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文运关键吗?以他掌管丰台大营,手握数万人马来看,他很关键,但这关键却不在康熙皇帝的眼里。

对康熙来说,他在咽气前所需要的就是一个“稳”字,他之所以降低张廷玉、马齐两个上书房大臣的职位和老四胤禛、老八胤禩两个亲王的爵位,原因之一就是和邬思道所说的那样:不让大臣们居功自傲,反而害了他们

但是还有一点,邬思道没说,那就是“八爷党”狗急跳墙了,老四这边要如此出招?康熙皇帝当然知道丰台提督成文运是老八的人,这事也不是什么秘密,在畅春园当晚,老九大吵大闹,无非就是想趁乱逃去给成文运报信,老四就一针见血地搓破老九的阴谋,还派了德楞泰、图理琛严加看管在场的人,连只苍蝇都不能飞走。

康熙为了皇位能安稳地过渡给胤禛,也真的煞费苦心了,不但用阴阳遗诏控制住九门提督隆科多,还给所有人使了障眼法,让他们以为远在西北的老十四才是最终皇位继承人,从而忽略了镇守京城的老四的存在。

更难得的是:连老八换死鹰诅咒这样天理不容的事,康熙都忍了下来。要知道在十年前,诅咒过太子的老大胤禔可是直接圈禁到现在还没放出来呢!可是康熙好像面面俱到,把传位计划已经安排得密不透风了,却为什么没有把“八爷党”的枪杆子调整过来呢?

是康熙老糊涂,漏了吗?不,康熙还是聪明得很,在他隐居在畅春园的时候,其实他还是可以通过张廷玉,源源不断地接受外面的信息,包括胤禛去见被圈禁的老十三一事。

胤禛虽然是管理内务府的皇子,但私自去见被明令禁止见面的皇子,这事自然会上报到上书房大臣那边,然后再报告给康熙皇帝。所以康熙在畅春园传位时,对胤禛耳提面命,细数太子胤礽、老八胤禩、老十四胤禵等人的缺陷,却没有提到老十三(这也是当初炙手可热的皇位继承人啊),就是康熙知道胤禛已经去见过老十三了,甚至可能连两人的对话都搞清楚了。

对于“四爷党”来说,老十三是一把利剑,在关键时刻才可用,而继位当晚就是这个利剑出鞘的关键时刻。在四爷府中,邬思道让胤禛交出钦差关防大印,决定要是胤禛到了时候还没消息,就直接拿着大印去释放十三爷,让他赶去丰台大印调兵救人,可邬思道难道没想到:他要找谁去救人?自己一个瘸子,走两步路都喘,怎么救?钦差和宗人府互不管辖,一颗关防大印就能放出一个圈禁的皇子?

所以四爷他们其实还有一个后手,那就是张五哥,这人是康熙身边三大侍卫之一,十三爷是他的救命恩人兼实际上的妹夫,他站队四爷也是理所当然的。在康熙宣布胤禛继位后,众人哭的哭、闹得闹,张廷玉在现场稳定局面,让胤禛退去偏厅休息,实际上却是让他赶紧行动,因为隆科多似乎出现了变故,他取遗诏太久了,老九胤禟、老十胤誐又一直在闹事,真到了不可收拾的时候,他们要冲出去还真的没人拦得住。

雍正到了偏厅后,屁股都没坐热就问张五哥“金牌令箭”在哪里?张五哥一拿就准,然后就让张五哥去见邬思道,要亲自告诉他:“皇上已经传位于我,要他依计行事”,到了雍王府,邬思道告诉张五哥,让他去释放十三爷,然后要十三爷“依计行事”

够简单吧,什么内容都没有,只一句“依计行事”,张五哥就心领神会地去做了,要说他没和四爷党混在一起,鬼才相信,而且这权力极大、见令箭如见皇帝的金牌令箭,居然就在胤禛去的屋子里,还给张五哥一拿就拿到了(康熙这东西乱放,也不怕哪个不长眼的东西拿去卖了),巧了点吧!毫无疑问这放置金牌的人就是康熙,他一早就设计好了。

以康熙的计划:首先他已经把所有皇子控制在了畅春园,这一点和当年凌普深夜兵变一样的做法,就是为了防止野心家趁乱行事;之后,他先传唤胤禛入内,让张廷玉、张五哥、图理琛、德楞泰知晓继承人选,并把金牌令箭留给了胤禛,以防不测;最后,康熙也希望安稳收场,不要真的出现“停尸不顾,束甲相向”的情况,这些都是亲儿子啊!康熙是皇帝,更是个父亲,从他让胤禛“善待兄弟”就可以看出,他还是希望这个国家可以由儿子们一起撑起来,就像当年康熙和他众兄弟一样。


既然康熙都已经把金牌令箭都安排给了胤禛,那他就不需要再调动丰台大营的人员了,因为金牌令箭,见令牌如见皇帝,莫说“八爷党”三人在图理琛、德楞泰的看管之下,就算成文运真的敢带兵前来,只要上书房首席大臣张廷玉拿着金牌令箭,走上城墙振臂一呼,谁还敢造次。

所以其实老十三杀成文运是有点多余的,他当时以金牌的权力任命了三大参将,成文运已经控制不住丰台大营,只是老十三为了显示自己虎威仍在,同时震慑那些“八爷党”安排在丰台大营里明面以及暗面的人马,不得已拿成文运来杀鸡儆猴了。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最佳贡献者
2

导语:

忠心之人,这世上能有多少?有那么一个起到关键作用的忠心之人,那么事情就好办了。康熙到了晚年,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隆科多身上,也算是押对了宝。

