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30多岁时就被干爹刘备赐死。刘封被刘备处死,表面上是因为荆州战役时关羽被东吴军围困他和孟达拒不发兵搭救,致使荆州沦陷,关羽败死。然而,仔细翻看《三国志》,就会发现此事另有玄机。

刘封

刘封(?—220年),东汉末年长沙(治今湖南湘阴)人,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

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

但是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不从。而后又侵凌孟达,致其降魏。孟达与魏徐晃共袭刘封,并劝刘封投降,刘封不降,又遭部下叛变,败归成都。

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赐死刘封,刘封自裁,刘备深表痛惜。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刘备赐死儿子刘封?诸葛亮的真实目的到底是啥?

公元207年,刘备中年得子,妻子甘夫人恰好生有一子,刘备此时已46岁。婴儿未及满月,曹兵北来,刘备在长坂坡数战不利,退往夏口,家眷又丢了。幸好赵云舍命救护,刘备的这点骨血得到保全。赤壁之战后,刘备据有荆州大半,数年经营,颇具规模,于是在211年带兵入蜀,刘封随行,刘封此时已有20岁余。

刘封原姓寇,刘备投靠刘表之时收其为义子。刘备和刘璋决裂后,刘封随诸葛亮平定益州,所到之处攻无不克,被封为中郎将。刘备占领汉中后,派刘封,孟达夺取上庸。刘封迫降了上庸后,关羽在樊城之战时曾求助刘封,但刘封以上庸占领不久,民心未附,拒绝了关羽。

刘备生下儿子叫“刘禅”,与刘封合在一起就是“封禅”意思,足见刘备志向之远大。刘封是在刘禅出生以前收为义子。

诸葛亮要刘备赐死刘封,扶持阿斗的原因很简单:正统。

因为阿斗是刘备的骨肉血亲,是正统的汉室后裔。而刘封并不是刘备的亲生儿子,只是刘备收养来的,他出身低下,在注重出身和血统的三国时期,他们根本没有资格掌控大权。

诸葛亮之所以扶持刘备,看重的就是他正统汉室后裔的身份,凭借这个身份,刘备可以在其他诸侯那里得到高规格的礼遇,也可以招揽很多能人志士效力于自己。而阿斗的大名叫做刘禅,是刘备的亲生儿子,血统自然更正,能够获得诸葛亮以及其他人的忠心。

反观这个刘备的养子刘封,他20岁的时候就能跟随赵云和张飞攻打益州,后来还和孟达一起拿下了上庸,可谓是颇有才能。但是,在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的时候,刘封和孟达没有去救援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这个举动让刘备对刘封寒了心。

后来孟达叛逃,刘封又犯了错误,诸葛亮抓住了刘封的把柄,就向刘备进谏,说如果将来您不在了,刘禅肯定压制不住刘封,刘封可能会取代您的地位,为了防止后患,最好尽早的杀掉刘封,让刘禅继承大位。

刘备听到这番话,心里偏向的自然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于是就下令赐死了刘封,稳固自己儿子刘禅的地位。诸葛亮在刘备离世之后,也是一直敬重刘禅的身份和血统,没有将刘禅取而代之,尽心尽力为蜀汉效劳。

总结:刘封有战功,是义子,背景又大,最后取刘禅而代之完全有可能。所以刘备生前借故杀之是最好的打算。

最佳贡献者
2

《三国演义》中说,刘备虽然深恨刘封不救关羽,有杀之之心,但却还是有点犹豫。因为诸葛亮两番怂恿,刘备便杀了刘封。事后,刘备还非常后悔。

刘备有不忍之心,假若稍微冷静一点,或者诸葛亮不出坏主意,恐怕刘封就不会死。那么,诸葛亮为何要唆使刘备杀刘封呢?


诸葛亮一句话断送了刘封

关羽兵败,刘封在孟达的劝阻下,没有发兵去救,刘备对此十分恼怒。事后,孟达又鼓捣刘封投奔魏国,刘封没有答应,便给刘备写了一封信,具说此事。

刘备看了刘封的奏表,大怒,便要诸葛亮发兵去擒拿刘封、孟达。诸葛亮说,不需出兵,派刘封去攻打孟达,以一箭双雕之计,灭掉两个贼子。

于是,刘备派人到绵竹传达命令,要刘封去擒孟达。刘封接到刘备诏令,立即领兵到襄阳五十里外下寨。继而,领兵五万,单搦孟达交战。

孟达投奔魏国,曹丕不敢相信,要他去襄阳取刘封首级做投名状。于是,两将在襄阳城外打了起来、

孟达不是刘封对手,只三个回合就大败而逃。刘封趁势掩杀二十余里,却被魏将徐晃、夏侯尚挡回。刘封不敢孤军深入,便领兵退往上庸,没想到襄阳守将申耽却也投魏了。刘封不能进城,徐晃等从背后杀来,刘封只得率领残部逃回成都。

刘封到了成都,刘备大骂他不救关羽。刘封申辩道,原本是要出兵的,因为孟达劝阻,才坐视关羽受难。刘备喝道,你非土木之人,为何要听孟达的话?此时,诸葛亮进来了,刘备问道:“辱子如此,何法治之?”


