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假如太平天国里没有内讧的话,清军打得过太平军吗?

假如太平天国里没有内讧的话,清军打得过太平军吗?

2020-11-12 15:02阅读(60)

假如太平天国里没有内讧的话,清军打得过太平军吗?:太平天国如果没有内讧的话,清军与太平军之间的战争胜负,当在两可之间。相比清王朝,我更倾向于太平军会最

1

太平天国如果没有内讧的话,清军与太平军之间的战争胜负,当在两可之间。相比清王朝,我更倾向于太平军会最后胜出。

祸起萧墙:鼎盛难以为继

1856年9月,天京城外的清军发现从南京城里顺着秦淮河漂下了很多尸体,这些人身上都穿着赭黄色的的衣服,这是太平军的装束,而这些人双手都被反绑着。清军立刻意识到,一个月前将他们打的丢盔弃甲的太平军此时发生了严重的内讧。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正是这场惨烈的内讧,直接导致了天平天国的最终失败。

如果想要知道这场内讧如果不发生太平军能否战胜清军,就要先从这场内讧爆发的原因——太平天国的权力架构说起。

太平军势如破竹,在进入南京后,建立了天国政权,将清政府原江南省的财富之地占据了。这片地方是清王朝富庶之地,提供的赋税占了清王朝的1/3强。因此清王朝大受震撼,立刻调遣大量兵力围追堵截。

此时的太平天国犹如初生牛犊,阳刚勇猛,处于攻势。相反200多年经营的清王朝,却处于守势。此时的太平天国与朱元璋北伐前的形势颇为相像,因此太平军也是北伐和西征并举,并在两条战线上都取得了大胜。北伐军2万多人,一路打下了56个城市,一直打到了北京附近,朝野震动,清王朝甚至都打算迁都了。西征军也同样,先败后胜,在九江打的曾国藩要跳江自杀,太平军顺势攻占了江西全省,并向武昌、长沙进攻。

在南京城外的清军江南、江北大营,有20万人众,也在1856年5、6月间被太平军数支兵马合围,清军主帅战死,江南、江北大营告破,太平军趁势经略江东。

此时的太平军在各条战线上捷报频传,清王朝的江南赋税之地被太平军占据后,不用几年,清王朝财力告罄,必然维持不了多久。太平军即使采取防御策略,高筑墙、广积粮,耗着以待清王朝内部生变,然后再派遣一支偏师北伐,也能克竟全功。

然而,一把好牌在手,天京城内,却突然发生了变故,革命尚未取得成功,一场领导集体内部的清洗。

为什么要强调革命尚未取得成功呢?一般来说,统治阶级内部爆发政治对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如汉朝的七国之乱,晋朝的八王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这都是统治阶级内部权力的再分配。而太平天国在有着严峻的外部形势下,竟然也发生了最高领导层的内讧——清王朝一直以“洪杨粤匪”并称洪秀全、杨秀清——这说明了太平天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已经激化到不顾外部形势险恶而必须要立刻解决的路线斗争问题了。

路线之争:背后的权力布局

太平军的路线之争,是以洪秀全为首的宗教派与以杨秀清为首的实践派之间的矛盾。太平天国的权力来源,是拜上帝教的教权。可是这个教权,从一开始就没有被严格设计,而是在拜上帝教兴起的过程中不断予以完善的。

洪秀全虽然是拜上帝教的理论创建者,但说到底,洪秀全对传教、创建教会组织、兴建太平天国政权等没有做多大功劳,洪秀全实际上不是一个彻底的革命者,反而更像是一个投机分子。在传教之初,就丢下冯云山自己回老家享福去了。当他回来后发现冯云山传教工作做的很好,还把教主的位子留给了他。坐了一段时间的教主后,冯云山被官府抓了,洪秀全又跑回广东了。

这一次,24岁的杨秀清站出来,用“天父下凡”稳住了众人,然后派人把洪秀全请了回来,告诉洪秀全:教主,我们这里局势已经稳定了,请回来主持大局。

杨秀清的“天父下凡”比洪秀全的“天父次子”来头更大,是“天父”,也就是洪秀全在宗教世界里的“爹”——够狠吧。还有一个萧朝贵,他也有样学样,也来一个“天神附体”,他的身份是“耶稣长兄”。

