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河西走廊有多重要?

河西走廊有多重要?

2020-11-12 06:01阅读(60)

河西走廊有多重要?如题。:河西走廊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之西,夹在祁连山脉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西连大沙漠,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南北宽从十到:-河

1

河西走廊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之西,夹在祁连山脉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西连大沙漠,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南北宽从十到百公里不等,含今天的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武威市全境以及兰州、白银市、临夏回族自治州在黄河以西地区,因形似走廊而得名。

河西走廊既是中原连接新疆以及中亚的交通孔道,又是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接合地带,地理位置重要,称之为东亚陆上马六甲海峡一点不为过。

东亚的马六甲海峡——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祁连山与主要城市

在绿洲和沙漠之间

位于武威市的乌鞘岭,海洋季风最远只能吹到此处。这里既是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线,又是中国大陆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东亚季风到达的最西端。

整个河西走廊气候干旱,戈壁和沙漠广泛分布,许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

但是幸亏有祁连山的存在,滋润哺育了整个河西走廊。祁连山东西长约1000公里,年径流量约158亿立方米,涵吐近千条大小河流,在山前形成了富饶的绿洲和大片草原。

祁连山的融雪在河西走廊境内形成三大河流——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大内流水系56条脉流。

河西走廊主要河流

其中石羊河水系位于走廊东段,中部是武威盆地。

流向沙漠深处的石羊河

黑河水系在张掖、临泽、高台之间及酒泉一带形成大面积绿洲,是河西重要农业区,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称。

疏勒河水系位于走廊西端,中部走廊为疏勒河中游绿洲和党河下游的敦煌绿洲。一个个绿洲像小岛一样散落在茫茫沙漠戈壁中,成为农耕和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

时人有云,“终岁雨泽颇少雷亦稀闻,惟赖南山融雪回合诸泉流入大河分筑渠坝,引灌地亩,农人亦不以无雨为忧”。

冲出祁连山区的疏勒河

此外,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祁连山脉曾生长覆盖着广袤的植被,西从敦煌与西域相交的伊吾(今哈密),东至天祝乌鞘岭,森林和草原延绵1000多公里,放牧条件十分优越。

史载匈奴人失去河西走廊后,哀叹“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可见自秦汉开始,祁连山腹地及山脚就有大片草场。

沃饶的山间河谷,大通河上游

如今祁连山仍然有水草丰美的山丹马场、皇城草原等草场。因此,河西走廊这种亦农亦牧的条件,决定了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几千年来在此反复争夺厮杀。

河西走廊虽然土地面积辽阔,但不适宜利用的戈壁、沙漠、山地和寒漠等占大部分。

在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河西走廊北部,分布着中国第二大沙漠——阿拉善大沙漠。河西走廊许多地段深入到阿拉善高原中部,多有沙碛,间有绿洲相连,如额济纳河(即黑河)、居延海(黑河下游终端湖)等。

然而,历史上河西走廊沙漠戈壁面积并不像今天这么大。

自明清以后,随着移民不断增加,农业活动的加剧,导致今天内陆河上游地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减少,冰川面积缩小,雪线上升,草场退化,水土流失;中游的绿洲地区,农田盐渍化、荒漠化,水质污染,古城址废弃;下游地区,终端湖消失,沙生植物枯萎,物种减少,沙尘暴肆虐。

这也是河西走廊今天必须正视和面对的问题。

在中原王朝与游牧帝国之间

地理角度上看

地理角度上看,中国特有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制约,使得在北宋以前,河西走廊是中国历史上对外联系的最重要窗口。

古代中原王朝东、东南、南三面环海,受制于航海、造船技术和气候条件,大海成为当时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

西南是长年冰雪的青藏高原,翻越起来极其困难。东北寒凉,受到限制;北方大漠,也不易通行。加上西南、东北和北方长期以来属彪悍的少数民族占领,人口定居点过于分散,不易供给。

从文明角度上看

从文明角度上看,自秦汉以来,中国封建王朝力量在东亚长期处于压倒性地位,无论是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与中国同属儒家文化圈,其中朝鲜和越南等国还处于传统宗藩体系内。

与之相对,中亚地区乃至更远的中东、欧洲地区与中国属于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倒是更能取长补短。丝绸之路途经河西走廊,成为中国对外联系的重要纽带。

自张骞“凿空”通西域后,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击匈奴,开辟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不但连通了西域和中原王朝,而且隔绝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游牧民族联合起来对付中原。

汉、魏、晋、隋、唐、元、明、清等王朝出于政治军事的考虑,把河西走廊的开发提升到保障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

