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国六年,因为护法战争的矛盾,代理大总统冯国璋和总理段祺瑞的矛盾激化。冯国璋跟南方军阀有私交,不想跟他们打仗;段祺瑞的态度与冯国璋截然相反,就是要坚决的灭了南方军阀。当时的段祺瑞凭借三造共和的功劳,风头正盛。而冯国璋也不是吃素的,联合了长江三督和直隶督军曹琨,共同对付段祺瑞。

直系和皖系的实力势均力敌,互相倾轧。段祺瑞一时间想不出搞倒冯国璋的办法,便再一次以退为进,宣布下野。国务总理他不干了,有什么事,就找冯国璋办吧!


岂不料,下野的段祺瑞也没有闲着。他暗中撬冯国璋的墙角,拉拢直系的直隶督军曹琨对南方宣战。接着又指示徐树铮勾结奉系军阀张作霖,让张作霖派奉军入关,以威胁冯国璋。这一下冯国璋就在北京坐不住了。

因为直系和皖系坐镇北京,张作霖是不敢进关的。但是现在直、皖分裂了,而直系的大将曹琨也被段祺瑞给拉拢过去了,曹琨到底在想什么,冯国璋不清楚。据说奉军入关的部队有六个师的兵力,冯国璋带到北京的兵力只有两个师。两个师对付六个师,打不赢啊!为了避免被瓮中捉鳖,冯国璋想到了一个办法——跑!



冯国璋借着总统出京“巡视”的名义,带着一千多名卫兵就上了南下的火车,准备回自己的大本营南京。当冯国璋的专车抵达天津时,曹锟带着直隶军政大员在车站欢迎。当天晚上,曹锟对冯国璋说,我还是跟你一条心的,你就放心吧。第二天,冯国璋继续乘专车南下,抵达济南时,山东督军张怀芝在车站迎接,并且跟着冯国璋一起南下安徽。需要说明的是,山东是皖系的地盘。但是段祺瑞没有表态,张怀芝也不敢扣留冯国璋。只得跟着他一路南下,算是一种监视吧。

等到冯国璋的专车进入安徽后,段祺瑞的电报也来了。安徽督军倪嗣冲也是皖系,他接到的电报内容是阻止冯国璋前往南京。于是,当冯国璋的专车安徽抵达蚌埠时,倪嗣冲对冯国璋没有什么好脸色看。他指着冯国璋说:你若回北京,我可以放行,若去南京,我便扣留你在此。冯国璋此时是寄人篱下,在人家的地盘上也不敢说什么,只得又坐专车折回了北京。




如果冯国璋从天津坐船到南京,可能就不会被皖系给拦截了。偏偏他选择坐火车,而从北京到南京的津浦铁路,中间要路经山东和安徽两省。恰恰这两省的督军都是皖系军阀,唯段祺瑞的命令是从。他们如果铁了心的不让冯国璋南下,就凭冯国璋手上那一千侍卫,也不可能保护他从蚌埠冲到南京。

回到北京后,冯国璋的面子很难堪。因为段祺瑞下野了,国事都要他拿主意。但是各省的督军很多都只听段祺瑞的命令,不听他的总统号令。冯国璋也不敢犯众怒,只得退一步,主动缓和与段祺瑞的关系,并且效法古代皇帝的罪己诏,也给自己也下了一道请罪诏书,以平息皖系军阀政客对他的怨气。



段祺瑞从新出山后,把冯国璋的政策全部推翻作废,并宣布对南方开战。冯国璋当时灰头土脸的,不敢跟段祺瑞明着干,就暗中派人联络曹琨,让曹琨和吴佩孚磨洋工,不要替皖系卖命。这一招挺好使的,曹、吴的不配合,几次让段祺瑞的计划流产。气急败坏之下,段祺瑞让徐树铮杀了在冯国璋和曹琨中间联络的陆建章。除此之外,段祺瑞又指使亲信王揖唐,让他收买议员,操纵国会选举,用合法手段把冯国璋选下去。并且按照事前段祺瑞的部署,选举徐世昌为新总统。就这样,冯国璋就只得把总统的宝座让了出来。灰溜溜的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新任大总统徐世昌,他不是直系,也不是皖系的人。选他上台,是因为他没有派系。所以徐世昌上台后,第一件大事就是调解直、皖两系的矛盾。作为妥协条件,徐世昌把冯国璋留在北京的两个师的指挥权交还给了冯国璋。结果没过多久,冯国璋就去世了。他跟段祺瑞的矛盾,也就因此而结束。




回过头来再看这段历史,其实冯国璋并没有丧失军权。至少他自己掌控的两个师,指挥权一直在他手上。冯国璋得意洋洋的进京时,直系和皖系的力量,起码是均衡的。他只是没有想到段祺瑞的手腕会那么阴狠。

段祺瑞算计冯国璋的办法,并不新鲜,甚至可以说是屡试不爽。当年袁世凯称帝,段祺瑞就故意隐退,然后坐视冯国璋等人在袁世凯背后捅刀子,他再出山收拾残局;等到府院之争和张勋复辟时,他又隐退了,坐视天下大乱的时候,他再出山摘桃子。冯国璋和他争权时,他又再次故技重施,让各省督军一起抗冯国璋的总统令。冯国璋他是犯了众怒,惹恼了一群皖系大佬,玩不下去了。


冯国璋败给段祺瑞,并不意外。虽然他俩都是北洋三杰,但是冯国璋的年纪大,比段祺瑞大六岁。价值观比段祺瑞保守,过分的追求功名利禄,是个没有原则的人。而段祺瑞是新军人出身,而且是武备学堂的科班出身,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冯国璋激进。

就拿对军队的掌控来说,冯国璋好歹还有两个亲自掌控的师,段祺瑞甚至都没有直接掌控的部队,他才是真正的光杆司令。但是段祺瑞的政治主张能得到更多人的响应。冯国璋则是有奶便是娘,眼光很浅。直系督军支持他,是因为他是北洋系的老大哥,资历摆在那里。再加上他又是代理大总统,职务摆在那里。但是最后大伙发现,跟着这厮混没前途。最后冯国璋发现自己不仅得罪了一票人,甚至连自己直系的铁杆粉,也把他给抛弃了!

