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大军师排名第10:田丰

田丰的主要能力体现在:1.曾经权袁绍迎立天子;2.出谋略,扫平公孙瓒;3.劝阻袁绍不要攻击曹操;4.曹操讨伐刘备时,建议袁绍趁机袭击许昌;5.算准袁绍派人来狱中将自己刺死。

田丰是袁绍手下最强的一位谋士,可惜大部分战略都不被袁绍采纳,还因为刚直犯上,最后被袁绍杀害。

十大军师排名第9:庞统

庞统的主要能力体现在:1.“凤雏”与卧龙齐名;2.建议刘备攻取益州;3.曾建议刘备在鸿门宴上杀刘璋;4.曾为刘备定下上中下三条计策;5.史书中说他“算无遗策”;6.曾在酒桌上激怒刘备而后巧言化解,具有高超语言技巧;7.在耒阳县有处理各种民事诉讼的能力;8.急功冒进,被流失射死,是其一短。

十大军师排名第8:程昱

程昱的主要能力体现在:1.早年抗击黄巾军保全了自己的家乡;2.劝曹操杀刘备,以绝后患;3.吕布偷袭山东兖州时,保全了鄄城、东阿三县,负责曹操连个根据地都没有了;4.算准了孙权会联合刘备;5.功成名就后成功退休。

十大军师排名第7:法正

法正的主要能力体现在:1.提前投入到刘备麾下,做内应,让刘备取西川;2.算准刘璋抵抗不住刘备;3.劝荐刘备不计前嫌重用许靖;4.及时建议刘备攻取汉中;5.定军山,出奇计,斩夏侯渊;6.被刘备、曹操、诸葛亮等人多次赞誉;7.诸葛亮在刘备兵败夷陵后,感叹法正,说“若法孝直在,定能劝阻主公不致如此”。

十大军师排名第6:鲁肃

鲁肃的主要能力体现在:1.及时逃离袁术这个烂摊子,举家投奔孙策;2.高瞻远瞩,早年就展望到江东可以立国;3.“榻上对”堪比“隆中对”,敲定江东的立国之本;4.刘表死后,极力建议孙权取荆州;5.先斩后奏,带回诸葛亮,最后促成了孙刘联合;6.力挺孙权抗曹,极力帮助周瑜出谋划策;7.孙权在门前站立等候鲁肃,足见其地位;8.演义黑他太狠了,他是江东最杰出的战略家。

十大军师排名第5:郭嘉

郭嘉的主要能力体现在:1.耀眼的“十胜十败”论;2.坚决提议曹操先灭吕布;3.算准孙策会死于小人之手;4.料到刘表不敢轻举妄动,然后让曹操扔下辎重,轻兵奔袭蹋顿;5.尘嚣尘上的“郭嘉不死卧龙不出”;6.曹操哭郭嘉。

十大军师排名第4:荀彧

荀彧的主要能力体现在:1.看准袁绍乃无能之辈,投靠曹操;2.算准了董卓的结局;3.曹操讨伐吕布时,曾建议先收粮食后打仗;4.世纪大战略: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5.为曹操提出“四胜”理论;6.建议曹操先评定大北方;7.刘表死后,劝曹操克取荆州,不战而屈人之兵;8.官渡之战时,明确分析出了袁绍麾下文臣武将的不足;9.后期建议曹操安抚马超韩遂;10.被曹操夸赞为“孤之子房”。

十大军师排名第3:贾诩

贾诩的主要能力体现在:1.被叛兵俘获后,以诈术躲避杀身之祸;2.劝李傕杀入长安挟持天子;3.李傕封赏,不受,避免了后续的引火上身;4.看出刘表乃无能之辈;5.“贾文和料敌先知”,是上等谋略战术;6.劝张绣再次归顺曹操;7.为曹操出谋划策,大败袁绍;8.劝阻曹操不要急躁进攻江东;9.展望到了三国鼎立的局势;10.离间马超、韩遂;11.明哲保身,最后升官至三公,封侯,寿终正寝。

十大军师排名第2:司马懿

司马懿的能力只说几个:1.劝阻曹操不要迁都;2.克日擒孟达;3.耗死诸葛亮;4.诈病;5.高平陵之变;6.打下基业,司马炎称帝。

十大军师排名第1:诸葛亮

诸葛亮的能力只说三句:1.隆中对,定三分天下;2.帮助草根刘备干到了皇帝;3.千古智圣。

最后说明一点:有很多人没给排进去,周瑜、陆逊,算统帅,陈宫、徐庶,能力一般;张昭有投降论,许攸有傲娇狂,其他一些高级谋士,如荀攸、刘晔、沮授等,太多了不好排,二十以内肯定有他们!