从东西向上看

从东西向上看,河西走廊是维持中原稳定的重要屏藩。明代名臣杨一清曾言:“兵粮有备,则河西安。河西安,则关陕安,而中原安矣”。

东汉末年,凉州羌患不断,威胁关中、益州数十年,东汉朝廷花费大量钱财兵力,勉强镇压羌人,却也埋下了王朝覆灭的种子。

安史乱后,河西为吐蕃所有,导致攻守易势,长安无所拱卫,吐蕃以此为根据地,甚至一度攻破长安。

北宋时期,河西为西夏所有,使得宋朝失去军马的重要产地。因此在对抗拥有优势骑兵的辽、金、夏等少数民族政权时,往往处于劣势。

与此相对,少数民族政权如西夏在据有汉化程度较高的河西走廊后,文明程度迅速提升,成为与辽、宋三足鼎立的一方强国。

西夏的核心区实为河套地区与河西走廊(底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公元1111年)

清朝顾祖禹认为:“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同样,强盛王朝如汉、唐、清等如果想经略新疆,河西走廊是绕不开,也是必须重点经营的根据地。

两汉的西域都护府、西域长史府,唐朝的安西、北庭都护府,清朝伊犁将军辖地等管理新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无不以河西走廊为依托。

其实如果不能控制蒙古与青藏的势力,河西走廊是颇为脆弱的,而规模庞大的西域驻军规模直接受制于经由河西走廊的物资与货币供应

唐代王维有诗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戴叔伦又有诗云,“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阳关和玉门关,被中原人视为中土王化到达的最西端,也是漂泊在新疆、中亚地区的中原人的精神故乡。

从南北向上看

从南北向上看,河西走廊是连接蒙古和青藏高原的重要纽带。

清初的准格尔部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策零以及和硕特汗国的罗卜藏丹津等蒙古贵族先后叛乱,使得北到外蒙古,西到新疆,南到西藏的广大地区长期处于战乱状态之中。加之喇嘛教的传播,蒙、藏等信奉同一宗教,如此广大的地域如果连成一体,对于中原而言是个巨大的包围圈。

因此,将在历史上汉化程度较高、农耕相对发达、汉人定居比较多的河西走廊掌握在中原王朝手上至关重要。也许,正是出于此种考虑,拥有河西走廊的甘肃省成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州)中大洋中唯一的省份。(青海虽为省,但是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自治州)。

在华夏文明和西域文明之间

处于“华夏文明圈”的核心区域相比较,河西走廊的文化要复杂得多,呈现出多元丛生的文化状态。著名学者季羡林则把敦煌称为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文化体系的汇流之处。

自汉武帝设置河西四群,迁徙汉族居民,进行农牧业开发后,中原王朝开始在河西走廊开护屯田,兴修水利,豢养军马,供给军粮,发展农牧业经济 ,保障通讯报警和商旅往返,逐渐将河西走廊纳入中原王朝版图。

中原的丝绸、瓷器、漆器、铁器、竹器及其他商品和汉民族高度发达的造纸、印刷、火药等文化,经过河西走廊输往西域、西亚及中东、西欧。西方商客也经过河西走廊,将珠玉、珍玩、葡萄、核桃、良马等运抵长安、洛阳。

唐代丝绸之路

丝路畅通时,这里是西来东往的总枢纽。

张籍在《凉州词》中写道,“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带着我们重温了河西走廊当年商业繁盛的历史。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中原动荡,常年战争唯处西北一角的河西较为安定,成为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中原世家大族逃避政治灾难的首选地,大量的内地移民给河西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明,学者云集,人才辈出,因此,河西的儒学传统没有中断。

十六国五凉(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时期,河西涌现出一批大儒,其中的代表人物中来自敦煌的有东晋时期活跃在洛阳的以大书法家索靖为代表的“敦煌五龙”、郭瑀、宋纤、宋繇、汜腾、刘昞、索敞、张穆等人,来自酒泉的有祁嘉、马岌,来自武威的有段承根、阴仲达,来自金城的有宗钦、赵柔,还有来自周边地区的人。

他们在河西著书立学,建立公私学馆,一时间河西讲学之风盛行,其中的代表人物即是郭瑀,他在张掖临松山讲学,弟子三百,河西文化与学术盛极一时。

与此同时,来自中亚和印度的文明种子也传播到了河西走廊。

佛教本来源头在印度,加之中亚地区曾被希腊化王国统治过,河西走廊作为中原王朝本土最接近中亚、新疆的地区,自然首先受到佛教文化的沐浴。

河西的金塔寺、天梯山石窟保存有非常原始的石窟图像,另在莫高窟、文殊山、马蹄寺都有北凉时期的洞窟,而在炳灵寺石窟则有早于420年的大量彩塑与壁画。这是中国境内除新疆以外最早的石窟,而且多是在北凉时期营建的。

