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邀,如此高逼格的问题啊。

首先很不好意思的去搜了一下那五十本传统文化经典是啥。

我已经阅读完了的书有:《论语》、《大学》、《诗经》、《左传》、《后汉书》、《资治通鉴》、《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楚辞》、《乐府诗集》、《苏东坡词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人间词话》

读了开头,因为晦涩而终止的有:《周易》、《老子》。

未读完的有:《孙子兵法》、《文心雕龙》、《梦溪笔谈》、《史记》、《汉书》、《庄子》、《孟子》

正在阅读的有:《世说新语》、《李太白全集》

说起来真是惭愧,而且大量的书都是念书的时候看的,现在工作了,很容易静不下心,看这种传统典籍也是想起来了看一页,更多的时候愿意去看小说。

我常常说自己喜欢传统文化,喜欢古典文学,实际上只是喜欢古典小说罢了,也读诗词,但是读的实在太少,诗词又要慢慢的去品。读乐府诗集读了两年,那时候在大学,借的别人的书,现在已不记得几首了,真是惭愧的要死。

我在此给自己立誓,认真阅读,潜心写作,正如著名诗人阎安所说:不读书,想写出好的作品,没门!不读书,想成为一个好作家,没门!

最近我听了不少名师的讲座,觉得自己读的书太少,写的东西太浅薄,心中很是惶恐。越是靠近传统文学,我的心里就越是惶恐,希望大家能够感受到我的惶恐,和我一起惶恐,回归经典,认真读书。

--------------丸-------------

文:祁门小谢

最佳贡献者
2

谢谢邀请。

《人民日报》推荐了50本传统文化经典,希望大家去读:“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中华文明底蕴深厚,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品读文化经典,不仅是了解过去,也是了解现在和未来。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主体,中国古代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推荐的五十部经典,洋洋大观,基本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1.梳理自己的读书经历,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求学期间和工作以后。对照书目总结一下,有25本是通读过的,主要是先秦时期的经典、蒙学和四大名著等,另外的有些是读了其中某些片段,如诗词曲赋等,还有的只是知道书名,内容完全没有涉猎。汗颜!

2.在读过的书中,有的读了不止一遍两遍,比如《周易》《论语》《老子》、四大名著;有的是作为毕业论文的主题,《韩非子》;有的做过全书注释如《西游记》。

3.有的是学生时代完全作为读者去学的,有的是工作以后作为图书编辑去汇编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全人类最为珍贵的宝藏。经典中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髓,是华夏无数先贤实践的思考的结晶,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

顺便说下,书目很好,但亦有尚需完善之处,比如缺少了东汉以后传入我国的佛教经典图书如《六祖坛经》,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一。

3

我喜欢看书,这个问题一下子激发了我的好奇心。人民日报权威发布的50本传统文化经典,究竟是那50本?而自己又知道和看过几本?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1到17本。

这17本书,包括儒释道和墨家思想、五经中除了《春秋左传》以外的四经《诗经》、《尚书》、《礼记》和《周易》(即《易经》),可谓经典荟萃。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列子》、《孙子兵法》16本书,都知道并翻阅一二,最喜欢和最熟悉的是《诗经》。

被誉为辞书之祖的《尔雅》很陌生,直接不知道。

查阅有关资料,始知《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最早的解释词意的专著。它不仅是辞书之祖,还是《十三经》的一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有时间我会找来读一读。

其次再来看看18到34本。

在这17本书,我算是比较熟知一点了。有我喜欢的唐代诗坛的三个风云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的《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白香山诗集》。有我喜欢的宋朝大咖苏轼的《苏东坡词集》。我最熟悉的是人们耳目能详的《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三国志》、《千字文》。知道但没有深读的是《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明贤集》、《楚辞》、《乐府诗集》。

最后来看看35到50本。

这16本书,我熟读的有6本。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以及《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其它有9本,《文心雕龙》、《人间词话》、《古文观止》、《世说新语》、《颜氏家训》、《闲情偶寄》、《浮生六记》、《梦溪笔谈》、《天工开物》只是略知一二。

