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不参战,法西斯也不可能赢。

美国不参战的前提是,日本不会发动珍珠港战争。对于美国这样的孤立主义国家,如果日本不主动偷袭珍珠港,美国没准真的就捏着鼻子忍了。

但是,美国不参战不代表美国不搞物资禁运。

日本发动珍珠港事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美国断绝了与日本的商贸供给,日本无法从美国获得至关重要的石油物资,以至于无法维持战争机器的运转。所以日本铤而走险,希望通过袭击美国换取美国的贸易开放,或者至少获得整个西太平洋的控制权,继续维持战争机器的运作。

如果日本不偷袭美国,日本的战争机器很难维持。日本在中国获得了三四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却完全无法转化为资源。中国极其糟糕的基础设施和活跃的抗日武装让日本根本无法以战养战,只能通过不断地扩张新殖民地希望攫取资源。

实际上,在抗战后期的1944年以后,虽然日本还能在正面战场上击败国民党军,但在广大的沦陷区,日本的基层控制力已经非常弱了。沦陷区的农村被盘根错节的抗日武装所把持,日军只能龟缩到城市中控制主要交通线。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已经开始了局部反攻收复了很多县城。日本的侵略区看起来好像一大片,实际上是一个个松散的小点组成的。

如果美军不介入,也许日军能够投入更多的资源进入中国,但依然改变不了“得不偿失”的事实。中国作为贫穷的农业国,根本无法为日本提供足够运转现代化军队的资源。日军也许可以在中国撑过1945年,却绝不可能打赢。

只不过,如果在日军崩溃之前,蒋介石的意志先崩溃了,以民国政府的软弱和腐败,以割地换和平的“谈判”也不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汪伪成立以后,日本有可能以傀儡政权的形式逐渐慢慢消化部分殖民地,但鲸吞中国是不可能的了。

在欧洲方面,没有了美国,苏联也一样能打赢。

在二战后初期,70%的欧洲人(指西欧国家)都认为,苏联应该是打赢二战的首功。

只不过随着冷战开始以及苏联解体,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开始人为的被低估,反倒是美国英国开创的第二战场被翻来覆去的讲。实际上,诺曼底登陆并没有美国所宣传的那么重要。第二战场固然加速了纳粹的灭亡,但那更像是在大局已定后的摘果子行为。在1943年,苏联与德国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丘吉尔可是任由斯大林怎么说都不出兵的,直到1944年战局明朗了才出兵。

决定苏德大战胜负的几场会战里,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中,苏联都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靠着血肉长城抵抗了纳粹的铁蹄。而这些会战中,美国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美国援助苏联的物资固然对苏军的战斗力有很大帮助,但绝称不上是决定性的作用。

经历了几场大战,德国在苏联战场上颓势尽显,被苏军逐步反攻至国境以内。

而面对盟军在西欧的登陆,纳粹始终不将其看做主要威胁。连德军士兵都认为西面的盟军是“友军”,东面的苏军是死敌。当时在德军内部有一句话——向东死死顶住,直到西面的美国人踢我们的屁股。在西线战场,德军的兵力调配都是几万十几万人,发动的阿登反击战也不过几十万人,跟东线动辄两三百万人的大战没有可比性。

当苏军攻入波兰时,纳粹的生命已经可以进入倒计时状态了。此时的英美敏锐的意识到,如果再不尽快登陆,整个欧洲都会被苏军解放。到时候分战果的时候,就没有英美什么事了。



如果说美国不参战,日本可能会获得一个比较体面的下场的话,那么对德国来说,美国参照与否并不会直接影响德国的命运。哪怕美国不参战,英国一样会在苏联反攻态势明显的时候开辟第二战场,德国该怎么死还是怎么死,邪恶的法西斯阵营还是会被摧毁。