很显然,刘备其实并没有下决心要斩杀刘封。假如诸葛亮劝一句,或许刘备会就坡下驴,饶了养子。但是,诸葛亮却在刘备的耳边嘀咕道:“此子极其刚强,今日不除,后必生祸于子孙耳。

于是,刘备便命人将刘封拖出去斩首。可惜一员猛将,就这样死在了诸葛亮的刀下。为何刘封是死在了诸葛亮的刀下呢?因为,刘备马上后悔了。

却说刘封被左右押出,刘备便问刘封的随从,随从说,孟达曾经劝说刘封一并降魏,刘封大怒,扯碎了孟达的书信,斩了来使。刘备听说,大哭道:“吾儿虽然刚强,有此忠义之心也,凛然可爱。”于是,刘备立即叫暂停行刑,然而,刽子手早已“斩讫”。

刘封之勇,刘备应当是知道的,刘封之忠,玄德恐怕也不会怀疑。所以,当刘封的首级献来时,刘备十分自责,哭道,我一时头脑发热,斩杀了股肱之将啊。

从细节中看,刘封行刑如此之快,恐怕也是诸葛亮从中捣鬼。行刑刽子手应当知道,所斩之人是汉中王的义子,不会如此迅速的杀掉。所以,刘封是死在了诸葛亮的刀下。

那么,诸葛亮为何一定要置刘封于死地呢?


刘封是被逼上断头台的

刘备后悔杀了刘封,大哭不已。这回,刘备也是真哭,杀了这样一员大将,又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义子(《三国志》中是养子)。加上关羽新亡,荆襄九郡尽属他人,百感交集之际,刘备不会假哭。

诸葛亮知道刘备很后悔,自己也脱不了干系,便劝说道:若欲嗣主久远之计,杀之何足惜也。作事业者,岂可生儿女之情耶!

诸葛亮的意思是,刘封刚强,日后肯定要危及已经被立为继承人刘禅,为了长远之计,杀了刘封没有什么可惜的。

刘封是刘备的养子,养子不同于义子,是有继承权的。所以,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确立继承时,蜀汉内部就产生了诸多议论。

《三国演义》中说,关公困守麦城时,派廖化前往上庸搬取救兵。刘封得知,便要立即发兵去救。孟达从中挑拨道,你把关羽当叔父,人家却未必把你当侄儿。汉中王进位时,问孔明立哪个儿子做王世子,诸葛亮一推六二五,让刘备去问关张。

刘备依诸葛亮的话,致书关羽,关羽却勃然道:“立嫡不立庶,古之常理,又何必问于我乎?封乃螟蛉之子,使住山城之远,免遗祸于亲骨肉也。”

孟达这句话,果然刺痛了刘封,便不再发兵去救麦城,廖化大哭而回。


涉及到继承权的问题,事情就十分严重了。但是,刘封有没有抢夺继承权的打算呢?《三国演义》中没有提到,正史中也没有说这件事,恐怕刘封是没有这般心思的。

其实,孟达劝阻刘封不去救关羽是有道理的。上庸刚刚从魏国手里夺得,立足未稳。孟达说,吴兵有屯兵三四十万在荆襄九郡,曹操则有四五十万大军虎视眈眈,“量我等山城之兵,以敌两家之强兵,正如驱羊入虎窟耳。”

刘封的能力不在孟达之下,这样的形势是看得清楚的,只是碍于叔侄情面,才不得已要出兵。孟达后面的话,虽然有挑唆之嫌,但却是从大局出发,讲的是实情。刘封左右为难,也是借着孟达的话,以保上庸而放弃了对麦城的救援。

罗贯中笔下的刘封,位置十分尴尬,即便是他本人没有觊觎皇位之心,也很难消除诸葛亮等人的疑虑。所以,《三国演义》中刘封之死与曹丕逼曹植是写在一回书中的。

然而,诸葛亮劝刘备杀刘封的话,证明了孟达的话并非完全挑唆。假如孟达的话是错的,诸葛亮完全可以顺着刘备的责骂,以不救关羽而杀了刘封。《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不仅借刘备的刀杀了刘封,还借马岱的刀杀了魏延。把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诸葛亮借刀杀人的目的并非完全为了蜀汉的利益,而是夹杂了更多的个人意志。


