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落后挨打,与乾隆的鼠目寸光,缺少政治家的敏感和远见分不开!康熙、乾隆统治时期曾被称为“康乾盛世”,这一说法现在已被移出了中学历史教科书,因为它不过是中国封建社会日落前的最后一抹余晖——盛名之下,国家早已腐朽落后。
盛名威名,其实难副
我们评价盛世的标准通常是: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可乾隆时期国家的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乾隆统治前期,社会还算安定,但是到了乾隆后期,四川、湖广、陕甘、云贵等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乾隆晚期,为了镇压这些农民起义,耗费巨大。到了嘉庆时期,甚至有起义军直接冲入嘉庆皇帝的紫禁城内。
政治上
乾隆统治时期吏治腐败,贪污成风。“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乾隆皇帝自己奢靡无度,下面的官员自然纷纷效仿,贪污成风。比如王亶望贪污一案,被革职拿问的甘肃原任、现任的大小官员有100多名,全部被抄家。据说,王亶望为孝敬乾隆,投其所好,想进献一只价值4000两白银的玉如意,可他觉得这还不够精美,又在上面镶满了大大小小的珍珠:四分重的大约可值四、五千两白银;五分重的约需六、七千两;如果是像龙眼大小的则至少价值白银二万两。王亶望出手如此阔绰,除了俸禄,自然是贪污了。
还有乾隆喜欢的大贪官和珅就更不用说了,他号称“天下第一贪”,富可敌国。为了藏钱,和珅费尽了苦心。据说,他将钱财藏进房屋的柱子和卧室的墙中。被抄家时,负责查封的官员都惊呆了,只见那些柱子被撬开后金光闪闪,而卧房里的中空的墙里,都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的金条。嘉庆皇帝派人足足清点了六天六夜,然后又花了七天七夜才将这些财宝搬进国库,所以就有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经济上
由于明末福建商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引进了红薯,康乾时期开始大面积推广,加上玉米的引进和种植,使乾隆时期人口大增:从乾隆继位到退位的54年时间里,人口从1.4亿增加到了2.9亿。所以,有人说“康乾盛世”其实就是“红薯盛世”,只是因为推广高产作物使人口多了一倍。
所谓“康乾盛世”,实际上是乾隆在吃他皇爷爷和皇爸爸的老本罢了:康熙平三藩、收台湾、解决噶尔丹等叛乱势力,基本上已经解决了清朝内外的不稳定因素;乾隆的父亲雍正也是个异常勤勉的皇帝,他励精图治13年(据说雍正就是累死的),推行了摊丁入亩、养廉银、密折制、军机处等新制度,为乾隆政治统治奠定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雍正退位时,国库中给乾隆留了6000万两的白银,所以,只要乾隆不是个大昏君,做好守成之君,将清朝统治推向顶峰是个大概率事件。但实际上,这么丰厚的家底,乾隆却没有让大清经济迈上一个新台阶,工业产量由明朝时期占世界的一半下降到6%,GDP由明朝的占世界40%下降到30%。
文化上
乾隆大搞文化专制。乾隆年间,文字狱多达160多起。编纂《四库全书》时毁书无数:查缴禁书达3000多种,15万部还多,焚毁的图书超过70万部,禁毁书籍与《四库全书》所收书籍一样多。甚至连《天工开物》《物理小识》《武备志》《明将军传》等记录中国明朝科学成就的书籍也被列为禁书。实在是中国文化典籍遭到秦始皇焚书之后的一次空前浩劫。它使乾隆达到了文化专制的目的,但导致了思想禁锢、文化不兴、科技落后的恶果。
所以,乾隆时期,盛世之称显得有些名不符实,表面繁荣之下,早已暗藏危机,而乾隆却还乐得做个守成之君,安心自在地当他的太平天子,大清走向衰落,实自乾隆始。
盲目自大,没有政治眼光和韬略
康熙、雍正为乾隆打下了盛世基础,可是乾隆却没有把手中的这把好牌打漂亮,反而让清朝盛极而衰,甚至导致中国错失良机,近代被动挨打。
1.奢侈无度,好大喜功,导致国库亏空
乾隆皇帝执政后期非常奢靡,比如办“千叟宴”、“六下江南”。据统计,乾隆南巡的随从多达2500余人,每人配单马或双马,另外还有400辆骡车、800匹骆驼,纤夫达3600人,6次南巡花费达到2000万两。沿途官员为了巴结逢迎他,借机敛财,大肆搜刮,百姓苦不堪言。加上修建圆明园,喜欢古董字画,靡费甚巨,所以乾隆把雍正攒下的6000万两家底都败光了,到了他退位的时候,清朝国库已经开始出现亏空。
