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代史上最被高估的人——白崇禧。

白崇禧常常被人夸做“小诸葛”,自称有诸葛亮一样的才能。然而人们说起白崇禧来,就立刻能举出国民革命北伐、台儿庄战役、四平战役、青树坪战役等例子来。可是,这几个例子实在是有些经不起推敲。

1,国民革命北伐,白崇禧始终不是主角。

北伐第一阶段,白崇禧担任第七军的参谋长,既不是军事主官,也不能调度各军,作用实在有限。北洋军队的军阀混战,本来就是朝天放枪的银样镴枪头,被共产党为先锋的国民军打得落花流水实属正常。

2,台儿庄战役,白崇禧没得青天白日勋章。

台儿庄战役,主要将领为李宗仁、王铭章、汤恩伯、庞炳勋、张自忠等人,这些人在战后都得了青天白日勋章,白崇禧却没有,可见白崇禧在这场战役中起到的作用并不十分大。

3,四平战役,白崇禧是国防部长,坐镇中央,远隔万里。

四平战役和白崇禧有两个微弱联系,一个是1946年5月16日作为国防部长到东北督战,杜聿明、孙立人、廖耀湘等将领一举击溃优势兵力的东北野战军,第二个是白崇禧儿子说白崇禧曾要求老蒋乘胜追击,把东野赶出黑龙江。

一个四平战役,足以打造白崇禧、杜聿明孙立人和廖耀湘等一众名将,然而真正负责四平守城的陈明仁上将却没人说,只是因为陈明仁后来参加湖南起义,成了解放军上将。至于白崇禧儿子的事后诸葛亮,更不能听。

4,青树坪战役。

青树坪战役,说白了是钟伟49军轻敌冒进被桂军围攻,可是在消息不通给养不足的情况下,49军146师被桂军最精锐的3个师围攻一整天,最后在145师接应之下脱离战场。桂军的战斗力实在弱爆了。最搞笑的是衡宝战役,解放军的军令是——先到的指挥后到的,于是团长指挥师长,师长指挥军长,桂军整个三兵团一下子全军覆没。

最关键的是,白崇禧并没有参与青树坪战役。

纵观白崇禧的一生,主要有两次作为军事主官,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李宗仁生病,白崇禧担任第五战区总司令,第二次是白崇禧担任华中剿总司令,主管华中五省战事。作为第五战区总司令期间,实在是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倒是把大别山建设成桂军总基地,后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发现无法扎根。那咱就说说担任华中剿总司令期间他做了些啥事情。

白崇禧做华中剿总总司令,是从国防部长位置上下来的,自然不好受。当初当国防部长时,白崇禧就要求统一指挥华中华中两个战区,可是老蒋愣是不同意。现在,老蒋想让白崇禧担任华中和徐州两个剿总的司令,白崇禧却拒绝了。

白崇禧拒绝的原因只有两条,第一条是华东的大部分兵团司令和军长,都是黄埔系的骄兵悍将,如孙元良、邱清泉等,除了蒋介石,谁也不听,去了也指挥不动,还不如不去。第二条,则是李宗仁给他打电话,想要挤掉老蒋自己当总统。

基于第二条原因,白崇禧不仅不打算指挥淮海战役还打算给淮海战役添堵。当时华野和中野已经统一指挥,白崇禧的华中压力大减,老蒋就让隶属于华中的黄维兵团、张滏兵团调入淮海战场。白崇禧说,黄维兵团是你的,去吧,张滏兵团是桂系的,不能给你!

于是黄维兵团刚一出门,就被中野围在了双堆集,陈诚苦心经营十多年的土木系,一下子全败光了。于是老蒋准备把隶属于华中的宋希濂兵团调入淮海战场。宋希濂兵团下辖第二 、二十、二十八军都是全美械的中央嫡系军,开到武汉被白崇禧百般阻拦,等淮海战役结束,也没能投入战场。

而在淮海战役前,华中战场的襄樊战役,襄樊绥靖区川军三个军2.1万人,被中野6纵全歼,中野伤亡仅600多人,司令康泽副司令郭勋奇悉数被俘虏。康泽向白崇禧求援,白崇禧说电话信号不好,向蒋介石求援,蒋介石说共军阻击太顽强。