最佳贡献者
2



这在民国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是由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所决定的。几千年的帝制在传统中国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没有皇帝的时代让他们感觉非常不适应。

尼采曾经说过:上帝死了,我就是上帝。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那些将军们就认为:既然没有皇帝了,我就是皇帝。就算是在袁世凯执政的年代,他的很多军令和政令根本就没有办法在地方上彻底的执行下去。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但实际权力却掌握在内阁总理段祺瑞的手上。府院之争爆发后,在张勋复辟的冲击下,黎元洪辞去了大总统,由副总统冯国璋继任。

在这之前的冯国璋率领北洋军坐镇在南京,正像当年的黎元洪不愿意到北京担任副总统一样,冯国璋也不愿意到北京去担任副总统。天高皇帝远,他担心控制不住手下的那些将军们,更担心到了北京后被人架空。



虽然总统和副总统只有一个字的差别,但对于这些带兵的将军们来说,担任总统就意味着走上了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岗位。冯国璋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最终决定到北京来担任总统。

枪杆子里出政权,手底下没有兵,就很有可能像黎元洪那样任人摆布。冯国璋在进京前做了一番部署,任命江西督军李纯为江苏督军,陈光远为江西督军,王占元继续担任湖北督军,把长江领域打造为自己的后方和根据地。

冯国璋进京带了曹琨,这也是他的老乡直隶人,也因为如此冯国璋是直系的最早带头大哥。曹琨小名曹三傻子,但这个人一点也不傻,他被任命为直隶督军。

在这个时候,北京政府就控制在北洋军阀手中。当年的北洋三杰段祺瑞、冯国璋和王士珍就在北京成功会师,他们三个人宣誓要继承袁世凯的遗志,把北洋精神发扬光大,坚决拒绝北洋内斗。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总统和总理天生就是敌人,段祺瑞和冯国璋同样如此。当然这个坑还是孙中山挖下来的,孙中山担任临时大中通的时候,法律中规定是总统制,也就是说,由总统说了算。后来袁世凯担任了临时大总统,又把法律修改成了内阁制,也就是说由总理说了算。

当时民国的法律几次修改,这个问题一直都有争议。更重要的是段祺瑞和冯国璋在理念上也有争议,段祺瑞认为应该武力统一天下,冯国章认为以和为贵。

段祺瑞是亲日派,冯国璋则是亲美派。这两个北洋系的大佬就展开了明争暗斗,王士珍见势不妙,就归隐田园,毕竟夹在中间难做人。只要有斗争就会有妥协,收买对方的手下更是家常便饭。



段祺瑞的铁杆儿徐树铮派人刺杀了陆建章,同样也想方设法收买曹琨,企图削弱冯国璋的力量。曹琨慢慢的觉得自己身价抬高了,段祺瑞许诺让他担任副总统。

曹琨也认为凭自己的能力应该更上一层楼,凭什么冯国璋能当总统,他就不能当总统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冯国璋的铁杆儿曹琨开始有了二心。

随着段祺瑞和冯国璋两个人斗争的加剧,曹琨和吴佩孚就变得越来越值钱了,毕竟他们手中掌握了直系军阀中最能争善战的部队。各方势力都在拉拢他们,许诺给他们更高的职务和待遇。

曹琨和吴佩孚的野心就越来越大,连带后边还有一个冯玉祥,他们在政治斗争中来回投机,势力不断坐大。在政治斗争中,冯国璋和段祺瑞先后出局,曹琨、吴佩孚和冯玉祥则先后走上了政治舞台。



为什么冯国璋会成为光杆司令呢?第一个原因,段祺瑞的这个内阁总理太强势,军政部长归段祺瑞直接领导,冯国璋这个总统很难操作上手。

第二个原因,虽然总统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但并不直接领到军队。冯国璋以前在江苏担任长江巡阅使时,是直接掌管几个省的军政大权的。当他担任总统的时候,就只能把这些权力让出来了。这些地方上的大佬也有自己的野心,慢慢就会不太听话。

第三个原因,民国的这种制度虽然好,但当时的中国还是人治的环境。这些军队的长官并没有理想,也不懂得民主政治,慢慢就会在政治斗争中迷失自我,沦落为政治的牺牲品。冯国璋的部下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离开他的,表面上依然会保持对他的恭敬,但在实际上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最关键的一点,人性是经受不住考验的。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小,人都是会变的。以前这些人忠诚于冯国璋,是因为冯国璋能让他们获得利益,升官发财。当胃口越来越大,冯国璋不能满足的时候,就是他们背叛的开始。