有一本我是闻所未闻,那就是《文心》。临时抱佛脚,补了一下大概。《文心》是一本专们讲述初中语言读写的书,由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 叶圣陶和夏丏尊合著。被盛誉为用故事的体裁来写国文知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50本书,确实是经典中的经典,值得细细品读。

4

第一眼看到人民日报权威发布的50本传统文化经典时,作为一个文学院的学生其实是内心充满羞愧感的,若说读过多少,倒真的是不敢轻易下结论,书单上列出来的书大多是翻过的,但是深深浅浅,多有不一。

通读过的书目有:《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老子》、《庄子》、《诗经》、《楚辞》《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文心雕龙》、《人间词话》、《古文观止》、《世说新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

这几本书大概是不读会被导师打死的类型。也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入门读物了,我们可以分类来看:

1、蒙童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

小的时候读过三字经,至于别的是后来才读的。蒙童读物在很多情况下以认字和价值观的传递为目的,文章大多短小,倒是可以拿来翻翻,不过总觉得精华糟粕并存,饮用需谨慎。

2、子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老子》《庄子》

《老子》《庄子》读完还是觉得懵懵懂懂,大概是我尚且没有达到境界,寒假重读《论语》倒是有了新的感受。对于孔子其人有了新的认识,这个时而严厉时而循循善诱的师者形象更加的深入人心,此外,关于这个巨大无比的“仁”的话题,确实是要好好读一读孔子,毕竟儒士精神可能已经深入了中国人的血液。

3、古典小说:《世说新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

勉强把《世说新语》放进来,不得不说里面一些故事真的妙趣横生而令人读罢莞尔一笑,不过我还是最喜《红楼》,重读的次数越多,就越能理解张爱玲那句“红楼未完”的感叹。

4、古代文艺理论:《文心雕龙》、《人间词话》

中国的文艺理论和西方是不一样的特色,如果西方是细腻的油画,那中国便是水墨画,那种雪藻精神和诗话传统真的是从古而来的。《文心雕龙》算是一个大部头了,刘勰也着实是广纳百家思想,对于文体、风格、流变都谈的很清楚。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读起来本身就是一种审美体验了。无论是三重境界还是赤子之文,读罢都让人感叹。

5、《诗经》《楚辞》

算是中国诗歌的老祖宗了,就如同希腊神话和希伯来的圣经故事之于西方文学。

6、《古文观止》

这本书其实最初也是蒙童读物,王汝弼评价道 “《古文观止》是真正是在二百二十二篇的较少篇幅之内,撷取了两千多年散文的大部分精华。”认为“真是体物缘情,抎奇竟爽。”足以见得选文眼界之高,而且选入了当时不受重视的骈文,事实证明确实可以算的上“观止”二字。

五十本里通读过的大概就以上一些了,一方面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现代文学而不喜文言文,另一方面可能真的是功底尚浅,读起来步履维艰。曾经多次试图读《周易》,但总是在开头就放弃了。还有很多书偶尔会拿来翻看,比如诗集一类,无论是笔落惊风雨的李太白,还是世俊尧舜禹的杜工部,或者是白香山。与生活而言,诗词总是一抹亮色。

不过可以坦言的是,有两本书是碰都没有碰过的,一是《梦溪笔谈》,二是《文心》,前者大概是因为对其所写领域的陌生而一直没有阅读,后者则真是完全没有听过,甚是觉得自己孤陋寡闻。夏丏尊先生和叶圣陶先生的这本《文心》是该收入囊中,好好阅读了。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5

今天是《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人民日报作为一个发生口有它的特殊历史地位,也见证了中国的近代史发展。近些年人民日报在新媒体上的创新,是走在了大部分媒体的前头,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个五十本传统文化书单是之前人民日报列出来的,基本也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大学期间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古代文学史上基本都翻过这些作品,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时间有限的话,有几本必读,会长久受益:

1、儒家经典《论语》,论语中蕴含的日常智慧非常丰沛,对于人间世的看法虽是两三年前,但是到今天它其中依旧有通明的道理可以学习。

2、道家经典《老子》《庄子》,道德经五千言真是天地之大智慧,虽然很多层面是形而上的,但是那种视野是可以给读者带来历史感和通透感的。庄子是逍遥人士,读出自由来。

3、《诗经》,汉语之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难有相媲美的,那种最初的汉语之美,也可以帮助你今天去面对汉语的陈词滥调。

