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64主战坦克(英文:T-64 Main Battle Tank),是前苏联在1963年10月研发的首款第三代主战坦克。该型坦克仅在前苏联及解体后的多个独联体国家中服役,并只装备在一些前线军区部队里。 尽管T-64坦克不像T-72主战坦克那样被多个国家装备和发展,但却是前苏联(包括解体后分离出来的俄罗斯、乌克兰)日后的现代化坦克(如T-80、T-84)的基础[1]。 作为前苏联军事装备的主要继承者之一,乌克兰改进了T-64型坦克即T64BV-1型坦克。其性能可能与T-90主战坦克相当,凭借其性价比极有可能成为T-90在国际军火市场的有力竞争者[2]。
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几个主要坦克设计局的设计师就着手研制战后第二代坦克。这是由西方最发达国家不断扩充军火库和苏联已经拥有了足够数量的大威力超小型核武器,并且在未来战争中有可能广泛使用这种武器的背景所决定的。在使用核武器的条件下,坦克是陆军武器在战场上能够生存的最重要的装备之一。为此,世界许多国家军队都装备新性能的武器——反坦克导弹来对抗坦克。当时,苏军装备坦克是T-54/55坦克。T-54/55坦克吸收了苏联和世界各国制造坦克经验,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制造坦克的经验。由于新式反坦克武器的在战场上大量使用,苏联的T-54/55坦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战场要求[3]。
根据战场环境的变化,苏军需要装备在使用核武器和反坦克导弹的战场上能“生存”,以及能与敌方坦克和其它兵器作战的坦克。苏军需要的这种坦克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位于哈尔科夫的前苏联莫洛佐夫设计局设计的。该设计局当时称为哈尔科夫设计局,20世纪80年代初为表彰苏联著名坦克设计师莫洛佐夫,将其命名为莫洛佐夫设计局(现属乌克兰,改名为马雷舍夫设计局)。
俄罗斯称莫洛佐夫总设计师领导研制的T-64主战坦克为第四代坦克的鼻祖。T-64坦克的诞生在当时的轰动效应可与传奇的T-34坦克的诞生相媲美。T-64坦克采用结构和技术方案不但在苏联坦克制造史上是新的,在世界坦克制造史上也可以说是独一无二。
至今,T-64坦克的总体布置、自动装弹机、传动装置、车体、炮塔仍然用在T-80坦克和T-84坦克、T-72坦克及其改进型上。隐藏在T-64坦克上的诸多神秘技术移植到了后来苏联研制的坦克上,如出口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处于“冠军地位”T-72坦克,以及后来生产的T-80坦克上[4]。
430工程
T-64三视图
实际上,莫洛佐夫还在下塔吉尔乌拉尔车辆厂设计局就开始了未来坦克研制工作。当时该设计局设想研制新的中型坦克,也就是后来称为“140工程”的坦克。该坦克采用新的装甲结构,安装了功率更大的B-36柴油机,并采用行星式机械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的操纵实现了液压助力。但是因为种种意见的分歧,致使研制工作进展不大,莫洛佐夫返回哈尔科夫75号厂后另起炉灶继续开展研制工作。而乌拉尔车辆厂后来称为“140工程”的研制工作在卡尔采夫领导下继续进行。
“430工程”(研制未来坦克的代号)的设想是在莫洛佐夫和部分设计师于1951年首先开始的。根据莫洛佐夫的指示,在哈尔科夫75号厂设计局(也称为60设计局、哈尔科夫设计局)组建了新的设计室。未来中型坦克(430工程)开始草图绘制工作已经是1953年。对新坦克的基本要求是坚固的装甲防护,采用4TD多种燃料、复合式涡轮增压、水平、对置活塞、二冲程、水冷柴油发动机。该发动机是在哈尔科夫75号厂柴油机设计局研制的。发动机采用的喷射式冷却系统,与普通风扇降温相比功率消耗低12%~15%,在动力室占用空间小,重量轻,结构更简单,性能更可靠。
正当哈尔科夫设计局正开足马力研制未来坦克时,下塔吉尔乌局也获得未来坦克研制任务,被正式命名为“140工程”坦克。“140工程”坦克采用行星式机械传动装置,并实现了液压助力操纵。主要武器采用的是D-54TS型100毫米坦克炮,该型火炮原先安装在T-54中型坦克上,经改进后安装在“140工程”坦克上时,炮口动能提高30%。在该坦克上还首次采用了光学瞄准测距仪。尽管“140工程”坦克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方案。1957年实验样车研制成功,并在库宾卡坦克装甲车辆科学研究所试验场与哈尔科夫75号厂研制的“430工程”坦克进行对比试验。在试验中发动机和传动装置暴露了一系列重大问题。结果总设计师卡尔采夫向苏共中央委员会和部长会议写信,请求取消“140工程”新坦克研制计划。但是后来“140工程”的有些成果还间接地被T-72主战坦克采用。
