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左宗棠,张之洞,谥号都是文襄?:慈禧还活着的时候,对赐谥基本延续了清廷的规矩,很慎重,因为这不仅关系上意,而且是盖棺定论。换句话说,赐谥是皇上对
慈禧还活着的时候,对赐谥基本延续了清廷的规矩,很慎重,因为这不仅关系上意,而且是盖棺定论。换句话说,赐谥是皇上对一个大臣最后的评价,属于最权威的论定,此事不仅关乎朝廷体统、死者荣辱,而且与子孙前程也紧密相连,因此随意不得。
依照清廷的谥法,最难得的是“文正”,此为特谥,照例不准拟呈。晚清时候,曾国藩因为拯救了清廷江山社稷,居功至伟,最终得了一个“文正”,这在无形中也为晚清“文正”之谥立了一个标杆,除非能和曾国藩并肩,否则趁早别想,所以,即便是后来的李鸿章、荣禄,也够不上“文正”,只能退而求此次,得“文忠”之谥。
虽说“文忠”比不过“文正”,但是也很难得。有清一朝,有个传统,汉人重“文忠”,旗人重文靖,死后要想得到“文忠”之谥,一要是朝中数一数二的重臣,二要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李鸿章、荣禄都是忠心耿耿的后党,尤其是李鸿章,无怨无悔地为慈禧背了很多锅,办了很多事,所以慈禧最后赐了他一个“文忠”,算是比较公道的。
“文襄”看似比“文忠”要低一个档次,但要论难得的程度,它可是在“文忠”之上。“文忠”没有硬杠子,“文襄”有,非有大武功不能得此谥,咸丰更有特旨,有大武功而未竟成者,亦不能得“文襄”。
有清一朝,不算左宗棠、张之洞,谥“文襄”者只有十一人,并且都是完全够格,达标的。
都有哪些人呢?
自福康安之后,勤保平川楚教匪,明亮平大小金川,长龄定张格尔,等等。
左宗棠得“文襄”,适合吗?
左宗棠活着的时候,曾自认为得不到“文”谥,因为清廷有定例,一般情况下,只有被点了翰林或者授大学士的朝中重臣方可获谥“文”,左宗棠虽然后来被授东阁大学士,但他有硬伤,科举没中过进士,只是个举人,严格地说,他“文”的含金量不高。
左宗棠觉得,他最终可能得个“忠介”的谥号。
但是左宗棠死后,慈禧还是赐了他“文襄”之谥,因为左宗棠平定西域,收复新疆的功劳太大了,论武功,他不比曾国藩逊色。
对待国家名器,慈禧还是敬畏、珍视的,不该给的坚决不给,该给的不含糊。
但张之洞得“文襄”就是另一番情况了,最主要的一点,他这谥号不是从慈禧手里得到的,而是从摄政王载沣手里拿到的。
其实,从张之洞得“文襄”那一天起,世人就议论纷纷,认为他配不上“文襄”之谥。
因为从武功这个标准看,张之洞一生能拿得出的只有在两广总督任上,调兵遣将,供应粮草之功,但很明显,他的这份功劳离大武功而竟成太远了。
既然如此,他怎么就得到了“文襄”之谥呢?
张之洞对功名看的极重,晚清官场的许多人认为,此谥是他生前积极运作的结果。
平心而论,张之洞最应该得的是“文敏”或者“文勤”,但张之洞认为此两谥矮化了他,他不比李鸿章差,跟李鸿章应该在同一个层次。
但论忠心,慈禧虽然是张之洞的官场恩人,但比起李鸿章之忠,他差远了,所以弄一个“文忠”,他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因此盯上了“文襄”。
晚清官场有一种看法,如果慈禧还活着,张之洞想得“文襄”,慈禧恐怕不会给他。
从这一点讲,张之洞是幸运的,因为自慈禧死后,清廷在那帮少不更事的王爷手里,方方面面已经不成体统了。
简单说,国家名器已经沦落为廉价的政治道具了。
《清会典》有定例:“谥嫔妃及王大臣赐谥者,皆由大学士酌拟,奏请钧定。”
张之洞死时,清廷内阁都有哪些人呢?
