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族英雄谭嗣同为寻求国家的出路,视死如归受万人敬仰,人品自然没得说,然而他却有着一个大污点同样一直被人所诟病:向光绪帝提出卖掉新疆和西藏。不得不说此举有点目光短浅了。

1894年,谭嗣同给老师写信讨论戊戌变法中,改革路径及如何筹措经费时提出尽卖新疆于俄罗斯,尽卖西藏于英吉利,以偿清二万万之欠款。以二境方数万里之大,我之力终不能守,徒为我之累赘,而卖之则不止值二万万,仍可多取值为变法之用。从证据上来看,他确实主张过卖掉西北新疆,西藏等广袤无人居住地区。难道我们熟知的英雄真的是一个万人唾弃的卖国贼?

谭嗣同建议卖地,为的是变法吗?

谭嗣同这种言论,不能完全就说他就是个出卖国家利益的人。毕竟不能一听说有人建议割让土地,就张嘴骂人家祖宗十八代,或者指着鼻子骂大汉奸,甚至抄家伙揍人、挖人家祖坟。还是要从当时的现实情况思考问题,看看他建议卖土地的真实意图是什么?说简单点来说:他觉得西部地区意义不大,不如卖掉。这跟李鸿章反对左中棠收复新疆的原因差不多。

若是为了个人享受,像慈禧一样,为了修缮颐和园,挪用军费,阻碍洋务运动的建设,导致北洋水师不堪一击,那谭嗣同肯定就是卖国贼。然而当时清政府十分腐败无能,把祖国大好河山,很多好地方像青岛,旅顺,大连,香港等都割让给了外国人,而且还欠了一屁股外债。正是这部分两亿的外债,清政府肯定还是要收刮民脂民膏。所以谭嗣同为了万民祈福,考虑他们生活的艰辛,为了他们减负,为国家社稷安危忍一时之辱,提出卖土地应该另当别论了。

这日,谭嗣同一身正装,深深叹了口气,他又是一夜没睡,想着大清朝的腐败,民不聊生,变法又遇到困难,毕竟小皇帝也只是个没有实权的傀儡,所有的华夏儿女都在替外国列强打工,心中一痛,于是打定主意,他要向光绪帝建议,是不是可以把西北新疆没有多少人居住的地方,卖给沙俄。将跟印度接洽的西藏卖给英国。得到的钱,先用来还外债。然后用剩下的银两再向外国人购买一些坚船利炮。护卫国家,至少可以提前终止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

谭嗣同错了吗?

谭嗣同出发点是好的,用土地换国家的强大。但是他估错了形式,明显就是一个读书人的心态,没结合实际去辩证地看待问题。

当时的清廷,税收主要来自江浙沪等东南大省。西北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时不时还要搞点暴乱,要派兵去平叛,不能给国家创造财富的同时还在拖国家的后腿。而大清帝国面临的主要威胁基本来自东南沿海一带列强的入侵,西北一带则只有沙俄,相对来说威胁小很多。 与其花大钱维持,不如不破不立,集中优势资源,让大清帝国能重新恢复万国朝拜的盛况。

而且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只有谭嗣同,包括康有为,甚至李鸿章也是主张放弃西北地区。所以说在当时,西北地区就是爹不疼,妈不爱的三不管地带。也说明当局者的目光太局限了。

其实西北地区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了。要知道,沙俄的胃口大的很,把西北地区卖给沙俄,这不是自己找死吗?再说西藏,英国殖民印度,一直想入侵西藏地区,把西藏卖给英国,这不正好遂了英国人的愿。 跟列强做生意,无异于与虎谋皮,引狼入室。列强以西北为跳板,长驱直入,下一步中原地区怕是也保不住了。 所以还是要感谢下左中棠,如果没有他的战略远见,后果还真的无法想象!

当然最终谭嗣同的这个提议并没有被采纳,毕竟好不容易才把新疆给收复过来,这时候在拱手想让给别人,岂不是让先人的血就白白流了,这是在赤裸裸的打脸,这么做跟舔狗有什么区别呢?

现在想想不由得后怕,如果光绪帝跟慈禧同意了这个建议,那么我们不只是失去几百万领土这么简单了?