诸葛亮假公济私杀了刘封

刘备并不认同诸葛亮的观点,反诘道,纵然刘封日后杀了我的儿子,我也不忍今天杀了这个忠义之人。

在刘玄德的心里,刘封是忠义之人。既然是忠义之人,刘备又怎么会认定自己的养子会谋逆呢?所以,刘备不相信刘封日后会对刘禅不利。而且,刘备是十分喜欢刘封的,荆州不救关羽,只是出于私人感情,责怪刘封不顾叔侄之情。

同时,从《三国演义》中也不难看出,刘备也承认刘封有继承权,说纵然今后刘封杀了刘禅,也是可以接受的。

刘备可以接受刘封杀刘禅,但诸葛亮却不能容忍。好不容易熬走了一个关羽,却又来一个刘封,在诸葛亮眼里,这也是个不听军师将令的刚强之人。诸葛亮不得不想到刘备身后,自己如何驾驭这个身份极其特殊之人。所以,诸葛亮乘机除掉刘封,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诸葛亮借刘备之手除掉刘封,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按照《隆中对》的战略部署,荆州是诸葛亮布局的。关羽孤身两面迎敌,必定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诸葛亮所谓“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荆州防守策略基本上等于没说。孙权一日不取荆州,便一日不得安宁,岂是一个“和”字所能解决的?

所以,杀了刘封,便造成了关羽之死是刘封拒不救援,而不是战略布局错误的舆论。正因为此,《三国演义》中才说,诸葛亮“附耳”给刘备出主意杀刘封。这件事是见不得光的。

诸葛亮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自己的主张不容任何人更改。《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借马岱之刀杀魏延,也是担心魏延谋反危害蜀汉利益。其实,诸葛亮更担心魏延改变自己北伐战略,或者,魏延一旦成功,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地位必然受到严峻挑战。

孔明杀刘封是顾忌刘备身后之事,杀魏延则是顾忌自己身后之事。

“羽扇纶巾”其实说的是周瑜,罗贯中却把这把羽扇交到了诸葛亮的手中,是不是说诸葛孔明太爱惜自己的羽毛了呢?


正史上刘封是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以《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为历史依据,以七分真三分假写成。因而,说《三国演义》难免不参考历史。那么,正史中,刘封是怎么死的呢?与诸葛亮有没有关系呢?

《三国志·蜀书·刘封传》中说,刘封不救关羽,“先主恨之”。刘封在上庸被孟达、徐晃打败后,逃回成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于是赐封死,使自裁。

刘封自裁后,刘备为之流涕。

看来,《三国演义》写的基本属实,刘封之死,就是因为诸葛亮担心日后不能节制于他。所不同的是,罗贯中为了美化诸葛亮,把正史中的话改为诸葛亮担忧刘封危害刘备的子孙。

史书中说,刘封有武艺,气力过人。刘备入川后,刘封带兵与诸葛亮、张飞溯流西上,一路克敌,表现英勇。刘封时年二十岁,是刘备手下不可多得的少年才俊,也是蜀汉承上启下的一代将才。

遗憾的是,诸葛亮更多的虑及个人利益,斩杀了这员猛将。


当然,诸葛亮怂恿刘备杀刘封,其实也是蜀汉集团固有的利益造成的。刘关张个人情义在某种程度上比蜀汉利益还要重,诸葛亮希望在刘备身后自己能够更好的发挥才干,而削弱固有的利益集团,刘封之死,与此大有关系。

3


这个问题在《三国志·刘封传》记载的非常详细、明确,陈寿如此直接记载还是比较罕见的。


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于是赐封死,使自裁。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由于孟达与刘封不和,刘封时常欺凌孟达。孟达一方面害怕刘备追究他们不救援关羽之罪,另一方面对刘封的霸道行为十分愤恨,一怒之下投降了曹魏。而且写了一封信给刘备,意思就是“不好意思,兄弟不陪你们爷俩玩了。”

孟达投降之后,魏文帝曹丕派遣夏侯尚与徐晃协助孟达袭取了上庸三郡。孟达写信劝说刘封投降,但遭到拒绝。

审耽、申仪兄弟背叛刘封,刘封因此被击败,逃回了成都。


刘备责备刘封欺凌孟达,且不救援关羽。诸葛亮考虑到刘封刚猛,刘备死后最终难以控制,于是劝刘备借机除掉他。

最终刘备赐刘封自裁,刘封叹息说:“我后悔没有听孟子度的话啊。”

刘封自裁后,刘备非常伤心,为刘封哭泣。


这就是这件事的整个过程。


刘封非常强势,欺凌孟达、不救援关羽,刘备对此很不满意,也为此责备刘封,但并没有一定要处死他的意思,是因为诸葛亮的建议才处死了他。

诸葛亮建议处死刘封,不是因为他丢掉上庸三郡,也不是因为不救援关羽,而是因为将来刘备死后,恐怕刘封不受节制,会威胁蜀汉及刘禅的地位,因此提前做准备处死他,以绝后患。


