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三国的创始人是曹操,刘备和孙权。在曹操打下整个北方,孙权拥有江东之时,刘备还在依附于荆州的刘表。一块自己的根据地没有。他缺的就是军师一样的谋士。纵有万人敌的关羽,张飞,也是被曹操打的四处逃窜,没有一片基业。
可惜,刘备和关羽又犯了老毛病,在没有军师或者有军师又不听军师话的情况下,关羽丢了荆州和自己的性命,刘备也是夷陵之战大败而回,把多年积累的家底几乎败光。可见,没有军师在身旁,是多么的可怕。
所以说,天下大事,成也军师,败也军师。
好了,说了一大堆军师的重要性,那就如题来个座次排名,看看谁才是三国时期的十大军师。
第十名: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战略家、外交家。
鲁肃早期协助周瑜经营江东。曹操南下之际,他说服了刘备和诸葛亮,联合孙权一起抗操,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周瑜死后,鲁肃继任大都督,在尽量保持孙刘联盟的基础上,成功的把湘水以东的荆州三郡从刘备那里夺了回来,为以后整个荆州的获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鲁肃早期还给孙权提出过类似诸葛亮《隆中对》一样的榻上策,说的是夺取荆州,竞长江之险与北方对抗。
第九名: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人。汉末时期东吴名将。
周瑜帮助孙策征讨四方,打下了江东基业。孙策死后,又全力辅佐孙权。孙策临死前嘱咐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赤壁之战,周瑜是力战派,连当时劝说孙权投降的张昭等人也只能听命于周瑜。
周瑜联合刘备在赤壁打败了曹操后,又从曹仁那里夺取了南郡。为了维护孙刘联盟,还让孙权把妹妹孙尚香嫁给了刘备。三国鼎立的雏形就是周瑜时期形成的。
第八名: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
庞统与诸葛亮齐名。水镜先生曾告诉刘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后来刘备也问过诸葛亮,诸葛亮说“士元之才十倍于亮”,虽说有谦虚的成分,同时也说明庞统确有其才。
庞统曾向曹操献连环计,让曹操把所有船用铁链子都连在一起,士兵和马匹可以往来纵横而不会晕船。这才有的火烧赤壁,曹操败亡。
庞统极力鼓动刘备夺取益州。在接受刘璋的邀请后,庞统建议刘备速战速决,最好是突袭,利用张松等为内应,一举拿下成都。怎奈刘备优柔寡断,直到拖到张松被杀,才决定攻打刘璋。眼看胜利在望,在攻打雒城的时候,庞统中流矢而亡。夺取益州他有大部分功劳。
第七名: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
法正原属刘璋,刘备入川后,在成都劝降了刘璋,帮助刘备夺取了益州。
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器重。正是他的出谋划策,帮助刘备夺取了汉中。特别是他指挥黄忠突袭斩杀了夏侯渊,是整个战役的转折点。
只可惜他英年早逝。刘备追谥他为翼侯,法正是刘备在世时唯一一个死后有谥号的大臣。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为可比曹操帐下郭嘉、程煜。
第六名: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外号鬼才。
郭嘉跟随曹操征战四方,屡有奇功。
曹操和袁绍对决官渡之时。当时大部分人都觉得北方袁绍势力强大,曹操打不过袁绍。唯独郭嘉说“曹操有十胜,而袁绍有十败”的著名论断。郭嘉的十胜十败,不仅对曹操是一个强心针,更是极大的鼓舞了曹军的气势。其实,这和曹操的“望梅止渴”有异曲同工之妙。
后来曹操打败了袁绍,逐步统一了北方。可惜天妒英才,郭嘉在曹操征讨乌丸时病逝,年仅36岁。临死之前,郭嘉还给曹操留下妙计,最后曹操依计而行,最终平定了辽东。
后来曹操在赤壁和汉中连吃败仗。每次失败,曹操都痛哭不已,说如果有郭奉孝在,哪能会有这样的惨败?