3

提起冯国璋就不得不提被人们称之为龙、虎、犬的"北洋三杰": 北洋之龙王仕珍、北洋之虎段祺瑞、北洋之犬冯国璋。图为冯国璋

很多人好奇:其他两位非龙即虎,为何偏偏冯国璋被称为"犬"?其实,这里的犬并没有贬低冯国璋的意思,而是比喻他接地气、脚踏实地,而且能够敏锐的抓住眼前的利益……

可以说冯国璋的扶摇直上主要还是得益于袁世凯的提拔。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袁世凯正忙于筹划"小站练兵"事宜,正巧冯国璋又刚从日本考察军事回国并呈上一册自己考察后的军事笔记。袁世凯看完笔记后如获至宝,随招冯国璋协助自己训练新军。与此同时,王仕珍和段祺瑞也相继被袁世凯招募。也正是因为有这三人的辅助,才有了袁世凯后来的地位。

注:"小站练兵"是指袁世凯在天津的一个小铁路站参考德军制式训练近代化陆军

图为袁世凯

要说冯国璋兵权在握的巅峰时期,恐怕非二次革命后!1913年7月15号,黄兴在南京宣布讨伐袁世凯,冯国璋被袁世凯委以重任南下迎敌。同年9月,冯国璋部队同张勋的辫子军攻破南京城!后经多番周折,冯国璋被袁世凯委以江苏都督之职,不仅身居富庶之地,而且手握四个师的兵力,一时间成了各路军阀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后来,袁世凯极力拉拢、诱骗冯国璋支持自己的总统制,反对内阁制。可谁知袁世凯出尔反尔,利用冯国璋占据上风后竟然意图恢复帝制。而这也为袁冯二人关系破裂埋下了伏笔!图为段祺瑞

而袁世凯也感到了冯国璋对自己的不满,于是开始暗中监视冯国璋,此举也加速了两人关系的破裂。随着以蔡锷为首的讨袁势力迅速蔓延,冯国璋也识大局的站在了反对袁世凯的阵线中,并凭借手中兵权逐步成为反对帝制的中心力量。

袁世凯死后由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之位,冯国璋也因在阻止袁世凯称帝中有功被提为副总统,同时仍兼任江苏都督。不久后,另一大军阀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而这也标志着冯国璋与段祺瑞之间的角力为时不远……图为黎元洪

1917年,正值黎元洪与段祺瑞展开府院之争,冯国璋作为调和人亲赴北京斡旋。但由于段祺瑞刚愎自用,所以导致冯国璋的调停无疾而终。后来,黎元洪被段祺瑞从总统位置上赶下来后,包括段祺瑞在内都支持由冯国璋继任。段祺瑞此举意图明显,皆在为了架空冯国璋。

但俗话说"都是老中医,谁不知道这偏方",冯国璋在赴京就任前已知段祺瑞是在图谋自己在江苏的军权,于是提出由自己亲信接管江苏军务,段祺瑞迫不得已只能答应。但作为交换,他让自己皖系亲信担任了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

至此,继黎元洪与段祺瑞的府院之争后,一场冯国璋和段祺瑞之间的新府院之争再次上演。而且在随后爆发的"护法战争"中愈演愈烈。对于对抗北方政府的南方护法军,冯国璋提议和平解决,而段祺瑞则力主武力解决。于是,在这场政见分歧争斗中,段祺瑞利用"挖墙脚"的手段逐步将冯国璋架空。

我是军武最前哨!

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带来精彩内容!

4

冯国璋曾经是直系军阀的老总,最后抑郁病逝也算是结局凄凉。

冯国璋生于1859年,1884年25岁的冯国璋加入了淮军,第二年被保荐进入李鸿章创办的天津武备学堂,1889年30岁时从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来,冯国璋又投到了淮军名将聂士成的手下,颇受聂的赏识。

当时的冯国璋已经三十多岁,只能等待一个机会,但是机会却迟迟没来。

直到清政府和日本打起了甲午战争,袁世凯从朝鲜回国,然后又被李鸿章举荐去天津小站编练新军的时候,冯国璋的人生才开始逆转。在聂士成的牵线下,冯国璋转投袁世凯门下,然后在小站协助袁编练新军。袁世凯也让冯国璋的价值得到了发挥,冯与段祺瑞、王士珍并称“北洋三杰”。

不过,冯国璋为什么会被称为“北洋之犬”呢?

武昌起义爆发后,载沣不得不向袁世凯低头,请袁世凯复出指挥北洋军镇压革命军。袁世凯复出后,北洋军一改颓势,几乎是将革命军按在地上揍了,所以革命军也只能向他低头,于是双方开始谈条件,最后革命党向袁承诺“虚临时总统之席以待袁君反正归来”。袁得到了革命党的承诺,便下令冯国璋按兵不动。冯也纳闷,正是狂打敌人捞军功的关键时候,你怎么说停就停?为了这事,冯还直接找隆裕要钱,说你给我钱,袁不打,我来打。不过,最后被袁世凯截胡了,然后袁直接卸了冯的军权。

不过很快袁世凯又给了冯国璋一个机会,让他去当禁卫军总统,按理说冯国璋一个汉人是没机会当这个禁卫军总统的,可是冯曾经当过专收王公子弟的陆军贵胄学堂的总办,恭亲王溥伟和后来的摄政王载沣都曾是这个学堂的学员,所以让冯国璋当禁卫军总统,旗人是勉强可以接受的,袁世凯也是因为这层关系才给了冯国璋机会,否则的话冯应该是没机会翻身的。后来,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的时候,禁卫军总统冯国璋倒是没有犯糊涂,表示支持袁世凯,这才重新赢得了袁的信任,然后予以重用。

在袁世凯称帝的时候,袁也考虑到冯国璋可能会生事端,所以早早派人监视他,冯只好躲在家里装病。等到蔡锷、唐继尧在云南竖起了“护国讨袁”的旗帜后,冯国璋见袁成了所有人的公敌,于是便无所忌惮地公开表示反对袁世凯,他也因此成了所谓的“北洋派中反对洪宪皇帝之第一中心人物”。

所以,冯国璋被称为“北洋之犬”不会是因为他忠于袁世凯,或者忠于北洋系。中国有句老话叫“会咬人的狗不叫”,表面看着憨厚,实则阴狠,会在人们最松懈的时候咬人,这或许才是冯被称为“北洋之犬”的真正原因。

冯国璋入主北京政府?他到底有没有这个能耐?