最佳贡献者
2

左宗棠费了老鼻子的劲儿才把新疆从阿古柏手里夺回来,可谓是功盖千秋的大事业。可是谭嗣同等人在给光绪上书的时候,却提议要把新疆西北地区卖给沙俄。

不管他们出于什么原因,出让国土的罪名他们是必须要担起来的。谭嗣同是戊戌六君子之一,他本来是湖北巡抚谭继洵的儿子,可以说是官二代,小日子完全可以逍遥自在地过着。

但是他偏偏要参加戊戌变法,寻求救国之道。变法失败后,他没有忙着逃跑,而是选择以鲜血换取国人的猛醒。由此可见,他出卖新疆一定也有自己的主张,不可能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


谭嗣同的短视,认为西北不如海防重要。

不能因为谭嗣同是戊戌六君子,就认为他的所有主张都是对的。很显然出卖新疆的利益,这种主张就是昏了头的。

当年李鸿章和左宗棠海防塞防之争时,这个问题就已经摆在了台面上。李鸿章认为当时外国人都是从海上打过来的,所以要集中财力建造舰队,以此抵抗海上列强。

而左宗棠则认为,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时已经被沙俄和英国所觊觎,如果不迅速收回来,那么新疆一旦陷落,陕甘也就不保,到时候北京也就岌岌可危了。

在这种争端之下,慈禧决定两者都要搞,于是左宗棠浩浩荡荡地前往西北收复了新疆地区。而李鸿章训练出来的北洋舰队,多年后在甲午海战中一败涂地。


从理论上来看,海防和塞防都很重要。但是结果上来看,海防的效果令人心寒,白白浪费了大量白银,而塞防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谭嗣同出卖新疆的利益,这就等于是否定了塞防的重要性。他认为新疆的西北地区地广人稀,收不上什么税,所以卖给俄国人,可以换取大量真金白银,以此用来增加国家实力。

谭嗣同,字复生,湖南浏阳人。父继洵,湖北巡抚。嗣同少倜傥有大志,文为奇肆。其学以日新为主,视伦常旧说若无足措意者。继洵素谨饬,以是颇见恶。嗣同乃游新疆刘锦棠幕,以同知入赀为知府,铨江苏。---《清史稿》

他的初衷本身不错,但是出卖土地的想法的确愚蠢的很。他曾经去过新疆,如此富饶美丽的地方,那是中华的瑰宝,怎么能因为一时之困就出卖了呢?


出卖新疆,也救不活清朝。

谭嗣同认为,拿出卖新疆换来的钱,完全可以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来对抗列强。可是他忘了一点,清朝真的是因为战斗力不强才灭亡的吗?

光绪二十四年,召入都,奏对称旨,擢四品卿、军机章京。四人虽同被命,每召对,嗣同建议独多。上欲开懋勤殿,设顾问官,令嗣同拟旨,必载明前朝故事,将亲诣颐和园请命太后。嗣同退谓人曰:“今乃知上绝无权也!”时荣禄督畿辅,袁世凯以监司练兵天津。---《清史稿》

当然不是,北洋舰队的战斗力,当时号称亚洲最强。后来袁世凯训练的北洋军,也是一支强大的军队力量。所以说不能说他们的战斗力不强。


可是他们还是亡国了,这又是为什么?因为不得人心。不断出卖国家领土,割让青岛、割让香港、割让台湾、割让胶州湾,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让国人伤透了心。这样的清政府谁还愿意为它效力呢?

清廷这么做,为的无非就是保住满人的统治,所以他们不惜割让这么多土地。可正是因为他们这么做了,才保不住自己的统治。

出卖土地换来的不是尊严,而是耻辱,不是强大,而是懦弱。谭嗣同想要靠出卖新疆赚来的那点钱,救活清朝,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谭嗣同死的悲壮,可出卖新疆成了他的污点。

谭嗣同是著名的保皇派,那个时候保皇派和革命派都是比较先进的知识分子。保皇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谭嗣同,而革命派代表人物就是孙中山和黄兴等人。

很显然,康有为和谭嗣同这一帮人,虽然主张君主立宪,可是思想境界是比不上孙中山和黄兴等人的。

因为他们没有发现当时中国的根本问题。他们依旧做着君主立宪的美梦,其实君主制度早就是尾大不掉了,必须要废除。

谭嗣同毕竟是封疆大吏的子孙后代,所以他自然是想着维护清廷的统治,于是他不遗余力的支持改革变法,希望清廷自身强大起来。

其实这是一种短视的做法,如果他再往前走一步,说不定可以看到一个新世界。可惜他没有这个眼界。

同样在看待新疆问题上也是一样,他曾经去过新疆,他认为新疆地广人稀,就想着出卖新疆换取清廷的富足,这是非常愚蠢无知的做法。

越晨,太后自颐和园还宫,收政权。启超避匿日本使馆,嗣同往见之,劝嗣同东游。嗣同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卒不去。未几,斩於市。---《清史稿》

谭嗣同的确死的悲壮,他为了自己的信念理想而死,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生前出卖新疆的建议,却成了他一辈子的污点,洗刷不掉。


总结:美丽的新疆,中华有幸有你。

近代中国最该感谢的人,那就是左宗棠,因为他为我们这些中华后裔们争取到了新疆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

