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当然可以,我的话题是:
通过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把华北平原,山东平原变成水稻主要高产区,变成华北的好江南。但是,它必须由国家来主导,把长江三峡水庫的水引到华北平原去灌溉。可以将海拔100米以下的田地都种上水稻。
商丘那个地方,1975年以前就进行过水稻试验生产。我还穿着军装专程去参观过呢,产量还是不错的。
引三峡水库的水,用明渠引水的方法恐怕不行,这难度有点大,改用管道输水的方法也许能行,具体怎么实施?行内专家肯定明白。
华北大平原一旦有了充足的水,大面积种植水稻肯定没有问题。这里的沙性土壤,非常适合水稻生长,优质高产肯定没有问题。至少要比种小麦高粱效益要好的多。
如果把华北平原,山东平原,河北平原,都变成水稻生产基地,不但解决了地下水不够用的问题,还等于在华北平原造成了一个几千万亩的人工湿地,它不但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空气质量问题,这里的水汽蒸发,可以给陕北,内蒙,甘肃和山西,河北等地,形成更多的有效降雨,改变那里的干旱缺水灌溉问题。
这个工程实现以后,黄河上游的水就可以留用着别的用途了,黄口下游的水稻疏通,也可以用长江水来解决。
我的这篇文章,算不算大规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删除!
千万别再搞基本农田水利建设了。七十年代的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是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我们村为例,一千五百亩农田,深挖十几眼大井,一半农田在干旱年份也能得到灌溉勉强丰收。十年前上级水利部门,下拔几个亿(听他们说)又对各村的水坝深井进行修缮,配了泵房,可惜的是二十米深的深井修缮成十五米深,水井变成枯井,水田又变成旱田,地里埋上些假管道只是为了充账,但是有些人暴富了,十几眼大井则成了充装庄稼秸秆的垃圾桶。现在人的良心已经丧失。
中国急需要来一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特别是平整农田化小田为大田。这样不仅适合机械化耕田,而且还会增加不少耕地面积。
粮食是人们的根,农田是粮食的本。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很多现有农田,和一些沟,坎,湖,渠,山,田,水,路,荒,坡,沙,漠,等等。不适合于机械的耕作,不适合于精细的管理。不适合于旱涝的保收,不适合于排灌的通畅。高低不平,弯曲乱形。看不出高标准的模样,找不出精产出的理想。农田规范,势在必行。精心设计,一劳永逸。把美丽的山河规划好,把现有的土地利用好。说说怎样,心情舒畅。看看怎样,地好物广。生在红色中国,长在幸福田园。衣食无忧,环境优美。山青水秀,面目一新。那种舒服的感觉,那种幸福的指数。用机械,功效高。想高产,条件好。心满意足,无需多劳。让人们有时间,静下心。用智慧,把自己周围的农田,生出更好优秀的好产品。其实,只要田好,种啥长啥。种得舒服,吃得舒服。卖得舒服,用得舒服。钱多钱少又能怎样,只要心情好,日后的生活有奔头,日子越过越好,精神越来越佳,风气越来越正。那样的感觉,又有什么比得了呢?又有什么可以动摇坚强的心呢?又有什么能让己感到自愧呢?又有什么能阻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呢?机械的,智能的,无人的,成片的。一望无边,兴旺无比。一台大型的农业机械,只需很少时间。就能把一片规范农田,整理非常满意。势如破竹,威力无比。美好在当代,幸福在眼前。让我们在以经很好的大地上,见证更好的明天而努力!
“几家欢喜几家愁”...一一打住,不说了吧.
现在搞比过去容易多了,过去是人工大会战,现在是机械化作业,可惜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没有了。
在搞一次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说实话,我国的耕地很有这样的需求。但是从实际的生产角度来看,却很难顺利的实施,为什么?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其实已经停滞几年了,除了在华北地区进行了比较大的“引黄灌溉”工程之外,能拿上台面的大概只有黑龙江的井灌稻作区的“引江水”工程了。为什么农田水利配套设施的建设会停滞,其实与我国的农情有着比较直接的关系。
首先是土地的“三权改革”。在我国的耕地进行确权到个人之后,明确了个人土地的面积和边际。而我国由于农业人口基数大、人均耕地保有量小,每个农民都把自己的耕地当做宝贝一样看待,不容易其他人的破坏或者开发。如果想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必然会涉及到农田的排水、进水沟渠的修建以及扩建工程,怎么修建和扩建?很可能会占用农民已经确权的土地,您觉着农民朋友会随意的让您占用耕地吗?
其次是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基本上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虽然说您看着现在的耕地配套的水利设施不是很完善,但是在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满足农民的生产需求。如果水利设施不完善的话,我国的农业产量也不会出现连增的局面。由于农村的生产情况相对复杂、种植结构也较为多样化,因为引水或者排水起冲突的情况并不是很多见。所以,在现有的配套水利设施能满足当今农业需求的前提下,也很难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水利设施建设工程。
最后就是地方政府的资金问题。水利设施建设是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测绘、施工以及成本核算等环节,每一项的费用都是巨大的。以黑龙江的井灌稻作区的“引江水”工程为例,就投入了巨大的资金,耗费几年的时间还没有全部完成。所以,农田水利设施的资金需求量大,而以地方政府的财力来讲,是否会有这么充足的资金也是一个大问题。
即便如此,如果能够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农田配套水利设施的扩建或者改建,对农民朋友来讲也是一件好事,除了方便生产之外,也能提高生产过程中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可以!现在地没人种,为什么?收入太低,所以再进行一次就应该以提高产量为主
搞是应该的,但要与农村30年土地承包期相协调。这段时间深入调研,搞好规划,30年土地承包期一到,解决好农民问题,再依规划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比较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