2.闭关锁国,闭目塞听
清朝从乾隆皇帝开始,实行全面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一开始是四口通商,到后来只开放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垄断进出口贸易。1792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率700余人乘坐“狮子”号等五艘船出发,来访问中国,希望清朝对外通商,但乾隆以“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拒绝了英国使者的请求: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乾隆致乔治三世敕谕
乾隆的傲慢与自大,使中国失去了通过对外贸易,接触和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可能性。就在乾隆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时,英国的工业革命早已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马戛尔尼在来中国之前,对中国这个古老神秘、传说中黄金遍地的富有国度充满了向往,可是,当他们来到中国,亲眼看到真正的“康乾盛世”时,不免大为失望:
“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房屋通常都是泥墙平房,茅草盖顶……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他们还看到,清政府雇佣来为他们端茶倒水,扫地做饭的老百姓“都如此消瘦”,“每次接到我们的残羹剩饭,都要千恩万谢。对我们用过的茶叶,他们总是贪婪地争抢,然后煮水泡着喝。”“在普通中国人中间,人们很难找到类似英国公民的啤酒大肚或英国农夫喜气洋洋的脸。”触目惊心的贫穷,刷新了他们对盛世中国的看法,而吏治的腐败,更使他们看清了这个王朝的不可救药:
但他在南下的过程中,却发现清政府的贪污腐败已是病入膏肓。比如乾隆帝批准给使团的招待费,当时算是一个骇人的巨款(每天五千两白银),但大多数已被经手的官员克扣中饱。——《这才是晚清:帝国崩溃的三十二个细节》
失望,继而是轻鄙和被刺激起来的侵略野心:
马戛尔尼说:“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而它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它的体积和外表。” “中国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它打倒在地。”
3.缺乏远见,错失良机,成为历史罪人
1794年乾隆八十三岁大寿,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带来了600多箱礼物献给乾隆,除了祝寿,更多是为了展示英国发达的科技和强盛的武力:天体运行仪、赫歇耳望远镜、帕克透镜、气压计、蒸汽机、棉纺机、带有减震装置的马车、榴弹炮、迫击炮、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君王”号舰艇模型、热气球……
可是,令他们失望和感到自己的智商受了侮辱的是,那些他们用来炫耀国力的礼物,竟然没有一件能入乾隆的法眼:“天体运行仪”,乾隆认为没啥了不起,跟八音盒差不多;帕克透镜,英国人表演了如何用它熔化中国钱币后,只被当成打火机用来给和珅点了一回烟斗;而乾隆皇帝在看了一眼气压计后,终于撂下一句:“这些东西只配给孩子玩。”兴味索然地转身走开了。
那些原本最应该让乾隆重视,意识到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为中国国防安全担忧,进而未雨绸缪,奋而学习的武器和大炮,则被拉到了圆明园,搁置在那里,落满了灰尘,未曾使用,一直到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英军发现了它们,把它们又拉回了伦敦。
乾隆的无知自负,贪图享乐和鼠目寸光,让清朝错过了最后一次通过自醒和学习追赶西方的机会,他对鸦片战争的爆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近代中国的百年沧桑和屈辱,实兆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