从西汉时期,汉武帝打通了河西走廊以后,我们对新疆地区的统治,其实逐渐就已经形成了,可见这段历史是非常悠久的。

既然老祖宗们都那么努力,我们当然也不能为了眼前的一丢丢小利益,就丧权辱国,丢失国土,寸土不让,这是基本原则。

参考资料:《清史稿》

3

谭嗣同的提议是无知,而不的卖国,但比卖国更可恨。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样的人如果真的当家主政才是最大的祸国殃民。而谭嗣同和维新派之所以要把新疆和西藏卖出去,就是看到这两个地区无用,既无法产粮。也无资源,在谭嗣同等人看来空耗钱粮于国无用,不如卖掉。不仅甩掉了报复,还可以获得巨额资金。这只能说明维新派缺乏远见,还没当家呢。就开始卖国了,这样的事大概李鸿章都未必能做的出来。维新派他们没成事,简直是华夏民族的最大的幸运。

关于谭嗣同卖掉新疆西藏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确有其事,根据《谭嗣同全集》记载,谭嗣同上书光绪帝:“试为今之时势筹之,已割之地不必论矣。益当尽卖新疆于俄罗斯,尽卖西藏于英吉利,以偿清二万万之欠款。以二境方数万里之大,我之力终不能守,徒为我之累贅,而卖之则不止值二万万,仍可多取值为变法之用,兼请英俄保护中国十年。费如不足,则满洲、蒙古缘边之地亦皆可卖,统计所卖之地之值,当近十万万。盖新疆一省之地已不下二万万方里,以至贱之价,每方里亦当卖银五两,是新疆己应得十万万,而吾情愿少得价者,以为十年保护之资也。且价亦不必皆要现钱,铁甲船、铁路之钢条、木板、精枪、快炮及应用之一切机器,均可作抵。于是广兴学校,无一乡一付不有学校,大开议院,有一官一邑即有议院。”

谭嗣同的意思就是西藏和新疆是不毛之地,但英国和俄罗斯对这两个地方垂涎三尺,不如把这两个地方卖出去,然后卖领土的钱富国强兵,这不得不说谭嗣同书生意气,过于天真。而且幼稚。既没有可操作性,也没有可行性。说实在的,卖地也不是不可以,法国卖地给美国,俄罗斯卖地给美国,十九世纪,算不得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如果操作得当,应该是接受,但问题是,这是在中国,寸土不让是原则,割地就是卖国,所以先天条件满清就不具备卖地的能力,满清当时已经割让许多领土。现在维新派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卖国,实在是不能接受的。合法性必然受到质疑。

由此可以看出,戊戌变法本身的幼稚,根本无法成事。 并非为了国家富国强兵,更像是一次政治投机,而就谭嗣个人而言,书生意气,最后慷慨赴死值得赞赏。但真要说有多大本事却未必。目光短浅还自以为是诸葛复生,天天舞文弄墨。却以为是可以一谋定天下。殊不知秀才造反三年不臣,光绪想依靠他们变法成功,真是有眼无珠。真正老成谋国的是左宗棠和张之洞这样的人。“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如果左宗棠地下有知,当年他历尽艰辛收复的新疆又要卖出去,不知道做和感想。当初,左宗棠上书光绪:“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与谭嗣同可谓高判立下。

谭嗣同的意见是建立在大汉民族主义的基础之上,是立足于汉人视角,所以在乎实际利益。没有把西藏和新疆当中国(汉地)。所以在谭嗣同的眼里。这不算卖国,而且还属于占便宜,还有就是在谭嗣同眼里依旧没有你国家的概念。还是封建思想。也是不知者无畏的典型代表。就算是出售,英国和俄罗斯会付钱吗?西方国家需要的贸易而不是土地,谭嗣同他们在政治上太幼稚了,维新派过于无知,中国的未来真要交给这样的人才真会万劫不复。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4

岂止是要卖掉新疆、西藏,在谭嗣同的计划里,他是要卖掉所有的边陲之地,甚至包括青海、蒙古、满洲。另外,维新派的另一位领头人康有为,这哥们更狠,准备直接卖掉中国,让日本、美国、英国来统治中华大地。

今天,我们谈到戊戌变法,大部分人的印象是;这次变法既是中国近代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同时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因此,戊戌变法极大的推动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发展。

诚然,这次变法确实有很多值得表扬的地方,尤其是谭嗣同视死如归,在变法失败后英勇就义。

不过,变法最终却失败了。

而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变法有着致命的缺陷,尤其是参与变法的核心人员天真幼稚,而这种天真幼稚,差点儿就造成祸国殃民的后果。

谭嗣同出卖边疆计划

其实,早在变法开始之前,谭嗣同就曾与其师欧阳中鹄探讨变法途径,在谈到如何筹措变法资金时,谭嗣同说;

试为今之时势筹之,已割之地不必论矣。益当尽卖新疆于俄罗斯,尽卖西藏于英吉利,以偿清二万万之欠款。以二境方数万里之大,我之力终不能守,徒为我之累赘,而卖之则不止值二万万,仍可多取值为变法之用,兼请英俄保护中国十年。”

