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知道陈友谅大致有几个老婆几个孩子。通常情况下认为陈友亮有4个老婆:杨苕华、娄玉贞、陶氏、阇氏。

当然这几个是比较出名的,毕竟陈友谅还做过几天皇帝,妃子肯定是少不了。那么陈友谅有多少儿子?最出名的有两个,其他不出名的资料比较少,我们就不多加介绍。

朱元璋霸占陈友谅老婆,没想到喜当爹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这是放在任何时代都合适的说法。鄱阳湖一战结束之后,陈友谅战死战场,朱元璋顺理成章的可以处理他的战利品。陈友谅的老婆,自然也算做是朱元璋的战利品。

阉氏国色,为自诩“英雄惜美人”的元璋所迫纳。阁氏初不肯从,寻思身怀六甲,后日生男,或得复仇,遂忍辱屈从。
后果得生子名梓,居朱明八皇子之列,被元璋封长沙,为潭王。潭王梓者,乃陈友谅之遗腹子也。

上面我们说陈友谅的4个老婆,阇氏长得最好看。自古以来英雄爱美人,于是朱元璋就把她抓来准备充实自己的后宫。但是没有想到,这个时候的阇氏已经怀有身孕。

不过怀有身孕的事情,阇氏哪敢给朱元璋说。否则朱元璋知道之后,岂不是要将他们娘俩弄死。阇氏所幸忍辱负重从了朱元璋,想着有一天万一能翻盘,岂不是更好。

从上面的资料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阇氏确实生了孩子。由于朱元璋也蒙在鼓里,他也不确定这是不是自己的儿子。因此后来阇氏的儿子被朱元璋送到长沙,封为了潭王。

后来等到他年长之后,阇氏年龄也比较大了,把身世告诉了潭王。然而当时明朝早已经平定天下多年时间,正处在国力鼎盛时期,哪还有报仇的机会?

潭王深知报仇无望之后,拉着自己的妃子一同殉葬于火海。阇氏听到儿子做了这种傻事之后,死了丈夫又死了儿子,内心极度悲愤之下也生病而死。

陈友谅老婆托梦,要朱元璋照顾好陈友谅儿子。

陈友谅最出名的那几个老婆。在陈友谅战死之后,有的人带着孩子跑了,有的人死在了乱军当中,还有的人像阇氏一样,被朱元璋收入后宫。

但是也正如我们上文所说,其实陈友谅肯定不可能只有这4个老婆。很早之前陈友谅还有个老婆,名字是陈氏,死在了这次战役当中。

不过这个陈氏身份不简单,他早年就和朱元璋认识。当年朱元璋参加红军起义的时候,队伍路过安徽之时,陈氏就认识了朱元璋。两人还有一段时间的情愫,可惜后来没有成。

但是在机缘巧合之下,这个陈氏又认识了陈友谅,最后反而成为了陈友谅的老婆。虽然说已经嫁给他人,但是年少时期的情愫自己从来没有忘过,朱元璋也一直在脑海里面闪过过。

不过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他也从来没有想过再去找朱元璋。当年朱元璋和陈友谅打仗的时候,他也想过把两人劝和。但是一个小女子的力量,滔滔大势之下能有什么用?

也正是在鄱阳湖之战,陈氏死在了乱军当中。而就在鄱阳湖之战结束的第2天晚上,朱元璋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里面梦到了陈氏,陈氏告诉他第二天去湖边等他。

感到非常奇怪的朱元璋,在第2天早上便准备了祭祀的东西,来到湖边焚香祷告等待他。没想到一会时间功夫之后,水面上突然起了水雾。水雾彻底铺满湖面的时候,从雾里面走出来一名女子,那名女女子正是陈氏。不过他并没有开口说话,而是直勾勾的盯着朱元璋。朱元璋思考了一会儿,明白了她想表达什么意思:

你放心的走吧,陈友谅的孩子,我肯定不会亏待了。说完这句话之后,水面上的雾也散了,陈氏也跟着一起消失了。而朱元璋又如何兑现自己的这个承诺呢?

原来鄱阳湖之战结束之后,陈友谅的老臣背着陈友谅的尸体和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回到了大本营,并且推选陈理担任新皇帝。可惜皇帝并不好做,没多久并被朱元璋攻到城下。

陈理自知无力抵抗之后,大开城门跪在城门口迎接朱元璋。朱元璋也没有亏待陈理,把他接到南京之后好生照顾。然而陈理还是总感觉人在屋檐下低人一头,一次喝醉之后耍酒疯大骂朱元璋。

朱元璋得知之后并没有怪罪他,而是把他发配到了高丽。当时的高丽还是苦寒之地,不过朱元璋念及旧情,给了高丽王很多的金银财宝,让他好生照顾陈理。

有一说法是在多年之后陈理逃回四川,改头换姓之后,重新过起普通人的生活。直到8代之后,才重新改回了陈姓。也有人说陈理直接老死在了高丽,再也没有回来过。

当然陈友谅后人不只是陈理,还有其他很多人。在鄱阳湖之战之后,这些人基本上逃的逃,死的死。逃走之后也是隐姓埋名,很多代之后才重新改回原来的名字。

最佳贡献者
2

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大诰》里说:“朕在天下没有平定时,四处作战,与群雄们足足争斗了14年,可我的军队从来没有抢过一个妇人。”难道事实真的如此吗?那咱们今天就说朱元璋是如何对待老对手陈友谅的老婆吧!

