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联系我们今天的学习,这句名言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这句名言是上小学时学到的,我把它当做我格言,收藏了整50年,伴我走了大半个人生。

我认为,  “自己的满足”之所以成为学习的敌人,是因为它反映了一种盲目骄傲、不求进取的不良学风,会使人降低学习热情、失去学习动力。学习上的自满,原因和表现形式不同,克服的办法也就不一样。一般来说,克服学习上的自满需要做到“四戒”。

  戒学而不恒。有人认为,自己取得了学士、硕士甚至博士学位,又经过多年实践锻炼,掌握的知识已经够用,没有必要继续埋头苦读了。于是乎,读书少了,应酬多了;思考少了,娱乐多了;思想少了,“官念”多了。克服这种学而不恒的自满情绪,须树立新理念、开阔新视野。当今时代,社会快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不断更新,人们所掌握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昨天的人才不能保证就是今天的人才,昔日的经验不能保证会解决今日的问题,现在的知识也不能保证会适用于将来。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不克服自满情绪,不持之以恒开展学习,势必造成知识快速老化、思想逐步僵化、能力不断退化。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提高到老,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

  戒学而不化。对照现实可以发现,有人在学习中患有“消化不良”症:满足于知道一些名词、概念、范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会提几句本本上写的原则要求,却不能运用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认识问题。同进食一样,学习不仅仅是获得原料和食粮,更要咀嚼、消化和吸收其中的营养,否则对身心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学而不化,即使学得再多也不会有益处,甚至还会因为曲解理论而误导工作、贻误事业。学而能化,关键在于加强思考。思考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思想活动过程,是把书本上有益的养分转化为自己的素质能力的过程。只有常思考、常总结、常积累,学习才能常有收获、思想才能常有进步、工作才能常有创新。

  戒学而不用。学的目的是用,即实践、运用。只学不用,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现在,有人谈学习、讲工作、提要求能说出一大套,但只满足于学在本上、讲在嘴上、写在纸上,不注重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防止和克服这种学而不用的自满情绪,需要牢固树立实践标准。是不是真学、善学,关键在于能不能用理论解决问题,标准在于解决了多少问题、取得了多少成效。因此,应把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最佳贡献者
2

我就记得,开国领袖毛主席一句话:“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这句话我受用一生。比那些画图纸的句子强百倍。

3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教导全国青少年要:德,智,体全面发展。

4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的:为人民服务受用一生。世世代代都要为人民服务。


5

老母亲在我参加工时说的一句话:一不当贪官,二不贪财,三不瞎眼看人!

6

毛主席的语录,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是我珍藏很久并觉得受用一生的句子。

7

“灵魂是精神上的宝藏,精神是身体上的健康”。————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8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

“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这句话一直珍藏在我心里,并且受用一生。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单位安排给我的办公桌是一位老领导曾经用过的,抽屉里留有一本内页已经发黄的红皮笔记本。当时我好奇地打开,是一本内容详实的工作日志 ,但从时间上看已经有些年头了。

出于对老领导的敬仰和自己的好奇,我对这本工作日志做过认真的阅读。其中有一页是某一天的单位办公会记录,有重要议题记录。这一页的签头上就写着“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这句话。我当时就琢磨,为什么老领导要把这句话写在这里,而不是写在扉页?

当时自己年轻,觉得老领导也许只不过有感而发,又或许是开会时间无聊,随意写上的吧?不过自己觉得这句话很有哲理,就抄到了自己的笔记本扉页上。

后来随着自己的成长、成熟,尤其是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性质,这句话让我体会越来越深。并促使我多次去重新翻阅老领导的工作日志,认真思考他当时为什么要写这句话,或许当时他遇到了我现在正遇到的工作难题,引导我去理性思考,正确的处理问题。有时甚至感觉这是老领导有意无意留给我的法宝。

的确,很多事情,不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完全如我们的意,如别人的意,如大家的意,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尽心竭力,不留一点儿遗憾,将来回首,问心无愧。

不求做到尽善尽美,但求无愧于心,这句话一直勉励我为人处事,让我受用终生。

10

邓小平同志说过的一句话:没有毛主席,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