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能大概率是跟小明王一样的下场,还没去到刘备那里,半路上就消失了,因为对于汉献帝被曹操集团控制的现状,刘备集团是认可和支持的。

曹操有几个保留汉献帝的理由:

  1. 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是手中的旗帜,有了他就可以建立中央政府,孙刘集团对曹操来说就是地方割据武装。大义的名分在曹操手里,打着中央政府的旗号,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发动战争剿灭这些地方割据势力,同时也震慑那些妄想称帝的人。


  1. 曹操集团的势力中,有不少是心向汉室的大臣,这些人早期跟随曹操的目的就是希望他能够扫平群雄,统一天下,匡扶汉室。况且曹操是汉臣出身,对于他来说取代汉献帝而代之有压力,加上心向汉室大臣的掣肘,曹操需要保留汉献帝而不是取而代之。
  2. 当时天下未定,曹操只是统一了北方,孙刘集团还有相当的实力,他们盘踞在南方,而且还曾经让曹操在赤壁吃了大亏。赤壁之战让曹操集团受了不小的损失,这时候如果汉献帝落到了其他诸侯手里,势必会打击曹操集团的凝聚力与合法性,所以还是要保献帝。


刘备这边有不留汉献帝的理由:

  1. 献帝能到刘备手里的时候,就说明曹操集团已经利用完了献帝的剩余价值,那就是完成了帝位的禅让,曹氏具有了合法政权。这个时候,与其把献帝接过来,还不如让他在过来的途中莫名其妙的消失,这样既解决了麻烦,还可以把锅甩给曹操集团。从这一点来看,刘备集团也是会继续榨取献帝的剩余价值,而不是收留他。
  2. 会造成刘备集团内部不稳定,刘备一直打着光复汉室的旗号,这是他凝聚人心的最大一张牌,如果献帝在身边,刘备难道要把指挥权交给献帝?很显然是不会的,毕竟刘备也是枭雄一个,他的队伍都是自己辛辛苦苦带出来的队伍,不可能拱手让人。即使是刘备自己同意,他下面的人也会不服,没必要听从一个没有任何威望的废帝,这也是不接受的理由。
  3. 刘备号称皇室的后裔,那么理论上来说,自己继承帝位也说得过去。况且桓帝灵帝乱政,造成了东汉的迅速奔溃,献帝在位也没能夺回控制权,像这样的一个傀儡皇帝,在刘备看来也许自己比他更有资格和能力当这个皇帝。这样的一个傀儡,弄到自己的身边来,反倒是限制了自己的发挥,还不如留在曹操那里。


所以对刘备来说,他需要汉献帝在曹操集团,这样他可以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凝聚力量,发动对曹操的打击。而对曹操来说,自己只是汉臣,就必须占着大义的名分,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这样占着道义的制高点,后面可以伺机寻找机会统一天下。

最佳贡献者
2

码字不易愿君珍惜

三国时期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很大的优势,是魏蜀吴三国中最为强大的存在,很大原因是因为汉献帝的存在,与孙刘相比,曹操这个政权代表的是皇权,比刘备这个正统的皇叔还正统,在着在魏蜀吴三国中,曹魏也是最后一个称帝,而蜀汉则不是,那汉献帝在刘备那又会怎么样呢?

刘备很难受,相当难受

如果汉献帝去了刘备那,那刘备做什么事情都得去请命于汉献帝,如果把汉献帝架空了,那他就是汉贼,曹操所受到的委屈都会加到他的身上,而把权利交给汉献帝那他所做的一切都会付之东流,他不和曹操一样,可以顾名声于不顾,但如果这样他的收下又有几个愿意的呢?恐怕诸葛亮的隆中对都解决不了。

讲一个故事

元末,各路农民起义不断,其中韩山童领导的那一路声势最为好大,但是不出几年韩山童战死,他的儿子韩林儿继承他的部队,自称小明王,继续与元朝斗争,过了几年韩林儿也不行了,去求救朱元璋,朱元璋救了韩林儿并且继续尊称他为小明王,朱元璋已小明王的名义继续斗争发展,不几年朱元璋的队伍发展势力最大,韩林儿册封朱元璋为吴王,已是对他的恩宠!有一天朱元璋打了胜仗,派自己的外甥廖永忠去借小明王韩林儿过来慰问军士,但是小明王韩林儿坐船掉江里淹死了!

