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邀!此句并非古诗,而是现代人所作且来源于网络!有人以“本是青灯不归客”为引,众人应帖,其中以“但因浊酒留红尘”此句回帖最为出名!本是普通两句诗,合在一起竟衍生出奇妙的意境与人生态度与哲理!妙不可言!

我也拙笔浅续两句:

本是青灯不归客,

但因浊酒留红尘。

偶听经鼓常存善,

不负禅心与本心。

**** **** ****

本是青灯不归客,

俗缘难了破禅心。

待得卸去袈裟日,

携手红颜度红尘。

??????


最佳贡献者
2

“本是青灯不归客,但因浊酒留红尘”不一定是古代名人写的,但它是出自名人之书中的延伸。为什么呢?

熟读《红楼梦》名著的人,都知道贾珍有个亲妹妹贾惜春,因母去逝早,寄养在贾府里。长大后,她由于亲眼目睹了贾府的兴衰,感叹人间凄惨,遂产生了厌世岀家念头。

鉴于此,作者曹雪芹巧安排在《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七中有诗云:

一盏青灯伴古佛,半为修行半为魔。

红尘看破此生后,愿长伴青灯古佛。

从此青灯伴古佛,不负如来不负卿。

此诗通篇言之岀家人的心态,似乎只有“本是青灯不归客”的解释,缺少了一个“但因浊酒留红尘”的念头。

看来说出“本是青灯不归客,但因浊酒留红尘”的无名氏并非是想出家之人,而是一个不堪负重,但又不得不前行的人。为什么呢?

人生一世,多是为了追求快乐而浪迹于世。殊不知,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中真的不容易。少年时代不知苦,成人之后被苦忧。

诚然,有少数人不忍直视痛苦受累,反而产生愿意去守佛门、伴孤灯。固此,“青灯不归客”就是这个人沮丧、彷徨时的考量。到底去不去呢?事实上,他(她)并没有付诸行动,而是继续忍受前行,所以“浊酒留红尘”。

那说到底,“本是青灯不归客,但因浊酒留红尘”什么意思呀?

本是:可以理解为“本应该”或者“本可以”。

青灯:青荧的油灯,是由一种纸或棉做芯,一头在外、一头放入有油的灯盏里点亮的灯。青灯古佛相通,代指佛门。

浊酒:浑浊的酒,因是杂粮精制是有浓度的。浊酒并不是指酒,而是指人间的欢乐如酒一般。

本是青灯不归客:本可以陪伴青灯在佛门过着清闲的生活。

但因浊酒留红尘:可是因为迷恋人间的欢乐而留了下来。

一言以蔽之,“本是青灯不归客,但因浊酒留红尘”,并不悲伤,反而能警醒人们高歌猛进。人生多灾多难,何必清守佛门,倒不如喝杯“浊酒”壮个胆负重前行吧!

3

谢谢邀请,

本是青灯不归客,

但因浊酒留红尘。

这是两名隐士的佳句,历代流传下来。本人学识浅博。不知道两位隐士的名子。


4

本是青灯不归客,但因浊酒留红尘。这两句不是古代知名诗人之作,出自现代人之笔,具体来讲是微博投稿。

5

本是青灯不归客,

但因浊酒留红尘。

眸底泛红泪酌血,

孤云岫逐清风越。

6

谢邀!

佛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门本圣地,莲池有游鱼。多少名利客,面壁少悔意!

题主的诗句出处不详,无稽可查。其禅意可意会可言传,可解读可续言。

本是青灯不归客,

但因浊酒留红尘。

壶中岁月无眠夜,

镜里朱颜有泪痕。

菩堤树下蝶展翅,

灵隐寺内僧度人。

晨钟暮鼓惊飞禽,

春花秋月默经文。




7

感谢邀请

“本是青灯不归客,但因浊酒留红尘”

第一,这两句诗并不是古代某位诗人所作;

第二,因为本人愚笨或者说知识面太窄,所以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也没有找到有任何出处;

基于以上两点基本可以确定这两句诗为现代人所作,更加可信的结论是:某位大神出了前半句,而很多人也对有后半句,所以这两句现在有点网红句子的意思,大概情况就是这样。

解析(个人理解):

“本是青灯不归客”

“青灯”往往是指寺庙里的照明灯具,用在词句里基本是指向僧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也往往被理解成静心禅修远离世俗。

“不归客”则是指明一种特定人的生活状态,或者说是特指的特定身份。

本句字面解释应该是说,自己本来就应该是一个皈依佛门,远离红尘世俗,丢弃儿女情长的人,用“不归客”更加重了“本来”的定义。

“但因浊酒留红尘”

“但因”转折词不再多做解释。

“浊酒”字面意思是浑浊的酒、不好的酒,而这里应该暗指的是红尘、世俗、感情等等不一而足,更多的应该指的是感情之类的意思,在这里使用避免了后面“红尘”二字的意思重叠。

“留红尘”指的就是留在世俗世界里的意思了,这里的“红尘”只是单指世俗社会了。

本句字面解释应该是说,但是因为贪恋食酒,而让自己不能清心寡欲,不得不留在这世俗社会里而不能自拔。

两句诗是意思应该是:

自己本来应该是一个青灯古佛、暮鼓晨钟侍奉佛祖的人,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命里就应该是个不归于世俗的人,但是内心又充满了对一些感情或者事物的不舍,说明了作者内心的纠结,对某种感情或者事物的不舍之情跃然纸上。

[个人对此的理解,有偏颇之处高人指证]

谢谢

8

本人学知浅薄,没有在古诗文中见过,但现代明人诗.词文中也没有,所以自认为是出于民间某墨客之手!谢谢!!!

9

这句诗出自无名氏之手,形象地描写了在“入禅”与“逃禅”之间矛盾交织的心理,原罪是夲人爱饮酒,其实是放不下红尘过往,“醉中往往爱逃禅”,于是过着亦饮亦禅,亦醉亦醒,半佛半人的生活。

一个人看透尘世,抛却家人,一心礼佛,得该有多大的决绝与决心。比如李叔同,顺治皇帝,唐玄奘等。他们要拿得起,放得下,吃得苦,忍得寂寞,“咬定青山不放松”,方能在禅学领域有一凡作为。倘若他们牵挂儿女情长,被酒囊饭袋所折磨,被名缰利锁所束缚,修行往往较浅,“行之不远”矣。即便是多年后的得道高僧,也是一开始游移不定,进退失据,于是一边念念有词:“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一边佯醉疯狂,头也不回,好叫自己及别人断了这根思念的弦。

他们过着苦行僧,青灯古佛般的曰子,内心却虔诚礼佛,他们往往著作等身,红尘俗人们只敢仰望,叹为观止。

所以,他们在入禅的那一刻,犹豫过,徘徊过,挣扎过,但最终克服了千难万阻,从此世间少了一闲散客,多了一得道高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