最佳贡献者
2

三国时期,人才济济,英雄辈出。给现代的人这样一个印象,人人都是英雄,个个皆是豪杰。这可能是三国演义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太深的缘故。按照历史记载,当时确实英雄俊才无数。排名前十我认为应该如下:

第一 顶级谋士郭嘉 郭嘉不死,卧龙凤雏不出。郭嘉是曹操前期依仗的重要谋臣,连曹操都说,郭嘉之言,他找不到任何反对的理由,而且依郭嘉之谋,他稳稳的控制了北方,可以说当时天下局势已明,曹操必胜。

第二 冢虎司马懿 郭嘉死后,司马懿和诸葛亮同时出山,出山时司马懿29,诸葛亮27两人已经不在年轻。可见天下人对郭嘉的推崇和举荐在先。司马懿排在前面是因为司马懿打仗非常稳,不打没把握的仗。他平生基本未吃败仗。

第三 卧龙诸葛亮:郭嘉死后,诸葛亮司马懿二人出山,都为他们的君主献言献策,显示出了高超的智慧。后来就是二人的龙争虎斗。诸葛亮天纵奇才,可惜在军事上放不开,又缺决断,还会用错人。虽然司马懿在他死后都被涮了一把,司马懿依然感叹,诸葛亮乃天下奇才。他的智慧比起司马懿的之才,缺一点拙朴大气。

第四 凤雏庞统 凤雏与诸葛亮齐名,可惜他没有诸葛亮帅气,他矮小面丑有时有些口吃。但正是他的谋略让刘备站稳了荆州,能与曹操孙权三足鼎立。庞统的才学,可媲美战国时的顶级策士。

第五 武帝曹操 曹操少年时便熟读兵法,被誉为乱世枭雄,为人雄谋伟略,又奸诈多疑。他的丰功伟绩已经为现代人津津乐道。他排第五是因为司马懿给他很多建议有些当时他没听,后来才后悔。从而致使全国统一晚了百年。

第六 都督周瑜 周瑜之才若不是诸葛亮协助又怎么能打败曹操呢,不过他和诸葛亮一起,赢了赤壁,也赢得了身前身后名。

第七 吴王孙权

第八 王佐荀彧

第九 神人左慈

第十 幼麟姜维

后四位大家耳熟能详,不再赘述。个人愚见,请各位赐教。

3

第一:郭嘉

第二:贾诩(据说这是三国里最聪明的人物了,无论政治还是军事)

第三:司马懿

第四:周瑜

第五:诸葛亮

第六:陆逊

第七:庞统

第八:荀彧

第九:鲁肃

第十:徐庶

这是个人观点,因为三国时期人才济济!

4

军师泛指三国时期一批为主公出谋划策的人,也称为谋士,无论是战术谋士还是战略谋士,统称为军师,而且军师这一官职就是在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出现的,比如诸葛亮的第一个官职就是军师中郎将,另外还有郭嘉的第一个官职是军师祭酒,他们都是标准的军师。

三国时期人才济济,能够作为谋士的人非常多,魏、蜀、吴三大政权都有不少,在三国时期的各个战役中,无一不活跃着军师这样一批人,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主公出谋划策,正是这些计策决定了战争的最终胜负。

曹魏方面的军师或者谋士有: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司马懿、刘晔、蒋济、钟会。

蜀汉方面的军师或者谋士有:诸葛亮、庞统、法正、马谡、马良。

东吴方面的军师或者谋士有:鲁肃、陆逊。

袁绍手下的军师或者谋士有:沮授、田丰、郭图、许攸、审配、逢纪。

吕布手下的军师或者谋士有:陈宫。

曹魏五大谋臣

如果以正史排名的话,三国排名前十的军师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名:诸葛亮

上榜理由:隆中对战略规划几近实现,第四次北伐以谋略击败一生从无败绩的司马懿,同时射杀张郃。

诸葛亮是战略级别的军师,考虑问题比一般人看得远,隆中对战略规划了刘备集团十余年的战略规划,这也是三国时期唯一一个成功且非常详细的战略,而且在刘备并不完全执行的情况下,隆中对战略几乎就要成功,要不是刘备自以为是,严格执行隆中对战略,统一天下也有可能。

隆中对要求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刘备完成了,虽然荆州只有三郡,但也算战略要地了,隆中对要求刘备东联孙权,北拒曹操,刘备基本上是同意执行,隆中对要求刘备等到天下有变,再两路大军北伐,刘备没有执行,最终丢荆州,彻底失去统一天下的实力。