所以,洪秀全回来后发现他多了一个“天父”,还多了一个“长兄”,虽然还是教主,但是权力被分给了杨秀清和萧朝贵。此时的洪秀全默认了这样的权力架构,因为作为一个广东人,在广西人为主的“拜上帝教”里,洪秀全没有任何基础,只是一个形象招牌,只能依靠杨秀清和萧朝贵去实践他的宗教理论。

杨秀清和萧朝贵与洪秀全达成默契的原因也在于,缺少了洪教主的理论,他们带的这帮烧炭工就是一帮散兵游勇。因此,这些人就形成了利益同盟。

当冯云山被营救出来后,发现原来的“天主”家庭成员多了2个人,对于现状,虽是洪秀全的早期合伙创始人,他也只好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韦昌辉是一个富家大地主,是冯云山发展出来的教徒,在冯云山出狱回教会的路上,借宿在韦昌辉家里。由于韦昌辉虽然家有资财,却是“人少无功名,有钱无势”,常受当地大户的欺侮与讹索。所以,冯云山鼓动他加入教会。韦昌辉变卖家财,得银数万两,带领队伍加入拜上帝教。

石达开是当地的客家人的领袖,能文能武。教会就派人请贤,邀请石达开加入,封为翼王。

这时,太平天国首义五王都到齐了:洪秀全是宗教领袖,是创业者;东王和西王能够借“天父下凡”,来分的一部分权力,能对洪秀全进行制约,是执行CEO和执行董事;韦昌辉是风投入股,自带流量;石达开是技术入股,辅佐成事;冯云山是创业初始班底入股,是领袖嫡系。这个团队里,洪秀全和冯云山是广东人,其他全是广西人。这样的架构,在一开始,是稳定的,也得到了首义五王的认可。

太平军一路北上,然后顺江东下,占据南京,政权初建。这时,原有的权力格局被打破了。萧朝贵和冯云山先后战死,能够享有“天父系列”神权的只有洪秀全和杨秀清了。杨秀清是军政奇才,大字不识一个,可是却将天国上上下下的文武诸事料理的井井有条,在天国内部威望颇著。杨秀清的作为实践派,自然深知起义初期的宗教理论用于治理国家,决然行不通。如果要严格按照宗教教义,那么就等于把知识分子都推到了清王朝一边。天国文武事物都需要知识分子来料理,所以杨秀清在逐渐修正宗教理论对政权的影响,包括对儒教的尊重和儒家知识分子的尊重,起码杨秀清做出了姿态。这是历代政权想取得稳定的统治基础盘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可是,洪秀全作为一个革命投机分子的宗教理论派权威,经常有残暴的举动。杨秀清作为实际的军政施行者,有时就必须对洪秀全的行为加以制约。萧朝贵已死,只有杨秀清“天父下凡”才能平衡洪秀全的权力。于是,就发生了著名的“杖责天王”事件。杨秀清借着“天父下凡”,要杖打洪秀全,吓坏了众人。大家本以为只是如之前一样,斥责几句就完了,没想到杨秀清这次是真打,结结实实地打了40大板。

此时,洪秀全与杨秀清的分歧已然扩大到天国的政治路线了。洪秀全的理论派是否要在杨秀清的实践派占据重要位置前,先发制人,出手消灭之,还是坐等被杨秀清等人架空,成为事实上的虚君。洪秀全挨了板子之后,心里所设想的方案,是第一个,而且作为理论派,他很容易找到了实践派的同盟:对杨秀清居功自傲大为不满的北王韦昌辉。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因此,天京事变,形势上是洪杨之争,路线之争,实际上天国内部权力的洗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假设没有发生天京事变,按照正常的事态发展去演绎,太平天国将会逐渐走向传统的政权,如重视文教、与民休息、择机北伐等,洪秀全作为宗教领袖,将会成为类似如今伊朗的“霍梅尼”一样的地位,甚至比之还要低。实践派将会因为天国实际统治地盘的扩大,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加上中国根深蒂固的世俗传统,最终天国会因为《天朝田亩制度》没有办法推行,而不得不采取传统政权的做法。朱元璋时,也是以宗教起家,在逐渐走向世俗化后,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

因为在革命事业越做越大后,人们群众会发现,当初的理论、激情都会因为现实的问题没有办法实现,这样建立在理论、激情基础上的理论派的权力就会逐渐被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派所控制。这就像用个人魅力和激情开始创业的创业者,当企业的发展到达了一定阶段,必然要面临着正常企业所具备的各种财务指标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再谈创业理想和激情,往往打不动团队人心和士气。因此,这样的团队领导的权力来源就成了问题,他会发现团队成员怎么都不听自己的了?