费如不足,则满洲、蒙古缘边之地亦皆可卖,统计所卖之地之值,当近十万万。——《谭嗣同全集》

当然,针对“卖国”的计划,谭嗣同已经做了具体的安排。

盖新疆一省之地已不下二万万方里,以至贱之价,每方里亦当卖银五两,是新疆己应得十万万,而吾情愿少得价者,以为十年保护之资也。

而“卖国”的原因很明确,谭嗣同认为边陲之地过于贫瘠,产出效益有限,而且为了防止英俄入侵,清朝在这两地花费了太多的资金,已经导致清朝入不敷出,国力衰退;

今夫内外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大而寒瘠,毫无利于中国,反岁费数百万金戍守之。地接英俄,久为二国垂涎。

从以上内容可见谭嗣同非常幼稚。

在谭嗣同的思想中,新疆一省不下两亿方里(方里即一里见方的面积。清朝光绪年间一里=576米,一方里≈0.33平方公里,2亿方里≈6600万平方公里),而现实的新疆面积是160多万平方公里。以此可见,包括谭嗣同在内的整个维新派对新疆根本没有任何了解。

另外,谭嗣同天真的以为,将西藏、新疆“贱卖”给英国、俄国,以此可以博得两国的好感。而借着这个好感,可以请英俄两国保护中国十年。

不得不说,谭嗣同书生意气、异想天开。

国际政治本质是丛林法则,而丛林法则是弱肉强食、强者为王。如果将新疆卖给俄国,西藏卖给英国,他们真会对清朝心存感激,从而放弃侵略清朝?

显然不可能,他们一定会认为清朝软弱可欺,进而以西藏、新疆为跳板,加快速度侵略中国内地。而请他们保护中国,更是引狼入室。

如此,不仅达不到富国强兵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把清朝推向灭亡的边缘。

其实,这个道理早在北宋时已经被苏洵写到了《六国论》中;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另外,左宗棠收复新疆前,由于阿古柏的入侵,以及英国、俄国的介入,陕甘地区已经出现回乱,清朝的国防费用已呈直线上升的态势,远超新疆稳定时期。

而此时,左宗棠在与李鸿章的海防、塞防之争中提出海防、塞防并重,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秩,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所以“时事之宜筹,漠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最终,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以此稳定了边陲西部,使得清朝边疆压力骤减,有了更多的精力发展洋务运动,以及李鸿章的北洋水师。

总结来说,谭嗣同有一颗爱国的心,但也仅仅是有一颗爱国的心,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可取之处。在变法过程中,谭嗣同和维新派不顾实际、急于求成,而且昏招迭出,意图出卖国土。

另外,为了说服光绪帝“卖国”,维新派的康有为还举例说俄国把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日本把库页岛卖给了俄国。这简直就是道听途说、不求甚解,以半吊子传闻企图充大尾巴狼。

日本“出卖”库页岛,实际上是日俄两国在勘定边界。而俄国卖阿拉斯加,也不是为了筹钱解决内政,而是沙俄和英国陷入对抗,由于阿拉斯加紧邻英属加拿大,而沙俄对该地掌控力下降,所以被迫将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

所以康有为举例日、俄出卖国土,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傻,对该事件一知半解。二是坏,故意扭曲历史事实。

当然,康有为在变法中做的最过分的事情是真正的卖国。在康有为的想法中,他倡导中、日两国联邦,后来还提议中、日、英、美四国联邦,将联邦的大权交给日本的伊藤博文。而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引狼入室,必将彻底沦为别国的殖民地,造成不可挽回灾难。

幸好,一切都因为维新派的幼稚,以及没有太大的权力而最终失败,而出卖新疆、西藏、蒙古和满洲的计划,以及所谓的四国联邦计划也因此消失。

5

康有为、谭嗣同坚决反对李鸿章!因为李老二(李鸿章本姓许,排行老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了包括宝岛、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在内的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谭嗣同还有康有为又比李鸿章卖地严重多了,他们不仅想卖新疆、西藏而且还想卖掉蒙古(内外蒙古)、青海、满洲(东三省)。

新疆、西藏、青海、"蒙古"、"满洲"的位置

这些地方几乎是《马关条约》割让领土的一百倍,大约有635万平方公里呢!剩下的就是不包括宝岛的汉地十八省,这些地方全是清朝设有总督的省份。谭嗣同他们为什么有如此疯狂的想法?连清朝的龙兴之地,东三省也都想着要卖,他有多恨清朝,为什么这样?要知道他老爸谭继洵可是湖北巡抚后来还署理两广总督呢!

