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但凡是工匠,就有一门吃饭的玩意,反正是饿不死。

但,作为封闭地宫的工匠,工作总是战战巍巍,小心翼翼,因为一个搞不好,就给帝王殉葬了。在历史上,就有记载,给秦始皇建地宫的工匠,最后就被殉葬了,原因是知道太多了,怕引来盗墓者。

后来,帝王们是不让工匠殉葬了,但工匠得将墓门设置巧妙,要保证最后一位出来后,墓门上锁后,很难打开。这如何做到?

三个字:顶门石。

说起顶门石,不得不说老祖宗们还是很有智慧的,在墓门后面设置一道独特的装置,在最后一位工匠出来,墓门缓缓关闭,再也不能从外面打开,除非炮轰。

这个独特的装置,就叫“顶门石”,也叫“自来石”。将这块石头立到墓门靠墓里那一侧,离门大概有1--2米的地方,让顶门石底部在一个凹槽里面,随着墓门关闭后,有工匠通过装置慢慢把顶门石拉近,最后顶住墓门。

此后,无论如何也打不开墓门了。这是工匠们伟大智慧的体现,更是为了自我保护设计出的绝招。

自从有了顶门石之后,工匠们再也没有被殉葬在墓里了。中山靖王刘胜的墓,被挖掘之后,就看到了顶门石。

总之,后来顶门石就成为了王侯将相墓室的标配了。当然,主要就是为了防范盗墓者。

另外,为了防止盗墓,在墓门口设计通道,放置很多的大石头,让盗墓者无法穿越重重石头,打开墓门。

当然,到了近代之后,盗墓变得容易了,因为炸药出现了。无论多么牛逼的墓,只要官方想挖开,就没有做不到的。而私人盗墓炸墓,那是违法的。

只是,那种缺德事,现在政府不组织去挖掘罢了。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墓地损害,国家允许进行抢救性挖掘。仅此而已。

(地宫工匠)

还是现在好,身有一艺,不怕吃不上饭,也不怕受到生命危险。这才是工匠们应该有的待遇。

最佳贡献者
2

众所周知,历代皇帝都是非常重视陵墓的修建工作。皇帝为了死后能长眠在奢华之地,通常会动用极其庞大的人力、物力去修建陵墓。而帝陵的修建时间一般会持续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像秦始皇陵历时37年、汉武帝茂陵历时53年、唐高宗乾陵历时29年,明成祖长陵历时18年。由于陵园规模宏大、施工精细考究,所以导致很多服劳役的百姓从年轻之时就开始参与修建,直到中年甚至老年时都还在修建。

参与陵墓修建的工人,在陵墓修成之后,实际情况真的是被处死用来陪葬了吗?

前面说了,皇帝陵墓的修建是一项浩大工程,可能需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共同去修建。

在五胡乱华等殉葬风俗盛行的时期,虽然也有让筑墓工人陪葬的,但是那时候的人数整体而言比较少。可是,对于参与人数比较多的工人,如果要下令全部诛杀,势必会激起民愤,其中就不乏民众揭竿起义以及大臣趁机发动政变的风险。

然而,历史上还真的出现过大规模处死,参与陵墓修建工作的工人。据史料记载,在秦二世胡亥和成吉思汗修建陵墓的时候,为了不希望自己的陵墓的具体位置被人泄漏出去。不仅将所有参与陵墓修建的工人全部处死,就连督办此事的大臣也都被一并处死了。

事实上,历史上大多数的皇帝为了巩固生前自身的统治,还是会考虑臣民的感受的。虽然他们也担心自己修建陵墓的位置被人泄漏,但是他们的做法并不是大规模的处死,而是在修建陵墓之前就会将保密措施安排到位。

像在辽朝,当参与陵墓修建工作的工人完工之后,朝廷会安排这些人统一迁往指定地点集中居住,并派遣有专人监督管理,一直监视到他们去世为止。而遇到战事不断的朝代,朝廷会将这些陵墓修建完工的工人,重新发配到遥远边疆镇守开垦,又或是训练后送上战场。其目的是既能为国家平定反抗,又能间接处理这些修建陵墓的工人。

虽然大部分工人没有被处死陪葬,但是从他们被拉去修建陵墓之后,这些工人的命运便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虽然明英宗朱祁镇就曾废除过陪葬制度,从那之后的帝王的陪葬也就并没有像以前那么疯狂。而到晚清参与封闭地宫的81位石匠,唯一幸存的石匠却帮助孙殿英找到了慈禧的陵墓。

在晚清有位叫姜石匠的工人就很幸运,他当时是被安排去修建慈禧陵墓,最后却意外的逃了回来。

按理说,参与封墓的工作的石匠,是清楚的知道陵墓的入口以及内部的机关的,可姜石匠为什么能逃出来呢?