这是没有异议的。

至于诸葛亮真实的目的,已经说得很明白,也没有多少可以解释的。



在这里,豹眼只想说几点:


第一,政治斗争是残酷的,诸葛亮建议处死刘封是必要的。刘备想让刘禅上位,想要保住蜀汉的稳定,对刘封采取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事情。

这来不得个人情感,也说不得是否仁德、贤明,一切有利于政权的事,都是合理的。


第二,刘备被誉为仁德之君,诸葛亮被称为千古一相,但这不是说他们就不杀人,就不做违心的事。

决不能以普通人的情感去看待政治家的行为,否则说不清、道不明。

就算是关羽失掉荆州逃回成都,刘备也不会杀他。既不是刘备不敢,也不是刘备注重情义,是因为没有那个必要。

刘封打不过曹魏,丢掉上庸三郡,不救援关羽也是情有可原,绝不至于死。


作为刘备的义子,刘备对刘封的情感绝不亚于对其义弟关羽,绝不会因为责任问题处死刘封。

但考虑到接班人的问题,不管是谁都会被清除掉,这没有商量的余地。



也许有人会说,刘备没有除掉诸葛亮,这一是因为刘备不可能把蜀汉的所有人都杀掉,二是刘备无奈之下的一场豪赌。



从刘备死后蜀汉的现状来看,诸葛亮逐步清除掉所有的异己,把军政大权控制在自己手中。能杀则杀,能放则放。

诸葛亮把一直口无遮拦的廖立处死,把不太配合的托孤大臣李严流放,就跟建议杀死刘封一样,都是为了自己能够掌控朝政。


不要认为诸葛亮是名相、贤相,就没有手段,其实诸葛亮下手也一样狠辣,这是政治的残酷和必要,不应该诟病。这也是后世,对这些事件轻描淡写的原因所在。


对于刘备而言,宁可选择把宝押在诸葛亮一人身上,而不希望蜀汉朝政混乱。刘封身份特殊,而且能力很强。从刘封临死前所言,“悔不该不听孟达之言”,就足以说明他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主。他没有投降曹魏而回到成都,是有想法的。


投靠了曹魏,至多跟孟达一样成为背叛蜀汉、在曹魏处做一个不忠不义的降臣。而回到成都,等到刘备死后,就可以与刘禅争一下皇位的继承人,即便不能第一时间上位,起码是个王爷,逐步分化蜀汉势力,凭借自己的能力将来再争夺帝位。


如果是这个局面,蜀汉就会更加危险。本来蜀汉就存在荆州派、东州派、蜀土派的矛盾,而且荆州派也不是铁板一块,支持刘封的也会大有人在。


在诸葛亮主政时期,也不是没有杂音,反对诸葛亮的人就是不支持刘封也会与他勾结在一起形成联盟。只要刘封不死,就会有人蠢蠢欲动。

这就是说,刘封必定是不安定因素。



刘备、诸葛亮借机处死刘封的真实目的就在于此。虽然是残酷了些,但还是必要的,远比刘封作乱时再采取行动要好一些。

尽管有些不仗义,但对政治家来说,从不会顾及别人说啥,只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行。


4

刘备的两个儿子,取名封禅。什么意思嘛?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干封禅这样的重要大典。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皇帝,比如秦始皇汉武帝等等,才敢做这样的大事。刘备把自己的希望赋予在儿子的名字上,说明了刘备是个要当皇帝的人物。但是,刘备应该明白封禅的人,在同一个天底下,只能有一个。刘备把两个儿子的名字合起来,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就与现实的政治制度相不矛盾了。刘封是个“螟蛉之子”,刚开始收养他的时候,关羽就不同意。是刘备执意要收养的。这是后来孟达提醒刘封不要救关羽的原因。也是刘封被杀的原因之一。

刘封的能力是有。在刘备东走西走的日子里,刘封不弃不离,一直跟着刘备南征北战。刘封是有功劳的。他的战斗力非常地强大。与关羽的儿子关平有同样的水平。

刘备的嫡出儿子就是蠢逼如牛的阿斗,也就是刘禅。刘备左右的人只认刘禅,不待见刘封。这是蜀汉集团众所周知的事情。论能力和才干,刘封比刘禅不知道要强大几十倍。刘备左右,包括刘备在内,一直把刘禅当太子的。这里面固然有刘备的立嫡的正统思想。同时,他也不会把位子让给刘封。

刘备得了成都和汉中后,大家都在排挤刘封。诸葛亮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刘备一问他有关这件事时,诸葛亮就是“这是陛下的家事,找云长和翼德议论,我是外人哈。”刘备一招关羽,关羽历来就反对刘备收养刘封,自然没有好结果。刘封不得已去了上庸,那是一个荒僻之地。刘封还是去了,并且替刘备好好地守住了这个魏吴蜀交界处的地方。

关羽的死,如果刘备后来要查,一定会牵扯到许多蜀汉的人,而且不是一般的人。关羽去扩大地盘的时候,成都,汉中已经被刘备攢在手中,几十万大军坐吃富养,为什么不派出一些军队去帮关羽看守荆州,解除关羽的后顾之忧?

