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都知道中国被叫做九州大地,就是说最早的中国被分为九个地方,被称作九州,那么九州是怎么来的呢?九州是哪九个州呢?

对于九州的来源,并不确定,一种说法认为九州是黄帝所划分,该说法来自《山海经》的记载,而《尚书·禹贡》则认为九州来源于大禹所划分,目前大禹划分九州的说法,更被大众所接受。

至于九州包含哪九州,历史上也没有确定的说法,不同时期都有各自的九州划分,但大体差不太多,只是略作调整。目前普遍采纳《尚书·禹贡》中的九州划分,分别是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这九州,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夏朝的九州。另外少数人也接受《尔雅》中记载的九州,其中用幽州和营州取代了禹贡九州中的青州和梁州,其他七州跟禹贡九州是一致的,这个可能商朝重新划分之后的九州。而《周礼》中记载的九州分别是豫州、青州、幽州、扬州、荆州、并州、雍州、冀州、兖州这九州,这应该是周朝划分的九州。《吕氏春秋》记载的九州分别是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幽州、雍州、冀州、兖州这九州,这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九州。

九州分别对应哪些地方呢?这里以《尚书·禹贡》为准介绍。1.冀州是汉籍《尚书·禹贡》记载的九州之一,位列九州之首,包括现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北部、及辽宁省与内蒙部分地区。2、兖州,由于经常变动,故更多的代表一个地理范围,大体位于古黄河和济水之间(今山东省西部、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东南部)。3、青州,大体是涉及今天河北、山东半岛的一片区域。4、徐州是范围在淮河以北、泰山以南、黄海以西,包括今天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的一个州。5、扬州,是主要涵盖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及岭南地区的一个州。6、荆州,大体在今天的湖北湖南二省全境。7、豫州,由于位于九州之中,又被叫做中州,主要在现在的河南省,所以河南省的简称是“豫”。8、梁州主要涵盖现在的陕西、四川盆地、汉中及云贵地区。9、雍州,包含今天的宁夏全境及青海、甘肃、陕西、新疆部分、内蒙部分地区。

其实到今天,很多人只知道九州这个名字,知道中国又叫九州,但是具体有哪九州,以及它们的具体位置,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这也难怪,因为现在的历史书上也没有写这么详细,如果不是自己刻意的查阅资料,很难了解的很详细。

最佳贡献者
2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俗话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九州」这个耳熟能详的词语想必是个极好的例子。今天我们不妨来剖析一下这个概念,切勿辜负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禹平水土,置九州

(大禹)

九州的创始人,最主流的观点来自于大禹。大禹治水,经历无数地方,对地理的了解和认知应该是当时最全面的,所以大禹将全下分为九州。另一种说法是黄帝创设了天下九州。

九州到底是哪九州?我们来看几种古籍的记载。

尚书

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尔雅

冀州,幽州,营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

周礼

冀州,幽州,并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

这三种记载大致相同,相较于「尚书」,「尔雅」中没有青州和梁州,加上了幽州和营州。「周礼」中没有徐州和梁州,加上了幽州和并州。因为周武王灭商后,曾将徐州并入青州,梁州并入雍州。

大禹划定天下为九州后,舜认为冀州地域广阔,所以将冀州分出幽州,并州和营州,计十二州,所以九州又称十二州。

九州的名字由来

九州的名字并不是无中生有信手拈,而是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基础上,有其自身的渊源。

冀州,扬州,徐州来自于诸侯国名,即冀国,徐国和扬(越)国。荆州指发源于荆山的楚国地区,雍州源于曾将都城设置在雍城的秦国。

豫州是周天子所处之地,豫即安逸舒适之意,豫州为天下之中,也称「中州」。青州位于山东最东部,正东为青色。秦国灭巴蜀后,在秦岭架设了不少栈桥,所以将汉中及巴蜀之地称为梁州,桥梁之意。兖州位于古济水附近,济水又称兖水,济南就在古济水以南。

由此可见,九州州名来源各不相同,有的来自于古诸侯国,有的来自河流山脉,有的来自都城,有的来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意会和延伸。

十三刺史部——由地理概念到行政区划

九州最早是一个地理概念,是古人对天下的一种地理划分。到了汉代,九州逐渐从地理概念向行政单元演化。

汉武帝元封五年,即公元前 106 年,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控制,除首都附近的七郡之外,朝廷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每个监察区设置刺史一名,监察当地吏治及郡国官吏,称「十三刺史部」。