1954年底,“430工程”坦克设计草图完成。按照设计草图坦克应具有传统的总体布置,但是必须具有完全新的,甚至可以说是“革命性”部件。在坦克上应能安装4TPD复合式涡轮增压、水平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发动机。该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始于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是在研究学习战前采购的德国Jumo-205航空发动机的基础上研制的。这种发动机匹配小型行星侧变速箱,动力传动室比T-54坦克的动力传动室小一半。采用喷射散热器冷却系统代替风扇,这同样可减少动力传动室的体积。值得一提的是,从1956年起英国也开始考虑在“酋长”坦克上安装里兰公司的L-60直列6缸、对置活塞的二冲程水冷、多种燃料柴油机,与T-64坦克安装的发动机的区别在于,“酋长”坦克上安装的发动机为直列式、T-64坦克安装的发动机为水平对置式。
1955年6月8日苏联国防部针对新型坦克提出了战术技术要求。按照战术技术要求,未来坦克在主要指标(火力、防护和机动性)方面应大大超过T-54中型坦克。在提高火力方面,计划安装威力更大的D-54TS型100毫米坦克炮。弹药基数为50发,比T-54坦克的34发增加了16发。为了提高坦克在行进间和夜间的射程和精度,计划安装双向稳定器、光学瞄准测距仪和夜视仪。为了提高坦克的防护能力,计划增加坦克装甲厚度,加大装甲的倾角,车体和炮塔采用新的结构形式,从而增强整个车体的强度。采取上述措施可减小坦克正面面积,极大提高坦克抗击核爆炸冲击波的能力。提高坦克的机动能力是通过安装功率更大的发动机、新的传动装置、改进行动部分的悬挂装置、储备行程提高50%来实现的。
1956年7月哈尔科夫设计局完成了“430工程”新型坦克设计图。在设计图中充分体现了总装甲兵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提出的战术技术要求。为此,坦克计划安装功率更大的5TD柴油机。设计图批准后,哈尔科夫75号厂开始了坦克部件的生产。同时,在专用试验台和运行样机上进行坦克零件、组件的试验,以及使用实弹对车体和炮塔进行抗弹性能试验。
1957年“430工程”制成2辆实验样车进行工厂试验,并得到了生产3辆车用于靶场和部队试验的定货。“430工程”坦克总体布置为传统式,驾驶室位于车的前部,战斗室位于车的中部,动力传动室位于车的后部。车体为焊接结构,车体正面装甲有较大倾角。车体正面上装甲板的厚度为120毫米,倾斜角为60度。炮塔为铸造结构,其上有车长舱门和装填手舱门。炮塔各部位装甲厚度有明显区别,其中炮塔正面装甲厚度为240毫米。流线型的车体和炮塔有利于提高坦克抗击穿甲弹和核爆炸冲击波攻击的能力。比如,坦克正面在1000米距离上能够承受100毫米穿甲弹的攻击。
“430工程”坦克在世界坦克制造史上首次成功的实现了紧凑的总体布置。车内空间小于10立方米,可容纳4名坦克乘员。车体结构能保证坦克在放射性和化学武器沾染地域上行动,主要措施是车上装有超压式集体三防装置。原理是在坦克战斗室和操纵室密闭后,借助车内滤毒通风装置使密闭的坦克产生一定的超压(即高出车外大气的压力),从而抵御外界染毒空气透过缝隙进入车内。
该坦克采用的武器有:1门发射整体式弹的D-54TS型100毫米线膛炮,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1挺14.5毫米高射机枪。炮弹基数为50发,7.62毫米机枪弹基数为3000发,14.5毫米高射机枪弹基数为300发。为保证武器的瞄准射击,车上装有“暴风雪”双向火炮稳定器、TPD-43B光学瞄准测距仪。为减少战斗室内有害气体含有量和方便装填手工作,射击后的药筒借助专用机构经炮塔后部的小窗口抛出车外。
战术技术要求对坦克重量提出了严格限制(坦克重量不得超过36吨),迫使莫洛佐夫不能在坦克上采用带大直径的挂胶负重轮的行动装置。在他的领导下研制的行动装置包括:内装减振装置的铝合金小直径负重轮和托带轮。履带采用串联开口式金属铰链履带板。行动部分的另一个创新点是悬挂装置,即在第1、第6负重轮处采用了筒式液压减振器,而不是像所有苏联制造的前期坦克那样,采用叶片式或摇臂式减振器。除行动部分的重量减轻外,减小负重轮的直径使其动行程增大成为可能,在悬挂装置中采用筒式减振器。采取这些措施的优点是改善了坦克行驶的平稳性,提高坦克在起伏地形上的平均行驶速度。
