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全球变暖会不会引发新仙女木事件呢?

全球变暖会不会引发新仙女木事件呢?

2020-11-14 03:32阅读(60)

全球变暖会不会引发新仙女木事件呢?资料里说,“新仙女木事件”的诱因主要就是全球变暖的过程中,冰川融水阻断北大西洋暖流,导致连锁反应。:首先介绍一个概念

1

首先介绍一个概念——温盐环流。

这个神奇的环流,保护着地球能量的平衡。

来,我们继续来脑洞大开,做这样一个逆向的思考。

假设,全球的气温升高了。

会怎么样呢?

极地的冰化了!冰水,没有那么咸,对不对?不停化开,那么,极地的海水就会越来越淡!也就不会比从低纬度一路小跑北上的海水咸了,或者说,密度大了。

那么,深层海水由于密度差的原因,原本向低纬度流的趋势也就不复存在了。温盐环流,环嘛,原本是一个圈来着,现在下面的这个路径减速了,甚至断开了!这就像个高架桥一样,被堵住了!那么,可不就是南北交流的温盐环流被“叫停”了嘛!

这个交流消失了,那么低纬度地区会越来越热,这就像发烧了却控制不住一样,温度越来越高。

而高纬度地区呢?由于没有温暖海水来保温,那就原来越冷!

最先被影响的是美丽的欧洲,会很快冰天雪地,很多美丽的港口城市会成为一片冰雪铸造的城市。海水结冰,也就再也没有那些渔业、海路的旅游业。

紧接着是北美洲和我们亚洲,寒潮会频繁来袭!!秋天和春天消失了,只剩下冬天和夏天!很可能今天还高温着,半个星期之后就开始飘雪!

还有,因为低纬度的温度升高速度特别快,赤道美丽的雨林会消失,草原和森林会大片大片着火。许多动物灭绝而且台风会成倍增加,地球上的居民以后只有这样几种天气:酷热、严寒、暴雨、暴风雪。

对于整个地球来说,恶劣和极端的天气,会像雨后春笋一样,频繁发生!

新仙女木事件也可能因此发生。

2

先说说什么是新仙女木事件,“新仙女木”是一种寒冷气候标志性植物,它耐低温,出现的时间大约在1.25万—1.15万年前,目前为止研究最为充分、地质证据最多的一次千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

大约1.3万年前,有一颗彗星在撞向地球前发生爆炸,导致地球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温度骤降,造成了大批动物灭绝,如长毛猛犸象、剑齿虎、骆驼和树獭、美洲狮等,同时克劳维斯人也突然消失,地球经历了一个长达1000多年的寒冷期,而新仙女木这种植物却活了下来,为此我们把这段时期称之为“新仙女木事件”。

地球从诞生至今,经历了无数次灾难,而“新仙女木事件”是距离我们人类最近的一次寒冷事件,在这个时期,英国南部的平均气温降到了-8℃,冬天更低至-20 ℃,严重扰乱了当时正在欧洲和亚洲形成的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研究“新仙女木”事件,对于我们人类预测气候变化有较高的价值。

为什么地球气温急剧下降呢?科学家认为,彗星撞击地球爆炸产生的热量和压力可能融化了格陵兰冰层,改变了大气环流运行规律,同时爆炸相当于火山喷发一样引起灰尘遮蔽太阳,减弱了太阳辐射,导致短短十年内,地球平均气温下降了大约7、8℃,而且降温持续了上千年,气温这么大变化, 一定是改变了地球的洋流系统运转,其中之一就是洋流循环受到了破坏。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形成洋流?

驱动海水流动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温度,另一个是盐度。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配不均,导致赤道地区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南北两极少,气温低,又引发地球表面气压场的高低不均衡,导致空气开始流动,形成了风,在赤道地区形成了信风带,在风力的驱动下,风吹动的海水向一个方向流动,形成洋流,一般来说,受风力驱动只限于海面下100米范围,为此风海流属于海洋中的表层流。上图

结合气温、降水、蒸发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的海区盐度不同,副热带海区受副高影响,降水少,蒸发大,盐度最高,主要分布在南北纬度30度附近。地中海深居内陆,受陆地影响,蒸发量加大,盐度更高,两极地区温度低,蒸发量小,盐度低,全球盐度分布规律呈现”驼峰”状。上图

由于风力与盐度不均,形成了全球表层洋流环流系统,这只局限于海洋表层。海洋那么深 ,大约在2000~3000米的深度,海水流动还会形成垂直性环流系统。具体的说:

受温度和盐度驱动影响,在大西洋范围内,有一条墨西哥湾暖流把低纬度盐度高、温度高的海水带到北大西洋地区,受此影响北欧国家即使在北极圈附近,冬天平均气温还在0度左右,天气非常暖和。可是这股暖流深入的高纬度地区,温度低,周边海水盐度也低,暖流被冷却后开始下沉,流入洋盆南下,又回到低纬度,接受加热又变成暖流,构成闭合的垂直性环流系统。我们把由于温度和盐度驱动海水流动称水为“温盐环流”,一次温盐循环耗时大约1600年,时间大约与这次新仙女木事件周期相吻合。

上图,红色代表暖流,蓝色寒流在海底流动,形成了全球范围内海洋环流系统。

海洋中的表层洋流与温盐环流构成了海洋热动力循环系统,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彗星爆炸PK全球变暖

这次新仙女木事件是彗星爆炸导致的南北两极冰川积雪融化,引发的洋流系统调整,而全球变暖也会导致地球上冰川积雪融化,是否也会触发洋流系统变化呢?笔者认为有可能出现新仙女木事件,但强度不会那么大 。

彗星爆炸引发的全球气温升高,短时间内导致了北极冰川融化,引发的大量淡水汇入北大西洋,使得墨西哥湾暖流不能北上调节欧洲各国气候,冬季将非常寒冷。除此之外,撞击的灰尘遮蔽了太阳光,10年内气温下降7~8度,也有这个原因。

而全球变暖气温变化比较缓慢,北极冰川会慢慢消融,融化的淡水量也不会突然涌来,加之海洋那么大,全球有三分之二是海洋,它的调节能力不会那么脆弱,墨西哥暖流也不会很快就停止消失,只能是一个变弱的过程,另外全球变暖也会对冲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气温不会像“新仙女木事件”那样直线下降。

从近二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欧洲各国冬季只是多遭遇暴风雪的袭击,是气候极端事件表现,全年平均气温并没有下降的趋势,当然几十年尺度对于地球气候变化来说时间还是太短,而温盐环流的周期达到1600年,还有可能没有出现异常的原因。

总之,全球变暖与彗星爆炸引发的新仙女木事件还是不同,之间有很大差别,毕竟两者触发的原因是不同的,虽然都会导致北极冰川融化,但时间和空间有很大差别,地球上自然灾害也会呈现较大的不同。

3

天气的形成称为【气候】,白话文简而言之就是【地球界的水循环系统】,海水蒸发---> 变云层,云层累积---> 就下雨,雨淡水进入陆上河流与地下水系统--- > 流入大海,就形成一个「水循环」

这样大的北极冰块本来在「暖化」之前是个「冰块」并不直接参与【地球界水循环系统】,但是北极超级大冰块融化成液态后,就直接参与了「海水,蒸发,雨水,河流,进入大海」,

「打个比方说」本来【地球界水循环系统】原本只有10兆吨液态海水,本来「固态水」(北极海冰),有5兆吨不参与,

结果5兆的北極海冰(固态水)被融化了变成液态水进入大海,今天变成有「15兆吨」海水是【地球界水循环系统】,重点来了,雨水的【材料 】增加了,会发生啥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