白崇禧就这样给老蒋添堵,最后居然还敢跟着去台湾,只因为还做着当”行政院长“的美梦。

白崇禧到台湾,拥立老蒋复位总统。1950年白崇禧在台湾给美国的民国总统李宗仁发电报,劝他辞去总统职位,仍然担任副总统,让老蒋当总统。李宗仁则是发表公开信谴责老蒋复位总统违反宪法。

当老蒋坐稳台湾的小江山后,开始了对老白的迫害,把国军战败的所有责任都推给了李宗仁和白崇禧。伪国大代表责向白崇禧:“不知当时华中统帅临去之日 , 曾凭壕守过一夜否 ? 数十万之众 , 曾对敌放过一弹否 ? ” 仿佛白崇禧一枪不放丢了全中国一样。

事实却是,白崇禧是个老实人。老蒋下台后曾用大批黄金收买白崇禧,白崇禧却用这些黄金当作军费抵御解放军。如今,老蒋的支持者们骂白崇禧“ 实 与安禄 山之截留河北 岁贡 、 吴王之把持山东盐铁 , 如出一辙 ” , “ 上列金银 , 为数甚巨 , 究何所属 , 抑或朋 分 。 ”

1965年,李宗仁回归大陆,老蒋也在不需要白崇禧帮他争取美国舆论支持,与李宗仁隔空骂战了。最终,在台湾特务部门的安排下,白崇禧死在了家中。

原来白崇禧的夫人去世,他本人人老心旺,心里很寂寞,便与身边的护士日久生情,与护士谈起了恋爱。为了让自己的身体更好一点,白崇禧就找人去买壮阳药,当白崇禧找人去中医处拿药时让保密局的人知道了。蒋介石下令让医生在给白崇禧的药方中下的药力猛一点。 于是白崇禧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每每都用药来泡酒,在药酒中得到了不少助力,有返老 还童之感,与身边的护士来往次数更加频繁 了。1966 年 12 月 1 日,张小姐再度前往白崇禧官邸留宿。第二天上午,白崇禧便死在自己的家中,死时身体裸露在床上。

白崇禧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也许是兼而有之吧!

最佳贡献者
2

近代历史被严重高估的当属张学良。



(张学良)

电视剧《少帅》的热播让张学良又火了一把,有观众表示看《少帅》就是冲着李雪健教科书式的演技去的,“大帅”皇姑屯丧命,整部戏已然乏味,对张学良提不起兴趣。

张学良为什么有如此争议?

1.虎父有犬子

绿林出身的张作霖,仅读过几个月的私塾,文化水平堪比盲流,这丝毫不影响他在东北的发展。正如他所说:“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张作霖能够在东北称王,这与日本人的扶植分不开。日本人扶植他是想让他做傀儡,进一步控制东北最后控制全国,日本人的技俩他再清楚不过。张作霖虽为草寇出身,但是不缺乏民族气节,面对日本人的咄咄逼人,他严词拒绝,最后命丧皇姑屯。

(张作霖)

日本人制造的“皇姑屯”事件,对张学良来讲此乃家仇,而后少帅成了大帅,东北易帜。张学良的不作为,让日本人有了可乘之机,随时准备大干一票。

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财务委员会:“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割地偿款已满足不了日本人的野心,他们痴心占中国、奴其民。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一万多东北军执行了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原本的试探成了赤裸裸的侵略。短短四个月时间,128万平方公里的黑土地沦为日战区,3000多万同胞成了“亡国奴”。



日本人占领东北军的军火库,里面武器弹药数不胜数。不知是张公子跑的太快来不及携带,还是怕这些锱重影响了逃跑速度。被日本人缴获的武器弹药本来是用来强我国防,可最终还是射在了我军民的身上,每思及此,痛心疾首。

国仇家恨也没能激起张学良的斗志。

2.花花公子

张学良的浪荡公子哥是出了名的,吃喝嫖赌毒样样精通。老子打江山,儿子享其成。张作霖死后,东北军与日本关东军剑拔弩张,可张公子依然我行我素,风流韵事人尽皆知。



(张学良与蒋介石)

九一八事变当晚,日本关东军夜袭北大营,东北军高层就此事请示张学良,电话打了好多通愣是找不到人。战事正酣,张公子正在北平前门中和戏院观看梅兰芳的《宇宙锋》,兴趣颇高。看来张作霖的死对于张学良似乎已忘在脑后了。

总结

西安事变”使张学良名声大噪,被称为爱国将军。早年的不抵抗成了张学良一辈子的污点,至死未能回东北老家再看一眼。

(晚年张学良)

3

历史上被严重高估的,是民族英雄张学良。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率东北军,丢下三千里江山三千万人民,二百六十架战机,一万多门各式轻重火炮战车,提着裤子逃回关内。把不抵抗责任,全甩给蒋介石。

热河战役,三十万东北军,居然让128名日军占领热河省会承德。此次怪不上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了,而是怪蒋介石拿东北军去牺牲,所以逃了!

