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会胖?
胖起来的因素颇多,遗传、生活方式(主要是饮食和运动)、心理、社会、经济等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胖瘦。但从现代生活方式来看,肥胖最主要的原因仍旧是不健康的生活导致。简单讲,就是我们常说的,“吃得多、动得少”。
目前主流的减肥理论,当属“热量平衡”理论。该理论认为,胖是因为吃进去的热量过剩(热量盈余),转化为脂肪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肥肉”)。如果想瘦,必须制造“热量赤字”,才能消耗体内多余脂肪。
所以,在这种理论下,我们必须估算每天饮食和身体活动所造成的热量平衡问题。是盈余,还是赤字,操作起来有些麻烦。
当然,减肥理论也并不只有这一种,比如低碳理论就认为,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才导致发胖,所以控制好碳水就能减肥。
碳水化合物(糖类),包括了我们平时所吃的米面类主食、甜饮料、各种糕点等。
贴士:极少数人因为遗传因素而发胖,那是不是就没办法了?
这类朋友也不用担心,老天很公平。是的,遗传因素会导致你比普通人更容易胖。但研究表明,通过后天的努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控制好饮食,仍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遗传因素的影响,保持正常的体重。
大腹便便,好不好?
从大众审美的角度来看,总体上大部分人不会认为“大腹便便”是一个褒义词,反而多半会和胖胖的男性形象相联系。当然,也有不少人会认为某些“大腹便便”的男性,显得成熟、稳重。所以,从审美角度来看,大腹便便的男士,有褒有贬,不可一概而论。
从健康的角度来看,毫无疑问,“大腹便便”不好。如果我们将“大腹便便”理解为,当事者有一个“明显突起的大肚腩”,那么有大肚腩的朋友,最好立刻量一下腰围,并和下述标准相对照:
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男性腰围超过102cm,女性腰围超88cm,或者男性腰臀比超过1.0,女性腰臀比超过0.9,即为中心性肥胖,又称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有什么危害呢?它表明你的健康风险,要比“胖得比较均匀”的人高许多。也就是说,就算是胖,也要胖得均匀,而不是挺着大肚腩,四肢却不胖。这就是“大腹便便”对人们的健康带来的最大危害。
怎样的体重,才算最理想的体重呢?
答案是,只有正常体重,或者更适合的体重,而没有“最理想的体重”。
标准体重的算法,还是引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公式,如下:
男性标准体重=(身高cm-80)×70%
女性标准体重=(身高cm-70)×60%
标准体重值上下10%以内,都是正常体重的范围。
但这只是概括了比较普遍的情况,在某些人群中就未必适应。比如肌肉男群体,他们的体脂率偏低、骨骼肌含量高,所以和同样身高、不锻炼的男性相比,他们的体重很可能是超标的,但实际上他们的运动能力更强、身体更健康。
所以,只用“体重”的变化来监控身体的健康状况,显然有些粗糙,它并不能有效反映“你有多胖”。所以,想保持好身材、重视健康状况的朋友,应该同时注意自己的下述几个指标:
(1)腰围:中国民间说,“腰粗一寸、寿短一年”。虽然未免有夸张的成分,但腰逐渐变粗,确实可以反映健康状况正在走下坡路。就算你不称重,你的腰粗了,你的体重一定是逐步变重,身体开始发福、发胖。所以,控制住腰围,就一定能控制住体重。
贴士:正常腰围计算公式
男性标准腰围=(身高cm÷2)-11cm
女性标准腰围=(身高cm÷2)-14cm
标准腰围值上下5%,都算是正常腰围。
(2)体脂率:体脂率,反映了身体中所含脂肪的“总体占比水平”。所以别理解为,全身各处的脂肪都是这个体脂肪率。有些人腰腹脂肪多,有些人的臀腿脂肪含量高,还有些人内脏脂肪含量高。
男性正常体脂率为15%至18%,女性体脂率为20%至25%。
大体上如此。但按照美国国家体能协会(NSCA)的标准,体脂率标准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体脂率上下限都可以有所上移。
不过,这种随年龄上移的趋势,NSCA的分组标准也并非是单向的。比如,56至65岁男性的正常体脂率为24至26%,但66岁开始的男性正常体脂率则为24至25%。
(3)身体质量参数(BMI):它是根据身体的质量和身高来测定的,具体公式为:
BMI=身体质量kg/身高的平方㎡
BMI在美国,是评估一个人肥胖情况的国家标准。不过,这个公式对健美人士、运动员不适用,因为它不能说明人体的重量分布情况,所以对于抗阻训练人群无效。另外,它也不适用于未成年人。
资料:中国人BMI标准
小于18.4属于偏瘦,正常18.5至23.9,超重24.0至27.9,大于28则为肥胖。
你可以用“体重”作为基础参考值,同时选择腰围、体脂率、BMI中的任意一种、两种或全部,以便更全面、客观地了解自身的体重状况。
好了,通过上述三问,你已经知道自己为什么胖了,也可以判断自己到底有多胖了。这就开始你的减肥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