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能说绝对,只能说有一定概率是,在我国历史上,从汉到清一共有十五位“太宗”皇帝,包括十六国、五代、辽金元等。

在这十五位皇帝中,众所周知的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明太宗朱棣是继位不正,都是通过一些阴谋政变的手段登基,或者上位后疑云遍布的。

而除了以上三位之外,另外十二位“太宗”也是“得位不正”者居多,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

汉文帝刘恒,庙号太宗,他开创了后世津津乐道的文景之治,刘恒原本只是一个藩王,属于爹不疼的边缘角色,他能顺利继位是因为吕氏之乱,名义上为惠帝后代的皇帝刘弘以及四个兄弟被大臣们处死,然后才迎来了一个在中央没什么政治影响力,性格又较好的刘恒。

从这一点来说,刘恒的帝位实际上是皇权和臣权之争后的妥协,他虽没有主动发动兵变也没有杀父害弟的行为,可他的帝位并不是老父亲刘邦,或是哥哥刘盈承认的,也算是“不正”了。

吴景帝孙休,庙号太宗,东吴第三位皇帝,他是吴大帝孙权的第六个儿子,孙权长子孙登英年早逝,以三子孙和为吴太子,孙权晚年在太子孙和和鲁王孙霸之间摇摆不定,最终导致了两宫之争,大批文臣武将被牵扯进来,名相陆逊悲愤而死。后孙权出手调停,鲁王孙霸被处死,太子孙和被废,以幼子孙亮为太子。

但孙亮继位后不久就和权臣孙綝发生了矛盾,孙亮联合全公主孙鲁班等人密谋处死孙綝,结果被告发,孙綝先发制人,废掉孙亮为会稽王,孙权六子孙休继位,不久后诛杀孙綝,大权独揽。

晋简文帝司马昱,东晋第八位皇帝,晋元帝司马睿幼子,基本上整个东晋朝都是由权臣把持的,皇帝的废立也多由其控制,能称得上“继位正”的还真没几个,而司马昱的继位同样如此,他是被权臣桓温扶持上来的,以取代侄孙司马奕的位置,最后也只做了八个月皇帝就忧愤去世了。

而西晋之后到隋唐之前,中间又有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等时代两个半世纪的混乱局面,其中庙号为“太宗”的有五个,除了成汉开国皇帝李雄、南梁简文帝萧纲、北魏明元帝拓拔嗣之外,另外两个都算不得是正常继位的,李雄本来就是成汉政权的开创者,无所谓正或不正,而萧纲和拓拔嗣本就是被承认的太子,虽然继位之路争议不少,但也算是“正”了。

而西燕威帝慕容冲在权臣的帮助下,以皇太弟身份继承其兄的帝位。

南朝宋明帝刘彧,因为废帝刘子业的残暴无道,暗派亲信联合诸王刺杀刘子业以及孝武帝诸子女,后被诸王拥立为帝。

这两位本不是帝位继承者而最终登基的,才能算是“不正”的了。

唐太宗李世民,功高盖世,后在玄武门之变中杀兄李建成、弟李元吉,取代李建成成为太子,后由高祖李渊禅让为皇帝。

宋太宗赵光义,与其兄太祖赵匡胤有烛影斧声之嫌疑,继位后逼死弟弟赵光美和侄子赵德昭。

辽文帝耶律德光,本来只是太祖耶律阿保机的次子,其兄耶律倍才是名副其实的太子,可是耶律阿保机在征战途中突然病死,述律后更倾向于耶律德光继位,在太后的帮助下,耶律德光登基为辽帝,耶律倍出逃后唐。

金烈帝完颜晟,为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四弟,据史料记载,草原政权有兄死弟及的传统,在阿骨打出征时,完颜晟也多为监国之权,后又把帝位传回给了侄孙,也就是阿骨打嫡长孙完颜亶,算得上是“正”了。

元英文帝窝阔台,成吉思汗三子,由父亲亲自指定为蒙古帝国继承人。

明太宗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取侄子朱允炆帝位。

清太宗皇太极,为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本来努尔哈赤意属长子褚英,褚英被废后意属儿子代善,最后意属多尔衮,结果八子皇太极靠着在满洲八旗中占据了绝对优势而取代多尔衮,成为后金大汗,并开创大清276年国祚,政绩虽傲人,但来路不正。

可以看出,“太宗”继位是“不正”居多,十五位中有十位之多,分别是汉文帝刘恒、吴景帝孙休、晋简文帝司马昱、西燕威帝慕容冲、南朝宋明帝刘彧、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辽文帝耶律德光、明太宗朱棣、清太宗皇太极。

在这些皇帝之中,有被胁迫不得已而上位的,如孙休、司马昱,也有群臣或后宫的力量在指导的,如刘恒、耶律德光,有靠阴谋诡计继承的,如刘彧、赵光义,也有靠着本事强夺而上台的。

这最后一点以李世民、朱棣、皇太极为主要讨论对象,这其中主要原因,或许还是因为“太宗”们是跟着太祖们建功立业的元勋派系,在群臣中所获得的支持要比那些身居宫中的内定继承人要多,而且沙场征战造就了他们勇武好斗的性格,同时对帝位也有不小的窥视之心,一旦太祖指定的继承人无能的时候,“太宗”们就很容易进行夺权行动了。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最佳贡献者
2

成王败冠,古今皆然。否极泰来,天道循环。正邪所论,亦属笑谈。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