成文运,丰台大营的提督,手里有两万人马。这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果康熙拿捏不好的话,极有可能造成内乱。

贸然换掉成文运,会造成八爷党的反击。

不管成文运背后的人到底是谁,康熙皇帝都不会在这个时候贸然调动他的职务。因为他的职务实在是太关键了。

康熙皇帝直到临死前,才宣布了继承人是谁,这是有先见之明的。他把所有皇子都召集了起来,目的只有一个,控制住京城的局势。

这天晚上谁,除了继承人胤禛以外,谁也别想贸然离开康熙身边。因为任何一个皇子都有可能是成文运背后的力量,一旦他们溜出去了通知丰台大营的成文运,说不定会造成一场血洗京城的悲剧出现。

康熙把皇子们都集中在一起,也不打算继续往下查了。他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京城内外的稳定,否则他的身后事一切都是免谈。

在死鹰事件发生以后,康熙皇帝就知道了一件事,有人要乱。这帮人估摸着就是八爷党,他们想要越乱越好。反正从正经途径已经无法获得皇位了,所以他们就要制造混乱,越乱越好。

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成文运已经被八爷党收买了,或者说他就是八爷党成员之一,康熙贸然要把成文运给撤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成文运必然会在八爷党的怂恿下赌一把,最大的可能就是带兵攻入紫禁城,扶持八阿哥胤禩登基称帝。到时候不管康熙要传位给谁,似乎都不太重要了。

胤禛和胤禩同时被调动工作,其实就是降低八爷党的警惕性。

那么八阿哥胤禩到底还有没有机会得到康熙的青睐呢?这件事别说我们,就连胤禩自己都不太清楚。

上次废太子的事件,胤禩看似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不过后来胤禩跟胤禛同时被加封为亲王,这就有点意思了。

既然没有希望了,为什么还要升官呢?难道说康熙这是在试探自己?所以当时的情况对八爷党虽然很不利,可不能说八阿哥胤禩就完全没有希望了。

这个时候康熙快去世了,又同时罢免了胤禛和胤禩的职务。这就属于雾里看花了,看样子胤禩和胤禛都不是继承人的人选了。

但是谁又能保证是这么回事呢?邬思道给胤禛分析出了希望,同样的道理,八爷党那边也给胤禩分析出了希望。

既然事情还有希望,为什么不再等等看呢?万一康熙真的要把皇位传给自己,而自己却做了造反的事情来,那岂不是功亏一篑?

所以康熙同时罢免胤禛和胤禩,其实就是为了降低胤禩集团的警惕性,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这一招聪明啊,李渊早就认定李建成所接班人,所以李世民必然是要造反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康熙却巧妙地避免了这个问题,他就是不说是谁来做接班人。可是他不是没有分寸的人,该安排的事情,他全都安排好了。

康熙罢免张廷玉和马齐,也是用心良苦。

跟随胤禛和胤禩一同被罢免的,其实还有康熙最信任的两位上书房大臣,也就是张廷玉和马齐。

  1. 张廷玉是汉人,马齐是满洲人,这两个人跟随康熙多年。康熙非常了解他们的秉性,张廷玉足够聪明,但是他不愿意站队,谁做皇帝他就跟着谁,这是对皇权的一种忠心。

  2. 马齐为人小心谨慎,做事踏实认真。却没有通天的大智慧,所以他只能跟着别人的风向去走,风往哪里吹,他可能就往哪里走,所以他也没有站队。

由此可见,这两个人都没有参与到夺嫡之争当中,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人家表现这么好,为什么康熙还要罢免他们呢?

其实康熙是用心良苦,他现在罢免了这两位,等到新皇帝上台以后,新皇帝就会把这两位给提拔上来。一旦他们得到新皇帝的任用,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张廷玉和马齐从此就会对新皇帝感恩戴德。

为了给雍正皇帝铺好路,康熙已经不惜开始做坏人了,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他知道自己死了以后,什么都左右不了,只能尽可能布局,让雍正更加顺利一些。

紫禁城内大事已定,成文运就无可奈何了。

最关键的就是那个雾里看花的晚上,谁也搞不清楚谁能够成为皇帝。正如雍正临走前所想的那样,这一走如果能够像邬思道所说的,那就是他的万幸。可万一不是按照邬思道所说的那样,那雍正就有可能被杀了。

所以说每个皇子出门的时候,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进宫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们的老爹康熙皇帝太过于精明,把事情谋划的太完美。

关上了皇宫的大门,那么事情也就成了七七八八了。康熙皇帝顺利在诸位皇子面前说出继位人就是胤禛,同时让隆科多去拿遗诏来重新确认这件事。

所以说这个时候的胤禛总算是坐稳了这个位置了,隆科多在这么多人面前宣布了新皇帝的名字,那么他就要向新皇帝胤禛效忠了。

在紫禁城内,九门提督的两万多人马,也一起向新皇帝胤禛效忠了。就算这个时候借给成文运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贸然出兵了。

之前出兵那可以说是帮助胤禩夺位,可后来出兵,那可就是造反了。最关键的当然就是胤禛和隆科多能够摆平皇宫内部的事务

至于成文运,在收到新皇帝圣旨的时候,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效忠新皇帝,要么就被杀掉。所以对成文运的安排,其实已经没什么太大作用了。

总结:成文运被十三阿哥所杀,那说明雍正也是准备充分的。

雍正可不是糊涂蛋,他知道今天晚上的重要性,也知道成文运的重要性。他不清楚隆科多到底是心想着谁,如果隆科多心向着八阿哥胤禩,那么胤禛到底该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夺取丰台大营的兵权。胤禛比康熙多想了一步,因为他不知道隆科多的忠心到底在哪里。