这十三个监察区,其中十一个采用了古人的九州之名,另外加上了朔方和交趾。

「十三刺史部」即冀州,幽州,并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扬州,荆州,益州,凉州,朔方及交趾。

在这中间,汉武帝将「梁州」改做「益州」,将「雍州」改做「凉州」。东汉光武帝时期,将朔方并入并州。「交趾」改做「交州」。将首都附近的司隶校尉部降格为刺史部,总计还是「十三刺史部」。

东汉汉灵帝时期,将州刺史改称州牧,直接掌握一州的军事,行政和民生大权,成为事实上的最高行政长官。由此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由「中央—郡—县」三级发展为「中央—州—郡—县」四级。

大家熟悉的三国时期的历史,就充分反映了这一发展变化,如荆州纠缠,益州刘璋,西凉马超,冀州袁绍等,都是拥有独立势力的地方割据势力,基本摆脱了朝廷的控制,成为事实上的一州统治者。

留一个思考题,说出你的家乡属于哪个州,我们评论区见。

3

中国古代有九州,而中国(赤县神州)本身又是九州之一。我是神兜兜,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神兜兜,不会人云亦云,应该会给你带来一点点的新奇感

一、天下大九州,中国居其一,名为“赤县神州”

在先秦时代,著名的阴阳家邹衍,除了提出“五行相生”理论外,还提出了“天下大九州”概念。邹衍认为,整个天下(地球上)划分成九大州,中国只是其中之一,正式名称是“赤县神州”,这九大州,每一个州的四周,全部是茫茫大海或荒漠戈壁,导致民众不能相互往来。即:“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州”。邹衍的这段话,使得华夏大地,有了“中国”、“神州”等至今延用的名称。

二、“赤县神州”又分成九州,相当于“小九州”。

中国所在的赤县神州,又分成九州,相当于小九州,在大禹时代划分而成的,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等九个州。

在历史上,这九个州并不是一尘不变的,如在周朝,取消了徐州,在汉朝(三国出现前),则取消了雍州。

在汉朝之前,这九州,不是行政区划上行政单位,而是中国内部的大致地理范围的划分,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华东”、“华北”、“西南”、“华中”等。从西汉中期开始,这“州”,逐渐成为行政区划单位,并设立“州刺史”或“州牧”等州级官员,将原本地理方位上的九州,逐渐变成行政区划单位。这个变化和“华东地区”、“华北地区”等正好相反,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取消了“华东总局”、“华北总局”等行政领导编制。

中国古代有九州,这个应该很多人知道。但天下有大九州,中国是其中之一的“赤县神州”,这个玩意儿,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特写此文。

参考书目

《史记》

《汉书》等





4

我是白龙赤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九州,就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天下”。据说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人们根据大禹治水的传说将他们所知道的地方划分成了九个区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九州。

需要指出的是,九州的划分并不是先秦的行政区划,这是应该注意的。

关于九州的说法,各种典籍的记载也有所不同,下面将作一介绍:

《尚书·禹贡》中的九州为:雍州、冀州、青州、粱州、豫州、兖州、荆州、扬州、徐州。

《尔雅·释地》中的九州为:雍州、冀州、徐州、幽州、豫州、兖州、荆州、扬州、营州。

《吕氏春秋·有始览》中的九州为:雍州、冀州、幽州、豫州、兖州、荆州、扬州、青州、徐州。

《周礼·职方》中的九州为:雍州、冀州、青州、幽州、豫州、兖州、荆州、扬州、并州。

九州的划分主要依据行政区划中“山川形便”的划分原则,即以大江、大河与大山为两州的划分界限,《禹贡》中有相应的说明,例如,“淮、海惟扬州”就是说淮水的南边、大海以西的地方是扬州,大概就是今天长江三角洲、鄱阳湖盆地和江南丘陵,“华阳、黑水惟粱州”即华山的南边、怒江的东边就是粱州,大致为今天的汉中平原和四川盆地。

以上就是我要给大家分享的九州说,现在好多人都不知道九州的原因就在于混淆了典籍中不同九州说法的原因吧,大学历史系的学生估计都没有几个人能完全记住,我认为这是正常的。

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九州的历史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学习。