4、《史记》,无韵之离骚,最好的史家,最好的一部历史书,历史之中的人物,也能想象你在当下变成历史之后会为何。

6

认真地把《人民日报》公布的这五十本书的名单看了一遍,负责任地说其中有六本完全没读过,二十本完整读过,余者看的或是节选本,或者就是正在读。目前正在读的是“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一起对应阅读。

二十本全部完整读过的书里,有一些经常重新读。《论语》就是一本从小读到大的,一直到现还常常放在手边时时翻阅。《诗经》小时候读了《国风》部分,曾经抄录过,后来读了《雅》和《颂》的部分,发现《诗经》兼有百科全书和史籍的作用。其它常翻阅的还有《尚书》、《楚辞》、《古文观止》和《礼记》。

《人民日报》公布的这个书单,前缀是传统文化经典。而且没有说这个书单适用于什么人,不分老幼,不分专业那就是说这是个比较大众化的书单。这些书的内容量非常多,其中有的甚至一部细读下来就需要好几年。如果你要立志把这书单上的书都读完,那么就要做好长期的准备,有可能非常长期。这是对于那些没有自己阅读方向的人来说。

关于阅读,按理说应该是个从幼年开始就养成了习惯的事。幼年时是奠定良好阅读品位,培养健康阅读习惯的阶段,所选择的阅读品类尽可以是开拓世界型的,但一定要是精品。少年时是博学广识的阶段,在幼年基础的奠定之上应该有了自己的选择标准。就在此基础上尽可以驳杂,“于书无所不读”,不限定于某一方面。中年时是追求精深的阶段,完全可以术业有专攻。术业不一定是指工作、学业的专业,既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每个人对于读书的方向都可以有自己选择的权力。但我不主张读书有用论。等到了老年,读书就真正是乐趣了。读书是陪伴人一辈子的美好游戏。

《人民日报》发布的这五十本书,我个人觉得如果仅作为自己阅读品类中的其中一类,可以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和其它品类一起慢慢阅读,不必完全以这个书单作为自己的阅读项目,这样会以偏盖全。

如果从专业研究的角度讲,这个书单似乎也很大而化之。就我个人的情况看,我的很多阅读书目这个书单上也没有。既便是从事专业研究,我也觉得读书范围越广阔越好,因为阅读视角的广阔有助于增长见识,看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都会更宽容,不至于狭碍。

《人民日报》发布的五十本传统文化经典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列子》、《孙子兵法》、《尔雅》、《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三国志》、《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名贤集》、《楚辞》、《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白香山诗集》、《乐府诗集》、《苏东坡词集》、《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聊斋志异》、《文心雕龙》、《人间词话》、《古文观止》、《世说新语》、《文心》、《颜氏家训》、《闲情偶寄》、《浮生六记》、《梦溪笔谈》、《天工开物》。

7

小谢珠玉在前,让我回答这个问题有些战战兢兢。

我读书的数量自然不及小谢广博,但也斗胆回答一下。

看了很多人回答,又是批评,又是吐槽,更有甚者,书没看基本,就开始批判起来了,说读了也没用,我只想告诉你shame on you。

人民日报这些书里面有的确实不怎么样但是大多数的书都是值得看,而且是值得反复阅读的。

前四本合起来也就是传统的四书。中庸和大学是在礼记里面抽出来的重要篇章。这几本读完了,但是要说明白,还是需要加强阅读。

周易和尚书都是上古时候的书,佶屈聱牙,真的不容易读,但是加上今人的注释还能好一点,没有读完,正在阅读之中。

诗经,礼记,左传加上上面两本就是五经。诗经泛泛的阅读过,但是记忆不深刻,遇到问题还是要去查书。礼记没有读完,太偏重当时的制度,没有太大兴趣,但是重要篇章比如王制还是看过的。左传作为注释春秋的一本书,和春秋是编在一起的,读起来很困难,正在阅读之中。