以创业时千呼百应的状态相比,他必然认为自己遭受了背叛,因此政治斗争的必然性就会存在。洪秀全的幸运在于,作为理论派,他能在实践派里找到背叛者作为同盟和操盘手,从而将团队二号人物踢出局。

洪秀全的不幸在于,即使他将团队二号人物踢出局了,他的处境依然没有改变。因为他的存在只是宗教领袖,他不具备文武方面的才能。因此他只好将文武权力再次分给众人,这次,他分的更多,直到封了2000多个王,就可以知道他的执政能力了。他自己最终也收拾不了烂摊子,只能躲进天王府,深居简出,继续编造他的宗教理论。

可是,太平天国创业一半,就被洪秀全的这场路线斗争折腾到元气大伤,如若不是李秀成和陈玉成这两个在杨秀清时代就已表现突出的将领的努力周旋,太平天国的事业可能在1856年就不是歇业整顿,而是破产清算了。

在这个意义上,如果1856年没有发生天京事变,太平天国按照正常的事物发展逻辑去演进,太平天国可能会重演北伐成功历史大剧。当时的英法两国作为重要变量,实际上是对太平天国和清王朝采取了两面下注的“中立政策”,这也足以说明太平天国当时具备的能量。至于天京事变后英法使者来到南京看到的情形,则是事变后重新走回宗教理论派的政教合一的不伦不类的政权。李秀成手下都有一些外国人,如果是杨秀清主政,其开明的政策会让太平天国耳目一新,英法两国的外交政策,也可能会有变化。

2

笔者很喜欢太平天国历史,试做回答。太平天国即使没有内讧,也不可能打得过清军。

第一、从军事实力对比来看,清军较强。清军拥有曾国藩训练的湘军和李鸿章训练的淮军,而且清朝军事武器确实要比太平军先进很多,并且清朝对太平军武器的进口进行了军事封锁,太平军枪支弹药全靠走私。

第二、太平军军事战略不行。太平军定都天京以后,在未发生内讧前,就已经偏师北伐,但却没有有效的支援林凤祥、李开芳的队伍,虽然孤军北上的北伐军也一度牵制了大量的清军,但是毕竟还是让几万战斗力最为强悍的军队白白葬送在北方,也没有摧毁清政府的老巢。而且太平军打仗常常是打一地,丢一地,再回去打,不如武汉是三进三出。这样流动作战,消耗实力不说,很难积攒财富,且受老百姓厌恶。

第三、读书人对太平天国的恨意。对传统文化的过分破坏,让读书人万分厌恶太平天国政权,一场反清起义演变为传统文化与“西洋文化”的斗争,成为汉族人自己的斗争。

曾国藩著名《讨贼檄文》曾言:“李自成至曲阜不犯圣庙,张献忠至梓潼亦祭文昌。粤匪焚郴州之学官,毁宣圣之木主,十哲两庑,狼藉满地。嗣是所过郡县,先毁庙宇,即忠臣义士如关帝岳王之凛凛,亦皆污其宫室,残其身首。”

第四、外国由中立转为支持清军。在华洋人由中立转为支持清军,因为太平天国禁止贩卖鸦片且清朝统治维护更利于外国人在华利益,在华西方国家组建洋枪队帮助清军镇压天平天国。

如果喜欢作者文章,请及时关注“重说中国历史”!作者每日分享教科书以外的历史,谢谢支持!

3

当然能。

这不是太平天国有没有内讧的问题,而是太平天国整体实力就远逊于清军。

用《康熙王朝》里面的一句话来说:清朝镇压太平天国是“以全国而敌一隅”,清朝必胜!

下面“静Yes”就分析一下为什么清朝要比太平天国强:

1、清朝的“国际纵队

在教科书上,太平天国的结语是:“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下,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最后失败!”