1957年~1959年,“430工程”坦克试验样车在哈尔科夫工厂试验场和莫斯科近郊库宾卡的坦克装甲车辆科学研究所试验场进行了全面试验。试验表明,试验样车的主要战术技术指标超过才刚刚装备部队的T-54/55坦克。尽管“430工程”试验坦克已经实现了总装甲兵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提出的战术技术要求,与批量生产的坦克相比处于优势地位,但是没有本质上的优势。由于该车采用新的系统和结构致使部队组织保养和修理更加复杂等问题,考虑到坦克乘员训练问题,如果批量生产这种坦克就不合时宜了[5]。
432工程
T-64主战坦克
在苏联研发新坦克的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认真研究二战中苏联发展坦克的经验,紧锣密鼓地发展威力超过苏联T-54/55坦克的新型坦克。1958~1960年批量生产的英国“百人队长”5型/2坦克安装了皇家军械厂研制的L7A1型105毫米线膛炮。这种火炮成为战后西方国家坦克使用最广泛的火炮之一。可发射初速为1475米/秒的次口径穿甲弹。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批量生产的“酋长”坦克安装了威力更大的120毫米线膛炮。可发射初速为1370米/秒的脱壳穿甲弹。美国批量生产了M60主战坦克。与M48中型坦克相比,M60坦克加强了装甲防护,安装了M68型105毫米线膛炮。该炮是在英国设计的L7A1火炮的基础上改进的,美国重新设计了同轴式反后坐装置和炮闩。M68火炮发射老式脱壳穿甲弹的初速为1470米/秒,直射距离为1600米,有效射程2500米。发射新式脱壳穿甲弹的初速为1500米/秒,直射距离为2000米。
针对西方国家在坦克研制方面取得的进展,苏联军事当局提出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未来坦克的火力和防护力。而当时苏联正在研制的“430工程”和“140工程”实验坦克达不到上述要求,也正是这些严格的要求推动“432工程”实验坦克的诞生。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已经具备研制滑膛炮的能力。根“轻箭”计划,研制成功了具有高弹道特性的T-12型100毫米反坦克滑膛炮。该炮的初速达到1540米/秒,1957年,苏联下塔吉尔乌拉尔车辆厂设计局在总设计师卡尔采夫的领导下开始了“165工程”新坦克的研制工作。该车是在T-55坦克的基础上研制的,安装1门D-54TS型100毫米坦克炮,并配备了抛壳机构,炮塔装甲厚度增加240毫米。D-54TS型100坦克炮的初速为1050米/秒。苏联国家和军队领导人认为,在西方国家坦克上安装了105毫米火炮的情况下,在苏联坦克上仍然安装100毫米坦克炮是不明智的。
1958年11月,总设计师卡尔采夫提出去掉D-54型坦克炮管的膛线,使之成为滑膛炮的建议。在之后的试验得出结论去掉膛线后该型火炮的口径可以增加到112毫米。为此,设计局开始了在D-54型线膛炮的基础上研制滑膛坦克炮。为了提高穿甲弹的初速,加长了火炮身管,火炮射击准备时间也缩短了。但是,对新坦克重量要求苛刻的莫洛佐夫亲自检查了坦克的所有部件和系统,提出必须将新坦克炮的重量再减轻100千克,否则他将拒绝在设计图纸上签字。最后研制时间虽然有所延长,但减轻火炮重量的目标实现了。
1959年,坦克上安装了新型U-5TS(2A20)滑膛炮。与D-54TS坦克炮的区别是炮口制退器、新型滑膛炮管、口径增加到115毫米、抽气装置靠近身管的中部。火炮的其它部件和机构继承D-54TS坦克炮的优点。滑膛炮发射的不旋转的(或低速旋转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则具有较高的穿甲能力,而且比线膛炮寿命长、后坐力短。因此,新坦克的火力强是无须置疑的。U-5TS滑膛炮使用的是整装式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杀伤爆破弹。该炮安装在哈尔科夫75号厂研制的“430工程”坦克和下塔吉尔坦克厂“166工程”实验坦克上。
1959~1960年,实验坦克进行了生产厂家试验和部队试验。1962年,下塔吉尔坦克厂“166工程”坦克(安装U-5TS滑膛炮)和“165工程”坦克(安装D-54TS线膛炮)定型装备苏军,其型号分别为T-62主战坦克(在相当长时间内被称为中型坦克)和T-62A主战坦克。由于D-54TS坦克炮在短时间内就停产了,所以T-62A坦克的生产量很小,只有乌拉尔车辆厂继续生产T-62坦克。与批量生产的T-54/55坦克相比,T-62坦克的主要优点是标准化程度高,从而减轻备件供应负担,操作简便,使部队乘员训练难度降低。