诸葛亮几乎是个全才,以弱小的蜀汉实力作为条件,前后七年时间五次北伐,主动进攻曹魏,以攻为守,尤其是在北伐中诸葛亮击败了从未战败的司马懿,用计谋引诱司马懿在卤城之战决战,最终诸葛大败司马懿,即使是撤军时,诸葛亮又使用计谋欺骗了身经百战的张郃,能够击败司马懿和张郃的人,在整个三国绝对称得上第一名。另外诸葛亮有一部军事著作《便宜十六策》流传于世。

诸葛亮

第二名:荀攸

上榜理由:荀攸是战术大师,负责制定曹操所有的作战计划。

荀攸是个很特别的谋士,是曹操手下唯一的战术大师,什么叫战术?战术就是针对具体战役,提出具体的指导和进行战争的方法,包括一系列具体的动作、指挥、行动、后勤、谋略等,用今天的话说,荀攸就是一个有着丰富经验和奇谋妙计的军事参谋,负责制定具体的战略战术。

打个比方,曹操打白马之战,荀攸献计应该怎么打?派出谁去打?流程是什么?荀攸都能说得清清楚楚,这就像一个现场排兵布阵的军事参谋,荀攸不仅仅在曹操手下非常特别,而且在整个三国也是非常特别的,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

荀攸参与了曹操早年的所有战争,从征吕布、攻张绣到官渡之战,比如征吕布建议曹操:吕布锐气已失,只要坚持吕布必败,白马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之计,延津之战荀攸献计以辎重引诱袁军,再大举击败对方,当曹操面临北进还是南征的战略选择时,荀攸明确告知曹操应该先北进,再南征,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很少有人知道荀攸生前还整理有奇谋计策12计,只有钟繇知道,可惜后来失传。

荀攸

第三名:郭嘉

上榜理由:神机妙算,算无遗策,善于出险计。

郭嘉是一个不修边幅、生活随意,但神机妙算,算无遗策的谋士,在曹操手下的官职是军师祭酒,也就是首席谋士的意思,郭嘉成功预测孙策之死,神一样准,又成功预测曹操北征乌桓之际,刘表会阻止刘备偷袭曹操的后方,让曹操免却了后顾之忧。

郭嘉还善于提出险计,剑走偏锋,比如北征乌桓之战,当所有人认为不可行的时候,只有郭嘉认为可行,在进军的路上,郭嘉还要求曹操加快进军速度,轻兵上阵,兵贵神速也是郭嘉提出来的,郭嘉还给曹操提供了击败袁绍的十胜十败战略之说,从理论上解决了曹操击败袁绍的理由。

郭嘉

第四名:贾诩

上榜理由:神机妙算,算无遗策。

贾诩是个非常聪明,而且洞悉人性的人。

贾诩是个聪明人,也是个厉害的谋士,而且对人性研究非常厉害,能够看透人的内心,透过现象看本质,但贾诩同时也是一个小心谨慎,明哲保身的人,为人非常低调,尽管害死了曹操的长子,却能得以善终。

贾诩的第一计是在董卓被杀后给李傕、郭汜出了个主意,让他们聚拢残兵杀向长安,最终获得成功,贾诩原本是因为自保的计策,却引发了东汉朝廷的另一场浩劫,贾诩的第二计就是宛城之战,先让张绣投降曹操,然后来个突然袭击,把曹操打得大败,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第三计就是准确判断曹操撤军后会亲自断后,第一次劝张绣不要追,第二次再劝张绣一定要追,结果料事如神。

贾诩最厉害的就是劝张绣投降曹操,张绣都杀了曹操的长子,贾诩还敢劝,说明贾诩看得很准,之后贾诩还在曹操征关中献上离间计,助曹操击败了马超、韩遂,在赤壁之战中,贾诩曾经劝曹操先休养生息再攻打刘备和孙权,可惜曹操不听,最终惨败。

贾诩一生的计策都是成功的,如果曹操听贾诩的建议,真的能改变历史。

贾诩

第五名:法正

上榜理由:善于奇谋,助刘备汉中之战斩夏侯渊。

法正是在投靠刘备才受到重用的,法正敏锐地看出曹操在夺取汉中后没有乘胜南下攻要益州,是因为曹操的后方出了问题,之后又向刘备提出攻打汉中,并相助刘备取得战争胜利,这可是刘备平生第一次在正面战场上击败曹操,是刘备一生中最大的荣耀,而法正是首功。