谭嗣同

谭嗣同开创了《仁学》,他还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在救国富强上,他一点都佛系,采取的重病下猛药!他想出卖635万平方公里土地就是他的猛药,他连死都不怕,他又怎么是为了利益而卖地呢?他主张卖地也是为了国家。

谭嗣同卖地的理由:

一、公开的理由。

  • 1、还债。

《马关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大败,元气大伤,还要赔日本军费。这对捉襟见肘的清朝财政而言,无疑是难以承受的,只能搜刮民脂民膏,让百姓生活更悲惨,让国家发展更缓慢。如何才能尽快还债,甩掉负担呢?谭嗣同的办法就是卖地!谭嗣同还专门引用一句谚语——与其欠钱,不如卖田。

  • 2、“减负”。

谭嗣同认为这些地方,面积广袤却又是苦寒之地,不利于民众生存,不利于经济发展,对于清朝几乎没有什么用途,反而成为了清朝的包袱。不仅不能给清朝带来什么经济效益,反而每年用在这些地方的军费达到百万金之多。就这,还很难守住。

  • 3、难守。

新疆挨着俄罗斯,西藏挨着英国,俄罗斯和英国都是咄咄逼人的列强。他们早对两地垂涎欲滴,以清朝的实力连日本都打不过,又怎么能打败俄罗斯和英国呢?守也守不住,还花费大量的钱财,而与他们交战则会让清朝更加衰弱,最终还是被他们抢走。倒不如,直接卖给他们增加收入呢!


  • 4、变法。

康有为

卖掉这些“苦寒之地”,不仅能立即偿还日本索要赔款,而且还能为变法提供大量的资金。没有一个国家强大不是靠变法(改革)而来的,但变法要想尽快地成功,最关键的就是钱。没钱万事难,有钱就能推动变法,让自己迅速强大。谭嗣同的大哥康有为,还对光绪表示,明治维新的变法,他们变法成功,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卖地赚钱搞变法。康有为在《日本变政考》就说到日本考虑到库页岛守不住,才将其一半卖给了沙俄。又说沙俄将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从而“筑铁路、兴学校、购铁舰、增海军”而实现强国家。

5、“抗日”


张之洞

将这些地方卖给列强后,尤其是新疆、西藏卖给沙俄、英国后,清朝不仅得到了钱,也得了友谊,他们一开心,清朝就可以赶紧提条件。让沙俄、英国“保护”清朝,谭嗣同对他们的“保护”也不抱希望,但能通过友谊,让沙俄、英国居间调停,迫使日本废除一些通商条约,也断了(直接拒绝)沙俄、英国染指东部沿海的念头。这种“以夷制夷”的手段,就连张之洞也“君子所见略同。《光绪朝东华录》记载,张之洞建议,为了保护东部富庶之地,避免日本占领宝岛和辽东(威海、旅顺)半岛,可以割让西部几个城池给英国和沙俄

二、秘密的理由。

6、反清

清末时的湖南和广东


别看谭嗣出生清朝高官的家庭,但他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也别看他是一个改良主义者,但他和徐锡麟一样非常痛恨清朝。早在戊戌变法前,谭嗣同就在湖南组织南学会。这个南学会组织就得到了康党认可和支持,他们想让湖南自立门户,后来扩大到广东。计划湖南和广东联合起来,内定谭嗣同出任“伯理玺天德”(president,总统)。可见康有为、谭嗣同还是有反清的味道,只是他们不是要复明。

康有为在这方面走得更远,不仅支持卖地,还要“合邦”。他向光绪帝提议,采取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的主意,将清朝、日本、美国、英国组成一个联盟国,选出百名精英(专家)治理国家。

三、天真的谭嗣同。


李鸿章、伊藤博文

李鸿章在日本马关(今日下关)谈判时,伊藤博文质问李鸿章:清朝为什么让出外东北给俄国,而不将宝岛和辽东给日本?李鸿章表示:外东北是苦寒之地!伊藤博文直接打脸,说:祖宗之地必须坚守。

谭嗣同卖地的目的无非有二:一是轻装上阵,变法图强。二是弱清复汉。可他忘了苏洵的《六国论》了吗?以地事秦,犹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边疆之地怎么能卖给列强呢?更何况列强从无信誉,卖地不仅不能遏制其贪欲,实现以夷制夷,反而激发其更大的胃口。至于日本卖地变法更是无稽之谈,人家明明是换地好不好。而沙俄出卖阿拉斯加,没卖上什么好价钱不说,最后好像一个子也没拿到,到今天还是满满的悔意。

四、谭论的不良影响。

铁血十八星旗和铁血十九星旗

谭嗣同的卖地观点,不仅影响了改良派,也影响了清末的革命派。就连孙文也有类似观点,只不过他是为了革命。辛亥革命胜利后,所悬挂的旗帜就是铁血十八星旗。这十八星代表的正是汉地十八省,当时革命者的态度可见一斑。这面旗帜成为了陆军旗,但遭到了东三省代表的抗议,后来在最内处又增加一星,表示的是统一,这就是铁血十九星旗。

6

自古以来,土地就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中华文明之所以为泱泱大国、自成一体系,除了文化风物独特之外,还在于它“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的浩瀚版图。谭嗣同何许人也?怎敢出此“卖国”之言?难道忘了中华“守土卫国”的古训?