《明史?廖永忠传》,“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战鄱阳时,忘躯拒敌,可谓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上面的意思是说廖永忠本来依靠战功本来可以封公爵的但是因为韩林儿坠江而死这件事被太祖朱元璋罚他只得了一个侯爵!

再说一句明朝分封公爵的只有常遇春,徐达寥寥几人。

3

如果汉献帝落到了刘备手里,当然是傀儡,日子会比在曹操那里更惨。

刘备与曹操本就是一路人,刘备也不会归还权利给汉献帝。

刘备拥有比曹操更“合法”的身份,这是刘备与曹操最大的不同,刘备是拥有宗亲身份的。

汉献帝并没有被诛杀,而是被曹丕封为当阳侯,刘备在不了解事情原委之下着急称帝,其心静可见一般。

刘备子嗣分别为刘封、刘禅、刘永和刘理,封禅永理。在古代只有帝王才有资格封禅。

最后就是汉献帝幸亏落入曹操之手,曹操给予了帝王该有的礼节,最后曹丕也能让汉献帝得以善终。


4

汉朝虽然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的阶段,但是作为名义上的统治者,仍然是大家所要尊重的对象。当初的曹操之所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便是因为其可以借助皇帝所拥有的天然权威性,对在外割据的群雄予以制衡与压制,从而做到一家独大。

皇帝的权威性,与自身所拥有的权利大小是成正比的,当自己大权在握,拥有绝对的力量之时,自然可以更好的管控手下的臣子,但是当皇帝的权利不足之时,手下的臣子难免会生出一些不当的心思,这对于那些统领兵马,割据一方的诸侯而言更是如此。

皇帝在盛世之时,自然很有威严但是身逢乱世,这样的威严却难免力有不逮,因为再乱世,普通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大家都在为生存而奔忙,因此在这个时候,谁能够满足大家的根本要求,便可以获得大众的认可,很显然在这一阶段,诸侯比天子更有优势。

刘备作为一方诸侯,纵然自己想屈居人下,但是和他一起奋斗的那些文臣武将,又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进行顺从,因此刘备为了维持自己内部的稳定是不会轻易让位的,因此就算皇帝在刘备处依旧不会有很大的自主权,更多情况的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急功近利导致自身难保,最后不得不被严格监控,和在曹操处的待遇不会有太多的差别。

5

挟天子以令诸侯想必这句话我们都时常听起,可是还有另外一句奉天子以令不臣。我们都知道东汉末年董卓进京致使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最后汉献帝落入曹操手中。

受演义的影响我们开始对曹操的评价如同刘备评价曹操一般,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等等。可我们对演义也好,历史也罢仔细研究发现了不一样的曹操和不一样的刘备。

三国时期曹操得汉献帝,说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也好,挟天子以令诸侯也罢,总之汉献帝在曹操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演义中汉献帝无时无刻不在想摆脱这样的局面,汉献帝以衣诏带也是为了摆脱曹操的禁锢。

总之汉献帝在曹操手机名为大汉皇帝,实则成了一具傀儡,就连自己的爱妃也无法保全。曹操死后,曹丕代汉称帝,汉献帝被封为当阳侯得以善终。或许我们存在一个疑问,如果汉献帝在大汉皇叔刘备的手中,汉献帝是傀儡还是一国之君呢?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刘备虽是落魄的皇室后裔,可刘备也是有大志之人,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以及袁术。我们可以明确的发现刘备是一直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后来刘备所做之事让我们不敢苟同,曹丕代汉自立,刘备马不停蹄的紧跟其后。我们早知道当时的汉献帝并没有被诛杀,而是被曹丕封为当阳侯,刘备在不了解事情原委之下着急称帝,其心静可见一般。