张学良跟随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确实起到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作用,是伟大的。但张学良的目的,恐怕是为东北军的生存而非为抗日。后来,参加西安事变的张学良的亲信将领们,大都叛国投敌了,不得不令人怀疑张学良参加西安事变的目的。

4

1943年5月17日,重庆军委会紧急命令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陈诚飞返湖北恩施,接手指挥“鄂西会战”以抵御日军进攻。此前由于第六战区代理司令长官孙连仲判断失误,战局已十分凶险,同时杂牌出身的孙连仲也很难驾驭六战区所属的中央军嫡系,陈诚接命即从云南楚雄出发。

(宜昌保卫战剧照)

日寇第11军新任司令官横山勇是个狡猾的家伙,为了隐蔽其聚歼六战区主力于宜昌以西的作战企图,首先挥师佯攻湘西的常德方向。待六战区机动兵力全部南调后,日军主力突然折返攻击江防要隘渔洋关,以第3、第13两个精锐师团为基干,猛扑以石牌为中心的江防要塞区,孙连仲这才发现日军根本不是要取常德,登时手忙脚乱起来。

石牌要塞位于被日寇侵占的宜昌以西20公里,是“长江三峡”之西陵峡的江水拐弯处,地势非常险要,成为阻止日军西进四川的第一道关锁。正因为位置及其重要,吴奇伟的江防军司令部和方天的第18军军部、胡琏的第11师师部均驻扎于此。

(胡琏剧照)

日军骤然攻向石牌,重庆的蒋某人也慌了手脚,给返回恩施的陈诚下达了必须坚守的死命令,称石牌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关系重庆安危,要求“以一师兵力死守”。由于第六战区已无机动兵力可用,陈诚只能动用老本第18军了,方天又把任务交给了胡琏,“土木系”的起家部队第一次顶到了阻击前沿,而原本,第18军始终在重庆周边担任警卫部队和战略预备队。

陈诚把电话直接打给了师长胡琏,询问第11师备战情况,黄埔四期的胡琏回答:”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陈诚听到很不耐烦:“这还是官腔”,胡琏只好改口说:“第11师打到最后一个兵”!陈诚的战术目标很明确:鉴于兵力不足防线凌乱,决以第11师固守石牌不弃,作为后面反攻时的支撑点,其他所有被击破的部队退至茅坪、野三关地区组织新的防御线,等待援兵到达后再行反攻。

(陈诚剧照)

此时军委会直属的第74军、第79军等各部正从湖南驰援而来,但赶到战场需要时间,其他部队又纷纷后撤之中,因此胡琏所部等于被孤零零顶在最前端,而中国军队能否争取到时间重新调整布署和等待援兵到达,全赖第11师究竟在石牌核心阵地坚守多久。为此,第18军军长方天在率领军部后撤前,专门找胡琏谈话。

方天说:“留11师在石牌是委员长的意思,委员长说石牌是中国的斯大林格勒,那它就是,另外,第11师是辞公(陈辞修)的根基,能不能给长官争气,就看今日了”!胡琏的回答很耐人寻味:“我不惧死,但正如军长所言,11师是辞公的根基,就这样毁灭了”?方天听出话里有话,干脆直截了当:“你就告诉我,有没有把握守住吧”?



(吴奇伟剧照)

胡琏这才交了底:军长,你叫我说实话还是假话?鬼子来犯石牌的部队番号已经查明,有第3师团、第13师团还有第39师团,前二个师团是日军精锐(甲级师团),三个师团一起压过来,就算胡琏有三头六臂也未必顶得住的----胡琏远没有网文传说那般慷慨激昂,他的坚守信心并不足,甚至有抵抗一段时间也后撤的潜台词。

方天有些动气了:“不要说了,现在没有任何办法,退一步讲,我们不能叫其他部队看笑话,宜昌战后这三年(指1940年宜昌沦陷),第18军没打什么仗,但却领着比其他部队都多的军饷,拿着比其他部队更好的武器,现在大家都看着我们”----这是很实在的话,第18军再养尊处优下去,就成了战斗力直线下降的花架子部队了。

