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看元帅嘛,至少不光是能打,还要会统军,还要懂兵法,有指挥能力,也要能镇得住………不说必须有方面军总司令的领导才能,至少也得有集团军这一规模的领导经验…………那么以下;

一、曹操、一统北方,有胆识谋略,可谓第一。

二、关羽、封神千年,谁都无法反驳。

三、周瑜、江东军区总司令加封元帅不为过吧!

四、陆逊,江东军区总司令继任者,还生了个陆抗继续做总司令,给江东陆家个元帅沒有人会反对吧!

五、公孙瓒,东北军区第一人,地域系统最加分,给个元帅能咋滴?你瞅啥?!

六、马超、为什么不是马超家爹呢,因为韩遂的问题沒有解决啊,而且神威天将军这个绰号在西北震慑异族很好用,地域系统加分,给个元帅不错吧!

七、吕布,谁能一战?做过五官中郎将,夺过徐州,手下还不少并州嫡系,十个元帅怎么也有他一位吧!

八、张任、戏份不多,但身为巴蜀第一将,也担负着预防南蛮入侵呀,地域系统加分,给个元帅吧!

  • 九、张郃、出道就是河北四庭柱,转投新公司也是五子良将之躯干,让诸葛亮都头疼的人,元帅之位必须的呀!

十、若汉室正统,刘备做元帅,若蜀汉一统,则元帅姓诸葛,若东吴一统,吕蒙可入选。曹魏一统,夏侯惇则为元帅。

不然第十或者是孟获………………

最佳贡献者
2

不论身份,只看能力、成就,以下就是我心中《三国演义》的十大元帅。

第十位:曹仁

曹仁的能力被罗贯中掩盖了,正史中甚至有张辽亚于曹仁的评价。尽管如此,演义中他依然挡住了关羽和周瑜,单凭这两点,也应该位列十大元帅。

第九位:关羽

关羽的争议很大,毕竟最终不仅伐魏功败垂成,还被吕蒙打破了荆州,导致败走麦城而身亡。但是作为蜀汉第一大将,我觉得他还是有入选资格的。

刘备向来以知人善用著称,以关羽的能力来说,保守荆州不失本不难,设立烽火台就是一步妙棋。率兵进攻中原,水淹七军,擒获曹操颇为倚重的大将于禁,斩杀猛将庞德,威震华夏,曹操差点因此迁都。以此种种足见关羽用兵之能。

但性格决定命运,最终令其兵败身死的不是他用兵无方,而是他近乎扭曲的傲。如果他能够结好东吴,与其携手出兵,说不定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关羽虽有过失,但不失为汉末三国杰出将领,理应位列十大元帅。

第八位:邓艾

邓艾是后司马懿时代阻挡蜀汉伐魏的重要将领,与姜维两人可谓一时瑜亮。尽管表面看起来姜维胜多负少,但进攻方本就在选择上灵活性强,而防御一方相对较被动。而且姜维的所谓胜利,不过是小范围内,对整体战局影响不大。

最后与钟会分兵,率偏师冒险偷渡阴平,迫使刘禅投降,可谓灭蜀第一功。可惜祸起萧墙,被心存异志的钟会诬告谋反,司马昭明知邓艾有冤却听之任之。最终在平反之前被灭口。

邓艾得配武庙,又有灭蜀之功,十大元帅之列当仁不让。

第六位:张辽

曹操退军北还,留张辽镇守合肥。这是张辽第一次以主将身份镇守一方。事实证明,张辽不仅作战勇猛,而且文武双全,是封疆大吏最佳人选。

孙权率军北伐,结果在逍遥津被张辽杀得大败,江东更是有了“张辽止涕”的说法。

在之后的日子里,张辽成为了东吴难以逾越的鸿沟,成为了曹魏抵挡孙吴的屏障。

很多人看低张辽,不过在我看来,张文远当居此位。

第六位:孙策

或许很多人会惊讶孙策会上榜,而且排位不低。但是我觉得,如果不是上述五人太过逆天,论纯武将,孙策是汉末三国最会打仗的一个。

说起东吴,第一反应是历经两世,之后孙权坐领。其实孙坚在时从来没有席卷过江东,整个孙吴的天下,是孙策靠着玉玺换来的少量士兵,和父亲昔日部下几员大将一寸一寸打下来的。