最佳贡献者
2

二战时,若美国不参战,大致情况为:1.亚太部分,日本南下占领澳洲,东南亚,并向西占领缅甸、印度,中国大陆全沦陷。随后,日本撕毁《日苏互不侵犯条约》北攻苏俄,占领蒙古,并挥师欧洲,与德国在苏俄中部汇合。2.欧洲战场,德国侵苏并使苏俄灭亡。然后,德军向东侵占中东、高加索油田区,并向伊朗、印度方向进军,与日本在印度的德干高原会师。3.非洲战场,德军联合意大利等侵吞英、法等殖民地战争。然后,集中兵力封锁并进攻英伦三岛。4.待日本、德国意大利会师后。形成德国主要统治欧洲、西亚、非洲、南亚,日本统治东亚、北亚、东南亚、澳洲,美国统治北、南美洲。这种“三国形势”。若干年后,德、日再合攻美国。大致情况估计这样。

3

首先你这是个伪命题,美国不可能直到二战结束还不介入,参战只是时间问题,在苏联政府独自抵抗德军几乎到绝境之际,美国一定会参战并给予苏联人援助,让他们继续打下去,时间推断在1943年上半年,美国就会介入战争,这还是美国国内避战心态盛行而最晚的参战时间。

如果你非要假设美国不参加二战,那只能大致推断二战的可能结果,首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给美国参战借口的蠢事不能发生。日本迅速占领整个东南亚地区包括美属菲律宾,因为资源运回日本必须经过菲宾律,而美国国会和人民是不可能因为一个菲律宾对日开战的。日本得到急需的石油、橡胶等资源,澳大利亚日军要攻占的话也是不成问题的,只是需要时间可以先放着迟早是嘴里的肉。


得到了继续支撑战争的资源,日军加大对中国战场的进攻,一面对重庆正面门户宜昌、石牌一线施加压力牵制中国军队的行动;另一面调重兵从越南直上攻入中国广西,过独山攻占贵阳,直逼重庆;另外还派兵由缅甸攻入中国云南,昆明告急。中国得不到外界援助,抗战无望,形势所逼,不久中国政府只能和日本停战议和,这里详情就不多说,自己理解,国军纵然是在正面拼死抵抗,但毕竟国力差距,又得不到援助,是无法继续独力撑住日本的全力进攻的。中国战场稳定后,苏德战场还在僵持着,日军及其仆从国数百万军队向印度进攻,一段时间后攻下印度,沿伊朗进入中东,和德军会师,共同夹击苏联,并在苏联远东发动进攻对苏军施加压力,在德日合击下,苏联必亡,回过头来收拾英国不在话下,其结果就是协议国取得了二战的胜利,然后又是否和美国展开世界争霸战争呢,所以美国是不会让协议国走到这一步的,美国一定会介入战争的,援助苏联让他能抵抗德军,帮助中国抵抗日军都是这道理。

4

谢邀。不过虎爷我只说历史,不议现时,所以只能跟您说说如果美军不参战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以下,也将从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说起,因为这个点刚好是美国宣布参战的时间。

先说说亚洲战场,如果珍珠港被偷袭后美国不参战,那么日本完全有可能长驱直入并占领整个东南亚。关于这点,我们可以回忆一下现实的二战中,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反击战之前的情形:当时的日本海军还在太平洋上和美军厮杀,但陆军已经打败了东南亚的英军和澳军。如果没有美国的参战,那么对于已经打到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日军来说,占领整个印尼也不成问题,因为当时唯一能够和东南亚和日军抗衡的盟军就只有英军和澳军,但前面说过英澳联军已经被日军打败。

如果占领印尼,那会有什么影响呢?首先我们要知道日本为什么要占领进军东南亚——因为军部发不出石油和橡胶了。要知道,对于二战时期的军队来说,石油和橡胶是两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但纵使日本在当时已经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他们在中国的占领区里却因为技术和科学理论不成熟等原因找不到石油,所以他们在北上诺门坎战败后才要选择南下。而在印尼,有一个油田叫做印尼油田,这个油田一年的产油量足足可以支撑日本进行3年的战争。一旦它被日本占领,后果会怎样自然不堪设想。

而在缅甸战场,虽然中国远征军还是会得到美国的援助,但没有了美军的牵制,太平洋地区的日本陆军完全可以杀回亚洲大陆,那么缅甸地区中英联军的命运何去何从,真的就是个未知数。但是别忘了,二战还有一个欧洲战场,这个战场的科技实力才是一等一的。