(宜昌保卫战剧照)

胡琏无奈了,写下遗书连同个人物品交给军参谋长赵秀昆,还墨迹说:“你们下去以后,可别忘了11师啊”,遂亲率师部人员登上凤凰山巅誓师,同时督促部队加固阵地准备战斗。所以说,胡琏在石牌保卫战中努力作战是真,但义无反顾的精神被严重高估了,他是在陈诚和方天的严令下投入战斗的,否则按他的想法,把第11师打光是划不来的。

另外,根据军参谋长兼第18师副师长赵秀昆的回忆,胡琏已经暗中准备了逃走的木船,是给自己留着后路的,但胡琏确实很会作秀,带头誓师的举动和打出“第11师是辞公的根基,这样使用实在可惜”的旗号深获陈诚之心。1943年5月27日,日军先头部队迫近石牌,战斗随即打响,装备精良的第11师居高临下,死死顶住了鬼子的仰攻。



实际上,日军使用于石牌正面的部队仅有第39师团野地支队数千人,根据日军战报,在整个鄂西会战中阵亡1025人、战伤3636人,其中在石牌挂掉的仅有286人,当然,鬼子的战报肯定有所缩水,赵秀昆的回忆是第11师毙伤日军约在1000余人,基本是可信的。第11师的歼敌数字,远远不如转入反攻后第74军和第79军在追击中的战果。

两天后的5月29日,横山勇发觉中国军队的援军纷纷抵近,且中美联合空军的出动和轰炸非常猛烈,给日军造成严重伤亡并几乎切断了补给线,遂下令前线日军反转,5月31日凌晨,胡琏发现当面日军已经撤走,于是马上向第18军军部、战区长官部和重庆军委会报告:已击败进攻石牌的日军,陈诚接报,立即下令全线追击。



也许在石牌保卫战中确曾出现过小规模的肉搏战,但是无论如何查不到第11师和日军第39师团有过数千人拼刺刀的记录。作为弹药充足的中央军嫡系11师,又占据着地利优势,根本犯不着跟鬼子在山坡上大打白刃战,所以胡琏在石牌保卫战中的战绩战力、战斗意志也被严重高估了,只能说尽了本分。

鄂西会战,中国军队在已经掌握了制空权的情况下,仍然伤亡50000余人,且日寇第11军基本达成了打通长江中游水上运输线的战役目的(第11军当时根本不具备深入川渝的实力)。倒是重庆方面误以为鬼子要图谋入川所以吓得够呛,因此战后出于种种目的大肆宣传,硬生生变成了“鄂西大捷”,连带胡琏和第11师也一起沾光,成为抗战史上一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战役。

(宜昌保卫战剧照)

5

说起被严重高估的历史人物,我想张灵甫应该算一个。

不可否认,张灵甫曾经浴血奋战,参加过抗日战争,做出过贡献,但作者说他被高估,是因为他的抗战贡献被高估了,以他的贡献还够不上“抗日名将”的资格。

说起张灵甫,很多人第一时间想起的是孟良崮战役和整编74师。不错,其实张灵甫的知名度如此之大,很大程度是因为他被击毙的结局,而不是他的抗战贡献。

抗日战争期间,张灵甫先后参加过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等一系列战役。实话实说,张灵甫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地一点都不怂,还在战斗中多次负伤,是一名值得尊重的将领。

但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张灵甫更多是作为校尉级的中低级将领,率领所部参战,并未直接策划、指挥过任何一场战役,也没有特别突出的贡献,距离名将差距明显。

1944年,张灵甫被提拔担任第74军少将副军长,成为将级军官;1946年4月,张灵甫被提拔担任第74军中将军长;当年5月,第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张灵甫担任中将师长。

对照张灵甫在抗战中的履历和战绩,只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将领,远远称不上优秀。如果以张灵甫作为“抗日名将”的标准,那么国民党军队中称得上“抗日名将”的至少有上百人。

所以我们应该承认和肯定张灵甫的抗日成绩,但他远不够抗日名将的标准。如今网络上对张灵甫的吹嘘太过,无疑是严重高估了他的贡献。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6



