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知道,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钗之首,也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她体质非常的娇弱,动不动就要生病吃药,是一个名符其实的“药煲子”,但却长得貌若天仙,而且才华见识都很高,让她在大观园里显得特别的鹤立鸡群,与众不同。那么,林黛玉是如何出场的呢?原来,林黛玉之所以从金陵林家流落北漂到京城的荣国府去,是因为她的母亲是贾母最喜欢的女儿贾敏,而贾敏因病早逝,林黛玉就一下子变得就没人疼爱和管教了。缅甸翡翠

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之下,他的父亲林如海就把她送到贾府里面,由她的外祖母来管教。这个贾母,刚看见林黛玉的时候也是非常的喜欢她的,一把眼泪一把辛酸的仔细打量着她,后来更把她抱在怀里来端详。

虽然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但其实贾母的孙女孙子多的是,除了贾元春贾探春贾迎春贾惜春之外,他还有贾宝玉贾链贾兰等等孙子,可是她为什么就对林黛玉那么疼爱呢?

可以说这是与林黛玉的母亲先前在贾母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密切相关的,正是因为贾母最疼爱贾敏,所以也顺带疼爱起林黛玉来。

林黛玉进入贾府之后,就是跟着贾母一起吃住,慢慢长大的,其生活规格竟然跟贾母一般的高,所以她住进荣国府的十多年当中没有受什么大的委屈,由此可见贾母对她的偏爱与宠溺。

读过《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林黛玉在荣府里面是除了贾宝玉之外,最受老祖宗贾母宠爱的天之骄子,不但吃住跟贾母的水平一样,而且因为她是贾母的心肝宝贝之一,因此,在荣府里面上上下下都对她十分的尊重和爱戴。

我们也可以从贾母自己所说的那一句话中,看出她对林黛玉的偏爱:“一生所疼只有这两个玉儿,谁知他们两个三天两头吵嘴,倒叫我不安心,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 贾母的这一句话就已经赤裸裸的表明了自己对林黛玉与贾宝玉这两块“美玉”的偏爱。

其实,我们还可以在《红楼梦》的前80回里面找到许多与之类似的例子,证明了贾母对黛玉的爱是从心底里所发出的对儿孙的宠爱,而且是毫不隐藏地抒发出来的,所以说贾母对林黛玉的爱是真诚的,纯天然的爱,不参加任何杂质,看起来是顺理成章而又浑然天成,没有一丝修饰的真爱。

然而,到了红楼梦后40回的时候,贾母却突然对林黛玉变了嘴脸,一改先前那种真心宠爱的态度,而对黛玉变得冷淡和厌恶起来,为何贾母会有这么大的态度转变呢?

当王夫人和凤姐一同来劝导贾母同意他们利用“掉包计”来忽悠贾宝玉,用薛宝钗来替换林黛玉与宝玉结婚,直接导致了林黛玉在潇湘馆里面吐血而亡。可以说,除了王夫人和凤姐之外,贾母是导致林黛玉死亡的最大凶手。

我们可以从《红楼梦》前80回看出,贾母是从小看着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金童玉女,对他们两人之间所产生的感情,贾母肯定是心知肚明的,为何她却要这么狠心的让深深相爱的两个人分开呢?

活生生的将他们两个拆散,导致了他们两个都出现了如此严重的后果:一个死亡一个痴呆了!这难道就是贾母想要的结局吗?肯定不是的!

贾母为什么会同意用调包计来骗宝玉呢?这就从反面说明了她知道宝玉与黛玉之间感情非常的深厚,如果明说要宝玉娶宝钗,他肯定不同意,只能暗地里用调包的方法,造成生米煮成熟饭效果,企图这样来让宝玉接受这个不能改变的结果。但问题是贾母为何要这么做,她为何要这么狠心肠的棒打鸳鸯呢?

除此之外,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林黛玉在临死之前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当贾母知道这个情况之后,竟然连去看她最后一眼也不去,这让读者们都感觉非常的突兀与困惑:先前那么疼爱黛玉的外祖母,为何现在却变得如此的冷血无情?对自己的外孙女冷酷至此呢?