只要丰台大营的兵权落在谁的手里,那么谁就有一半希望做这个皇帝。胤禛绝不会把这一半希望交给胤禩。

所以他要抢到这一半的希望,康熙皇帝把皇位传给他那他就坐稳了这个位置,就算不传给他,嘿嘿,一切还有回旋的余地。

参考资料:

《雍正王朝》

3

成闻运可以清理掉?那为什么不把八爷党清理干净?把儿子们的党羽清理干净,那外戚,铁帽子王,各种反清势力谁来镇压?因为清理儿子而便宜外人划不来。政治要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收益。不管怎么斗还是儿子得了天下也不算输。因为传位丢了天下就亏大了。这一刻文官可以打压保护。武将一动必然各种猜忌,好比老十四当大将就王就让人觉得康熙要传给老十四。内外潜在接班势均,谁也不敢率先轻举妄动。就等皇上的力量朝谁倾斜。

4

看我杨角风的回答:

康熙六十一年,一代帝王康熙帝在畅春园驾崩,传位给了四皇子胤禛,也就是雍正帝。几百年来,关于雍正帝是否篡位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也使得雍正帝成为清朝历任皇帝中最有争议的一位。

在《雍正王朝》中关于雍正帝的即位却讲得清清楚楚,就是正常即位,当然这其中也充满着斗智斗勇。尤其是康熙帝病重时对朝中大臣的安排,比如撤除了张廷玉、马齐、老四胤禛、老八胤禩等人职务。

既然康熙帝要传位给老四胤禛,就要铺平一切障碍,他为什么没有撤除丰台大营成文运的职务呢?

一、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对臣子的监视无时不在,包括自己的皇子。与此同时,众皇子们对康熙帝和其他兄弟的监视也是时刻进行。

比如剧中老四胤禛常讽刺老十三胤祥,讲他的府上简直就是眼线的巢穴,各个府上的卧底都有,这其中也包括老四胤禛府上的。

一个人之所以足智多谋,并不是说他多么聪明,而是因为他获取到的信息比较多。就像一个公司,之所以他能当领导,安排工作比较得当,并不是说他业务能力就比你强,只是因为他获取到的信息较多,较真,因此才能做出最恰当的部署。

康熙帝这么多年来并没有放松对皇子的监视,对每名皇子的性格,处事特点,人际关系都一清二楚。只不过他是以“仁德”治天下,除非迫不得已,一般情况下不会对皇子下手。

本来他以为时间还很多,对接班人的工作部署还可以慢慢进行,可惜一场“死鹰事件”让本就身体虚弱的康熙帝,直接晕倒过去,随后重病不起……

在此情况下,他做了几项部署:

先是拒绝了王掞举荐老四胤禛为太子的奏疏,还愤怒地撤了王掞的职务;其次撤掉了张廷玉、马齐、老四胤禛、老八胤禩的职务,让众人以为给老十四胤禵铺路;再次利用阴阳圣旨,恩威并施,对九门提督隆科多萝卜大棒伺候,确保皇位的顺利交接。

那么这几项部署什么意思呢,既然打算传位老四胤禛,为什么不提前放出老十三胤祥呢?

二、

康熙帝的部署很高明,先说为什么要撤掉王掞的职务:

其实在千叟宴上,王掞不止一次观察康熙帝的身体状况,看到康熙帝闭眼或者站立不稳,他比谁都着急,他着急什么?

他着急的就是大清没有立储,担心康熙帝突然出意外,朝廷大乱,这也是康熙帝病倒后,他不顾禁令,执意上疏举荐新太子。

实际上这是他第二次上疏,第一次上疏发生在千叟宴之前,康熙帝并没有回复他。后来在宴席开始前,他又问奏疏的事,康熙帝回他:

“朕赐你的药用了吗?这个药需要火候,火候不到,药不见效……”

而这个药就是“续断”,按照字面意思,好像说的是再次复立太子胤礽,可是用脚趾头想想也不可能。而所谓的火候,自然是指时机,王掞何许人也,康熙帝一病倒他就清楚时机已到,再次上疏被拒就是在传递一个信号给他。

是时候去老四胤禛府上除掉郑春华了,王掞都能知道郑春华在老四胤禛府上,康熙帝会不知道?

而撤掉几位大臣的职务,一方面用于迷惑其他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老四胤禛即位需要,防止那些大臣居功自傲,让新即位的雍正帝来施展皇恩。

不放出老十三胤祥也是出于这个考虑,同时也是对老十三胤祥最后的磨炼,正所谓九九八十一难,最后一难也让他自己走完,以免功亏一篑。

三、

康熙帝临终前也不放出老十三胤祥,我们可以理解成对他的磨炼,和对老四胤禛送大礼。但是他明知道掌管丰台大营的是老八胤禩的人,为什么不确保万无一失,把成文运撤掉呢,难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历朝历代传递皇位都是一件风险系数极大的差事,只能办好,不能办砸。康熙帝何许人也,运筹帷幄了这么多年,也培养了老四胤禛这么多年,不可能关键时刻漏掉这一环,实际上一切都在他的控制之中。

我们看整个传位过程的发展:

郑春华、王掞一前一后死后,老四胤禛、老八胤禩去见康熙帝,同时被撤职,老八胤禩开始部署夺嫡事项:

“当务之急,要抓住京里的兵权,一是丰台大营,二是要抓住步兵统领衙门。”

那么老八胤禩的心思,康熙帝清楚吗?