北魏灭北凉后,从凉州掠去人口3000余口,其中就有大量的僧人,著名的大同云冈石窟的创建者昙耀法师即在其中,也就是说大量的北凉僧人和能工巧匠为北魏皇室在武周山营建皇家石窟寺院,其思想和粉本样式必然来源于北凉本土,因此被称为“凉州模式”。

2

在如今中国行政版图上,你可以看到一个西北-东南走向的行政区域---甘肃省,它位于中国西部,形状像一条玉如意,它的中间是一条自然形成的地理大通道,这条通道东西长1200公里,宽数公里到近百公里不等,东起乌鞘岭,西至星星峡,南侧是祁连山脉,北侧是马鬃山。因为在黄河以西,形似走廊,所以被人们称为河西走廊。它南北是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东西是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第一次进入中国人的视野,是在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中。河西走廊是中原进入中亚、西亚的必经之路,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传播的黄金通道。

明末清初的地理学家顾祖禹就曾这样分析过西域、河西与秦陇的地理政治联系,是为“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

数千年来,西域的得失始终与河西走廊密切相关,如唐朝前期拥有河西走廊,并于西域设四镇,“太宗文皇帝践汉旧迹,并南山抵葱岭,剖裂府镇,烟火相望,吐蕃不敢内侮”,然而唐中后期时,河西走廊被吐蕃所陷,导致“陇坂以西,皆为异境,畿辅震惊,烽火时至”。

经济上河西走廊堪称路上马六甲海峡,从历代的丝绸之路到今天我国经济战略联通亚欧大陆的重要经济通道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张骞之后汉王朝对河西走廊的占领,是我国数千年领土扩张历史上第二次伟大事件,拿下河西走廊只后,广阔的西域进入中国人的视野,使中国的农耕战略纵横一下向外扩展数千公里。

3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东西长约1,000公里,河西走廊又称甘肃走廊,核心区域为(河西五地)主要有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历史文化名城,它自古就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和交通要道。


一、经济地位:河西走廊堪称路上马六甲海峡,从历代的丝绸之路到今天我国经济战略联通亚欧大陆的重要经济通道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张骞出使西域对中原地区的经济意义甚至远超战略意义,自汉代开始至唐、宋、明、清的经济繁荣离不开河西走廊的重要作用。今天,中国倡导构建亚欧大陆桥、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河西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无可取代的重要节点,经济地位也十分重要。

二、战略地位: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中亚各国的咽喉要道,国防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河西走廊东西隔绝维回,南北隔绝藏蒙,是防止祖国分裂的前线,如今的战略意义大于经济价值。自汉武帝在山丹建立军马养殖基地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兰州军区和西部战区的战略意义足以证明河西走廊的军事战略存在价值。

三、交通地位:河西走廊是环青藏高原的重要通道,是我国和中亚、俄罗斯交通的大动脉;同时,河西走廊大通道是内地连接新疆的首要通道,而新疆则关系着国家的战略安全。像连接新疆的高速公路、铁路、高铁,石油管道、西气东输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工程,都通过河西走廊把新疆和内地紧密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河西走廊关乎国家经略,其地位不可替代。

综述:河西走廊是连接我国东部和西部的咽喉,地域虽小但经济、军事战略意义重大,是维护国内军事稳定,是维护维、蒙、藏、回民族团结稳定,是维护国家与亚欧各国军事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西走廊祁连山孕育滋养的五个城市繁荣发展,使得河西地区荒漠化进程逐步减少,交通地理位置的重要关系着国家军队运送,西部的石油、天然气运送,民族关系的融合,河西走廊的稳定繁荣发展关乎国家格局的政治军事经济发展,其地位不容小觑。

4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之西,夹在祁连山脉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西连大沙漠,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南北宽从十到百公里不等,含今天的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武威市全境以及兰州、白银市、临夏回族自治州在黄河以西地区,因形似走廊而得名。


河西走廊既是中原连接新疆以及中亚的交通孔道,又是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接合地带,地理位置重要,称之为东亚陆上马六甲海峡一点不为过。


地理角度上看,中国特有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制约,使得在北宋以前,河西走廊是中国历史上对外联系的最重要窗口。

古代中原王朝东、东南、南三面环海,受制于航海、造船技术和气候条件,大海成为当时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西南是长年冰雪的青藏高原,翻越起来极其困难。东北寒凉,受到限制;北方大漠,也不易通行。加上西南、东北和北方长期以来属彪悍的少数民族占领,人口定居点过于分散,不易供给。