许多的红学专家都把原因归究于高鹗所写的后40回《红楼梦》,说它是狗尾续貂的败笔之作。

而小编却不用这样认为,姑且不论高鹗所写的结局是否符合原作原意,而只从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来说,贾宝玉与林黛玉是亲表姐弟,这两个有近亲关系的人如果结合,肯定会对自己的后代基因产生破坏性影响,导致不良后果,因此贾母和王夫人凤姐等极力把他们俩分开来,其实是为他们好,是为了让他们的基因能够得到更优秀更优良的传承与发展。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感情本身没有错,是值得歌颂的高尚爱情,但错就错在这段爱情产生在两个近亲的人身上。无论是从人道还是从天理来说,都是绝不允许的,所以说他们的爱情悲剧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无可改变。




最佳贡献者
2

贾母为什么开始疼爱黛玉,后来却不疼爱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红楼梦》不是曹雪芹一个人写的。前大半部分倒是曹雪芹写的,可后小半部分是高鹗续作的,在高鹗续作的那部分里贾母没那么疼爱黛玉。

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母自然疼她。有个词叫爱屋及乌,贾母对黛玉母亲贾敏很好,贾母自然会疼爱黛玉啦!

《红楼梦》里贾母处处护着黛玉,贾母的言语和行为中都透露着贾母希望宝玉和黛玉成亲的意思。换句话说贾母是把黛玉当做孙媳妇来看待的,贾母怎么会亏了孙媳妇呢?为此贾母甚至伤害了宝钗,宝钗是很喜欢宝玉的,只是宝钗把自己的爱压抑了而已。贾母偏要在众人面前对黛玉好,这就是说贾母很中意黛玉这个孙媳妇。贾母也说过给宝玉找媳妇的标准,要从小知根知底、模样好、性格好的。黛玉是符合这些条件的,而且贾母不在乎女方家世。当然啦,贾母放出这些话来也是在告诉宝钗,她不适合做贾母的孙媳妇,即使宝钗家很有钱。

当宝玉和黛玉吵架时,贾母说这两个不让她省心的“玉儿”啊。由此可见在贾母心里黛玉和宝玉是一样的。还有一次贾母对薛姨妈说他们家四个女孩都比不上宝丫头。很显然贾母把宝钗排除在了自家之内,而把黛玉当成了自己人。原著里写了黛玉的屋内物件和宝玉是一样的。以上这些都说明了贾母对黛玉的疼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为什么到了后头贾母就不疼黛玉了呢?



要知道《红楼梦》的后面部分不是曹雪芹写的,而是高鹗写的。首先高鹗的想法和曹雪芹并不一致,这也很正常,人不一样,思想自然也很难一样。其次高鹗是为了让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成悲剧才这么写的。就是曹公来写也会让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成悲剧,高鹗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只有贾母对黛玉不好,贾母才会不让黛玉和宝玉成亲。贾母让宝钗和宝玉成亲,这样才会使得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人的爱情成为悲剧。也正是这样写,《红楼梦》才能让众多读者唏嘘不已。

3

想要黑贾母,或者黑林黛玉,贾母最后放弃林黛玉,并说出让很多读者寒心的话是最好的武器,用最亲近的人否定最亲近的人,用最亲近的人去伤害最亲近的人,不管是谁对谁错,两个人都落不了好。就比如林黛玉和贾母。

话说后四十回,黛玉有病,贾母一反前八十回的殷殷探看,看过黛玉一便再不过问,而且贾府里的人等也都一反前八十回的温情,都绝迹不到黛玉的潇湘馆了,黛玉睁眼闭眼都只见紫鹃一人,便知自己已无生理,于是向紫鹃交代后事。

花开两朵,暂表一枝。此时的贾母王夫人和凤姐儿在干什么呢?她们在商量宝玉的婚事,特别是贾母的话,那是妥妥的推卸责任,抛锅林黛玉:

贾母道:"我正要告诉你们,宝玉和林丫头是从小在一处的。我只说小孩子们怕什么,以后时常听到林丫头忽然并忽然好,都为有了些直觉了。所以我想他们若近是搁在一块儿,毕竟不成体统,你们怎么说?”

都说贾母人老为精,还说什么小孩子在一处怕什么!难道她不知道日久生情这个词语吗?难道她不知道王熙凤,薛姨妈等经常拿林黛玉贾宝玉在一起说事吗?难道张道士保媒时还意识不到宝玉的年纪吗?林黛玉都已经十七八了,贾母才意识到搁在一起不成体统?这不是抛锅是什么?