答:我来说一个吧,所谓的“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应该是一个被严重高估的人物。

这么说,希望诸位看官不要急着找板砖,先等我说完,如果觉得还有些道理,就随手点个赞,如果觉得完全不中听,再扔不迟。

后世对张良的推崇,似乎除了武圣姜子牙之外,无人能在其上。

虽然《三国演义》里,水镜先生认为诸葛亮的才能自古以来,只有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兴汉四百年的张子房堪以之相比。言下之意,诸葛亮比姜子牙、张良更牛。

但2006年2月,郏县李口镇张店村出土了一块红石石刻,上面写有6行57个字,记载的是诸葛亮和徐庶于建安六年春天拜谒张良留侯庙的事,诸葛亮对张良的评价极高,自愧不如,说:“拜留侯,仰其像不威,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吾辈叹之、敬之、效之。”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句话,最初出自刘邦之口。

大汉开国,刘邦与众臣在探讨成败得失,口出豪语,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司马迁除了在《史记·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评价张良时重复了刘邦这句话,还在《太史公自序》中特别提到:“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班固作《汉书》,在《张良列传》沿袭其说,称:“高祖数离困厄,良常有力,岂可谓非天乎! ”

这样,经过大家层层吹捧,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唐玄宗设置太公尚父庙时,以留侯张良配祭。到了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姜太公被尊为武成王,以历代良将十人配享,是为“武庙十哲”,张良为副祀,位列其中。

宋朝依照唐代惯例,张良仍配享武成王庙。

并且,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张良位居百位名将前列。

到了明朝,明太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照例少不了张良。清朝遵循明朝旧例,取古今功臣四十一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也有张良。

我再强调一下,张良的确是一个奇才,为刘邦出谋划策,功盖天下。

但我要说的是,张良只是一个谋士,不是将才。

我们先来看看张良在灭秦过程中的经历和建立过的功劳,再回过头来对照一下这个结论。

张良出身于韩国贵族世家,祖父曾连任韩国三朝相;父亲也继任韩国二朝相。秦灭六国,张良家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地位,因此恨秦入骨,曾在博浪沙椎击秦始皇,未遂,亡命江湖。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大泽乡起义爆发,各地反秦武装风起云涌。张良因时而动,“聚少年百馀人”,举旗起事,不利。只好率众投奔自立为楚假王的景驹。

对比一下,张良和刘邦同是从家乡聚众起兵,张良混得灰头土脸,而刘邦却是一路高歌猛进,与秦作战连战皆捷,并击毙秦泗川守,可谓意气风发。

张良在投奔楚假王景驹的路上,在留地遇上了刘邦。

刘邦是个豪爽而有大志的人,他的风度和气魄,一下子就吸引到了张良。张良于是放弃了投奔景驹,在刘邦帐下“为厩将”。

说来也怪,刘邦自从有了张良,打仗就没那么顺了,磕磕碰碰,处处受阻。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六月,项梁、项羽叔侄所率领的队伍势力最大,发展壮大到六七万人,叔侄俩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集各路义军首领于薛城(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共商大事。

张良大概感觉到跟随刘邦小打小闹成不了大气候,并且他和项梁是旧交,就劝项梁说:“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接受了他的建议,找来韩王成,立为韩王,并以张良为司徒。

于是,张良高兴地跟刘邦“拜拜”,屁颠屁颠地跟随韩王成收复韩地(指战国时韩国地盘)去了。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史记·留侯世家》记:“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馀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即张良辅佐韩王成向西攻略韩地,营营役役,转战数地,最终一事无成。

而没有了张良的刘邦,又复雄起。

该年年底,楚怀王命刘邦、项羽分兵伐秦,并约定:“先入关者为王”。

刘邦取道颍川、南阳,准备从武关进入关中。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七月,刘邦一下子就攻占下了韩王和张良攻了一年都搞不定的颍川。

两相比较,张良带兵打仗的本事实在是稀松平常。

不过,张良随刘邦南下,却能连出奇谋。

他先让刘邦易旗攻下宛城;再让刘邦用钱财招降峣关守将,拿下了峣关。

由此可见,张良善用奇谋,不擅用兵。

这之后,张良又有力劝刘邦离咸阳、还军灞上;凭借与项伯的交情,帮刘邦化解鸿门宴凶险,并与刘邦一起“尿遁”的经历。

但是,项羽自立西楚霸王,“计功割地”时,张良的投机心态又流露出来了。

项羽分封了十八位诸侯王,把刘邦分封到偏僻荒凉的巴蜀。

这个时候,估计张良是看到了刘邦再难翻身,就打算离开刘邦回韩国辅佐韩王成。

但他把刘邦赏赐给他的金百镒、珠二斗转赠给老朋友项伯,让他再为刘邦请求加封汉中地区。这样,刘邦才得以拥有秦岭以南巴、蜀、汉中三郡之地。

在以上的灭秦过程来看,张良有两次带兵经历,一是“聚少年百馀人”起事,不利;另一是“与韩王将千馀人西略韩地”,徒劳无功。所以,说张良“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根本就是个笑话。

