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管小心求证,只管大胆胡说。

诸葛亮?曹操表示没听过,袁绍:我就知道他爸和他大爷。

一,时间。

先说袁绍为什么不请诸葛亮。公元202年袁绍就死啦,而诸葛亮公元181年才出生当时才18岁。虽然古代的人早熟,也不至于让袁绍去找诸葛亮出山吧。就是袁绍知道了,那时的诸葛亮最多十五六,谁会找他?除非袁绍是穿越去的。

说了打酱油的袁绍,再来说曹操。还是先说时间。当时曹操还是跟袁绍打的你死我活,最后打趴下袁绍后,是公元202年。而刘备跑到刘表哪里是公元200,刘备都不知道,曹操去哪知道去?

而到了207年的时候诸葛亮出山,曹操也刚刚平定袁绍的残留势力,和乌桓。这期间那有时间为了一个小屁孩浪费时间啊。地盘才是关键啊。

二,曹操势力分析。

当时的曹操,身边谋士根本不缺。程昱,荀彧,荀攸,贾诩,还有刚去世的郭嘉,再加上一些其他人以及刚跑过去的徐庶。根本不需要再找谋士,而那么年轻的人,又没有人推荐,谁知道本事如何?就比如郭嘉,为什么从袁绍那离开,不直接去曹操哪里?还要在家待业六年,不就是身份年龄啊,有了荀彧的介绍,不就身价不一样啦。如果你是个超级大老板,会去在意一个刚大学毕业什么工作经验也没有,还天天自吹自擂的一个农夫吗?

三,当时天下大势。

公元207年,曹操基本统一北方,班底也基本成型,而且皇帝在手,天下我有。周围能威胁到他的势力已经不存在啦。而当时的诸葛亮才出山。经过水镜先生,和徐庶的多次推荐才去找到诸葛亮,说明连刘备在荆州那么多年也没听说过他。更别说曹操啦。那个通讯基本靠吼的时代,除了非常有名望的人,谁会打听一个村夫啊。

四,诸葛亮自己

诸葛亮自己发现再不出山就没机会啦。曹操快把天下打下来啦,他再出山没有用武之地啦。再看看当时剩下的势力,曹操虽然最大,但是人才也最多,虽然平台大,但是给他发挥的机会不多。刘表,跟他还是亲戚可惜太老啦,没什么发展前途。孙权,江东家族势力根深蒂固,他一个外来人,想凌驾于世家子弟之上,基本不可能,连孙权都不会帮他,虽然有他大哥诸葛瑾,但是不符合当时家族的战略,不能去同一个势力发展。马腾,天高皇帝远的而且是个“老实人”啊,知道他没什么好下场,肯定不会跟着去送死。剩下刘璋和张鲁,一对打酱油的。

五,世家。

大家看三国都会发现,曹操势力大部分全是北方人,尤其是好多人都是荀彧介绍的。而孙权都是江东的家族子弟。刘备都是荆州和后来巴蜀的人。所以一些人才的流动性不大,基本都是服务于本地势力。毕竟身后都有家族。那徐庶不就是最好的例子,你不回北边,我可以找你家长啊。最后当关羽丢了荆州,跟随刘备进川的荆州人才就被诸葛亮当宝贝一样呵护着。可惜队友不给力啊,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其实就是哭这个猪队友啊。就这么个老乡啦,想提拔一下可惜么机会啦。

总结,君选臣,臣也选君。不是你最厉害所以人才就都要跟你混。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过要是曹操知道,他一生最大的一次失败就要来临会怎么想。而且也是这一年接连两位谋士,荀彧,荀攸去世,才给了司马懿崭露头角的机会,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加个关注呗。

最佳贡献者
2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一,知道诸葛亮有真才实学的没几个。二,袁绍刚愎自用,曹操奸诈无比(当时人们认为),他们自己不知道,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诸葛亮心忧天下,早已了然已心。三,诸葛亮难过当时儒家时代迂腐的关,只知道是姓刘的天下,理应姓刘的继承。四,刘备宅心仁厚,体恤百姓,又是中山王之后(书上这样写的),诸葛亮要等的正是这样的人。倘若曹操袁绍知道诸葛亮有其才,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也会拒绝。