“166工程”坦克和“430工程”坦克(安装U-5TS滑膛炮)在试验中暴露出,不是每个装填手都能保证4~5发/分钟的速度。原因是每发炮弹的重量达到了37千克,而且其长度也增加了,装填手工作强度增加。根据试验的结果,哈尔科夫60设计局首先开始了提高“430工程”坦克性能的研究工作。为此,研制出了D-68(2A21)型115毫米滑膛炮。该火炮配用可燃药筒的分装式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杀伤爆破弹。试验坦克引起军方的高度重视。该坦克的主要技术特点是:安装D-68型115毫米滑膛炮,并配备自动装弹机;增强坦克防原子武器和防穿甲弹的能力;提高了坦克的机动性;战斗全重34吨,乘员3人。
1961年中期,哈尔科夫60设计局完成了新型坦克也就是项目代号“432工程”的设计图。1962年9月首辆试验样车驶离哈尔科夫75号厂的生产线。稍后,该车参加了在莫斯科近郊库宾卡坦克装甲车辆科学研究所试验场举办的“未来装甲装备”展示,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参观了展览会,该坦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432工程”坦克的瞄准镜有2种方案:一种是光学瞄准-测距瞄准系统;另一种是T-2S光学瞄准镜,并配有“丁香”雷达测距仪的瞄准系统,安装这种瞄准系统的坦克的代号为“432U工程”。雷达测距瞄准系统能保证坦克在一年四季昼夜间进行瞄准射击,但是,该瞄准镜被没有被采用,因为坦克上发电机的最大功率只有10千瓦,而该瞄准镜的耗电量增加到12.5千瓦。除此之外,该瞄准镜还要占用战斗室大量空间,在战斗室内安装某些装置也造成困难。雷达测距仪的天线(展开后)占用了战斗部分820毫米的空间,同时此部位也成了整个坦克最薄弱环节。因此,“432工程”坦克最终安装的是光学瞄准-测距瞄准系统,雷达测距瞄准系统只安装在专用坦克上。
1963年10月,哈尔科夫75号厂生产出了第一批批量生产的“432工程”坦克。虽然该车还没有装备部队,苏联仍然称其为批量生产,因为该车已有了一定的生产量。1964年10月,生产出了54辆坦克,到1965年该坦克的数量已经增加到218辆。“432工程”坦克部队试验进展十分顺利,苏联部长会议批准该坦克定名为T-64主战坦克(当时称为中型坦克),从1966年12月30日装备部队。1967年1月2日苏联国防部确认该坦克作为部队装备。T-64主战坦克的批量生产延续到1969年。
T-64主战坦克
在研制和精雕细刻T-64主战坦克的同时,也就是在1963~1965年间,位于列宁格勒的全苏科学研究所开展了在坦克上安装功率为514.5千瓦的GTD-3TL直升机燃气轮机的研究工作。为此,研究所从哈尔科夫75号厂接收了1辆T-64坦克底盘,用于安装燃气轮机。安装直升机燃气轮机的试验车(工程代号003)被命名为T-64T坦克,该车进行了试验,但没有装备部队,也没有进行严寒条件下的使用试验。从此坦克用燃气轮机的研制工作又重新开始。
1970~1981年间,苏联一直在生产T-64A坦克,到1976年,驻民主德国苏军已用该坦克换装了大量T-55坦克,1980年8月以后,驻匈牙利苏军也开始换用该型坦克。自1980年起,苏联开始生产T-64B型坦克,该坦克的125毫米坦克炮可发射AT-8鸣禽(Songster)反坦克导弹[5][6]。
T-64系列坦克共生产了 14495 辆,其中绝大部分是 T-64B 坦克,全部装备前苏军。到1994年初,俄军装备有11495辆,乌克兰军队装备2013辆,全部为T-64B 坦克。
坦克简介
T-64B型主战坦克
当装备120毫米炮的英国酋长坦克于1960年代入役时,苏军发现他们面临着火炮危机。 T-64主战坦克由位于乌克兰哈尔科夫的莫洛佐夫设计局研制,是苏联标准的首款第三代主战坦克(按此标准,T-80、M1、挑战者2和豹2是第四代)。莫洛佐夫设计局的首席设计师亚历山大·莫洛佐夫是经典的主战坦克T-54主战坦克的设计师。
前苏联视这款坦克为镇国之宝,故此这款坦克的消息被严密封锁。直到1970年3月,西方情报人员方从当时在白俄罗斯之军事演习的照片中发现这款神秘坦克,并以年份编号为“M1970”。参考T-72坦克的谍照以后,情报人员以为这款“M-1970”就是T-72的早期型号, 并把一些T-64的升级型、T-72的原型称作为“T-67”、“T-70”。 一直到了1976年T-64进入苏联驻东德部队服役时,北约才发现了对M1970之误读。然而,苏联对T-72的大肆宣传让北约对T-64一无所知。到了1978年,苏联军官维克多·苏沃洛夫叛逃英国后,北约才概括了解T-64。及至苏联解体,T-64系列才走出谜团。