从文明角度上看,自秦汉以来,中国封建王朝力量在东亚长期处于压倒性地位,无论是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与中国同属儒家文化圈,其中朝鲜和越南等国还处于传统宗藩体系内。


与之相对,中亚地区乃至更远的中东、欧洲地区与中国属于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倒是更能取长补短。丝绸之路途经河西走廊,成为中国对外联系的重要纽带。


从东西向上看,河西走廊是维持中原稳定的重要屏藩。明代名臣杨一清曾言:“兵粮有备,则河西安。河西安,则关陕安,而中原安矣”。其实如果不能控制蒙古与青藏的势力,河西走廊是颇为脆弱的,而规模庞大的西域驻军规模直接受制于经由河西走廊的物资与货币供应。


从南北向上看,河西走廊是连接蒙古和青藏高原的重要纽带。


处于“华夏文明圈”的核心区域相比较,河西走廊的文化要复杂得多,呈现出多元丛生的文化状态。著名学者季羡林则把敦煌称为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文化体系的汇流之处。


今天的河西走廊因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更显出自己的重要性。因为河西走廊是环青藏高原的重要通道,是我国和中亚、俄罗斯交通的大动脉;另一方面,河西走廊大通道是内地连接新疆的首要通道,而新疆则关系着国家的战略安全。


这个安全涉及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涉及国家领土安全、资源安全以及国家未来发展。像连接新疆的高速公路、铁路、高铁,石油管道、西气东输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工程,都通过这里把新疆和内地紧密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河西走廊关乎国家经略,其地位不可替代。

想看更多有关一带一路的分析文章,请移步关注我们的头条号“地球知识局”。

5

河西走廊重要需和甘肃的重要性一同分析

清朝总结前朝的历史,稳定了北方两大战略要地,这里只谈西北战略要地,以西宁河湟兰州中卫银川为核心的陇西、河西战略重地。没有区域的繁荣、强大,河西走廊非常脆弱,国家昌盛时控制在中原文明手中是经济走廊、繁华之路;国家哀败动乱时掌控在其他势力手中是刺杀扼制中原文明的利剑、动乱之地。


看地图,甘肃如一根”大腿骨”插入藏疆蒙回各少数民族地域之中,东南联接陕巴蜀。和平时是中原连接西域的交通枢纽,西北民族的交流中心,中原文明传承区,东西文明交融核心。动乱时,控西宁河湟青藏之咽喉,进可改退可守,青藏稳固;控河西扼西域之要塞,左右牵动藏蒙,西域无忧;北扼蒙回,蒙回主要人口集中在河套地区,甘陕晋策动,蒙回无腾拓空间。甘肃就是中华站立的”大腿骨”,中华昌盛的”玉如意”。

自古失甘时期,北方必形成强大改权,中原必动乱不休。

盛唐,陇右道、安西都护稳定甘肃,通西域,丝路繁华。
安西之乱后,唐逐步失去甘肃河西,唐衰落,后更有五代十国之乱,五胡乱华之痛。从图上看,河西走廊是多么脆弱,随时都可能掐断。


东北失锦州沈阳困于山海关内,西北失西宁兰州银川一线,困于关中。北方豪强战乱不休,辽、金、吐蕃前后坐大,西夏立国、大理建国等等,先失北宋。


北方只要出现强大集团势力,亡国不远,就是全球最强大的经济强国”,宋”也没有抗衡的力量。




明重东北而轻西北,待西北大顺兵锋所向,帝国崩。

清,兼顾东北、西北,加强民族融合,总体上比较稳固。


1764年,清总结历史。认为西安处西北最东南,可做为后方经济文化中心,已失去政治、军事、交通中心作用,陕甘总督府西迁到兰,当时西宁、宁夏属甘肃省辖。”兰州,险峻有余,繁华不足”为解决戎边以求长治,必须优先繁华西宁河湟兰州中卫银川一线,清实行移民政策,以兰州为核心的周边经济、社会得到较大提高。清未,英支持藏、俄支持疆蒙惑使独立。左宗棠收复新疆,总督府迁兰起到重要作用,清加大了对兰周边经济支持功不可没。清的未落是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清对后世的警示还是要总结的。

清总结”西北稳定的政治、军事、交通核心是以兰州为核心的周边地区;西安,是西北经济、文化中心;新疆是西北对外窗口”,稳定西北必须繁荣兰州。可惜从1764年开始近200年,国家在动乱之中,兰州并没有得到大的提升,河西也没有稳固。

民国

甘肃控制在当时民国政府手中。军阀混战,青宁二马扰乱西北,但未能实现青甘宁一家局面。西北没有形成强势政权,从而没有脱离中原文明控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解放战争时期,毛周朱对西北非常重视,选熟悉西北情况的彭贺两大主帅指挥西北战场。中央担心的是西北久不能解放,外部势力插手,西部动乱。西北最残酷的起决定作用的战役就是解放兰州。