1916年袁世凯病逝,黎元洪继承总统的位置,段祺瑞则屈居国务总理,但是因为黎元洪手里没有军权,所以很快被段祺瑞挤兑成了空架子。黎元洪当然也不甘心当一个空架子,该争的还是要争,后来对于是否对德宣战,两人彻底引爆了冲突,即“府院之争”。当时北洋已经开始分裂,谁也不服谁,所以黎虽然没有军权,但是借助各派系之间的争斗也能和段较量一番,不过在两个回合之后,在段的军权的威压下,黎最终负气辞职。

黎元洪这个总统辞职了怎么办,谁来当总统?当时的冯国璋是副总统,所以没了总统,自然要由副总统来履行总统职务,所以段祺瑞就邀请冯北上,老冯你来北京,我给你当总统!实际上,段打的是调走冯国璋,然后抢冯的地盘的主意。可是,冯显然高兴过头了,居然真的屁颠屁颠地离开自己的地盘跑去北京了!当年袁世凯死活不肯去南京,坚持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冯国璋倒好,主动跳进了段给他挖的坑里。

1917年8月,冯国璋到北京当了代总统。冯自然不比黎元洪,毕竟手里有军权,段想架空他也不是件容易事,所以“一只虎”和“一条狗”在北京展开了激烈的较量,这实际上也被视为“府院之争”的延续。

冯、段的争斗,可以说是促使北洋系加快分裂的原因。

后来,段主张对南方采取“武统”手段,冯则主张“和统”,两个人可以说是斗得难分难解。

在护法战争之后,段祺瑞一边拉拢直系将领曹锟和吴佩孚,一边又联合“安福系”集团向冯国璋发难,逼迫冯国璋辞职。在曹锟、吴佩孚选择观望,段祺瑞和“安福系”同时发难的情况下,冯国璋只好辞去代总统的职位,暂时避开段的攻势,以待他日。

1918年8月,冯国璋辞去代总统职务。冯用了1年的时间也没转正,可见当时段的强势。

对于问题中所说的冯国璋当上代总统后失去军队、成为光杆司令这件事,是不存在的。

当时冯国璋只是选择了蛰伏,所以存在感比较弱而已。

在1919年10月的时候,冯国璋还去了北京,说要调和直系和皖系之间的矛盾,甚至想要从段祺瑞的嘴里抢下粮饷局这块肥肉。所以,冯进京调和矛盾是假,“虎口夺食”是真。

如果冯成了光杆司令的话,他哪敢去北京?更不用说虎口夺食了。

此外,冯国璋于1918年8月辞职,只过了1年多时间,便在1919年12月突然病逝,时间距离很短,这也是造成他最后一年的时间里存在感弱,甚至被认为已经完全失势的一个原因。

如果冯国璋没有突然病逝,在接下来的直皖战争中,相信也不会少了冯国璋。同时,以冯国璋在直系、甚至是在整个北洋系里的威望,后来坐上总统宝座的也应该会是他,虽然他被曹锟、吴佩孚取代是迟早的事。

5

冯国璋并没有失去军队,实际上不算外面支持他的长江三督,在北京周围的第15师和第16师他都能指挥。但是当时听从段祺瑞的人更多,冯国璋斗不过段祺瑞,只能服软,就和光杆司令差不多了。

冯国璋是北洋三杰之一,和段祺瑞齐名。袁世凯时期,冯国璋就出任江苏都督,坐镇东南。袁世凯死后,冯国璋虽然被选为副总统,但是他不愿意放弃江苏地盘,因此继续留在南京当他副总统兼江苏督军,也是一个奇观了。此后冯国璋和其旧部江西督军李纯、湖北督军王占元还组建了长江三督,成为北洋集团里一个重要的势力——旧直系。

张勋复辟时,与段祺瑞不和的黎元洪黯然下野。而在张勋复辟失败以后,在段祺瑞需要重新找一个大总统,于是就派人劝冯国璋入京当大总统。冯国璋当时就提出了三个条件:

一、自己离开江苏以后以李纯接任江苏督军,

二、任命陈光远接任江西督军,

三、自己率在江苏的第16师进京充当卫队,此外在北京周围由其统帅过的禁卫军改编的第15师也要归自己管辖。

冯国璋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怕自己进京以后被段祺瑞控制,所以需要在北京和地方上保证有自己的力量,从而和段祺瑞抗衡。段祺瑞答应了这3个条件以后,冯国璋带了第16师赴京出任大总统一职。

到北京以后,果然不出冯国璋所料,他和段祺瑞之间很快就因为权力分配问题而爆发了矛盾。段祺瑞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主张武力消灭西南地方实力派,而冯国璋则试图利用西南地方实力派制衡段祺瑞,因此主张和平解决,双方争的不可开交。

冯国璋一面拉拢段祺瑞派去南下的第18师师长王汝贤、第20师师长范国璋,让他们发表主和通电,同时长江三督联名予以支持,一度逼得段祺瑞辞职。

然而出乎冯国璋意料之外的是,段祺瑞成功的拉拢了在直隶实力最强的直隶督军曹锟,让他继续鼓吹对南方用兵。继而又联合了东北的张作霖,奉军大举入关。冯国璋在北京虽然有两个师的兵力,但是无法和段祺瑞掌握的兵力抗衡,所以势单力孤。