在朱元璋的40多名妃子中,其实有不少都是他劫掠来的敌人妻妾,其中既有元顺帝的妃嫔和宫女,也有陈友谅的女人。因为在中国古代,抢夺他人的妻女有着耀武扬威的意思。

在打败老对手陈友谅后,朱元璋特意将其妻子阇氏纳为了自己的妃子,一来是为了给九泉之下的老对手陈友谅一点颜色看看,二来是朱元璋也确实贪图阇氏的美色。

不过,这个阇氏后来给朱元璋生下了皇子朱梓。朱梓被朱元璋封为潭王,负责镇守长沙。据说在朱梓去往长沙之前,阇妃才特意告知儿子朱梓,陈友凉才是他的亲生父亲,希望朱梓将来能起兵为生父陈友谅报仇雪恨。

但是潭王朱梓后来卷入了“胡惟庸谋反案”中,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猜疑,被迫自焚而死。而关于其母阇妃的结局如何,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记载,估计是得以善终了。

根据《明史》记载,在公元1363年的鄱阳湖大战中,朱元璋以20万大军击败了陈友谅的60万大军,随后挥师西进、直捣陈友谅的老巢武昌,将陈友谅的众多妻妾和儿子陈理一举抓获。

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后来被朱元璋发配到了朝鲜半岛(高丽王国)生活,再也没有回到老家,因此没什么可说的。而在陈友谅的众多妻妾之中,最漂亮的就是阇氏了。朱元璋十分贪图阇氏的美色,强行将其收入了后宫中。

传说阇氏当时刚有身孕,肚子里怀着陈友谅的遗腹子,可是朱元璋对此并不知情,以为阇氏后来生下的朱梓就是自己的儿子。比如南明的野史《罪惟录》就记载,阇氏在嫁给朱元璋之前,已有身孕,后来生下的皇子朱梓实为陈友谅之子。

3

依稀记得在数年前的一次团年饭上,不知道是谁突然问了一句:"我们这片现在怎么都见不到有哪家晚上吃年饭呢?"平日里几个健谈的长辈被这个问题问得哑口无言,热闹的聚餐瞬间冷场。就在这时餐桌对面传来一个声音:"嘿,你们还别说,我们老陈家很久以前就是大晚上吃年饭的。"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个人(我五叔)吸引,期待着他的故事汇。

醉醺醺的五叔一手搭在椅背上,另一只手开始比划,他说到:"当年啊,咱们陈姓差点就成国姓了,但是那个'不争气'的陈友谅竟然没打赢朱元璋,皇位拱手让人了不说,还把我们老陈家的地位给拉低了。"五叔抿了一口酒接着说:"登上皇位的朱元璋害怕陈氏还有人造反,就下令将全国所有陈姓人氏贬为乞丐,只能靠要饭乞讨为生。这也就导致当时年三十其他姓氏的人家吃年饭的时候,身为乞丐的陈氏只能眼巴巴地瞅着。下午稍晚一点,等别人吃完年饭后,陈氏的乞丐们成群结队地去讨人家吃剩的残羹冷炙,东拼西凑的才有了稍微'体面'的年夜饭……"

虽然五叔这人文化程度不高,日常饭局也爱吹牛,但当年听到他这样一番解释后,在场的每个人都无不佩服五叔的"博学多识"。时至今日,当我在回忆起这段往事时,都觉得啼笑皆非。五叔从哪听闻的野史,我无从知晓,不过陈友谅和朱元璋争皇位的那段故事在我们老陈家却广为人知。

今天笔者就和大家谈谈在陈友谅死后,朱元璋怎样处置他的妻儿的。

和草根放牛娃朱元璋一样,渔家出身的陈友谅也有一番鸿鹄之志。元末随着阶级矛盾的加深,广大的穷苦百姓徘徊在死亡线上。全国各地农民不堪其苦,最终选择铤而走险,掀起一场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运动。朱陈二人也纷纷投入其中,为推翻残暴的游牧民族统治而入伍。随着二人杰出的领导能力不断彰显,很快就在部队有了一番话语权。伐元战役接二连三取得胜利,天下很快就被当时最负盛名的几人所占领。

可是一山不容二虎,历史上的刘邦、项羽以及近代的洪秀全、杨秀清等,他们都曾在权力之争中挨过刀子流过血。虽然当时陈友谅已经在采石称帝,但仍垂涎于剩下的江山,可不幸的是,陈友谅的贪欲最终害死了他。在鄱阳湖水战中,朱元璋巧妙发挥了小船灵活的特性,一举击败陈军。

朱元璋猜测陈友谅必战必亡,也没有亲自追击,但为了高枕无忧,也是煞费一片苦心,派部下在众多尸首中带回了陈友谅的那具以及他生还的家眷。

据史书记载,陈友谅一生共有四妻二儿,分别为杨苕华、娄玉贞、陶氏、阇氏和陈善、陈理。由于笔者查阅的资料有限,所以并未能清楚知道杨苕华和陶氏的宿命如何,所以下文就不做讨论了,将重点放在另外四人身上。

惊喜却成意外的结局——娄玉贞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但在我国历史上,也偏偏有那些不爱江山爱美人的"草莽英雄"。古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博褒姒一笑,现有陈友谅佯败送娄玉贞惊喜。前者为这一笑付出了亡国的代价,后者也为这个看不到的惊喜而抱憾终身。

娄玉贞,作为陈友谅的第二位小妾,却有着非比寻常的身份。她本为将门之后,却因父遭奸臣所害,不幸沦落青楼,也正是在这花街柳巷中让她机缘巧合地遇到了陈友谅。在后来陈友谅投身于抗元大业时,娄玉贞解囊相助,帮其成就大业。陈友谅称王后,也就顺理成章地封娄玉贞为"贵妃",为其修筑行宫,建望湖亭。作为将门之后,娄玉贞无论是在察言观色还是出谋划策上都彰显着父辈们的品质。