这说明,最后击败太平天国的,除了清政府,还有外国势力,这里的外国势力,指的是英法等国家。

从太平天国爆发开始,西方国家就密切观察中国的动向,其中侵略中国最多的英法等国此时选择了“中立”,希望在形势明朗一些的时候再选择站队。

在等待的同时,洪秀全的启蒙老师罗孝全来到南京,他此行的目的是考察太平天国,也为各个观望的西方国家提供有用的参考。考察的结果是罗孝全大失所望,认为太平天国根本就是一个邪教组织。

在罗孝全没有来到南京前,西方国家只是知道太平天国信仰基督教,这让西方国家有了好感,但是在罗孝全揭露了本质后,西方国家开始转变态度。而西方国家曾和忠王李秀成商讨割地事宜,被李秀成断然拒绝,这也导致西方国家最终选择站队清政府。

随后西方国家开始大量帮助清朝装备军队,并组建洋枪队直接参与镇压太平天国的作战,在这样的打几下,太平天国最终灭亡。

清朝相比于其他朝代更加务实,这是他们能够坐稳天下的原因。简单说来就是敢承诺,敢给好处,这让下属成为利益相关者,自然积极性倍增。太平天国爆发后,清朝允许地方汉族武装招募团练对抗太平军,并提拔很多汉族官僚,这让曾国藩在日记里面高呼了好几声吾皇万岁。

正是由于清朝肯下血本,才有了一帮死心塌地的平叛力量。而对于西方国家,清政府也敢于大肆割地赔款,满足其侵略欲望,因此列强纷纷帮助清政府平定太平天国。

2、太平天国内讧不可避免

洪秀全作为一个四次科举都没有考上的失败者,猛然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政权,肯定内心是无所适从的。

从最初的拜上帝教,到1853年攻陷南京,事实上,洪秀全一直都在蒙骗自己的下属。而和他一起蒙骗天国子民的,还有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以及翼王石达开等。

其实历朝历代推行愚民政策的王朝大有人在,这是巩固统治的一种形式,比如佛教的盛行,但是太平天国的愚民政策本身就有漏洞。

洪秀全蒙骗下属的方式是“天父托梦”,就是和大家谈笑风生的时候,突然啊的一声,戏精洪秀全晕死过去,口吐白沫口眼歪斜四指颤抖,而在众人手忙脚乱施救的时候,洪秀全又突然恢复了正常,然后给大家说,刚才天父让我去了一趟,告诉我接下来大家应该怎么办!于是众人信服,并坚信洪秀全真的是上帝的次子。

要命的是,东王杨秀清也取得了这项专利,而且杨秀清还通过“天父托梦”识破了清军间谍的炸弹,救了大家一命,所以大家也相信杨秀清是上帝的第三个儿子。洪秀全虽然不爽,但是不能拆穿,否则自己就要受到质疑。

而杨秀清取得专利后,还上瘾似的经常拿来用用,后面发展到洪秀全只是个符号,而杨秀清成了天国军政一把手,洪秀全虽然还是名义的老大,但是地位岌岌可危。

这种如鲠在喉的感觉一直持续了三年,直到天京事变的到来。韦昌辉接到洪秀全密令,杀掉杨秀清全家,而后被洪秀全杀掉,太平天国元气大伤。

可以说,正是由于太平天国本省的欺骗性质,才让矛盾最终激化,这是先天的漏洞无法修补,所以太平天国的失败也就无法避免。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4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太平天国那些事儿。(约700字,阅读需2分)


清军镇压了太平军,这是铁的历史事实,我们常说历史不容假设,但是有时候假设一下还是蛮有意思的。

这个问题就是如此,我们知道太平天国的内讧使得太平军元气大伤,如果不吃李秀成、陈玉成等将领,太平天国恐怕早就完蛋了。

那么,假如太平天国不内讧呢清军打得过它吗?

笔者认为,太平军的失败是必然的,与其是否内讧没多大关系,假如太平军没有内讧,清军依然会消灭太平军,只不过过程会比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历史更加曲折。

为什么打得过呢?