当初是贾母把他们安排在一起,经常口中喊着她的两个玉儿,说什么不是冤家不聚头,看看林黛玉不行了,没有利用价值了,就开始贬林黛玉了,作为亲姥姥,又是嫌弃林黛玉"怪癖″,又是嫌弃林黛玉"虚弱"。当初干什么去了,林黛玉虚弱也不是从现在开始,那是从到贾府时就已经体现出来了,更何况,林黛玉一开始就没有打算与贾宝玉住在一起,甚至没有打算过与贾宝玉常见面的。后来的情形还不都是贾母的主意,贾母的安排。就算林黛玉不守规矩,有私情,那还不是贾母的教导无方,纵容造成的!林黛玉初到贾府时,那可是知进退,懂礼仪的好姑娘!

记得看到这个地方时,心里都不由得为林黛玉大痛,这真是没妈的孩子是根草,若是贾敏在世,她怎么会同意?七八岁的男女孩子住在一起?她怎么会同意自己女孩儿的婚事一直在拖延不定?对贾母是恨得咬牙切齿的。等看到林黛玉在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礼之夜含恨辞世,更是对贾母的无情冷酷自私狭碍讥咒不已!如果当初贾母遵守男女大防,宝黛见面都难,怎么会出现宝黛悲剧?

不过后来懂得《红楼梦》的前80回和后40回 其实不是一个作者,心里才释然,才明白为什么在前80回,贾母是疼爱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智慧老人,到后40回成了一个恶毒,可怕,心机深深,腹黑的老太婆。原来这一切都是作者换了的缘故啊。

4

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她的母亲贾敏去世后寄居在贾母处,后来林如海也去世了,黛玉彻底成了孤女。客观的说贾母是真心疼爱这个外孙女的,甚至在她的内心中并非没有想过将黛玉许配给宝玉。但现实是黛玉身体孱弱多病,有不足之症,恐难以成为常伴宝玉左右的佳偶(其实就在现代,作为家长的我们也不愿意自己的儿女找一个病恹恹的伴侣吧)。而且黛玉是性情中人,她不屑于刻意取悦他人,对宝玉更是爱耍个小性子,宝玉需要时时陪着小心,贾母自然会看在眼里,嘴上不说什么,心里自然会有断定,更何况宝玉是贾母的亲孙子,是贾母的心头肉,怎么能舍得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拿现在的家长来说,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要对女朋友处处陪着小心,说实话,你愿意吗?其实贾母就是一个爱孙子的普通老太太,当然希望自己的孙子找一个健康、包容的伴侣。而恰恰薛宝钗正符合了贾母心中孙媳妇的标准,再加上黛玉是寄人篱下的孤女,没有任何靠山,在贾母眼里自然不是宝玉的佳偶。所以她才亲手拆散了宝黛这对情侣,结果只能是黛玉泣血而亡,宝玉也抱憾终生。




5

贾母从来都是疼爱林黛玉的,放在心里,从小疼到大。

林黛玉来贾府便是贾母致意必去,且派了几个老妇从林家接来的。

如海道:"天缘凑巧,应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

当黛玉第一次见到贾母时,方欲拜见,早被贾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贾母是什么人?她是贾府当家人,从进贾府做重孙子媳妇到她自己也有了重孙子媳妇,大事小情,大风大浪都见多了,经多了。谁能让她这么失态?只有她的两个玉儿。只有两个玉儿她才是真心疼爱。

贾母一开始就把曾经给贾敏的爱都给了林黛玉。贾敏是黛玉之母,贾母最疼的女儿,王夫人口中金尊玉贵,娇生惯养的小姑子。

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

宝玉同黛玉二人亲密友爱,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是贾母从小就培养起来的。把两个玉儿都留在身边,是贾母的想法,这个想法贾母从未变过。

能把两个玉儿都留在身边,唯一办法就是让二人成婚。

只是贾宝玉娶谁,贾母和王夫人的想法是不同的。

在宝钗落选之后,王夫人和薛姨妈弄出个金锁,弄出个"金玉良缘"的说法来。

从此一来一回,贾母和王夫人为宝玉婚事打起太极来。

太极招式一回

金玉良缘说法被传出后,贾母没明着回应,但王熙凤回应了,因为黛玉向王熙凤要茶叶。

王熙凤笑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你别做梦,你给了我们家做媳妇,少什么?"指着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

王熙凤若没有贾母的准话,这样的顽笑,她不敢开。她不过是替贾母把她想说的话说出去了……

太极招式二回

端午节贾元春赏给姐妹们的节礼,独宝钗的与宝玉一样。

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其他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其他没有了。这一回不爱妆饰的宝钗却早早戴上了这红麝串儿,这回又让人想起了"金玉良缘"这件事。

再看贾母,因初一去清虚观打醮,她特特地请了薛姨妈和薛宝钗,到了清虚观,只有张道士说亲是重点!