3

咱们先来看下这几个人之间的年龄关系。袁绍生于(153 — 202) ,曹操生于(155—220),刘备生于(161-223),诸葛亮(181—234)。即袁绍比诸葛亮大28岁,曹操比他大26岁,刘备比他大20岁。

袁绍势力达到顶峰时,诸葛亮还是小毛孩:

袁绍在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到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当时诸葛亮才18岁。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逝。

袁绍集团在发展势力的时候,麾下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因为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家世极好。他缺的绝对不是人才,他势力到达顶峰的时候诸葛亮还是个毫无建树十几岁的小毛孩。所以袁绍不会请一个乡野小毛孩。

曹操集团人才济济,能文能武:

曹操从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先后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方大部地区。

在曹操势力大涨的时候,不断有人才前去投奔他的门下,谋士武将多多益善。当时诸葛亮虽心系天下事,却还只是躬耕于南阳的隐士。曹操不用操那份挖人才的心就大把人毛遂自荐了。

而刘备在曹操大破袁绍的官渡大战后。自以为许都空虚,便于汝南联合刘辟一同打许都。结果曹操及时赶回,刘备大败,只能前往荆州投奔刘表。后来以新野作为据点。此时刘备虽小有作为,但是他太缺人才了。刘备太需要诸葛亮这个谋士了。故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

其实从诸葛亮的角度来说:

自己虽然躬耕于乡野,但是天下群雄的形势他可以说了然于心。隆中对一番分析下来条理清晰,头头是道。有人猜测刘备三顾茅庐就是诸葛亮设的一个局。的确,当时诸葛亮虽说没有什么实战经验,但以他的见识,如果想要出山那肯定是谋定而后动。

据《三国志》中诸葛亮曾劝阻一个想投奔曹操的朋友时说:中国饶士大夫。意思是说曹操成熟大集团里边人才济济,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

诸葛亮还没出山的时候,孙权这边实力也是远胜刘备的,就在张昭向孙权推荐诸葛亮时,却被诸葛亮拒绝了:孙将军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即诸葛亮认为孙权或许能够礼贤对待他,但在一个不缺人才的地方,他难在有大展拳脚的机会。

刘备虽然没有多少硬实力,但是起码有正统这个招牌——刘皇叔。当时的士大夫还是很讲究正统地位的合法性的,出师有名就已经胜人一筹了。诸葛亮跟着刘备,将来有大展拳脚的机会。

刘备应当是诸葛亮的最佳选择。他选刘备不单是为一口饭,也不单是为一亩三分地,他要实现的是自己的鸿鹄之志。

4

这三位人物在东汉末年的那段时期,着实是风云人物,如果对于他们三人定位的话,曹操和袁绍就是两家公司的老板,而诸葛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还是一位智囊型的人才。

要说诸葛亮这种人才,在外面该是被抢着要的人,可是为什么当时曹操和袁绍都没去请诸葛亮呢?

这个原因可以分为好几个:

  • 其一:发光的金子还没闪亮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而诸葛亮绝对是能亮瞎人眼的那种金子,可是这个金子隐居在山野之中,卫星扫描都不一定能找到,所以曹操和袁绍不容易探测到。


试想诸葛亮在那个时候可不是网红,哪的人都听说过,他过的是隐居生活,不怎么抛头露面,就是他朋友也不算多,他本人也不是广泛社交的人,那时候消息传播也不怎么快,这样的话,诸葛亮的知名度不高。

《三国志》记载:亮躬耕陇亩……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 其二:曹操和袁绍谋士多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之前,曹操和袁绍那边可不是光杆司令,曹操麾下谋士中有荀彧、郭嘉这样的杰出人才。袁绍那边也不用说,他本身就是出身名门,底子厚,投奔他的人一点都不少。


  • 其三:推荐的条件

刘备是怎么知道诸葛亮这块闪亮的金子的,可不是看简历看的,而是徐庶推荐的。

本来徐庶是跟着来刘备的,后来因为一些原因不能继续跟着刘备混了,于是在走之前给刘备举荐了诸葛亮这位人才,这才有了之后的三顾茅庐事件。上面提到了,诸葛亮不怎么广泛社交,知道他的都是一些关系不错的朋友,徐庶正是其中之一,所以,举荐也是诸葛亮出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国志》记载: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5

诸葛亮在三国这段历史上,可以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建安十二年之前,我们一直看不到他的身影。那么,这样的一个人物为何迟迟没有被曹操孙权,甚至离他最近的刘表所发现呢。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