解放后,西北大区军区司令部、铁路局、工业基地均布局兰州。西北师大、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交大、西北农大、西北财大等布局兰州,后因各种原因没有全部落实。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全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东部沿海优先发展,西部与东部中部差距拉大。

兰州城镇人口由解放时的12万增长为300万,兰州主城兰州盆地只有295平方公里。新的工业无法布局,旧的企业无拓展空间,兰州进入20年衰落期,和周边城市相比,发展滞后,兰州必须另劈新径。国务院指导甘肃时提出:

推进”兰西城市群””兰白经济区””宁夏沿黄城群”建设,三个区域连起来,刚好是西北战略核心”西宁河湟兰州中卫银川”战略核心,优先发展”天水”“平庆”“河西”区域。河西走廊布局”武威金昌”“张掖””酒嘉”黄金节点。

一带一路新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从海洋经济向海陆经济模式转变。西北由内陆变成陆上向西开放前沿阵地。陕甘宁青疆迎来大发展机遇。西北地区三大历史定位凸显。以西安为核心的经济文化中心优先起飞;以甘青宁为核心的政治军事交通中心逐步形成;以新疆为核心的向西开放窗口显现,已经关闭1000多年的丝路经济带复苏。

交通

西安形成客运铁路枢纽;兰州形成西北最大的综合铁路枢纽;新疆形成外向铁路枢纽;青海宁夏区域铁路枢纽形成。


西北油气枢纽形成

军事

西部战区陆军司令部设兰(西部战区无海军)

政治

以兰州铁路枢纽为核心,形成兰州太原方向、兰州西安方向、兰州重庆方向、兰州成都方向建设中华文明传承区的铁路网。形成包兰、兰青藏、兰新联系藏疆蒙回各少数民族的铁路网,各民族交流触合加快。

水利

南水北调将繁荣整个西北


西线调水将为解决西北干旱缺水、典定基础。中线东线南水北调满足华北地区用水,黄河上游可调水到河套地区、河西蒙西新疆地区,合理调济水资源,西北可从容布局工业农业。

题目太大,以河套地区调水为例。


河套、陕北黄土高原海拨多在1100米到1300米,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水库可积水到1380米。通过黄河上游水利枢纽可实现区域绝大多数地区自流引水。仅河套周边地区可实现28万平方公里自流引水。通过兰州上游水库沿1800米引水可自流引水到河西走廊、新疆全流域。西北地区将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农业承接区。

西北黄土高原,河西走廊有大量的连片丘陵、戈壁、缓丘可布置工业。以开始建设的兰白经济区为例,河西走廊开发后将成为重要的交通要道、工业基地、农业主产地,将彻底解决河西走廊的脆弱局面。清大量移民河西、新疆,后因缺水无法发展经济,移民返回原籍,问题没能解决。随着科技进步,交通、水利、工业等布局没有太大难度,只是比在平原扩城挤占良田发展慢一点,前期投入大一些。

兰白经济区开发连片缓丘、平台布置工业将为河西走廊工业开发铺路。

此区域可开发连片缓丘、平台达4000多平方公里,兰州主城区仅29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300万)。建成后承载2000万人口没有问题。现己开发的条件比较好的黄河盆地、城镇,主要发展生活服务区,荒丘平台布置工业。河西走廊可以借鉴经验,整个河西走廊承载2000万人口应该没有问题。河套、陕北黄土高原承载3000万人口。新疆承载3000万人口。整个西北地区多承载1亿人口,西北繁荣稳定可成。河西走廊才能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生命走廊。

6

我所读懂的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段重要通道。在“一带一路”的今天,它也是甘肃狭长道路连接新疆,跨越巴基斯坦唯一的西北通道。随着中国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使用,波斯湾的原油可以通过河西走廊运回内陆, 比海运印度洋走马六甲到太平洋要缩短三分之一的路程。经济地位与战略地位不可低估。

去年有幸利用20天时间,去了兰州,武威,张掖,酒泉,嘉裕关和敦煌的玉门关,整好横贯河西走廊全境,感触颇深。下面以行者的笔触回答 个问题。

河西走廊是指过了乌鞘岭以西,夹在祁连山以北,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以南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的平原地带,因地处黄河之西,被称为“河西走廊”。

目前的河西走廊有一条高速贯穿全境,就是连霍高速。连霍高速东起连云港,西至新疆的霍尔果斯,全长4395千米,经过连云港、徐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三门峡、西安、宝鸡、天水、兰州、乌鲁木齐、伊宁、霍尔果斯等主要城市。把古代的丝绸之路拓宽的又平又直。