清楚,为了防止打草惊蛇,以免老八胤禩等人狗急跳墙,一旦他们提前起事,镇压还是其次,自己弥留之际,还发生兄弟相残事件,康熙帝死不幂目。

所以,他必须稳住老八胤禩,成文运是万不能撤掉的,同时还必须让老八胤禩误以为隆科多是八爷党的人。

于是当晚全城戒严,八爷党所有骨干成员都被带到了畅春园,而四爷党成员至少有十七阿哥在外面,还有十三阿哥胤祥在关着,记住,这是关键!

老八胤禩被隆科多的兵带走前对属下说了一句:

“我和九爷、十爷有隆科多的人保护,万无一失,你们从西直门出城,立即前往丰台大营……”

四、

尤其是他说的那句“万无一失”,就表明隆科多已经成功地欺骗了老八胤禩,让他误以为是支持他即位的。

康熙帝聪明就聪明在这里,一方面几个骨干被严加看管,同时对他的属下仅仅监视,而不处理,以待时机一网打尽。

那么这个时机是什么呢?

没错,就是老四胤禛的夺嫡部署!

老四胤禛违规去见了被关押的老十三胤祥,还打了守门的小太监一巴掌,这种事能瞒得过康熙帝?

瞒不过,因为张廷玉一直在替他监视着所有皇子的一举一动,最后时刻,康熙帝对老四胤禛讲了几乎所有皇子的性格和缺点,讲到老十三胤祥时,提到:

“有了这十年的教训,想他也会成熟起来,可以做好你的帮手了!”

这句话意义非凡,康熙帝自然已经清楚了老四胤禛去宗人府的事,而且也明白他们之间的夺嫡计划。既然提到了帮手,什么时候才能帮,必然就是今晚,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看老四胤禛的夺嫡部署是多么的可笑?

就单从他把关防大印交在一个瘸子邬思道手上,指望他去放老十三胤祥?根本不可能的事,关防大印根本不是用来放宗人府的钦犯的,更重要的是,谁来通知邬思道去放人呢?

就算是放出了老十三胤祥,他只身一人去丰台大营,就能顺利接管兵权?

五、

所以,老四胤禛夺嫡部署,最关键的不在于邬思道,而是康熙帝身边的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张五哥!

实际上,康熙帝身边就三大御前带刀侍卫领班,其中德楞泰,我们前面分析过,他是老十四胤禵的人。把张五哥提上来,其实就是为了取代了他,他也没有机会成为康熙帝最亲密和信赖的人。

康熙帝最信赖的是图里琛和张五哥,图里琛我们之前也分析过,刑部冤案之后,康熙帝当着他面讲老八胤禩“其罪可诛”的时候,就等于明着告诉他,老八胤禩即位无望。

张五哥更不用说,他是老十三胤祥的人,他妹妹还嫁给老十三了,也是老四胤禛的人。这一点,康熙帝最清楚不过,实际上,也等于默许了他这个“卧底”的存在。

康熙帝传位老四胤禛之后,就晕死过去,众皇子在大喊大叫,张廷玉急忙把老四胤禛拉到一边侧房。老四胤禛到了侧房眼泪还没抹掉呢,马上就问张五哥:

“你知道皇上的金牌令箭在哪吗?”

张五哥一句话也不问,直接就把金牌令箭掏出来了,见金牌令箭如见皇上,这玩意随便就能让张五哥拿到手,说他们事先没有排练过,你信?

关键是老四胤禛只说了一句话,就让张五哥马上去见邬思道:

“皇上已经传位于我,要他依计行事。”

张五哥见到邬思道,接到的命令如出一辙,也是让他去放出十三爷,然后同样依计行事……

毫无疑问,金牌令箭就是康熙帝提前给张五哥准备好的,也清楚张五哥这个“卧底”跟老四胤禛的夺嫡计划,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他一生追求的“仁德”形象作祟。

如果不是老十三胤祥非要杀个成文运泄气,这场即位之争,根本没有一个人会伤亡,康熙帝能做到这一点,也算是拼尽了他的全部精力。

也正是因为张五哥知道太多事情,老十三胤祥一死,他急忙请辞去守陵,也是出于安全考虑啊。

所以,雍正帝即位当晚,与其说是他的一场豪赌,不如说是康熙帝的顺水推舟,不露痕迹,却尽显帝王之术!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5

谢谢你的邀请:

这就是所谓的帝王之术,所有的帝王都是如此并非康熙独创;每个帝王都会在自己临终前下几个自己生前的心腹之臣用来辅佐后世之君。

例如: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为唐高宗李治留下了长孙无忌、徐茂公、褚遂良等作为他的辅政大臣。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临终前为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留下了索尼、鳌拜、遏必隆等作为他的辅政大臣。

但是这些辅政大臣在辅佐新君之前一般都会被先皇贬谪到某一个官阶较低的位置上去,等到新君继位之后再次启用这些辅政大臣提升他们的官阶重用他们,这样恩威并施最后达到笼络人心的目的,这样也更利于后继之君对他们的控制;这种行为也可以理解为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康熙临终前调整张廷玉、马齐的位置就是是出于这样的目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辅佐新君雍正。

至于处于关键位置成文运的位置不变主要是两个原因,首先我们都知道在影视剧《雍正王朝》中马文运他的职位是九门提督而且是八爷的人康熙临终前之所以不动他是不想引起八爷的警惕,因为此时的康熙皇帝已经处于病危之时很难再对八爷党进行更加有效的控制;其次马文运是个武将他所处的位置虽然也是至关重要,但是相较于张廷玉、马齐这样的阁中重臣他更容易被后继之君控制不会给新君带来太多的麻烦。