第六名:庞统

上榜理由:善于谋划,助刘备夺取益州。

庞统可是与诸葛亮齐名的谋士,庞统的特长就是军事谋略,刘备拿下益州,庞统居首功,庞统为刘备入川提供了战略思想,劝刘备在面见刘璋时拿下刘璋,可刘备不愿意,后来又给刘备提出了取益州的上、中、下三策,相助刘备成功拿下益州。

庞统

第七名:司马懿

上榜理由:典型的两面派手法,一面忽悠人,一面率军进攻,司马懿用这个办法消灭了孟获、辽东公孙渊、曹爽、王凌。

司马懿在谋略方面不如他的领军能力和政治能力,所以才会在军师级别排在第七名,司马懿第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就是平定孟达的叛乱,司马懿用的方法就是一面写信欺骗并安抚孟达,一面急行军,突然赶到新城,给孟达来了突然袭击。

司马懿平辽东也是如此,声东击西之计,再配以主动示弱,再加上公孙渊也确实没啥能力,被司马懿击败斩杀,司马懿平定淮南王凌的叛乱和平定孟达是一样的套路,欺骗+急行军,司马懿这个方法很奏效。

司马懿

第八名:沮授

上榜理由:最早提出迎立汉献帝的人,提出三年疲惫曹操的计谋

沮授本来能做个很厉害的谋士,可惜跟错了老板,很多才能没有发挥出来,所以排名非常后,沮授是袁绍阵营最早提出迎立汉献帝的人,可惜袁绍不听,沮授还给袁绍提出了统一河北四州的战略规划,袁绍听从了,很快就击败公孙瓒,统一河北四州。沮授还给袁绍提出了打败曹操的战略方针,袁绍还是不听。

如果沮授跟了个英明的老板,比如曹操或刘备,那沮授的才能就能发挥出来。

第九名:鲁肃

上榜理由:最早提出东吴战略规划的人。

鲁肃是东吴的战略规划师,为孙权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这个战略比隆中对早了七年,鲁肃给孙权规划了江东集团的战略,才让孙权在面对天下政治形势时,游刃有余。

孙权与鲁肃

第十名:刘晔

上榜理由:眼光独到,计策正确,可惜曹操与曹丕都不采用

刘晔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但刘晔的能力可不小。刘秀是皇族之后,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曹操拿下汉中张鲁后,刘晔建议曹操立即攻打益州,可惜曹操不听,要不然哪来的三国鼎立。

夷陵之战前,刘晔预测刘备会发动攻打孙权的战争,而魏国朝廷只有刘晔这么认为,其他人都认为关羽死后,刘备没能能力攻打东吴,也只有刘晔预测准确,在夷陵之战期间,刘晔又向曹丕提供正确的战略,就是让曹丕联合刘备一起攻打孙权,只要灭亡了孙权,那天下就归魏国统一了,可惜曹丕又不听,可能是刘晔的皇族身份阻碍了他在魏国朝廷的上升,也得不到曹魏皇帝的信任。

5

第一位诸葛亮,第二位荀攸,第三荀彧,第四郭嘉,第五位程旻,第六位庞统,第七司马懿,第八位鲁肃,九位田丰,第十位贾诩。







6

首先得定义什么是军师?

军师不仅为君主或主将提供战略规划,负责战役策划组织,为战术手段提出建议,本人还得具备比较强的统军能力,拥有足够的军事地位与执行力。

显然,纯战术性质的谋士,如郭嘉贾诩程昱就应该排除在外。

十大军师

短期者也不好评选,比如徐庶戏志才。江东吕蒙担任大都督时间短,主要体现在偷袭南郡,也不大好评价。所以:

曹操方面,荀彧、荀攸、司马懿。

江东方面,周瑜、鲁肃、陆逊。

蜀汉方面,法正、诸葛亮。

袁绍方面,审配、田丰。

个人认为:

战略规划,荀彧第一,周瑜、诸葛亮略次之,田丰、鲁肃再次。

战役策划与组织,荀攸第一,周瑜,陆逊第二层,诸葛亮、法正、司马懿、审配次之。

战术应变,周瑜第一,荀攸、法正、司马懿、陆逊,荀彧次之。

综合来看,周瑜第一无可质疑:周瑜是孙策的合格战略规划者,也是孙权合格的战役策划组织者,本人还是优秀方面军统帅。

其余排名

荀彧第二,个人认为,荀彧低于周瑜是因为主要从事行政后勤,个人军事能力虽然有所展示但不是主流工作。

诸葛亮第三,个人认为,诸葛亮的战略规划很强,或者有军事才能但条件不足,导致战役与战术方面表现一般。

荀攸第四,个人认为,荀攸是非常合格的行军参谋长,号称曹操的谋主。战役战术水平极其高明,也多有斩获。

剩余就不比较了。

7

三国时代,群英荟萃,人才辈出,有治世之能臣,也有乱世之枭雄。

三国时代,作为军师的谋士,其作用往往比猛将更加重要。为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三国的创始人是曹操,刘备和孙权。在曹操打下整个北方,孙权拥有江东之时,刘备还在依附于荆州的刘表。一块自己的根据地没有。他缺的就是军师一样的谋士。纵有万人敌的关羽,张飞,也是被曹操打的四处逃窜,没有一片基业。