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对谭嗣同那个时代一探究竟,因为个人与时代、个人与国家总有些关联。

大清王朝是我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专制的国家,在各个朝代中,政治制度已经趋于完善。此外它还领土广阔,以往与中国若即若离的新疆、西藏地区,在清代基本已成为版图的一部分。而近代西方国家的侵入,让这个傲视东方的文明古国突然间有摇摇欲坠的感觉。光绪年间,北方的沙俄趁着其他列强倾轧中国的时候,尤其注重攫取广大的中国土地,于是北方陷入了严重的边疆危机。左宗棠为首的“塞防派”就极力主张收复新疆,因为他认为新疆一丢,沙俄只会继续得寸进尺,借新疆做跳板,而染指蒙古地区,从而北京就洞门大开,国家危亡不远矣。不过,有人觉得边塞重要,也有人认为海防更要紧,李鸿章就主张舍塞防而筑海防,因为西方船坚炮利,海防更容易被突破。

那为什么要争论先保边塞还是保海疆呢?因为当时的清政府没钱啊!加上《马关条约》的赔款与各种利益的割让,清政府的资金可以说是大大损失,国家穷困,只能把有限的财力物力投注在更要紧的事情上,无论是征讨阿古柏以收复新疆,还是建设精锐的海军以扬威海域,都需要很多很多钱。后面慈禧太后要修颐和园,很大一部分工程费用就是从建设海军中挪出来的,所以甲午战争没打好,资金不够是个很现实的原因。

国家既然穷困且又受到列强欺压,总有人看不过去啊。起先是一些清政府内部的开明官员在搞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可是甲午战争失败了,他们也就只能做变法革新的铺垫了。他们的失败,恰好证明了单纯的引进西方的技术不能够退虏送穷,所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就开始大力鼓吹变法图强。变法就是要尽量地参取西方的经济、政治方面的制度。问题又回来了,想要变法图强,一是要统治者认同,二就是得有钱。

当我们大致了解了清朝在当时的基本状况后,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谭嗣同居然有将新疆、西藏卖给外国这样的想法了。

首先,光绪年间的新疆和西藏分别受到沙俄和英国的虎视眈眈。这两个国家正如两条贪吃蛇,把中国看做一块大肥肉,真欲食之而后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选择抵抗,无异于会加大中俄中英的冲突,而国家刚刚经历甲午战争的打击,与日本的事儿都还没搞清楚呢,更别说还有其他列强也在中国搞事情。所以谭嗣同就觉得,与其处处起火,不如牺牲一些东西比如领土,让这熊熊大火多熄灭两处,然后能专注于国家的自立自强,到时候再收回国土,也未免不可。

其次,既然是卖,那就有钱挣啊!而政府最缺的还是资金呀。谭嗣同认为,如果能把新疆和西藏给卖出去,不仅能甩掉一个大包袱(每年得耗费百万两去做戍边经费),而且还能暂时解决与英俄两国的冲突,造就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来变法图强,一举两得,何尝不可?这样,国家就能获得一大笔经费,赔款可以还清,还能用来充实国库,简直可以说是雪中送炭,缓解燃眉之急。

最后,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主将之一,他很焦灼。为啥呢?因为愿意支持他的光绪皇帝受到慈禧太后的限制,势力比较微弱,要权没权,要钱没钱。唯一能团结人心的也就只有他的象征地位了,谭嗣同凭借这样一位君主去改良表变法,内心的焦灼与激进可想而知,他又是一个急性子的人,这又加重了他的焦灼。所以他才出此下策,想出一个权宜之计,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清末危亡之际,国家百废待兴,立志救国的人层出不穷,一大批仁人志士此起彼伏想为国家找到出路与良方,奈何近代局势变化太过于复杂频繁,于是出现了很多不是办法的办法,其事不许取,其心亦可谅。

7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论人品的话,谭嗣同确实没得说,但论目光之长远,谭嗣同与戊戌变法之中两个为首者康有为与梁启超一样,不过一介书生,只会想当然地纸上谈兵而已。

谭嗣同接二连三提议要卖掉疆藏,乃至所有边地

“尽卖新疆于俄罗斯,尽卖西藏于英吉利,以偿清之二万万之欠款,以而境方数万里之大,我力终不能守,徒为我之累赘,而卖之则不止二万万,仍可多取值为变法之用,兼请英俄保护中国十年……如费不足,则满洲、蒙古缘边之地皆可卖。”这是1894年谭嗣同写给他的老师欧阳中鹄的一封信,谭嗣同建议卖掉疆藏乃至虽有边远之地。