据史书记载:一次,朱元璋为了离间陈友谅和张士诚,利用陈友谅故友康茂才写书信给陈友谅,叫陈友谅即日发兵攻打金陵,自己愿为"内应"。娄妃觉得有诈,陈友谅不听娄妃的劝阻,自认为兵精将勇,亲自率大军攻打金陵,不料在龙湾遭朱元璋的埋伏打击,被杀得大败而归。陈友谅深自懊悔之余,也打心底钦佩娄妃的深谋远虑。

龙湾失利之后,陈友谅卧薪尝胆,不久便决定与朱元璋决一死战。娄妃再次献计,二人击掌打赌,如依计失败,娄妃从此不理国事,如依计取胜,则拜她为水军都督。临行娄妃嘱咐:"若是得胜,回时可张旗扬帆,击鼓奏乐。"陈友谅应允。从此娄妃日日怀着难以平复的心情在望湖亭上眺望,希望陈友谅早日归来。某日,娄妃远望一队战船驶来,发现偃旗息鼓,降下帅旗。回忆起先前的约定,娄妃脸色灰白,绝望呼喊:"大王你慢走,妾随你来了!"便跃身跳入湖中。

可陈友谅见状追悔莫及,急令水军打捞尸体。三天过去了,娄妃尸体毫无下落。不过据民间传闻,数日之后,在离吴城四十里的修河上游,有个叫王家渡的地方,住着父子俩人,这天清晨,父子俩下河打鱼,一网撒下,老头子怎么也拉不上来,儿子忙上前帮拉,拉上来一看,网中是个绝色的美貌女子,已经死了,却花容月貌,面目如生,浓装丽质,栩栩动人。

其实,陈友谅依娄妃计打了胜仗,这样做是想到岸给娄妃一个惊喜,谁料酿成大祸。随后,陈友谅将望湖亭改为望夫亭,抱憾终身。

开启另类的新生活——阇(dū)氏

阇氏虽然没有娄玉贞如此强大的背景,却因倾城倾国的的姿色让陈友谅无法自拔。按照宋明理学中强调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妇道,在陈友谅死后,活的最不光彩的便是阇氏了。关于她和朱元璋的那段风流史,《明史演义》中有着这样的记载:

今幸友谅已死,才可无虞。于是告庙饮至,欢宴数日。元璋亦高兴得很,乘着酒意,返人内寝,偶忆着阇氏美色,比众不同,遂密令内侍召阁氏人室,另备酒肴,迫她侍饮。阇氏初不肯从,寻思身怀六甲,后日生男,或得复仇,没奈何耐着性子,移步近前。元璋令她旁坐,欢饮三觥,但见阇氏两颊生红,双眉舒黛,波瞳含水,云鬓生光,不由的越瞧越爱,越爱越贪,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蓦然离座,把阇氏轻轻搂住,拥入龙床。阇氏也身不由己,半推半就,成就了一段风流佳话。

这一段故事正史虽未载,但秘史独有此事,冶容诲淫,何怪元璋?失道丧身,遑问妻孥?

被世道埋汰的长子——陈善

史书上对于这位太子也没有过多的记载,笔者观看的演义中对其描述也不过寥寥几笔,只说到:

元璋又追擒败众,共获得数千人,及一一查核,恰有一个美姝,及一个少年,问明姓氏,美姝系友谅妃阇氏,少年系友谅长子善儿。

陈善后来的命运如何,笔者无从知晓,但通过对比其他家眷的命运,我们还是可以推断出陈善虽然就得一命,但生活极有可能大不如前,在朱元璋的压制下草草度完余生。

流落他乡的次子——陈理

相较于长子陈善,史书对于次子陈理的记载就格外慷慨:在陈友谅死后,张定边载着尸身,及友谅次子理,奔归武昌去了。安身之后,张定边等人立即在武昌立陈理称帝,改元德寿。次年,朱元璋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宅心仁厚的朱元璋并没有将陈理斩尽杀绝,而是封其为归德侯。

随着时间的推移,得知父辈遭遇的陈理也时常会埋怨不公,背地里对朱元璋说三道四,得知此事的朱元璋自然也不会坐视不管。洪武五年,陈理全家被流放高丽,据高丽史料,陈理无嗣而亡。

能将劲敌的家眷安排得明明白白却不失仁道,这样的朱元璋和我们在史书上见到的那个玩弄权术的人确实有着天壤之别。但也正是这种矛盾的人格,使得朱元璋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话题。

4

陈友谅的妻儿的下场,官方资料和民间资料的内容差异性很大。

先说官方的。

陈友谅有两个儿子,分别叫陈善、陈理。陈善在鄱阳湖水战中被朱元璋军所俘,后来不知所踪。陈理也参加了鄱阳湖大战,但他的运气很好,逃过了一劫,被张定边等大将护送回了武昌称帝。不过继位的次年,由于抵挡不住朱元璋军的攻势,陈理开城投降,归顺了朱元璋。

PS:张定边是个猛人,鄱阳湖大战,张定边率部冲锋,几乎差点在万军之中取了朱元璋的首级。陈友谅死后,张定边收敛陈友谅尸身,拼死护陈理突围,与武昌扶其称帝。陈理开城投降后,张定边拒高官厚禄,率兵冒死突围,知大厦已倾,自感擎天无力,劝慰士卒,解甲归田,没有受明朝的恩惠。而是自力更生,隐居乡野,了此残生。