反观同时期的曹操和孙权,不仅有猛将,还有出色的谋士。其中,曹操手下谋士最多,如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煜等人。孙权也有周瑜,鲁肃等出谋划策。

后来刘备有了诸葛亮,庞统,法正等军师的辅佐,火力全开,连取荆州、益州、汉中和上庸等地。一时间,刘备的地盘超过了孙权。假以时日的话,完全可以抗衡曹操。

可惜,刘备和关羽又犯了老毛病,在没有军师或者有军师又不听军师话的情况下,关羽丢了荆州和自己的性命,刘备也是夷陵之战大败而回,把多年积累的家底几乎败光。可见,没有军师在身旁,是多么的可怕。

所以说,天下大事,成也军师,败也军师。

好了,说了一大堆军师的重要性,那就如题来个座次排名,看看谁才是三国时期的十大军师。

第十名: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战略家、外交家。

鲁肃早期协助周瑜经营江东。曹操南下之际,他说服了刘备和诸葛亮,联合孙权一起抗操,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周瑜死后,鲁肃继任大都督,在尽量保持孙刘联盟的基础上,成功的把湘水以东的荆州三郡从刘备那里夺了回来,为以后整个荆州的获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鲁肃早期还给孙权提出过类似诸葛亮《隆中对》一样的榻上策,说的是夺取荆州,竞长江之险与北方对抗。

第九名: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人。汉末时期东吴名将。

周瑜帮助孙策征讨四方,打下了江东基业。孙策死后,又全力辅佐孙权。孙策临死前嘱咐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赤壁之战,周瑜是力战派,连当时劝说孙权投降的张昭等人也只能听命于周瑜。

周瑜联合刘备在赤壁打败了曹操后,又从曹仁那里夺取了南郡。为了维护孙刘联盟,还让孙权把妹妹孙尚香嫁给了刘备。三国鼎立的雏形就是周瑜时期形成的。

第八名: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

庞统与诸葛亮齐名。水镜先生曾告诉刘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后来刘备也问过诸葛亮,诸葛亮说“士元之才十倍于亮”,虽说有谦虚的成分,同时也说明庞统确有其才。

庞统曾向曹操献连环计,让曹操把所有船用铁链子都连在一起,士兵和马匹可以往来纵横而不会晕船。这才有的火烧赤壁,曹操败亡。

庞统极力鼓动刘备夺取益州。在接受刘璋的邀请后,庞统建议刘备速战速决,最好是突袭,利用张松等为内应,一举拿下成都。怎奈刘备优柔寡断,直到拖到张松被杀,才决定攻打刘璋。眼看胜利在望,在攻打雒城的时候,庞统中流矢而亡。夺取益州他有大部分功劳。

第七名: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

法正原属刘璋,刘备入川后,在成都劝降了刘璋,帮助刘备夺取了益州。

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器重。正是他的出谋划策,帮助刘备夺取了汉中。特别是他指挥黄忠突袭斩杀了夏侯渊,是整个战役的转折点。

只可惜他英年早逝。刘备追谥他为翼侯,法正是刘备在世时唯一一个死后有谥号的大臣。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为可比曹操帐下郭嘉、程煜。

第六名: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外号鬼才。

郭嘉跟随曹操征战四方,屡有奇功。

曹操和袁绍对决官渡之时。当时大部分人都觉得北方袁绍势力强大,曹操打不过袁绍。唯独郭嘉说“曹操有十胜,而袁绍有十败”的著名论断。郭嘉的十胜十败,不仅对曹操是一个强心针,更是极大的鼓舞了曹军的气势。其实,这和曹操的“望梅止渴”有异曲同工之妙。

后来曹操打败了袁绍,逐步统一了北方。可惜天妒英才,郭嘉在曹操征讨乌丸时病逝,年仅36岁。临死之前,郭嘉还给曹操留下妙计,最后曹操依计而行,最终平定了辽东。

后来曹操在赤壁和汉中连吃败仗。每次失败,曹操都痛哭不已,说如果有郭奉孝在,哪能会有这样的惨败?