诸葛亮出山之前,自比“管仲、乐毅”,这样的人物心气高傲,肯定不会甘心“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而为何他却迟迟不肯出山,不肯建功立业呢?很明显,他在等待,等一个真正可以让他实现理想抱负,让他大展拳脚的主公。所以我想转换一下问题的倒叙,与其说大佬们不去找诸葛亮,不如说诸葛亮为何在众多大佬中选择了当时相对弱小的刘备。

诸葛亮

前文说道诸葛亮在众多大佬中选择了刘备,那究竟刘备有什么地方吸引住了这个旷世奇才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诸葛亮当时的情况,诸葛亮的身世在历史上扑朔迷离。从少有的史料记载来看,他是一个孤儿,由叔父诸葛玄抚养成人,诸葛玄与刘表相识,于是诸葛亮也就跟着叔父来到了荆州定居。

政治资源

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便躬身农亩,所处的地方叫隆中,其如今位置众说纷纭,暂且不提。不过总归于荆州管辖,也就在刘表的地界过起了半耕半读的生活,“臣本布衣,躬耕南阳”,你要说他是农民吧,其实也不然。诸葛亮在荆州有一定的关系网,妻子黄月英的母亲,也就是他的岳母与刘表的后妻蔡夫人是亲姐妹,蔡夫人是蔡瑁的姐姐。这样算来,刘表是诸葛亮的姨父,蔡瑁的外甥,拥有这种政治资源难道不好吗?

生活名望

诸葛亮称号“卧龙”的由来便是从他的朋友圈中响起的,这个外号来源于名士司马徽,除此之外与他交往的还有庞德公、石广元、孟公威等等,这些人在荆州地界都是高官、名士,“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些人对诸葛亮的评价颇高,甚至刘备知道诸葛亮,还是被徐庶推荐的,能在一众名士中混的风生水起,你说诸葛亮的名望高不高?

一众大佬

那问题再一次重复,既然诸葛亮有这么优秀的条件他为何偏偏选择了当时相对比较弱的刘备呢?

原因很简单,诸葛亮是个聪明人,他分析了各个大佬之后,发现只有刘备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刘表:荆州之主,却毫无大志,固守思维,不求进取,任人唯亲。当时多有名士投奔于刘表,却没有一个得到重用的,诸葛亮即使出山,辅助刘表又能如何。

曹操:兵强马壮,人才济济,强者如云,自己再去已经为时已晚,其他的一些老臣谋士已经先入为主了,对诸葛亮来说,他要的是权,并且是全权重用,曹操显然就不太适合了。

孙权:孙权倒是想挖诸葛亮于己用,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出使东吴,联合抗曹的时候,张昭看出诸葛亮之才华,孙权也想用他,被诸葛亮回之。后言: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所以不留。也就是说,孙老板还是可以的,但是虽然我能得到你的认可,但是却不能让我尽展其才。再退一步说,在诸葛亮看来,孙权和曹操一样,你们的羽翼太丰满了,留给我的空间不多,不太合适,我再看看有没有好单位。

如此看来,诸葛亮想要的是一个新兴、有前途的单位,第一,这个单位老板志向远大,有着能一统天下的抱负,第二,这个抱负才刚开始,刚刚有一个萌芽,需要有人给他浇水施肥。所以便观各个大佬,只有刘备才需要一个浇水施肥的人,只有刘备才是诸葛亮想要的老板。

诸葛亮眼中的刘备

刘备,汉室后裔,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当今皇帝还得喊他一声叔。根正苗红,身份特殊,在人人皆而除贼的时候,大家还都认可。其次,刘备理想远大,怀有帝王之志,(在这里讲一个玄学,刘备的儿子叫刘禅,还一个义子叫刘封,合起来是封禅,祭天为封,祭地为禅)。再者刘备有人格魅力,仁义君子,广为好评,善于沟通交谈,行侠仗义,路见不平一声吼。最后刘备运气也不错,刚创业,就得了两个SSS级的将军:关羽张飞,忠诚又有能力。后来得徐州不费吹灰之力,失败了以后投曹操、投袁绍、投刘表,反正命运多舛,刘玄德依然坚毅不倒。

