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银行理财经理总是说非保本理财产品至今都是按照预期利率给的,没有风险,真的吗?

银行理财经理总是说非保本理财产品至今都是按照预期利率给的,没有风险,真的吗?

2020-11-15 19:31阅读(59)

银行理财经理总是说非保本理财产品至今都是按照预期利率给的,没有风险,真的吗?:家族财富密码评论员董岩:在2018年4月26号之前的确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是这么给客

1

家族财富密码评论员董岩:

在2018年4月26号之前的确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是这么给客户兑付的,几乎眉头听说过银行理财违约的情况。那么问题来了,银行是怎么办到的呢?其实很简单,银行使用的是摊余成本法,比如一个理财产品总共发行了3期,第一期理财赚了5%,第二期赔了2%,第三期赚了9%,那么三期下来平均盈利4%,那么第一期和第二期摊余成本法银行会先贴现给客户,等到第三期的时候赚回来。

其实银行在使用摊余成本法发的时候是会多于出一些没有兑付的利息的,因为理财产品没有公示,所以银行就把这部分利息赚走了。

2018年4月26日后根据新的资管新规,监管部门要求减少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要求银行在做理财的时候逐步取消刚性兑付预期收益,到2020年底前所有的理财产品将不再承诺保本保息,将以实际盈亏兑付,逐步实现净值化。这样以来就再也没有承诺保本一说了。

那么问题来了,以后的理财产品是否还能购买?答案是可以,理财还是那个理财,只是把理财本来的真实情况展现在了大家的眼前,要让大家在购买理财的时候有风险意识。同样我们购买的每一支理财可能会有不同的收益,有的大赚,有的可能小赚,有的可能赔钱,那么平均之后其实和以前的利息还是差不多的,而且少了银行中间克扣的那部分利息,投资得当可能会比以前还要多。

所以总的来说银行理财是投资行为是有风险的,银行客户经理的说法以前也许能站得住脚,但是现在绝对不是,特别是现在大环境下,要理性的告诉客户银行理财的优劣,而不能单纯的为了卖理财而欺骗客户。

2

资深私募基金客户经理为您解答,如果觉得回答的还可以,请关注,点赞,需要了解固定收益类私募基金产品请私信。

理财行业有一个就是审慎原则,需要你更加专业性的去看待一个金融产品。除去发行方以外,更多的就是产品本身,我个人原来就是银行理财经理。对银行产品深有体会,按照产品说明书讲述投资于股权,债权,公开市场发行的债券,票据以及大额存单,协定存款等可以投资的项目,且股权占比20%以下,货币市场渠道及债权占比70%以上,其他投资10%以下。这样的内容无人能够解读出其产品具体的盈利能力。且不说明和提供假定亏损的任何补救和处理措施。所以剩下的只有往期业绩参考了。所以经理说都兑付了,是没错。那么就没风险吗?恰恰不是,这款理财风险揭示书一定注明了(中等风险或者中低风险R3评级,本金有轻微损失或无法达到预期收益的情况)所以,单纯说他有无风险是不负责任的。

但这恰恰反应了目前很多主做货币市场或者债类市场的银行理财的共性。

银行理财更多在于其在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同业票据等)的影响力从而抓住机会为客户创造效益。但是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还是应该为客户说明应有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但是市面上还是很多客户愿意投资银行理财,毕竟有品牌。但现在专业投资机构私募,信托,资管子公司等的出现,给客户提供了新的选择空间,还是有更广阔且符合国家预定规划的更优质产品出现的,也是我们广大客户一个全新的平台,希望我国金融市场稳健前行。

3

谢邀。如果下次银行理财经理再对你说非保本理财产品都是按预期利率给的,请留下“双录”(录音、录像),然后去投诉他就可以了,误导投资者。

非保本理财产品分为三个等级。

1、平衡型产品,理财吸收的资金由银行专业人士管理,投资渠道70%为低风险产品,如债券类产品。30%投资挂钩型股票、混合型基金等,以小博大来获取高收益,高风险投资比例并不大。按2017年机构统计能达到预期收益的占到95%左右,有5%左右的没有达到预期收益,但本金是安全的。

2、进取型产品,理财资金所投资渠道为50%投资低风险产品,50%投资高风险产品。风险等级加大,按统计来看,能达到预期收益占比80%-85%,其中有15%-20%的达不到预期收益,有一部分可能产生本金亏损。

3、激进型产品,理财资金全部投资高风险产品,30%投资挂钩型股票产品、混合型基金等,70%投资QDII,就是海外投资,风险巨大,非理财专业人士、理财精英们莫属。一般人就不要参与了。按统计能达到预期收益占比65%-70%,其中有30%-35%就达不到预期收益,肯定里面亏损本金的也不少。

投资非保本理财产品,应该看清投资渠道投向,监管部门要求各商业银行打破刚性兑付后,按理财净值来申购赎回,理财产品更加透明、清晰。购买理财产品不应该听信银行理财经理一面之词,重要的看合同、说明书,还应学习一定的理财知识,只有自己真正懂了害怕理财经理们忽悠吗?