孙策是典型的兵形式代表,每战当先的风格与昔日的项羽很像,从这点看,不负“小霸王”之名。可惜,善泳者逆,最终死于小人之手。

孙策位列十大元帅第六位,居所有纯粹的武将之首。

第五位:司马懿

司马懿和周瑜一样,很悲剧的让罗贯中拿来衬托半神的孔明,但历史结局是不容更改的,即便老罗不遗余力的为诸葛亮加戏,也依然不能改变司马懿屡次守卫的成功。

对于曹魏来说,可谓成也司马懿,败也司马懿。由于曹真被写成了傻瓜,张郃成了匹夫,所以司马懿成为了唯一一个可以与诸葛亮扳手腕的人物。尽管屡次吃瘪,但从结果看,司马懿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曹魏如果没有司马懿,恐怕早就被诸葛亮扫平中原,兴复汉室了。

不过遗留问题就是尾大不掉,最终曹魏的胜利果实被司马家篡夺。

无论从哪方面看,司马懿都足以位列十大元帅之一。

第四位:诸葛亮

无论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不是擅长军事,在《三国演义》中他就是一个全能的神人。

很多人将其定位在军师这一形象上,但从后期来看,诸葛亮事必亲躬,完全就是伐魏大元帅,可惜虽然取得了很多局部胜利,但无关大局,每一次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功败垂成。

在演义中,诸葛亮的北伐失败无关个人能力,完全就是天数使然,所以,十大元帅当有其一席之地。

第三位:陆逊

其实吕蒙白衣渡江取荆州,也是由陆逊献策最终成功的。在刘备起七十万倾国之兵伐吴时,整个东吴鸡飞狗跳,投降又不被允许。于是孙权力排众议,启用陆逊。

陆逊也不负众望,导演了《三国演义》三大战役中的第三个以少胜多——夷陵之战。最终火烧连营七百里,致使蜀汉大伤元气,刘备也因此郁郁而终。

之后陆逊迅速成为了东吴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多年来兢兢业业,帮助东吴在三国站稳脚跟。

儒将陆逊,位列十大元帅第三位。

第二位:周瑜

“曲有误,周郎顾”,周瑜不仅英俊潇洒、多才多艺,同时极具谋略,擅于用兵,是典型的统帅型人才。

赤壁之战与官渡之战一样,是历史上著名以少胜多的战例。尽管书中无限神化诸葛亮,添加了“借东风”“草船借箭”等原创故事,但依然难以磨灭周瑜的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周瑜的这一场漂亮仗,就不会有后面的三国。

同时周瑜的对手是雄才大略的曹操,而不是志大才疏的袁绍。

考虑到地利优势和周瑜的英年早逝,故而将其位列曹操之后,居十大元帅第二位。

第一位:曹操

尽管演义努力丑化曹操,但依然无法改变他综合能力第一人的地位。曹操败仗不少,但是除了赤壁之战都无伤根本,他从单骑出逃到奠基魏国,经历大小战役无数,无愧许劭所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官渡之战,曹操缺兵少粮,但指挥得体、调度有方、听言纳谏、知人善用,最终力挽狂澜,彻底统一北方。官渡之战也成了历史上著名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

十大元帅第一位,曹操当之无愧。



曹操、周瑜、陆逊、诸葛亮、司马懿、孙策、张辽、邓艾、关羽、曹仁就是我心中的《三国演义》十大元帅,结果见仁见智,不喜勿喷。

3

即然是评定元帅,就要有标准,以下是我的标准(仅一家之言):

1,参加过决定性的战役,并且是主力(官渡,赤壁,合肥,汉中,夷陵,襄樊等);

2,有独挡一面的能力,至少镇守一州或则主要的战略要地

3,有灭一方诸侯势力者优先

4,220年(三国开始时间),还健在的军事家,将军帝王不在参选(刘备,孙权,排除)。

以下是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1,诸葛亮

蜀汉军师祭酒,参加过赤壁,汉中之战。赤壁之战,舌战江东群儒,促成孙刘联盟,借东风,献计火攻;汉中之战,义激黄忠,斩杀曹魏上将夏侯渊于定军山,一举平定汉中。

2,赵云

蜀汉主要创始人之一,参加了赤壁,汉中之战。在长坂坡抱着后主刘禅,七进七出曹营,可见其忠勇;在汉水,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先偃旗息鼓,使曹军不敢冒进,后鸣鼓进击,曹军惊骇,自相蹂践,死者无数,可见其谋略。忠勇可嘉,谋略过人,可为大元帅也!