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生的倒也好个模样。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模样,聪明知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

这十五岁的小姐是谁,不就是薛宝钗么!听听贾母怎么回的:

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看,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这等于贾母当着薛姨妈和薛宝钗的面告诉她们,贾母没看上薛家,不想同宝钗结亲。说完了这句话贾母大功告成,剩下的活动也就不参加了,道是她的两个宝贝玉儿反生气了,急得贾母抱怨不是冤家不聚头……

贾母对林黛玉关心她的饮食,服药,每日送她燕窝,给她软烟罗糊窗纱,给她白狐狸里的大斗篷保暖。红楼大宴小宴黛玉都坐贾母身边。

贾母对林黛玉是真情,而对宝钗无论是夸奖,还是送古董更多都是面脸之情,是演戏。

贾母一直爱着林黛玉,从未改变。如果题主说的对林黛玉冷酷无情是指"调包计"的话,答案只有一个!前80回和后面的回目不是一个作者写的。

"调包计"就是个笑话。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无论是贾母,还是贾政都不喜欢薛家。薛家根本算不得是什么书香门第。

最后贾宝玉娶宝钗也是黛玉早逝,贾府败落,结这门亲是两家互相支撑的无奈选择!

6

贾母其实一直是疼爱林黛玉的,在贾府那样一个攀高踩低的地方,看林黛玉的日常用度,以及在众人中的地位便知道,林黛玉在贾府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迎春作为一个正经小姐,尚且时时受到下面仆人的欺负,而除了周瑞家的送宫花那一次,书中没再提过仆人为难黛玉的丫头。至于后来林黛玉的遭遇,也是客观形势所迫。



贾母一直很疼爱和照顾林黛玉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就曾说到,贾母喜欢孙女,宁荣两府的迎、探、惜都养在身边。更何况林黛玉是贾敏的女儿,是贾母嫡亲的血脉,贾敏又是贾母最疼爱的孩子。黛玉进府后,待遇就比贾家几个小姐的待遇高,寝食起居,标准都是跟贾宝玉一样。

刘姥姥进大观园时,一行人来到潇湘馆,刘姥姥就说过:“这哪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人家的书房还好。”之后离开时,刘姥姥又说:“.....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

将林黛玉的潇湘馆和老太太的荣禧堂做比较,却说越发整齐了。可见贾母对林黛玉日常起居的照顾,那句一应比照贾宝玉并不是空话。



后来照顾不到,也是贾母年龄大了,力有不逮

从贾母查聚赌的婆子们,到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到后来甄家出事,贾母的身体状况便是越来越差,也越来越力不从心。林黛玉也明白这样的处境,也开始收敛自己的个性,在抄检大观园时,大家反应各不相同,以林黛玉的性格,就算不挖苦几句,也会打趣几句。她却沉默以对,没有只言片语。

王夫人将贾宝玉身边的人大清洗了一遍,更是将晴雯撵了出去。对此,贾母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觉得有些可惜。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贾母作为贾府的最高掌权者,她不可能置贾府的将来于不顾。而贾府的情况也是每况愈下,到后面,早就是入不敷出,拆东墙,补西墙。贾府早已经是内忧外患,之后家里连续出事,迎春嫁中山狼早死,探春和亲,元春惨死等。。

到后来贾母不是不愿意护着林黛玉,也不是她不愿意成全贾宝玉和林黛玉,而是形势不由人。她不得不为整个家族考虑,她也是年近八十的人,很多事,便由不得她了。

7

一、林黛玉已经没钱了

姑且不论林黛玉是否有二三百万。

以明清法律来说,林如海没有收养宗子作为嗣子,所以无论法律,还是常理,这等于确定林黛玉为自己的唯一继承人。

所以,林如海全部私有财产只需分出家族部分的祭田族产给林家。剩余部分,99%的财产都是林黛玉的,那1%可以用来遣散妾婢奴隶,而贾琏代理处置的时候甚至可将这些人卖掉而不給钱。

作为嫡女,林黛玉享有贾敏100%的嫁妆。

这两部分财产,没二三百万,最少100万两该有。可千万别把贾敏的十里红妆当做摆设。

这些钱财,大部分入了荣国府私库,用做大观园的建设。少部分被贾琏王夫人王熙凤等人私自分赃贪污。

二、林如海死亡后的变化

林如海死亡,林家与林黛玉断绝关系。

此外,林如海曾经强大的人脉——座师老师同学朋友同年,四五年时间都对林黛玉不管不问,人走茶凉嘛。但——这不代表这些人未来不追究荣国府的杀人夺财事。

所以,林黛玉最大的优势,联姻的政治加分项已经没有了。

三、荣国府财政危机

荣国府折腾光。贾母自身已经无所谓,但是贾宝玉未来如何生存?