接下来说说欧洲战场。当时的希特勒已经和苏联打上了,而且希特勒把大部分德军都派往苏联地区,西线的兵力应该算是相对空虚。但在美国参战之前,英国已经明确表示过自己快撑不住了。现实的二战中英国之所以能反戈一击,其实是因为在美军参战后,英军看到了打赢德国的希望。但自从伦敦空战之后,欧洲战场的主角应该只剩下苏德战争了。别看英军和隆美尔在北非打得水深火热,其实双方的军队仅仅是几万几万的对打,远没有苏德战场上百万军团大厮杀的规模。

但我们知道,苏联在诺曼底登陆前,其实已经在库尔斯克打赢了德国最后的进攻力量,接下来苏德战场的双方角色完全对调了过来,变成德国防守、苏联进攻。后来,现实的二战中苏联也是自己吃下了柏林,完全没有英法美三国的帮助,顶多就是英法美在西线拖住了一部分德军。但在虎爷看来,如果没有美国参战和诺曼底登陆,苏联也能自己吃下德国。原因如下:

第一、当时的德国没有打下高加索油田,乌克兰也被苏联拿回去了,而当时这两个地区分别产出石油和粮草。那么,没有这两个战略要地,纵使西线没有诺曼底登陆,德国也已经快把资源耗光了。

第二、关于德国国内资源的情况,其实我们看一下苏德两国在战时的军备产量对比就知道:当时的德国没有吃下列宁格勒和莫斯科,而列宁格勒的坦克厂在保卫战中一直保持着生产,还以平均每天生产5辆的速度投入战斗。相比较而言,德国的虎式坦克虽然也有保持生产,但一直到柏林沦陷前虎式坦克才仅仅生产了近两千辆,这个数量也仅仅是豹式坦克的两倍。生产数量不足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虎式和豹式坦克的生产难度较大,还有一个是德国的资源已经基本耗光。希特勒之所以下重本生产虎式坦克,除了虎式坦克比较坚固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把虎式坦克作为后期德国军人精神的支撑。在这个程度上讲,德国早已经失去了当年闪击战的强大实力,单从虎式坦克这一类的武器的作战模式分析,也可以看出德军早已没有能力和资源进行闪电战了。

而苏联这边的T-34坦克却依旧保持着高额的产量,它的数量远远高于德军的坦克好几倍。后期苏联之所以能突破德国的重重防线攻进柏林,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两点:一个就是它坦克的产量,另一个则是它数量庞大的军队。所以,纵使美国没有参战,诺曼底登陆没有进行,苏联也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反杀攻进柏林,而这一结果也仅仅是时间的问题。当然,苏联的进攻会把西线相当一部分德军吸引到东线,这时候英法联军还是有可能找到机会在西线的某一处登陆,之后让德国再次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并最终打败德国。

当苏联消灭德国之后,它会怎么做呢?其实这就跟真实的二战一样:百万军队进军中国东北。我们再看真实二战中的东北战役,也能够看出同时期的日本根本就不是苏联的对手。如果美国没有参战,只不过是由于没有美国的原子弹,日本没有那么快投降,但苏联还是完全有可能从山海关进入华北,在中国已经拖住日本的情况下从日军后方进攻,进而和中国夹击日本在华侵略军,然后再从库页岛南下沿着北海道往日本国土打。

最终,日本还是会因为打不过盟军而宣布投降,反法西斯阵营依旧能够打败日德两国。但由于美国没有参战,它失去了这一争取国际地位的机会,那么在之后的冷战中,过程和结局会怎样也许又会是另一番结局。

5

这个问题很简单的。

二战时期如果美国要求中立,德意日国肯定是大胜,但是中国是个例外,唯独中国不会败!