不像经典的T-54/55坦克,T-64只被苏联军方采用,不曾出口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直到1985年T-72B坦克出现为止,T-64在大部分性能上都优于苏联当时的其他坦克;西方阵营也是到了1979年德国豹2型坦克及美国M60A3问世后才有能与1976年服役的T-64B匹敌的坦克(例如同样配备横风传感器,模拟式弹道计算器,激光测距仪等)。T-64在苏联驻外部队中服役过:1976年T-64A在东德的苏联驻东德部队里部署,后来又在匈牙利南方部队里装备。1981年起这两支部队又先后装备了T-64B坦克。除了驻守国内外的精英部队,一些国内常规部队也有装备T-64,比如敖德萨军区的第14军。
苏联解体后,一些独联体国家装备还有装备T-64。由于T-64的研发部门及主力生产厂都在乌克兰,因此乌克兰军方一直改良T-64系列坦克,并研发出不少衍生车型。当下仍有约2000辆T-64系列坦克在乌克兰服役,而俄罗斯陆军则约有4000辆。然而,受《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 制约,不少俄罗斯的T-64系列坦克已被割成废铁[5]。
生产历史
乌克兰政府军T-64坦克
T-64系列首次正式量产是在1967年,比T-72稍早。实际上,这坦克系列早在1963年已经进行预生产,并在1967年开始正式服役。莫洛佐夫设计局在T-64上花费了不少心血,目的是让这款新坦克能取代老旧的IS-3和T-10两款重型坦克在独立坦克营的地位。同期设计生产的T-72则计划接下其上一代的T-55和T-62的班,列装各个苏联装甲部队,并出口到包括华约国家在内的国家及地区。
由于价格较高,而且结构复杂,因此T-64系列产量不大,远远小于结构简单、易于战场维护的T-72。当然,由于T-72的结构原因,因此T-72的防御能力没有T-64强大(得益于T-64的K型复合装甲),但也因此生产也相对简单,产量容易提高。所以,T-64没有在苏军普遍装备,全军(包括驻外部队)只有几千辆这系列坦克,并且不曾出口到任何国家或地区。苏联解体后,大部分T-64坦克由俄、乌两国继承并继续服役。
1987年,T-64全系列停产。21世纪初,乌克兰开始生产自行研发的T-64BM“宝剑”主战坦克,并已在乌克兰陆军服役[5]。
在1999年8月24日乌克兰独立日庆典上,T-64BM“宝剑”第一次公开亮相。T-64BM的研发工作一直持续到2005年,并得到了军方的肯定。
2010年10月,乌克兰订购的29辆T-64BM的第一批10辆开始服役;到了2011年12月20日,第二批10辆也已经交付到驻扎在切尔尼戈夫州的陆军第8军。预计最后一批9辆将于2012年交付。根据各方数据估计,现今乌克兰军方有81至94辆T-64BM坦克[5]
该坦克的总体布置与T-72坦克大体相同,然而主要部件,例如火炮型号、液气悬挂、履带、发动机和炮塔,均与T-72坦克不同。
T-64A型坦克的高度比T-62坦克低,火线高度大约下降110毫米,主要原因是该坦克采用了既小又矮的炮塔。
坦克车体用装甲钢板焊制而成。车内分为驾驶舱、战斗舱和动力舱3部分。驾驶员位于车体内前部中央,有1个向上抬向右旋开的单扇舱盖,舱前有观察潜望镜,前上装甲板两侧有ФГ-125驾驶照明灯。
车体前上装甲板中央位置有V型凸起,其间有3~4条横筋,这样凸起可起防浪板作用。前下装甲板外装有推土铲,还备有安装千米T扫雷器的托架。车体两侧装有外张式侧裙板。
炮塔为铸钢件,装在车体中部上方,中弹率高的正面面积窄小,炮塔呈卵形,顶视图呈盘状,高度比从前炮塔都矮。
炮塔内有2名乘员,车长在右边,炮长在左边,因采用自动装弹机装填炮弹,故无装填手[6]。
武器系统
1.火炮
T-64主战坦克
T-64A型坦克装有1门2A26式125毫米滑膛坦克炮,炮管比较长,为单筒结构,采用横楔滑动式炮闩,炮塔中央装有圆筒形抽气装置,炮塔外部装有4段轻金属势护套。炮管寿命为:常规弹600~800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280发。
2.弹药
2A26式125毫米火炮通常发射3种不同类型的炮弹:一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初速为1600m/s,最大有效射程为2100米,穿甲厚度为375~335毫米;二是尾翼稳定榴弹,弹重23千克,初速850米/秒,装药量4千克,最大直接瞄准距离为2300米,最大间接瞄准距离为9400米;三是初速为900米/秒的空心装药破甲弹。