首先,镇压太平军的清军早已不是八旗绿营那种朽木不可雕也的部队,而是拥有现代化装备且作战勇敢凝聚力超强的湘军以及后来的淮军。湘淮军虽然面对太平军吃过亏,但其军力却是越来越强,相反,太平军军事力量是呈下降趋势的,尤其是那些从广西来的老兵大多战死过后。

其次,洋人并不站在太平军这边。太平天国运动一开始之际让西方列强万分高兴——他们都是上帝的信徒。结果后来他们是大跌眼镜,太平天国非常失望,虽然有些洋人帮助太平军(多是两面派人物),但总体上或者从政府层面而言,他们的态度很鲜明:华洋会剿。

最根本的原因是太平天国即便是没有内讧,也会迅速腐朽,这是其阶级局限性。太平军的内讧根源就在于其腐化堕落,而不是因为内讧才腐化堕落。

为什么说过程会更加曲折呢?

这里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悍将石达开的精锐部队一定是让清军头疼的军队,要解决这部分太平军,清军得拿出更多的消耗。其二,太平军占据的江浙地区,乃中国的财富重地,太平军得不到知识分子的支持(这也是其失败的重大原因),但可以通过搜刮度过艰难的日子,不过缺少洋人和江南士绅支持的太平军,其财力必有枯竭之日,但这个时间会很漫长。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5

假如太平天国没有内斗的话,还是打不赢清军,但是坚持的时间会更长。太平军面对的敌人不是清朝八旗兵,而是汉族地方武装湘军、淮军以及国外殖民军!清朝与列强合击太平军,虽然持久但一定会消灭太平军的!

太平军和清朝一样不得人心,相比较而言,上层民众与外国列强更加支持清朝。太平军转战数十个省份,割据东南而王,在战争中杀伤无辜民众数量极多。因此太平军所过之处百姓并没有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而是能逃多远逃多远,逃不走的不是被太平军杀了,就是抓去做苦役了!

太平天国奉行拜上帝教,对内消灭儒家文化,对外排挤基督教,因此中国广大读书人不支持天国,外国列强也视天国为异端邪说。中外势力内外夹击太平天国,就算太平天国钢铁一块,时间久了也会被销毁于无形!

太平天国内部实行原始的分配制,所有财产都是天国的,百姓没有一点私产,大家同吃同住,有饭一起吃,没饭大家一起挨饿。这样的制度不利于解放与发展生产力,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时间久了太平天国的经济会崩溃,没有钱了,太平天国必败无疑!

6

刚才看到这个题,我四大爷来买东西,跟我争论了半天,我说胜负难分;我四大爷跟我说就是不内讧也打不过清军,曾国藩一个人就把太平天国给灭了,后来左宗棠还在新疆把老毛子给打败了,清政府真正不行是在甲午战争跟被小日本打败后。

哎,争论的史论纵横嗓子都哑了。

史论纵横跟大家澄清一下,我四叔话里面的毛病,第一,曾国藩并不是他一个人灭的,在天京事变之前,曾国藩被石达开打的都快要跳河了,在天京事变后,的第八个年头,曾国藩才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联合剿杀了太平天国;第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候,清政府实际上经历一次洋务运动,也就是同治中兴,因此有国力收复新疆;第三,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候,遇到的并不是沙俄主力,而是沙俄扶持的势力。


接下来开始扯。

虽然,太平天国有诸多自身的问题,也就是失败的各种问题,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上的失误,中外联合剿杀,天朝田亩制度没有实行,统治者日益腐败等等。

但是,要知道当时的清朝也是千疮百孔,内有太平军和捻军等农民起义,外有英法联军入侵,在内外联合打击下,清政府很容易被覆灭,当然,以太平天国的统治手段肯定不足以维持全国的统治。最后还是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其实即使是清军打败太平天国吗,其实也是汉族地主阶级的胜利。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清军实际上已经被太平军打败了。

从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1856年就达到军事上的全胜,说明太平天国有其可取之处,不是说人失败了,然后就对其进行全盘的否定,学习历史,更应该有自己的观点,抱着成王败寇的历史观,那是历史马后炮。

在1853年太平军孤军深入进行北伐时,也是震惊了整个清朝,如果在1856年军事全胜后,太平军整合过后,积极进行北伐,西方列强很可能会选择观望,记住西方列强永远都是锦上添花,而不会雪中送炭,列强会帮助清政府,第一是和清政府达成了一定的利益关系;第二是由于太平天国内讧后,军事上处于守势,在1860年的时候,其实太平天国已经式微。