一是美国中立的结果就是苏联后勤完全崩溃,当时苏联军队连进攻都跑不动了,没有吃的了,是美国的无私的付出给苏联几乎全部的后勤保障,包括武器弹药,尤其是飞机的援助使苏联夺会制空权,意义最大。就是说美国中立,苏联必亡。

二是美国中立英国必然灭亡,英伦三岛奄奄一息,困兽犹斗。

三是美国中立意味着日本没有偷袭珍珠港,日本全力占领东南亚,如入无人之境,日本战略物资丰富了,没有后顾之忧了。

四是估计日本解决了战略物资问题,考虑中国的幅员辽阔,永远无力占领中国,日本会见好就收,与中国谈判撤军,估计中国会形成国民党政权,汪精卫政权,共产党政权,满洲国政权并立局面。中国共产党人自立自强,自力更生逐步消灭这些政权,建立新中国。

世界大局是美国独霸美洲,德国意大利和几个中立国家在欧洲。日本占领东南亚,澳大利亚。新中国领土包括苏联远东地区到贝加尔湖畔,蒙古,新疆,阿富汗等等,印度自己独立建国。

6

美国一,二战都是在战争态势已经明朗的情况下才参战的。美国参战的时间可以形容成抢人头。

斯大林格勒,以及列宁格勒战役结束之后。德国的失败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日本就更简单了,苏联给中国点武器援助,日本马上就被打出去了。

纳粹如同当年的蒙古,在战术上是无敌的,但是最后会输。因为战略有问题。

我举一个小例子拿破仑时代,法国外交部长,叛逃到英格兰。英国人就问他,你们法国节节胜利,我们节节败退,你怎么还叛逃呢?法国外交部长说拿破仑的野心太大了,打败了意大利又想征服西班牙。征服了西班牙,又想征服普鲁士。打败了奥匈帝国又想占领埃及。他还要占理莫斯科和英国,表面看上去节节胜利,可是他失败一次呢?他可就全输了呀。

果不其然莫斯科一战,拿破仑走上了下坡路。

德国也一样,单挑全世界,最后被群殴!纳粹德国的失败,是战略上犯了严重的错误(四面树敌,两线作战,战场遍布,结果腹背受敌),美国人不上场,但无限给同盟国的资源也会压垮纳粹。

同时,请注意纳粹使用的闪电战本质就是偷袭。160的德国和150日本人趁170法国,英国不注意的时候猛给他一圈,然后将他击倒。但是当他们袭击一米八一米九的人的时候,这些人缓一会儿,缓过劲儿来这一米五一米六的就只能挨打了。

7

未来不应假设,历史没有如果。尊重事实就是坚持底线,立场论其实就是“不自信”的遮羞布。对于美国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既不应无限“拔高”,也不该有意“贬低”。即便现在的美国“十恶不赦”,也应该客观看待美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因为,二战是世界性的灾难,先后有61个国家,20多亿人卷入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所以,即便美国的贡献很“微小”,但也毕竟是有益于全人类的。本着“底线”那就该承认;即便美国作用只是“间接”的,受益国也应该感谢,这是客观,也是“良心”。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良心”,它就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朋友。

当时的德国和日本是二战的两大策源地,也是轴心国的两大核心。若论综合实力的话,在美国没有“展现”的情况下,德国和日本理应排在第一和第二位。至于苏联、英国和法国这几个当时的强国,虽然它们的实力也比较雄厚,但若与德日两国相比,也是有差距的。战争初期的进程似乎也验证了这个观点。在德国向苏联发起闪电战后,苏联被打的几无还手之力。通常的说法是因为苏联“毫无准备”。我个人一直不赞成这个观点。因为,那时的德国从闪击波兰开始,已经将东欧几个国家“收人囊中” ,如果说苏联对战争没有预判,则很难令人理解。即便是“毫无准备”,那也说明“应变能力”不强。因为,应变能力也是战争的因素之一。

至于法国,那更是有目共睹。战前,法国号称“陆军世界最强”,然而,开战不到一个月,法军就被德国摧毁了“意志”。直到现在,仍然是法兰西民族的“内心之痛”。所以,在战后,法国总想着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原因就是对“赎回尊严”的渴望。而英国,经过二战,日不落帝国正式走下了神坛。不过,平心而论,英国的韧劲,英国对战争的“理解”还是应该给予肯定的。毕竟,它也是个多线参战的国家。不仅在西线和德国作战,在非洲和亚洲也都有它的“身影”。而另一个多线参战的国家就是美国。