3,曹仁

曹仁,曹魏主要创始人之一,先后参加过官渡,赤壁,襄樊之战,镇守曹魏荆州要地。尤其赤壁之战后镇守南郡,搅和孙刘联盟,以及襄樊之战,抗住了关羽的樊城之围。

4,张辽

张辽,参加过官渡,赤壁,合肥之战。尤其合肥之战,用八百猛士,破孙权十万之众,“张辽止啼”,一时间威震江东,巩固了曹魏东部防线。

5,张飞

参加过赤壁,汉中之战。赤壁之战期间,长坂坡一声呵斥,吓得曹魏大军无人敢靠前;另外入川和汉中之战均是主力,灭掉刘璋和张鲁两大军阀;另外还劝降严颜,斗马超,败张郃等。

6,吕蒙

参加过赤壁,合肥,襄樊之战。尤其襄樊之战,白衣渡江,打了关羽一个措手不及。215年夺取三郡,219年再夺三郡,最终使得东吴尽取荆州江南之地,国土面积大增,实现了“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

7,陆逊

参加过襄樊,夷陵之战。在夷陵之战,作为吴军统帅,使用骄兵之策,火烧连营七百里,击败刘备。后拜大将军,丞相,荆州牧,有社稷之臣的美誉。

8,徐晃

曹魏五子良将。参与徐州,官渡,汉中,襄樊之战等几次重大战役。尤其在樊城之战中,徐晃率军连破关羽十重围堑,彻底解除了樊城之围。因为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

9,夏侯惇

曹魏主要创始人之一,间接或则直接参与了濮阳,徐州,官渡,汉中,襄樊之战。夏侯惇忠于曹魏,死不受汉职,深得曹操信任,主要作用是镇守后方,协防曹魏各路战线。比如,镇守后防:公元193年曹操征讨徐州的陶谦时,命夏侯惇镇守后方;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进行官渡之战时,让担任河南尹的夏侯惇镇守后方。比如,穿插协防:关羽围攻襄樊,曹魏各路军马吃紧,夏侯惇率领扬州地区的军队赶赴襄樊协防。“拔矢啖睛”的夏侯惇绝虽是一介武夫,但是其忠勇以及魏军初创人的身份,让其在曹魏阵营中不可或缺,可授大元帅!

10,马超

锦马超,武艺超群,有勇有谋,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主要参与了汉中之战。马超在凉州和羌人地区威望极高,在刘备收复汉中,灭张鲁过程中,策动西凉,汉中望族响应,为争取汉中的刘备军贡献了不小的军事力量。另外,曹丕五路大军伐蜀,马超紧守西平关,羌人自退,看见其在蜀国汉中,凉州防线的作用和影响力。

其他候选人

  • 不过世,强有力的候选人有:关羽,乐进,周瑜,夏侯渊,孙策,郭嘉等。
  • 三国末期在评,强有力的候选人有:司马懿,邓艾,姜维,钟会,张郃,甘宁,满宠,曹真,魏延,司马师等。

以上,皆是一家之言,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4

一,吕布。三国时期武功第一高手(曾经一人与刘、关、张三人决战),身经百战,干掉过无数敌人(有次差点把曹操也干掉了),当过一方首领。虽然后来战败,另当别论。因为他最后遇到的对手是政治家兼军事家曹操,元帅在政治家面前,还是要逊几成的。

二,周瑜。当过东吴的都督,统领吴国军队,以少胜多,战胜了号称百万大军的曹操,使危如累卵(朝中已经有投降派了)的吴国转危为安,他不当元帅谁敢当。

三,吕蒙。文武双全,在周瑜、鲁肃统领吴国兵马时,就是排在前面的“兵团司令”,参战无数。后来,用计干掉关羽,夺回荆州,维护了领土完整。评个元帅没意见。

四,陆逊。在刘备大军压境,差点灭了吴国时,统领吴国兵马,一举打败了刘备,使吴国转危为安。虽然年轻,资历浅,但功劳太大,职位太高,应该评元帅。

五,诸葛亮。刘备的江山,是在他的鼎力帮助下夺来的,刘备死后,诸葛亮南征北伐,巩固了蜀汉政权。这里不谈诸葛亮政治上的建树,仅他的军功、谋略、指挥战争战斗的数量质量,早就是大元帅了。

六,关羽。一是资历老,刘备还没起事时,刘、关、张“桃国三结义”,一直紧跟刘备。二是身经百战,战功卓著,特别是赤壁之战后,领兵为刘备夺取了大片土地、城池,打长沙时以宽厚之心赢得了大将黄忠,“水淹七军”时擒于梦、杀庞德,刘备入川后守荆州,独当一面。三是特别有德,为了“初心”,曹操的高官厚禄都没留住他,千里走单骑,一心追随旧主。这样的人如果不评元帅,何以服人?!