5

咱们今天就聊聊“九州”的来历、“九州”为啥变成“实名制”,还有九个州名的故事。

“九州”的最初涵义:

在中国古代,“九”多代表虚数,所以“九州”最初并不是指九个州,而是指许许多多的州。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说“水中可居者曰州,水周绕其旁,从重川”,说的是水中可以居住的地方,或者水围绕的地方叫“州”。那么“九州”的最初的意思就是许许多多水中可以居住的地方。

“九州”的来历

说起“九州”,就不得不提到大禹治水。上古时代,洪水泛滥,人们流离失所,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劳心费力,走过千山万水,终于用疏导的方法,治服了洪水,从此,陆地显露出来,人们得以安居。这些陆地都是大禹走过的足迹,所以叫“禹迹”,这些陆地又是水中的许多州,所以叫“九州”。于是,除了“中华”、“华夏”以外,“禹迹”和“九州”也成为中国的代称。

“九州”为啥变成“实名制”?

“九州”本来是指许多的州,什么时候变成了真正的九个州了呢?

这要从我国古代最早的传世文献《禹贡》说起,《禹贡》说的是大禹治平水土,划分九州,又根据九州大小而制定贡赋的记录。它实际上是一套行政区划的管理方案,虽然托名为大禹所作,却写成于战国。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要假托大禹之名来写这篇文章呢?

战国时代群雄割据,烽火连年,人们渴望统一,而在古人眼中,大禹时代就是圣君时代和盛世时代,所以采用“托古改制”的方式,也就是假托大禹之名实施改革,更便于老百姓接受和改革的顺利推进。既然号称“托古”,那么要做就做全套,只有把虚指的“九州”转变成明确的“九州”才会更让人信服。于是实名制的“九州”从此诞生。

九个州名的来历:

《尚书·禹贡》记载,九州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梁州。在《禹贡九州山川之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和地理位置仍然沿用至今。

[冀州]

得名于冀国,春秋被晋国所灭,所以冀州的范围就是晋国的范围,冀现在成为河北省的简称,河北省也有冀州市。

[兖州]

卫国的领地,得名于沇水,是济水的别称,流经山东和河南,济南就是济水之南。兖州现在为山东省兖州市。

[青州]

青州市是最东边的一个州,是齐国领地,按照春秋战国流行的五行学说,东方色青,所以叫“青州”,现为山东省青州市。

[徐州]

得名于徐国,春秋被吴国所灭,现为江苏省徐州市。

[扬州]

得名于越国,“扬”和“越”音近义同,扬州指代越国,现为江苏省的扬州市。

[荆州]

得名于楚国,现为湖北省荆州市。

[豫州]

东汉刘煕《释名》中记载,“豫,在九州之中,京师东都所在,常安豫也”,豫州是周天子的领地,豫现为河南省简称。

[雍州]

得名于雍城,秦国在雍城建都两百多年。

[梁州]

梁州是秦国在战国时新开辟的疆土,包括今天“汉中”和“巴蜀”一带,“梁”有桥梁和沟通的意思,秦占领梁州以后,就搭建了很多栈道便于交通。

小结:

《禹贡》“九州”的名字、范围和内涵都和战国的历史背景紧密相联,也是当时人们渴望统一、安定,有序生活的一种体现,对后世甚至今天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我是 @红颜知史 ,让你一看就记住的历史小文,欢迎留言、关注。

6

中国古代有九州,是哪九州?

古籍里,最早说到“九州”的,是《书》,后来被叫作《尚书》。

《书.禹贡》里说的“九州”,是“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此后的古籍里,又有不同说法。

《尔雅.释地》中,“九州”没有“青”“梁”,但有“幽”和“营”。

《周礼.夏官.职方式》里,没有“徐”“梁”,但有“幽”和“并”。

到了战国,齐儒邹衍提出了一个“大九州”的说法,“九州”就指中国以外的地方了。

可以知道的是,《尔雅》《周礼》所讲的“九州”,根子肯定在《书》那里;之所以具体包含哪些有差异,是因为这是以几百年后的地理认知讲这件事了。

邹衍的“大九州”,又是与战国时期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为基础的,显然,此时的眼界更开阔了。

《禹贡》记载的,是大禹治水,划分九州的事迹。

《左传.襄公四年》曰:“芒芒禹迹,画为九州。”“芒芒”就是“茫茫”。

《禹贡》,是夏代或更早的史官一类的人写的么?