至于调整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的位置康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要削弱他手中的权利,降低了他谋反篡位的风险;从而为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的顺利继位扫清障碍。

调整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的位置主要是出于对他的重用,提升他在朝廷里面的地位,便于他加强对朝廷权利的控制,从而使其能够更快的适应皇帝这个角色;因为我们都知道爱新觉罗胤禛就是康熙亲自选定的后继之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6

康熙在殡天前进行了一次“人事调整”,免了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的职位,同时也革去了肱骨大臣张廷玉和马齐的职务,但是唯独没有对成文运下手。

康熙的这次人事调大洗牌可谓是惊动朝野,引起人们的一片猜测。

有人猜测“康熙爷可能是老糊涂了,无法明辨是非了”,有大臣揣测“四爷、八爷都被革了,这是传位给十四爷呀”,但是更多的人说“这不是明摆着吗,成文运是八爷的人,而且手握丰台大营,康熙爷表面是免去八爷的职位,其实是给八爷留路呢,这大清呀,肯定是八爷的”。

这不得不佩服康熙的深谋远略,他下了一盘世人都看不懂的大棋。

(老年康熙剧照)

我们先从康熙68岁生日说起。康熙8岁登基 ,68岁生日时是他在位60年,按照古代天干地支计时法,60年是一个甲子,所以这是一个值得普天同庆的日子。

不论是朝中大臣还是平民百姓都自发为康熙爷祝寿。当然,这种特殊的日子,当然也少不了对皇位虎视眈眈的各位皇子们。

所以,各位皇子使出浑身解数,轮番上阵讨好康熙,但是康熙并不为之所动。

作为争夺皇位大热门的八阿哥胤禩明白,康熙这是在等远在西北的十四阿哥胤禵的战报。

虽说十四阿哥与八阿哥亲近,也算是胤禩自己的人,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十四阿哥再怎么与自己亲近,但他终究是皇子,所以,八阿哥一直以来就提防着老十四。康熙非常看重西北之战,因此,八阿哥深知,西北捷报才是康熙最大的寿礼。

于是,八阿哥就阻止十四阿哥出征。但是老十四不顾八阿哥反对,执意出征并大获全胜,捷报传京。

(十四阿哥凯旋)

这引起了八阿哥的恐慌,认为老十四是自己的劲敌。后,随捷报一起来的是十四阿哥献给康熙的贺礼------一块刻有“寿”的陨石,意蕴康熙万寿无疆。

于是八阿哥就狸猫换太子,把陨石换成了一只死鹰。这极大激怒了康熙。一场生日盛宴不欢而散。

康熙意识到,各位皇子们已经按捺不住野心了。所以,康熙于死鹰事件后开始布棋。

朕躬违和,国事烦剧。渠料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皇八子廉亲王胤禩、上书房大臣张廷玉、马齐,举止失措、临事畏搪、深负朕望。胤禛、胤禩着撤去一切差使,张廷玉、马齐着革去大学士职衔暂留上书房行走。”

顺势免去了,四阿哥,八阿哥,张廷玉和马齐等人的职务。

十四阿哥不仅没有被免职,连死鹰事件都有被追究;但是同时连康熙的两大重臣张廷玉和马齐都被罢免,但是作为八爷派的成文运,却安然无恙。

这样表面看来康熙是准备立胤禩为储,同时又给八阿哥准备着机会。

如此一来,四阿哥胤禛是被永久踢出局了,再也与皇位无缘。

但是康熙,8岁登基能斗拜鳌拜,平定三藩,在大清皇位上稳坐了60年,他的心思哪是普通人能琢磨透的。

康熙保留老十四的职位,其实在保护四阿哥胤禛,让八阿哥放弃对四阿哥的戒心。

由于十四阿哥远在西北,所以八阿哥即便是想对其下手,也是鞭长莫及。

老十四短时间内是相对安全的。康熙保留成文运的职务是让八阿哥对皇位还抱有希望。

康熙若一次性除去成文运的职务,势必会激怒八阿哥,那么处于京城的老八很有可能会利用手中的军队纠合成文运的丰台大营狗急跳墙。

所以,成文运是安抚八阿哥的一枚重要的棋子。 至于为何要免去张廷玉和马齐的职务,那是因为这两位大臣在朝野中的威望非同一般,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引起朝廷的动荡。

所以,康熙怕这两位站错队,影响到大清以后的社稷江山。所以,暂时先免去他们的职务。等到四阿哥登基,势必会重新启用这两位大臣。

到那时候,张廷玉和马齐必定会对感恩戴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对于四阿哥,康熙料到邬思道会想四阿哥分析自己的心思,并且会帮助四阿哥找十三阿哥的帮助。借助十三阿哥的金牌,调动军队易如反掌。

康熙的这盘棋实在是高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顺利把大清的社稷江山传递到自己心仪的四皇子胤禛的手里。成就了自己,成就大清,也成就了四阿哥胤禛——雍正爷。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艾米粒