刘备有帝王身份,有帝王之志,还有帝王之能力,并且最重要的是刘备现在需要诸葛亮,或者说诸葛亮可以满足刘备现在所需要的。

而恰恰在刘备投刘表的时候,也是他最失意的时候,不知道还能有什么出路,不知道该往何处发展,马上就破产倒闭了,这时候诸葛亮出现了,在刘备最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了!你说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大旱降甘霖啊,终于有人来浇水了。

诸葛亮的出现在刘备最需要的时候,第一他可以制定刘备公司的长远路线,第二,他可以提供刘备下一步的公司位置,不再寄人篱下。当下这两点是刘备集团迫切需要解决的,而愁眉不展,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出现了诸葛亮,无疑在悄然间又大大增加了诸葛亮的地位与特殊。

结合以上所诉,不管是发展程度还是人才稀缺度,又或者是公司潜力,刘备对于诸葛亮来说是最适合的,也就是为何拥有良好得条件却选择了相对弱小的刘备的原因。

总结

诸葛亮最终在一众大佬中选择了刘备,是因为刘备是最适合诸葛亮发挥才能,尽其才的老板,也是刘备最需要诸葛亮这样一个人才来打理公司的时候。所以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最合适的,犹如命运之中的安排。其他一众大佬并不是不想拥有诸葛亮,可是就算诸葛亮跟随了他们其中一位,我想也断然不会达到在刘备集团的高度,也断然不会在三国这段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诸葛亮的选择无疑是明智且合理的。

6

曹操、袁绍人才济济,谋士多得数不清,用都用不完。曹操、袁绍打天下的时候,刘备在哪里?刘备还没有形成势力。诸葛亮自比管仲和乐毅,岂是一般人可请到呢?刘备宅心仁厚,对待老百姓非常好!又是汉室正统的刘皇叔,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诸葛亮为之感动,才肯出山相助刘备!似曹操、袁绍之傲慢无礼,能够请得动诸葛亮相助,那就是怪事了!哈哈哈!

7

因为曹操、袁绍、孙权都是豪横之人,腰杆子弯不下来!

袁绍家四世三公,手下谋士一抓一大把,连郭嘉一开始都是袁绍的小迷弟!

曹操请司马懿,二次不出直接要杀了他!

孙权请张昭,不出门直接放火!

只有刘备一无所有,所以才能低三下四迎合诸葛亮的小脾气,才能有三顾茅庐的佳话!

而且诸葛亮作为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职场新人,进曹操、袁绍、孙权这种成熟企业,基本上被老人欺压的没有抬头机会,诸葛亮也是不会去的!

分享知识,手留余香!欢迎点赞、转发、评论,喜欢的点个“关注”

8

我是历史吃瓜客,非常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从生理学上说,袁绍怕是没有任何机会邀请诸葛亮了。因为老袁病逝的时候是公元221年,这一年诸葛亮只有二十一岁。再往前退两年,也就是官渡大战的时候,诸葛亮才十九岁。

至于曹操,他没请的人还有庞统和法正,没啥可意外的吧。至于说没有请诸葛亮的原因嘛,应该是曹操身边没有司马徽。如果有的话,兴许曹操会给他写封信。

再说,邀请了诸葛亮也不一定去,一是意识形态的问题,二是,老曹手下能人太多了,想脱颖而出太难了。比如司马懿,别说他隐藏智慧,他能和荀彧、荀攸、郭嘉和贾诩相提并论吗?还有徐庶,他就是殚精竭虑,能盖的住那四位吗,完全是个未知数。

9

说起三国,诸葛亮、司马懿、曹操、关羽张飞这些都是家喻户晓的著名人物,尤其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基本被神化。什么上知天文,下知天理,借东风,七星灯续命,草船借箭,几乎就没有他不能做的,就是这么厉害的人,为什么当时的曹操没有在刘备之前去请诸葛亮出山呢?