第二年,谭嗣同与贝元昕辩论之时,再提此事,谭嗣同认为,“内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大而寒瘠,毫无利于中国,反岁费数百万金戍守之……不如及今分卖之于二国,犹可结其欢心而坐获厚利,除偿赔款外,所余尚多,可供变法之用矣。”

至于谭嗣同如此提议的理由,也很简单:

第一,觉得这些地方没什么用处

在谭嗣同的话语中,他认为新疆西藏,包括青海与内外蒙古这些地方,虽然地方非常大,但是普遍很荒凉,土地也着实贫瘠,根本就无法产生有效的利益。

虽然这在如今看来实在无稽,但是以当时谭嗣同的所处环境来看,他有这样的看法也很正常。清朝的主要财富来源于江浙与东南沿海地区,即便是北方相对来说也比较少,而占据清朝面积大多数的西北。青藏等地,每年贡献的财富确实少得可怜

第二,反正守不住,干脆卖掉

晚清时期的清王朝风雨飘摇,北部的沙俄与西南占据印度的英国都对清朝的土地虎视眈眈,尤其是沙俄,先后已经掠走了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依旧吃锅望盆,甚至幻想以长城为界。

谭嗣同认为新疆西藏这些地方的面积实在太大,而且人烟稀少土地贫瘠,清朝实力衰微根本就鞭长莫及,每年耗费在防守方面的银两就非常多,而且成效不大,干脆直接卖掉,倒是还能够大赚一笔,或许还能讨得英俄两国的欢心,让他们保护中国

第三,为变法筹措资金

变法在各方面进行变革,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当时的清朝早就负债,数额令人瞠目,慈禧太后还吵着要过生日,清廷欠列强的赔款也还不知道去哪筹集,至于维新派,根本就不可能有足够的钱来支持变法。

谭嗣同的想法是,将新疆西藏卖掉之后能够获得充盈的资金,若是还不够的话,还可以把满洲、内外蒙古那些边远之地全都卖掉,这么一来,不仅能够偿还清廷欠下的列强款项,还有很多的结余,可以用于维新变法

第四,塞防海防之争由来已久

清朝由于实力不济,在列强纷至沓来的时候,早就已经顾首不顾尾了,所以晚清时期,朝廷之中出现了以李鸿章为主流的海防一派,与左宗棠为首的塞防一派。很明显,谭嗣同与海防派的意见一致,认为东南地区更加重要,西北只能抛弃

其实这样的观点在当时的情况之下也不能完全说错,毕竟当时的西北的确基本没什么收益,而且还经常出乱子,所以表面上的确是个很大的累赘,再者,作为清廷财富重心的东南地区,被诸多列强垂涎,而西北要对付的只有沙俄

结语:

谭嗣同提议将新疆西藏乃至所有的边地全都卖掉,这是其所处时代的局限所导致,并非是谭嗣同真的想要害自己的国家。谭嗣同等人是真的希望自家的国家强盛起来,只不过他们的目光太浅,也没有真正的能力,想法也是古里古怪

比如康有为还曾提议与日本、美国等结合成“合邦”,或者移民百万到海外的巴西“另建中华”之类,实在脑洞大开。

谭嗣同的想法,在当时来看的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只不过谭嗣同低估了列强的胃口,也太小看了这些事一旦成真最终会带来的后果,好在这样无稽的提议,最终并没成功

8


当很多人听到谭嗣同向光绪皇帝建议,要卖掉新疆和西藏的时候,恐怕都是一肚子火:你个迂腐之人,枉你还喊着变法救中国,怎么还干些卖国求荣的事情!简直就是个卖国贼啊!

但是请冷静地想一想,当初李鸿章也向慈禧谏言,觉得还是海防比较重要,新疆放弃算了。难道,中堂大人也是卖国贼?



所以,无论谭嗣同,还是李鸿章,他们主张放弃新疆或者西藏,并非是卖国贼,而是当时的思想局限造成的。

就说谭嗣同吧,他为什么主张卖掉新疆和西藏?原因就是他认为,这些地方清政府控制起来已经很吃力了,财政吃紧,还不如卖掉,拿卖了的钱用来巩固能够控制的势力范围,进而维护现有统治。



因而,谭嗣同绝非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整个大清王朝着想,不然他也不会在可以逃跑的时候不跑,愿意用自己的牺牲来唤醒麻木的人们,所谓我以我血荐轩辕!

如果我们处在那个年代,真不见得比谭嗣同的认知广泛,更没有他甘愿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勇气。



因此,我们不能用现在的认知来判定当时人们的思维,他们毕竟还是有着时代的局限性,而谭嗣同的勇气和甘为民族牺牲的精神,是不容抹杀的,理应得到尊重!