一,过了乌鞘岭第一座城市就到了武威

武威古称凉洲,自古以来就是河西走廊第一门户。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军队的“武功军威”,于西汉元狩二年(前121),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越过黄河长驱直入打击匈奴,使整个凉州纳入西汉版图。在陇西郡和北地郡基础上,增设武威郡。

武威地处汉、羌边界,民风剽悍,悍不畏死。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

三国时期,马超随父亲马腾割据垄西,就是\"凉州大马\"的代表。

每到一个旅游城市,都会看到一个以马踏飞燕作为旅游标识的塑像,谁也不会经意其中的含义,当步入甘肃武威城市后,才发现马踏飞燕是从武威雷台出土的,并且与三国名将马操扯上了关系。

1969年10月,在甘肃武威雷台发现的一座已遭两次盗掘的东汉晚期墓葬中,出土了铜车、陶器等220余件文物,其中就有马踏飞燕传国重器。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

二,张掖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张掖郡,取“张国臂掖(腋),以通西域”之意。

金张掖、银武威、玉酒泉是对当地三个重镇一种褒奖。张掖、武威是西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驼铃不断,有金、银之称,并非因为矿藏。

放置在张掖站前小广场的大石头就是昆仑玉,如果像和田玉那样值钱会是什么样呢?张掖在河西走廊是个不缺水的城市,有湿地面积6.2万亩,水源来源于祁连山的融化雪水经地下水溢出地带,与城区毗邻,在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滋润下,孕育了广袤的绿洲,孕育了河西走廊文化。

张掖境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气势磅礴的彩色丹霞地貌堪称奇绝,山体呈五光十色。可惜去的当天是沙尘天气,阳光,视线不好。

张掖历史悠久,曾经的一个少数民族西夏王朝在这里横刀立马。世界最大的室内卧佛就在西夏国寺里。

三,酒泉与嘉峪关

酒泉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丝绸之路的重镇。
酒泉产玉。“葡萄美酒夜光杯”就指用昆仑玉做成的杯子。昆仑玉呈青色,杯子作出来也是这个颜色。西夏国寺就是块昆仑玉。

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现代航天的摇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令国人为之骄傲。

嘉峪关古城墙太壮观,保持太完好,经过多少朝代的维护保持今天太不容易。真是一夫挡关,万夫莫开。当时的丝绸之路必须经过这个大门,门洞下面的大石头条上,深深的记下了古代车辚辚马萧萧的车辙痕迹。

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一万多公里,头尾相连。登上此楼,感慨万千,心潮澎湃。

四、敦煌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敦煌地处新疆与甘肃交界处,属于盆地性气候,常年刮东风和西风,使鸣沙山下滑的细沙又被风的自然力量重新堆起,因此每年接待几十万人的圣地依然沙丘高耸,这是自然送给敦煌最大的馈赠。否则敦煌上千年悠久的历史将成为楼兰与庞贝古城。

敦煌境内有两条大河,疏勒河和党河;1958年,疏勒河上游的双塔水库建成后,疏勒河在敦煌境内长达300多公里的河道断流。1975年,敦煌又修建了党河水库,下游的地表径流断流。

五,玉门关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河西走廊的尽头是玉门关,出敦煌向西,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到党河水库西南方向,一马平川的戈壁滩,寸草不生,不宽的柏油公路伸向远方。

接近疏勒河一带,浑黄的骆驼草顽强地生长在地面上。一小时后,水泥路接替了柏油路。前行几公里后,沙丘上如孤坟头长着干草,已有植被覆盖零星地表。阳光照在车尾后面的车窗上,环顾四野,天地相接,地灰黄,天苍茫,晖晖阳光普苍桑。

前面出现了一个方形土堡,这就是河西走廊的终点,玉门关唯一的旧址。这个旧址,当时是个城堡,是汉代当年把守将军的住址。

从甘肃的兰州到玉门关,历时20天,走走停停,感觉祖国地大物博,一个甘肃让我肃然起敬。狭长的地理环境,兰州的黄河因在蒙古高源上游非常清澈;东西走向的祁连山长年不化的白雪,成为河西走廊水的源;顽强的骆驼草生长在荒漠中春风吹又生;浑黄的沙漠起伏绵绵,黑色的戈壁滩绵延百里寸草不生,但它也没有阻挡住中华古代文明的脚步。沙海驼舟,铃声悠悠。新的时代,赋予河西走廊新的使命,那就是“一带一路”在这里延行!