这是因为姜石匠当时40多岁,被抓去修慈禧陵墓的时候,不小心被石头砸晕了,而监工以为他死了便安排人把姜石匠扔到荒坡上面,等姜石匠醒后发现自己在山坡上,才发现自己没死,这才留住了自己的一条命。后来,也正是因为这个幸存的姜石匠,所以成为了孙殿英日后探寻慈禧陵墓的重要指引人。

孙殿英,1928年投靠国民党,任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他是一名官盗,与一般盗墓者的身份则不同,他是奉政府的命令行事,以研究的名义去盗墓的,这自然让他的身份高贵。

在当时,孙殿英为了快速打开陵墓的门,下令用炸药强行破门而入,而在门炸开之后,发现里面还有一道门。后来经研究发现慈禧太后的墓道门并不是一扇普通的门,这种门其实暗有机关并且可以防盗,是用栓子在里面将门闩栓住,外面的人是无法打开的。

要想从外面打开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拐钉钥匙”。“拐钉钥匙”可以将顶门石条推开,同时也能从外面慢慢的将石条放倒。

而这套“拐钉钥匙”的设计就是为了日后陵墓完工之后,工匠能够活着出来所设计的。在最后一刻把门封上的时候,可以先关上一扇门,自己站在门外将这条石栓跟着门一点点倾斜,最后两扇门合拢时刚好把门锁死。当门关上的时候正好锁住的时候,这个时候只需要一把“拐钉钥匙”就可以在门外锁上门,同时也可以把门打开。

像古代封闭地宫的入口除了有“拐钉钥匙”的设计,还有“自来石”的设计,其原理也就是运用杠杆,使得一整块大石头自动封闭后,在石门的另一侧便会有物品自动掉下来挡住石门。

总而言之,因为历朝历代皇帝的陵墓涉及到很多陪葬的宝物,所以封墓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我们也就能看到当时为皇帝修建陵墓的工匠就很少有活着回来的,可修建陵墓却是不得不做的一件事。因此这些修建陵墓的工匠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训下,总是能设计出让自己巧妙逃出帝王陵墓机关的办法,不得不说古代人总是能对当时的政策,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对策。

3

古代皇帝是一个朝代的最高统治者,而他的墓地也是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开始着手操作,虽然许多皇帝都在追求长生不老之术,他们希望江山永固,自己永远活着,但是,长生不老之术未免又太过于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皇帝们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开始了自己墓地的建设,因为他们觉得活着的时候风风光光去世了,也得风风光光。

不管皇帝是寿终正寝还是抱病而亡,皇帝死后都由他的后人来主持葬礼并下葬,那么皇帝墓穴中的最后一名工匠是怎么出来的呢?

皇帝下葬的时候,会有很多的金银珠宝,陪葬物品,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所以皇帝墓穴里的最后一名工匠,按照常理来说,就是封死在里边儿,因为这名工匠他知道皇帝锁门之地,而且对里面的东西数目一清二楚,万一引来盗墓贼怎么办?

对于这一点,那些皇家人士早就想到了,所以最后一名工匠是没有出口的,就等于所以皇帝陪葬在里边,或者说去世以后,把他的尸体弄出来另埋他处,对于这一名最后一名工匠来说,他其实早就知道自己的命运命该如此,但是无奈何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听之任之 ,但是有的工匠还是比较聪明的,他在设计之初就给自己留了后路,比如他们在封锁墓门的时候会借助其他的物品或者是方法,把墓门先固定住,他们首先会在两扇木门上进行打孔,然后再把一种拐钉钥匙套在门石条上!

