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没有如果,但可以假设。
满清末年,朝廷分为两大派系,一方是以保皇派为首的变法派,一方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旧势力。两股势力上演一场生死决斗,最终以变法派全面失败而告终。
假设光绪一直讨好慈溪,等到慈溪死后,变革也不会成功。因为慈溪压根就不可能让变革的种子萌芽,会竭尽所能保住满清的封建统治,将所有的变法势力扼杀在摇篮中。
保皇派所谓变法只是个幌子,光绪集团缺少变法思想
光绪皇帝有两个靠山,一个是内部以翁同龢为首的朝廷保皇派,另一个是宫外以康有为为首的变法派。通过翁同龢和康有为两个的行为可以看出,此二人是彻彻底底的封建残余。
翁同龢就不必多说,连李鸿章办洋务筹备北洋水师的军饷都处处与李鸿章为敌,为了扳倒李鸿章不惜牺牲整个北洋水师,甚至大清的国祚。翁同龢实在是以忠君之名行营私之利,表面上处处维护光绪帝,归根结底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身份地位,他甚至把洋务运动比作是西方的奇巧淫技。
康有为更是一个满口仁义道德的小人,口口声称自己为了华夏命运举行变法,实际上只是愚弄一群意气用事的书生为自己目的而牺牲。等到后来,康有为公然拥护溥仪复辟,致使自己的得意门生,著名的爱国人士梁启超先生与其掰断师生关系。
光绪帝,只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天子,身边没有几个真心为他谋长远的近臣,这是导致光绪皇帝即使熬死慈溪也不会变法成功的原因之一。
慈禧太后势力太过庞大,变法无法推动
慈溪太后是个十分心狠手辣的女政治家,她绝对不会给光绪任何变法的机会。事实也验证如此,慈溪太后驾崩前夕,光绪皇帝竟然离奇地死亡,难道这是巧合嘛。
个人觉得未必,按照慈溪一贯的行事风格,和母子二人针锋相对的对搏。两个人之间已经存在巨大的隔阂。慈溪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后事,临死之前将光绪皇帝一同谋害,可见这是早就计划很久的事情,绝非临时起意。
慈溪,是满清贵族旧势力的代表,她这么做不是单纯地对光绪一个人有意见,而是对朝廷变法派的公然肃清。慈溪在自己掌控范围内,要除掉一切的敌对势力,才是慈溪日夜惦记的事情。
其实更为主要的原因是在于封建制度历时2000年,到清朝这里已经是尾大不掉,依靠变法是不可能彻底脱离封建制度的贻害,即使洋务派、变法派都难以撼动。唯有依靠民主共和的力量,才能彻底摧毁一个腐朽的满清封建社会,才能将民主共和的理念带入华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