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列子,孙子兵法这些书只有列子没有读过。

战国策正在阅读。

史记看了一遍,是很认真的看了一遍。但是自己还是在学习,理解史记一遍是远远不够的。

汉书看了一半,相对于史记,理解起来确实困难多了,但是可以配合杨树达汉书窥管一起看,能够明白许多。

后汉书和三国志没有系统阅读,只是需要查找人物故事的时候才去阅读。

资治通鉴,没读过。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名贤集这些书,个人嫉妒排斥,没有读,也不联系别人读。

楚辞,只看过屈原的作品。

对于唐人和宋人的诗集词集,是我薄弱的地方,没有读过,只是查资料时候用一下,真是惭愧。

四大名著都读过,但是理解不深。儒林外史个人很喜欢,尤其是喜欢开头的王冕。聊斋志异小时候读过白话文,现在买了一套文言文原版,正在阅读。

文心雕龙没有读过。人间词话读过一部分,感觉中国古代的诗词评论讲玄之又玄,不是具体分析。另外真要是诗词评论文集应该加上诗品、沧浪诗话还有六一诗话。

古文观止,魏晋之前的多数都是从四书五经,前四史等书籍里面抽取出来的,所以对于四书五经前四史读过的人不建议去读古文观止。纯属个人偏见。

世说新语,正在阅读中。

文心,听过,给朋友买过一本,自己没看。

梦溪笔谈,包罗万象,只可惜看的时候年龄太小,很多都忘了,再看也提不起兴趣了。

浮生六记,本身很好,而且文言文很简单,却出了一个白话版,让人无语。

闲情偶寄和天工开物没看过。

这份书单确实需要改进,有的重要的书籍比如文选,再比如读通鉴论,都是需要媒体弘扬的,不能只停留在三百千千的水平。

书要一点一点的看,真正吸收了才属于自己的。

自己毛病也有许多,还需要改进。

8

明人不装暗逼,我看到问题果断去搜了一下是哪50本,然后就看到了前面这句话。

说来惭愧,经常答题的时候说到这书那书,其实这个榜单一出来……通读过的就没几本。

虽然我现在依然保持每天1-2小时的阅读时间,但是有时候读书真的很烦,因为我阅读速度太慢了,别人看一本我才能看20%,所以读的书自然也不如别人多。

看了前面答主都读过那么多书,我真的很惶恐、很惭愧。

希望有大神能指点一下,怎样才能提高阅读速度……

下面来数一下读过哪些,不装逼,实话实说:



《论语》:粗读读过大半,没有通读。大概是于丹最火的时候,老妈买了本《论语》,我拿来读了,于丹倒是没读过。

《周易》:买过一本精选版,读了个开头,以我的能力实在很难读懂。至今记得最清楚就是“潜龙勿用”,这特么还是因为看武侠小说记住的。

其他4本翻都没翻过。

《诗经》:这个基本上是读完了,太多了嘛,诗三百,也是粗读。

《左传》:算读过一丢丢,从《古文观止》里面读的,233333333

《老子》、《庄子》翻过,没怎么读,其他两本翻都没翻。

《孙子兵法》:通读+粗读。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了,那时候每天少儿节目要放什么《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电视剧,觉得超棒,就买了一本,算是我文言的启蒙之一吧。

其他都没翻过。

《三国志》:因为《三国演义》的原因,通读了这本书。其中精读的是《武帝纪》和《诸葛亮传》。

其他的……前面说《古文观止》里面读过《左传》,看到这里,好像不能这么算。因为这里面好像都在《观止》里出现过emmmmmmmmm

这基本全是启蒙读物啊,除了《名贤集》,其他都读过。

《楚辞》:从头到尾读过一遍,也是粗读而已。

《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苏东坡词集》:读过《李白集》、《杜甫集》、《苏轼集》,都是精选本,不是全集。

《乐府诗集》:没读过集子,乐府诗都很少读,没什么兴趣。

《白香山诗集》完全没读过。

《三国》、《西游》、《水浒》都读过批评本全本,分别毛宗岗、李卓吾、金圣叹批评本。

《红楼梦》:正在读脂砚斋批评本。

《儒林外史》:买了,没读,塑封都没拆- -

《聊斋志异》:读过了全本,大爱大爱大爱!

