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之事可以看出李建成绝非无能之辈。因为隋朝二世而亡就在眼前,李渊不可能不吸取教训。因此,即使李建成继位,唐朝也不会二世而亡。

李渊夺取天下也有李建成的一份功劳

李渊在起兵之前,让李建成在河东居住,并秘密招募有才能的人。刘文静等人多次劝诫李渊起兵,李渊不应。待李建成回到太原后,李渊才同意起兵。

随后,李建成奉命攻打西河城。行军途中军纪严明,李建成、李世民与军士同甘共苦,颇受拥戴。到达西河城下,李建成劝降了一批敌军。只有郡丞高德儒不肯归降,李建成率兵攻克。李建成迅速攻下西河城,受到了李渊褒奖,被封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

"时军士新集,成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之。近到苹果,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尝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

李渊攻下长安后,派李建成和李世民驻守长安。在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时,李建成 镇守蒲州,防备突厥;后又平定刘仚成叛乱;仅用月余擒斩刘黑闼,平定了山东。

李渊让李建成招募人才,是对他的信任;攻克长安之前,都是兄弟二人协同作战,军功章无论如何也有李建成一份;立国后,李建成作为太子,必然不会和之前一下冲锋陷阵。

李建成有一定的军事能力,只能说是在其位谋其政。

立为太子后,李建成多半时间在和李渊学习治国理政为李世民前方征战做好后勤工作。李渊外出巡游时,李建成负责监国。

适时,李建成和李世民一个主内一个主外,相互配合。在战争时期,李世民的攻城略地是焦点,而对李建成的后勤工作关注的少之又少。

随着政局渐渐稳定,李建成担心李世民的赫赫战功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李世民担心李建成继位后自己会有危险,加上皇权的诱惑。二人的战争一触即发。最后李世民胜出。

李世民继位后对内任用魏徵、 王珪,对外任用薛万彻征讨突厥、吐谷浑、高句丽等; 冯立在突厥逼近长安时以少战多,大战突厥;特别是马三宝于唐创业时立下不少功劳,李世民曾因马三宝的死而废朝。这些人在李世民即位前,追随的是李建成。

由上观之,李建成文能定国,武能安邦,又知人善任。即使李建成继位,唐也不会二世而亡。

最佳贡献者
2

如果李世民不发动玄武门之变,大唐会二世而亡吗?这个问题,相当于在问李建成究竟会不会成为一代合格的帝王。

不可否认,李世民是一代英主,在他任内实现了“贞观之治”,就连伟人毛主席也曾盛赞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这样的帝王。但是,如果不是发生了“玄武门之变”,如果不是李世民中途突然夺权,后世的唐太宗就应该是当时的太子李建成。

李建成(589年——626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长子,太宗李世民的兄长。作为长子,他被父亲李渊寄予了厚望,故而取名“建成”,有"建功立业和成就伟业"的意思。

隋文帝完成国家的大一统后,杨广成为了隋朝的第二代君主,史称隋炀帝。在他登基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而清理了一大批的功勋和旧贵。

当时,作为关陇士族的代表和隋朝的外戚,唐国公李渊长期被杨广所猜忌和提防。但是,在李渊的韬光养晦和蓄势不发之下,隋炀帝还是对他委以了重任,在军事重镇太原担任太守。

由于隋炀帝的好大喜功和刚愎自用,刚刚立国不足四十年的隋朝就显现出了一系列的危机。面对遍布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割据叛乱,李渊尽管也心有所动,但却长期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处于观望和摇摆之中。

到了617年,作为长子的李建成终于坚定的意识到,隋朝灭亡已经是不可避免。如果李家不能把握这次难得的机会,势必将会抱憾终身,只能继续寄人篱下。

于是,李建成多次劝说父亲早做决断。他详细分析了当今的天下形势,分析了李家目前的实力和优劣条件,终于说动李渊在太原起兵。

起兵后,李家名义上还继续拥护隋朝的统治,只反对隋炀帝但不反对隋朝,他们以“保隋爱民”为旗号迅速壮大自身实力。

在攻取长安的过程中,李建成身先士卒,在军前临危不惧,逐渐赢得了士兵和将领的拥护。作为父亲,李渊也非常欣慰,多次赞赏李建成“文武俱佳”。

唐军进入长安后,李渊尊杨广之孙杨侑为新帝,而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改年号为“义宁”。之后,李渊受封为唐王,李建成被授予了尚书令的职务。