改进后的T-64Б型坦克的125毫米火炮除发射普通炮弹外,还可以发射AT-8鸣禽反坦克导弹,有效射程为3000~4000米,破甲厚度为600~650毫米。
3.火控系统
该坦克装有与T-72坦克同类型的火控系统,是安装在T-55/T-62M坦克上的简易型火控系统的改进型。该系统包括合像式光学单目测距仪、红宝石激光测距仪、模拟式弹道计算机、ТПД-2炮长瞄准潜望镜、ТПН-1-49-23炮长夜间瞄准望远镜、车长昼夜合一观察潜望镜、ТКН-3观察镜及红外探照灯、火炮/炮塔控制放大器、手动/机动火炮俯仰驱动机构、炮耳轴倾斜传感器、瞄准点注入装置以及射击控制面板等。
作为激光测距仪的辅助设备的光学测距仪与主要武器联动。瞄准镜由车长操纵,内有测距刻度线、校准测距仪和炮膛轴线用的调整装置及刻度照明装置。
激光测距仪的使用使T-64坦克的首发命中率提高到80%以上。双向陀螺稳定装置的使用使该坦克在行进间的射角可以不受车体俯仰及横向摆动的影响。
该坦克的红外探照灯装在火炮左侧,T-72坦克则装在右侧,红外大灯的夜间最大作用距离为800米。
4.辅助武器
该坦克的辅助武器包括1挺安装在火炮右侧的ПКТ式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装在车长指挥塔外的新型HCBT式12.7毫米高射机枪,炮塔左边还装有2个或3个12.7毫米高射机枪弹匣。
并列机枪由弹带自动供弹,射速为650发/分钟,有效射程为1000米,枪弹共2000发,分装在8个弹匣内,每个弹匣装250发弹。
T-64主战坦克
高射机枪可360°射击,主要对付空中目标,也可以对付地面目标,用弹链自动供弹,由车长操作。该机枪为风冷式,有效射程1000米,初速860米/秒,共300发子弹,分装在5个弹匣弹链上,每个弹链60发弹。
5.自动装弹机
该坦克的自动装弹机与T-72坦克的自动装弹机结构不同,弹丸和药筒一起放在培训弹槽中,再一起装进炮膛。射速为6~8发/分钟。这种装填机构较T-72的复杂,容易出现故障和损坏。后来改为分装式弹药,弹丸与装药分别放在上下两层圆盘上,但弹丸仍垂直放置[6]。
推进系统
1.发动机
T-64主战坦克
该坦克使用的是2冲程卧式5缸对置活塞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该发动机输出功率为551千瓦(750马力)。
从理论上讲,2冲程发动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输出功率大等特点,然而它的油耗高、热效率低、容易过热、气缸活塞容易变形、故障率高,因此,以后的T-72坦克重新采用了4冲程柴油机。
2.传动装置
该坦克的传动装置与T-72坦克相同,为机械式行星变速箱,有7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采用液压式操纵系统。
T-64A坦克可以进行以任何一侧履带为中心的转向,但不具备原位转向能力。
3.行动装置
该坦克采用液气式悬挂和扭杆弹簧。车体每侧有6个小直径双轮缘负重轮,有4个单轮缘托带轮,仅托住履带板的靠车体的半边。诱导轮位置在前部,其直径与T-72坦克相同,主动轮在后部,齿圈上有12个齿。在第一、二、五和六对负重轮位置处装有筒式液压减振器。
该坦克采用双销式销耳挂胶的履带,宽580毫米,履带板之间用端部联结器连接[6]。
防护系统
1.装甲防护
T-64主战坦克加装反应装甲
车体前部采用了复合装甲结构,T-64A的炮塔是整体铸造加顶部焊接结构,并列机枪射孔附近的炮塔壁厚约为400毫米,主炮两侧的间隙装甲中填有填料,顶装甲板厚度约为40~80毫米不等,炮塔侧面装甲厚120毫米,后部装甲厚90毫米。
附加装甲是T-64坦克提高装甲防护的重要措施。在车体前下甲板装有推土铲,乘员舱内壁装有含铅防中子辐射的衬层,车体侧面装有张开式侧裙板。
2.反应式装甲
T-64Б和T-80坦克一样,除采用新型复合装甲外,还在车体前上装甲部位和侧裙板上,在炮塔的正面、侧面和顶部等部位,装有111块反应式装甲。
炮塔扫应式装甲的安装方式与T-80坦克有所不同,为双层下倾式结构,上层有2排爆炸块,下层为1层爆炸块,而T-80坦克的为双层呈朝前的尖角形,上下层各有1排爆炸块。
3.附属装置
T-64坦克的三防装置与T-72坦克相同。该坦克装有类似于T-80坦克的激光报警装置。
T-64БB坦克装有可探测10千米范围内直升机的探测装置,为使用AT-8鸣禽导弹攻击敌机提供了足够预警时间。
在T-64A坦克炮塔前部两侧逐步补装了烟幕弹施放装置,该装置由12个烟幕弹发射器组成,两侧发射器数量不等。T-64B坦克因为安装了反应式装甲,烟幕弹发射器的安装位置不在炮塔前部两侧,而是装在炮塔左边,分成两组,共8个发射器。在炮塔后部还携逞有潜渡筒[6]。