4

这种说法肯定不对,属于误导销售,可以投诉!

银行理财产品可划分三大种类:保本固定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非保本净值型。

保本固定收益型。顾名思义,银行提供理财本金及收益保障,此类产品不但安全,而且保收益。

保本浮动收益型。此类产品银行保障投资本金,但不保障理财收益,即在收益方面,用户需承担一定风险,但从历年此类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结算来讲,很少出现产品的最终收益率低于产品预期收益率的情况。

非保本净值型。与开放式基金类似,净值型产品,为开放式、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没有预期收益,没有投资期限。产品每周或者每月开放,用户在开放期内可以进行申购赎回等操作。适合有一定投资经验的客户购买。

所以,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保本浮动收益型,保本,不保收益。非保本净值型,本息都不保!

…………………………………………………

欢迎关注,我们换个姿态聊财经。

5

一般来说,银行理财产品的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哪怕是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也是一样,很少会出现损失本金甚至收益的情况!

很多银行的理财经理都会说自己家卖的理财产品从来都是按预期收益发放的,例如我就是为客户这样介绍的,因为这确实是句大实话,原因我下面会为大家介绍。而我们为什么不直接说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那是因为理财产品永远不可能在兑付以前就能确定保本保收益。前一句是根据结果推原因,后一句是根据原因推结果,之间的差距可谓是天差地别!

  •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渠道安全

银行理财产品多投资于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其他债券、同业存放等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标的,安全性还是非常高的。

另外,在资管新规落地以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兑付多采用摊余成本法。也就是说,不管银行这期理财产品是赚是赔,都会先把预期收益进行兑付,而这部分收益很可能是从下一期理财产品的资金池里面先行给付的。而后续的理财产品赚了钱,就可以把原先的亏损弥补上了。

  • 小银行更看重声誉

对于地方银行、农商银行等小银行来说,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是否能全额兑付更为他们所看重。因为一旦出现一次理财产品达不到预期收益甚至损失本金的情况,那客户就很难继续信赖这家银行。对于中小银行来说,知名度、规模等本就不被储户所看好,所以他们更看重自己的声誉,哪怕自己不赚钱或者少亏损点,也会尽量按照预期收益率为理财客户发放收益,这样才能慢慢的积累到足够多的理财资金,才能实现盈利!所以,中小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几乎都是按照预期收益率发放收益的,大家无需感到惊讶和奇怪,毕竟市场竞争压力这么大,银行一样容不得出现半点差池!

综上所述,银行理财经理说他们银行原先发行的理财产品都是按照预期收益发放的,大家一定不要惊讶。首先,银行理财产品的安全性还是非常高的;其次,银行也无法承受出现预期收益降低的情形!

6

非保本理财,肯定是有风险的!但是这个问题得分开来谈。

首先得说清楚,理财产品究竟是怎么在运作。比如说有一家地产公司,急需钱来开展业务,那么他可以发行一个企业债,比如说给银行8个点的利息,用他的地来抵押。如果这个产品出了问题,那么可以收回地来拍卖还钱。但是如果拍卖的情况不理想呢?

又或者某个公司希望借一笔钱炒股票,他可以成立一个信托产品,银行是优先,公司的资金是劣后,如果运作的好,付给银行8个点的利息。如果运作不好,那么就产品清算,主要赔公司的,但是如果出现穿仓呢?那也只能银行认倒霉。

这类的情况很多,理论上确实是会有问题的,只是出现的概率很低。并且最近一段时间清理信托产品,将这类资金更是逐渐的挤出了高风险的行业,未来的银行理财可能更多的只有参与各类的企业债,公司债还有地方债,投入一些长期性项目。只是这些项目的回报会比较低。