不久后,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父子所斩杀。此间,李建成多次劝进李渊称帝皆都被他拒绝,直到隋帝杨侑主动禅位,唐王李渊才在长安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唐,建元武德,册封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在李建成的一路成长壮大中,他与二弟李世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事实上,李世民也是一位优秀的皇子,他在大唐的建立过程中的确战功卓著。不过,中国封建传统的“立嫡立长”制,使得他在与李建成的争斗中逐渐处于了下风。

眼见父亲李渊越来越信任李建成,而李建成的太子位也越来越稳固。不甘心只做秦王的李世民决心孤注一掷,发动军事政变夺权。

626年,李世民在暗中准备齐备后,悍然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将大哥李建成斩杀。就这样,时年仅三十七岁的李建成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甚至于,继位后的李世民为了洗刷自己的黑历史,将李建成抹黑成了一个荒淫无耻和道貌岸然的小人。

李世民在皇位逐渐稳固后,才开始为兄长李建成平反,先是追封他为息王,赐谥曰“隐”。到了贞观十六年,李世民又追封李建成为皇太子,史称为“隐太子”。

3

李世民不发动玄武门之变,就做不成太子,无法继承皇位,就不会有后来的唐太宗,这样继承李渊皇位的就是太子李建成。



在《旧唐书》上评价李建成说”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若非太宗逆取顺守,积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或坚持小节,必亏大猷,欲比秦二世、隋炀帝,亦不及矣。”,李建成生性残忍,李元吉凶狂,如果由李建成继位,唐朝就会立即垮台,连秦二世、隋炀帝也不如。但是事实上,李建成真的那么不堪吗。

首先,我们看一下李建成身边的文臣武将,与李世民一样,李建成身边也有一批能臣武将,魏征、王珪、韦挺,以及薛万彻、冯立等人,这些人“尽心所事”。而且很多人在李建成死后,都成为了贞观名臣。从这方面看在用人上李建成不弱于李世民。



其次,李建成个人能力也不在李世民之下,在晋阳起兵之时,他与李世民均能出色完成任务,当上太子后,出征日少,主要是熟悉政事,“高祖忧其不娴政术,每令习政事,自非军国大事,悉委决之”。在史书中并未对李建成处理政事如何糟糕同时,李建成也曾与李世民一同讨过突厥,平过祝山海、刘仚成叛乱,特别是讨平河北刘黑闼,更可见其能力。



由此可见太子李建成决不是泛泛之辈,李建成继位后即使无法取得贞观之治的高度,也断不会让大唐二世二亡。

4

如果李世民不发动玄武门兵变,那他就当不了皇帝,皇帝自然就由太子李建成来做,说到这李建成,其实也不是史书写的那样渣男,相反他也是有实力的,只不过成王败寇,李世民做了皇帝,对于一切有利于李建成的史料都被他删掉了,因此我们知晓的李建成就是一个渣男形象,其实通过一些其他的史书,我们还是可以窥见一二,李建成还是不错的。

他如果当了皇帝,也会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何况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就在眼前,怎可不吸取教训,所以大唐不会二世而亡的。

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渊的长子,在大唐建立和后期稳固统治方面也是战功显赫的。

隋大业十三年,李渊晋阳起兵,李建成也响应父亲,为大唐的建立多次立功,他指挥和参与指挥的西河之战、霍邑之战、潼关之战、长安之战都显示了他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在大唐建立后,李渊立建成为太子,对他期望满满,并安排优良的师资团队悉心栽培他,而太子李建成也不负众望,在协助李渊处理繁琐军国要务上大显身手,在恢复自隋末起义破坏的政治、经济秩序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初唐建立,国家不稳,经常需要用兵,身为太子,每次李渊和李世民外出征战,就坐镇长安监国,为他们提供后勤补给,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证是否到位将直接关系着战争结局的走向,而李建成的优质后勤服务,为李渊征讨敌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李建成也重视招揽人才,史载建成 “卑身下士”,正是这种礼贤下士的作风,李建成赢得了一大批能臣武将的支持,比如名臣魏征,早期的他其实是太子李建成的手下,并且他还积极主张铲除李世民一党的势力。