荆州与成都究竟有多远?如果用快马,也许跑不了两三天就到了。但是,刘备诸葛亮他们没有行动,只是在等,等什么,鬼才知道?

诸葛亮刘备他们应该知道关羽的脾气。骄傲自负,违背诸葛亮的八字方针。这是诸葛亮自己就知道的。刘备对于关羽的脾气,更是了然于胸。但是,他们没有去支援关羽。关羽失败了,要找原因。马超在临沮,不远,他没有去。刘封在上庸,刘封没有去——廖化求他,他没听——这是刘封的不对。但是,刘封去了又如何?恐怕也不起作用。因为,孙权们已经在这些地方布置上了重兵,防止关羽逃往成都。这么说来,刘封去了也无能为力。但是,廖化回成都一说,刘备大怒,马上要杀刘封,诸葛亮也是要杀,只是他的办法有借口的,处理起来更委婉一些。但是,刘封的死已经被成都方面安排了。

刘备现在是有地方了,离称帝已经不远了。他要称帝,就得立太子。如果立长,则是刘封。如果立嫡,就是刘禅。反正只有一个。诸葛亮认为,应该立嫡,这个嫡是个憨包,诸葛亮今后带娃就没有那么费力操心,只给他吃好喝好玩好不就得了。刘封不一样,那时个要头脑有才干的家伙。今后不好带的。所以,诸葛亮接了廖化的口,说可以把刘封处理了。

刘备还在犹豫不决。但是,刘封打孟达失败了回来,刘备怒不可遏,要杀刘封,下面没有一个人出来替刘封说一句话,刘备是骑虎难下,不得已而为之,杀了刘封。事实证明,刘备后来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因为刘封没有错啊!

刘备能够得成都,法正帮了大忙,孟达是法正的朋友。法正一死,孟达就没有依靠了,失意之后,与刘封一同去守上庸。才有了孟达说刘封说“螟蛉之子”的由来。刘封前后一想,似是而非,放弃了去救关羽,这竟然是刘封之死的原因,真是莫名其妙。

5

刘封之死,与诸葛亮有莫大的关系。

刘封自尽之后,刘备很伤心,后悔当初听了诸葛亮的话,犯了大错,但悔之晚矣。


其实,刘备并不太想杀刘封,或者说,对于是否要杀刘封左右摇摆,狐疑不定。

一则,刘备对刘封有感情。

当年,刘备客居荆州,年近四十,膝下无子,有人劝刘备收养一个义子,刘备便收养了刘泌的外甥,改名叫刘封。

刘封跟着刘备南征北讨,打益州,打汉中,处处都有他的身影,立下汗马功劳,刘备对他很倚重,提拔他为副军中郎将,小伙子前途无量。

二则,刘备帐下缺人才。

蜀国人才匮乏,后继乏人,后期张飞、关羽死了,马超病死了,黄忠死了,赵云老了,第一代猛将所剩无几,而第二代除了魏延、张苞、关兴、刘封之外,几乎无人可用。


三则,刘封并无大过。

关羽之死,刘封落了个见死不救的骂名,可他只有区区一万人马,杯水车薪,远水难解近渴,不足以挽回大局。要知道,关羽对抗的是两大强敌,曹操和孙权,就算刘备亲自来打,也一定不能赢。

何况,就算刘封侥幸救回了关羽,那又如何呢,人马败光了,荆州也没了,关羽回来又有什么价值?只能惹刘备生气,估计刘备要是见了关羽,二话不说,腾空飞起连环腿,猛踹关羽几脚,踹完还不解恨,怒骂道:“老子被你坑惨了!”,关羽颜面扫地,无地自容,羞愧自杀。

与其这样,不如让关羽死了算了!


刘备不想杀刘封,但诸葛亮的一席话,让刘备改变了主意,诸葛亮怎么说的呢?

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诸葛亮太坏了,一句话戳中了刘备的软肋。试想,刘封能力太强了,性格又很刚猛,桀骜不驯,刘备活着,刘封老老实实的,要是刘备哪天死了,凭刘禅那蠢样,能驾驭不了刘封吗?