还有,张良两次不看好刘邦,两次在刘邦面临困境时主动脱离了刘邦阵营,即他的看人眼光还是有很大缺失的。

所幸,刘邦是个干大事的人,不拘小节,对张良两次回归,都表示欢迎,张良这才得以在楚汉相争中建下大功勋。

张良第二次回归刘邦,是在刘邦出汉中平定三秦之后。

这张良没回归前,刘邦兵锋掠处,所向披靡;而张良回归后,刘邦先是在彭城大败,其后便陷入了与项羽长期苦战的局面中。

不过,这也不能怪张良。

之后的张良,提出了“下邑之谋”;并与陈平一起劝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建国后又建议先封雍齿以安定人心、助吕后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等等奇谋。

一句话,张良是个谋士,而非名将。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评论刘邦将兵“不过能将十万”,而自己是“多多益善”。

比较张良与刘邦的能力,张良将兵应该是“不过能将千余”的水平。

所以,把张良尊为“武庙十哲”之一,是过度拔高了。

7

历史上被严重高估的人物是蒋介石!为什么?

一、蒋介石是孙中山的继承人,名正言顺。

二、蒋介石是国民政府的元首,军阀割据,群龙有首。

三、蒋政府有美国政府的支持,狐假虎威。

蒋介石,有内有外,万事俱备。结果兵败如山倒,太被高估了!

8

我觉得历史人物被高估危害不大,最怕的是特意神化。其实人就是人,而不是神!功过是非样样有。对于国家大事,有看准的,也有没看准的;有行得通的,也有行不通的,走一步看一步。如果是神通广大,我们前进道路上怎么会有那么多困难呢?那么多曲折;那么多坎坷呢?所以,是人,就会有局限,就会有错误。不过,人总是聪明的,出了问题总会自我圆承:功大于过!

我是这样想的!

9

要说严重高估的历史人物,关羽算一个。

关羽本是个卖枣的,整天推着个独轮车,走街串巷,“卖枣,新鲜的大红枣!”一个卖枣的,怎么练就一身杀人的本领呢!


有人说,打枣和取人项上人头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想想,枣在高高的树枝上,一般枝头越高枣熟的越好,关羽拿着一条绑着小刀的竹竿,对准树上的小枣,轻轻一抖,小枣就掉了下来。

取人项上人头也是一样,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骑着赤兔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到了敌将身边,用青龙偃月刀轻轻一滑,呱唧一下,敌将的人头就掉下来了。

好吧!我权且相信,关羽在打枣的过程中,学会了“挑人头”的绝技,那么《三国演义》中,关羽杀掉的那些名将是真的吗?


先看看关羽斩杀了哪些有名的大将吧?

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斩庞德,除了这四个响当当的名将之外,关羽还杀了诸如管亥、夏侯存、荀正等虾兵蟹将,当然这些虾兵蟹将不足以证实关羽的实力,咱们重点看看被斩杀的四个名将吧!

温酒斩华雄


华雄是董卓手下悍将,打的孙坚抱头鼠窜,丢盔弃甲,接着又一口气斩杀了诸侯两员猛将,一个是俞涉,一个是潘凤,众将莫敢近前,吓的瑟瑟发抖。

这时候,籍籍无名的关羽出场了,曹操给他斟了一杯酒,关羽说等我回来再喝,两分钟后,战鼓大振,杀声震天,关羽提着血淋淋的人头,大踏步走了回来,这时候酒尚温,关羽风头一时无二。

然而,真实的历史是:华雄是被孙坚杀死的。

斩颜良诛文丑


这两个是河北四庭柱第一、二位,当年在河北名头很响,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是袁绍引以为傲的爱将。

可是,这两人却都折在了关羽手里。当年关羽投降了曹操,为了报答曹操知遇之恩,决定替曹操出头。

关羽仗着艺高人胆大,骑着赤兔马,飞也似的直奔中军大帐,前面的小兵担心被赤兔马踩死,纷纷避让,这一避让就坏事了。

颜良在中军帐里,眼见前面乱糟糟的,不知怎么回事,这时只见一匹快马疾驰而来,颜良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关羽一刀砍了!