《世说新语》和《古文观止》读过全本。

《人间词话》:有一段时间超迷宋词,所以简单地看过一些。

《文心雕龙》和《文心》完全没有读过。

《浮生六记》:好像是汪涵推荐的?前年618跟某东买了,粗读了一下。

其他都没读过。


9

去搜索了一下,人民日报发布的这50本传统文化经典书单如下: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列子》、《孙子兵法》、《尔雅》、《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三国志》、《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名贤集》、《楚辞》、《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白香山诗集》、《乐府诗集》、《苏东坡词集》、《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聊斋志异》、《文心雕龙》、《人间词话》、《古文观止》、《世说新语》、《文心》、《颜氏家训》、《闲情偶寄》、《浮生六记》、《梦溪笔谈》、《天工开物》。


数了一下,自己读过的有《论语》、《大学》、《老子》、《庄子》、《诗经》、《楚辞》、《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人间词话》、《古文观止》、《世说新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不到20本。



对于这50本书,我的认知如下:


1.这50本书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主体,中国古代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


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读完这50本,并且读懂,可以说就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比较深的感悟和研究。


最近我们一个读书群里再一起重读《论语》,对于孔子其人有了新的认识。


这个时而严厉时而循循善诱的师者形象更加的深入人心,此外,关于这个巨大无比的“仁”的话题,确实是要好好读一读孔子,毕竟儒士精神可能已经深入了中国人的血液。



2.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部分读


这50本书的内容量非常多,其中有的甚至一部细读下来就需要好几年。

如果你要立志把这书单上的书都读完,那么就要做好长期的准备,有可能非常长期。

读这些书,收获自然是有的。

不过它们同属于传统文化范畴。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部分来读。


把它们作为自己阅读品类中的其中一类,可以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和其它品类一起慢慢阅读。


这样会阅读的比较广泛,而且视野会比较开阔。不同类型的书还可以促进思考、增加其他方面的知识。



所以我的建议是,对于这50本传统文化的书,每一本都是经典,想要了解传统文化的从中选择就可以了;由于它们同属于同一文化范畴,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部分阅读,同时阅读其他种类的书籍,这样会让自己视野更开阔。


以上是我的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是文文,用文字记录美好的点滴,欢迎关注、交流。

10

首先,对于传统文化典籍来说,“本”的说法就是错误的,至少也得用“部”;

其次,网上看到的书目,《文心》从未听说过,《文心雕龙》是真经典,如果不是有意把该书简称为《文心》,莫非是《文选》吗?总之文什么都可以,就是没有《文心》这部书。

这50部权威经典本人基本都曾寓目,有看过一点的,有看完的,还有看过好几遍的比如那几部古典小说。以顾哥个人的认识,实在不大明白人民日报如何定义这50部书为传统文化经典,莫非是给外国人学中文的指南吗?

既然讲究传统文化,至少应该是成人读物才恰当,古代读书人被要求必读的经典首推十三经即《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是最符合传统文化意思的典籍。即使用《左传》一部代替春秋三传,足够覆盖传统文化四字,将浅显的幼儿启蒙读物好几种一并归入,看得人眼晕,体例混乱。幼儿启蒙读物中的《三字经》和《千字文》还好,内容涉及为人、为学等诸多方面,《百家姓》除了让人知道点姓氏名称外,和传统文化有何关系?类似的识字读物古代很多,并不是只有那几种,比如《文字蒙求》就足够胜任,莫非挑选人不知道这类书?如果挑选幼儿启蒙读物是为了突出传统文化的教育,那么孝道是中国人的真正传统,为什么不把《孝经》列为传统文化经典?诗词选集,只有诗经、乐府诗和唐诗数家,宋词只有苏轼一人,这个姑且不论,元曲为何没有?……类似值得斟酌推敲的还有若干处,比如《闲情偶寄》和《浮生六记》这类古人笔记多了去了,水平不下于两书的也有很多,这样选的道理何在?等等……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