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备如果夺回荆州,那么最有可能坐镇荆州的就是黄权和赵云了。

公元221年,刘备起兵伐吴,一是为了给关羽报仇,二则是为了夺回荆州。可惜刘备最终在夷陵被陆逊击败,没能实现目标。我们现在按照题主的设想,假定刘备击败了陆逊夺回了荆州,此时对于他来说,选择谁来镇守荆州非常重要。

荆州地处魏蜀吴三国之间,不管谁占据了这里都要面临两个方向上的军事压力。因此刘备首先要选择一个能力不错的武将留守。其次坐镇荆州之人资历必须足以服众。

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荆州和益州之间交通不便,只有永安-夷陵一条小道。因此坐镇荆州的人必须有全权处置事务的大权,否则一旦有事难以应变。加上刘备此时年事已高,他必须考虑万一自己去世,刘禅能不能节制留守荆州之人。所以刘备还需要选择一个绝对忠诚的人来管理荆州,不然万一有变就难以收场了。

此时不仅关羽、张飞已经去世,连黄忠,马超、法正等人也已经病逝。刘备手下的文臣武将中,论资历此时能坐镇荆州的人选本来就不多。而且出于最后点考虑,显然荆州出身的武将都不是太适合。因为他们和荆州地方势力的关系太密切,如果有异心的话将难以控制。

赵云是跟随刘备多年的元老,忠诚度和资历都没有任何问题。而且他和刘备一起在荆州呆过多年,熟悉荆州的风土、士人,利于管理地方。能力方面赵云虽然独自领兵的机会不多,但是他长期是蜀汉军中第三号人物,能力不会太差。加上赵云做事又稳重,坐镇荆州应该也没问题。

黄权的优点一是因为他同样不是荆州人士,刘备不用担心他和荆州的士族勾结。其次黄权的忠诚度同样没问题,他即使不得不降魏以后,依然对刘备信任有加。能力方面司马懿曾经对黄权大加赞赏,显然也是非常不错。当然黄权的资历相对浅一些,毕竟他是刘备夺取益州以后才加入蜀汉阵营,这是一个小问题。

因此综合看,赵云和黄权无疑是最合适的两个人选。

最佳贡献者
2

看谁能守荆州,就看刘备这次出征带了谁去。刘备这次亲帅大军,但是整个部队的主将是冯习,副将是张南,分遣部队领袖是黄权。

先主东征吴,(冯习)习为领军,统诸军,大败於猇亭。文进名南(张南),亦自荆州随先主入蜀,领兵从先主征吴,与习俱死。《三国志·蜀书·邓张宗杨传》

冯习和张南都是荆州本地人,如果刘备能够打下荆州,至少是之前关羽拥有的南郡的话,不难看出冯习一定会是荆州方面军队的统领。

当时刘备军主力在江南,江北的分部由黄权统领。但是黄权是益州人氏,并非荆州本地人,所以如果刘备占领荆州之后,黄权可以作为冯习的副手。这样安排能平衡荆州派和益州派,可以起到对冯习的牵制作用,毕竟冯习不像关羽那样经历过重重考验还能忠心耿耿,任何时代放任不信任的人领兵在外都是君王的大忌。

镇北将军黄权督江北诸军,与吴军相拒於夷陵道。《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但是刘备这时已经没有关羽这样能够担任都督的人物,即政治、军事一把抓又经历过考验忠心耿耿的人。所以很可能刘备要把荆州的政治权和军事权分开。

刘备封魏延为汉中太守,总督汉中军事,掌握着汉中的军权,但是魏延并没有汉中人事任免权,没有假节(诸葛亮开始北伐以后才给与魏延假节的权利)。而关羽之前在荆州是“假节钺”。

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假节钺,即拥有自主出兵权力,同时还能够直接下令斩首违抗军令的人。整个刘备在位期间只给了关羽这个权力。