他们在关墓门的时候会轻轻的移动抵住门的石条,然后墓门就会慢慢的打开了,接下来他们就可以逃离了,当墓门完全关闭之后他们再把拐钉钥匙慢慢的向前拉,最终整个墓门就完全锁死了。这种办法是那些木匠们比较常用的一个办法,但是后来这种方法被皇室得知了,因此这些工匠还是难逃一死。毕竟一旦木匠们这样做了,那就代表着皇陵的门形同虚设,这是极不安全的。

总结:古代的工匠虽然聪明,但是由于出身低微,一直被那些皇帝贵族操纵着,所以自己也没有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一般听之任之,他们这么做的目的也实属无奈,但是也有例外,据说是为慈禧太后修建墓地的最后工匠就逃了出来,后来被孙殿英所恐吓收买,最终找到了,进入慈禧太后墓穴的方法。最后大肆挖掘,此事在当时影响很大。

4

自古以来,几乎每位皇帝从登基开始就在建造自己的陵墓,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秦始皇陵,关于秦始皇陵我们至今都没能看清它的真面目。皇帝下葬自然会有无数陪葬品,这些陪葬品放在如今都价值百万,为了避免有小偷去偷陪葬品,皇帝往往会命令工匠在设计时增加无数机关。而且为了保证这些机关不外泄,皇帝下葬时这些工匠们也会成为陪葬品,永远留在地下,这样就没人知道陵墓内的构造了。所以古代的工匠大部分都是陪葬的,几乎没有能够出来的。

不过也存在一种说法,工匠是可以从墓穴中出来的。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的明定陵中存在一种特殊结构,这种特殊结构保证了最后一个工匠能够从墓穴中出来。之所以会让工匠从墓穴中出去,首先是因为明朝有个固定,皇后和皇帝一定要葬在一个墓穴中,因为不知道皇后和皇帝谁先去世,不论谁去世了,都需要将这个们关上再打开,就需要一个了解门开关的人。再者是因为工匠的手艺需要流传下去,如果工匠们都殉葬了,那么江山社稷所需的工匠人才也会大大减少。

所以为了保证工匠们能够出去,在明定陵中发现了一种“自动门”的装置,这个自动门的原理非常简单。在石门上和地上都有两条缝隙,在地面的缝隙上有一块石头,如果石门完全关闭的,这块石头恰好能够抵在这两个缝隙上,从外完全打不开石门。那么工匠是怎么从这样的装置中走出去的呢?

工匠在出去前不会完全关闭石门,将石门半开着,然后把巨石压在石门上,等到工匠出去后,巨石会随着石门的关闭,满满地往下滑,直至上下两端都恰好卡在缝隙中。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工匠们因为知道自己要殉葬,所以在建造陵墓的时候,还打造了一个秘密通道,确保他们自己能够逃出去。关于这一种说法,在清朝慈禧太后陵墓建成之后,有一位叫做姜石匠的人从陵墓中逃出来了,并成为帮助孙殿英进入慈禧太后陵墓的引路人。

5

先来看看问题,问题说皇帝下葬后,封闭地宫的最后一个工匠是怎么出来的。

这个问题只能说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人性化。 最早的帝王,这些工匠都是被杀死的,然后给皇帝陪葬。一定是出不来的。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就慢慢的变得人性化与技术化。



通过现在考古人员对于明清两朝的陵墓发觉来看,地宫封闭以及最后工匠是如何出来都是有技巧的。 皇帝的陵墓都是仿照生前的建筑所建,所以地宫中都是有石门的。这些石门就是为了防止盗墓贼的进入的。每一道石门后面都有一根“自来石”。

也正是因为这个自来石,将石门死死的顶住了。 自来石,即一块石头。在石门上造一条横槽,在地面上(距离石门一定距离)也凿一条横槽。在准备关上地宫门的时候,用一个钩子从两个石门之间传过去,勾住自来石,让其自动卡在两个横槽中间,然后就可以在里面把石门顶住,从外面却难以推开。也正是因为这个原理,两个石门之间留有比较大的空隙



因为知道了这个原理。明定陵万历皇帝的陵寝不废 一丝一毫的力气,用一根铁丝就可以打开石门了。 所以说封闭地宫的最后一位工匠也正是使用这种技巧来封闭地宫。所以可以安然的活着出来。



但封建时代,思想固化,尊卑森严,所以人们即便知道也会守口如瓶。更何况还有守陵人。

6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百多位皇帝,历朝历代的皇帝下葬于陵墓后,陵墓内除了随葬物品,还有古代木匠的智慧,像大型的墓葬内都暗含机关,还有防止盗窃的设计,比如暗弩、流沙、毒气、陷阱等等。

