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清朝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方面。
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中国的经济总量一直是世界第一。到了清朝的“康乾盛世”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总量在全世界的占比从22.3%升到了32.9%。中国一直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而且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相当的大。
只是清朝政府对外面世界的变化,根本不了解,也不愿意去了解,长期沉浸在“地大物博”的沾沾自喜中,太满足现状,闭关锁国,故步自封,不思进取。
十九世纪初的英国率先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西方各国的综合实力逐步增强。
而此时的清朝政府虽然拥有世界最大的经济总量和占世界30%以上的人口,但没有把资金投入到工业,科技,教育,军事等方面,而是浪费大量的资金去修建皇家园林,譬如圆明园,颐和园等,大搞面子工程,纸醉金迷,奢靡享受。既浪费大量的财政资源,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资源。
二:科技方面。
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地位,光有经济总量是远远不够的。
清朝在很长的时间里,因为领导人思想意识上的盲目骄傲自满,行动上的固步自封,在科技方面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进步。既没有开办与时代相适应的学校,也没有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科技人才,更谈不上建立先进的科研机构。以至于虽然掌握着世界第一的经济总量和大量人口,却没有世界先进的科技实力。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我们从《火烧圆明园》的电影里也可以看到,貌似强大的清军骑兵在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面前,是如何的不堪一击,惨不忍睹!
反观同时代的日本,在进行了明治维新变法之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推行殖产兴业,大力发展科技,实现国家工业化,国力逐渐增强。
直到鸦片战争打开国门后,清朝政府才痛定思痛,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但那也是跟在洋人的屁股后头亦步亦趋,只能拉近与西方国家在科技方面的一点距离,根本没有什么核心技术,垄断技术,改变不了落后的局势。
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三、军事方面。
有钱,但不发展科技,不发展工业,光靠购买武器装备,终究受制于人,非常被动。
中日甲午战争之前,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与日本相比并不差,但盲目自大的清朝政府疏于国防建设,有军不强,有国无防。当年建立的八旗军,早就成了养尊处优的纨绔子弟,毫无战斗力。
虽然从西方国家那里购买了比较先进的军舰,但有的军舰没有大炮,有的军舰有炮无弹。
此时的日本舰队已经装备了大型速射炮71门,小型速射炮154门,而清朝的北洋舰队仅有大型速射炮2门,小型速射炮130门,10分钟发射弹药,中日之比是33:185。虽然两国的军舰总吨位相差不大,但“快船快炮”已经取代了“巨舰重炮”。北洋舰队的作战理念严重落后,为甲午之战埋下了隐患。
清朝政府里面,尽管有李鸿章这样的有识之士,但作为一个汉人官员仅仅有提建议的资格,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大的环境,改变不了慈禧太后把持朝政,败坏国家大事的总的格局。
所以说,有钱有人,并不代表就有了强大的国防,就一定能够打胜仗。这个道理已经在清朝政府那里得到了证实。
四:政府腐败。
1887年3月14日,慈禧太后要挪用海军购买军舰的专款大修颐和园,要花费30万两白银搭戏台子准备看戏的时候,日本天皇则命令提取皇室经费的十分之一作为购建海军舰船的补助费用。
谁会强国,谁会败国,高下立判。
作为清朝政府实际领导人的慈禧太后,已经腐败到了这种程度,下面各级官员有样学样,会腐败到了什么程度,可想而知。
光绪七年至十七年10年之间,清朝政府拨款给海军4600万两白银,扣除相关因素也会有3680万两。十年间,北洋海军共购买军舰9艘,花费总额充其量也就是1100万两,剩下的2600万两白银被中饱私囊。可见清朝政府的腐败。
电影《甲午风云》里有这样的镜头:在中日双方海战正激烈的时候,中方的大炮突然打不响了,原来是炮弹壳里根本没有发射药,而是火药被换成了沙子!
如果没有官员从中贪腐,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
所以说,清朝的灭亡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自身问题。既有政府腐败的原因,也有科技落后,军事理念落后的问题,还有失去人心,推行政策错误等等。
列强入侵,是因为人家看准了你清朝政府的弱点,有机可乘。你在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的同时,如果把财力和时间花在发展教育、科技、工业方面等,再建立强大的国防,肯定不会落得这步田地。最少还不至于到灭亡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