系列型号
T-64坦克
T-64主战坦克
T-64坦克初期批量生产型安装115毫米滑膛炮,弹药基数40发,其中在自动装弹机中放置30发。该型车的生产数量至今未见苏(俄)军方公布的数据,据估计大约生产了600~1700辆,目前已经全部退出现役。其中大多数坦克在后来的大修时改进升级到T-64A坦克的水平,改进后称为T-64R坦克。T-64R坦克与T-64A坦克的主要区别是在车的正面上倾斜甲板上焊接上了厚度大约30毫米的附加装甲板。
T-64A坦克
T-64主战坦克
T-64A坦克1969年装备苏军。与T-64坦克的主要区别是安装了D-81型125毫米滑膛炮,为装填新弹药改进了自动装弹机。从1972年起生产的坦克上,在车长指挥塔上安装了12.7毫米遥控高射机枪。此外,车体前部可挂装自掘掩体设备和KMT-6型扫雷器。
从1974年11月起生产的坦克上,采用了新的D-81TM型滑膛炮和2E28M2武器稳定器。
从1975年10月起生产的坦克上,增强了炮塔的装甲防护,采用了金刚砂填充物,安装了克服水障碍的“浅滩”系统(使该车无需准备就能涉渡1.8米深的水障碍),配置了新的灭火系统,采用道路信号系统和保证发动机在高山地区正常工作的“山地”系统,配置了容量为180升的附加燃油箱。
从1979年起生产的坦克上,采用了902B“乌云”烟幕弹发射系统。从1980年起生产的坦克上,安装了整体式橡胶侧裙板。
T-64A坦克的总生产量大约为4600辆。T-64A坦克是世界上最先采用125毫米滑膛炮和自动装弹机的常规炮塔式坦克。它的火炮、装弹机和装甲防护等方面都是新设计的,无疑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之一。
T-64AK指挥坦克
T-64AK指挥坦克1973年装备部队。该车增装R-130型长距离短波无线电台,配有11米长伸缩式天线。此外,车上还装有THA-3导航设备、P/30AB-1汽油电动充电装置、PAB-2A炮兵罗盘。T-64AK指挥坦克没有安装高射机枪。炮弹基数为28发,并列机枪弹1000发。大约生产了780辆。
T-64B坦克
T-64B坦克1976年装备部队。车上安装了2A46-2型125毫米滑膛炮、1A33式综合火控系统和9K112“眼镜蛇”反坦克导弹系统,使火炮既可发射常规炮弹,又可发射导弹。该坦克是苏联最先采用两用炮弹的坦克,总计大约生产了4200辆。从1979年起,该坦克采用2A46M-1火炮、1A33-1式火控系统、9K112-1反坦克导弹系统、2E42型武器稳定器。
T-64B1坦克
T-64B1坦克是T-64B坦克的简化型,与T-64B坦克的主要区别是没有配备9K112“眼镜蛇”反坦克导弹系统。大约生产了1200辆。
T-64BK指挥坦克
T-64BK指挥坦克1976年装备部队。该车增装R-130型长距离短波无线电台,配有11米长伸缩式天线。此外,车上还装有THA-4导航设备、P/30AB-1汽油电动充电装置、PAB-2A炮兵罗盘。T-64BK指挥坦克大约生产了57辆。
T-64AM坦克
及T-64BM坦克和T-64B1M坦克,这3种坦克分别是T-64A坦克、T-64B坦克和T-64B1坦克的改进型,1983年装备部队。主要改进之处是安装功率为735千瓦的6TD柴油发动机,带有陶瓷填充物的铸造炮塔。改进工作在车辆大修时进行。
T-64BM坦克是前苏联首次采用双侧变速箱的主战坦克,也是世界上最先采用双侧变速箱的主战坦克。T-64BM坦克还是前苏联首次在坦克上使用复合装甲的主战坦克。车体首上装甲厚约200毫米,由几层不同硬度的钢装甲和几层陶瓷夹层构成。
T-64BV坦克
T-64BV坦克是在车体和炮塔的主要部位安装“接触”反应装甲的T-64B坦克,车上共安装265块反应装甲,1985年开始装备苏军。“接触”爆炸反应装甲块的外壳重量为5.7千克,内装2块爆炸板,每块板用2毫米厚的钢板和塑性炸药制成。这两块板呈非平行状态布置,能有效地破坏破甲弹爆炸形成的射流,提高抗破甲弹的效果。对此前已装备部队的T-64B坦
克则在大修和改进增装反应装甲,这种坦克被称为T-64BV1坦克。
T-64AKM指挥坦克
T-64AKM指挥坦克为T-64AK指挥坦克的改进型,1984年装备部队。主要改进是换装新的6TD柴油发动机。
T-64BM2坦克
T-64BM2坦克是T-64BM坦克的改进型,改进的目的是提高作战性能。改进工作是在乌克兰脱离苏联后进行的。该车正面安装了反应装甲,两侧裙板上也挂装了反应装甲,从而提高了坦克的防护能力。完善了火控系统——安装了1A43U和TO1-KO1E(夜视)瞄准装置。除此之外,9K112-1导弹系统换成了9K119“映射”导弹系统。
T-64U坦克
T-64主战坦克