另外刘备几个子嗣的名字也是让我们浮想联翩,刘备子嗣分别为刘封、刘禅、刘永和刘理,聪明的你应该看出来了四个大字封禅永理。在古代只有帝王才有资格封禅,而刘备子嗣名字叫封禅永理可见刘备的心境。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知道刘备和曹操、袁术、得玉玺的孙坚以及称帝的袁术是同一类人,甚至可以说刘备其他所有诸侯一样都有取而代之之心。

汉献帝如果在刘备手中,刘备也许会以大义的方式让天子下诏号令其他诸侯,也有可能刘备以汉献帝为尊,以皇帝之名讨伐其他诸侯,其他诸侯都会被刘备称其为忤逆之臣。毕竟天子在刘备手中,刘备不在需要匡扶汉室而是扫除忤逆,以汉献帝的正统,天下能人异士可以说尽归刘备,刘备表面上以汉献帝为尊,也会如那曹操一般是不是用军士震慑汉献帝,让汉献帝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当刘备以天子之名招贤纳士以及招兵买马,以天子的名义讨伐其他诸侯,刘备一方为正统,自然其他诸侯最后都会被刘备打败。

刘备或许在扫除有实力威胁到自己的诸侯或者占据洛阳以后,或许会迁都的名义派人护送汉献帝前往都城洛阳,旅途之中汉献帝会不会发生意外只有刘备自己知道了。

通过刘备子嗣名字我们可以知道刘备有一统天下之心,曹丕代汉后刘备称帝,可以说刘备为了汉室正统,也可以说刘备为了自己的夙愿。

汉献帝在丢失皇位被曹丕封为当阳侯的时候,如果听闻刘备称帝不知道是如何想法,是哭还是笑呢?

最后就是汉献帝幸亏落入曹操之手,曹操给予了帝王该有的礼节,最后曹丕也能让汉献帝得以善终。如果落入刘备手中汉献帝或许连帝王的礼节都要失去,善终的可能性微乎甚微。

6

我是南邻说史,以下是我的回答:

曹魏势力的壮大,很大程度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作用。

曹操毕生都未称帝,始终是汉臣,毕竟他是异姓之人。

如果汉献帝在刘备手里,我想刘备可能要骂娘。

因为刘备创业之初,那可是被人打得到处跑,频繁投奔靠山,势力太小,恐怕会早早的败亡。

虽然皇帝在手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很难说,其他有不臣之心的野心家不会打出“勤王”的旗号,认为刘备控制汉献帝,要逼让皇帝,甚至加害于汉献帝的可能。

这样刘备有可能反倒成了众矢之的,被当作靶子来打。

再者,刘备熬过了被人群殴的阶段,到称帝那一步时,要怎么操作,刘备的目的是兴复汉室,既然汉室存在,你刘备想干啥,逼禅汉献帝,会使得声望下降,遭人话柄。

而且就算刘备强行逼禅汉献帝,那么汉献帝不会有在魏国那般的待遇,结局可能是被杀,被毒死等情况。

7

刘备怎么可能把权力给献帝?


刘备这个人,从白手起家到最后三分天下,中间经历的艰难困苦真是一言难尽,和曹操孙权不同,刘备飘零半生,一直在躲避曹操的追杀,直到半百之年才夺取荆州,最后夺取益州,有了和曹操拼一拼的实力


让他把权力让给不相干的汉献帝,怎么可能!

显而易见,因为刘备是主动称帝的,由此可以看出他内心中,想要匡扶汉室这个志趣已经被野心给笼罩了。再说汉献帝也没有对他的王业做出什么贡献,反而让曹操借他的名义来攻打了好几次刘备,刘备又怎么会心甘情愿让出皇位呢?不合常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8

汉献帝如果在刘备那里,会是傀儡还是国君?呵呵……或许汉献帝在刘备手里,他的地位连在曹操手下都不如。坦率的讲,虽然曹操父子傀儡了汉献帝,但曹丕篡权后对汉献帝不薄,曹丕不仅没有杀掉汉献帝,还封了汉献帝为山阳公,保留了天子礼仪,让汉献帝可以安心的度过自己的后半生。魏明帝青龙二年,汉献帝刘协寿终正寝后,魏明帝曹叡还亲率文武百官哭祭汉献帝,并且以天子礼仪安葬了汉献帝。怎么说曹魏对于汉献帝都算是仁至义尽了。但如果汉献帝在刘备手里,那汉献帝唯一的归宿就是早死早投胎,毕竟有刘琦的前车之鉴。