刘封心中不服,定会问刘禅要这要那,刘禅是给还是不给呢?不给吧,刘封尥蹶子;给吧,刘封胃口越喂越大,万一哪天也想当皇帝,过过瘾,刘禅让不让位呢?


诸葛亮的话,看似有道理,实则是扯淡,未来根本不可预测,谁知道刘封以后会怎样,仅仅因为刘封可能对刘禅不利,就擅杀大将,实在太荒唐了,这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有区别吗?

诸葛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刘备听他的,大错特错了,但刘封已经自杀了,不可挽回,刘备心痛呀!

6

谢谢邀请!诸葛亮要刘备赐死儿子刘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根本原因,一个是借口原因。根本原因是,刘封是刘备的养子,不是刘备所生,刘备46岁生刘禅,这是刘备亲生长子。刘封比刘禅大十几岁,且文武才全,作战勇敢,才能比刘禅强了不知多少倍,刘备立刘禅为太子,刘封肯定是不高兴的,诸葛亮害怕刘备死后,刘封取代刘禅,更换了刘氏纯正的血统。为此诸葛亮就有了杀刘封的心理。借口原因是,关羽败走麦城,向刘封求救,刘封没有前往救援,致使荆州失去,关羽被杀。在这件事上,刘封确实有罪,且这个罪过确实不小。因此诸葛亮向刘备说,失去荆州,刘封有很大的责任……刘备无奈,赐死刘封。刘封死后,刘备后悔,因为刘备和刘封,父子感情极深,先来刘封,才来刘禅,刘备那时无子,得到刘封,视若亲生,且刘封长大后。多次战功,感动刘备,事已如此,刘备大哭一场!

7

公元220年,孟达与刘封不合,同时害怕刘备怪罪不救援关羽,于是叛变,投降曹魏。他在投奔曹魏后,受到魏文帝曹丕重用,与夏侯尚、徐晃攻打上庸三郡。孟达还给曾经的朋友刘封写信劝降,遭到拒绝,于是收买申耽、申仪两兄弟。刘封因此战败,狼狈逃回成都。

刘封回到成都,见到“义父”刘备后,不但没有得到安慰,反而受到一系列指责,指责他欺凌副将孟达,并且不救援关羽。军师诸葛亮更狠,劝说刘备借机除掉刘封,以除后患。刘备对军师诸葛亮的话言听计从,于是不顾多年“父子之情”,赐刘封自尽。刘封非常悲哀,甘愿认刘备为“义父”,为义父南征北战,流血牺牲,遇到的待遇却是自尽。刘封自尽后,刘备还假装哭得非常伤心。

《三国志·刘封传》中相关记载如下:

申仪叛封,封破走还成都。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

那么,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刘备赐死骁勇善战的刘封呢?他的真实目的到底是啥?

诸葛亮给出的表面原因,考虑到刘封刚烈勇猛,在刘备死后,威胁到刘禅统治,很难驾驭,于是劝刘备借此机会除掉他。

从表面上原因看,诸葛亮一心为蜀汉着想,为刘禅着想,为刘禅除掉潜在威胁刘封。刘封,本是罗侯寇氏之子、荆州长沙郡一户刘姓人家的外甥。汝南之战刘备被曹操击败之后,来到荆州投奔刘表。当时刘备已经年近半百,却没有儿子,不得不考虑收养义子,作为继承人。他看中了刘封,于是收其为义子。

因此,刘备和曹操收养的曹真、秦朗、何晏三个义子情况不一样,他是按照继承人的标准收养的,也对刘封寄予厚望。

但是过了不到几年,甘夫人给刘备生了一个亲生儿子刘禅,这时刘封的处境就很尴尬了。他从拥有继承权的“世子”身份,突然降为普通义子,谁也接受不了。

刘备不忍除掉刘封,但是诸葛亮、关羽等人却为此担忧,害怕刘备百年之后,刘封威胁到刘禅的宝座。关羽曾说过刘封的坏话,认为刘封没有资格继承刘备基业,诸葛亮也是这样考虑的,在刘封丢失上庸三郡之后,趁机劝说刘备除掉刘封。

这只是诸葛亮除掉刘封的表面原因,深层次原因也是诸葛亮的真实目的,他没说出来。那么诸葛亮力劝刘备除掉刘封的深层次原因(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深层次原因,很可能是诸葛亮自己为了独揽大权,而除掉刘封的。

蜀汉建立的第一批元老,可能影响诸葛亮掌握大权的大概有关羽、张飞、庞统、法正、刘封五人。关羽于219年襄樊之战失利,败走麦城,战死沙场,庞统早在214年攻打雒城的时候,被飞箭射中,不幸战死,法正很快病死,张飞是一个武夫,不足为虑。