以孙家鼐居首,其次为世绩、那桐、荣庆、鹿传霖。鹿传霖为张之洞至亲,如果由他提议谥张之洞为文襄,世绩、那桐必有意见。
那怎么办呢?
想帮张之洞完成夙愿的那帮人,盯住了孙家鼐。那时候,孙家鼐已去日无多,想到自己的身后之名,自然乐得为张之洞开个先例。
说白了就是孙家鼐把张之洞当成了一个台阶,今日我帮你谥“文襄”,来日我自然就能帮自己谥“文正”。
孙家鼐后来的确谥“文正”,世人对此皆是摇头叹息,孙家鼐作为首辅,毫无功业,《清史稿》本传仅得七百余字,除去陈述履历,谈其为人外,生平事业,三四行就说完了。
说白了,他就是个伴食宰相,结果谥了“文正”,宣统朝名器泛滥可见一斑。
而这正是末世的一大征兆。
清朝大学士基本“文”字开头,相传左宗棠谥号是许庚身提名、慈禧裁定;据记载张之洞是临到跟前被改动。
谥号是给一个人的评价,从明朝开始,评定的整个程序是礼部请旨要求给予谥号,然后由吏部、兵部考核过往行绩,再由礼部根据行绩划定上中下三等,最后送翰林院,由翰林院拟定谥号,这个前几天关于钱学森按古代规矩能给什么谥号专门说过,就不再重复。
到了清朝,程序简化了些,按《大清会典》记载,大臣的谥号是“由大学士酌拟奏请钦定”,《会典事例》又补充了下,文武大臣谥号用两个字,这点基本和明朝同一作法。当然这个奏请的不止一个谥号,小王看到要拟定数个由皇帝来勾选一个,与现在给领导汇报工作做选择题一样。
另外,二品以下无谥,比明朝的三品以下无提高了一些,除特殊情况外。左宗棠官至东阁大学士,正一品;张之洞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正一品。所以,两人皆有奏请谥号的资格。
清朝的《旧典备征》中,记载了如下图的说法。
通读第一句,有不认识的可留言,所以这两人第一个开头必然“文”字。那第二字能用什么?
从《清会典》记录的范围七十一个字看,数量太多就不一一列举,小王发现仅“隐”“愍”两个字不好,属于上中下三等中的下等,其他都是上中等。至于常说的“文正”在清代基本到了最高等级,上图也可以看出一般不拟,除非皇帝发话。
而甲胄有劳曰襄,辟地有德曰襄、因事有功曰襄,也就是在清朝,“文襄”两字多授予学士背景的,同时又有军功的大臣。
左宗棠
在《慈禧全传》里曾写到,左宗棠奉旨督办闽海军务,但没多久就病死了。结果初次拟定谥号时,提了“文忠”这个谥号,还包含另外三个带“忠”字的谥号,但慈禧没同意,认为“忠”字不够。内阁中书许庚身提出了“文襄”,这也是基于左宗棠的军功,但又提醒慈禧,咸丰三年后,文武大臣或军营积劳病故或阵死亡而武功未成者,都不得拟用‘襄’字,所以,左宗棠能不能用“文襄”还得慈禧圣裁。
慈禧又听了往年定“文襄”的人员,综合考虑了一下,认为左宗棠可以评定此谥号。小王认为是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并推动新疆置省一事上,能算的开疆扩土,所以辟地有德曰襄。当然,注意一点的是,《慈禧全传》是小说形式的文学作品,并不是正儿八经的史料,只能参考一下,许多网上抄袭的只说故事,并不考证指出出自哪纯属无脑搬运。
张之洞
在清朝史料笔记《蕉廊脞录》中,曾记载关于张之洞的谥号拟定情况,当时谥号已拟定为特谥文忠或文正。
结果在死前写的遗摺提到了一句话,就是上图中第二行所说,触到某位亲王之忌,然后临时改谥文襄,当时慈禧已死,载沣把持实权,多半载沣敲定张之洞的评定结果。
这个有点不同于左宗棠,如果谥号文正改文襄,那绝对是降格处理,文正在清朝是顶格谥号;如果文忠,可能差别就是微微降了。
所以,这也是我开头一个写的相传、一个写的据记载的原因,仅供参考。