假如没有西方列强帮助,那么太平军在持续取得一部分胜利后,西方列强很可能会选择支持太平天国。

尤其是太平天国在人物培养上,能够任人唯贤,前期有石达开,后期更是出现了李秀成和陈玉成两员优秀将领。在对待新事物上,后期还任用吃过洋墨水的洪仁轩,洪仁轩执政期间还创新性的提出了《资政新篇》这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施政纲领。

可以说,太平天国有一定落后性,但是也有很多进步性,纵横认为,太平天国需要更多的执政经验才能完成一种全新政权的建设。

综上,史论纵横认为假如太平天国没有发生内讧和清军之间真的是胜负未可知。另外,太平天国败给的不是清军,而是自己。

7

用偏学术化的说法,太平天国的失败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灭亡了。但通俗些讲,其实很多人都清楚,太平天国之所以由盛转衰,最为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窝里斗,也就是震惊一时的天京变乱。

这场变乱,是因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的矛盾崔生的,而善于驭人的洪秀全,煽动韦昌辉、秦日纲率兵屠杀了东王府,随后又处决了韦、秦二人。在此期间,翼王石达开府邸也被血洗,之后因洪秀全的猜忌而负气出走。

天京变乱说来轻松,可实际上却是一场天大的血案,东王、北王、燕王这些卓越的军事领袖,先后丧命,翼王石达开又率精兵出走,而一并丧命的,还有南京城内的数万精锐和许多在任的官员。尸堆如山,血流成河,乃是对这场变乱最好的形容。

数万精锐是多大的战斗力?或许我们很难用具体的公式来形容,但却可以同北伐的太平军做对比。定都南京之初,林凤祥、李开芳等人率两万广西兵北伐,一路势如破竹,直逼京畿,令清廷大为震动。只可惜后因援军接应不力,被清军剿灭。试想,若是这几万人投入战场,而不是死于内乱,又将如何?

再说翼王石达开的出走。石达开原本就是太平军中的核心人物,其军事才能不下于杨秀清,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石达开成为了与清军抗衡的主要力量。然而,在天京变乱中,石达开因不满韦昌辉过宽的打击面,进行了规劝。结果,杀红了眼的韦昌辉,竟又发兵围攻翼王府邸,逼得石达开夜缒而出。

后来,洪秀全为了推卸责任,又命人杀了韦昌辉和秦日纲,召回石达开后,也是处处提防。最终,石达开领精兵出走。如此一来,南京城内原本就丧失了许多精锐,此时又发生了内部分裂,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势力的削弱。

与此同时,洪秀全骄奢淫逸,躲在天王府内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根本就不再具有往日的壮志雄心。可以说,腐败和内讧,使得如日中天的太平天国遭受了严重打击。从这一角度来讲,尽管太平军中有很多乌合之众,可若不是天京变乱,还是很有可能推翻清王朝统治的。

8

太平天国失败的直接原因是内讧。

内讧让太平天国的损失是巨大的。这些损失,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天京事变)

一是损失了杨秀清这样一位行政和军事能力都非常高的奇才。太平天国早期能够打胜仗,能够如火如荼发展起来,与杨秀清具有不错的军事指挥能力与行政调控能力不无关系。杨秀清在太平天国是至关重要也是独一无二的,他是太平天国的大脑,他的死,直接造成了太平天国成了无头雄鹰。

二是造成了石达开的出走与太平天国的分裂。石达开出走,带走了很大一部分人,使得太平天国的力量严重削弱。同时,由于没有了统一的规划,因此在进行对清兵的围歼战中无法集中调动力量。比如石达开在打宝庆之战的时候,如果整个太平军能够协同配合,那么最终未必会输。石达开在进行战略大转移的时候,如果洪秀全这边能够给予一定的牵制,石达开的战略大转移可能就成功了。

三是严重制造了整个太平天国将士思想的混乱。太平天国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起来,神权力量的强大是很重要的。对于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宗教向来就是一个重要的统一思想蛊惑人心的力量。太平天国正是利用拜上帝教,让所有的人相信天国,相信洪秀全、杨秀清等人是天神下凡,因而老百姓才拥戴他们。可是当他们发生内讧,互相之间厮杀的时候,太平天国的老百姓,很快就发现,他们原来不过是一些争权夺利的凡人。当老百姓信念发生动摇的时候,他们还会像当初一样拼死奋战吗?