那么谁能够分担得起荆州的政治权力呢?个人认为会是马良。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三国志·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

马良外号白眉先生,荆州襄阳人。一直就留在荆州辅佐关羽,本身十分熟悉荆州的风土人情,马氏一族也是荆州的豪门,自然拥有着良好的士族基础,这是在三国时期统治一个地区最重要的一点。

马良在刘备东征期间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马良通过山路进入武陵郡,联合了武陵蛮王沙摩柯等人一起协助刘备作战。可惜后面夷陵失败,马良也死于乱军之中。

及东征吴,遣良入武陵招纳五溪蛮夷,蛮夷渠帅皆受印号,咸如意指。会先主败绩於夷陵,良亦遇害。《三国志·蜀书·黄李吕马王张传》

3

刘备起兵为关羽和张飞报仇,大举伐吴,兵强马壮,水陆并进,东吴送还荆州是计划中的一步,东吴接连败退,议和的条件里就有这一条,只是刘备不许。

如果,刘备当时答应下来,同意议和,杀降将,収回荆州,守城之将已没有了。

你想,荆州一开始由诸葛亮和关羽守,然后庞统落凤坡中箭身亡,不得已,诸葛亮只好去西川帮助刘备取益州,留关羽和关平父子俩守。

荆州囊括荆襄九郡,非弹丸之地。又与东吴和魏国交界,无论进兵还是据守,都是战略要地,非大将不能胜任也。

刘备伐吴,大将只有冯习等中青年战将,虽久征沙场,然要想守住荆州这一战略要地,除了要深得刘备信任之外,还要有勇有谋,勇要有关羽,张飞之勇,谋要有深得诸葛孔明之传教,否则不能长久矣。

当时军中,文臣武将已没有什么高人了,大将也只有张苞,冯习等,否则就不会让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而无人识破其奸计了。

4

公元221年,刘备起兵伐吴,令将军吴班冯习为先锋,率军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击败吴军李异、刘阿部,并占领秭归。为了防止曹魏偷袭,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守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响应蜀汉大军作战。

公元222年二月,刘备亲率诸将从秭归进军至夷道县猇亭,以将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傅肜辅匡赵融廖化等各为别督,与陆逊率领的吴军相对峙。

若刘备拿下荆州,镇守荆州之人定是随军将领之一。



军中资历符合的不过三人——黄权、吴班、冯习

《三国志》中未给吴班,冯习单独立传,却给黄权立了传。可见此人身份不凡!

(一)黄权

《三国志》: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及吴将军陆议乘流断围,南军败绩,先主引退。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有司执法,白收权妻子。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

《季汉辅臣赞》:镇北敏思,筹画有方,导师禳秽,遂事成章。偏任东隅,末命不祥,哀悲本志,放流殊疆。 ——赞黄公衡(黄权)

黄权此人有丰富的领兵经验,军事实力过硬。

若是黄权没有投魏,刘备的托孤大臣里定有他。


(二)吴班

《季汉辅臣赞》:壹族弟班,字元雄,大将军何进官属吴匡之子也。以豪侠称,官位常与壹相亚。先主时,为领军。后主世,稍迁至骠骑将军,假节,封绵竹侯。安汉宰南,奋击旧乡,翦除芜秽,惟刑以张,广迁变、濮,国用用强。

(三)冯习

《季汉辅臣赞》:休元轻寇,损时致害,文进奋身,同此颠沛。患生一人,至于弘大。 ——赞冯休元(冯习)、 张文进(张南)

(四)马良

《三国志》: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季汉辅臣赞》:季常良实, 文经勤类, 士元言规, 处仁闻计。 孔休、 文祥, 或才或臧, 播播述志, 楚之兰芳。 ——赞马季常(马良)、 卫文经、 韩士元、 张处仁(张存)、 殷孔休(殷观)、 习文祥(习祯)