陈理投降后,为了拉拢人心,朱元璋就没有杀他。不仅没杀,而且还封他为归德侯,府库财物任凭陈理选取,然后就把陈理从武昌带到了南京。不过陈理虽然被封了侯,但他没有人身自由。

明朝建立后,陈理一直闷闷不乐,有时还口出怨言,说一些大逆不道的话。锦衣卫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朱元璋,朱对旁人说:“这只是小孩所犯的过错,恐怕他会受到小人的欺骗诱惑,不能牢记朕对他的恩典,还是应当让他远离京城为好。”

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朱元璋将陈理与明玉的儿子,归义侯明升一起迁居高丽,让元朝降臣枢密使延安答理护送他们,并赏赐高丽王罗绮,让其善待他们。(当时高丽和明朝的关系一般,虽然奉表称臣了,但与明朝的发展关系并不顺畅)

同年五月,陈理和明升一行二十七人到达高丽国都开城,受到高丽恭愍王的接见。

在高丽生活的时间里,陈理更郁闷了,他不仅继续受监视,而且生活条件也很一般。根据朝鲜《李朝实录》的记载,虽然朝鲜王会曾经赏赐一些财物给陈理,但这些赏赐真的可以说是微乎其微。(陈理在高丽期间,朝鲜半岛改朝换代了。先是称高丽,后李成桂篡位,建立朝鲜国)

比如《李朝太宗实录》就有记载:永乐元年十一月初五日,太宗赐给陈理一名婢女以及若干米豆;永乐二年六月初七日,太宗赐给陈理米四石,酒十瓶。

这种规格的赏赐,太寒碜了。

永乐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408年),陈理病死于朝鲜。他有一子叫陈明善,其人具体事迹不详,只知道他无后而逝,没有留下儿子。所以陈理一支应该只有外孙。



陈友谅有四个妃嫔,分别是杨氏、苕氏、陶氏和阇氏。前三位夫人在陈友谅死后,都不见史料记载,只有阇氏有记载。

据明朝末年查继佐所著《罪惟录》一书中的记载,阇氏在陈理投降后,被明军所俘,朱元璋见她貌美,就纳为了妃嫔,赐妃号达定妃。龙凤十年(1364年12月23日),达定妃为朱元璋生皇七子齐王朱榑。洪武二年(1369年10月6日),达定妃为朱元璋再生皇八子潭王朱梓。

不过,《罪惟录》一书是私修史,诸多史料的真实性存疑。比如该书中称,潭王朱梓是陈友谅的遗腹子,达定妃从小就给潭王灌输为父报仇的思想。然而陈友谅死于1363年,潭王出生于1369年,年龄对不上。

PS:正史记载朱梓之死,给出的原因是因为朱梓的岳父牵扯进了胡惟庸案,朱梓害怕便自焚而死。

顺带一说,陈汉政策灭亡时,陈友谅的父亲叔伯有很多都还健在。对于这些人,朱元璋都予以了礼遇。比如陈友谅的父亲陈普才就被封为了承恩侯,陈友谅的大哥陈友富,二哥陈友直也都有赐爵,分别是归仁伯和怀恩伯。

PS:陈理被迁徙至高丽时,他爷爷陈普才等人也被朱元璋迁居至滁阳监视。

陈友谅的四弟陈友仁和五弟陈友贵在鄱阳湖战死,朱元璋追封陈友仁为康山王,并给他立庙祭祀,陈友贵随陈友仁陪祭。



以上都是官方史料的记载。下面说说民间史料的记载。这个就“厉害”了!(以下都是陈氏族人的一家之辞,真实性未知)

根据民间传说(如陈友谅家谱),陈友谅的儿子有十几个,这些儿子后来都隐居了。

比如据传说,陈友谅长子陈善被俘虏后,当时没死,他趁乱又跑了。陈理投降后,陈善不投降,他带着四个儿子陈岱、陈岳、陈平和陈建逃到了重庆奉节四马桥隐居,一直住了好几十年。陈善病死后,他的四个儿子均迁居至四川酉阳下街谢家寨,改为谢姓。一直姓了六代谢姓后,才改回陈姓。

还比如陈理,据说陈理被遣送到高丽国十多年后,他偷偷潜回了大明。潜回后,他与嗣袭皇后李氏夫人携二子陈全忠、陈全惠隐居于四川涪陵龙潭镇的李度大山之下。后长子陈全忠移居重庆酉阳,次子陈全惠移居重庆朝天门。

再比如,民间传说陈友谅还有十几个儿子也都隐居了。

如二皇妃张凤道携陈必通、陈必达、陈必道和陈必远兄弟四人隐居在湖南吉首堡子界大山坪窝;

四皇妃周氏携陈公旭、陈茂逃至湖南靖州铺口乡同乐大山隐居,因遇到恩人张俊伟的帮助,遂改张姓(后改回陈姓);

五皇妃何氏在陈友贵及堂弟陈遂保护下,携二子陈伯能和伯通改为夏姓,逃奔至陕西转山西洪洞县南郊原二里七甲居住(后来也改回了陈姓);

六皇妃张氏在家臣陈积富等的保护下,携二子陈赤毛和陈白毛隐居在广东龙川义都,为了避免追杀,都改了姓氏。

九皇妃蒋氏怀有陈友谅遗腹子,为躲避朱元璋的追害,便在河南宜阳隐居下来,后生下一个男婴,取名陈义。

总之,根据各地陈氏族谱的记载,陈友谅的后裔广泛遍布于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河南等地,总人数十几万人。