更有野史道,郭嘉不死,孔明不出。也就是说,郭嘉如果不死,诸葛亮出来了也没用。郭嘉死了,诸葛亮才碍于刘备三顾茅庐之恩,出的山。
第五名: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郡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期的著名谋士、军师战略家。外号“毒士”。
贾诩跟西汉陈平绝对有一比。贾诩用计狠毒灭绝,三国时期无人能出其右。
贾诩先是帮着董卓进京,挟天子以令诸侯,毒杀幼帝把持朝纲。董卓死后,他又说服郭汜、李傕攻取长安,逼死王允,赶跑吕布。
后来他又帮助张绣打败过曹操。西凉战马超之时,出奇谋,帮曹操打败马超。
贾诩一生,审时度势,投降无数,跟曹操后,结果不错,善始善终。
第四名: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颖川郡颖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
荀彧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有功之谋臣军师。
荀彧先投靠的是袁绍,发觉袁绍心胸狭窄,难以成事,又投靠了曹操。
荀彧是第一个给曹操提出“迎奉天子而令天下”之人。正是他的高瞻远瞩,使得曹操抢先一步做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乱世中有了最大的政治资本。以后所有的军事行动,曹操都以汉献帝之名出兵征讨四方,师出有名,曹操逐渐统一了北方军阀混战的局面。
所以说,荀彧有“王佐之才”。他为曹操推荐了大量的人才,如郭嘉、陈群、荀攸、钟繇、杜袭、戏志才等人,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第三名: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如果说周瑜和鲁肃是东吴的奠基者,那么,陆逊则是夺取整个荆州和守护东吴的最大功臣。
比起前面三位都督,陆逊毫不逊色。甚至有些地方还要超过他们。
首先,他协助鲁肃、吕蒙夺取了整个荆州。特别是他出谋划策,帮助吕蒙白衣过江,奇袭荆州,逼降荆州的糜芳傅士仁等人,兵不血刃的就占领了关羽经营多年的根据地。
其次,夷陵之战,陆逊火烧刘备联营八百里,刘备仓皇逃窜,最后白帝城托孤。
在孙刘重新建立结盟后,陆逊主要是抵挡北方的曹魏,胜多负少。
第二名: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和发明家。
诸葛亮出山之前,刘备一直处于颠沛流离,无立锥之地,狼狈不堪的状态。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的《隆中对》,让刘备如拨浓雾见晴天,终于找到了奋斗方向和目标。。
刘备说他得到诸葛亮就像如鱼得到水一般。无论是取荆州,还有取益州、汉中等地,诸葛亮均是立了大功。如果不是后来关羽孤军北伐,大意失荆州,诸葛亮的隆中战策很有可能会实现。
哪怕最后蜀国偏安一隅,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为了刘禅和蜀国的安危,不辞劳苦,数次北伐,的确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临终前,诸葛亮还把后事都安排的妥妥当当。
第一名:司马懿(公元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奠基人之一。
司马懿从各个方面都称得上三国时代的第一军师。
首先,谋略过人。
辅佐曹操之时,有两个计谋堪称惊世骇俗。
第一个计谋可惜曹操没有采纳。司马懿建议曹操在夺取了汉中后,趁势南下,攻打在益州立足未稳的刘备。结果,曹操一句“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直接撤兵了。后来刘备缓过劲来,出兵攻打汉中时,曹操表示很后悔没听司马懿当初的建议。
第二个计谋间接害死了关羽。当时关羽水淹七军,擒了于禁,斩了庞德,威震华夏,吓得曹操都想迁都。司马懿给曹操献计,说关羽现在势头这么猛,其实最不高兴的就是孙权。主公应该赶紧联合孙权,让他出兵偷袭荆州,这样樊城之围可解。曹操听了司马懿的计谋。果不其然,孙权派吕蒙和陆逊奇袭公安等郡,关羽被俘身亡。刘备记恨孙权,后来的夷陵之战又大大削弱了孙刘两家的实力,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其次,政治手腕高。
辅佐曹丕,曹睿和曹芳三位君王期间,司马懿都被委以重任。其政治手段堪称第一。
第三,对抗诸葛亮和东吴,不落下风。
曹操死后,连续辅佐三任君王,无论是对抗蜀国的诸葛亮还是东吴,都不落下风。最后五丈原耗死了诸葛亮。
第四,韬光养晦,绝处逢生。
曹芳在位时,曹爽一直排挤司马懿。司马懿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最后趁曹爽等人出城之际,发动高平陵政变。一举拿下曹爽,重掌大权,为后代司马氏篡魏打下了坚实基础。
他的孙子司马炎建立了晋国,给司马懿上尊号为宣皇帝,庙号高祖。司马懿对晋朝的建立,功劳最大。
而且,司马懿一生奇谋善策,征伐无数,屡立战功。而且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也有很大贡献。
所以说,司马懿排在三国时代军师NO1,无可争议。
以上就是我的意见,如有异议,欢迎大家讨论指正。
最后别忘了关注、点赞京华媒体人,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