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炒米视角(关注或吐槽)

谢邀@邸晓居邸书记。钦差代表皇帝办差,未交差前,是不可以有私事的。回家算私事,所以是绝对不可以的!

明清两朝,削除相权之后,皇权空前强大。因此皇帝要具体干预地方管理,通常会通过内阁或军机指挥六部,六部再一层一级的往下指挥干预。但机构一臃肿,难免效率跟不上,机构情况一复杂,难免最终结果容易蒙蔽圣听。涉及到一些皇帝特别急着要结果的事情,往往很容易没结果。于是“钦差大臣”这个光荣的临时性的职务就大行其道。


所谓“钦差”,必须要符合两个条件。

  • 第一,皇帝极为信任。这点非常重要,因为钦差出去办事,全程代表皇帝。皇帝首先信任你才会托付你办事;
  • 第二,有专事专办的能力。往往一个钦差出门只办一趟差,早请示,晚汇报。不是自己这趟差份内的事,坚决不乱问,不乱管,皇帝可以派多趟钦差,可钦差只能办一件事,这是基本的专事专办的素质;


那么既然是钦差,就是代表皇帝行差。必要程序有三:领差、办差、交差。

  • 领差,必须沐浴更衣,斋戒三日。因为当你接到圣旨成为钦差后,就是代表皇帝行事,这是对皇权的敬畏与尊重;
  • 办差,不要受影视剧影响,简直微服私访怎样怎样热闹,路见不平,动不动拔出尚方宝剑,如朕亲临。其实那是不可能发生的。其实皇帝托付你办差,说是信任你,其实也不完全信任你,各类特务机构,各类风言闻事,其实还是有很多眼睛盯着你。所以钦差办差,中规中矩,白天干活,晚上写奏折。
  • 交差,因为代表皇帝,所以你没有交差之前,是不可以有私事的。这也就回答了,为什么办差回京,不能回家住一夜?回家那是私事,公事未完,私事不可。往往有些密差,还代表钦差身负绝密,此刻回家,万一泄密,无从说清。其实越是到了京城,这种形式越要做。因为到了京城,盯着钦差的眼睛就更多。办完差后,必须与皇帝当面交差。如遇回京时间不与,必须侯在待诏处,等候皇帝接见。所以说其实《雍正王朝》里雍亲王办差回来住客栈,把”公差不卸,私事不办”的要点刻画出来了,但雍亲王究竟应该住哪?还有可以再讨论的。


我是炒米视角,欢迎关注!

最佳贡献者
2

这个问题在封建王朝的纪律是非常严厉的,搞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钦差,顾名思义,就是皇帝差遣、指派的人员,一般的都是朝中的大臣,或者是太监。因为钦差大臣不是一个“职位”,是临时的指派某个朝中大臣代表朝廷或皇帝到某一个“部门、省”,还有可能代向某一个人问话 。

被派的人也可能是大臣、将军、部员或者是一个侍卫,又可能是“太监”不等,无论职务高低,只要是“皇帝”老子派的就是“钦差大臣”!宣诏、问话的人可代表皇帝站立办差,听诏和被问话的人必须跪着听宣!

钦差大臣在办完皇帝交代“差事”以后,如果是在外地回京,无论早晚,必须门外“侯旨”,意思就是在没有向“皇帝”汇报所办的“差事”如何的时候,是绝对不允许回家的,早了,门外等候随时“觐见”。晚了在“驿站”住下等候“旨意”。为什么不可以回家等候?

你想;所以皇帝让你“办差、问话”都是保密的,差事是否办妥、回的什么话更是极度秘密的,在没有见到皇帝之前不但不允许回家,还不允许见其他人!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皇帝的尊重”!封建社会的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任何人不可“逾越”!制度更是严密的。

(图片来自网络)

3

那些领了差事出京前去办理的人,在当时被称为钦差大臣,由皇帝最信任的人担任。外出的钦差不能回家住,只能在上交完任务之后再回家;其实是对皇权的保障,以及确保信息的不泄露。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钦差大臣是做什么的。

因为想要某些情况,或者是处理某件事情,皇帝就会派遣他最信任的人前去做;明清时期因为不设宰相这一职位,再加上事情的特殊性,钦差大臣在结束工作之后只能够直接向皇帝汇报。而在这件事情结束之后,钦差大臣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他的职务也就撤销了。能够当一次钦差大臣就说明皇帝极其的信任你,这在当时也是一种殊荣。

明清时期的外派钦差是最多的,他们肩负的任务也更加的五花八门,督理税粮、安抚流民,监督巡抚,巡视民情等等,这些都是钦差大臣的使命。在朱元璋时期,懿文泰子就曾经当过钦差大臣外出办差;清朝有名的林则徐奉旨硝烟也是领的钦差大臣的使命。

那为什么钦差大臣们在完成使命之后,不能够回家而是要立刻前去汇报呢?就算是已经过了进宫的时辰,他们也不能够回家,只能在外面住一晚。

第一个原因是为了确保皇权的威严,钦差大臣在领了命令办差之后,他就是在为公家办差,回家则被认为是私事了,公私不能够混淆。自古以来皇帝为了确保皇权的专制,制定了很多的规则;钦差大臣办完事情之后,立刻向皇帝汇报,也是为了让臣子有一种为天子办差的紧张感。

试想想,没有得到修整就要向皇帝汇报工作,官员的心理上也会有一种压迫感,要是办的好还可以,要是没有办好就更加的紧张了。毕竟官员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要面对皇帝的问题,汇报的工作也更加的真实,这就是一种心理战术。而且打起十二分应对的官员,自然也会在心理将皇帝看得更加的重要。

第二个原因就是,为了确保汇报工作的真实性。因为古代交通的不方便,信件来往也十分的不方便,古人不能和现代人一样一个电话就能够解决问题,皇帝除了要审批钦差大臣的信件之外,还要当面听官员的汇报,就是为了信息获取的准确性。

但是如果官员没有立刻汇报,而是选择了回家,这件事情就大了。除了意味着大臣公私不分之外,这中间可供猜想的可能性就大了。皇帝会想,是不是大臣在回家的过程中将工作内容传递给别人了,是不是官员借机与有心人勾结了。哪怕钦差大臣什么都没干,但是他也阻止不了皇帝的瞎想呀。

为了向皇帝确保,这是第一手消息,中途没有经过第二个人的口,钦差大臣就必须要第一时间向皇帝汇报,就算因为别的原因耽误了,大臣也绝不回家证明自己的清白。

而且,经过几个月的奔波,钦差大臣立刻去见天子,也是为了将他的疲惫展示给皇帝看,证明他真的是在外面干活,而不是偷懒。

4

如果真如题主所云,有这个讲究。我觉得纯属是为了体现皇权威仪的制度安排。十万火急的事儿,必须连夜面谈的,肯定有紧急通道,就算皇帝睡觉了,也应该有叫醒安排。如果不是刻不容缓的事儿,都不能回家住,非要住到馆驿直到面见皇上之后才行。那这肯定是故意设计的仪式感,一方面,让你知道,皇帝最大,你是奴才;一方面,让同僚们看到,我为皇帝办事去了,我办得事事关国是,我连家都不能回,我这份殊荣你们没有,我自豪我光荣。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