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是《水浒传》的开篇故事,这段故事说的是宋仁宗时期,嗣汉张天师设计,引诱洪太尉“误走”了妖魔。这些妖魔,就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天罡地煞是道教传说中,紫薇大帝麾下神将玄武大帝降妖除魔收伏的妖魔。施耐庵以此传说为蓝本,设计了梁山一百单八将。因而,梁山好汉的“出身”就是真武大帝的一百单八将。
施耐庵写得很玄幻,也写得很穿越。书中的张天师,其实是宋徽宗时期的虚靖先生。这代张天师九岁嗣教,于龙虎山结庐而居,一如《水浒传》中所描写的那样。但是,这代张天师并没有做过牧童。施耐庵以张天师虚靖先生的牧童形象,隐射了小时曾经做过放牛娃的朱元璋。
因而,张天师放走的妖魔有两层寓意:梁山一百单八将既是扰乱大宋乾坤,“替天行道”的好汉,又是玄武大帝的麾下,要在大明王朝降妖除魔。
这回书的一开篇,是这样一句十分古怪的话:“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
施耐庵为何交代的如此具体呢?这个十分精确的时间,其实就是打开《水浒传》神秘殿堂的总钥匙,是密码中的密码。怎么讲?
三月初三,就是玄武大帝的诞辰。朱棣是最信奉玄武大帝的,永乐皇帝曾经加封该神为“玄天上帝”,与宋徽宗所封的“昊天上帝(玉帝)”几乎是同等级别的待遇。
燕王起兵,打的就是玄武大帝的旗号,“奉天靖难”,师出有名。所以,玄武大帝镇锁的妖魔,其实就是朱棣麾下的战将。朱棣的“天”不是玉皇大帝,而是玄武上帝。
既然是朱棣的部下,当然就有赤发、黄须,“貌若番人”的隐喻了。这好比军队统一着装,统一番号。
“紫髯伯”隐喻的就是朱棣
最后一个上梁山的好汉是没羽箭张清推荐的皇甫端,这个角色历来都饱受诟病,说他就是一个凑数的。更有甚者,说施耐庵写一百单八将,临了一数,竟然还差了一位。于是,慌里慌张的补写了一个紫髯伯皇甫端。
也难怪有此奇葩的说法,因为《水浒传》隐藏了建文帝的真相,所以,大明朝就把这部书腰斩了。皇甫端的故事也就平淡无奇,最终还做了宋徽宗的“弼马温”,确实有凑数的嫌疑。
施耐庵绝对不可能如此丢三落四,必定是先以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设计了一百零八个形象,反过来按照“顶层设计”描绘人物,编织故事,怎么可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呢?
皇甫端这个人的身上,隐藏着在当时来讲的“绝顶机密”,质疑的就是朱棣的身世,以及洪太尉为何会“误走”妖魔。
书中写道,宋江打下了东昌府(东昌之战),张清便推荐了皇甫端,说:“(皇甫端)原是幽州人氏。为他碧眼黄须,貌若番人,以此人称为紫髯伯”。
幽州在北宋时期,确实是外藩,没羽箭张清说皇甫端“貌若番人”,岂不就是说此人有番人血统吗?
朱棣的身世一直就被猜疑,史学界有观点称,朱棣疑似元顺帝妃子所生,“貌若番人”其实说的就是这件事。
朱元璋是雄猜之主,恐怕一直也在猜疑这件事情。朱标死后,按说应当在朱标的兄弟之中选拔一位皇位继承人。但是,朱元璋违背“天道循环”礼律(施耐庵这样认为),立了孙子做皇帝(孙立)。因而,导致了靖难之役。
其实,《水浒传》中还不止朱棣这一个红巾军二代(清风山的隐喻)形象,朱仝所隐喻的其实就是朱棣的三哥,“美髯公”朱棡。朱棡“修目美髯,顾盻有威”,也存在身世疑问。
《水浒传》所讨论的终极问题,就是“评议前王并后帝”,导致战乱的皇帝,才是真正的“妖魔”。
因而,紫髯伯皇甫端,隐喻的就是朱棣。《水浒传》七十回书之后,重点便是“奉天靖难”,“替天行道”的故事了。
施耐庵“欲保四”
没羽箭张清说了皇甫端的状貌,宋江见到皇甫端时,书中又补写了一句:“皇甫端一表非俗,碧眼重瞳,虬髯过腹”。
这不就是朱棣的真容吗?施耐庵一定是见过朱棣的,说不定就是皇帝身边的人。否则,为何描述得如此准确呢?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客观的评价了朱棣的夺位之战,认为这场帝位争夺战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但是,施耐庵也不赞同朱棣的很多做法,首先认定朱棣就是“敢笑黄巢不丈夫”的谋反篡逆。所以,梁山好汉在江湖上的做法,就是“妖魔”所为。在指责朱洪武“误走”妖魔,带来战争祸害的同时,也对“血染浔阳江口”,朱棣夺位成功后的杀戮表达了不满。
后世史学家对朱棣的看法,大致与施耐庵一致。《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中,对朱棣夺位做了如下评价:
燕既起兵,非帝杀王,即王弑帝。……幸而即位之后,山东首给农器,云南不轻用兵,省视旱蝗,周诹郡县,敕吏部以拔幽隐,顾学士以求直言,而且耀武边陲,尊崇先圣,政事之美,颇斑斑可考焉。
这一切,施耐庵一定亲眼所见。所以,《水浒传》是站在了朱棣的立场,表明了“欲保四”的态度。如此,梁山好汉便从妖魔“还道”,他们“替天行道”的结果,就是“保境安民”。天下百姓免遭战乱,脱离缧世之苦,回到“天下太平,四方无事”的世道。
施耐庵站在了历史的高度,尽管他也反对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揭露这就是一场弑君谋逆的篡位战争。但是,施耐庵看到了结果,因而,在《水浒传》中“欲保四”。
我认为,《水浒传》是一部充满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的史诗级巨著,对朱棣的评价,就是一大依据。
因为朱棣就是个“貌若番人”的长相与疑似的身世,所以,施耐庵便以赤发、黄须这样的符码,隐喻了梁山好汉是玄武大帝的星君,追随朱棣“替天行道”的好汉。
书中还有好几个这样的人物,比如另一个番人,辽国涿州的段景住。此人除了同样隐喻了“欲保四”李景隆而外,还隐藏了导致北宋迅速灭亡的“宋金海上之盟”。
赤发鬼刘唐,曾经醉卧灵官殿。这个灵官,就是朱棣的护军之神。
诸如此类的隐喻,《水浒传》中还有好几处,本回答不再逐一罗列。总而言之,梁山好汉“貌若番人”,施耐庵不是写的中亚人,而是隐射了明成祖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