更有野史道,郭嘉不死,孔明不出。也就是说,郭嘉如果不死,诸葛亮出来了也没用。郭嘉死了,诸葛亮才碍于刘备三顾茅庐之恩,出的山。

第五名: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郡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期的著名谋士、军师战略家。外号“毒士”。

贾诩跟西汉陈平绝对有一比。贾诩用计狠毒灭绝,三国时期无人能出其右。

贾诩先是帮着董卓进京,挟天子以令诸侯,毒杀幼帝把持朝纲。董卓死后,他又说服郭汜、李傕攻取长安,逼死王允,赶跑吕布。

后来他又帮助张绣打败过曹操。西凉战马超之时,出奇谋,帮曹操打败马超。

贾诩一生,审时度势,投降无数,跟曹操后,结果不错,善始善终。

第四名: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颖川郡颖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

荀彧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有功之谋臣军师。

荀彧先投靠的是袁绍,发觉袁绍心胸狭窄,难以成事,又投靠了曹操。

荀彧是第一个给曹操提出“迎奉天子而令天下”之人。正是他的高瞻远瞩,使得曹操抢先一步做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乱世中有了最大的政治资本。以后所有的军事行动,曹操都以汉献帝之名出兵征讨四方,师出有名,曹操逐渐统一了北方军阀混战的局面。

所以说,荀彧有“王佐之才”。他为曹操推荐了大量的人才,如郭嘉、陈群、荀攸、钟繇、杜袭、戏志才等人,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第三名: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如果说周瑜和鲁肃是东吴的奠基者,那么,陆逊则是夺取整个荆州和守护东吴的最大功臣。

比起前面三位都督,陆逊毫不逊色。甚至有些地方还要超过他们。

首先,他协助鲁肃、吕蒙夺取了整个荆州。特别是他出谋划策,帮助吕蒙白衣过江,奇袭荆州,逼降荆州的糜芳傅士仁等人,兵不血刃的就占领了关羽经营多年的根据地。

其次,夷陵之战,陆逊火烧刘备联营八百里,刘备仓皇逃窜,最后白帝城托孤。

在孙刘重新建立结盟后,陆逊主要是抵挡北方的曹魏,胜多负少。

第二名: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和发明家。

诸葛亮出山之前,刘备一直处于颠沛流离,无立锥之地,狼狈不堪的状态。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的《隆中对》,让刘备如拨浓雾见晴天,终于找到了奋斗方向和目标。。

刘备说他得到诸葛亮就像如鱼得到水一般。无论是取荆州,还有取益州、汉中等地,诸葛亮均是立了大功。如果不是后来关羽孤军北伐,大意失荆州,诸葛亮的隆中战策很有可能会实现。

哪怕最后蜀国偏安一隅,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为了刘禅和蜀国的安危,不辞劳苦,数次北伐,的确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临终前,诸葛亮还把后事都安排的妥妥当当。

第一名:司马懿(公元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奠基人之一。

司马懿从各个方面都称得上三国时代的第一军师。

首先,谋略过人。

辅佐曹操之时,有两个计谋堪称惊世骇俗。

第一个计谋可惜曹操没有采纳。司马懿建议曹操在夺取了汉中后,趁势南下,攻打在益州立足未稳的刘备。结果,曹操一句“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直接撤兵了。后来刘备缓过劲来,出兵攻打汉中时,曹操表示很后悔没听司马懿当初的建议。

第二个计谋间接害死了关羽。当时关羽水淹七军,擒了于禁,斩了庞德,威震华夏,吓得曹操都想迁都。司马懿给曹操献计,说关羽现在势头这么猛,其实最不高兴的就是孙权。主公应该赶紧联合孙权,让他出兵偷袭荆州,这样樊城之围可解。曹操听了司马懿的计谋。果不其然,孙权派吕蒙和陆逊奇袭公安等郡,关羽被俘身亡。刘备记恨孙权,后来的夷陵之战又大大削弱了孙刘两家的实力,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其次,政治手腕高。

辅佐曹丕,曹睿和曹芳三位君王期间,司马懿都被委以重任。其政治手段堪称第一。

第三,对抗诸葛亮和东吴,不落下风。

曹操死后,连续辅佐三任君王,无论是对抗蜀国的诸葛亮还是东吴,都不落下风。最后五丈原耗死了诸葛亮。

第四,韬光养晦,绝处逢生。

曹芳在位时,曹爽一直排挤司马懿。司马懿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最后趁曹爽等人出城之际,发动高平陵政变。一举拿下曹爽,重掌大权,为后代司马氏篡魏打下了坚实基础。