皇帝贵为九五之尊,他的陵墓象征了身前的身份和地位,因此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打造地宫,墓室由能工巧匠设计。秦始皇陵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丞相李斯征召80万人修陵,耗时39年,规模宏伟,地宫豪华。39年时间,木匠从年轻到年老,一生都在修陵。


等到皇帝下葬,封闭地宫的最后一位木匠,要么是封死在地宫,要么是巧借智慧活下来。

封死地宫的匠人,有的是因为殉葬制度,有的是担心参与设计建设的匠人守不住陵墓的秘密,贪婪随葬的珠宝而盗墓,所以工匠只能被封死在地宫。历史上大规模的杀害修陵匠人的只有三个,秦二世胡亥、元朝成吉思汗、清朝慈禧,而大多数帝王都选择摒弃陪葬的做法,允许工匠出去。


巧借智慧走出来的匠人。古代的木匠有多聪明,看看木匠的鼻祖鲁班就知道有多高,传承手艺,发扬智慧,古人还是不马虎的。因此在修陵的防盗上,发明出“自来石”,它的设计可以说既保命,又保险。著名的南越王墓、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都是用到了自来石封堵墓门。自来石作为封门反盗的设计,是如何运作的?自来石相当于一根顶门棍,棍的底部有一个凹槽,门外的人无法推开石门。当最后一位木匠将石头抵到石门上,修陵的最后工序也就完成了。

7

皇帝下葬后,修建陵墓的工匠往往有两种下场。一种是修建陵墓的人包括工匠会被杀死,成为皇帝的陪葬;另一种则是皇帝仁慈工匠们能够活下来。

历史上,秦二世胡亥、成吉思汗、慈禧都杀害了修建陵墓的工匠。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赢政在出巡途中于沙丘驾崩,两个月后秦始皇棺木运回咸阳,在临潼下葬。然而根据制度,秦二世胡亥下令,秦始皇的所有后宫女人全部殉葬,而胡亥也没有放过当过给秦始皇修陵墓的工匠,凡是参与修建陵墓内部的工匠也都全部殉葬,古代殉葬制度真是一点人性都没有!

而那些仁慈的帝王,而那些封闭地宫的最后一位工匠,自有过人的办法出来,他是从外面封闭地宫,这就是墓门防盗机关设计—自来石。

古人在长期的观察与实践当中,发明了一种可以从里面自动锁住墓门的机关。当皇帝下葬后,所有人撤出墓地,只留下最后的工匠来关闭幕门。

当工匠从外面把墓门缓缓关闭的时候,门后的自来石由于自身的重量而落下,由于设计这时候会刚好卡在门后的卡槽里面,把木门死死地顶住,这样就可以从墓门外面封闭陵墓大门,工匠也活了下来!

这种自来石是天然的石头,呈长条状,一般是两边宽中间窄,高度约1.6米,重量大约在几百斤左右,因此用他来锁住的墓门很难打开。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考古学家挖掘明定陵时,有两扇1.8米宽,3.3米高的石门,大门关着,从门外面并没有任何锁子或者门栓住东西,但是石门推不开,之后,专家用手电筒从门缝里看到石门是被一块石条给顶住了。

知道了原因,经过专家几次实验,专家用铁丝绳套加木板才打开石门,石门打开后,专家一研究才明白,古代工匠先把石门的门轴上下端做成了球状,然后在石门中间门缝位置凿了一个凸起的槽,最后在门内地面上距离石门不远处再凿一个洞,最后一名工匠出来前,会把自来石放到门内地面的槽洞上,然后让它慢慢地倾斜,当关上石门后自来石就会顺着球状轴移动到石门的石槽内,从而工匠就从外面彻底的关上墓门。

如此巧妙设计的自来石,保住了工匠的命,也让睡在帝陵里面的皇帝能够安心的享受地下的荣华富贵,毕竟帝王的陵墓都是有很多金银财宝的陪葬品,而这些陪葬品历来都是盗墓者对帝王陵墓不断盗掘的原因。

清末民初时孙殿英盗慈禧太后的陵墓,最初挖掘四处乱挖,找不到墓门,之后,找来了当时修建的工人,对他严刑拷打加上威逼利诱,搞清楚了墓道门的位置,但是他没能手工打开墓门,最后只能一包炸药炸开了墓门!