那么,如果没有天京事变的内讧,太平天国能够打败清军,取得成功吗?

(洪秀全剧照)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研究一下,如果天京事变不爆发,太平天国会有怎样的走向。

显然,太平天国是不可能按照之前的样子往前发展下去的,因为矛盾已经形成了。这个矛盾,就是作为一把手的洪秀全,与作为二把手但是掌控了实权的杨秀清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不解决,就算天京事变不发生,其它事变也会发生。

那么,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实际上,由于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因此他们两个,肯定只能留一个。历史的选择是留下洪秀全,牺牲掉杨秀清。这种选择的结果,就是太平天国的失败。

因此,如果要想太平天国胜利,那么,最好就是留下杨秀清,牺牲掉洪秀全。

为什么说留下杨秀清,牺牲掉洪秀全,太平天国容易成功呢?

因为虽然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创建者,但是他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他的领导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而杨秀清掌控着军权,指挥打仗需要杨秀清。只要杨秀清继续掌控着军队,就有打胜仗的希望。同时,杨秀清掌控着政权,他在朝廷中,已经具有了足够的领导能力。韦昌辉之所以不服从他,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杨秀清是二把手,不是一把手。如果杨秀清是一把手,那么,韦昌辉绝对不会不服从他。杨秀清在朝廷中的威望,绝对不容置疑。

(杨秀清剧照)

本来,洪秀全因为自称是天父的次子,因此他具有了极大的威望,让大家拥戴他为首领。但是杨秀清因为自称天父,而且洪秀全也承认杨秀清是天父,因此,在神权方面,杨秀清已经成功地取代了洪秀全的地位,由他来作为太平天国的真正领导者,没有任何问题。

当然了,毕竟那是一个皇权社会,皇权唯我独尊,因此,洪秀全绝不可能主动退位。杨秀清想做老大,是需要政治智慧的。杨秀清如果既能够解决洪秀全的问题,又能够把影响减到最小,那样对太平天国的发展,才会有益处。

我们这样说,并非意味着杨秀清要发动政变,使用暴力。历史上其实有人有这样成功的经验的。这个人就是朱元璋。朱元璋原先是郭子兴的部下,朱元璋也是能力卓著,被郭子兴多方猜忌的人。这种情况,与洪秀全和杨秀清的情况非常相像。但是很明显,朱元璋的政治手段,比杨秀清高明得多,他对郭子兴可以说是做到了仁至义尽,忍辱负重,最终才做到了老大。

如果杨秀清也有这样的见识和胸怀,有这样的忍耐功夫,那么,杨秀清绝对是会像朱元璋一样,实现领导太平天国,推翻清王朝的目的的。

不过显然,太平天国在打倒孔家店的时候,把儒家的这些精神也打倒了,杨秀清不具备一个儒者那样的品质和襟怀,最终才造成了整个天国覆灭的悲剧。

(参考资料:《太平天国史》《清史稿》等)

9

其实,清军的总体实力始终在太平军之上,即便没有天京事变,清军最后还是能消灭太平军的。

因此,天京事变只能说是加速了太平天国的覆灭而已,并非是其灭亡的首因。



其实,太平天国运动一开始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巨大的破坏力,并非是太平军真的战力太过强大,而主要是因为清朝当局过于腐败和清军过于无能。




太平天国爆发的背景是,当时百姓一方面饱受腐朽的满清政权压迫,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列强不断深入的文化和经济入侵,使得本就脆弱的小农经济开始不断被破坏。在内外的双重打击下,越来越多的贫苦百姓破产,食不果腹,怨声载道……

此时,洪秀全等太平军领袖,披着宗教的外衣振臂一呼,立马在中国激起千层浪,得到广大底层百姓的支持和响应。



而早期骨干东王杨秀清又是个厉害的角色,他战略眼光很高,睿智的选择快速进军江南,占据南京。最终让太平军得以快速攻下富庶的江南地区,并依托长江天险,一度形成与清廷分庭抗礼之势。