7

所谓河西,就是今天甘肃省武威、酒泉、张掖等地区,因处黄河河套以西,地长且狭,故称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紧邻汉之陇西、北地二郡,其西南侧是风光秀美的天然牧场祁连山脉,再过去河湟河谷就通到青藏高原了,汉朝时生活着古西羌人,既蛮荒又落后,中原王朝对其基本上不感兴趣。其东北侧则是内蒙古阿拉善高原,再过去就是古称流沙地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了,那里气候恶劣荒无人烟,中原王朝对其也不敢兴趣,只有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北缘的居延泽(今甘肃省额济纳旗东)水草丰美,且独与漠北交界,嵌入北方少数民族腹地,军事地位极其重要。除祁连牧场与居延泽外,河西走廊最重要的就是西北出口的敦煌了,只要一过此地玉门关,就是梦中的西域。

以上是攻占河西地的积极进取因素,另外它还有消极防守因素:因为河西地形高于陇西,而陇西地形又高于关中,一旦游牧民族由此走廊涌进,透入关陇,则长安西北永无宁岁。

在汉代以前,河西地区生活着强大的月氏人,其鼎盛时有控弦之士十几万,匈奴等族都要送质子于月氏以示顺服。汉初的时候,匈奴后来居上,大败月氏,月氏王的头骨也成了匈奴单于的酒杯,月氏人无奈展开了悲壮的迁徙,远遁到中亚古国大夏,也就是今天的阿富汗境内,击败当地的希腊后裔,建立起强大的农耕帝国(也就是后来的贵霜帝国)。而匈奴占领河西后,便可以将富饶的西域与丝绸之路掌握在手中,对汉朝形成压制。后来还是神将霍去病出马,一举拿下河西走廊,从而切断了匈奴与其西羌盟友联系,并为最终的漠北大决战、以及日后逐渐收揽西域,彻底击灭匈奴扫清了障碍。

以后历朝历代也都是如此,如果中原王朝无法掌握河西,则重要的丝绸之路就无法保障,则中原王朝必然衰弱,北方游牧民族必然强大,中原王朝的末日也就不久了。

8

河西走廊是古代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狭长的通道,这条通道的意义相当重要,我国历史上自秦开始到清末,几乎每个统治者都非常重视这条通道,时刻都没有放松过对河西走廊的警惕。

那么这条见证了中华大地两千年发展的狭长通道为什么对我国的历朝历代这么重要呢?

首先从军事意义上看,河西走廊连接了两个生活方式不同的民族,一边是以农耕为主的汉族百姓,一边是以游牧为主的匈奴人或者后来的蒙古人。

要知道,历史上的匈奴人与蒙古人军事实力曾非常强大,总是给我国历朝历代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蒙古人更是曾一统中原建立刻我国的一个统一王朝——元朝。

后来到了明朝时期,虽然一次一次被打败,但是蒙古人始终没有放弃过对中原大地的侵犯,但是,因为中原王朝死死的握住了河西走廊,蒙古人根本根本没有可能再一次入主中原,就像是一处悬崖一样,将蒙古人挡在了外面。

除此之外,其实无论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想要扩大自己的疆域,向着西方扩张,都必须要牢牢把握河西走廊这一战略要地。

为什么说想要向西扩张就必须要拥有河西走廊呢?因为这是一个可以保全军队和疆域的战略要地,一旦成功向西扩张的话,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失败的话,还可以占据河西走廊抵御外敌。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进可攻,退可守。

也正是这一处狭长的通道,让西域的各个少数民族很是无奈,同时也让中原王朝对西域有了足够的威慑力与控制力。

但是,在失去了河西走廊之后呢?我国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这样的情况,那会是什么一番景象呢?自然就是相当于我国的西北门户打开了门让人家侵略。

在我国的历朝历代,国力强大的时候,就把河西走廊作为一处向西北地区扩张的跳板,而在国力比较弱的时代,河西走廊就作为抵御外敌的一种战略要地,死死的将外敌卡在了河西走廊的西边。河西走廊经过了两千年的历史延续之后,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见证了我国历朝历代的繁荣和衰败。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河西走廊带个我国古代的经济意义,既然作为我国西北的门户,拥有了战略意义之外,自然不可能不具备经济意义。

其实正是这条通道保证了我国和西域各国甚至是欧洲各国的贸易往来。因为它的存在,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在历史上才会那么频繁,我国的产品向外销售才会那么畅通容易,同理国外的很多先进文化和技术也得以比较轻松的传入中国。

很多人都应该知道丝绸之路,但其实丝绸之路和河西走廊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丝绸之路就是在河西走廊的基础上开辟的,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也和河西走廊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如果当年没有河西走廊的畅通稳固为基础的话,丝绸之路估计早就消失了。