七,姜维。文武双全,深得诸葛亮真传。诸葛亮死亡,统领蜀国兵马,九伐中原,战功不少。按职论功,他在“十大元帅”中,应有一席之位。

八,郭嘉。曹操能够在北方扫灭群雄,建立曹魏政权,智囊高参郭嘉功不可没,可以说,郭嘉一直是曹操军事上的参谋长。郭嘉虽然没有亲自领兵打仗,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功不可不大矣。再说,总司令部的参谋长都不评元帅,下面的将领也不好授街了。

九,司马懿。他在三国的影响与诸葛亮一样。文武双全,因为活的时间长,他领兵打仗的次数也是最多的,战功不少。与诸葛亮交手,虽然屡败,但屡战,笑到了最后,不但保卫了曹魏领土完整,还为子孙建立西晋奠定了基础。评个元帅绰绰有余。

十,邓艾。文武双全,领兵灭掉了蜀国,为结束三国割据、统一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评个元帅不为过。

以上仅仅是老夫个人意见。至于“十大元帅”的排名次序,由“条友常委会”定。

5

1955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毛泽东主席向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人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对于十大元帅的评判标准,官方没有明确的说法,高晓松在其著作《鱼羊野史》中有写到一个标准,供大家参考:即

十大元帅评比的第一标准是战功,同时,还必须在红军时期就有很深的资历,至少是军或军团级干部。

据统计,十大元帅中直接或间接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就有7位: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陈毅、林彪、叶剑英。

那么,如果要评选《三国演义》的十大元帅,按照新中国的十大元帅标准,我以为,首先要符合以下三个标准,而后再从符合标准的人员去再以功绩、能力等做筛选。

  • 一、魏蜀吴三国前期领导人起兵之际,是否即参与进去;
  • 二、队伍壮大阶段,是否有担任过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 三、未脱离过军事一线;

按照如上标准,对照各个王国的军事将领,我选出心目中的“三国十大元帅”(不含领导人):

第一位:关羽

关羽,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人。手握青龙圆月宝刀,腰跨赤兔宝马,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同时又有计谋。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白马斩颜良,襄樊之战,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刘备不分兵则以,一分兵,必是刘备领一支军队,关羽领一支军队。可惜关羽的性格及刘备集团的过快扩张,导致兵败麦城。但不影响关羽位列十大元帅行列。

第二位:荀彧

荀彧,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用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有担当,用“四有”形容荀彧,实不为过。荀彧乃名门之后,官宦世家,年少的“王佐之才”美名,堪称“经天纬地”之才。秉匡扶汉室之理想,弃袁投曹,迎奉天子、主战袁绍、坚守官渡、奇袭荆州、深根固本以制天下、慧眼识才(钟繇、荀攸、陈群、杜袭、郭嘉等),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第三位: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早年隐居隆中,因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辅佐,于隆中之对为刘备梳理成功之路,并促成孙刘联盟,以抵曹军于赤壁,而后形成三分天下之势。在刘备夺荆益二州上立下汗马功劳。后刘备时期,蜀汉政权实际由诸葛亮主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缓和了蜀汉与东吴的关系,改善了蜀汉与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保障民生等,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

第四位:周瑜

周瑜,字公瑾,庐江人。生于官宦之家。美姿颜,吴中呼为周郎。尽其一生辅佐孙氏家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亲率大军支持孙策平江东之战。率先与孙权行君臣礼以支持孙权。赤壁之战坚持“抗战到底”以保江东基业。南郡之战带伤上阵击溃曹仁。看出刘备的威胁,上书孙权出狠招,可惜病故于回江陵的路上。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五位:郭嘉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史书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在曹操前期的扩张中立下汗马功劳。宛城战败后用“十胜十败”说给予曹操极大信心。徐州之战以项羽为例力谏曹操要再坚持一下,结果,攻克下邳,捕杀吕布。官渡之战多出奇招支持曹操胜袁绍。为保北方边境稳定,力谏曹操北征乌桓。然而,郭嘉也在这次行军途中病史,享年三十八岁。