其实当时的曹操根本没有这个想法,也没有这个必要,从曹操征乌桓,灭袁绍,平定中原的时候就已经很强大了,独占青、幽、并、冀四大重镇,当时的天下,曹操已得其二,根本就没有把诸葛亮放在心上。更重要的是当时曹操手下不缺谋士,荀彧、郭嘉、程昱、贾诩等等,更何况诸葛亮隐居于荆州,当时属于刘表地盘,曹操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山野村夫尔大费周章,这点不现实。



而且就算曹操真的网罗了诸葛亮,也给不了他一个合适的平台!曹操手下不缺谋士,有荀彧、郭嘉、程昱、刘晔、贾诩等等,诸葛亮隐居于荆州,属于刘表,不是曹操地盘,曹操没必要特别去外地请一个山野村夫,出手相助。就是请,也不现实。



而且当时诸葛亮被刘备请出山的时候,才20出头,没有什么经验,曹操也不可能让一个20出头的人委以重任,这样的话那些早期就跟着曹操打江山的手下会有怨言,更何况当时的信息不发达,除了书信就没有什么其他的通讯设施,曹操在许昌北方,而诸葛亮在襄阳南方一代,就连刘备都是被蔡瑁追杀误去了那里,除了周围的少数朋友知道,基本是默默无名.....


再加上当时的信息不流通。中国那么大,又是处于战乱状态。诸葛亮在襄阳,曹操在北方,这一南一北,现在看起来是没多远,但是靠骑马远行的古代,那就是真的很遥远了,而且古时候通讯也不发达。



所以那时候也并非说曹操不想要诸葛亮这个人才,实在是曹操根本就不知道有诸葛亮这个人。而那时候的刘备,正好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正好听闻这个诸葛亮有本事,他又急需这样的人才,重整旗鼓,所以刘备才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

10

非常好的提问,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曹操,袁绍,我就拿曹操开举例吧。

三国时期关羽是著名的武将,他的为人更是义薄云天,后世人把他比作武圣,就连和程昱和郭嘉都把他评价成万人敌,可见关羽是一位多么受欢迎的人物。

众所周知,曹操是非常惜才的,在选人上,曹操是无论贫贱,不计出身。比如,他手下的谋士荀攸、郭嘉、贾诩等人,都是贫寒子弟,他的爱将张辽、徐晃、典韦等人,也都卑贱出身。在用人上,曹操唯才是举,不计前嫌。比如,陈琳原是袁绍谋士,曾写过檄文,痛骂过曹操祖宗三代,可是,陈琳被俘后,因爱惜其才华,曹操对他,照用不误。

第一,诸葛名气只在荆襄一带,曹操当时还在北方争地盘,可能真不知道。假如曹操知道,看曹操对徐庶的方法就知道,那是一定要争取过来的,决不会另其投向刘备的。不为敌之所用即使为我所用。后来等知道诸葛亮时,人已经投靠的刘备了。

第二,曹操有点看不上诸葛,或者说,在他心中和关羽跟本没有可比性。曹操和关羽是有交集的,关羽的忠肝义胆确实令曹操佩服他们在交往中实实在在的有惺惺相惜的感觉。另外,曹操也希望关羽能为自己的部将树立个好的榜样。而曹操估计一生也没有见过诸葛罢,反正时时被诸葛亮算计,曹操也称诸葛亮为“诸葛匹夫”“诸葛村夫”,大有蔑视之态。

第三,诸葛亮也有择主之能,他选择刘备也是有道理的。而且不论如何,其都不会为其余两定效力的。因为诸葛亮也好,庞统也好,都是人中龙凤,不甘人下。而不论是曹操还是孙权,都已是一域之主,拥有一定的势力,及能人智士了。而这时候诸葛无论是投靠哪一家,都只是杯水车薪,只能做个普通的谋士,少有机会能独掌大权,以展其材。所以呢,诸葛也是在有意回避这样的势力集团的。对于刘备,那就不同了呀,刘备一穷二白的,文臣几乎没有,诸葛亮投靠刘备后的第一仗,刘备便全权交付诸葛指挥。而且在以后的夺荆也好,入蜀也好,汉中也好,甚至蜀国大小政事,刘备一直是对诸葛言听计从,而诸葛也是料事如神。为刘备打下了蜀汉基业。试想一下,诸葛不论投向,曹孙,哪一家,在人家人材济济的阵营中,怕也不会有如此成就吧。



在三国时期,每个阵营都有一些谋臣和武将。诸葛亮到了刘备阵营后,尽心辅佐,绝无二心。曹操这时候,哪怕知道错失了诸葛亮这样的人才,也不可能再去找他了,否则定会遭人痛骂的。并且就算曹操找到了诸葛亮,诸葛亮会弃刘备而随他吗?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