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谢棋友的邀请。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值得探讨,根据我自己对明清两代的象棋古谱《橘中秘》、《适情雅趣》、《梅花谱》、《心武残篇》等象棋书籍的学习,我个人认为明清两代的象棋国手放在当代来比较,应该有弱象棋大师(有明显弱点的)或者一个省冠军的象棋水平。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古代的象棋高手攻杀能力不亚于现代的棋手

举一个例子,“中国象棋四大江湖残局”分别为“七星聚会”、“野马操田”、“蚯蚓降龙”、“千里独行”,这4个象棋江湖残局,无论是从棋局的构思、艺术性、精彩程度,后世都没有创造出可以与之相媲美的棋局,由此可见古人在象棋上的造诣,论攻杀能力绝对不亚于现代的棋手。图示为“蚯蚓降龙”。

从相关古代象棋书籍上也可以看出古代棋手的攻杀能力,比如《橘中秘》、《梅花谱》、《自出洞来无敌手》、《金鹏十八变》、《反梅花谱》等全局棋谱,无论是从下棋的构思、进攻的技巧、杀招的运用,都可以说是精妙绝伦,算度精准,让人受益颇多。

其次,再客观比较一下古代棋手与现代棋手的差距

先来看象棋布局实力。现代棋手的布局能力是秒杀古代棋手的,因为现代棋手对于象棋布局的研究程度可以说是到了一个无孔不入的地步,对于正规谱招、骗招疑形都有很深入的研究。这也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无论哪一个行业,今人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开拓创新,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毫无疑问,现代棋手的布局能力是强过古代棋手的。布局实力按比例来分应该是7:3或者8:2,古代棋手大亏。

在象棋中局实力方面,上面也有分析,古代棋手的攻杀能力不亚于现代棋手,古代棋手和现代棋手差距不大,按比例来看五五分。

最后在象棋残局方面,跟象棋布局一样的道理,今人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发扬光大,以前认为赢不了的棋,现在则证明可以赢,比如典型的就是“炮高兵单缺士胜士象全”,现代棋手总结出来有“羊角士胜法”、“沉底炮胜法”等胜法,这都是今人强于古人的地方。但象棋残局的优势没有象棋布局的优势大,如果古代象棋国手和现代象棋国手相比,残局实力按比例来分应该是4.5:5.5,古代棋手略亏

综上所述,按我个人的观点,古代的象棋国手相当于弱象棋大师(象棋布局有明显缺点)、一个省象棋冠军水平的现代棋手。

最佳贡献者
2

如果说把现代的高手比作职业选手:一辈子就就是下象棋的人。那么,古代的象棋“高手”其实相当于现代的业余棋手:比如街上卖烙饼的、修鞋的或是卡车的车夫,他们中的有些人象棋真的下得很好。

其实,中国古代的象棋大师并不是很多,直到明清时期,象棋在群众广泛发展,那时候才出现了众多的象棋棋手,继而也诞生出不少统治着一个个“时代”的象棋国手。那么,明清象棋国手有多强?

其实,在我国古代并没有现代传统意义上的职业选手,而那时的象棋比赛都是一些民间自发组织的赛事。

至于当时业余棋手与的全职棋手的最根本差距,就是在于下棋的时间的长短。由于中国古代信息相较现代更加封闭,堵塞,因此在会下象棋的人中,人与人的差距也不算太大。

不夸张的说,即便是象棋发展较为鼎盛的明清时期,当时人们公认的象棋顶级高手放到现在来看,他们不仅算不上顶级高手,甚至连市级专业队的水平都打达不到。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感到有些疑惑,明明明清时期的国手都是统治一个时代棋坛的高人,为何水平放在现在来看竟然如此之低?难道是古人的智商存在问题?

其实不是的,明清时期距离现在只有几百年,即使在久远一点,人类智商变化也不大,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知识的积累:古代也有很聪明的人,但古人没有现在的条件。

大家已经知道,古代专职下象的人员十分稀少(没有真正的职业棋手),而且信息不通,学习方式效率低,棋手之间相互交流也是比较困难。对于一些经常切磋的棋手来说,即使在下棋的过程中找到了对方的漏洞,为了能够打败对方,也不愿意说出来,棋技全靠自己提高。

而现在的棋坛则大有不同,不仅有大批专业人员从业,而且人们还可以直接从先人打好的基础下开始研究(古谱中早已被发现很多问题了)。

除此之外,现在人的棋谱也相较古人更为完善,从开局细节到残局整体研究的非常详细。

棋手在练习的时候既有了专业棋队,队员们可以聚在一起相互讨论又有计算机软件的辅助。某一情况下比较两种走法的优劣,强大的软件几秒种就可以作出判断(在古代几个人拆上几天都不一定能答出正确答案),据说某些特定布局套路下的最优走法机器已经能从开局算到残局……某种新走法一出来很容易公布,所有的高手都可以马上学习借鉴批评。

我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就是现在的小孩想自己学棋就很轻松。他可以轻易的在网上下载一个水平不低于特级大师的软件对练、拆解,而古人学棋,不仅周围没有高手,即便自己再怎么钻研也很难有质的提高。

对于古代棋手编写的比较出名的《梅花谱》、《金鹏十八变》、《适情》等一类棋书,现代的高手可能会不以为然,甚至能够轻易地发现其中的应对不当与错误之处。

比如,类似“弃马十三招”这类让我这样的初学者拍案的“高招”都是需要一方走很多“漏招”来实现的……这也是很多人会觉得《胡荣华经典500局》之类书里的高手对局走法平淡无奇,看多了想睡的原因,远不如古谱中的精彩绝伦、妙招迭出,可是殊不知那些妙招全是对手“送”出来的。

现代顶级高手对局如果最后分出胜负大多是以极小的优势,比如一方多一兵或者是多一士,很少有丢大子的,这正说明两方都是高手。两个超级绝顶高手(如果存在)下象棋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这样的,红方因为先手以微弱优势和局,不会真正出现一车取双、弃车叫杀、舍车保帅等大家向往的精彩局面。双方下的每一招都没失误,都是该情形下的最优下法(这是对弈类游戏的最高境界,基本只能想想),而像那种几步丢车的,丟炮的,虽然看上去下的很流畅,比赛时间也短,但是那叫“小孩棋”,下棋的两者至少有一方是棋渣。

其实,不仅仅是象棋,其它棋类以及绝大多数有明确优劣评判标准的活动都有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古劣于今。

原因其实大家都懂,这些行业从本职上来说是须要不断地根据前人的“积累”才能在后来取得进步的。简单说就是在拥有前人无法想象的学习条件下不断学习前人、否定前人、超越前人的结果。

虽然明清时期的国手的水平无异于市级棋手的水平,但是我这并不是简单的否定古人。因为古人的努力不管对错高低,开创的意义都是伟大的,毕竟没有以前的积累就没有现在的成果,没有现在的成果也就没有将来的创新,这不过是大势所趋罢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