李世民由于长期的军事战争,积累了不少人脉,而私底下李世民还经营私人势力,并早早买通皇宫戍卫,时刻监视着朝廷一举一动,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盯着东宫太子之位,无时不刻的想铲除太子一党。

而心思单纯的李建成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也不知道他的弟弟李世民有一天会骨肉相残。公元626年7月2日清晨,李世民突然带领私募的府兵八百人皇宫内发动政变,李世民亲手射杀了前来早朝的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同时遇害,这就是有名的“玄武门之变”,事件的结果自然是李世民如愿当上皇帝。

当上皇帝的李世民第一件事就是授意史官删改有关李建成的历史功绩,将其丑化成既无功于社稷、又心胸狭窄的卑劣小人。像官修新旧《唐书》都把李建成描述成小人形象,而唐太宗则是高大正义的化身,这明显有失偏颇。

逝者斯也,历史发生的事情也无法更改,但我们可以想象的到,如果没有那场血腥的宫廷政变,太子李建成顺利登基的话,他也会励精图治,继承高祖李渊开创的基业,将大唐打造成一个太平盛世,也留下一个“建成盛世”也未尝不可能。

5

谢谢邀请,弹指千年为您解答!


唐朝的繁华是历史公认的,不管从那个方面去衡量它都是十足的盛世。而作为大唐盛世的开创者李世民,留给后人们最大的感慨除了盛世,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如果他未发动政变,那贞观之治还可能出现吗?



众所周知李渊立了李建成为太子之后,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夺得了皇位。历史记载,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的无奈之举,是情非得已的保命之战。事实上,作为常年在外征战的秦王,手中兵力强大,根本不存在性命之忧。


而民间传闻则是这样的:

唐高祖李渊曾向李世民许诺,李世民如能助他一统天下,便封他为太子,但最后李渊没有兑现承诺,这让李世民心中极度不满,同时由于常年征战李世民积累战功无数,在民间的声望极高,严重威胁到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因此李建成多次想把李世民除掉,李世民忍让多次之后,终于爆发于是有了玄武门之变。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李建成真如电视剧中那样心狠手辣,又一无是处吗?当然不是!

每一朝的史官,在记录自己的君主时,都会竭尽所能的美化,同时又一个劲的黑化他的对立面。李建成的无用昏庸,极有可能是史官们为讨好李世民,而进行的虚假杜撰。司马光曾说:“隐太子有泰伯之贤”,而一些史学家们也确认,李建成并非正史上所记载的那般不堪。而现在的电视为了剧情效果,也是尽可能的塑造李世民的正面形象。


因此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李渊之后完全有可能是李建成继承皇位。那李建成会带来大唐盛世吗?答案是肯定的!唐朝能够繁华和鼎盛,其实都是建立在隋朝的良好基础之上的。只要皇帝不是太过于无知和昏庸,盛世自然也是稳稳的到来。李建成心存仁义,不论处世还是为人都有可取之处。如果他继位的话,唐朝依旧会辉煌,大唐还会是那个大唐。


当然了,历史没有如果。胜利者还是李世民,还是那个闻名天下的唐太宗!

6

本回答从历史逻辑的角度为你分析一下。

中国历代王朝,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因为人口大量增长,土地承载达到了极限。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普遍会下降,有的到了难以糊口的地步。于是就流民渐起,逐渐相聚为盗。接着就是天下大乱,陷入改朝换代战争。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马尔萨斯陷阱。人口指数增长,土地(粮食)则是线性增长,到了某个极限之后,人口总会被某种因素(战争、瘟疫等)消灭掉。

隋朝末年的情况也是如此。当时的人口达到了一个极限,约5000万。

以两汉的人口峰值看,当时中国南方没怎么开发,中国的人口承载极限就是5000万左右。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元始二年(2年)西汉在籍人口达59594978人。

接着就爆发了改朝换代战争。战后到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57年)全国有人口21007820。此时已经结束战乱发展了一段时间,人口依然比峰值减少了2800多万人,人口最低谷应该在2000万人以下,战乱导致人口减少6成以上

随后东汉的经济迎来大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或称建武盛世。

而隋朝是依靠篡夺取得的天下,大的战乱早已发生过,在统一南陈的过程中也没有太大伤亡。因此隋朝人口一直基数大。

但是,经过了隋唐改朝换代战争,人口却骤减到1500万。人口大幅下降了7成!