9

戊戌变法核心人物康有为人品有问题,谭嗣同目光短浅

历史上肯定了戊戌变法法的积极意义,但人就是人,有优点,也有缺点,康有为的真实人品没那么好,他经常将寺庙珍贵的佛经据为己有,结果被抓到,却狡辩说道: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偷呢?偷书就是偷书,却要拿读书人三个人做幌子,真是让人对康有为的光辉形象,大跌眼镜。

康有为又一次在西安的一座寺庙参观,将寺庙很多珍贵的佛经偷偷的装到了他自己的骡车上,结果被寺庙的人场发现(孔乙己说过: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偷呢?)。


而谭嗣同是爱国,但是目光很短浅。

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其实就是两个书生,在清朝的官场上谈不上什么地位。

戊戌变法需要大量的经费,而这个组织根本没钱,唯一一直认可他们的是光绪帝,但是光绪帝也没钱,于是,谭嗣同认为西藏和新疆是寒苦之地,管理起来也是累赘,不值钱,可以卖掉,还赔款,凑经费

内外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大而寒瘠,毫无利于中国,反岁费数百万金戍守之……不如及今分卖于二国,犹可结其欢心而坐获厚利……除偿赔款外,所余尚多,可供变法之用矣。--1895年谭嗣同与贝元征进行讨论时提出

19世纪60年代起,俄国不断侵占我国外东北和外西北的领土,胃口越来越大,还想蚕食并吞新疆。但在,新疆被左宗棠赶跑了。当时清政府正面临内忧外患,东南沿海地区有英国,西班牙等列强,西北地区有俄国列强。可是,一旦真卖了,想要回来就难了,反而填饱了这群列强胃,更想全部吃掉。


谭嗣同的爱国之心,国人皆知,戊戌变法失败,他英勇赴刑,而康有为选择逃到国外,这两者都没错,但足以看得出谭嗣同爱国,很希望清政府能复兴

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后,慈禧连发谕旨,捉拿维新派。谭嗣同不逃,康有为逃去了英国。谭嗣同被抓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为人人品没得说,但是目光太过短浅。谭嗣同想把卖西藏,新疆的钱用于还款,多的话可以用来支持戊戌变法,解救光绪帝, 他还幻想的想着让英国,俄国一起保护中国10年。 为此谭嗣同给其师欧阳中鹄的信中这样写道:

试为今之时势筹之,已割之地不必论矣。 益当尽卖新疆于俄罗斯(俄国),尽卖西藏于英吉利(英国),以偿清二万万之欠款。 以二境方数万里之大,我之力终不能守,徒为我之累赘,而卖之则不止值二万万,仍可多取值为变法之用,兼请英俄保护中国十年。


谭嗣同是维新派中最激进的者,一生致力于维新变法,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谭嗣同的爱国心是好的,没错,但是新疆和西藏的领土一旦让了,就很难拿回来了,到时候拿到国际上说,他们都说是清政府卖给他们的,是他们国家的领土,就是有理也说不清了。

我是@予小草说 可以关注我,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看,持续不断回答,可发表你的看法与我互动。

10

谭嗣同的想法的确是目光短浅,对国家的领土完整是一个极大的危害,幸亏没有得逞,好在有左宗棠力保新疆不失,否则谭嗣同们将是民族的罪人。卖新疆给沙俄,卖西藏给英国,卖地所得之钱财用来变法,姑且不论变法能否成功,这种行为和割肉饲虎、饮鸩止渴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此,只能加快列强蚕食和分裂中国的步伐罢了。

谭嗣同之所以主张将新疆、西藏等地卖掉,是因为在谭嗣同的认知中,中国西北部的领土完全是一片苦寒之地,对这个国家没多大用处,与其花钱去管理,还不如卖掉,换点钱用来进行维新变法,岂不一举两得?尽卖新疆于俄罗斯,尽卖西藏于英吉利,以偿清二万万之欠款。以二境方数万里之大,我之力终不能守,徒为我之累赘,而卖之则不止值二万万,仍可多取值为变法之用,兼请英俄保护中国十年……费如不足,则满洲、蒙古缘边之地亦皆可卖。

1894年谭嗣同写给老师欧阳中鹄的信 内,外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大而寒瘠,毫无利于中国,反岁费数百万金戍守之……不如及今分卖于二国,犹可结其欢心而坐获厚利……除偿赔款外,所余尚多,可供变法之用矣。

1895年谭嗣同与贝元征进行讨论时提出,当时的清廷,税收主要来自东、南部,而西北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时不时还要搞点暴乱,要派兵去平叛。 而且,谭嗣同认为清帝国面临的主要威胁基本来自东南沿海一带列强的入侵,西北一带则只有沙俄,相对来说威胁小很多。 而且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只有谭嗣同,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鸿章也是主张放弃西北地区,加强东南海防,为此朝中还引起了海防、塞防哪个更重要的争论,只是李鸿章没有提出卖掉西北领土罢了。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们以鲜血警醒国人值得钦佩,在列强环伺、晚清已病入膏肓的时代里,救亡图存、挽狂澜于既倒,其实还有其它更好的选择。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