随着南北战事重开,1918年1月冯国璋率卫队千人南下,试图返回南京。结果在蚌埠被亲段的倪嗣冲拦截,只能黯然返回北京。此后冯国璋又试图让陆建章联络冯玉祥反对南北战争,可是段祺瑞的智囊徐树铮在天津公然枪杀了陆建章,让冯国璋不得不再次服软。

此后段祺瑞又借选举之机,把冯国璋从总统之位上赶了下来,改选徐世昌为新总统,不过冯国璋还是节制第15、16师两个师,直到冯国璋死去这两个师才归陆军部直辖。

所以冯国璋手里并非没有兵权,只是他的实力不如段祺瑞,又不敢真的撕破脸,所以处处被动,跟着段祺瑞转,和没兵的光杆司令也差不多了。

6

冯国璋是直系的首领,势力范围在江苏、江西、湖北、河北一带,手底下大将有曹锟、吴佩孚等。1917年二次护法战争时,冯国璋任总统,主张“和平统一”,而任总理的段祺瑞主张“武力统一”。

北洋军阀各自寻找列强支持后,大肆扩充军队,1914年北洋军阀仅45万部队,1919年已达到180万。

起初冯国璋勾结南方军阀,挤走段祺瑞的皖系势力,又通电全国,主张与护法军政府和平解决,段祺瑞辞职。但没过多久,日本政府决定全力支持段祺瑞夺回北京政权,进行反直系冯国璋活动,于是1918年3月段祺瑞复职。

1917年爆发的护法战争是由南方军阀联合西南军阀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组成护法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这里说一句,段祺瑞是责任内阁下的实权总理,居于主导地位,陆军总长的军事指挥大权一直在皖系手中。再次上台的段祺瑞以副总统和湖南湖北两省地盘为诱饵,引诱直系曹锟出兵湖南;又以日本借款为军费支持吴佩孚,攻占的城市作为犒赏费划拨给吴佩孚,于是吴佩孚直捣两广,支持段祺瑞武力统一。

段祺瑞在北洋时期接受日本人支持,黑了几个亿,但918后日本公开侵略中国,段祺瑞拒不做汉奸。

段祺瑞又给奉系军阀张作霖一批军火为条件,要张作霖派兵入关威胁冯国璋,而此时段祺瑞亲信徐树铮在北京用日本借款大肆收买喽罗,操纵选举,400多名议员,段系占了380多名,在国会选举上以冯国璋代理总统期满为理由,将其逐出北京中央政府,此时的曹锟、吴佩孚羽翼已经丰满,而且获得英美的支持,成为直系新首领,下野的冯国璋回到了老家河间县。

冯国璋身前在苏北有70万亩的盐垦公司,在南京等地有多个钱庄,在河北境内有三处金矿,死后由王世珍主持分给了子女。

新上台的总统徐世昌为安抚冯国璋保留了他的军权,但不久直系另一代表人物陆建章被皖系徐树铮暗杀后,冯国璋胆怯了,不久便因肺炎而去世。

7

冯巩的太爷。

冯国璋后期并没有失去军队,也不是光杆司令。

冯国璋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他生于1859年,和袁世凯一样大。他比段祺瑞大6岁,但是他们是北洋武备学堂的同学。

所谓北洋三杰,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他们都是武备学堂的同学。曹锟、王占元、卢永祥、张怀芝等也是他们的同学。

冯国璋属于老大哥,他为什么比其他人年龄大呢?这是因为他去考科举,中了秀才。又去考举人,结果没考上,耽误了几年,才回来上学。李鸿章夸他:武校出文生,不简单!

这帮武备学堂的毕业生为什么效忠于袁世凯?这要从甲午中日战争说起。1894-1895年,中日战争,冯国璋、王士珍等人都在陆军中,作为参谋人员,赴朝鲜参战。段祺瑞在海军陆地炮台任职。他们30岁出头,年富力强,却遭遇败仗。部队打散了,他们作为败兵回家,惶惶不可终日。这时袁世凯把他们召集,委以重任。感恩戴德之情,不可抑制。

在袁世凯新军中,冯国璋主管步兵,段祺瑞主管炮兵,王士珍主管工程辎重兵。

冯国璋军事理论知识丰富,兼职清廷贵胄学堂总办。

辛亥革命时,冯国璋领大军进攻武汉。手下三员大将,王占元、李纯、陈光远。他火烧汉口,攻下汉阳,炮击武昌。吓得黎元洪仓惶逃跑。

清廷禁卫军统领良弼是强硬的主战派。他却被革命党人彭家珍刺杀。禁卫军不稳,袁世凯调冯国璋入京,统领之。

清廷退位后,袁世凯任总统,段祺瑞任陆军总长,冯国璋任直隶都督。

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后,冯国璋带领16师(原清廷禁卫军改编)进攻南京。大将王占元领第2师进逼武汉,李纯带第6师进攻南昌。大获全胜。战后不久,冯国璋任江苏都督、王占元任湖北都督、李纯任江西都督。

袁世凯称帝后,冯国璋联络五将军反对。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冯国璋被选为副总统,段祺瑞任总理。

黎元洪不甘寂寞,与段祺瑞争权。终于引火烧身,张勋复辟。赶走张勋后,黎元洪无脸复职。冯国璋以副总统身份代理大总统。

冯国璋带领第16师进京。保举李纯任江苏督军。提拔陈光远任江西督军。江苏李纯、湖北王占元、江西陈光远,三人并称为冯国璋嫡系“长江三督”。冯国璋的实力远非黎元洪所能比。