如果大唐二世不是英明的李世民,而是李建成,唐朝会怎么样?

在这种人少地多、政治安稳的情况下,只要统治者不是个疯子瞎折腾,经济绝大概率是迅速恢复、人口迅速增长。

史实中的“贞观之治”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西汉建立时,由于经历了长时间战争,人口仅有1300万。与唐初相差无几。汉初虽然高层动荡,但社会层面基本不受影响。汉朝人口迅速增长、经济迅速恢复。

史实中的“文景之治”也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汉初找不出四匹同色的马,而道汉武帝时,已经能出动十几万的骑兵。

同样道理,只要唐二世不是巨能折腾的疯子,是个中等水平的人,那么唐朝也必然经济恢复、人口增长、国力增强,另一个“xx之治”必将诞生。

史实中的太子李建成,可能比李世民差点,但他绝对也算是当时的一流人物。

因此,仅仅从底层经济因素看,唐朝都不可能二世而亡。

如果是李建成继位,能抵抗北方突厥游牧力量的进攻吗?

唐朝内部不会二世而亡,而外部突厥的威胁还在,李建成能抵挡住吗?

突厥本身在政治组织方面,与中原还存在巨大差别。

突厥人始终处于游牧抢掠的状态,而没有定居建立类似中原政权的做法。因此,即使是李建成继位,突厥也会满足于财物、和亲,而不是要消灭大唐取而代之。因此,突厥从外部消灭大唐的可能性极低。

在硬实力方面,大唐内部力量依然强大,这是突厥不能消灭大唐的保障。李世民在渭河便桥边能退突厥大军,一方面是他个人的能力和勇气,另一方面是大唐军队的调动部署,形成了威慑力,使突厥不敢妄动。因此,如果李建成继位的话,大唐的硬实力不会有实质性降低,也足以与突厥对抗。

所以,从大唐与突厥军事力量相对实力看,大唐的实力足以抵御突厥,不会因为继承人不同而亡于突厥。

结束语

改朝换代战争导致的人少地多,只要二世皇帝不是瞎折腾的疯子,唐朝不会从内部自寻灭亡。

对于外部突厥力量而言,唐朝不会因为二世皇帝是不同的人而产生巨大的实力差距,唐朝依然能抵御突厥。

因此,李世民大帝即使不发动玄武门之变,大唐也不会二世而亡。

很可能“唐太宗”这个庙号下的皇帝表现得会更精彩也没准呢。

---凌烟阁论史---感谢你的阅读!欢迎你赞评转+关注!

7

如果李世民没有发动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就会顺利登基称帝,这应该是比较确定的结局。

要是这样,那么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这样理解:

李建成要是当了皇帝会怎么样?他会不会像胡亥一样不靠谱,把江山给弄没了?



我们来分析一下。

在我们的眼里,李世民是一个360度无死角的偶像皇帝:

  • 打仗厉害,大唐的半个江山就是他帮着打下来的;

  • 治国厉害,开创了大唐盛世,那是真的盛世,没有半点掺假;
  • 用人厉害,知人善用,唐初的英雄豪杰们都为他所用,比如房玄龄、杜如晦、秦叔宝、尉迟恭等等。

而且,人长得也很帅,简直是完美。

但是,李世民真的就这么完美吗?