袭爵不能,科举无望,出仕不可,蔑视工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连养活自己当私塾先生都没有资格。

贾元春封妃多年,没给父亲求爵,也没给弟弟求官,哪怕当个皇子侍读。

令人发指的结论

因,贾宝玉需要一份嫁妆养活。

则,林黛玉不能嫁给贾宝玉。

又,林黛玉未来婆家会追究这份嫁妆。

故,林黛玉只能死于说亲前的荣国府。

只能说,林如海为防止林家宗族谋害林黛玉抢夺财产,就将女儿托给外祖父家庭。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

8

贾母开始那么疼黛玉,最后却变得冷酷无情?为什么?


众所周知,在名著《红楼梦》一书中,作为贾府的最高话语人贾母,一直给人以慈祥、和蔼可亲的印象,尤其是对贾宝玉和林黛玉更是疼爱有加,作为外孙女的林黛玉,从她进大观园的那个排场就能够感受到贾母疼爱林黛玉的程度。但在书中的最后部分,贾母却仿佛变得冷酷无情,不但不管外孙女跟贾宝玉的姻缘,竟然还同意了王夫人等人用“掉包计”来忽悠贾宝玉,最终气得林黛玉在潇湘馆中吐血而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小编认为,这不但是因为黛玉的病情,更因为林家失势和封建社会婚姻观念,具体原因是:

一是因为林黛玉身患重病,贾母虽然疼爱她,但如果与贾宝玉结婚,在封建传统多子多福的婚姻观念里,林黛玉很难达到标准,与孙子贾宝玉的传承香火相比,贾母只能选择贾宝玉。虽然贾母对林黛玉的疼爱发自内心与肺腑,但这是对女儿贾敏的爱的转移。我们知道贾敏是贾母的亲生女儿,嫁与了身居官位的林如海,本来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却不幸早逝,因此贾母便将对女儿的爱转移到了林黛玉的身上。所以,当林黛玉进入贾府之后,就一直跟着贾母一起吃住,享受与贾宝玉一样的待遇,其生活品质很高。

然而虽然林黛玉深受贾母疼爱,但是自由体弱多病,虽然贾母想方设法治疗保养,但林黛玉的病情却是每况愈下,最终变成不可挽回之势。在书中第四十五回,薛宝钗关心黛玉的病情,让她寻个好医院诊治。但林黛玉道:“不中用。我知道我这样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日子我是怎么形景,就可知了。”薛宝钗替她食补时她叹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可见病情已经很难治了。可以说,贾母非常清楚黛玉的体质和病情。封建社会大家族娶妻生子,传宗接代的观念根深蒂固,林黛玉没有一个好身体,贾宝玉再想娶她,贾母也无法开口,因为这不仅影响贾家的香火传承,而且一旦黛玉早亡,势必严重影响贾宝玉的幸福生活,所以,和贾宝玉这个亲孙子相比,贾母自然是不会也替她的婚事做主的。

二是因为《红楼梦》的后半部分不是原作者所写。看过《红楼梦》的都知道,在前八十回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贾母疼爱林黛玉,表现的淋漓尽致的例子。而到了《红楼梦》的后八十回的时候,贾母却仿佛变了一张嘴脸,竟然同意王夫人等人用“掉包计”来忽悠贾宝玉,最终使得林黛玉在潇湘馆中吐血而亡。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变化,完全是作者的原因。我们都知道,《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到底哪个版本才是原作者所写的,一直引发人们的争议。因为后四十回中很多情节和之前的判词都对不上。更巧合的是贾母对林黛玉的态度变化正是表现在高鹗写的后四十回《红楼梦》中。

