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是黄帝的前辈,而且炎帝是非常牛X的人物!炎黄没毛病。
日中则昃,月满则亏,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无不在印证着这则大道。我们常说“炎黄”,但是相对于黄帝而言,炎帝就显得有点陌生了。甚至很多人会觉得炎帝是黄帝的手下,又或者是黄帝一直都是上古的主宰者,更有甚者误以为炎黄是一个人……其实不然,上古的历史是非常漫长的,它也有自己时代更迭和历史变迁。清晰了上古真圣先后,我们也就知道为什么要叫做“炎黄”,而不是“黄炎”了。
神于天,圣于地,天高一丈,地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三五历纪》
在神话体系中,盘古开天辟地,后有三皇,再后有五帝,再有尧舜禹……
天皇:天地立,有天皇十三头,号曰天灵,治万八千岁。
地皇:地皇兴于熊耳龙门山。
人皇:人皇九头,兄弟各三百岁,依山川土地之势,财度为九州,各居一方,因是而区别。——《帝王世纪》
从《帝王世纪》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天地人三皇设定世间大秩序。盘古开天辟地后,“天地立”,此时世间有了天皇,这是盘古之后出现的第一位神,名号叫做天灵,统治世间八千年。天皇的地位大概相当于儒教的昊天,道教的元始天尊。世间有终始,有生有灭,天人亦是有五衰而故去的,天皇之后又相继有地皇,人皇俯瞰世间。
而此时女娲氏、伏羲氏,神农氏等都还没有出现。我们要注意一点,这些名字后面都带了一个“氏”,而非女娲、伏羲等等,这说明后来所提到的都是某群人,而非某个;另一说法这“氏”也有“神祇”的意思,翻译过来女娲氏也可以叫做女娲大神……
三皇之后又要五位对人类历史推进有巨大贡献的五个神祇或者说是氏族。
有巢氏:我们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复杂,看名字大概就知道这个时期的神祇氏族的特色了。“上古皆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有巢氏教会了人们建造巢穴,躲避自然的伤害。
燧人氏:“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遂天之意,故为燧人。”燧人氏教会了人们用火抵御灾害,烧烤食物。
太昊庖牺氏:燧人氏之后,庖牺氏壮大起来,“制嫁娶之礼,取牺牲以充庖厨”,“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看着很眼熟的哦,没错的,庖牺氏,我们一般都称之为伏羲氏。
帝女娲氏:女娲和伏羲同姓“风”,算是亲兄妹。女娲造人、补天等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说到女娲,有两种说法,一是女娲在有巢之前,因为女娲造人有巢才有用武之地啊,一说女娲在伏羲之后,两人是兄妹,定婚俗制度等传说……怎么看都是矛盾的,其实关于这我有个比较不缜密的看法,还是那句话,别女娲、伏羲看成是一群人,女娲一世,二世,三世……伏羲一世、二世、三世……这就比较好理解了。
撞到不周山的共工是女娲氏末期人物。
女娲氏之后,又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之号”。
炎帝神农氏:神农氏“神农尝草别谷,蒸民乃粒食”,这个传说我们也不陌生,但是炎帝就是神农氏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周书》记载“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神农氏前后延续了八世,直到榆冈这一代神农已经开始衰落。据说黄帝,此时应该叫做有熊氏,世代辅佐神农氏。
这五氏在华夏文明体系中有着极为重要关键的地位,我们不知道上古时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但是这些人物和故事一代代口口相传,影响至今。自三皇到五氏,可以清晰的看出人类的发展历程:先有天地阴阳,再有人,然后学会建造自己的栖息地,然后学会用火,然后有了简单而原始的文明,之后有了最原始的男女分配,再然后学会耕种……自神农之后,人们已经慢慢学会改造自然,步入了人类的新阶段。
之前是神主宰世间,神农之后人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这在神话传说中体现的也非常明显。
“神农之孙榆冈(榆罔)既衰,诸侯相伐,干戈日寻,各据方色,自称五行之号。太嗥之后自为青帝,榆冈神农之后自号赤帝,共工之族自号白帝,葛天之后自号黑帝,帝起有熊之墟自号黄帝。”
之前我们说,神农最后一代是炎帝榆冈,榆冈时期神农氏已经败落。主君的败落,意味着硝烟四起。各方部落纷纷称帝,结局我们都知道了,有熊氏黄帝脱颖而出。这期间的神话传说尤其丰富,共工撞不周山、大败蚩尤等等,从史书记载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战况之惨烈。
这段时期,是部落之间的征战,为了更肥沃的土地、更多的生存空间,甚至为了子息繁衍……这是战争,也是融合!这场混战,以轩辕氏——黄帝横扫中原为结局。
黄帝,有熊氏,姓姬,名轩辕。
何之为轩辕?车!战车!
何之为有熊?野兽的驯服!
有巢、燧人、伏羲、女娲、神农……有熊轩辕……这是人类的一个个前进的步伐,从自然到人为,从顺从到征服!从神农到有熊,从炎帝到黄帝,是从神的世界到了人的世间!
我们为何不能称之为“炎黄子孙”?这不是谁更强大的问题,而是谁都无法扭转的历史过程。
字里行间去体会历史的轨迹,荡气回肠,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