他的孙子司马炎建立了晋国,给司马懿上尊号为宣皇帝,庙号高祖。司马懿对晋朝的建立,功劳最大。

而且,司马懿一生奇谋善策,征伐无数,屡立战功。而且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也有很大贡献。

所以说,司马懿排在三国时代军师NO1,无可争议。

以上就是我的意见,如有异议,欢迎大家讨论指正。

最后别忘了关注、点赞京华媒体人,多谢。

8

前有毛宗岗按照武力顺序评选出三国二十四名将,这里依据军师技能排名评选出三国十大谋臣,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位君王不参加评比。话不多说,我心中的排序如下。

第十名 法正

曹操曾说:“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意思是他招揽了天下英才,唯独没有得到法正,刘备和诸葛亮也对法孝直赞赏有加。法正在刘备入川时劝说刘璋投降刘备,后又随刘皇叔参加汉中之战,施展奇计斩杀魏国大将夏侯渊,帮助蜀国平定汉中。

第九名 鲁肃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和刘备初次见面上演的隆中对,在吴国就有鲁肃和诸葛孔明不谋而和,鲁子敬在东吴这边也向孙权阐述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思想。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了大都督的职位。

第八名 庞统

名士司马微曾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庞统就是和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士元继诸葛孔明之后来到刘备账下,并献上入川的上、中、下三策,可惜他在益州攻略战牺牲,未能有更多表现。

第七名 贾诩

贾诩,魏国开国功臣,官至太尉,位列三公之首。贾文和辗转跟随过董卓、李傕、张绣等多位诸侯,最后加入曹操阵营,他能谋己、谋人、谋国和谋天下,还特别懂得顺应时势而动。贾诩在官渡之战时力主与袁绍决战,在渭南之战时用离间计破坏马超和韩遂的关系。

第六名 陆逊

陆逊,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从一介书生逐步成长为孙权的肱股之臣。陆伯言在夷陵之战时火烧连营以少胜多击败刘备而一鸣惊人,后来又在石亭之战战胜曹魏。

第五名 荀彧

荀彧,被评王佐之才,与荀攸叔侄二人俱效力曹操,担任朝廷尚书令居中持重十余年,人称“荀令君”。荀文若向曹孟德提出了“奉迎天子”的战略,举荐了钟繇、陈群和郭嘉等贤才,战术上他在对吕布、袁绍的作战中献有奇谋。

第四名 郭嘉

郭嘉,被史书称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毛主席赞他“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郭奉孝在战场上知己知彼,算无遗策,对吕布、刘表、孙策、袁绍等群雄的势力和心理把握十分精准,在曹操平定北方诸侯的战争中立下奇功。郭嘉有理论著作《十胜论》传世。

第三名 周瑜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东吴大都督周郎俊逸潇洒、足智多谋的形象跃然纸上。周公瑾人称王佐之才,他不仅协助孙策扫平江东,而且火烧赤壁以少胜多打败曹操,在关键时刻一举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第二名 司马懿

鹰视狼顾、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平生未尝一败,和诸葛亮的对垒可称为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司马仲达发动高平陵之变,掌控了曹魏大权,为司马家族创立晋朝、统一三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名 诸葛亮

智慧的化身,谋士的代表,诸葛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既是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又是文学家、书法家和发明家。鞠躬尽瘁匡扶蜀汉诸葛亮居功至伟,“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评价实至名归。每当读到《出师表》,他的“临表涕零”感人肺腑。

三国这个风起云涌、英雄壮志,豪杰辈出的年代,对十大智力英豪有诗赞云:

诸葛神算世无双,司马不如亚军当。

周瑜数三战赤壁,郭嘉序四谋北方。

荀彧第五称子房,陆逊第六是栋梁。

七贾八庞九鲁肃,法正十名坐得上。

9

你好,这里是“阳明悟行学宫”,很高兴为你解答:

我就说说我知道的三国时期有名的军师吧,至于排名,其实真不好排,我们知道的也就历史记载,事实究竟如何无从的知和考证。

曹魏: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刘晔,董昭,蒋济,戏志才,司马懿,娄圭,毛阶,钟会,羊祜,杜预 季汉:诸葛亮,法正,庞统 孙吴:周瑜,鲁肃,陆逊,陆抗

