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来说,戚夫人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一切都是咎由自取。丝毫不值得可怜和同情。
戚夫人。原名戚懿,戚夫人是刘邦给她的后宫封号,也就是后宫职称。生于公元前224年,死于公元194年,享年30岁。死的时候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给高祖刘邦生下了赵王刘如意。
必须承认。刘邦很喜欢戚夫人,当然男人都喜欢年轻的女子,戚夫人的年轻,美丽,温柔,让刘邦爱惜不已。对比之下的吕后的苍老,粗鄙,刚烈简直无法相比。但刘邦也许忘记了当年的吕后也是年轻,美丽,温柔的。岁月的沧桑,战争的蹉跎,项羽的囚禁才让吕后变成现在的样子。但已经成就天下的刘邦是不会记住这些的,现在的刘邦需要享受,去品尝一个帝王所应当所享受的富贵荣华。
吕后对此是切齿的痛恨,痛恨刘邦的无情无义,痛恨刘邦的荒淫好色,吕后想起了自己地狱般的囚禁岁月,想起了刘邦为了活命把自己儿子和女儿踹下马车。刘邦得到了他应得的一切,他去品尝他的胜利。去享受他的奢华,但这一切吕后认为也应该有有她的一份,但刘邦并没有给她,一个空头的皇后在吕后看来并不值得补偿她所失去一切,她也许更加希望得到刘邦的爱抚与亲情。但这刘邦并没用给他,也许根本没有去想。
刘邦登基为帝以后,立吕后也就是自己的长子刘盈为太子,这可以说吕后唯一的指望和期待,也是吕后认为这是自己最应该得到的。男人爱少妻,刘邦也不能免俗,既得陇复望蜀戚夫人希望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至于吕后,一个已经年老,年华易逝的女人。在戚夫人眼里根本没有放眼里。而且戚夫人知道刘邦很喜欢如意,很像自己,认为太子懦弱,不像一个有为之君的样子。于是就天天鼓动刘邦废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刘邦不胜其烦,答应了戚夫人的要求。
而这个消息被吕后得知以后,吕后的心彻底死了,从此狠毒成为吕后的准则,残忍占据了吕后的大脑。野心成就了吕后天下。一个心狠手辣,果断坚决的吕后诞生了。但需要指出的是刘邦这个废太子另立太子的做法遭到了群臣的强烈反对,废长立幼国之不幸,面对群臣的反对,刘邦也只有作罢。这才有了刚强的吕后给周昌下跪谢恩。也才有了吕后绑架张良出主意让商山四皓的辅佐太子的计策。其实刘邦根本不会更换太子,商山四皓不过是自己一个借口而已,换太子就是逗戚夫人玩而已,而幼稚的戚夫人当真了。吕后也许不会把刘邦咋样,但她把一切的罪责都记在了戚夫人的身上。戚夫人死期从这一刻已经决定了。
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赵王刘如意就封在赵地。赵相是对吕后有恩的周昌。(由此可见,刘邦还是有所防范的,但死人管不了活人)刘邦已死。吕后的儿子刘盈继位,史称汉惠帝。而吕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戚夫人给抓了起来,她要把对刘邦的一切怒火发泄在戚夫人的身上,吕后把戚夫人的头发剪去,让她戴上脚镣手铐,穿上赭色囚衣,让她干下人粗活,开始歇斯底里地折磨戚夫人。此时的戚夫人如果自杀是最好的结果,自己的儿子也许不会死,胸大无脑简直是戚夫人最好的写照,她天天哀叹:予为王,母为虏的话,希望自己的儿子来救自己。于是在她的提醒下她的儿子被吕后毒死了。戚夫人的最后希望也断绝了。
折磨戚夫人是吕后最的大快感。吕后想尽一切办法去折磨戚夫人,让夫人人砍去了戚的手足,剜去戚夫人的双目,用药熏聋戚夫人的耳朵,又给戚夫人灌了哑药,然后把不人不鬼、半死不活的戚姬扔到厕所里,称之为“人彘”,让戚姬受尽折磨而死。
与其说吕后是折磨戚夫人,不如说戚夫人是刘邦的替代品。吕后是把对刘邦愤恨发泄到了戚夫人的身上,但这一切都是戚夫人自找的,如果戚夫人对太子之位不做妄想,安守本分,如果再稍微对吕后有所尊敬和谨慎,戚夫人的下场一定相当的不错,自己的儿子也不会横死,所以是说,戚夫人的下场虽然有刘邦的原因,但主要还是自己造成的。丝毫怨不得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