谥号指的是古代对君王、诸侯、大臣、后妃、权贵、学者甚至僧道等角色的人物死后的一种称号,为的是对亡者生平的功过、品行做出评定。据考古研究谥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估计周穆王前后普及,我们熟知的有诸葛武侯、韩文公、岳武穆。帝王的谥号一般是有礼官来评定的,臣子的谥号则是有朝廷赐予,也是一种相互评价的表现吧。古代唐以前谥号主要是以两个字为主,也有非主流的一个字、三个字的谥号,在唐以前谥号的评定还显得比较的客观,但唐宋时期谥号逐渐的成为了帝王的一种彰显虚荣心的工具,并且过分的主观评定大臣的谥号,客观性远不如庙号,字数也是远远超出三个字的数量,也是这个原因所以那时候的谥号主词可能是任意一个具有褒贬含义的字。明清之后谥号评定的方法基本上已经固定了下来。
根据谥号是对亡者评价的基础,谥号和我们对人的评价一样有褒、平、贬之分,用好理解的说法就是夸赞、平平无奇、批评。宋朝重文轻武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文”字的谥号在宋朝是荣誉性非常高的,也垫定了后面两朝对“文”字谥号的偏执,如明成祖的谥号全程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可以明确的是“文”谥号是褒谥。清朝时期一品大臣去世后会向皇帝请示是否授予谥号,一品以下除非特例不如是不给的,。能用“文”字的是要有翰林、大学士的身份才能用,清朝关于文字的谥号有文正、文忠、文襄、文恭、文成、文简、文端、文勤、文敏等。这里面文正是最难获得的,清朝只有八个人或的这个谥号,曾国潘在列;文忠是其次,清朝有十个人左右获得;随后就是文襄了。
文襄是属于美谥,获得文襄的谥号并不简单,除了达到“文”字谥的要求以外,还要满足有军功的要求。即便不是清朝,对于谥号常用字也不是随便给的,文字适用的条件很多,但也说明它的规制很高,相比之下襄字适用的条件就比较少,只限定于开疆拓土上阵有功,或其他的事情有大功的并性格刚烈,威严德行大家都服他。那么张之洞、左宗棠二人是否满足这些条件呢?
张之洞最大的官职是体仁阁大学士,虽然大学士不是实职,但妥妥的一品官职,直接满足授与谥号和清朝对谥号“文”字的规格。至于军功就比较扑朔了,张之洞没有亲自上过前线战场,他却是慈禧扶持起来抗衡湘军、淮军的重要人物。而且张之洞在任的时候创建了水师学堂、陆师学堂、铁厂、兵工厂,在湖广总督任内时将湖北军队改编为类似德国军制的新式陆军,之后还参与了多次剿灭叛乱的策划安排,算下来总有他的功劳的,加上他的地位混个“襄”字还是不算乱用的。左宗棠和张之洞同为晚晴四大名臣之一,他是当时的东阁楼大学士,“文”字也用得,军功就不用多说,为清廷平陕甘之乱、收复西部领土,他还是湘军重要的核心人物,“襄”字用的绝对比张之洞还合适。
结语:清朝的“文”字谥号还算没有泛滥,不过文襄的谥号也不仅左宗棠、张之洞,有名气点的像福康安、洪承畴、于敏中都用的文襄的谥号,还有长龄、黄廷桂、明亮、李志芳、靳辅、舒赫德等清朝的大臣都用的此谥号。至于左宗棠、张之洞配不配享有这种赞誉型的褒谥,真的就看个人看法了,至少在清朝当时的册封这个谥号的人是认可的。
谥号基本上是历朝历代对大臣的盖棺定论,清代的谥号是有严格划分的!非翰林出身大学士职务不能谥文字,文正最尊贵(清代只有八位大臣谥文正)其次是文忠(李鸿章荣禄皆谥文忠),在以后是文恭,文成,文端;然后是文襄,文襄是指有赞襄军功的文臣,后来也用于又独立统帅完成军功的文臣!“左文襄不是进士出身,张文襄自号知兵”所以……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