7

导读:题主还是太小看康熙的帝王心术了。康熙执政六十年从来没有顺水顺风,也是一路磕磕碰碰在诸位强敌的衬托下走到最后的。这样的帝王无论是从格局、谋略、手腕、心机、阅历等等方面,都已经是炉火纯青了。更何况在帝位传承这么大事情上面更不会犯糊涂,毕竟是江山传承的国之大事更不能马虎。从死鹰事件后康熙版图的圣旨内容看,张廷玉、马齐两位上书房大臣以及四阿哥、八阿哥的差使都被撤了个干净。圣旨给朝野上下确凿的印象就是康熙似乎要把皇位传给远在西北的大将军王胤禵,就是让胤禵掩护胤禛。局已经布好,后手也已经安排好了。如果此时提前动负责丰台大营的八爷党成员成文运,这不就表示老八没戏吗?此时如果老八要串通成文运再加上左右摇摆的九门提督年羹尧实行兵谏,估计康熙想善终都难。这就是康熙所说的不能乱,求稳的意思。


老四、老八、张廷玉、马齐称职圣旨出台的历史背景

在康熙六十大寿上,诸位阿哥都在表示孝心。即便是远在西北的老十四胤禵也带了天外陨石寿礼恭祝康熙登基六十年。可以说是普天同庆康熙很开心,但是很快就被死鹰事件搞得心力交瘁。PS:老十四从西北带来的寿礼被老八换成了死鹰。

其实康熙也知道自己没有多少时间了,但是局面很复杂。太子之位未定、西北叛乱还没有彻底平定,京里八爷党虎视眈眈。俗话说儿大不由爷,康熙也是糟心的很。在时日无多的情况下开始一系列的布局:首先颁布圣旨免去老四、老八、张廷玉、马齐的职务,让大将军王老十四担任掩护实际继承人四阿哥胤禛的任务。


朕躬违和,国事烦剧。渠料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皇八子廉亲王胤禩、上书房大臣张廷玉、马齐,举止失措、临事畏搪、深负朕望。胤禛、胤禩着撤去一切差使,张廷玉、马齐着革去大学士职衔暂留上书房行走。

其实虽然康熙做了层层掩饰,但是老八依然没有放松对四阿哥胤禛的警惕。按照他的话说就是掌握兵权,除了早就布局好的丰台大营外更要结交九门提督隆科多。因为隆科多手里有步军统领衙门的两万多人,掌管九门。如果城内城外兵权都控制在手里,对老八来说皇位唾手可得。

老十四那里千万不要翻脸,无需担心。他远在西北,只算是手足之疾。而老四坐在京里,他才是心腹之患。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抓住京里的兵权:一是丰台大营;二是要抓住步军统领衙门



四阿哥胤禛的反应

四阿哥的正直无私、为国为民都被原太子师傅王掞看在眼里,他上表举荐雍正为继承人但是被康熙驳回并革去功名回乡。康熙虽然知道王掞一心为国,但是为了避免提前暴露继承人只好牺牲王掞。还是邬思道分析的准确,清晰的向雍亲王胤禛阐述了康熙的帝王心术。

如果康熙彻查死鹰事件,无论是老十四还是老八都会叫屈。所以调查的结果不是老十四以清君侧为名率大军兵临城下,就是老八在京城里凭借丰台大营祸起萧墙。所以政局千万不能乱,否则真正的继承人四阿哥一胤禛就危险了。所以康熙忍气吞声,对死鹰事件不做调查。要不说这皇家之间的亲情确实凉薄,但是事关江山传承在这夺嫡的关键时刻康熙不得不和这几个不省心的儿子斗智斗勇。

所以四阿哥的当务之急是听从邬先生的劝说去宗人府请求十三阿哥胤祥的帮助。而胤祥就是康熙留给继承人胤禛对抗成文运的关键人物。所以胤禛才会在登基当晚才会轻易的找到金牌令箭,进而通过张五哥通过邬思道释放除了十三阿哥胤祥。最后胤祥连夜杀掉成文运后,接管了丰台大营的兵权。在关键时期老十三兵围畅春园,在力保雍正顺利登基。


康熙对京城内外兵权的安排

康熙作为一代马上帝王,对于京城周边的驻军的敏感性很高。所以在皇位传承的关键时刻怎么会不做准备,八爷党成员成文运负责的丰台大营早就进入了康熙的视野。除此之外就是掌握两万兵马的九门提督隆科多,如果关闭九门隆科多的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况且隆科多、佟国维等佟氏一门向来和八爷党交往甚密,康熙不得不防。

隆科多受到八爷党的拉拢不知所措,于是去请教六叔佟国维。老奸巨猾的佟国维告诉他谁也不能靠,就等康熙的召唤。果然康熙通过张廷玉接见了隆科多,上来就是一通杀威棒。两道不同的圣旨内容让隆科多吓得汗透重衣;而代天行诛的圣旨在张廷玉手里,逼的隆科多不得不按照康熙的吩咐从事。除此之外康熙还利用隆科多当年的宝刀以物喻人,感动的隆科多无可无不可。这一套恩威并施下来,隆科多就成了和张廷玉并立的忠诚康熙的传位大臣。可怜的老八在进宫的时候还在吩咐,他的安全由隆科多保护万无一失。


我们再说本文的主角成文运虽然控制着奉天大营,但是无论威望还是手段都和十三爷无法比拟。康熙早就安排好了张五哥带好金牌令箭等候新皇登基后使用,所以雍正一问金牌令箭张五哥就拿了出来。然后在雍正的明令下去宗人府释放十三爷,十三爷这才连夜进入丰台大营。十三爷不但有威望、有旧部,还有金牌令箭。所以直接诛杀成文运,接管了丰台大营的兵权。然后老十三兵围畅春园,力保四哥登基。关于这一点其实在康熙临终前与胤禛交代的时候提起过。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意味深长。绝对是康熙提前安排对付成文运的。因为没有老十三接管丰台大营的兵权,康熙所有的布置都是空谈。