古代工匠用他们智慧发明了很多墓门机关,自来石只是其中之一,他们用这种巧妙的设计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也为盗墓者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向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点赞致敬!

8

皇帝下葬后,封闭地宫的最后一位工匠怎么出来?我来说说我知道的吧!

工匠的智慧!

在很早以前,皇帝下葬之后都是要留下一名工匠在陵墓里,用作从墓室里面栓锁住墓室大门,以防止盗墓贼轻易的进入,而这名留下来的工匠最后会因为墓室里缺氧而死。当然也有聪明的工匠会秘密地在墓室里留下个出口,最后从这个出口秘密的溜出去!

后来,为了避免这种残忍的事情再次发生,聪明的工匠们发明了一种叫“拐钉钥匙”的工具,这种“拐钉钥匙”能从墓室外面把墓室里面的栓锁落下,从里面将墓室封闭,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工匠们的死亡,又防止了盗墓贼盗墓!

而“自来石”的发明更是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智慧!当皇帝下葬之后,从外面关闭墓室大门,墓室里面的“自来石”会从墓室里面自动将墓门锁死,这也避免了工匠们的死亡!

当然,这些工匠都算运气好的,如果碰到要求殉葬的皇帝,这些工匠的命运就悲惨了,例如: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他的陵墓修建动用70万劳工,当陵墓建造完毕之后,为了保住陵墓里的秘密,参与建造的工匠都被活埋进了陵墓中为秦始皇殉葬!

喜欢请关注点赞,共同探讨!

9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在封建时代,皇帝非常重视陵墓的修建,一般在新皇帝登基的那一天就开始计划建造帝陵。我们看盗墓的小说或电影,那些古代的墓不但很难进去,而且还设置了重重机关。

如此严密的陵墓,当初封闭地宫的时候,最后一位工匠是怎么出来的?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答案就是:最后一位工匠是走出来的!

有些人会想,《史记》上不是记载秦二世为了不泄露秦始皇墓里的机关,把工匠都封闭在里面陪葬了吗?《资治通鉴》里不是记载,在修建齐献武王墓的时候,不也是把工匠都杀了,防止机关泄露吗?

这些史料记载都只是记载,目前还没有考古证实!如今考古发掘过的古代陵墓,并没有发现为了封闭墓门而将工匠囚禁陪葬的现象。

古代的陵墓为了防盗,确实下了不少工夫。比较早的有周朝时期的墓,他们为了防盗,将棺椁做成石头的,这是比较低级的一种防盗方式;到了春秋时期,墓主们开始在墓室周围放置大石块,为了增加整个墓的坚固程度,也有利于防盗。

西汉时期的时候,汉文帝“以北山石为椁”的思路影响了后来的君王,也在历史上掀起了一股“凿山为墓”的浪潮。这样墓是坚固了,但墓道和墓门依然是一个隐患,于是工匠们就开始在墓道上填塞巨石。西汉鲁恭王的墓里就发现了19块巨大的石头用来填塞墓道,这重重巨石在古代用手工凿开那可是一项大工程!

用大石堵墓道虽然坚固,但也费时费力,后来古代的工匠们就发明了“顶门器”。这是一种机关,当关闭墓门的时候,顶门器就会倒下把门顶住,门就推不开了。中山靖王刘胜的墓就是这样的,他使用的顶门器是铜做的,而且在关闭墓门后,墓门与墙之间还用铁水封死,这样盗墓贼基本上就无从下手了。

结束语

古代修建帝王的陵墓都是一项非常大的工程,最快也要几年,最长的有几十年,在这期间不可能只用一批工匠。如果皇帝要杀工匠,那该杀哪一批呢?如果杀最后一批,工程永远也完成不了啊,谁不怕死呢?

