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以前这个现象也有,但很少!建国以后,文化大革命,彻底将这一现象打破了!没有越来越弱,直接到底!改革开放后,这一现象又存在了!
哈喽,大家好,人们常说就是富不过三代,穷也穷不过三代,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农村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的家乡一直是生活在农村的,就在我老爷那一辈儿,这是我所知道的家境非常富裕,就是人们常说的地主,经过改革开放呢,然后他一再是地主了,而且对地主的打击也是非常厉害,我爷爷当时小的时候也是家境比较好,后来大学之后就做了老师,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那时候对老师的批斗是非常厉害的,然后他们家的子女啊,也因为此事耽误了上学,就是我爸爸当时,因为家里人口比较多,而且他是在家里排行老三还要照顾他们的弟弟妹妹,国家那时候对地主家庭上学也不太扶持,然后就导致了上学时候年龄很大了,但当时我的爸爸是学习非常好的,因为特殊原因。不得不啜学,我爷爷呢?还是当了老退了休也有退休工资,我爸爸他们这一辈,他们兄妹七个,然后没有一个人有正式工作,也没有一个人上过初中,所以我爸爸这一辈儿那只能在家里干农活,做一点儿体力劳动,从这以后,我们家的生活都不是太好,然后我们呢?然后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上到初中,高中,要由于家境不太富裕就嗯没有在读书了,也是由于学习不是特别好,不能考上一个重点大学,然后就选择了辍学,而到了我这一辈呢,我只希望我的孩子能考上一个好一点的学校,摆脱这一个贫困的家庭
自古以来就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么一说,所以说祖辈家境殷实后辈衰落的也是正常。
聊聊一个家族吧,这个家族是山东德州的,祖爷爷哪一辈是个地主大概是几百亩地吧。在德州、天津、北京也有买卖铺户,算是个有钱人家。
民国初年不知得罪了谁被绑了肉票……!花了很多的钱才被赎回来。
赎回来以后没有多久就死了,他的两个儿子在发丧完他以后,因为分家产翻了脸。于是就打开了官司,民国初年打官司是衙门口冲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为了打这个官司哥俩都使了不少钱,等官司打的差不多了以后家业也给打衰败了。
剩下的那点家产哥俩一分也没有多少了,于是从有钱人家变成了一个下中农,虽说不是穷光蛋,但也败的差不多了。
后来哥哥一家,在山东实在混不下去了30年代末闯了关东。又经过一番颠沛流离,他的儿子一家50年代初有进了北京的,有去了新疆乌鲁木齐的……。
这个家族另外一支,听说留在山东本地,没有出来,成了彻头彻尾的穷光蛋老农民。
也幸亏这个家族折腾衰败了,否则解放初期土改打土豪分田地估计也受不了。所以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失就有得,有得才有失。
哪有祖辈家境殷实可言,解放后,都把地主老财、资本家打倒了,都把地主的土地收回分给大家了,资本家的财产没收充公了,哪还会有什么家底呢?人人都一样,都是从头开始辛苦创业,谁也好不到哪去,大家是平等的,也是公平的,没人多吃多占。这就是靠本事吃饭啰,当然了,思想活、脑子灵的勤奋人应该最先冲出贫困圈,总结经验后,再创业发展,这日子嘛当然越过越红火了。反观那些因循守旧,观念不转变的人,这日子嘛,也许就难过一些。不管咋说,大家同在一个起跑线上,能者上,弱者下,适者生存,这是自然规律,无人能改变,即使改变了,一样得回去,不是那块料,他也攒不了家底呀。
中国人期盼世代名门,百年望族,其实都是良好愿望,黄粱美梦。一位伟人评价荣氏家族说,近代以来,历经三代而不衰,也只有荣氏一门。其实,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历史长河中,名门望族何止千万,一处处雕梁画栋、深宅大院都做了旅游景点,烈火烹油的繁时盛景,也只有导游口中。子孙后代星散全球,墙上留几副照片和陌生的姓名。故宫挂错光绪皇帝的照片,被亲生儿子溥仪指出,我宁可相信是一个杜撰的故事,倒不是顾忌故宫工作人员尴尬,而是叹息一代王朝何止于沦落如此。一部《红楼梦》,一座大观园,看痴了多少人,到如今任凭专家去考据详细地址。农村人有一辈强一辈弱的乡间俚语,多见过教子有方,儿女成材的乡村典范,少见有家道殷实代代相传的例子。大约是家宽出郎当,温饱思淫欲,多数会宠养出纨绔子弟败家子。
哈哈,五十岁靠上,祖辈地主的,那不父辈越来越弱么?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靠自己谁能买得起房子?
什么感受,蓝瘦香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