然而,太平天国政权的实质其实和满清是一样的腐朽和落后的,尤其是定都天京(南京)后,获得江南丰厚财富的天国领导集团更是快速腐化。



他们不再剩胜追击,扩大对清军的战果,反而享受现有的利益,贪图享乐,并且变得越发的穷奢极欲。这样一来,就连统治区内的老百姓也开始逐渐看透了他们的本质,使得他们失去了群众基础,天国军队也丧失早期的活力和斗志。

与此同时,清朝当局却逐渐从起初的混乱中逐步恢复过来。一方面摒弃旧有的破败军队,开始重用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中兴汉臣,团练地方新军。



另一方面直接与洋人勾结在一起,从而获得洋人先进武器和军事人员的帮助,甚至直接获得洋人军队的武装干涉。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军开始逐渐赢回了战争的主导权。



此外,自始至终太平天国真正控制的疆域其实并不大,鼎盛时期也就控制着江苏南部,江西,浙江和安徽大部,湖北东部这些地方。

而清朝当时还坐拥全国,无论人力还是物力都远在太平天国之上。太平天国实际上是以一隅而敌全国,其结果自然和吴三桂无疑。



因此,即便太平天国自己不内讧,以天国统治阶级那种腐败速度,江南的钱粮很快也会被他们消耗光的。再加上清朝军队的不断提振和洋人干涉力度的增强。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太平天国也是撑不了几年的。

10

个人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忘了自己从哪里来,不知该往哪里去”,所以得到西方势力支持的清军早晚会打败他们。太平天国刚刚开始的时候大喊人人平等,说的倒是很好听的,就连身在远方的思想家政治家马克思都曾经寄予厚望,认为终于有人可以撬一撬满清帝国这已经腐朽的烂木了。

然而未曾想,等到天平天国有了一定的规模,统治者们开始贪图享乐、极度奢靡,丝毫没有了进取心。马克思极为失望,认为太平天国就是魔鬼的化身。所以等到了身价高涨,太平天国的最高领导人已经不知道身在何处,大约想着这辈子能花这么多钱享受这么多女人也值得了?所以说,旧式的造反对旧式的封建王朝,就是比谁烂的更快。

天平天国的内讧,来源于领导结构的不平衡。洪秀全一个把持不住自己的秀才,进了钱窝子里面就掏不出来,根本不问朝事,在南京城的这些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门口写着没事别来烦我。东王将所有的实权集中在自己的身上,当太平天国的实力一天比一天强劲,杨秀清已经成为了洪秀全的威胁。当大家正式撕开脸,内讧开始,很多潜在的矛盾就被激发出来了。

洪秀全到底想要建立什么样的政治目标?如果只是想要抢下清皇帝屁股下面的那个王座,却还要喊出天下一家、人人平等的口号,这不是打脸?没听说过住在皇宫里面的皇帝会将普通老板姓当成一家人的。这些成日拿“真龙天子”标榜自己的特权阶级,恨不得自己身上发出光来,以表现自己和普通人的不同,人人平等?可笑了。

当洪秀全真正坐到了梦寐以求的位置上,哪怕就是在南京圈了一块地皮占地为王,哪怕清政府的威胁尚在,他依旧能够安心关门享受,数年连一封诏书都没有写过,出门要64抬大轿。但凡一个满清的皇帝像他这样不问政事、贪图享乐,估计已经被太平天国骂剥了一层皮。

洪秀全以宣扬天下男女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收买人心,拉拢了一大批支持自己的人,但到了后来,还是告诉他们富贵是由天注定的,如此前言不搭后语,自己反倒成了自己当年想要讨伐的那种人。

最后,太平天国失败的直接原因还是没有审时度势,没有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当时西方势力的实力是压倒性的,他们刚开始对太平天国的情况并不十分清楚,英国、法国、美国都曾经派遣过公使和杨秀清洽谈,想要进行深度的贸易合作,希望在天平天国这处得到高于清政府的优惠政策。而当时杨秀清直接回绝了,理由就是外国应该向太平天国纳贡。

而此时,已经在鸦片战争之中尝到了西方列强的厉害的清政府主动向列强求和,承认列强在那些太平天国所控制的城市之中的贸易特权和政治特权。在这场博弈之中,太平天国丧失了西方势力的支持,最终一败涂地。也可以说,在这场比谁更烂的战斗中,西方势力成功给大清续了一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