其他几人虽然地位不低,但是对诸葛亮造不成太大影响。如马超刚刚投奔刘备,还没得到刘备完全信任,地位尊崇,却无实权,许靖也是一样的道理。赵云主要负责刘备的安保工作,不足为虑,黄忠年迈,活不了多久。

因此,能够威胁诸葛亮掌权的只有刘封。刘封名义上是刘备的干儿子,算蜀汉的半个主人。他还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文武双全,比刘备的亲生儿子刘禅强多了。

有人说,诸葛亮是一个大忠臣,没有为了一己私利除掉刘封的想法。不否认诸葛亮是一个大忠臣,但是同时他还是一个大权臣。权臣指的是权力占有欲极高,并大权在握,权力几乎超过皇帝的大臣。权臣也有好坏之分,如曹操、董卓、司马懿就是坏权臣,而诸葛亮是好的权臣。

诸葛亮大权在握,主要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为了复兴汉室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此,不惜除掉另一个托孤大臣李严,将兵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如果刘封活到后期,多半会制衡诸葛亮,分割诸葛亮的权力。以此推断,诸葛亮能废掉绊脚石李严,也就能除掉刘封。

结语

诸葛亮劝说刘备赐死刘封,表面上原因是为了刘禅着想,除掉对刘禅有威胁的刘封,深层次原因是才是他的真实目的,为了除掉潜在对手刘封,以便以后掌握蜀汉大权,多次北伐,复兴汉室江山。

8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以仁厚长者的面目示人。当初,刘备在安喜县尉任上就与民秋毫无犯,深得民心,于是刘备宽仁厚德的名声就传开了。甚至到了陶谦都要把徐州让给他的地步。可见刘备在收揽人心方面的确有办法。

刘备的实力不断壮大,取得的地盘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中刘备也做了许多宽仁厚德的事,携民渡江、赦免魏延等等不一而足。刘备的仁厚长者形象日益高大。

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刘备的家业也不断发展有了个儿子。刘备给这个嫡长子取名为刘禅。这个禅是禅让、推让的意思。中国古代圣主都是禅让制来使承王位,此如尧舜禹。而且在刘备生活的三国乱世,也有禅位的事情,但都是权臣篡位的雅称。刘备想让自己和子孙后代接受禅让,复兴汉室。刘禅这个名字表达了刘备的雄心壮志和对子孙后代的殷切希望。

后来,刘备遇到了寇封。刘备立即表示希望收寇封为义子。关羽反对,因为刘备有亲儿子没必要再收个干儿子,以免为争夺继承权而引发灾祸。但是刘备并不听劝,坚持收寇封为义子,并改名刘封。从刘封后来的表现看,他的确很一般,文无谋略,武无大功。刘备为什么会对这个普通人青眼有加?因为他的名字。

从秦始皇祭泰山之后,中国皇帝的梦想之一就是泰山封禅。泰山脚下祭地叫封,泰山极顶祭天叫禅。寇封改名为刘封后,和刘禅的名字合起来就是封禅,寓意不言自明,刘家江山要复兴。

可是没有想到刘封在吕蒙自衣渡江,袭取荆州之后,不驰援求救的关羽。导致关羽兵败身死。刘备对刘封彻底失望了。刘备不忘和关羽的结拜之情,把刘封在内的害死关羽的人都杀了。

从刘备当时的身体情况看,刘备和孔明计杀刘封也有保证蜀汉政权平稳移交的考虑,毕竟刘封也是统兵将军,而且比刘禅年长,蜀汉政权又是一个地狭人少的偏安政权,如果刘封不死,刘备一旦死去,蜀汉政权内部的刘禅刘封之间假如发生袁绍儿子们那样的争权之战,那么弱小的蜀汉政权很有可能分崩离析。

为了避免这个可能出现的蜀汉政权不可承受的灾难,刘备和孔明必杀刘封。宽仁厚德的刘备在关键时刻也是毫不手软。

9

容不下呗,刘备在新野的时候就已经五十多岁了,当时还是膝下无子。为了自己后继有人当然得找个继子。所以当时的寇封便入了刘备的眼中。从寇家过继了过来取名刘封,刘封就成了具有继承刘备基业的法统继承人。本来一切看着都还不错但是后来刘禅的出生彻底激化了这一矛盾。啥矛盾?当然是继承权。一个是宗法上的合理继承人,一个是刘备亲儿子同样的·继承权。不用脑子想就知道选谁。但是刘封不死就是横在刘备心中一个阻碍。所以即便刘封能征善战,足智多谋。依旧得死。而诸葛亮恰恰知道这一点所以与其让其做大还不如提前动手。还有就是想想后来的蜀汉专权的诸葛亮,你想想是懦弱无能的刘禅好控制还是刘封好控制。诸葛亮为了他的复汉大业计划就必须选一个听话的主公。

10

如果我是诸葛亮,我肯定会反过来问你:“请问,留下刘封,刘备该如何安排他?