10

一、曹操。

少年曹操喜欢自由的生活,(曹瞒传: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在朝为官之后,制度严明,设五色棒,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在往后的诸侯割拒的历史时期中,曹操唯才是举,赏罚分明,在乱世中异军突起,使北方得到了统一,且使游牧民族数十年未敢犯界。曹操对文学相当重视,本人也写下哙治人口的《短行歌》等诗词,也使得许昌文风盛极一时。在人力资源分配上合理,在经济体制放面,扶植自耕农政策与田租户调制,重视农田水利与工商业的发展,对屯田制度进行了完善,使综合国力排在吴蜀在上,国民经济也得到了稳步提升。历史给予曹操的定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从军事政治,治国治民,到修定制度,咏歌赋词,曹操都有相当的才能,为社会发展和稳定,加快统一进程方面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孙策。

孙策喜乐律,爱兵法,在家父兵败后卧薪尝胆,并逐渐培养了自己的势力,抓住机遇统一了江东,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有长远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在用人机制方面广纳贤才,并对先父旧将给予重用,孙策有着敏锐的洞查力和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正确认识,使江东得到了统一。孙策之死也给周瑜留下了“曲高和寡”的遗憾。

三、诸葛亮。

诸葛亮在蜀国内政治理方面有其独道之出,鉴于其地理位置与行军做战方面的局限性,对屯田及农战等的态度和具体措施上进行了修正,并对税率进行减免,为蜀国的稳定和发展打下基础。并造木牛流马和诸葛弩,使蜀国科技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后期率军与魏国进行了拉锯战,显示了其军事才能。

四、刘备。

早年刘备并不得志,后在赤壁联手东吴击败曹操,入川建立蜀国的政权。刘备关爱百姓,在税率方面进行减免,公私分明,在汉中问题的把握上有着鲜明的思想,刘备在协调外部环境上有相当的能力,对机遇的把握上恰当到位,成为三国中的一代帝王。

五、张辽。

张辽是文武双全的一代名将,张辽能抓住战争的关键环节,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而且善出奇兵,有着战争理念上的先进性。做为曹操手下一名大将,张辽在讨袁、破常山贼,斩单于,消遥津之战都体现了过人的胆略和睿智的头脑,还有过人的统率能力和其权威性,后期张辽坚守合淝,多次击退孙吴的进攻,以至重病之中敌人都不敢轻视。张辽加速了北方统一,稳定了政治局势,扩大了军事影响,保障了后方经济的发展,且深受士兵的爱戴,至今合淝还屹立着他的雕像。

六、周瑜。

周瑜是东吴的一代儒将,喜音律,晓兵法,与孙策为知交,策死后辅孙权,为东吴军事实力的壮大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赤壁之战中周瑜以敏锐的洞查,正确的判断,果断的用兵,合理的安排,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使东吴二字没有在历史中消失,同时为三分天下埋下伏笔。周瑜性度恢廓,为人大度,只和程普不睦, 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白醉。” 周瑜还为孙权多次推荐人才,为东吴稳定和发展打下基础。

七、邓艾。

邓艾是三国后期的一个重要的人物,邓艾晓兵法,善用兵,在魏蜀连年交战中充分体现了其个人价值和军事才能,并出奇兵袭蜀,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也造成一个时代的结束。然而“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邓艾过人的才华最终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八、孙权。

孙权继承并发展了父兄留下的基业,善于识别、培养和重用优秀人才。用人能“效之于事”,不拘卑贱、不计旧怨、不求全责备。能听取反面意见,能用众力群智。对传统屯田制度方面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在用人机制上进行了创新,最终建立吴国,成为一代帝王。

九、关羽。

关羽是西蜀方面的重要人物,在历史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力。早期随刘备东征西战,其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并得到曹操的青睐,但关羽并没贪图富贵而随曹操。刘备入川后,关羽镇守军事要地荆州,给曹操造成很大的威协,改变了整个战略局势,但关羽未能处理好荆洲问题,在外部环境和政治矛盾的综合因素下导致了失败。关羽稳定了政治局势,扩大了军事影响,在统率,实战,战略,胆识等方面充分显示了其才能,也以刚正不讹的性格让后人称颂。

十、魏延。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可以看出,魏延是一个有才能却又有几分傲气的人,魏延降刘后,大小战役屡立战功,帮住刘备平定了西川,并把守了蜀国咽喉之地汉中,延有:“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的豪迈之语,也自始至终保障了汉中的稳定。在战略思想上魏延曾提出字午谷方案,但由于其冒险性被否决。诸葛亮死后,魏延的政治理想被扭曲为判变,导致死于政治斗争的后果,也与其平日为人处事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对政治局势没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喜欢创新而不严谨的态度导致魏延的失败。魏延稳定了政治局势,有独道的战略眼光,保障了后方经济的发展,善于训练兵士,为蜀国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