当然不是,从道德伦理角度看的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及其全家,并且逼迫老爹李渊退位,自己才当上了皇帝。

这样一个天大的丑闻,几乎能让李世民的完美全部给毁了。

但是,结果却没有。

因为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掌握了宣传口径,开始篡改史实,为自己整容。



中国古代,史官给皇帝写史,为了保持客观独立性,皇帝是不能看的。

意思就是你表演你的,我记录我的。

这就对皇帝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约束,告诫皇帝你要好好干,我可都给你记着呢。

李世民心虚,偏要给史官要来看一看,要了三次,前两次史官没给,最后一次没抗住。

李世民拿到手一看,不高兴了,这怎么行,太写实了。

于是命令史官重写,该删的删,该改的改。

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我们现在从正史里看到的样子。


正史里的李世民是什么样子呢?

我李世民尽管英明神武,为大唐建国立下不世之功,但却没有篡权当皇帝的野心,还不是因为我哥哥李建成平庸无能,却又嫉妒我的功劳,多次要谋害我,我爹年纪大了不能为我做主,我被逼得走投无路,忍无可忍,只能主动出击。

看,我杀你不是我的错,是你逼我的。

就这样,李世民把自己成功洗白了,而李建成变成了大花脸。

现在我们在《二十四史》中的《旧唐书》和《新唐书》里,看到的基本上就是这样的画面。



事实上,李建成哪里是这个样子!

要说李建成比着李世民差很多,这是事实,因为李世民实在太优秀了。

不论谁做这个太子位,都是比较倒霉,因为他有个李世民这样优秀的弟弟。

但是,不能说因为李世民太优秀,李建成就成了水货。


李建成比李世民大十岁左右,李渊造反打天下的时候,李世民还小,李建成带着弟弟南征北战,表现的还不错。

大唐的第一座城池长安,就是李建成打下来的。

后来,李世民在战场上历练久了,年龄也成熟了,再加上自己的天分,开启了暴走模式,成了军神。

而这时候,李建成已经贵为太子,作为储君,不再适合南征北战,他要稳坐长安,开始做些理政的工作。

李建成主内,以储君之名搞搞粮草调度、军费供应、人事和行政的管理。

李世民主外,以武将之责带领军队接着抢夺地盘,为大唐效力。

这就是兄弟两的分工。

只是,李世民实在太亮眼了,搞的李建成很尴尬,李世民也很委屈。


这就像老总给你一些启动资金,派你去外面搞了个分公司,结果你把公司做的比总公司还要大,钱赚的比总公司还要多,但这些却和你没多大关系,你就是个打工的。

老总就心虚了,该给你发工资呢还是给你让位子呢。

如果不给你让位子,你会不会过来抢呢?


这就是兄弟俩面临的一个微妙又严峻的局面,随着李世民的功劳不断增加,这种局面最终变得不可调和。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李世民也这样告诫自己,所以,最后,他还是反了!


这里并没有对错,换成你我是李世民,也有可能这样做。我们不是去黑化李世民。

但是剥开李世民给我们设置的障眼法,我们要清楚,李建成还不错,不像史书中说的没有那么水。

如果不拿李世民给他比的话,他还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毕竟,在吴彦祖或者彭于晏面前,大多人都没有底气说自己帅!

不是吗?



我是麦小野,让我们一起瞄历史,聊当下!

下个问题见!

8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认为无论李世民是否发生玄武门之变,大唐会一样兴盛强大。

我们从个人能力和历史潮流这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首先,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那边太宗就是李建成。尽管后来李世民改历史把李建成说得很不堪,但是我们还是从其中的纰漏中发现李建成还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人,从武功上平定西河,攻取长安,拿下洛阳这些就足以看出李建成的武功能力。后来李建成主政长安,李世民在外征战,从这里我们也看出李建成的文治也很厉害,在稳定后方并且给前方支援上很出色。



从文治武功方面我们看到,李建成都是比较出色的,那么他没理由会把大唐弄夸,反而也会像李世民一样把大唐治理的繁荣兴盛

其次,我们再说历史潮流。我们前期总结过,每一个分裂的时期过后,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都很短暂,但是还有第二个现象,那就是后一个都是盛世。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历史的趋势。上一个短暂的王朝把新秩序建立起来,通过各种磨合碰撞,在下一个朝代磨合好了,盛世自然就来了。