按照约法,大总统冯国璋是国家元首。总理段祺瑞是政府首脑,拥有行政权。国会拥有立法权。

国会先前被张勋解散了,段祺瑞并不恢复国会。议员们失业了。孙中山把议员们接到广东,并成立了护法政府。

这就出现了一个国家两个政府的情况。段祺瑞大怒,欲武力讨伐护法政府。冯国璋作为大总统,是超然于政府之上的。他不同意打仗。冯段二人产生了矛盾。冯国璋利用长江三督以及冯玉祥等人,成功阻止了段祺瑞出兵。

两广巡阅使陆荣廷浑水摸鱼,派兵攻下了湖南。北洋军损兵折将,山西商震旅全军覆没。这就给冯国璋出了难题。段祺瑞一派十分愤怒,指责冯国璋妇人之仁!

段祺瑞手下大将徐树铮,力请张作霖入关对护法军作战。当张作霖表示枪弹不足时,徐树铮胆大包天,伪造文书,帮助奉军抢夺了陆军部在秦皇岛的枪支弹药。这就是著名的“秦皇岛劫械”事件。

张作霖得到了2万多条枪,立即武装6个旅,开入江苏,欲进驻湖南。同时,段祺瑞派出嫡系大将张敬尧领第7师进攻岳阳。在这两路大军的带动下,直隶督军曹锟、山东督军张怀芝,也各带人马,进攻湖南。

大战在即,冯国璋无力阻止。只能下讨伐令。并且派悍将张宗昌带江苏混成旅助战。很快就把陆荣廷赶出湖南。

1918年10月,第一届大总统任期满,代理大总统冯国璋退位。之前冯国璋的身体已出现问题,他表示不参与总统竞选。段祺瑞以为冯国璋在赌气,他也表示不参加总统竞选。最后徐世昌当选大总统。冯国璋回到河间老家休养,第二年便病死了,时60周岁。

8

这个问题首先就是错误的,而且是大错特错。冯国璋从来就没有失去过军队和地盘,后期成了总统的冯国璋也绝对不是什么光杆司令。既然如此,为什么会造成冯国璋失去军队的错觉呢?

笔者刚刚写完直皖大战系列,对此还是比较了解的,今天就详细说说这个错觉的来龙去脉。

这事儿得从张勋复辟结束说起。张勋赶走了黎元洪总统,段祺瑞击败张勋,再造共和以后,总统人选成了一个大难题。首先,段祺瑞自己不愿意出任总统,而是宁可当个实权总理,隐身幕后。原来的大总统黎元洪被张勋赶走,加上之前和段祺瑞的府院之争,弄得里外不是人,也不太适合继续当总统。国不可一日无君,谁来当这个总统?愁死了段总理。最后,段选择了他的老朋友,北洋三杰之一的“北洋狗”冯国璋。段总理本身也是北洋三杰之一的“北洋虎”,虎狗合作,北洋二杰联手,貌似确实可以令当时混乱的时局得到控制。

冯国璋绝对不是什么光杆司令,而是要钱财有钱财,要地盘有地盘,要军队有军队。他身为江苏督军,手握富庶的江苏地盘和几万精兵,而且还有长江三省的支持(除了江苏,还有江西和湖北),和曾经的空头总统黎元洪相比,冯国璋的底气要足了很多。所以,当段祺瑞邀请他当总统的时候,冯国璋兴高采烈答应了,非常愿意去北京当总统。在老冯看来,他和段祺瑞是多年的老兄弟,老战友,关系莫逆,而且自己背后有长江三督的支持,兵精粮足,段祺瑞不敢轻易和自己翻脸,像对待前总统黎元洪一样对待自己。此外,冯国璋还有一个杀手锏,他曾出任清末的禁卫军都统,这些满清的禁卫军对冯国璋无比忠诚,现在禁卫军拆分成第15师和第16师,都驻扎在北京。换句话说,老冯觉得自己到了北京,也绝对不是空头司令。就是凭借这些底气,冯国璋雄赳赳气昂昂到北京当总统。

他一到北京,就让第15师和第16师轮流派兵给自己当卫队,取得了一定的兵权。在之后的几个月里,他和段总理也确实相处得比较融洽,互相都有让步,大家都觉得虎狗相处甚好,大有一副北洋一家亲,一致对外的新气象。

可好景不长,随着对南方诸侯的不同看法,冯国璋和段祺瑞之间开始矛盾重重。段祺瑞对南方很不满,主张武力一统,冯国璋担心北方军队南下,经过自己的地盘,假道灭虢。老冯更想在南北之间达成和议,提高自己的地位,压制段祺瑞。从此以后,冯段之间开始勾心斗角,矛盾重重。

虽然冯国璋在北京也拥有一些军队(第15师和第16师),但北京始终是段祺瑞的地盘。老段凭借多年的经营,压得冯国璋气喘不过气来。冯国璋这才明白,尽管自己并不是光杆司令和空头总统,但在北京想要斗赢段祺瑞,基本是痴心妄想。所以,他想出了一招,借南下讨伐南方的名义,逃回南京大本营,继续和段祺瑞对抗。冯总统带着卫队乘坐火车连夜逃出北京,结果还是段祺瑞棋高一着,在安徽蚌埠(到南京前的最后一站),让亲信、安徽督军倪嗣冲,挡了冯国璋的驾,把他逼回北京。自此以后,冯国璋一蹶不振。