至于真实性,我没考究过,不太清楚。

5

一三六三年,陈友谅和朱元璋在鄱阳湖展开大战,当时陈友谅说自己手底下有六十万大军,可实力如此强劲的陈友谅还是败了,败得一塌糊涂。陈友谅本来趁着人荒马乱逃跑,可没有想到,陈友谅这时候突然中了一支流箭,一代英豪就这样死去了。陈友谅是死了,可他的老婆孩子会有怎么样的下场呢?当时朱元璋很快就俘虏了陈友谅的妻女,他没有把这些人全部杀死。而是说道,他从起义以后,没有霸占过别人的老婆孩子,现在陈友谅这厮三次攻打金陵城不说,还四次进犯太平,简直是忍无可忍,所以我决定要把他的老婆放到掖庭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朱元璋把陈友谅的老婆纳入了后宫。


陈友谅的妻子进宫以后,没多久就生了一个男孩。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和史册,特别是正史,大多肯定这个孩子是朱元璋的。但也有专家认为这个小孩是陈友谅的遗腹子。但笔者还是倾向于正史是正确的,因为这个孩子是一三六九年出生的,而陈友谅在一三六三年就去世了。朱元璋给这孩子起名字就叫朱梓,是朱元璋的第八个儿子。过了几年,朱梓被封为谭王,封地在湖南长沙。


朱梓长大成人,该去封地了,他的母亲含着眼泪把他叫到身边,告诉他,“你的爸爸是陈友谅,是被朱元璋害死的,我之所以忍辱偷生,全是为了你,你千万不要忘了给你爸爸报仇。”朱梓把母亲的话牢牢记在心里,一到封地,就开始招兵买马,为了激励自己,他还特意准备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宁愿看到阎王,也不愿意见到贼王。朱梓的动静儿太大了,很快就被朱元璋瞄上了,朱元璋根据他的种种行为,判断他可能是有了二心,于是就派出手下的一员大将徐辉祖,去征讨朱梓。但源源不断的部队来到长沙以后,朱梓把城门一关,抱着自己的小儿子登上了城楼,把那块激励他的牌子扔到楼下,然后回到自己住的地方,点了一把火,把自己和家人都烧死了。得知这个消息的朱元璋愤怒异常,把他的爵位剥夺了。

6

朱元璋建国前最大的劲敌就是陈友谅,这家伙不是运气差点,保不定天下就是他的。他有一妻三妾,正妻杨苕华,三妾是娄玉贞、陶氏、阇氏。陈友谅共有两个儿子,陈善与陈理。

鄱阳湖之战中,陈友谅被射杀而死,其太尉张定边在夜色的掩护下,把他的尸体背到一条小船上,又带着陈友谅小儿子陈理,驾船逃到武昌;被陈友谅立为太子的大儿子陈善被生擒,当了朱元璋的俘虏。朱元璋灭了陈友谅的势力后,曾经踌躇满志地说:“陈友谅屡次犯我,我要将他的妻妾置于庭掖之间。”,也就是说,朱元璋要收编陈友谅的老婆。

陈友谅的小妾阇氏,被朱元璋纳为妾以后,为老朱生下了皇八子朱梓。洪武二年出生,一岁的时就被封为潭王,15岁时封藩长沙。后来,潭王卷入了胡惟庸事件,畏罪自焚了。不过,朱元璋对朱梓是没有话说,后边的路自己走错了,怪不得谁!母以子贵,以此推测,老朱对阇氏应该说得过去。

杨苕华,娄玉贞、陶氏在陈友谅死后,史料没有她们的记载,是死于乱军之中,还是流落民间,没有定论。不过相信老朱是没有收编她们的,否则,一定会有记载!

陈善被押到老朱面前时,老朱看着21岁的陈善儿许了诺言:“我不会杀你的”。

陈善却一心想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为老爹报仇,在一个夜晚,陈善借方便之机,偷偷逃跑了,看守他的士兵发现他遛了后,便大声喊叫,众士兵从睡梦中爬起来追赶。

人家睡得正香,现在被喊起来追赶俘虏,自然都憋了一肚子气,追上陈善后,大家也记不不得老朱的诺言了,趁机发泄满腔怨愤,对着陈善一阵拳打脚踢,竟将这位太子活活打死了。

陈友谅的二儿子陈理被带到武昌后,也开始做东山再起的梦,竟然登基称帝了;碍了老朱的眼,朱元璋不容分说,派来了浩浩荡荡的讨伐队伍,陈理不经吓,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氛围中,果断投降,以后被封为归德候。本来他可以高枕无忧,养尊处优一辈子了,可他管不住自己的嘴,喜欢指点江山,妄议朝政。

按照大明律和朱元璋的个性,他应该被剥皮充草了,朱元璋可能是想为老“战友”留条根吧,并没有要他的命,为保全了陈理,将他移居到了高丽,高丽当时是大明王朝的属国,看在朱元璋的面子上接收了陈理;到李朝太宗李芳远时,还给陈理一些土地,他成了高丽国的地主。陈理一直活到永乐六年,寿终正寝。

朱元璋与陈友谅二人都是红巾军出身,都来自下层贫苦家庭,都想建功立业,让天下百姓吃饱肚子,尽管后来成为了政敌,在战场上刀锋相对,但老朱仍有惺惺相惜的的情愫,所以,老朱对陈友谅并没有斩草除根。

7

元末抗元起义三巨头,有钱有势张士诚,地盘最大陈友谅,贫民出身朱元璋。刚开始这三人放在一起,很难想象最后让朱元璋拿下了天下。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八月,在鄱阳湖大战这场决定性的战役,朱元璋领着二十万大军对阵陈友谅六十万大军。朱元璋当时有多少胜算?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全部家当都压在了名将常遇春的手中。朱元璋看着陈友谅的大船顺流直下,常遇春只得逆行迎战。明军苦战三天,眼看着陈友谅手下骁将张定边已经杀到朱元璋面前,常遇春一箭救了朱元璋一命。常遇春放火烧船,陈友谅军想要后撤,常遇春又堵住他们的去路,陈友谅在慌张之中被流矢击中,不治身亡。