马良在刘备攻下荆州时出仕,任从事一职。在 刘备入川、诸葛亮西援后,马良留镇荆州,升左将军掾。作为荆州本地人,其对荆州极为熟悉,是故其可能为荆州别驾主持政事。



综上所述,白猿以为,若刘备拿下荆州,黄权任镇守荆州的主将,冯习、吴班为副将,马良为别驾从事处理政务。

5

回答你提出这个问题首先从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说起。

东汉未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害,人民生活非常困难,刘备有意拯救百姓,与关羽、张飞二人商量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个人选择在张飞家后桃园结拜异姓兄弟,按年岁排行刘备称为大哥,关羽排第二,张飞最小属三弟对天誓言只求同年同月死,不求同年同月生,共同为民解难。

三兄弟只是有勇无谋不得不从长计议起,三顾矛庐请来朱葛亮作为军师辅助。闲话少叙要讲尽三国就算三日六夜也讲不尽。

就回答若果刘备伐吴拿下荆州关羽,张飞、黄忠老将死了应该由谁来振守荆州,按理这个问题不成立,前面表明刘、关、张三兄弟结义誓言是同年死,假若真是这样只有常山赵子龙最合识把守荆州。

6

诸葛亮《隆中对》提出: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兵分两路北伐中原是蜀汉的既定国策,所以如果刘备伐吴重新夺回荆州的话,他肯定会加强荆州的防备力量,实力甚至比关羽镇守时期还要强,那么刘备将会派出哪些精兵强将镇守荆州呢?



首先排除几个人:

第一个是魏延,荆州重要,汉中同样也不容有失,而魏延是最合适的镇守汉中的主将人选。

第二个是黄权,黄权是益州人,不是镇守荆州主将的最佳人选。

第三个是赵云,赵云反对伐吴,刘备干脆都没把他带上,而且刘备身边也离不开赵云。

那么谁才是镇守荆州的最佳主将人选?此人非冯习莫属!



《三国志》记载:休元名习,南郡人。随先主入蜀。

《三国志》记载:先主东征吴,习为领军,统诸军,大败于猇亭。

刘备伐吴期间,五虎上将只剩下赵云一人(马超死于伐吴期间),所以培养中生代接班人就成了刘备迫在眉睫之事,蜀汉政权一直有荆州派、益州派和东州军之争,而荆州派是刘备的核心班底,也是刘备重点培养的目标,冯习是荆州人,早年又随刘备入川,从刘备伐吴之时冯习统领诸军来看,冯习在军中的地位颇高。



当然冯习一人不足以镇守荆州,刘备至少还为他准备了三个人:第一个是张南,伐吴之时冯习是大督,张南是前部都督,军中地位仅在冯习之下;第二个是廖化,廖化逃出东吴后被刘备委任为别督;第三个是马良,关羽之所以兵败,原因之一就是身边缺少一位得力谋士。



张南、廖化和马良也都是荆州人,从刘备伐吴麾下大将绝大多数都是荆州人来看,刘备其实早就做好了准备,夺回荆州后这些荆州出身的大将大部分都会留在荆州,其中冯习是主将,张南和廖化是副将,加上马良这样的阵容也算不错了。

7

此人为刘备拓地千里, 若不早死, 可倚为忠臣,镇守荆州,可助刘备建立第三个汉朝。

法正,字孝直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猛将如云、谋士纵横,由于《三国演义》的缘故,很多人都熟悉诸葛亮、司马懿、关羽等著名人物,而一些谋略、能力并不输与他们的人被遮挡,星光暗淡。然而,其实他们也是三国的主角,甚至很多人还成为改变历史的关键人物。

三国中有一句话大家肯定都知道,那就是:“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但是我们都知道刘备既得到了卧龙诸葛亮、也得到了凤雏庞统,但还是没有能够建立第三个大一统的汉朝(蜀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还有后面一句,那就是:“子初孝直亡一人则汉室难兴”,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其中的孝直——法正。

那么法正有何才能,能够和卧龙庞统其名,又有何能耐兴复汉室呢?