“十三阿哥,性情中人。他的心地是光明的重情义,朕圈禁他十年。有了这十年的教训,想他也会成熟起来能够做好你的帮手”



小结:


为了保证皇位顺利传承到胤禛手里,康熙在临终前布了一个大局。除了软硬兼施保证九门提督隆科多听话外,剩余的就是丰台大营等野战军队。而老十三就是康熙留给四阿哥胤禛的秘密武器,事实也是按照康熙的预计进行的。老十三杀掉成文运带兵去畅春园护驾,力保雍正顺利登基。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8

康熙之所以没有动京外两营的人事安排,放着丰台大营提督成文运未动,一来,为了麻痹胤禩集团;二来,的确则没有合适人选作明面安排;三来,已经有了暗中布局。


张廷玉、马齐这些能做事的被贬,这是明棋。即便连胤禩也会明白,内阁这两人虽然降级了,但仍然是留用原职的。这其实就是为了给后继之君笼络人心用的。

无论谁上位,只要恢复这两人的级别,他们就会感恩戴德,效忠新主。若是胤禩、胤禵上位,也是这个操作。

但是把胤禛的爵位降了,甚至把他的领侍卫内大臣都给卸了,实际上就是在变相剥夺其明面上的兵权。


因为如果真的出现问题,这个所谓御林军(亲军营)根本没有意义。关键的兵权在隆科多手里,因为步军统领衙门有三万多部队,而对隆科多康熙实际上已经做了安排的。

但能实际制约九门提督的还有京外两营。这两支部队间接掌控在胤禩手里。胤禩不懂兵,他要依靠笼络成文运来实现对京外两营的掌控。

所以如果此刻直接换掉成文运,康熙又授命于何人来接手京外两营呢?总不能都给隆科多吧,那样谁还能制约得了隆科多呢?

更关键都是,如此一来,打草惊蛇,引起胤禩的警觉,先来个狗急跳墙,那自己连善终都不能够。


但是对京外两营的安排,实际上康熙还容易做了的,那就是胤祥。康熙不放胤祥出来,是因为放胤祥出来打草惊蛇不说,还会给胤祥造成很大麻烦和被动,但是康熙知道胤禛是一定会放胤祥的。

所以康熙为什么安排张五哥去宣胤禛,又为和告知张五哥金牌令箭的放置之处?因为康熙知道张五哥跟胤祥的感情,安排张五哥与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方便胤禛去放胤祥出来控制京外两营。

9

在《雍正王朝》里,康熙皇帝殡天前,对能员干吏进行了罢免,甚至包括废太子胤礽的师傅王掞。王掞长期支持废太子胤礽,对于他的罢免,只意味着一个信息:在康熙皇帝的继承人中间,废太子胤礽已经全然不可能再有登极的机会。“九王夺嫡”走向最后的高潮,老八、老四进入“巅峰对决”。

因为对继承人没有最后确定,老八和老四都为最后的登位做足了准备。

老四和邬思道商量:为了一个稳定登基的局面,必须放出十三爷胤祥掌控丰台大营的兵力。一是拿走老四胤禛手中的钦差关防大印,和邬思道约定,第二天申时还没有从畅春园出来,就用关防大印放出老十三,夺取丰台大营的兵权;二是联络老十三曾经留下的可用人员名单,确保到时候有人可用。需要说明的,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武力攻取计划,一旦康熙皇帝不是传位老四胤禛,那就会意味着流血和战争。在这个计划中,老四和邬思道最担心的就是九门提督隆科多,因为他“佟氏家族和八爷党走得最近”。

老八胤禩的计划:先是让老九胤禟联络收买隆科多,希望掌控九门,然后联络丰台大营的提督成文运,将成文运收买,确保大局掌控在自己手边,就算康熙皇帝不是传位于老八,那么也可以趁机制造乱局,有了丰台大营和九门的兵力,仅凭内卫的2千余人,新即位的皇帝如果不是老八,他的屁股也坐不稳。老八的计划同样存在一个不稳定因素,同样也是隆科多,因为隆科多在佟国维的指点下,并没有给予胤禟十分肯定的回答。

所以,这次争夺的重点问题是隆科多,康熙皇帝的英明之处就在于提前搞定了隆科多,只有搞定了隆科多,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包括丰台大营。

为什么这么说呢?

皇城内外的拱卫共计三层,一层是皇城内部的内卫,主要是皇帝身边的侍卫,直接受皇帝掌控,这一层,不管谁当皇帝,立马就可以指挥,但是缺点是人数不多,一般只设置2千人左右,领侍卫内大臣(胤禛此前的职位)掌管内卫,听命于皇帝,如果胤禛当了皇帝,自己又是领侍卫内大臣出身,自然便宜掌控。领侍卫内大臣一般不止1人,最多的时候有6人,都直接听命于皇帝。这一层不是老八和老四争取的重点。

第二层就是皇城九门,掌管皇城内外的治安,有点像“北京市公安局”或者京城卫戍司令部,掌控皇城内外的联系通道,兵力将近2万余人,由步军统领衙门、善扑营等组成,整个皇城内外的治安都由九门提督掌管,是最厉害的一道屏障。

第三层就是丰台大营。屯驻于京师附近,是保护京师的重要军事力量,兵力在3万左右。

这三层拱卫布局组成整个京城内外的防卫,第一层不必说,第二层不确定,所以,老八和老四都把重点放在了京郊的丰台大营。老四指望的是老十三出来夺取丰台大营兵权,而老八则直接搞定丰台大营提督成文运。看起来,老八的机会要大,因为老十三要是没有金牌令箭,靠胤禛的关防大印出来抢夺兵权,有可能就会以“谋反”而论罪,如果康熙不传位给胤禛的话。这个罪名可以直接要了老十三和老四的脑袋。

