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问题,我马上就想到了现在被誉为“中国最美丽乡村”的“婺源”!
如果单从文化接近或同属一种区域的文化来说,还有比把婺源从安徽划归到江西是更明显的在行政上予以了割裂的吗?
婺源,建县的历史大约有1200多年,自古属安徽管辖;不仅在地理上同属黄山山脉,而且在经济、文化上同徽州其它各县,近千年来更是同为一体。
我们都知道,著名的“徽文化”,专指的就是古代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这一府六县,即原徽州府和其属治的歙县、黟县、婺源县、休宁县、祁门县、绩溪县。在长达890多年的时间里,这六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徽州府。这在中国政区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也正如此,才逐步形成了声名显赫的“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它深切地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后期我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其与敦煌学和藏学并称为走向世界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
1934年9月,婺源曾被划属过江西,但由于徽州人无法接受他们的“曲阜”从鲁变齐这样的一个梦魇,而婺源人更无法接受他们被割离徽州的不公,从而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返皖运动”,并言之凿凿地檄告天下:
“我安徽省徽州婺源县,向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程朱之阙里,中华之奥区,今日沦入赣人之手,实我皖人之第一大省耻。为今之计,必当唤起民众,联合一切平等待我之外省人,驱逐老表,恢复河山。”
这从份“檄文”中可以看出,婺源人对徽州那份难以割舍的感情与认同,是多么的强烈和坚定!其实,这就是创造了并浸淫于同一种文化“一脉相承”的一种精神与人文的力量。
在婺源人的努力下,在徽州人,包括胡适等徽州文化名人的支持下,更鉴于婺源人回皖回徽的合理要求,国民党政府于1947年将婺源重新划回了安徽,又恢复了徽州一府六县的政区。据当时的报道和地方志记载,得知婺源“失而复回”后,徽州人民喜悦难当,鞭炮齐鸣,人头攒动,万人空巷。
1949年,解放军“二野”过境婺源时,对婺源主持军管;而以屯溪为中心的徽州,则为“三野”的部队军管。婺源就这样在两支军管会分割的体制下,于同年5月再次脱离了徽州。
尽管其后,婺源人也再次表达了他们强烈要求回归安徽徽州的愿望,但终究没有实现。直至今日,对于婺源人来说,徽州,只能在梦里回去了;对于徽州人来说,婺源,只能在历史里隶属了。
而更令婺源人和徽州人都惆怅的是,即便是“徽州”这个让他们魂牵梦绕”并引以为傲的既有行政意义更有文化意义的地名,也不复存在许多年了……
梦里的徽州,徽州在梦里。徽州,真的只能梦回了吗?
附“徽文化”的主要内容与内涵有:
新安理学、新安志学、新安医学、新安建筑、新安教育、新安画派、新安艺文、新安科技、新安工艺、文房四宝、徽菜、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朴学,徽州戏曲、徽剧、徽州篆刻、徽州版画、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石刻,徽州刻书、徽州木雕,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州宗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