9

河西走廊在历史上的位置十分重要,这是由其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河西走廊沟通了西藏、新疆、蒙古、宁夏四大民族区,湟水谷地、河套平原、宁夏平原三大商品粮食产地,黄河从此流经。河西走廊是从中原沟通西域、进藏、进蒙古的必经之路,只要掌握了河西走廊,就掌握了新疆、西藏和蒙古的一半。同样的丧失河西走廊,也就丧失了西北半壁江山。

历史上汉帝国掌握了河西走廊,获得养马基地,斩断匈奴的左膀右臂,从而获得对匈奴的战略优势,进而为凿空西域准备了条件。唐代丧失河西走廊之后,不仅西域尽失,连吐蕃也来压迫,甚至一度占领了长安。宋代的时候,河西走廊掌握在西夏手里,所以西夏作为一个小国,居然能和辽、宋分庭抗礼。宋代因为丧失了河西走廊,又没有燕云十六州的天险,没有骑兵,所以不能和辽国、金国、蒙古国抗衡,被不断压迫以至于灭亡。明代不能有效的掌握河西走廊,所以明代疆域始终局限在两京一十三省,再加上东北不稳,所以始终无法威胁北元,还有后来的鞑靼、瓦拉,无法从侧翼进攻取得战略优势,不得不在北边设置九边,修长城,造成沉重的财政和军事负担。清政府因为掌握河西走廊,并且实行满蒙联姻,信仰藏传佛教,所以能够维持大一统局面,构成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雏形。

10

在古代,河西走廊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军事价值和经济价值两方面,在今天,它的价值远不如此, 河西走廊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公元前138年,匈奴对汉朝的包围侵扰迫使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寻求军事同盟。河西走廊地处咽喉要塞,无论是打通西域 还是切断匈奴与羌国的对西汉形成的包围之势,这里都是首当其冲的。

河西走廊因其水草丰沛,物产丰富,这里也被人们称为“西北粮仓”。

在开疆拓土、南征北伐的古代军事中,河西走廊为匈奴提供无数品种优良的战马,而天然的牧场 也使得补给能够源源不断。

军事补给在战争中又极其重要,河西走廊的优势让远在中原的汉朝 对匈奴的战争中节节败退,在汉武帝之前汉朝对匈奴的政策也只能是防御,而无法真正反抗。

河西之战后,行政与邮驿系统遍布河西,汉朝的势力范围也沿着河西走廊延伸到了西域。

魏晋时期,长年战乱,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抢占中原地区,一路上厮杀抢虐,使得中原百姓民不聊生。

此刻的河西走廊由于地势偏远,以其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保护了流离失所的儒家学者。使得儒家文化得以扎根,并最终影响中原文明,成为后来隋唐文化和制度的重要来源。

魏晋南北朝时期,恒河两岸的佛教文化开始沿着宽阔的河西走廊大规模进入中国。大小乘佛教也陆续通过河西传入长安,开启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

文化,宗教以及民族的融合,为河西走廊留下了千年不朽的文化遗产。

15世纪以后,随着明清的封锁,河西走廊日渐衰落,却仍肩负着连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撑起西北边防重地的重担。

随着蒙元王朝的建立,西藏并入中国的国土,河西走廊又成为连通着分处南北的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要塞。

在现代,石油资源无论是在保障军事还是在发展工业中都是至关重要的,早年中国被国外认为是一个无法开采出石油的地方,而玉门油田成为中国首个石油基地,打破谣言的同时,也保障了当时必要的石油储备。

镍,世界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广泛运用于工业和军事武器制造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句话叫做:黄金易得,而镍不易,新中国成立后,急需发展国家的工业,国外对于镍都是严格封锁,禁止出口的,河西走廊镍的发现,震惊全国,这也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镍钴工业大国。

我们所熟知的雷达,卫星,航空航天的生产材料,都有它的身影,可以说河西走廊的矿产资源,为中国的工业发展有着不可巨大的贡献。

于此同时,河西走廊不仅是内地通往西部的交通要道,也是我国将西部油气资源输往内地的重要能源通道,与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电东送,并称为中国新世界的四大超级工程。

行走在河西走廊之中,戈壁滩上处处都是风能发电设备,这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推动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除此以外,说起河西走廊就不得不提丝绸之路。它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非欧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盛唐是丝路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也是敦煌艺术最辉煌的年代。一带一路正是沿用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成为新中国建设蓝图的关键一环。

一带一路对于打破外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以及加强对外的合作交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以,河西走廊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未来,都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也做出过无数卓越的贡献。

河西走廊经历着中国从强盛走向衰落,从抗争走向复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也将再一次见证着中国从崛起走向繁荣。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