最后,历史人物都是顺势而为。而唐二世恰好碰见了前期给他做好了盛世的一切条件,就等着你来了。李世民自然就成就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而李建成也是一样。

这是一个给你准备好的盛世,不论是李世民还是李建成,请接纳。

以上就是我做的一个简单的分析,希望能回答你的问题。





9

我是白龙赤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是唐朝初期政坛的一次大洗牌,改变了唐朝的政治走向。通过这次事变,秦王李世民登上了唐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位置,而太子李建成则成为了淘汰者,退出了历史舞台。倘若李世民没有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顺利继位,会不会让唐朝走上秦二世而亡的道路呢?我的答案是会,下面将详细分析:

太子李建成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纨绔子弟。据《新唐书》记载:

隐太子建成,小字毗沙门。资简驰,不治常检,荒色嗜酒,畋猎无度,所从皆博徒大侠。

就是说建成天性散漫,荒淫无度,嗜酒如命,有时间就去打猎玩耍,跟从他的人都是些赌徒之类的人。虽然史书中有过分夸大的部分,但总体上可以对建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另外,建成作为一个手握重权的人,没有丝毫统治的技术,这些细节的暴露让他容易失去民心。据史料记载:

建成素骄,不恤士,虽甚暑,尽夜驰猎,众不堪其劳,亡者过半。

他是一个骄横的人,从来都不体量士兵的感受,虽然是酷热的三伏天,他也要骑着马通宵打猎,随从他的士兵不能忍受,死去的人比一半儿还多。在我看来,领导应该考虑部下的感受,即使最没有能力的部下,如果得不到合适的抚慰,也会成为巨大的安全隐患。

还有,建成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有一次,刘仚成侵扰边疆,李渊派建成前去镇压,由于兵多将广的原因,建成胜利了。于是刘仚成被建成派去说服与他关系好的胡人,果然不负建成的厚望,刘仚成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说服了胡人领袖来投降唐朝。但是从后面的结果来看,刘仚成从一开始投降的举动就是一个错误。由于建成的反复无常,他害怕胡人和刘仚成会联合起来搞他,于是骗他们要修建城墙,等到刘仚成和胡人的士兵拿着筑城的器材后,建成将他们杀害,可见建成的阴险和格局。

结语

在嫡长子继承制占据主流地位的唐前期,“玄武门之变”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同时也充满着血腥。但是,就唐帝国的命运而言,“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建成不具备一个优秀政治家的素养,诸如个人作风、领导艺术和反复无常等,即便成为了皇帝,也会导致一系列的统治危机。

10

如果李世民不发动玄武门之变,大唐会二世而亡吗?

咋一听,我一时之间有些不明白是啥意思?你的意思就是说:李世民如果不发动玄武门之变,那么唐朝是否会二世而亡吗?是这个意思吗?

不过我没理解,玄武门之变和大唐王朝灭不灭有啥关系?难道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唐朝就不会灭亡吗?唐朝不到三百年的历史,不照样被后来的朱温给灭了?当然了,唐朝没有二世而而亡,和它之前的隋朝相比,唐朝还是可以的。

事实上我觉得,即使李世民没有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帝位,唐朝也不会二世而亡。原因有两点。

  • 其一,李世民在没有发动玄武门之变时,其大唐的太子是他的大哥李建成。李建成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当时的唐朝初立,外是靠秦王李世民,而内则是靠太子李建成,文武两人共同辅佐其父李渊,打下了这个大好江山。这说明李建成是个做皇帝的主儿,不会像隋朝的隋炀帝杨广一样,好大喜功,众叛亲离,最终自我灭亡。
  • 其二,即使李世民没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也顺利登基成为了大唐的第二任皇帝,唐朝也不会二世而亡。因为李建成下面还有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两个英杰。如果大唐真的遇到二世危机,那么这两人很有可能顺势接下这个“大棒”,不管是通过什么途径,只要他们还是李姓子孙,大唐王朝就能延续下去。

但是这都是虚的。自古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运气也是能力的一部分,谁叫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成功了呢?就算李建成能力再强,他也败在他弟弟李世民手里,大唐也进入了盛世的局面只不过这些都和李建成无关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