第六位:鲁肃

鲁肃,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少有英气,仗义疏财,曾“指囷相赠”于周瑜,而后在周瑜建议下,辅佐孙吴政权。“塌上对策”定天下大计,“孙刘联盟”保三分天下,这一切,有鲁肃很大一部分功劳。只可惜,在《三国演义》中,鲁肃被描述成一位“老实到迂腐”的儒臣。

第七位: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自幼聪明多大略,曾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而一度拒绝入朝为官,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而后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帮助曹丕获得“王位”,被曹操、曹丕、曹叡选为“托孤重臣”。曹芳继位后,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第八位:陆逊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因吕蒙提携而受孙权赏识。建安二十四年,参与袭取荆州。“夷陵-猇亭之战”时,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吴黄武七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乌七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孙和、孙霸二宫之争时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陆逊是孙吴集团前线的第四任总指挥,对包围孙吴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第九位:曹仁

曹仁,字子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从祖弟。是曹魏一“福将”少好武艺,不修行检。领军之后,奉法守令。跟从曹操征战四方,破袁术、攻陶谦、擒吕布、败刘备,参加官渡之战,为曹魏集团前期的军事扩张立下汗马功劳。赤壁之战后,镇守江陵,抵御周瑜的进攻。败马超于渭南,破苏伯、田银于河间,灭侯音于宛城。在襄樊之战中,誓死镇守樊城,挡住关羽的围攻。曹丕嗣位后,曹仁拜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晋封陈侯。黄初二年,拜大将军、大司马,执掌军事大权。

第十位:张辽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曹魏“五子良将”之首,原为吕布旧将,后归属曹操。攻袁氏而转战河北、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驱逐辽东大将柳毅、以静制动平定军中谋反、勇闯天柱山击灭陈兰、梅成。此后,长期镇守合肥。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冲击东吴十万大军,差点生擒孙权本人,威震江东。

以上是我所选定的三国时期十大元帅,与你分享。

6

如果不讲正史,只按《三国演义》来评选十大元帅,这就必须根据《三国演义》中各个人物在军事中的表现来评议了。能有资格参加元帅评选的人,必须有独立统率过军队并直接指挥过战争战役的人,同时在战争战役中能表现出非凡的军事谋略能力和战术指挥能力并取得不错战绩的人。那么根据这些条件,在《三国演义》中哪些人物能被评为十大元帅呢?