多线参战而又同时面对德日两国的,理应首推美国。因为,英国虽然也和日本在亚洲及大洋洲地区交过手,但基本上是节节败退的。而苏联和日本交战也只是到了大局已定的“收尾阶段”。而美国参战后,随机成为了对日和对德两线作战的“主力”。谈到美国在二战中的贡献,自然无法用百分比来“量化”。但从方方面面也不难有个判断。比如,战争自然离不开军火,如果军队没有武器和弹药的话,军人也就与老百姓“无异”啦!据不完全统计,在二战期间,除了保证自己的军火所需外,美国还给盟国提供了近60%的军火。而接受美国军援的盟国中也包括苏联和东亚战场。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军火的话,那又拿什么去和德国、日本的飞机大炮抗衡呢?

提到军火,也就不得不提到美国的参战动机问题了。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是被迫参战的。由于日本袭击了珍珠港,美国才不得不参战。所以,美国不是救世主。其次,美国在战前也曾卖给过日本军火,美国只是想发“战争财”。美国并非单纯的正义。因此,无需感激美国。客观说,这种观点并不辩证。试想,美国身处北美一隅之地,本土并无安全危机。且自身又具备制造军火的能力和水平,人家自然有经济贸易的权力。在战前,美国也没有必要去确定谁是邪恶国家,所以,也没有必要给其套上道德的枷锁。其次,日本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招惹美国,去袭击珍珠港。原因就在于开战后美国已经掐断了对日本的军火供应,最主要是美国将军火援助给了日本战场的“对手”。再者,那时候的美国明显有了参战“趋势”,所以,日本才“抢先出手”。即便美国不是救世主,即便美国是被迫参战。但也不能因此“抹杀”美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即便是无需感激美国,但也不应该因为立场而有意“贬低”。这就是“底线”。

至于如果美国不参战,二战的结果会如何的问题,首先,历史没有如果。事实是美国参战了,而且在对日和对德作战中,美军皆是主力。其次,在二战中,美国有一千多万人先后参加了战斗。有百万计的青壮年倒在了二战的战场上。以巴顿将军领导的集团军为例,在牺牲15万人的情况下,使德军付出了140万人的代价。再者,美国除了自己参战外,还向盟国(包括苏联)提供了军火、医疗、运输、食品等诸多方面的援助。如果美国不参战、不支援的话,被美军消灭的那部分敌人必然会是战争上的主力,而其他国家肯定也会因此付出无法量化的“代价”。而如果美国不提供军火等诸方面援助的话,这些“空缺”必然只能靠自己解决。因为没有如果,自然无法断言美国不参战的形态,也不敢断言盟国会失败。但起码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胜利不可能来的那么早。

8

这个问题可以先从卢沟桥事变开始说起。从那时开始,一直到武汉沦陷的1938年,那时,美国几乎没有对中国有什么援助,著名的飞虎队当时也刚刚成立,作用还没发挥。但是,日本已经发现在中国打不下去了,也就是说,从那时开始,日本占领全中国的可能性就没有了,记住,这时美国不仅没参战,也几乎没对中国进行援助。所以,二战即使美国不参战,中国不会亡。至于1944年的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虽然日本打通了交通线,但几乎是占领一座城,随后就必须放弃一座城,因为没有兵力!兵力不足,其实也是日本无法占领全中国的一个关键原因。再看欧洲,第一个就是英国,德国当时并没有打败英国,为什么,空战失利,海军打不过。同时,虽然当时美国支援英国,但是,德国当时强大的潜艇战将美国援助绝大多数都击沉了,而且直到德国放弃海狮计划时,美国的援助对英国来说都几乎可以忽略。再看苏德战争,和前面一样,德国的潜艇战直到1942年末才开始走下坡路,在这之前,美国对苏联的援助一方面因为德国军队的阻挠,即使登陆,也无法运入,何况绝大多数被击沉。更重要的是,莫斯科战役快结束时,美国才参战,但那时美国的因素几乎没有对莫斯科战役产生一丁点影响。所以,结论就是,即使没有美国参战,德日的失败是必然的!只是二战的时间肯定要延长,同盟国的损失肯定将更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