T-64U坦克是T-64BM坦克的改进升级。改进的目的是将该车的作战能力提高到T-80UD坦克和T-84坦克的水平。改进工作是在乌克兰脱离苏联后进行的。该车正面安装了反应装甲,车体两侧裙板上也挂装了反应装甲,从而提高了车体和炮塔的防护能力。安装了与T-80UD坦克和T-84坦克相同的1A45整体式火控系统。除此之外,安装了DVE-BC横风传感器代替1B11横风传感器。
这款坦克自开始研发以来就长期保密,以至西方情报人员在苏联军官维克多·苏沃洛夫叛变到英国之前,认为他们眼中的“M-1970”(也就是T-64)是T-72的一个简化版,甚至有专家认为M1970是T-64/T-72的原型车、T-64就是T-72A。 T-64不曾出口过任何国家或地区,因此这款坦克只有很少实战经历——比如第一次车臣战争。
T-64最初与1967年在苏联第41近卫坦克师以及基辅军区服役 ,这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两支部队离生产厂比较近,一旦在服役过程中出现技术问题也能很快得到厂方的技术支持,另外也方便在T-64装备前期能让乘员从厂方技术人员那里学习这款新式坦克的操控与维护。
T-64的第一次战斗部署是在1992年5月由摩尔多瓦第59近卫摩托化步兵师展开的。当时部署的是T-64BV坦克,至少有3辆在战争中被摧毁(被100毫米的牵引式反坦克炮和两枚以上的RPG-7以及燃烧瓶配合击毁),2辆受损(这两辆坦克在战后经过维修后重新服役)。
T-64主要部署于苏联欧洲边界附近的苏军1级坦克师、坦克独立团,驻扎在莫斯科附近的近卫师,以及驻扎在匈牙利和东德的部队;也有一些处于低戒备状态的部队装备了这款坦克[5]。
独联体
摩尔多瓦:少量T-64BV被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装备。 俄罗斯:约有100辆处于现役,并有4000辆处于封存状态。乌克兰:1995年现役2345辆,2000年为2277辆,而2005年则为2215辆。 当前现役的大部分都已经经过现代化升级。乌兹别克斯坦:2005年有100辆现役[5]。
俄军计划在2025-30年服役新型主战坦克,俄罗斯隐身主战坦克将取代T-72主战坦克、T-80主战坦克和T-64主战坦克。
中国引进
1974年至1984年,中国为了掌握第三代主战坦克技术,曾引进苏式T-64坦克,并立项为“64式坦克”复装、试验和对其设计思想、技术特点的分析,还编译出版了《64式坦克技术说明与使用指南》上中下三册。这些都为中国坦克科技人员顺利完成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制任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中国坦克装甲车辆研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储备[9]。
总体评价
实战中的T-64主战坦克
T-64主战坦克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进行现代化改进,并在其底盘基础上研制了多种变型车,做到了物尽其用,并节省了研制经费和研制周期,为提高苏联陆军的战斗力作出了积极贡献。T-64 坦克是第一种投入战争中使用的第三代坦克,它于1979年12月在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首次亮相。
T-64主战坦克在世界坦克制造史上创造许多个第一,如第一个在坦克车体的正面和炮塔的正面采用多层复合装甲,第一个在坦克上安装自动装弹机。采用多层复合装甲能大大降低聚能装药战斗部弹药和反坦克导弹对坦克的毁伤概率。采用自动装弹机可以提高坦克炮的射速,减小炮塔的尺寸和坦克的投影面积。至炮塔顶车高仅2.154米,而同时期的美国M60A1主战坦克的车高为2.75米。除此之外,坦克配备自动装弹机还为坦克增加附加装甲提供了可能。值得注意,这种自动装弹系统第一次在西方坦克上出现是30年以后的事情。
T-64主战坦克也存在缺陷:比如主炮最大俯角只有-6°,让T-64即使居高临下也难以对山下、悬崖底下的敌人进行打击,给防守战带来麻烦。再如各个乘员舱太小,让一些身高较高的乘员身体需要占用部分储存舱空间才能伸展开来,这狭小的空间同时让长距离行进时容易感到疲累。另外T-64的机械结构相当复杂,因而直接导致很多故障问题的出现,比如行进间抛锚等。专为T-64研发的新式悬挂更是故障连连,往往只能返厂维修。同时由於设计指标高,因此T-64生产成本也非常高。按1981年卢布对美元兑换率来算,一辆T-64坦克生产成本达112.1万美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