第一名非诸葛亮莫属。诸葛亮初出茅庐,便为刘备制定了一个战略规划《隆中对》,为刘备以后三分天下奠定了理论基础。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军事谋划神机妙算,精密而切准,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樊城,把曹操大军烧得焦头烂额,胆颤心惊;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震服了心气高傲的周公瑾;借荆州,三气周瑜,刘备不费吹灰之力得地盘,周郎却赔了夫人又折兵,又搭进了自己的性命;取益州,夺汉中,尽显诸葛妙计,收马超,俘张任,定成都,激老将,斩夏侯,疑兵之计败曹操;征南中,七擒七纵,让南王孟获心服口服;六出祁山,气曹真,斗司马,计计绝伦,把三国演义推向最高潮。怎奈天命有归,通天彻地的诸葛亮最终也难改天命,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二名当为司马懿。从《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出,能与诸葛亮为敌的,也只有司马懿了。司马懿老谋深算,藏奸匿猾,也是通天彻地一般的人物,虽然与诸葛对敌每每落败,但他依仗天命气运,总能绝处逢生。除了在诸葛亮跟前难伸张外,司马懿对其他人那真是摧枯拉朽,斩孟达,平辽东,赚曹爽,计计得逞,最终篡夺了曹魏军政大权,为司马氏代曹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三名曹操。曹阿瞒挟天子以令诸侯,擒吕布,灭袁术,驱刘备,败袁绍,降张绣,征乌桓,定辽东。那真是南征北战,东讨西杀,奋战一生,终于统一了北方,为曹魏代汉打下了资本和家业。第四名孙策。小霸王孙策,在父死无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忍辱负重,白手起家,借得袁术三千兵,渡江讨江南,如虎进山林,龙归大海。正是在孙伯符的一力经营征讨下,江南士族相继归服,反对势力一个个被消灭,为孙氏称尊江东,开创了几十年的基业。第五名陆逊。白面书生拜大将,在刘备大军征讨江东之际,孙权一筹莫展,在危亡之际,陆逊被起用。陆伯言用智用计,夷陵一战,大败刘玄德。以后陆逊更是对曹魏进行了四次北伐,虽成效甚微,却也多有收获,最后竟成了东吴保国安邦的社稷之臣。第六名吕蒙。白衣渡江取荆州,不东声色,兵不血刃,竟完成了孙权多年心愿,俘斩名将关羽,让赫赫一世的关云长,从此名声扫地。第七名邓艾。出身贫寒,却得司马氏的提携,从小醉心兵法,遇山见水即探究如何排兵布阵,后来果然派上了用场,面对西蜀的北伐,邓艾率军抵御,多次打败姜维,直接导致了姜维北伐无功而返,倍受朝廷大臣的指责。最后曹魏伐蜀汉,邓艾率军偷渡阴平小道成功,一战迫使蜀汉投降灭国,成就了不世之功。第八名姜维。姜伯约继承诸葛武侯遗志,九伐中原,也多有斩获,与邓艾斗智斗勇,成了后三国一道最精彩的风景线。就是后来蜀汉投降,姜维成功劝说钟会反叛,将邓艾、钟会双双害死,颇有点儿一桃杀三士的意味,自己最终也因事情泄密而被乱兵杀死。第九名张辽。张文远做事谨慎细微,打仗善动脑子,曾在曹操北征乌桓时,白狼山指挥曹军以少胜多,大败乌桓军,斩杀乌桓蹋顿,降匈奴二十万,使北方安定了几十年。在合肥,又以少胜多,八百破十万,大败江东军,张辽威震逍遥津,让江东夜哭的小儿,一听说张辽来了,马上止啼。第十名曹仁。曹操非常依重曹仁,在用人上,都是让曹仁自率一军,独挡一方。曹操赤壁大败,在败退时,曾让曹仁留守樊城襄阳,成功顶住了孙刘联军的进攻。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曹仁守樊城,在城内兵少的情况下,抗住了关羽的围攻,导致关羽最终没有攻破襄阳樊城,为援军源源不断到来,打败关羽进攻,争取了时间。后来曹仁镇守荆襄,多次抵御东吴进犯,成了曹魏南部边防的保障。

《三国演义》不同于正史,但也被大多数人公认为七分真实,三分虚构。按《三国演义》评十大元帅虽有偏颇,因主旨为宣扬忠贞,诸葛亮作为三国最为忠贤的臣子,被后来夸大颂扬,也当在情理之中。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诸位师友又当如何评定呢?

7

我国十大元帅的评选标准:

1、创建人民军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2、土地革命战争年代担任军团长级别的高级指挥员;

3、抗战时期担任军、师级指挥官;

4、党七大中央委员。

上面四个条件是根据最后评选出的十大元帅的人选进行的小的总结,主要是在资历和地位方面;当然,最不可少的就是军功了;除此以外,在地方任职和建国后主要从政的也没有授予元帅军衔。

那么参照这个标准,我们进行三国演义的十大元帅评选(这里面就不把非魏蜀吴势力扯进去了,不然掰扯不清楚,属于旧势力,单论对三国建立有影响或在三个boss在位时立大功的人物):

曹魏:

1、张辽(大破乌桓、逍遥津,孙十万见了发怵);

2、夏侯惇(狠人一枚,独眼)

3、曹仁(硬刚关羽)

提名三个,资历深,活到魏国建立。

孙吴:

1、周瑜(定江东、赤壁)

2、吕蒙(参军早、袭荆州)

3、陆逊(很早投靠,夷陵之战)

鲁肃更像战略家和外交家。

蜀汉:

1、关羽(襄樊之战)

2、张飞(入川战争)

3、魏延(独镇一方,后叛乱)是不是很眼熟?

大魏人才济济,思来想去,还是给大魏多一个人吧:曹真(西北扛把子,诸葛亮的劲敌,资历也足够)

其实像邓艾、陆抗、姜维、杜预等人也都可以入选,只是可惜生的太晚,没赶上评选的列车。

欢迎大家留下自己的看法哦!