其实皇帝陵墓里的机关并不多,而且帝陵都还有地面建筑,大家一看就知道是皇帝的墓,根本不可能隐瞒。工匠们完成了地下工程以后,还有大量的地面工程等着他们来做,基本上建造陵墓的都是征来的劳役,或者犯人,还有就是俘虏。如果要杀害工匠,那劳动力会越来越少,工程也很难完成了,这并不是皇帝想要的结果。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10



中国封建历史上的哪个万岁爷自己也心知肚明,终究活不了一万岁,是以每个皇帝都把自己的归宿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把陵墓修建工作当做所有国事的重中之重。

皇帝为了死后有个安乐窝,都会找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在自己还健在的时候,就开始动工修建陵墓,不惜劳民伤财,耗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去修建陵墓。

比如秦始皇陵就历时37年,汉代五陵之一、汉武帝的茂陵用的时间更长,历时53年,唐高宗乾陵,也历时29年,明成祖的长陵历时18年。这些皇帝的陵墓无不规模宏大、富丽堂皇。

而且皇帝不仅仅满足于陵墓的高大上,还要在陵墓里放上奇珍异宝无数,以满足自己的贪欲。

每个皇帝在建造自己陵墓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坟墓的安全性。一是坟墓里的宝贝太多,唯恐盗墓贼光顾;二是皇帝大多数在活着的时候杀人如麻,草芥人命有不少冤家对头,害怕有人报复;三是皇帝的坟墓风水好,可以确自己江山千秋万代,一旦坟墓被挖开,就坏了风水。

因此皇帝陵墓大都机关重重,安全系数非常高。不过那些修建陵墓的人,据说下场非常惨,为了保密,所有参与修建的个人都会被杀人灭口,以防他们泄密。

那么参与陵墓设计修建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在陵墓竣工的时候,怎么出去,真的会被灭口吗?

在秦朝的时候,刚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文明还比较落后,君王更任性更残暴,为了保密把那些参与修建的个人都处死,在当时的百姓看来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什么不妥。

但是随着文明的进步,皇帝采取那样大规模的杀人模式肯定是行不通,他们怕天下人非议,影响自己的统治,也怕在史书上留下恶名,被后人说是暴君。

所以大多数皇帝在陵墓修建好的时候,尽量在“保守陵墓秘密”的前提下少杀人、不杀人。

比如在辽代,陵墓竣工后,参与陵墓修建工作的工人会被厚待,皇帝把他们安排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尽量做到让他们衣食无忧,在那里度过余生。

这样虽然保住性命,但也非常不人道,那就是不让他们娶亲,不给他们成家,害怕他们生儿育女将陵墓秘密传给下一代,让他们把秘密带到阴曹地府。

从技术角度讲,陵墓修造前期是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的,大多数机关都在陵墓建造后期设计、所以大多数工人都能幸免于难,不会被灭口或者殉葬,但是封闭地宫的工匠是无法生还的,他们有一个或者,陵墓就没有了秘密可言,安全系数等于零。

由于修建陵墓的人下场悲惨,陵墓竣工之日,就是自己见阎王之时。所以那些能工巧匠,也知道自己最后的命运,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会偷偷商量,在修建陵墓的时候,偷偷设计一个暗道,希望日后能够逃生。这样成功几率虽然不高,但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最后封闭陵墓的工匠,是无法活下来的,因为封闭的人是在陵墓外,直到有能工巧匠发明了“顶门石”这种自动封闭装置,才给自己和后代的工匠保留了一条活路。

历代皇帝也知道工匠的后顾之忧,所以他们就对那些工匠开出优厚条件,厚养他们的老人,善待他们的家人,让他们为皇陵作出个人牺牲,献出生命。

即便是有“顶门石”这种装置,为皇帝修建皇陵负责最后收尾工作的工作人员,可以说是生还希望渺茫,真正能守口如瓶的,只能是死人。

但晚清修建慈禧陵墓的石匠,却有一个人侥幸活了下来,堪称奇迹。

慈禧太后的墓葬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三月初九清明节开始选址,当年八月动土,于光绪五年(1880年)六月完工,花了7年,耗银五百多万两。光绪二十一年(1895)慈禧陵墓又开始重修,工程历时十三年,于一九零八年十月十八日完工。

修建慈禧墓有记载的一位肯定生还(没记载的也不一定会“殉葬”,毕竟时代不同了)的石匠姓姜,在收尾工作的时候,被石块砸中脑袋身亡,监工就让人把姜石匠扔到荒郊野岭。一阵微风吹过,石匠突然苏醒,原来他只是休克,是假死,因此逃过一劫。姜石匠逃生后,不敢回家,就躲在陵墓附近,隐姓埋名给人打工。也许是上天安排,后来他得知孙殿英要盗墓,竟自告奋勇当了引路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