法正早年投靠刘璋,但是不得重用,常感怀才不遇。后出使刘备,深觉刘备有雄才大略,是可以辅佐的明主与张松密谋投靠刘备,领刘备入川,取代刘璋。

入川

自此,法正开始崭露头角,诸葛亮对于刘备来说是如鱼得水,法正则是如虎添翼。法正善奇谋,很快就成为了刘备帐下第一谋士,刘备带兵打仗主要听法正的,而诸葛亮则开始负责后勤。在蜀中站稳后,曹操攻打张鲁,刘备按照隆中对的计策准备和曹操争汉中,此时法正献三策,出妙计和黄忠定军山斩了夏侯渊,帮助刘备一举取得汉中,后来诸葛亮五次北伐依然是采取的法正策略,可见法正之才不在诸葛亮之下。

然而正所谓天妒英才,就在法正正准备建功立业兴复汉室的时候,在刘备进占汉中的第二年法正去世了,得知法正去世的刘备连哭数日。后来关羽被害,刘备率70万大军攻打东吴诸葛亮苦劝无果,最终刘备大败而归,此时诸葛亮却说道:“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8

我觉得会让赵云驻守,因为赵云以前都是以保镖的身份在刘备左右,没有指挥作战的经验还会把廖化辅助他,再有一些不错的副将,因为夷陵之战刘备胜利他的大多数将军都不会死,留下一大部分帮助赵云驻守荆州还是不错的,还会留下马良出谋划策,这样荆州暂时会安全了!

其次马良外号白眉先生,荆州襄阳人。一直就留在荆州辅佐关羽,本身十分熟悉荆州的风土人情,马氏一族也是荆州的豪门,自然拥有着良好的士族基础,这是在三国时期统治一个地区最重要的一点。

邓芝曾被预言能位至大将,后被刘备任为郫令,升迁为广汉太守。因任官公廉且有治绩,被征入朝为尚书。刘备逝世后,奉命出使吴国,成功修复两国关系,并深为吴大帝孙权所赏识。建兴六年(228年),丞相诸葛亮策划北伐,命邓芝与大将赵云佯攻郿城,以吸引魏国曹真军主力。建兴十二年(234年),迁前军师、前将军,领兖州刺史,封阳武亭侯,不久督领江州。

所以说,派谁守都是会在打垮东吴的基础上,你说呢?

9

首推人物大将魏延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期间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 。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但是如果刘备不死,魏延绝对第一人选,此人杀伐决断,镇守荆州绝对有能力也有实力,





10

个人猜测,应该是黄权。

因为刘备在打仗,他特别喜欢分兵。就是他亲自率领军队主力,然后把一个部队分成局部师。

最早的时候,关羽一直是做偏师。

后来,关羽在保卫荆州时,在汉中之战中,张飞成了偏师。

然后,张飞去世了。在夷陵战役中,黄权成了偏师。

那么荆州的守卫权应该是黄权。

在这里,我的猜测是,刘备会把合适的人派到他需要去的地方,也就是变成外围城镇,而不是他自己的中央军。刘备中央军二号人物是军队的二号人物,一般用来领导局部师。中央军二号人物的位置,一开始是关羽。关羽离开镇子后,就是张飞。

至于魏延、赵云等人,虽然深受信任,但顺序其实在这三人之下。所以除非万不得已,否则老二是不会被调走的。

这里的特例其实是荆州。因为荆州之地很重要,关羽缺一不可,关羽就是从中央军调来的。

后来,汉中、江中、南中之地固然重要,但对张飞来说却不是必须的。这导致魏延、赵云等人得到提拔。张飞还是留在自己身边。

那么如果刘备拿回荆州的话,那么荆州的情况还是比较特殊的,黄权应该是守卫荆州的最佳人选。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