对于朱元璋来说,这就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吧!一场开局绝对弱势的战役,竟然直接扑杀了陈友谅的势力,而常遇春也成了明军几百年不灭的战神神话。

陈友谅死后,张定边冒死在黑夜之中驾着一艘小船,带着陈友谅的尸体和他的儿子陈理来到了武昌,并且拥立陈理为帝。其实到了这个地步,陈汉已经无法再抗衡明军了。

陈友谅本是朱元璋心中最强劲的对手,他对陈友谅的评价很高。“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这是朱元璋对两个老对手的评价,相比于张士诚,陈友谅还算是有水平的对手。

陈友谅身死兵败之后,朱元璋留下常遇春继续攻打武昌。半年后,朱元璋亲征武昌。陈汉已经穷兵黩武, 丞相张必先从岳州赶来救陈理,张必先是陈汉名将,陈理所有的希望都在他身上,只是张必先毕竟不敌常遇春,很快被常遇春擒下,并且将他押送到城门之下。这个时候,已经有很多陈友谅手下的旧臣向朱元璋投降了,朱元璋找了罗复仁过去劝降,陈理面对这个局面不得不向朱元璋投降。

陈理被人领到朱元璋面前,那时候的他才刚刚十二、三岁,他俯首跪下。朱元璋一直给我们以残暴果断的君王形象,但对于陈友谅的后代,他并没有赶尽杀绝,没有多为难陈理。朱元璋将陈理扶了起来,对他说:“我不会对你治罪的。”朱元璋让手下人带着陈理去府库,任由他挑选财物,并且将他封为归德侯,又将陈友谅的父亲陈普才封为承恩侯、两个弟弟都封了伯爵,算是给了陈友谅死后最大的体面了。

陈理随同朱元璋来到了南京,他虽然小,但仇记得很深,虽然一直在京城之中住着,清闲享福,但所做之事也时时被人监控。他日日闷闷不乐,有的时候还会抱怨。这些话都尽数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时间长了,朱元璋自然多疑起来。他对手下人说:“他说这些话倒也罢了,毕竟是小孩子。只不过他现在年纪尚小,不知感恩,如果被有心人利用了,总是不好的,看来还是要让他远离京城的好。”

朱元璋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虽然陈友谅死了,但是他在陈汉故地还非常有威望,如果陈友谅的旧臣利用陈理的身份制造动乱,朱元璋原来对陈理的那一套“宽宏大量”岂不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

洪武五年正月,朱元璋让陈理在南京过了故国的最后一个春节,随后就派人将他送到了高丽。和他一同前去的,还有大夏国的末代皇帝归义侯明升。

说起明升,在陈理留在南京的这段期间,和明升的关系一直不错,两人都当过很短时间的皇帝,都因为被人俘虏闷闷不乐,一见面就会埋怨个不停,颇有点心心相惜的感觉,这也是朱元璋如鲠在喉的原因之一。朱元璋最后将两人打包送到了高丽,算是给他们找了个伴了吧。

陈理到了高丽的时候正好而二十二岁,而明升这年才十八岁。朱元璋让护送之人带了大量的珠宝送给高丽王,并且嘱咐高丽王一定要善待两人。但高丽的生活条件当然不如中原,况且陈理无权无势,只相当于囚禁在那里,他过得非常贫苦。从现在李氏王朝留下来的史料我们可以看出,陈理一辈子只守着几块薄田,李朝太宗曾经赐给他一些米和一个婢女。

陈理因水土不服,生活条件差,很快就染上了重病,在来到高丽仅仅四年,陈理就因为重病身亡。陈理病死之时,还留下了一个儿子陈明善,李氏朝廷的礼部送来了棺椁和米豆,算是给他送终了。

反观明升的日子还算是好过,他后来娶了高丽总郎尹熙王的女儿为妻,生下了四个孩子,因为岳父的关系,他并没有吃过什么苦,孩子后来还是贵族。

陈理和明升算是在高丽扎根了,他的后来延绵不断,在今天的韩国,“陈”姓已经是一个大姓,陈姓后人认为自己是陈友谅的后裔,所以每年都有很多陈姓的韩国人来到湖北认祖归宗,还在陈友谅的墓前吊唁祭拜。

除了陈理之外,民间还有“九姓渔民”的说法。陈理投降之后,虽然朱元璋没有惩治他,但当年追随陈友谅的将士们都受到了惩治。起义军之中大多是携家带口的大家族,有的兄弟子侄全都在一支军队里面,朱元璋将陈友谅九个大姓的部下连同家人一同贬到了新安江,命令他们在此打渔为生不能穿鞋上岸,不能上岸居住,不能参加科举取仕,也不能和岸上的人通婚……

所以这些人只能以船为家,因为没有文化,也限制和别人接触,他们的后代连个正经的名字也没有,统计人口的时候,花名册上都是些阿猫阿狗的名字。

这些人非常可怜,一直到民国时期还受人歧视。同治年间,严州知府可怜他们向皇帝请旨,让他们改贱为良,同意他们可以上岸生活。民国政府也准许他们自由上岸,不过这些后人的生活习俗已经形成,一直到今天,九姓渔民还保持用穿送嫁妆送新娘的习俗。