说完全没风险是不可能的,未来对于某些大银行可能需要维持形象,对于出现问题的产品还有可能兑付,可是某些小银行,特别是地方性银行,是一定要小心的。

就目前的情况看,大银行在项目中还是比较的强势的,这个还是可以放心的。

7

非保本理财产品确实是大部分都是按照预期收益给付的,但是没有风险这句话欠妥当,也不是真的,事实上,银行理财产品发生违约,发生过亏损,只是极少,这极少数的亏损理财本金损失率也非常低。非保本理财虽然名义上不保本,但是总体上银行理财产品的业绩还是很出色的。

这一点在2017年的中国理财产品年度报告上就有统计,截止2017年年底,非保本理财产品的存续余额为22.17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75.05%;保本产品的存续余额为7.37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24.95%。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非保本产品占比为76.06%,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占比75.91%,城商行占比75.72%,农村金融机构的占比67.06%,外资银行的非保本产品占比最低,仅为27.2%。

根据去年的统计数据,过去的一年,全国共有562家银行金融机构又存续的理财产品,产品数量9.35万只,余额29.54万亿元,在全部到期的理财产品中发生亏损的产品仅有44只,且大多数为外币理财业务,这亏损的理财产品当中,亏损本金的平均偿还率达到89.24%。看完这些数据,是不是放心一些?全国9万多只理财产品,发生亏损的只有44只,平均2.3万只理财才会有一只发生亏损,一般人是遇不到的,除非机缘巧运气太差。

最后要对理财产品做一个解释,在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以后,保本理财已经开始退出舞台,银行理财产品开始进行新老交替,代替而来的是净值型理财、结构性存款和现金管理类产品。这些产品和之前的分类仍然是一样的,风险较低的是债券型理财产品和信托型产品,风险较高的是挂钩型和QDII型,我们所购买的产品一定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看清楚产品的风险等级,以及主要的资金投向。

在银行网点听销售人员讲的不一定都是真的,有些人员会因为考核压力而做出一些失实的宣传,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的,只不过风险大小不同,除了固定收益类的产品,其他任何产品只要是宣传无风险的,一定要尽早远离!这是对自己负责。

8

这个说法不对,有误导销售的嫌疑。

正规的话术应该是类似这样:从历史上看我们行的理财产品过去几年都是如约兑付,未出现过兑付风险,也未出现过收益未达到预期的情况,但是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不能承诺未来不出现风险,您应充分认知理财产品的风险,谨慎投资。

简单的说,就是过去不代表未来,过去未出现过风险,说明风险较低,出现风险的概率较小,但是不能因此就说未来不会出现风险。

再换句话说,就算我知道这种债券类的理财产品几乎不会出现风险,但我也不能向你承诺,第一这是规定,第二这是专业。

开个专业的玩笑,不管你在哪看到听到有人告诉你,我们这的理财产品没有风险,保本保息,那他肯定是个骗子,是理财产品,就不存在没有风险的。

不过这个工作人员胆子也够大的,这句话要是让监管部门知道,肯定是要处罚的,他是真不怕暗访啊。

9

我也在买非保本理财。但是从未出现过少息或亏本金。央行发布不得刚性兑付后。就此专门问过理财经理。他们的说法是在2019年6月30前。有个过渡期。这之前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应该都没有什么风险。买理财的应该都是穷人。几万或十几万而已。银行要的是声誉。如果哪家银行的理财亏了本。传出去估计就没人去买理财了。所以在过渡期结束前就算理财产品出现亏损。银行也会抹平这个亏损。而不会让客户承担损失。

10

这个说法并不准确!虽然有很多非保本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风险极低,历史上的确从未出现逾期兑付或不按逾期收益兑付的情况,但是说完全没有风险,那也不一定!

历史100%兑付,也并不代表未来不会出现风险

我们都知道,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的风险即使再低,历史100%兑付,但也不能确保未来就一定不会出现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揭示书一定会注明,不保证理财产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在极端情况下存在一定的亏损风险(如投资的债券发生违约),所以,单纯说银行理财产品没有风险是不负责任的!

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不再承诺保本保收益

资产新规的实施,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很大,打破刚性兑付、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即是在告诉银行,不得变相承诺收益,不得违规销售产品;也是在提醒投资者,要理性投资,现在连银行理财产品,也不能100%确保安全,何况是其他的投资理财产品呢!

但是话说回来,相较于市场上其他的金融机构而言,银行风控体系更完善,对安全的要求也更高,因此,一般银行理财产品出现风险的可能性极低!

总之,非保本浮动收益的意思很清楚,不保本金安全,也不承诺收益。我们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更加的理性,切勿盲目轻信理财经理的言辞!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财经问题就请点击关注【操盘手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