不久,段祺瑞使出最后一招,逼冯国璋一起辞职,段祺瑞辞去总理,冯国璋辞去总统。老段为什么干这种损人损己的事情呢?表面上确实两败俱伤,但却只伤了冯国璋,没怎么伤到自己。段祺瑞尽管没了总理的名义,却还有“参战督办”的名分继续指挥大局(几乎什么都可以插手),而冯国璋没了总统,就什么都没了。最后,冯国璋退隐下野,于1919年12月底在北京郁郁而终。

一句话,冯国璋在北京斗不过段祺瑞是事实,但说他是空头总统和光杆司令,那就是误会了。

参考资料:

1. 徐海:《段祺瑞传》

2. 彭秀良:《冯国璋传》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9

冯国璋是冯巩的曾祖父,北洋三杰中,他从巅峰陨落,不得不说,十分可惜。

冯国璋获得“北洋三杰”的美誉,来自于济南的一次军事演习。这次军事演习,差不多聚集了民国时期大部分的精英大人物。袁世凯邀请了德国驻胶州湾总督参加,总督看到中国军队学德国卓有成效,把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称为北洋三杰。

值得一说的是,北洋三杰的这次风光无限的军事演习,居然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袁世凯当时参与了东南互保,和德军关系好的一批。哦。对了!八国联军的总司令就是德国人瓦德西。

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分别称为北洋的龙虎狗,非常贴切,符合这三个人的定位。

王士珍,是个公孙胜那样的人物,神龙见首不见尾,和谁都是不粘锅,所以后来差不多就成了徐世昌那样的不倒翁、橡皮图章。北洋之龙名不虚传。

段祺瑞,三造共和的英雄,说他是虎,也很贴切。袁世凯一辈子就最信任他,结果,段祺瑞骗袁世凯称帝,自己再造共和,袁世凯被气死。张勋被段祺瑞撺掇的当武圣人扶持溥仪当皇帝,段祺瑞翻脸讨伐,张勋就这么被打倒。对于袁世凯来说,段祺瑞是养虎为患。对于张勋来说,段祺瑞是扮猪吃虎。

冯国璋,说他是北洋之犬,当然也有人说是狗,也有人说是豹。冯国璋和荀彧有点像,希望曹操是匡扶清廷的忠臣,当袁世凯反清时,冯国璋就尴尬了。和袁世凯翻脸,他做不到。

冯国璋性格中最像狗的一点是,很实在。这一点,在尔虞我诈的军阀斗争中,是最致命的。

袁世凯让冯国璋打武汉,他就打武汉,让他打南京,他就打南京。很实在,对于袁世凯那些弯弯绕绕全然没有学会。

冯国璋在二次革命后,成为江苏督军,手握四个师,又有钱又有地盘又有兵,事业达到顶峰。甚至,袁世凯为了笼络冯国璋,把自己的家庭教师周砥介绍给冯国璋为妻,仅陪嫁就给了金银首饰、珠宝玉器达120余担。

冯国璋和袁世凯的蜜月期,很快在袁世凯的称帝计划中结束了。袁世凯派杨善德、卢永祥、倪嗣冲等人在江苏周边监视冯国璋,两人开始交恶。蔡锷在云南独立发动护国运动,冯国璋也装起胆子要求取消帝制。

只可惜,冯国璋太高看自己了,冯国璋甚至认为,袁世凯下台,必然会把政权交给自己。这一次的逼宫行动中,冯国璋组织南京会议失败,偷鸡不成蚀把米,被舆论辛辣讽刺为争权夺利的小人。

在府院之争中,冯国璋是副总统,坐山观虎斗,看着总理段祺瑞和总统黎元洪掐架,还公开表示支持黎元洪,组织了王占元李纯建立长江三督势力,形成了直系军阀雏形。结果,冯国璋的好朋友王士珍不和他合作,只好作罢。段祺瑞怂恿张勋复辟,黄雀在后,又灭了张勋,成了三造共和的功臣。

当段祺瑞有了三造共和的优势时,冯国璋的有钱有地盘的那些实力,就不够看了。

冯国璋虽然以副总统继任了总统,和段祺瑞开启了新的府院之争。但是长期在京城朋友圈混迹的段祺瑞,分分钟把冯国璋搞臭了,冯国璋成了舆论中军阀、大地主和大资本家三位一体的人渣。

空有总统名位,却声名狼藉,原先的江苏督军和四个师的大兵,也不那么听话了。

不过,平心而论,冯国璋这个人虽然不顾名声经营了大量产业,对江苏的建设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段祺瑞后来又组织了安福俱乐部,一群狐朋狗友每天在安福胡同厮混,安福系军阀一时间一手遮天,冯国璋这么也都斗不过他们了。

冯国璋多次想要回到江苏南京自己地盘上,都被拦回来。不久后,段祺瑞势力按照法律,逼任期已满的冯国璋让出总统位置,赋闲在家。

冯国璋1919年死掉,却也留下了曹锟、李纯等直系军阀和段祺瑞继续对抗,仅一年后,直系军阀就掌权了,曹锟、吴佩孚就成了新生代的北洋政要。

10

准确来说,冯国璋并没有失去军队,只不过被调离了他的大本营,只身到北京继承总统大位,以至于受制于段祺瑞和徐树铮。

冯国璋的起身资本可以说比段祺瑞还要早,早些年慈禧死了,光绪也死了,宣统继位,载丰读掌大权,马上就想把袁世凯弄死,可惜没那个胆子,因为六镇北洋军不好惹,只好把袁世凯以及袁世凯一党的人全部赶回家种红薯。