这件事,目前从考古学和历史学角度讲,很难简单地说是或不是。

但有几条可以确定——

第一,《禹贡》中的“九州”,实际上循行着“九水”——各州均有一水,即弱水、黑水、河水、漾水、江水、沇水、淮水、渭水、洛水。这样的山川水系,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的黄河流域地理状况是吻合的。

第二,从目前所见到的古籍看,周族,把大禹作为自己的祖先神,这也是西周开始第一个出现的神人合一的祖先神,三皇五帝的出现,都在大禹之后。

第三,《禹贡》显示,作者显然对“九州”的西北部地理情况更为熟悉。

应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禹贡》出于西周史官之手,记录了更早约一千年之前的地理状况。春秋战国时期,《禹贡》被人加进去了一些内容,比如最后关于土地“五服”的内容,这再早也是春秋末战国初的说法了。

《禹贡》讲“九州”,有没有什么特点?有。

第一,《禹贡》里,“九州”做“螺旋排列”。

文中说,大禹治水,从龙门口开始;转了一大圈后,又回到龙门口。

所以,“芒芒禹迹”,具体来说是——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再回到冀。

第二,这样画了一大圈,就有了一个“中心”——冀。

《禹贡》,不仅讲大禹治水的行踪,讲到“九州”,还讲各州纳贡走什么路线,向哪里纳贡?向冀。

因此,一是,“禹贡”中的“九州”,反映的应该是西周人们对“天下”的理解;二是,冀州,是当时人们所认为的“中国”。

1963年,陕西出土了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上面122字的铭文,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洛邑王城的重要历史事件。其曰:“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达文王,肆文王受兹因(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牧民。”

这是周成王建成洛邑王城后,祭天,讲述了文王武王的功绩,并向上天禀告,说以后他就居住在“中国”,在这里管理民众。

这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关于“中国”的记载。

洛邑和冀州有关系吗?有。

《尚书蔡传》曰:“冀州,帝都之地,三面距河,兖河之西,雍河之东,豫河之北。”

《禹贡锥指》则说,冀州,北境至于阴山,东界以大辽水为限,包括现在的山西全境,还有河南北部、河北西部一小半,以及内蒙阴山以南、辽宁辽河以西大部。

这是《禹贡》作者所说的“天子”直接管理的地方,也就是“中国”。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眼界,也越来越广阔。

于是,战国时候的邹衍,提出了“大九州”概念,他把原来的“九州”,称为“赤县神州”,说在“神州”之外,还有与之相同的九个“州”。

从这时开始,逐渐的,原来的“九州”,和“中国”的概念重合了——“九州”即“中国”。

陆游《示儿》诗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不是“九州”概念缩小了,而是“中国”概念扩大了。

7

首先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关于中国古代的说法有很多种,而这些说法都是不尽相同的。其中《尚书》中记载的九州分别是:冀州、衮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而《尔雅.释地》中记载的九州为:冀州、衮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幽州、营州。《吕氏春秋》中说记载的九州为:冀州、衮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幽州、并州。所以关于九州的具体州还是一直比较有争议的。

中国九州这个称呼根据先秦的古籍记载在大禹时期就有,然而不同的朝代对九州的划分都不尽相同,但是也都是大同小异。虽然基本每个人中国人都听过九州这个名字,也都知道九州泛指中国,但是现在大部分的人还是不知道九州是那几州,这也是传统文化普及得不到位的一种表现。我们作为泱泱大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我们怎么能不认识,不了解我们的文化呢?以后当我们再说起九州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九州是那些州。这也是我们自诩为九州之子的资本。

8

古代有九州,现在的确有一些人不知道。但是,凡是搞中医职业的从业人员和中医药大学的教师、学生必须具备这个知识。根据所谓“天人感应”的理念即“天有九野,地有九州,人有九塞”。

《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成功后,他将天下分为:“冀、兖、青、徐、豫、扬、荆、梁、雍九州。

他又从九个州分别釆取矿石,铸造九鼎,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所以九州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这个问题应该是回答完毕。但似乎又缺少点什么!

九鼎现在何处?