关羽不按常理出牌,一般大将一对一单挑,先要报上姓名,然后骂上一番,激怒了对方,这才抄家伙干。

关羽不问青红皂白直接上,颜良吃了粗心大意的亏,假如真刀真枪的干,鹿死谁手尚不知呢?

文丑死的也很冤。

两军混战,厮杀成一片,场面十分血腥和混乱,关羽瞧见了不远处的文丑,猛的抽了赤兔马一鞭子,赤兔马腾的飞起,一秒钟就追上了文丑,关羽趁着文丑不注意,施展“挑枣绝技”,一下子削掉了文丑的半个脑袋。


真实的历史是:关羽杀了颜良,但能杀掉他实属侥幸。而文丑是死于乱军中的,至于是谁杀的,无人知晓。既然功劳无人认领,罗贯中就把功劳“赏”给了关羽。

斩庞德

关羽斩庞德,纯粹是老天帮的忙。


第一天,两人一对一交锋,打了两百回合不分胜负,庞德越战越勇,关羽明显力不从心了,这时候关平担心父亲有失,赶忙鸣金收兵。

第二天,两人又打了五十回合,还是胜负不分,最后庞德放了一箭,射中了关羽的臂膀,这一战关羽败了!

这时候,老天出来帮忙了,一连下了三天三夜的暴雨,魏军地势低洼,成了瓮中之鳖,关羽划着小船,看到了淋成落汤鸡,又冷又饿毫无抵抗能力的庞德,不费吹灰之力就捉住了庞德。

你觉得关羽厉害吗?其实就那么回事,绝对没有罗贯中吹嘘的那么强悍!

10

历史上最严重高估的人就是~诸葛亮

小说中描述: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借东风,火烧新野,排八阵图,诸葛亮舌战群儒,三气周瑜,骂死司徒王郎,辅助刘备建成三分天下的伟业。

小说里诸葛亮是三国第一军师,神机妙算,算无遗策,帷幄运筹,筹无失筹。周瑜虽智,司马懿虽诡,但是在诸葛亮面前却难占半点上风。周瑜徒劳地发出一声长叹:“既生瑜,何生亮!”然后不甘心地离开人世。


诸葛亮在小说里,有三个身份卧龙,军师,丞相,就连曹操,也称呼诸葛亮为诸葛军师,魏蜀吴三国的一切大事小情,尽在诸葛亮掌握之中,诸葛亮慢慢的摇起鹅翎扇,就会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甚至直到现在,关于诸葛亮的许多谚语还是广为流传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事前猪一样,事后诸葛亮。千百年来,孔明在人们眼里就是神一般的存在着。

而事实上在诸葛亮的履历中,根本就没有担任过军师一职公元208年,也就是诸葛亮出山不久,被刘备任命为军师中郎将。军师中郎将属于杂号中郎将,是中郎将中地位较低的,督统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调赋税,以充军实,相当于税务局局长兼粮食局局长、军备处处长,虽然也比较重要,但参与不了军机大事,根本不是小说里,能够握有绝对兵权的“军师”。214年,诸葛亮的职务由军师中郎将提升为军师将军,兼刘备左将军府总管,军负责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相当于人大委员长兼最高法院院长和最高检察院院长。

所有诸葛亮做过的这些让人叹为观止的事情,其实也只不过是罗贯中老先生移花接木,无中生有罢了,就比如火烧博望坡《三国志》魏书李典转记载:刘表示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淳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淳率诸军追击之,典曰:傥薰释耍杀赜蟹系老琳菽旧睿豢勺芬病


还有“三气周瑜”“借东风”“草船借箭”在正史《三国志》和《后汉书》中,均查不到任何的踪迹,指明是诸葛亮所为。“三气周瑜”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去世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孔明一直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未曾和周瑜见过面。

总结:之所以诸葛亮在人们心中变成了一个神,那是因为人们完全是受到小说的影响,其实正史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而在小说里面诸葛亮却是神一般的存在,几乎无所不能,料事如神,运筹帷幄,几乎所有的人在他面前都变得黯然失色,在演义里主角就是他,别人都是陪衬。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