偏偏只留下了冯国璋,原因就在于这个冯国璋很会做人,有点蛇鼠两端的感觉,给载丰的感觉就是此人可用,所以冯国璋间接的成为了北洋军的大统帅。

后来打汉口,因为冯国璋一脑门子的跟革命党拼命,惹的老袁不高兴,才用段祺瑞换掉了冯国璋,段祺瑞才逐渐的盖住冯国璋,成为老袁头号天子门生。

但是即便如此,老袁手底下最精锐的北洋第三镇也一直都是冯国璋节制。

都知道六镇北洋军一直以来都是老袁的嫡系,而这个第三镇曾经担任过天津的警察卫戍部队,那更是嫡系中的嫡系,个个都是袁世凯最为倚重的天子门生。可见冯国璋还是很受重用的。

后来二次革命,不开眼的张勋打下了南京城,这个屠夫张勋一直被满遗那群人奉承说是武圣人(文圣人就是另一个满遗康有为),其实是个脑残加屠夫。他打下南京之后,发布将令:

十日不封刀。

杀害南京城中数十万百姓。惹得天怒人怨。

(说句多余的话,对南京犯下滔天大罪的,除了臭名昭著的日本侵略军,还有湘军曾国藩,最少杀了五十万人以上,以及这里说到的满遗张勋,屠杀人口也在十万以上)

说来可笑,张勋杀了数十万人大家破口大骂,但是张勋屁事没有。美滋滋的做他的江苏都督。张勋本人更是把民国的江苏都督当成了满清的两江总督来当,把清朝那一套官场礼仪发挥的淋漓尽致:

见面必须跪拜,让你坐只准坐半边屁股,主人抬手喝茶客人立马滚蛋,审案要大喊威武,想在江苏当官必须留辫子,犯了事要打板子,游街示众。抓到了革命党就在菜市场砍头示众。

不过终究出事了:张勋的部下太骄横了,平时杀中国人杀多了,胆子变大了,听说是为了吃妓女的醋,居然不小心杀了两个日本人。

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情,日本人一把屎尿就往张勋的脸上抹过来:八嘎呀路,你个小兔崽子,敢杀大日本帝国的臣民,活的不耐烦了。

别看张勋对中国人特别狠,对日本人可温顺了。吓得屁滚尿流,牙缝里蹦不出半个不字。跟他的老主人慈禧一样跪在地上听东洋佬的训斥。

袁世凯一看,立马出面做和事老:

张勋你就到徐州去养老吧,江苏都督这个位置暂时就交给冯国璋来干。

张勋屁话也不敢说,就跑到徐州去当了什么长江巡阅使。

从此,冯国璋从袁世凯身边的一个大将,摇身一变,变成了北洋军中一方封疆大吏,而且掌握了整个中国当时最富庶的江苏以及上海地区(上海当时名义上归江苏都督管,实际上是有上海工部局自己管理)

此时冯国璋手里的权力不可谓不大,虽然说没有像段祺瑞一样在北京中央发号施令,但是段祺瑞只有一个空头陆军总长的名头,袁世凯弄了个陆海军大元帅办事处,就把段祺瑞的陆军总长给架空了。此时冯国璋权力隐隐有了大过段祺瑞的势头。

到了护国战争,段祺瑞和冯国璋两个人心照不宣,拒不支持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气的一命呜呼,段祺瑞顺理成章成为了北洋政府实际上的最高领袖内阁总理,(表面上的总统是黎元洪黎大菩萨,徐树铮就直接说黎大菩萨就是个盖印机器,让你干啥就干啥,管那么多屁事干嘛?)而冯国璋则以江苏都督的身份兼领副总统职务,仍旧龟缩在南京拒不就职。

此时的冯国璋已经是独霸东南半壁的军阀,也是后来威震天下的直系军阀的前身,手底下豪杰众多,最著名的就有:第三师师长曹坤、吴佩孚、江西都督李纯、湖北都督王占元等等。势力囊括了江苏江西湖北等东南很多富庶的省份。

后来张勋复辟,黎元洪被赶下台。民国没有总统了,怎么办?段祺瑞就邀请冯国璋上北京当总统。

冯国璋也不傻,知道离开了自己的地盘去北京当劳什子空头总统屌用没有,不肯去,可是段祺瑞信誓旦旦解散讨逆军,说你看我也没军队了,你来吧,你来了就让你当实力总统,我甘心给你打工。你要不信,你还可以带兵来嘛。

冯国璋终究是耐不住寂寞,毕竟总统的位置还是太诱人了,黄袍加身啊。终于带了十六师进了北京城。

一到北京城才发现:草他么的段祺瑞你骗我。

讨逆军是解散了,但是安福军已经组建完毕了,段祺瑞实力大增,但是冯国璋也不是黎大菩萨可比的,手中有兵心不慌,处处跟段祺瑞掣肘交锋。最典型的的就是后来的护法战争,段祺瑞要武力统一,冯国璋要和平谈判。两人明里暗里把对方往死里搞,拢不到一块去。

但是尽管如此,张勋复辟后的段祺瑞皖系军阀势力大增,逐渐已经有了独揽全国军政大权的趋势,冯国璋虽然也有实力,但是此时此刻无力正面相抗衡,很多地方都向段祺瑞示弱,以至于处处窝囊,最后在民国七年辞去职务,并在民国八年病死于北京。

就这样,冯国璋鸟入牢笼、蛟龙困滩。失去了对军队的直接掌握权,而冯国璋军阀势力的继承人:曹坤,逐渐成为了直系军阀的实力代言人。其手下吴佩孚更是成为后来中国最有可能统一的豪杰。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