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投河自尽和投井自尽都是比较常见的自杀方式,而不管是投河还是投井,古人都会有一种很奇怪的做法,即:将鞋子脱下来。例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氏:
“(刘氏)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而投井自尽脱鞋的,例如,冯梦龙在《警世通言》里就有这样的描述:
“……郑夫人才得回身,朱婆叹口气想道:‘没处安身,索性做个干净好人。’望着路旁有口井,将一双鞋脱下,投井而死……”
那么,古人在投河自尽前,为何要先将鞋子脱下来呢?我们来看看其中的原因吧。
第一,鞋子能证明自己的身份。
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鞋子是为数不多能证明死者身份的物品,投河自尽者,想借助自己留在岸边的鞋子证明自己的身份。
之所以要证明自己的身份,有可能是死者想表达自己的心志。因为,如果是正常失事跌入河中,鞋子会和死者一起泡于水里,而投河自尽者将鞋子留在岸边,就表明了某种仪式感,告诉别人自己是自杀而死的。
投河自尽者可能是想借此向世人表达自己的某些志向,才将鞋子留于河岸边吧。
第二,为了进入家族宗庙。
古人比较讲究落叶归根,讲究死后要进入家族的宗庙,因为这代表着某种认可。
但按规定,横死的人(非正常死亡)不能葬入祖坟。而所谓的横死,包括早夭、他杀和因犯罪而被官府处决的人。倘若投河自尽者没有留下遗物,就很容易被认定为他杀。
所以到后来,投河、投井自杀前,死者有没有脱下鞋子留在岸边(井边),就成了人们判定死者是自杀还是他杀的重要证据。
第三,出于某种迷信。
在古人看来,人有三魂七魄,所谓三魂,即天魂、地魂和人魂。人死后,这三魂各有归属,比如天魂就归天路,地府就归地府。
所谓“履常聚涌泉之气,可引地魂回归,遗履于地,引地魂,齐生魂,二魂未散,正是可找替身,借尸还魂之道也”。
出于这样一种迷信的观念,古代就有一部分人认为,临死前脱下鞋子,死后才能找到替身,才不至于魂魄飘散游离。而这也是古人投河自尽前脱下鞋子的一个重要原因。
即便是现在,也有一部分投河自尽者,会在投河前选择将鞋子留在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