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康熙王朝中,康熙在听到噶尔丹犯边的消息后,感慨一座伟大的长城,居然挡不住一个小小的噶尔丹,于是率索额图、明珠等一众大臣巡视北长城一段,以便及时修筑防御。

在此期间,康熙看到各届进士在长城上的提诗,留意到其中有新进恩科进士张廷玉的名字,却没有提诗,于是叫了张廷玉前来询问,张廷玉凭着记忆说出了他之前刻下的两句诗:“万里长城万里空,百年英雄百世梦”

长城上提诗虽多,也不乏词藻华丽的内容,可是要么是赞美长城之壮丽,要么是歌功康熙之功德,只有张廷玉这两句诗,虽然句意简单,无过多修饰溢美之词,但康熙却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有见识,有骨气”,不入凡品。

之后康熙拒绝了索额图的建议,下令“永不修长城,而以王道治天下”,并任命张廷玉以五品衔、戴单眼花翎,任怀柔县令,并为其铺设好未来的仕途,只要做出政绩了,一年内升知府,再一年升藩司,再直接进入中央枢纽办事。

康熙凭两句诗就破格提拔张廷玉,虽然是从六品文渊阁侍读降到了九品怀柔县令,等于是中央下放到地方,可是官职却是提高到了五品,还赐予单眼花翎的殊荣。

要知道清朝的花翎可不是随便赐的,要严格地按层级佩戴:亲王、郡王以下的带三眼花翎,镇国公、辅国公等亲贵带双眼花翎,五品以上内大臣、参领等带单眼花翎,而且都必须是上三旗的旗人才有资格佩戴,比黄马褂要珍贵得多,康熙此举,相当于正式承认张廷玉的“关系户”身份,也难怪明珠听到“赐张廷玉单眼花翎”后有如此惊讶的表情了。

康熙是很忌讳公器私用的,他年轻时就很不满鳌拜、明珠越级提拔自己的亲信,到了其中年后,对官位的赐予也是比较吝啬的,除非到万不得已之境,比如蒙古小王子犯边,临时授予周培公军权和便宜行事之权,后面战事一定也立刻就收回来了,又如授予姚启圣福建总督之职,全权负责台湾事务,但也先后安排了明珠、索额图去监视。

可是在长城上康熙却显得十分大方,公然对张廷玉授予殊荣,并且要明珠看着他,摆明就是要明珠照顾好张廷玉,康熙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安排张廷玉日后顺顺当当地进入中央,成为自己的心腹大臣,也同时给明珠和索额图提个醒。毕竟在当时,康熙身边基本上没有了汉人大臣,陈廷敬、周培公、魏东亭、李光地等接连离去,本来还想要提拔一个姚启圣,但也因为他性格太直而作罢了。

皇帝身边不怕人少,就怕说真话的人少,在当时满人之间尔虞我诈,说话的多办事的少,基本上康熙定三藩、平台湾靠的都是汉人,朝局都被明珠、索额图这样流于表面又善于党争的人把持着,康熙太害怕自己以后听不到真话了,就像长城墙上那一片歌功颂德之词,却没有人愿意或敢于提及当时百姓的处境和外部的忧虑,这对一个有大智慧的帝王来说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所以张廷玉那两句话才让康熙额外看重,一个敢在众人皆醉的环境下说出了“万里长城不过空梦一场”的真话,又是新科进士,没有被社会的染缸污染,不入索额图和明珠之党,足可以用来制衡索、明两党,更巧的还是汉人,符合康熙满汉一家的治国理念。

这也就是康熙所说的,“以王道治天下”的治国理念,满汉回藏蒙一家亲的话,哪里还有什么三藩、台湾、准噶尔这样的民族对立情绪形成,也就不会重复秦朝之匈奴、明朝之后金这样的覆辙了,自然也就不需要花费巨额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来修一座“御敌”的长城了。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最佳贡献者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