8

三国十大元帅排名(倒序)

三国时期群雄割据,乱世纷争,其间涌现出不少能人异士,谋士超群,猛将如云。三国的军事家又有哪些人呢,我们为您一一道来。

第十名,关羽,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官至前将军,爵封汉寿亭侯。早年跟随刘备征战四方,后在曹操帐下,于万军之中斩杀颜良,在赤壁之战跟随刘备大败曹操,后发动北伐,围攻曹仁,采用水攻法,水淹七军,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逼曹操几欲迁都。吕蒙偷袭荆州,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后人有诗: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

第九名,吕蒙,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官至南郡太守,爵封孱陵侯。曾跟随孙策占领江东,跟随周瑜在赤壁大破曹操,在南郡围曹仁,在皖城败朱光,占领荆南三郡,后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击败关羽。因病去世。后人有诗:

养子当如孙仲谋,吕蒙谈笑便封侯。

白衣摇撸真奇计,一举荆襄取次休。

第八名,邓艾,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官至太尉,爵封方城亭侯。在关陇多次击退蜀国姜维的进攻,后跟随司马师击败文钦叛乱。魏国挥师伐蜀,邓艾用奇袭战术率军偷渡阴平,击败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灭亡蜀国。后来居功自傲,被冤杀。后人有诗:

自幼能筹画,多谋善用兵。

凝眸知地理,仰面识天文。

马到山根断,兵来石径分。

功成身被害,魂绕汉江云。

第七名,张辽,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官至前将军,爵封晋阳侯。早年在吕布帐下征战四方,后跟随曹操击败袁绍父子,北征乌桓,大破乌桓军队,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在逍遥津以八百骑大败孙权十万军队,后病逝江都。后人有诗:

諕杀江南众小儿,张辽名字透深闺。

才闻乳母低声说,夜静更阑不敢啼。

第六名,孙策,三国时期东吴军事家,讨逆将军,爵封吴侯。曾在袁术帐下东渡长江,进攻樊能、于糜等,又在当利口袭击张英。并以曲阿为据点,与扬州刺史刘繇进行决战,大败刘繇,率兵进攻会稽王朗和吴郡严白虎,后与袁术决裂,击败庐江太守刘勋及刘表部将黄祖,统一江东。被刺客袭击身亡。后人有诗:

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

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

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

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

第五名,司马懿,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官至相国,爵封安平郡公。曾率军击退孙权,日夜兼程千里擒获反叛的孟达,在关陇抗击诸葛亮的攻击,辽东公孙渊叛乱,采用声东击西之计,斩杀公孙渊,击退东吴诸葛恪的攻击,率军击败王凌。病逝于洛阳。后人有诗:

开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

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

屯兵驱虎豹,养子得麒麟。

诸葛常谈羡,能回天地春!

第四名,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军事家,官至丞相,爵封武乡侯。赤壁之战后率军溯长江而上,平定巴东。刘备死后,率军南征,采用七擒七纵的攻心计收复孟获,平定南中。后来帅师五次北伐曹魏,收武都,阴平,射杀张郃,大败司马懿,相持于渭水之间。病逝于军中。唐朝诗人杜甫有诗: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第三名,陆逊,三国时期东吴军事家,统帅,官至丞相,爵封江陵侯。早年率军征讨山越,跟随吕蒙进攻荆州,击败关羽。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刘备。在石亭之战中诱敌深入,大败曹休。遭孙权猜忌被杀。后人有诗:

陆逊运良筹,能分吴国忧。

挥毫关将堕,焚铠蜀王羞。

功业昭千载,声名播九州。

至今巫峡地,草木尚添愁。

第二名,周瑜,三国时期东吴的军事家,官至南郡太守,跟随孙策平定江左,又率军大败黄祖,建安十三年(208年),率领孙刘联军用火攻计大败曹操,曹操退回北方。进攻南郡大败曹仁,占领南郡,在率军攻打益州的路上,病逝于军中。唐朝诗人李白有诗: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第一名,曹操,三国时期曹魏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官至丞相,爵封魏王。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跟随大军平叛,打破黄巾军。董卓擅权弄政,曹操首倡义兵讨伐董卓,董卓西迁长安,诸侯割据。曹操在青州大败黄巾军,袁术、黑山军、南匈奴、陶谦、吕布、刘备。又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及其儿子袁尚等,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被孙刘联军大败,曹操逃回北方,在关中击败马超,平定关中,趁机又占据了汉中,襄樊之战击败关羽。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病逝于洛阳。后人有诗:

雄哉魏太祖,天下扫狼烟。

动静皆存智,高低善用贤。

长驱百万众,亲注《十三篇》。

豪杰同时起,谁人敢赠鞭?