当然了,话说回来了。刘备想要掌控汉献帝这纯属做梦。汉献帝是从董卓死后,西凉军阀李傕和郭汜霍乱长安之后开始的。逃难的汉献帝无路可去,因此才被曹操迎回了许昌。至此汉献帝开始了他的职业傀儡生涯。当时的刘备好不容易混出头了,刚刚占领了徐州,彼时的刘备只顾着自己的发展壮大了。哪还管汉献帝是死是活啊。毕竟刘备这个人是很实际的。一个光杆司令汉献帝,所以刘备来说没有一点价值。而且最重要的是,刘备也没有资格,没有那个实力去和曹操争夺汉献帝。

我们假设,如果汉献帝在刘备阵营中,那么汉献帝的结果就一定比在曹操阵营中好吗?这也不见得。刘备这个人是一个非常实际而且无情的人。从他本人而言,他根本不在乎什么汉献帝不汉献帝的。他只在乎自己的权利。历史上刘备之所以能发展壮大起来,其汉室宗亲的名头可是起了大作用的。而且刘备一直以来也以匡扶汉室而自居。但历史上刘备没有帮助汉献帝做过任何一件事。董承邀请刘备加入衣带诏时,刘备还百般推脱。后来迫于无奈加入衣带诏,转眼刘备就出卖了董承和汉献帝,自己骗了曹操的军队逃跑了。可见刘备心里根本没有汉献帝。

我们再从刘琦这方面来看。荆州被曹操占领后,刘备仓皇逃到东吴,希望和东吴联手抗击曹操。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后,刘备立刻打着刘琦的名义接收荆州的地盘。正因为刘备打着刘琦的名号,所以刘备才能那么顺利并且快速的收拢地盘。但在刘备稳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后,刘琦在哪里?在刘备夺取了荆州南部四郡后不久,刘琦就去世了。刘琦身为武将有年纪轻轻的,突然去世不觉得这里面有些事情很难以捉摸吗?

最后一点,曹丕篡汉自立后,刘备得知消息立刻就要称帝自立。刘备甚至都没有去打听一下汉献帝是死是活,他就急切的想要称帝自立。面对臣子的劝谏,告诉他不应该这么着急称帝,这么做会落人口实的。但刘备呢?不仅不听,还把劝谏他的人,杀的杀贬的贬,弃用的弃用。可见刘备早就有了不臣之心。这样的刘备是绝对不允许汉献帝威胁到他自身的权利的。所以汉献帝如果在刘备手下,最好的结果也是个傀儡,在被刘备利用完后,肯定会死的不明不白。就好像刘琦一样。如果这样,汉献帝还不如在曹魏,起码后半生可以逍遥自在。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9

刘备和曹操说好了都是心怀大志,想着一统天下的人,说的不好听都是枭雄。

曹操可以做到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果汉献帝到了刘备那,刘备估计也会做得差不多。

何况刘备一直被称作刘皇叔,如今正统皇帝在身边,估计真的如此他要比曹操更难受。

我们最先接触到刘备的一般是通过《三国演义》,但里面我感觉其实对刘备的能力弱化了,从一个小小的织草鞋小范,做到三分天下的一方诸侯,让三国最厉害的智者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绝对不是那个印象中只会哭的刘皇叔做的到的,三顾茅庐请到诸葛亮,三顾茅庐只是态度,内在能力才是让诸葛亮甘心投奔的原因。

10

我觉得,汉献帝在曹操手里还能得一个善终的结局,他要是真投靠刘备的话,要么半路必死于“意外”,要么被刘备以其他借口杀掉,刘备毕竟从实力和能力来说都比汉献帝好几十辈,就算刘备愿意效忠,刘备手下也不会愿意居于他人之下,何况刘备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