其实,这样的事情刘备也经历过。当初,白门楼上,曹操问刘备:“该如何处置吕布?”刘备提了丁原、董卓,曹操便杀死了吕布,你能说刘备是故意的吗?其实,是曹操自己不愿意沦为吕布的第三个“义父”罢了。

同理,刘备咨询诸葛亮的意见,诸葛亮认为当杀,刘备便杀死了刘封。如果刘备真有解决的方法,也不会杀了刘封。不幸的是,如刘备一样 ,诸葛亮也因此事背锅,甚至被有些键盘侠诋毁成“为了争权而不择手段排除异己”。

那为何刘封非死不可呢?

一、失去上庸之地,隆中对战略基本破产

汉中之战后,刘备命刘封和孟达东进,攻取上庸、房陵等地。此地东临襄樊、北通汉水,与南阳郡犬牙加错。由此可见,上庸之地的战略地位仅次于荆州南郡。(附图:紫色标注的是南阳郡区域)。

刘备派刘封前去镇守此地,难道是将他流放到偏远山区吗?非也,这原本是刘备下的一步好棋啊。

刘备将二弟关羽安排在江陵,义子刘封驻扎在上庸,其心思在地图上可谓是一目了然。关羽和刘封对曹魏重镇襄樊已成包围之势,一旦时机成熟,刘备一声令下,两人同时对襄樊发起进攻,占领襄樊后,之后便是攻取整个南阳郡,北伐许都和洛阳还会遥远吗?

然而,刘封却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对关二叔发来的求援信息不予理睬。他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一旦蜀汉失去南郡,没有了关羽对襄阳的牵制,仅凭他能守得住上庸之地吗?

后来,孟达叛变后,上庸之地果然落入曹魏之手。

从那时起,攻打襄樊和南阳郡的道路全部被封死,隆中对战略基本宣告破产。

二、目无尊长、排除异己

假设刘封蠢笨不堪,无法理解刘备安排其驻守上庸之地的战略意义。然而,关羽在蜀军中是何地位,刘封难道不清楚吗?关羽是刘备的拜把子兄弟,刘封翅膀还没硬朗,便能坐看关羽孤立无援、血溅沙场,可见此人是多么无情无义。这种行事作风与刘备平日里倡导的仁义完全是背道而驰,因此,这也是刘备无法容忍刘封的原因之一。

孟达之所以叛变投魏,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关羽丢了荆州,担心曹魏将对自己不利,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与刘封不能和睦相处。

从刘备的角度来看,孟达是外人,刘封是嫡系,当荆州南郡失去后,刘封应该与孟达齐心协力共御外贼才是。然而,刘封对孟达横挑鼻子竖挑眼,岂不相当于将孟达推向曹魏吗?刘封如此行事,可见其心胸狭窄,凭借其特殊身份,打压异己人士。刘备如果要留下他,敢保证他以后不会再犯了吗?除非,刘备与他撇清关系,那么,刘封失去了利益之后,是否会背叛刘备呢?

三、刘备无法安置刘封

刘封逃回成都,向刘备请罪。如果刘备宽恕他,总得给他安排个差事吧?当时,张飞坐镇巴西郡,防范东线孙权;而魏延坐镇汉中,抵御北路曹魏。他们都没有任何过失,刘备不可能也不放心将这些剩下的巴蜀要地交予刘封来打理

那刘封还能呆在哪里,成都附近?刘备年事已高,刘禅年幼且生性软弱,一旦刘备撒手人寰,刘封会甘心屈居在刘禅底下吗?假如他起了歹念,这个连关二叔都不放在眼里的人,谁还能阻拦他去夺位呢?

就算诸葛亮和赵云有能力平定这场叛乱,为刘备保住江山,但是益州也会因此而长时间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万一曹魏趁机举兵来犯,人心惶惶的益州还能守得住吗?

因此,刘封在失去上庸之地后,再回到成都谋求发展,对刘备来说,反而成为一颗隐形炸弹,为了能让刘禅顺利即位,他必须铲除刘封。

结语:

刘封之死,怨不得别人。刘备曾经给了他一个很好的机会,上庸之地其战略地位仅次于荆州南郡。然而,他不懂得珍惜,冷眼看着关羽喋血沙场而不顾,在失去荆州的庇护后,又与孟达内讧,将其推向曹魏,以至于痛失上庸之地

刘封的无情无义,间接导致了隆中对的破产。在失去一切后,回到成都,刘备没有地方可以安置刘封,如果任其呆在成都,将对刘禅的即位产生威胁。

因此,刘备选择处死刘封,并非诸葛亮一面之辞,也是为了延续蜀汉江山,而做出无奈的选择。你怎么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