9

关于此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但其实唐宋时期的武庙已经给出了比较准确的答案。先看看三国志或三国演义中出现的人位列武庙的情况。

其中唐朝武庙中蜀汉丞相诸葛亮独一档,位居十哲之列。

而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浚11人位列六十四将。

到了宋朝,诸葛亮仍然是独一档,位列十哲。而72将包含了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濬(也就是王浚)等12人。两厢对比,只增加了杜预。杜预也是晋灭吴的功臣,但功劳次于王浚。

从唐宋武庙可以看出,唐宋两朝对东汉末年到三国归晋的一段历史认识基本相同。如果评选10大元帅,就应该从这13人中选出。功绩很大的曹操,司马懿因为被追为皇帝,所以不予考虑,不然他们可以顶替掉其中的两个。

因为唐宋有12人是相同的,宋朝多了杜预,说明唐朝对他功绩认为不如其他人,先排除杜预。

诸葛亮独一档,肯定入选,就看剩下的哪两个排除。皇甫嵩虽然功绩突出,不过大家还是公认他生活年代为东汉,因此排除。像周瑜关羽生活年代其实也是东汉,但大家已经公认那时是三国时期,所以就不以年代为理由排除。

现在只剩下11人,如果去掉独一档的诸葛亮,正好十个,邓艾、张飞、吕蒙、陆抗、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濬。但是这样你会发现,魏晋有四人,吴国有四人,蜀汉只有两人,有点不均衡,魏晋最强,四人说得过去。吴国一般都是防守,进攻乏善可陈,给四个名额太多,必须砍掉一个。

看看东吴的四人表现,周瑜(主要功绩有平定江东火烧赤壁),陆逊(主要功绩有袭取荆州,火烧刘备,击败曹魏),吕蒙(主要功绩取荆州),陆抗(主要功绩有击败晋朝入侵,确保吴国未内乱)。其中周瑜陆逊肯定是没问题的,在陆抗和吕蒙之中,我选择排除吕蒙。因为吕蒙的功绩之中有陆逊的功劳,而且吕蒙袭取荆州,属于单边破坏吴蜀联盟,并不是多么光明正大,虽然达到了目的,但同时堵死了吴或蜀一统天下的可能,属于严重损人但利己有限的行为。

所以最后能够入选的为诸葛亮、邓艾、张飞、陆抗、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濬。

10

曹操,刘备,孙权,他们是国君,不参与评选。

第一名诸葛亮。刘备在的时候,诸葛亮是军师。刘备亡后,诸葛亮是实际的三军统帅。评为元帅应该没多大争论。

第二名司马懿。孔明在世时,虽几次中孔明计谋,但未伤元气。曹魏就靠司马懿抵挡孔明的六出祁山,令其无功而回。最后,培养了钟会,邓艾等名将,灭掉蜀国。

第三名周瑜。周瑜二十多岁就统领江东大军,也是实质上的三军统帅。而且战绩辉煌,赤壁大战的完胜,当个元帅没问题。

第四名陆逊。少年英雄。夷陵之战以小胜多。一举打败刘备举国之力的进攻。战功无人能比,当之无愧。

第五名张辽。原为吕布的猛将。归顺曹营后,驻守合肥。威震逍遥津,令东吴畏惧不敢来犯,从此无败绩。

第六名赵云。常胜将军赵子龙。虽一生未受刘备重用,可也指挥过汉中大战,独当一面,立下赫赫战功。常胜二字堪当元帅。

第七名吕蒙。勤奋好学,士别三天当刮目相看,此成语来自吕蒙。任东吴大都督后,施展白衣渡江战术抢夺荆州,使关羽无退路而败于麦城。完胜所谓威振华夏的狂人关羽,堪当大任。

第八名钟会。被司马懿发握重用后,推行屯田強兵良第,养精蓄锐,最后领军奇袭蜀地,成灭蜀第一功臣。元帅实至名归。

第九名张任。张任的曝光率不高。可是凭战绩及才华表现,可算是蜀国本土的第一战神。天愧元帅称号。

第十名魏廷。这是蜀国里面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军,其地位仅在蜀国五虎上将之后。首次北伐时,曾向诸葛亮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可惜没被取纳,否则,三国历史将会重写。

以上排名,以个人的战绩及名望为参数排列。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讨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