《春秋左传》有祥细的档案记载,所铸大鼎的原材料由夏朝的九州牧提供青铜。由国家具体实施铸造。

不要以为只是铸造九只大鼎,那你小看当时国家的GDp了,在鼎的周身铸刻九个州各自的山川名胜风景、奇珍异宝,在负责这个工程的项目部中,全国的顶级高手云集!

九鼎完成后,象征九州,也象征国家的昌盛繁荣,夏禹当然视其为国宝,各方诸侯来中国朝拜时,都要向九鼎顶礼膜拜、行礼如仪。

九鼎作为国家青铜器时代的代表作,是文明的标志。它在中华文明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九鼎完成后,成为夏、商、周国家政权底定象征。是建立国家政权的借代名词。

然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开始打九鼎的主意,如公元前的606年,楚庄王陈兵洛阳,兵临城下的楚王开始询问周鼎的大小重量,周定王无奈之下派出一个叫王孙滿的回复楚王:“.....鼎虽小犹重,反之再大也轻。周朝虽然现在处于下坡路,但是,弄明白哈,能够统一天下乃天命所在,天命尚未更改,所以不要问鼎的重量!”

这就是“问鼎中原”的典故。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秦昭王五十二年(前225)周郝王死后,秦朝把九鼎从周朝首都雒邑抢掠到了秦国都城。但是,司马迁也有自相矛盾的时候,他老人家在巜封禅书》中又说:“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意思是与宋国灭亡有关)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巜汉书》又有另一个版本:“周显王42年(前327),九鼎沉于今天的江苏徐州市的泗水中,殊途同归,看来九鼎在此处是最后的归宿地,而彭城(徐州)也成为历史上的“四战之地”。

后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急需九鼎,因为它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他立即派遣几千个“蛙人”在泗水打捞,至今没有收获。有清代的专家认为:“周朝国力衰弱,诸侯皆目中无人,周朝的某位王爷就毁鼎铸币,以救燃眉之急,对外就说是自己飞到泗水中去了.....爱捞不捞!”

