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最厉害的将军绝对不是吕布,吕布只是一名有着绝世武功的武将,并不是一名厉害的将军。所谓将军,是集“仁、智、勇、信、严”于一身的带兵人,既要有盖世武功,更要有文韬武略。遍看三国战将,最全面最厉害的将军是张辽!
张辽劝降功夫堪称一流
见微知著降昌豨。在官渡之战后,东海郡的昌豨反叛。张辽与夏侯渊一起,将昌豨包围,双方对峙数月。这时,夏侯渊诊断军队的粮食不多了,准备退军。张辽通过经常到围城一线巡视,发现昌豨也经常在城头,看到张辽时似有难言之隐,他的士兵向城外放箭也日渐稀少。根据这一情况,张辽断定昌豨有投降之心,于是与夏侯渊商议,派出使者与昌豨洽谈,昌豨果然投降。凭着对昌豨的眼神动作和士兵们的作战情绪,张辽明察秋毫,在退军之际收降了昌豨。
巧舌如簧降关羽。关羽被曹操包围在土山后,准备与曹操鱼死网破、拼死一战。这时,张辽带着武将们少有的如簧巧舌上山了。关羽知道张辽是来劝降的,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不听张辽的劝说。但张辽并没有说劝降的事,而是以昔日你救我、今日来“救哥哥”为名,说出了让关羽不堪重负的三条理由:
一是关羽战死有违桃园三结义精神;二是辜负了刘备托付看管家眷的重任;三是未与刘备尽到共扶汉室的忠心。三条理由,张辽从关羽的角度出发,说得入情入理,句句说到了关羽的心里,既说得关羽不能以死明志,又给关羽留足面子不得不降,张辽的智商情商都太高了。
张辽率军战斗智勇双全
勇破乌桓。曹操在远征乌桓时,所率的先锋部队突然与乌桓的军队在白狼山遭遇,由于敌众我寡,曹军都非常恐惧。此时,张辽挺身而出,主张趁敌情况不明进行速战速决。曹操感于张辽的勇猛,不仅采纳了他的建议,还将他所持的具有指挥部队作用的“麾”交给张辽,让他统一指挥先锋部队进行突击。张辽率先锋部队不仅大败乌桓军队,还斩杀了以“骁武”著称的乌桓单于蹋顿,使“胡、汉降者二十馀万”。张辽在白狼山的速攻战,临危不惧,勇猛果断,从而在曹军众将中名声卓著、脱颖而出。
智破谋反。张辽驻守合淝时,在白天与孙权的军队交战取胜后,率得胜之兵回城,却不允许三军将士脱衣解甲。众人不解时,张辽以“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解释。果然,在夜里,张辽的军营内燃起大火,一片叫反声。张辽听到后,率亲兵数十人立于军中,审时度势,传令全军:只要不是谋反者就安坐勿动!结果,很快查出并擒获了那些制造叛乱之人,挫败了孙权组织的军中夜叛。军队在夜间难辨敌我,有奸细蛊惑时容易引起军混乱。张辽处变不惊,冷静地识破了谋反之计并转败为胜,这一招,成为了后来遏制军中夜叛的智谋典范。
力破孙权。孙权占据江东后,最希望的就是得到合淝和荆州,作为他首都的门户。在张辽守合淝时,孙权趁曹操与张鲁在汉中作战之机,亲率十万大军来围攻。而张辽的守城军队只有数千人,在“诸将皆疑”的氛围中,张辽决定在孙权没有完成合围之前,主动出击。于是,张辽率领八百精锐将士,直接攻入吴军大营,一直冲杀至孙权的帅旗下,吓得孙权爬山而逃。在孙权发现张辽人少时,复又包围,但是吴军的士气再也不能抵挡张辽勇猛攻势。这一战,张辽以少胜多,让东吴闻风丧胆,从此落下了“张辽止啼”典故。
结语
张辽不仅是曹操的“五子良将”,更重要的是在军事史上创造下了许多战例典范。张辽的武功不如吕布,却能率八百将士在孙权万军丛中横冲直撞;吕布虽有万夫不挡之勇,却冲不出小小的一个下邳城。最厉害的战将,不是匹夫之勇,而是能够伐谋、伐人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