8

公元1363年10月3日,汉王陈友谅战死鄱阳湖,众将拥立小儿子陈理回武昌,隔年朱元璋兵临武昌城,陈理出降,汉亡,关于陈友谅的家属后代,在正史中,也就是《明史·陈友谅传》仅记载了小儿子陈理和父亲陈普才,以及4个弟兄的结局,妻妾其他并无事迹记载。

但从众多边角史料,可以大概整理出陈友谅有名有姓的家属,父亲陈普才、大哥陈友富、二哥陈友直、四弟陈友仁、五弟陈友贵,大儿子陈善,小儿子陈理,妻妾周美人、杨苕华、娄玉贞、郑婉娥、陶氏、阇氏。

陈友谅(1320-1363年),湖北仙桃人,元末农民军领袖,曾一度势力最大,建“大汉”政权,为朱元璋所败,图为陈友谅纪念馆。

汉亡后,友仁和友贵已死,被朱元璋俘虏的有陈友谅父亲父亲陈普才,被封为承恩侯,陈友富封为归仁伯,陈友直封为怀恩伯,均没杀,给了爵位,迁居滁阳,也就是今天安徽滁州一带,小儿子陈理封为归德候,与当时大夏政权明玉珍之子明升,一起徒了高丽,后来都繁衍成了当地大族,但被陈友谅封为太子的大儿子陈善,只知道在鄱阳湖兵败被俘,但是死是活没记载。

陈友谅雕像。

再就是陈友谅的老婆们,陈友谅当皇帝也有5个年头,妻妾肯定不少,有名有姓的分别是周美人、杨苕华、娄玉贞、郑婉娥、陶氏、阇氏。这里面除了陶氏没记载外,其她都能找到事迹,比如《江城名迹》有“友谅爱姬苕华夫人,善月琴,友谅出师,必以随”的记载,特别是娄玉贞与陈友谅的爱情故事更流传甚广,据说娄玉贞原是将门之后,不幸沦落青楼,被陈友谅用随身携带的兵器赎出,后助陈雄其大业。

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大战于鄱阳湖,在泾江口陈友谅被飞箭射中头颅,当场毙命,图为泾江口遗址。

结发妻子周美人,这个周美人有来头,当年陈友谅闯荡江湖时,来到周老嘴镇,在一次比武擂台中,不但夺魁被县长大人录为县吏,还娶了才貌双全的周美人为妻,至今周老嘴镇保留着“比武擂台”遗址,流传着陈友谅与周美人的故事。

《清·古今词话》记载“洪武中,游九江琵琶亭,闻月下歌声,问之,曰:汉主陈友谅之婕妤郑婉娥也,年少死,殡此亭旁”,也就是说,到了清朝,在九江一个琵琶亭的地方,还有人祭奠陈友谅的妃子郑嫔娥。

陈友谅墓位于武汉蛇山,朱元璋曾来祭奠,并题字“人修天定”,意思是事情成败不是老天注定,而是自己造成的。

重点讲一下阇氏,有证据指出,阇氏就是朱元璋的达定妃,因为朱元璋在自己的《大诰》中,毫不避讳的讲了这件事,“朕在天下尚未平定时,攻城略地,与群雄并驱十四年,在军中从未妄夺一妇人女子。唯有攻下武昌以后,因恼怒陈友谅屡屡起兵相犯,故夺其妾而归”,意思是朱元璋在夺天下时,没干抢别人老婆的事,除了当年攻陈汉时,太气陈友谅,才抢了他一个妃子,就此一例。

9

第一次知道朱元璋和陈友谅还是金庸先生的作品《倚天屠龙记》,在书中这二人皆是想要谋取霸业的野心家,乱世之中,想要趁势而起,建功立业。后来了解更多之后,发现这两个人着实是不简单啊。

出身最低的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幼时时家贫,还为地主放过牛,最终竟然能成为一代君王,他的人生简直可以写一部“放牛娃的逆袭史”了。

朱元璋家中本就贫困,可又遇到了灾年,家人都饿死了,朱元璋没有办法就去了黄觉寺出家为僧,但灾年之时,寺中也没有粮食,朱元璋便被打发出去化缘,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走南闯北,视野也随之更加开阔,再加上受到当时元朝农民起义的影响,二十五岁时他参加了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因其作战英勇,处事得当,受到红巾军首领郭子兴的赏识。

而且朱元璋善于拉拢人心,将自己得到的赏赐分给士兵,深得士兵爱戴。在红巾军中有不小的威望,这也为他后来的宏图霸业奠定了基础。

至正十五年,郭子兴病逝。小明王韩林儿任命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名义上虽然是副元帅,但却掌握了这支队伍的实权。于此同时,朱元璋奉行谋士朱生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迅速扩张了自己的势力。

接下来,朱元璋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打倒了多个对手终于成功坐到了皇帝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遇到了最强大的对手——陈友谅。

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

陈友谅,原名陈九四,《明史》记载:“陈友谅,沔阳渔家子也。本谢氏,祖赘于陈,因从其姓。 ”也就是湖北沔阳渔家子弟,

在古代的时候,渔民的地位很低,通常情况下,渔民都会遭受各种各样的歧视,陈友谅不甘于做这样的人,因此凭借自己的努力,最后混成了一个小吏。

在古代官僚体系中,吏不同于官,地位很低,薪酬也低,但却是直接与老百姓联系的代表官府的人,为了能够取得收入,吏不得不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敲诈勒索百姓。