9

我是履和斋史话

看到这个题目非常亲切。巧得很,本人曾全程通解《尚书》,著成《尚书的格局与智慧》一书,全书20余万字,正准备出版。九州之说,最早出自《尚书·禹贡》篇

本人节选我的部分书稿,作为我对本题的回复。

第54回 九河既道
《尚书》记载:“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大禹治水分三项内容:敷土,分而划之,建立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以便确定治水先后顺序;随山刊木,是开通来往道路,又能确定水路流向;奉天子命治水,代天子行事,祭奠高山大川,既是仪式,又是明确权威,建立纲纪
清朝《日讲》以为,古代冀州包括“直隶、盛京、山西、河北之地”,兖州则是“直隶大名府、景州、沧州、山东东昌府及德州、武定州、滨州、济宁州、曹州诸处”。
黄河之水绕过太行南端的大伾山,来到太行以东,北行进入邯郸、邢台,一路向北、向东,进入渤海。因此,兖州治水紧随冀州之后。平原地带,水势逐渐舒缓下来,分成许多支流。正所谓水到渠成,水是最清楚高低地势的,夺其他河流沟壑而行。沿着水的走势,深挖归拢,逐渐形成了九条主要河流。它们分别是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洁、钩盘、鬲津。
…………
第55回 九州地名雅俗
冀州,《尚书》不言其疆界,分明是东河以西,西河以东,南河以北所有地区。郑康成说:“时帝都之,使若广大然。”天子所在,是可以无限大的。《书》疏引李巡:“两河间其气清,厥性相近,故曰冀。冀,近。”《释名》云:“冀州,取地以为名也。其地有险有易,帝王所都,乱则冀治,弱则冀强,荒则冀丰也。”冀州,北方之州,又称中土,为四方之主,这里是政治、文化的中心,饱含古代君臣的希冀。
“济、河惟兖州。”兖,既沇字,横“水”在允上,隶变为“兖”。李巡说:“济、河间其气专质,厥性信谨,故曰兖。兖,信也。河出其北,济经其南。”《说文》云:沇,九州之渥地也,故以沇名焉。这一方水土是否拥有这样的个性呢?
“海、岱惟青州。”《风俗通》云:“泰山尊曰岱宗。岱者,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吕氏春秋·有始篇》曰:“东方为青州,齐也。”《释地》云:“齐曰营州。”《公羊》疏引李巡:“齐,其气清舒,受性平均,故曰营。营,平也。今为青州。”中国人历来对于东方有一种莫名的崇拜,“青”字也包含美意。
“海岱及淮惟徐州。”李巡说:“淮、海间其气宽舒,禀性安徐,故曰徐。徐,舒也,土气舒缓。”借用前贤名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舒缓与平和,那是何等的闲适。然而“徐州”未必好脾气,上古徐人着实没少给天子找麻烦,惹得穆天子急着修改刑法,此事在《尚书》中都有一笔。
“淮海惟扬州。”《释地》:“江南曰扬州。”《公羊》疏引李巡云:“江南其气惨劲,厥性劲阳,故曰扬州。”《释名》:“扬州界多水,水波扬也。”《太康地记》云:“以扬州渐太阳位,天气奋扬,履正含文明,故取名焉。”
“荆及衡阳惟荆州。”郑康成说:“荆州界,自荆山南至衡阳之南。”李巡说:“荆州其气燥刚,禀性强梁,故曰荆。荆,强也。”《释名》云:“荆州取名于荆山也。必取荆为名者,荆,警也。南蛮数为寇逆,其民有道后服,无道先强。常警备之也。”显然,“荆”有贬义。直到周朝初年仍不被皇家重视,谁都不会想到这里居然多少年后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楚国。
“荆、河惟豫州。”郑康成说:“豫州界,自荆山而北至于河。”《释地》云:“河南曰豫州。”《书》引李巡语:“河南其气著密,厥性安舒,故曰豫。豫,舒也。”《释文》引春秋元命包云:“豫之言序也,言阳气分布各得其处,故其气平静多序。”《吕氏春秋·有始览》云:“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
“华阳、黑水惟梁州。”梁州界,自华山之南至于黑水也。
“黑水、西河惟雍州。”《释地》云:“河西曰雍州。”《书》疏引李巡:“河西其气蔽雍,受性急凶,故云雍。雍,壅也。”《释名》云:“雍州在四山之内。雍,翳也。”《释文》引《太康地记》:“雍州兼得梁州之地,西北之位,阳所不及,阴气雍阏,故取名焉。”蔽塞之地,这里却先后孕育了周朝和秦朝。诚也,不在沉默中死去,就在沉默中爆发。
以上诸说鱼龙混杂,雅俗之间夹杂封建思想和偏见,请各位仔细甄别。其中区域不同,性格上或有差异,行为方式或有不同,从而形成独特的地方文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节选以上两段,作为我的答案。不知道您能否满意?请留下您的意见和建议。我是履和斋史话,欢迎您的惠顾。

10

你好,我是藏修嘉文,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九州,原来有两种说法:

1、《尚书·禹贡》记载的九州

九州,又称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最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至迟自晋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又称汉地九州。

汉朝先民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顺序分别是: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以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扬州(北起淮水,东南至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荆州(占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阳,在今湖南、湖北、广州、广西部分,及河南、贵州一带)、豫州(今河南省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以及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南部,宁夏一带)。在周代时徐、梁二州分别被并入青州与雍州,故而周代没有徐州和梁州。

古代九州的顺口溜: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2、《山海经》里记载的九州是这样的:

《山海经·大荒北经》:

有榆山。有鲧攻程州之山。有阳山者。有顺山者,顺水出焉。有始州之国,有丹山。有山名曰齐州之山、君山、灊山、鲜野山、鱼山。

《山海经·西经》:

有弇州之国,五采之鸟仰天,名曰鸣鸟。爱有百乐歌舞之凤。

《山海经·大荒南经》:

有国曰颛顼,生伯服,食黍。有鼬姓之国。有苕山。又有宗山。又有姓山,又有壑山。又有陈州山,又有东州山。又有白水山,白水出焉,而生白渊,昆吾之师所浴也。

《山海经·大东经》:

有夏州之国。有盖余之国。

《山海经·中山经·中次经十经》:

又西二十里,曰复州之山,其木多檀,其阳多黄金。有鸟焉,其状如鹗,而一足彘尾,其名曰跂踵,见则其国大疫。

由《山海经》所载,九州乃是:程州、始州、冀州、齐州、弇州、陈州、东州、夏州、复州。

注:以上所述仅供参考,若有不详请谅解!

好了,关于古代九州就介绍到这里,如果喜欢请关注我,感谢你的聆听!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