注派可数据,关注财务可视化分析

如有任何问题,可直接私信小编~~

2

递延所得税,通俗的讲,就是会计上认定的缴税金额与税务局认定的金额不一致,而其中暂时性的(以后税务局就认可了)就是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在会计科目上分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下面小编用案例来给大家简单阐述固定资产递延所得税的确认问题。

产生差异的原因:

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差距

2.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折旧

【案例一】

20×7年该项固定资产按照12个月计提折旧。本例中假定固定资产未发生减值。B企业于20×6年年末以750万元购入一项生产用固定资产,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情况,B企业在会计核算时估计其使用寿命为5年,计税时,按照适用税法规定,其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该企业计税时按照10年计算确定可税前扣除的折旧额。假定会计与税收均按年限平均法计列折旧,净残值均为零。

【解析】

第一步:比较

该项固定资产在20×7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

=750-750÷5=600(万元)

该项固定资产在20×7年12月31日的计税基础

=750-750÷10=675(万元)

差额=75(万元)

第二步:判断

在未来期间会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单位: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8.75

                              75×25%

贷:所得税费用                        18.75

【案例二】

A企业于20×6年12月20日取得的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75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税法规定该类(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的折旧可予税前扣除,该企业在计税时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净残值为零。20×8年12月31日,企业估计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550万元。

【解析】

第一步:比较

该项固定资产在20×8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750-75×2-50=550(万元)

该项固定资产在20×8年12月31日的计税基础=750-750×20%-600×20%=480(万元)

差额=70(万元)

第二步:判断

在未来期间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单位: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17.5

                   70×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7.5

3

递延所得税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财务报表上也有这两个项目的列报。

如果一个事项未来能让企业少交所得税的,就作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一个事项未来会导致企业多交所得税的,就作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那么是金额怎么确定的呢?其实很简单,就拿这个事项产生的金额乘以未来确认这笔所得税期间所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举个例子,比如今年亏损了100万,这个100万可以在未来5年弥补,弥补亏损的时候可以减少弥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少交企业所得税,这个时候这个事项就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假设公司预计明年可以申请高新技术企业,适用15%的所得税率。那么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金额就等于15万(100*15%)。

再比如,对固定资产来说,新的政策是说小于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但是要注意,这个只是税务上允许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会计上依然要分期折旧。这个时候会导致会计上这个资产还有价值,但是税务上已经全部计入成本费用了,资产没有价值了。这个时候就要确认一笔递延所得税负债,假设这个固定资产就是500万,未来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25%,那么购进固定资产的当年就要确认125万递延所得税负债(500*25%)。而且注意未来每年都要调整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调整的金额就相当于每年会计上计提的折旧金额*税率。

递延所得税是作为会计上当期所得税的调整,比如上面固定资产的例子,税务上不作为当期的所得税费用,直接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抵减了当期所得税费用。但是会计上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还原这笔所得税费用。

再举个具体例子来理解,假设当期收入就是500万,没有其他成本费用,就买了一台500万的固定资产。税务上,今年是不用交税的,所得税费用是零,因为500万固定资产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了。但是会计上要确认一笔递延所得税负债,并还原125万的所得税费用。财务报表上会看到,仍然有125万的所得税费用。假设固定资产按5年直线法计提折旧,所有有关数据列示如下图。

根据上面的例子,其实也提供了我们另外一个考虑递延所得税的思路。那就是如果一个事项在今年汇算清缴时调增或调减了,未来需要做反向操作的,那么就需要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就比如上例,固定资产购入当期,税务上一次性折旧掉了,调减了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未来每年汇算清缴时,都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金额等于会计上每年计提的折旧金额。

感谢阅读,如果喜欢本文,请不要吝惜您的赞,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