几乎与陈友谅同时代的施耐庵,在写《水浒传》的时候,讲述了很多小吏鱼肉百姓的故事,其实仔细来看官员的身份,梁山上的好汉,排位靠前的都是官府的小吏,这些小吏没有任何机会获得官员的身份,担任小吏很多时候也不被社会认可,宋江就因为担任小吏,其父与其断绝父子关系,水浒造反史,也可以称为小吏谋求不平等待遇的武装暴动史。

从这个心态来看,作为小吏的陈友谅似乎也有这样的冲动。

元至正十五年,当陈友谅看到徐寿辉的反元起义部队后,立即加入到队伍当中,将推翻元朝当作己任。

陈友谅投奔当时的红巾军天完政权领袖徐寿辉手下的倪文俊,倪文俊心怀不轨,想要杀了徐寿辉取而代之,陈友谅趁机杀了倪文俊,并且吞并了倪文俊的军队,队伍经过不断的壮大,使得陈友谅的实力成为长江以南最强。

陈友谅在沔阳当地很受尊敬,传说他当时为了惩罚贪官污吏,铸了一口刑锅,将贪官污吏下到这口锅里处死,以解民愤,至今当地流传着关于这口锅的民谣“蒸人的甑,煮人的锅,狗不快活,我快活。”

在反元起义当中,陈友谅抗元决心最为坚决,受元廷打压最为惨烈,却也是多支农民起义中,发展最迅猛,战斗力最强的队伍。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是如何对待他的妻儿的?

在至正二十年时,陈友谅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杀了徐寿辉,自己称帝,设国号为汉,改元大义。陈友谅称帝后,野心更加膨胀,他自恃兵强马壮,想要向东攻占应天府等地,但却受到了阻碍。

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率领六十万大军,精锐尽发,进攻南京,与朱元璋决一死战。两军交战,陈友谅不敌,节节败退,甚至连自己的两位金吾卫将军都投降了朱元璋。最终在鄱阳湖一役中,陈友谅的军队粮食渐绝,只得突出重围,朱元璋率兵拦截,双方大战。陈友谅在指挥时被飞箭射中,死于鄱阳湖,至此陈友谅的队伍土崩瓦解。

陈友谅战死于鄱阳湖,他的大儿子陈善儿被朱元璋所擒,生死不明,无从考据。

到是他的小儿子陈理被陈友谅的手下张定边带着逃回了武昌,随后陈理继承了陈友谅的帝位。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亲征武昌,陈理不敌,于是就投降了。朱元璋也并没有杀了陈理,反而封他为“归德候”,这其实也不过是为了稳定陈友谅的旧部,防止他们反叛。几年后,陈理便被送到了高丽国,估计是朱元璋嫌他碍眼,便将他给打发走了。

传说陈友谅还有第三个儿子,是他的小妾阇氏所生的遗腹子。武昌被攻破之后,朱元璋见到陈友谅的小妾阇氏十分貌美,便将其掳走,收入后宫。不久之后阇氏就剩下了一个儿子,名为朱梓,在朱梓去封地之前,他的母亲阇氏告诉他,他是陈友谅的儿子,忍辱偷生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让他为父报仇。朱梓知道真相之后便起兵造反,后被镇压,朱梓带着妻子自焚而死了。

传说朱元璋知道自己为别人养了这么多年儿子之后,非常愤怒,竟然屠城以泄私愤,以至于血流成河。但这种说法依据不可考,据正史记载,陈友谅死于1363年,而朱梓出生于1369年,所以朱梓确是朱元璋的儿子,他的死因也不是谋逆,而是受胡惟庸案的牵连,害怕的自焚而死。

朱元璋视陈友谅为劲敌,他曾说过“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可见对陈友谅的重视。陈友谅与朱元璋棋逢对手,但终究还是陈友谅棋差一招,这天下就归了朱元璋。

10

据《御制大诰·论官无作非为》记载:

朕当未定之时,攻城略地,与群雄并驱十有四年余,军中未尝妄将一妇人女子。惟亲下武昌,怒陈友谅擅以兵入境,既破武昌,故有伊妾而归。朕忽然自疑:于斯之为,果色乎?豪乎?智者监之。

朱元璋用这段文字诏告天下,只因痛恨陈友谅来侵犯了自己,所以攻破武昌后,纳取了他的妻子(阇氏),只是报复之意,并非好色。

1363年,朱元璋在鄱阳湖打败陈友谅。在战乱中,陈友谅中流箭而死,其部下干将张定边带着陈友谅之子陈理逃回武昌继承王位。第二年,朱元璋率军倾巢而来,亲征武昌,马、步、水军齐头并进,四面围堵武昌城长达6个月。在大军压境之下,刚刚登基的陈理自知难以招架,只好出城投降。

朱元璋抓获陈友谅的家属之后,一眼就看中了陈友谅的妻子阇氏,因为那实在是一位绝色美丽动人的少妇。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朱元璋硬说是为了侮辱陈友谅之所为,所以才要把对陈友谅的不满都发泄至陈友谅的老婆身上。可是,发泄着、发泄着就索性把她纳为小妾了,因为这个女人实在是太美了。

不久,阇氏为朱元璋生下了一个儿子,并取名朱梓。朱元璋为有这个儿子很开心 ,很宠爱他,于是马上封朱梓为潭王。后来,潭王去封地的时候,母亲告诉他自己是陈友谅的儿子,朱元璋是杀父的仇人,要朱梓誓报杀父之仇。之后,朱梓果然经常操练兵马,把报父仇当作毕生目标。朱元璋得知真相后,简直被气炸了。最终不得不处置了朱梓。

想必是,阇氏为了给陈友谅报仇,自己报不了,于是想让儿子来完成,结果把儿子的命搭了进去。她肯定是十分痛恨朱元璋才这么干的。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