说康熙皇帝英明,就在于他搞定了老八和老四最不确定的因素隆科多。我们来看康熙皇帝是如何把控隆科多的。

一是玩弄帝王之术,冷落隆科多多年,然后一朝擢升,麻雀变凤凰,直升九门提督,让隆科多感恩戴德,至少不会临时倒向八爷党,唯康熙是从。康熙皇帝殡天前,罢免了所有能员干吏,独独留下隆科多没有罢黜,就说明他早已安排。同时,康熙皇帝为了防止隆科多站队,以两道圣旨牢牢锁定隆科多,恩威并用,使得隆科多不敢动弹。

二是在殡天当晚,命令隆科多接送老八老九老十,明面上是接送保护,康熙的圣旨已经明确如果隆科多和八爷党勾结即刻捉拿镇法,所以,隆科多不傻,实际上就是要他控制住八爷党,不让八爷党作乱。这一招是“擒贼先擒王”,控制住了老八胤禩,那么老八和成文运就被隔离,指令和消息就无法传送,成文运也只是个只知道等待的傻子,不敢随便乱动。

三是命令张五哥接送老四胤禛。这时候张五哥这个小兵就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是康熙皇帝的近侍,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康熙皇帝的金牌令箭在哪里,这一定是康熙皇帝安排好了的。八爷党重视隆科多,重视成文运,却不会重视一个侍卫张五哥,这也是康熙皇帝的聪明之处。

所以,康熙皇帝利用隆科多,软禁了八爷党,斩断了八爷党和成文运互通信息的通道,这就等于掐住了成文运,成文运无法动作,他也就没必要对成文运进行什么罢免调整了。

综上所述,康熙皇帝把住了最关键的九门提督隆科多,让他拿住八爷党的核心成员,其实就等于掌控住了丰台大营,又利用小小的张五哥大肆向胤禛“放水”,放出十三爷,胤禛就妥妥登位了。成文运,只不过是等待被收拾的一枚棋子而已。

10

这个问题有意思,宋安之来回答!

按照问题来看,这里说的是雍正王朝电视剧的剧情,所以宋安之以电视剧的剧情来分析分析哈。

按照电视剧的设定来看,老八就是最大的反派一号,而八爷党自然是最大的反派势力,所以老八和八爷党必须要强悍,因此历史上并没有那么大势力的老八,在雍正王朝中可谓是权势滔天,甚至可以对康熙的统治产生威胁。

因此康熙在驾崩之际,顾忌老八的强大势力,有些投鼠忌器,因此并没有收拾八爷党替老四铺路,而是选择以和平方式替老四铺路。

为什么没有剥夺老八兵权呢,其实这就可以视为康熙为了老四顺利继位的安排之一。

康熙为老四的铺路可以说是隐性的,他的做法就是一个字“稳”。

在关于兵权方面,康熙选择的是麻痹老八。比如丰台大营的提督成文运是八爷党之人,康熙并没有动。还有九门提督隆科多所在的佟氏一族一向与老八走的很近,很有可能临阵倒戈的支持老八,康熙同样没换隆科多,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麻痹老八,避免老八一党狗急了跳墙,一个不好使自己不得善终。

当然康熙也给老四留下了应付方法,不可能只顾着自己善终,不顾老四这个接班人能不能顺利继位的。

关于丰台大营的兵权,康熙可以说很早就布置了一颗暗棋,那便是老十三。看似在太子被二废以后,老十三因为血洗江夏镇和助太子暗杀郑春华被圈禁十年之久,实际上康熙就是用这招使八爷党忽略老十三这个在军方具有深厚影响力的存在,然后在关键时刻让老四放出老十三前往丰台大营夺取兵权。

因此康熙在驾崩的时候,独自见老四的时候,说道老十三这个儿子的时候,就说道其实圈禁老十三这么多年就是为了磨炼他,以便将来可以好好帮助老四,是疯狂暗示老四现在可以用老十三了。还有康熙将金牌令箭交给老四派系,也就是老十三大舅哥张五哥来掌管,就是方便老四第一时间拿到金牌令箭,利用金牌令箭放出老十三,使老十三顺利夺取兵权。

在康熙驾崩以后,事情的发展,的确是按着康熙的有意安排而走的,老十三的确利用金牌令箭还有旧部的帮助快速夺取了兵权。

而京城的兵权在于隆科多身上,康熙也提前做好准备了。

驾崩前夕特意秘密召见隆科多,下了两道诏书,一道是隆科多勾结老八和老十四,所以处死他的诏书。一道是为隆科多加官进爵的诏书。

由张廷玉保管赐死诏书,如果隆科多真的勾结老八和老十四,张廷玉就可以拿出来赐死隆科多。

康熙这么做,最起码保证了隆科多不敢勾结老八一党。所以康熙驾崩当晚,虽然隆科多的行为很是墙头草,等到老十三带兵过来,大局已定才姗姗来迟的宣读遗诏,但隆科多只是墙头草行为,并不敢冒着被赐死的风险勾结老八,无形中减轻了老四的压力。

现在大家看明白了吧?

康熙不是不知道这个情况,而是洞若观火的知道丰台大营兵权在老八手里,所以为了稳住老八,并没有调整这个关键兵权。而是先麻痹老八,再让老四在关键时刻放出老十三来夺取丰台大营兵权,可以说安排的很高明。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