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有两个刘姓同乡,一个叫刘德,另一叫刘继祖,据说二人还是堂兄关系。
刘德是个地主,富的流油,但也是“朱门酒肉臭”的一类富,朱元璋从小就给他家放牛。介于刘德与刘继祖的关系,想必刘继祖的家境也相当殷实,要不然那来的荒地施舍别人。
朱元璋的祖籍并不在濠州钟离(安徽凤阳),而是江苏句容(今南京东南)。他的祖上一路逃荒来到凤阳,但生活依旧没有改观。况且由于外来户的身份,也分不到土地,只能租来地主的土地耕种,但一年到头的收获还不够交租。
交不起租,地主不管,非但不体谅朱家,反而趁机敲竹杠,再将租子以高利贷的形式转换。如此一来,纵然是朱家“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也还不完地主的租子。因此,朱重八(朱元璋原名)从刚会跑就开始给地主家放牛,只为多一点微薄的收入。
小孩子正是以发育身体的时候,再加上漫山遍野追牛消耗体力,而地主又不给带干粮,因此朱重八每天饿的前胸贴后背。所幸他还有一帮原意与他“同甘共苦”的小哥们儿一起玩耍,因此也能暂时忘记饥饿的困绕。
可能是经常挨饿的缘故,朱元璋从小便羡慕皇帝的生活,即使他不知道皇帝究竟过的什么生活。总之,他认为皇帝,一威风,二能吃饱饭,三不用穿破衣服。因此,没事儿的时候,朱元璋便坐在高高的石头堆上扮“皇帝”,而小伙伴们跪地高呼万岁。
但是,小伙伴们的朝拜是有条件的,那怕是吃一口肉都行,因为能和他一起混的孩子们家境也不会好那里去,同样营养不良、皮包骨头。比如最要好的朋友汤和,连说话都不利索,可能就是营养缺失的缘故。
所以,为了证明自己这个“皇帝”不是徒有虚名,朱元璋便将地主家的小牛烤熟了吃。结果,闯了大祸,因为他这个“皇帝”只能唬住小伙伴,而在地主刘德面前屁都不是。所以,朱元璋被一顿棍棒打了个半死。不仅如此,打那以后,地主刘德还落下了仇视朱家的病根儿。
元至正三年(1343年),朱元璋家乡濠州发生旱灾,第二年春天蝗灾和瘟疫又席卷而来。不出半月,朱家顶梁柱,朱元璋的父亲、大哥、母亲先后去世。只有朱元璋和二哥幸免。但是家里一没钱买棺材,二没有土地埋葬亲人。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好向主家刘德求助。
刘德自从损失小牛,心疼的掉了三十斤肉,还剩二百二十斤。一米六的个子看上去如一颗皮球。朱元璋一进家门,刘德就知道“来者不善”,因此眼皮都不带撩一下。朱元璋低声下气说明来意,刘德只是鼻子哼了一下,然后拿起水烟,吞云吐雾。
朱元璋还想磨叽,刘德抄起棍子劈头盖脸就是一顿猛抽。朱元璋与二哥一边惨叫,一边夺门而逃。兄弟俩回到家,跪在亲人遗体前放声大哭。这时,邻居刘继祖听到哭声,自然也明白了缘由,于是喊朱元璋到面前,给了朱元璋一大堆旧衣服做“棺材”用,另外允许将遗体葬入他家荒地。
朱元璋埋葬完家人就进了黄觉寺,也算有个落脚地儿,然而不出一月,黄觉寺又黄了。于是朱元璋由念经的和尚变为沿街串巷的乞丐,而且来来回回就是九年时光。
二十五岁那年,朱元璋终于结束了和尚兼乞丐的生涯,投奔了义军郭子兴。朱元璋很能干,很快得到郭子兴的器重,而且还娶了一个大脚老婆。后来,朱元璋干得越来越得心应手,终于引起了郭子兴的忌惮。因此,有骨气的朱元璋向郭子兴提出自己单干。郭子兴顺水推舟答应,但不给朱元璋兵马。
朱元璋一咬牙,干脆带着二十几个最要好的兄弟与郭子兴分道扬镳。没想到,这一离开,成了朱元璋一生最正确的选择。因为,朱元璋屡次得到高人的加盟指点,他的创业之路很是顺风顺水。几年下来,无论是比他起家早的大咖,还是比他出道晚的新秀,不是被他剿灭,就是被他降服。
1368年,朱元璋时机成熟,于是称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布衣出身,很在乎衣锦还乡的那份荣耀,更何况还得祭奠一下祖坟。所以朱元璋如同当年刘邦一样,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人的一生,最不能忘记两样东西,一是仇人,一是恩人。所以,朱元璋自然想到了刘德与刘继祖。出乎朱元璋意料的是,坏人刘德健在,恩人刘继祖早已归天。朱元璋感慨万千,沧海桑田,世事无常。
接下来,朱元璋如同对待当年受胯下之辱的恶霸一样,给了刘德三十庙地,免收税赋。而于刘继祖,朱元璋更为出手阔绰。朱元璋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子孙后代,世袭罔替。因此,刘继祖一个善举,为后辈引来去无限的福泽。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