三是因为贾母对林黛玉的疼爱并非真心,看重的是林家 的势力,后来林如海死亡,林家彻底颓废,才逐渐不再重视林黛玉。贾母之所以会将自己的女儿给林如海,除了看重对方的能力之外,其实还因为钟意林如海的个人才华以及他背后的家族关系。林如海是姑苏林家的子孙,出身于书宦世家,家族代代为官,颇为兴旺。虽然家族到林如海这一代已经沾不到祖上之光。但林如海非常努力考中探花,进入了仕途,并且成为了扬州巡盐御史,获得了一个肥差。虽然林家没落了,但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林如海背后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网络的,因此未来的发展可能会相当不错。所以在林黛玉6岁的时候,林如海妻子贾敏重病身亡,林如海便把女儿送到贾府过活。林黛玉进入贾府的时候,林如海为林黛玉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嫁妆,并让她带入了贾府。但是可惜的是,林黛玉当时年幼,而且是一副书生做派,对于钱财等身外之物看得并不是很重,再加上当时是贾琏将林黛玉接送回来的,按照王熙凤的贪婪性格,必然是贪污了不少的,所以说,当林家的财产被贾府私吞之后,再加上林如海的死亡,使得贾母认为林家已经失势,再加上林黛玉久病治不好,所以贾母才表现出前后不一致的态度。

所以,综合以上几方面原因,小编认为,贾母之所以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与林家失势、林黛玉重病、封建婚姻观念有很大的关系。

9

贾母疼黛玉,并不是因为,林黛玉是贾母女儿的女儿,她的外孙女,而是别有用心的,一旦这个别有用心结束,那就一般了。

第一,贾母是老祖宗,是一废太子四王八公里的老人,那理性得不得了。林黛玉母亲死了,父亲林如海临死前,将这个孤女和一大笔足以让人动容的钱财,托付给了贾母。

初期,不管是出于想要这个钱财,还是血缘亲情,贾母,肯定都特别疼林黛玉啊。

第二,但随着情况的恶化,贾府越来越缺钱,而且,缺少的漏洞越来越大。贾母,就加紧的谋划拿走林黛玉钱财的事情,而且,最终成功了。

成功之后,贾母肯定就不是最疼林黛玉了,只是满足她一应用度,尽到一个外祖母的责任,就可以了。

其实,贾母对林黛玉,不算是冷酷无情,而是,由最疼爱,变成了普通待之。贾母觉得没什么,可这让林黛玉极其伤心。

林家全部钱财没了,林黛玉嫁给贾宝玉可能丧失,贾母和贾府之人,因为林黛玉没钱了,又各种白眼,种种交集之下,造成了林黛玉的自杀。在这个意义上,贾母,确实是有很大责任的。

10

贾母疼黛玉,那是尽人皆知的事儿,竟然又出现了老太太冷酷无情的说辞,越发没影的事儿了,这是从哪儿得来的道听途说?

亦或是帮腔造势?

如果说,曹雪芹的原著里面写了贾母的刻意转向,倒打一耙,那真的是白费了曹氏一片苦心,通篇也看不到这样的事例,一个字儿也不曾有。

倒是在程伟元、高鹗两个人整理撰述的续书中,贾母竟也成了朝令夕改、阳奉阴违的口是心非人,这与曹雪芹的原笔原意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黛玉是谁,想必凡是看过《红楼梦》的人士都知道,她是贾府史老太君的外孙女,有着旁人无以企及的一脉血亲呢——

老太太嫡出的宝贝女儿贾敏,是黛玉的亲生母亲。生前被老太太宠着惯着,宝贝得什么似的,比之其两个哥哥贾赦、贾政都要吃香,真真的就是老太太的掌上明珠。

后来贾敏不幸早逝,老太太肝肠寸断,打着想念女儿的旗号从大老远的南方扬州城接来了尚在孝里、病中的林黛玉,从此娘们儿两个朝夕相处,形影不离。

老太太对于女儿的一腔挚爱,都转化到了黛玉身上,而且,老太太早有将黛玉嫁给宝玉的打算,将两个小人儿放养在一处,食则同寝,卧则同榻,待遇和规格一般上下,毫无二致。

这是摆明了在告诉他人,黛玉就是我的心肝儿,也是我的未来孙媳。

而且,在王夫人和薛姨妈两姐妹抛掷出来“金玉良缘”的时候,老太太的言行是明确的,也是反对的、拒绝的,从不曾有过含糊,也分外坚定,就是固持的站在了黛玉保护伞的位置上。

并用一应言行影响和左右宝黛姻缘的明确前行。甚至还明里暗里用言语敲打过王夫人和薛姨妈。

只是到了续书里,老太太才突然变脸,成为了宝黛姻缘的实质障碍,实质是程高二人完全篡改了原书原意,改弦更张,拔旗易帜的结果,与曹雪芹的伏脉线索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这样的解读完全背离了原著的精神实质,拿它来解读史老太君的心路历程,未免过于牵强附凿,也不是一条可靠的探佚途径。

图片来自网络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